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利用好網路教育進行學習
網路教育採取視頻學習的方式,可以電腦網路或者手機APP進行課程學習,學習方式十分靈活,突破了只能到時間到地點集中學習的授課模式以及自己買書學習無法答疑的自學模式。
網路教育屬於成人教育的一種,方便的在職學生工作的同時提升學歷,豐富知識,更多的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
『貳』 如何開展網路環境下的教學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
【摘 要】隨著網路的普及,在網路環境下開展教學已經日趨成熟。但網路環境下教學有何優勢,如何進行網路環境下的 教學設計 ,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如何操作?本文試就上述問題進行粗淺探究。
【關鍵詞】網路環境 自主探究 互動協作
21世紀,課堂教學重點已經開始向網路環境傾斜,應該說這是時代的巨大進步,給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鑒於此,筆者就網路環境下教師該如何開展教學進行粗淺探究。
一、網路環境下的教學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通常是指在多媒體網路教室環境下進行的教學。我們都知道多媒體網路教室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我們更看重的應櫻高該攔棗是它為師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它和我們常用的媒體,如板書、掛圖、標本、教具、幻燈片,甚至是我們手裡的教鞭等的實質都是一樣的,但是網路的功能更強大,作用更明顯,它比傳統媒體容量更大,形式更豐富,方式更靈活。可以說,正是這一特殊功能,使得網路環境教學更具有生命力,更簡頌拆符合時代的要求。如筆者進行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綜合教育技術培訓時,講授《Flash製作――旋轉的花朵》一節時,不斷點擊學生機,同時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的作品,被展示的學生看著自己的花朵在旋轉,心裡有說不盡的愉悅,沒有完成的同學積極向他人求教,盡快完善自己的作品。學生
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生100%掌握了教學內容。
二、網路環境下教學的特徵
除了交互性之外,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還有以下特徵:
1.強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豐富的網路資源為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強調網路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交流。網路環境下交流平台極大豐富,學生能夠通過各種便捷的平台隨時與教師、同伴、甚至專家學者進行溝通、探討。
3.教師作用的發揮上,更強調引導與參與。教學環境由傳統教室過渡到網路教室,教師角色也要相應改變,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引導者和參與者。通過教師的參與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協作、探究性學習。
4.學習內容的組織上,更強調單元學習和綜合學習。常規環境下的教學,我們都是組織單個學科的某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而網路環境下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分析單個學科的一章甚至多個學科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圍繞某一線索提煉有關聯的知識點,整合而成為學習單元,從而組織教學。
三、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指利用網路作為基本媒介進行教學時所發生的教學設計活動。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設計學習任務、設計網路學習環境、設計媒體的傳遞。
我們主要談一下學習任務的來源:一是來源於教材。主要是前面提到的整合學習單元。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包括《找春天》、《古詩兩首》等四篇課文和「語文園地一」。 可以看出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春天裡的發現」,設計單元學習任務就必須以此為重心;二是來源於真實的生活。例如,我們針對現在環境污染嚴重的現實問題,可以設計一節探討如何有效減小污染、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網路環境下學習任務。
四、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操作
習慣了傳統教室環境下的傳授型教學,很多教師對網路環境下教學有一種畏懼和排斥心理。其實,只要我們會用電腦,會操作幾個簡單的軟體,如PowerPoint、Frontpage,我們就可以上,而且保證效果好!
進行網路環境下教學主要採用兩種學習模式: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學生互動協作學習。這兩種模式都是以建構主義學習論為支點,強調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
1.自主探究性學習
主要步驟: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動畫、課件等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設置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也可以讓學生在IE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教師自己設計的網站地址,或打開自己的專題網頁,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後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2)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網站中尋找資料、欣賞圖片、動畫音樂等,還可以在其它的網站中去查找。
(3)學生把自己查到的資料加以歸類並進行總結,或做成演示文稿或在論壇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或在留言板中與本組成員進行討論。
(4)交流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全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來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學生的興趣高,學習效果更明顯。
實例1:信息技術課《計算機病毒》的網路教學。
這節網路課主要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第一版塊,從分析我校網路教室及個人家用電腦「你所遇到的計算機病毒情況調查表」入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出問題、明確學習主題;第二版塊,指導學生進入網站自主學習,學會從諸多資料中收集有用信息,完成「電腦病毒的來源、特徵、傳播方式及危害」任務表;第三版塊,學生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歸類總結,了解黑客攻擊電腦的主要手段,知道了常見的電腦病毒及病毒軟體的相關知識,提出防治病毒的有效措施;第四版塊,交流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整個過程,教師全程參與,積極指導。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學習資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
2.學生互動協作學習
基本步驟:
(1)組成協作小組。一般以2~4人為宜。可以按興趣、學習能力、性別等要素組成同質或異質小組,一般以異質為宜,互補性強。
(2)分工與執行任務。依據主題任務,根據每個人的特長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務。
(3)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匯報自己任務完成的情況,互相提出評價與建議,取長補短。
(4)合作提高。小組成員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務,成員之間可以互換角色,以求得問題的最佳解決。
實例2:地理課《世界的區域復習及拓展》。
過程1:老師講解本節課設計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過程2:分組。把學生分成7個小組,每組代表一個大洲,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自學和網路信息查詢,製作出自己所代表大洲的基本情況一覽表。
過程3:小組內分工協作。如有人專門負責協調監督,有人負責搜集資料,有人整理資料,有人負責總結陳述,有人負責解答提問等。小組內要提倡互相補充。
過程4:開始研究活動。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和網路工具進行協作,教師巡迴指導。
過程5:合作交流。互相發送電子郵件,討論、探究如何完成任務,提出修改、評議意見。
過程6:匯總各組資料,得出七個大洲的詳細一覽表。教師利用交流平台進行成果交互展示,進行全班交流。
過程7:教師總結評價。
總之,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我們一定要敢於實踐,只有親手去做,我們才能夠在不斷地摸索中漸次提高。我們一定要認清網路環境下教學的獨到優勢,才能夠發揮出網路環境下教學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張立新,張麗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教程.河北人民出版社.
[2]周勤.協作學習與網路教學探討.中國電化教育,2000,(5).
『叄』 計算機網路環境中怎樣進行學科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即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興趣和能力不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實踐活動。
(一)大膽探究,尋求新知
信息技術是一門帶有探究性的、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學科,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在引導學生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產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恰當的「問題」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畫圖《美麗的夜景》一課中,我展示出預備好的畫讓學生先看然後再去創作,目的是想考查學生對橢圓、曲線、橡皮工具的運用。其中最大爭議的是彎圓形月亮的畫法(見圖),一開始時學生都說不知道怎麼畫,我就引導他們從橢圓、曲線、橡皮三個工具入手,讓他們先嘗試一下怎樣畫,到時再匯報,經過引導,最後得出了好多種畫法,其中有2種畫法最好:一是先畫2個交叉圓,然後擦除一部分,二是先畫一個填上黃色的正圓,然後用背景色去畫交
(二)大膽質疑,樂於思考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
S=0
FOR I=10 TO 4 STEP -3 S=S+I NEXT I
PRINT 「S=」;S
很多學生按照課本中的「FOR—NEXT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圖來分