⑴ 簡要概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
1.網路安全整體保障體系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整體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整個系統生命周期對風險進行整體的管理、應對和控制。網路安全整體保障體系如圖1所示。
圖4 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結構
【拓展閱讀】:風險管理是指在對風險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等因素進行收集、分析、評估、預測的基礎上,制定的識別、衡量、積極應對、有效處置風險及妥善處理風險等一整套系統而科學的管理方法,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網路安全管理的本質是對信息安全風險的動態有效管理和控制。風險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的核心,風險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風險。
實際上,在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框架中,充分體現了風險管理的理念。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架構包括五個部分:
(1)網路安全策略。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理念,從長遠發展規劃和戰略角度通盤考慮網路建設安全。此項處於整個體系架構的上層,起到總體的戰略性和方向性指導的作用。
(2)網路安全政策和標准。網路安全政策和標準是對網路安全策略的逐層細化和落實,包括管理、運作和技術三個不同層面,在每一層面都有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通過落實標准政策規范管理、運作和技術,以保證其統一性和規范性。當三者發生變化時,相應的安全政策和標准也需要調整相互適應,反之,安全政策和標准也會影響管理、運作和技術。
(3)網路安全運作。網路安全運作基於風險管理理念的日常運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風險評估、安全控制規劃和實施、安全監控及響應恢復)。是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貫穿網路安全始終;也是網路安全管理機制和技術機制在日常運作中的實現,涉及運作流程和運作管理。
(4)網路安全管理。網路安全管理是體系框架的上層基礎,對網路安全運作至關重要,從人員、意識、職責等方面保證網路安全運作的順利進行。網路安全通過運作體系實現,而網路安全管理體系是從人員組織的角度保證正常運作,網路安全技術體系是從技術角度保證運作。
(5)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運作需要的網路安全基礎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及時支持。先進完善的網路安全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網路安全運作的有效性,從而達到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目標,實現整個生命周期(預防、保護、檢測、響應與恢復)的風險防範和控制。
引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網路安全技術與實踐賈鐵軍主編2014.9
⑵ 網路安全策略模型的內容包括哪些
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2)網路安全模型介紹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中安全策略模型主要包括:
一、口令策略,主要是加強用戶口令管理和伺服器口令管理;
二、計算機病毒和惡意代碼防治策略,主要是拒絕訪問,檢測病毒,控制病毒,消除病毒。
三、安全教育和培訓策略四、總結及提煉。
網路信息安全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信息安全
⑶ 一種網路安全防護模型_最常用的網路安全模型pdrr是指
1 引言 網路安全問題日益掘租嚴重地威脅著我們的正常生活,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損失,網路安全隱患主要是網路自身弱點和外部入侵等,目前最常用的網路安全策略有數據備份、防火牆、入侵檢測、數據簽名和加密、漏洞掃描、安全響應等幾種策略。
2 網路安全防護模型
根據網路信息安全需求的特點, 以及目前存在的各種安全措施,對它們的優點進行有效的突出,對它們的缺點進行規避,本人設計了一個網路安全模型,簡稱MRFDR,其中M-management是網路安全管理、R-recovery是網路安全恢復、F-firewall是防火牆策略、D-detection是入侵檢測機制、R-reaction是安全響應機制,將五個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對網路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
圖1 網路安全防護模型MRFDR原理圖
該模型詳細介紹如下:
(1) 網路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技術和設備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部返散敬門與人員的組織規則等。使用安全管理平台、統一配置網路設備及安全設備、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的部門安全職責劃分、合理的人員角色配置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他層次的安全漏洞。
(2) 目前市面上的防火牆產品都比較成熟了,它可以對所有進、出網路的數據進行安全過濾,對進、出網路的訪問行為進行管理,可以禁止對不良網站的訪問,可以對通過防火牆的信息內容和活動進行記錄,可以對網路攻擊進行檢測和破壞報警等。
(3) 作為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入侵檢測技術能夠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監測並分析用戶和系統的活動,核查系統配置和漏洞,評估系統關鍵資源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識別已知的攻擊行為,統計分析異常行為,識別違反安全策略的用戶活動等,極大地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攻擊識別和響應),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
(4) 網路安全恢復主要通過冗餘備份等方式,確保在被保護網路信漏慎息系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之後,被破壞的網路信息業務系統和關鍵數據能夠迅速得到恢復,從而達到降低網路信息系統遭受災難性破壞的風險的目的。備份的對象包括重要業務數據、系統配置信息以及網路環境信息等。
(5) 安全響應機制是在發生安全隱患後,管理員對危害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事件、行為、過程及時做出響應和處理,包括快速、自動切斷入侵來源地的網路攻擊,隔離和抑制病毒,對可能發生的入侵行為進行限制,杜絕危害進一步蔓延擴大,避免業務中斷等安全事故。
3 總結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網路安全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問題, 而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只有多種技術共同合並使用,才能構築堅固的網路安全系統。我們提出的MRFDR安全模型採用多種安全技術,能對網路起到好的防護作用!
⑷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4)網路安全模型介紹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⑸ 網路信息安全的模型框架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為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安全地傳輸信息,需要對信息提供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信息的安全傳輸包括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安全轉換,如信息加密以便達到信息的保密性,附加一些特徵碼以便進行發送者身份驗證等;二是發送雙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鑰,除了對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
為了使信息安全傳輸,通常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負責向通信雙方分發秘密信息,以及在雙方發生爭議時進行仲裁。
一個安全的網路通信必須考慮以下內容:
·實現與安全相關的信息轉換的規則或演算法
·用於信息轉換演算法的密碼信息(如密鑰)
·秘密信息的分發和共享
·使用信息轉換演算法和秘密信息獲取安全服務所需的協議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1)安全特性
安全特性指的是該安全單元可解決什麼安全威脅。信息安全特性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認證安全性。
保密性安全主要是指保護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不被未授權的實體識別。比如,網上傳輸的信用卡賬號和密碼不被識破。
完整性安全是指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不被為授權的實體插入、刪除、篡改和重發等,信息的內容不被改變。比如,用戶發給別人的電子郵件,保證到接收端的內容沒有改變。
可用性安全是指不能由於系統受到攻擊而使用戶無法正常去訪問他本來有權正常訪問的資源。比如,保護郵件伺服器安全不因其遭到DOS攻擊而無法正常工作,是用戶能正常收發電子郵件。
認證安全性就是通過某些驗證措施和技術,防止無權訪問某些資源的實體通過某種特殊手段進入網路而進行訪問。
2)系統單元
系統單元是指該安全單元解決什麼系統環境的安全問題。對於現代網路,系統單元涉及以下五個不同環境。
·物理單元:物理單元是指硬體設備、網路設備等,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物理環境安全問題。
·網路單元:網路單元是指網路傳輸,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網路協議造成的網路傳輸安全問題。
·系統單元:系統單元是指操作系統,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端系統或中間系統的操作系統包含的安全問題。一般是指數據和資源在存儲時的安全問題。
·應用單元:應用單元是指應用程序,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應用程序所包含的安全問題。
·管理單元:管理單元是指網路安全管理環境,網路管理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安全管理。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國內外都有在對此種攻擊進行探討,比較出名的如《黑客社會工程學攻擊2》等。
⑹ 主動網路的安全體系模型
主動網路中包含許多由各種可能的網路技術連接起來的網路節點,這些網路 節點並不一定都是主動節點。體系結構從宏觀上分為三層,由節點操作系統(Node OS)執行環境和主動應用主要構件組成,Node OS的功能是主動節點中的通信帶寬處理機能Node OS力,以及存儲空間等本地資源向其上層的EE提供可供調用的介面,包括輸入輸出信道軟狀態存儲、安全策略資料庫以及安全強制引擎Security Enforcement Engine,EE EE利用Node OS向其提供節點資源的調用介面,再向AA提供相對獨立的執行環境的編程介面,一個Node OS中可以有多個EE類似於Java的介面。語言的虛擬機這些EE相對隔離構成一個個相對安全的執行環境,這樣既可以限制每個EE對節點資源的使用,從而 保證多個節點資源可以公平地使用節點資源又能隔離每個EE的處理防範。由於某個主動分組無意或惡意地過多使用網路節點資源而妨礙主動節點的正常運行。
(一)ANSA安全體系
ANSA是IETF安全工作小組建議的主動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在ANSA體系結構中定義了一個基本 的安全形色—主體。它泛指任何網路操作行為的發起者,如:某個人某個團體或團體中的某個成員等。ANSA將主動網路中的安全問題分為兩類:端到端 (End-to-End)安全和逐跳(Hop-by-Hop)安全,ANSA建議所有的逐跳安全和絕大部分端到端安全在節點操作系統層實現。其優點是所有 的EE操作都經過統一的安全檢查;其缺點是在目前基於類UNIX通用操作系統的主動網實驗平台上載入安全機制,並需要修改操作系統內核,這顯然大大增加了 主動網安全機制開發的難度。
(二)ABone安全體系
ABone是由DARPA資助的在Internet上供研究用的一個主動網實驗平台。在功能上對等於IPv6網 絡的實驗平台6Bone。有了ABone人們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藉助Internet開展主動網的研究工作。ABone支持兩種可執行環境EE:ANTS 和ASP。目前加入ABone的節點己遍布於世界各地,基於Abone的主動網安全性研究非常活躍。絕大多數Abone的節點操作系統都為類UNIX操作 系統, Abone將主動網中的安全問題主要劃分為以下兩類:
1、非法的主動分組對主動節點上合法的AA帶來的安全隱患。
2、惡意的AA對主動節點上的EE和節點操作系統的危害。Abone建議逐跳安全可以在EE中實現也可以在網路守護進程(netiod)中實現,端到端安全則在EE中實現。其優點是實施安全機制不需修改操作系統內核;缺點是需要在每個EE中分別實現安全機制。
總之,主動網路與傳統網路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但這些優勢也使得主動網路的安全問題變得更加棘手。本文在對主動網路定義闡述的基礎上,提出了主動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模型,並對模型的功能進行了描述,設計了系列基於AN的網路故障管理技術的基本實現方法。
⑺ 在網路信息安全模型中什麼是安全的基石
在網路信息安全模型中政策、法律、法規是安全的基石,它是建立安全管理的標准和方法。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
近年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賦能工業企業,激發企業新動能的同時,網路安全也逐漸進入人們視野。企業與工業互聯網不斷融合,一旦遭受網路攻擊,後果不堪設想。網路安全建設不僅是從攻防角度出發,而且應該與企業的核心布局相匹配,實行體系化建設,實現網路安全全面覆蓋。
工業互聯網把傳統製造業的機器和新的信息技術相結合,串聯在企業生產、運營和維護的各個階段,是一個非常龐雜的體系,難以用局部預防來解決網路安全問題。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局面,企業應從全局化、系統化角度出發,從「零散建設」走向「全局建設」,構建一個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讓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這一發展浪潮中站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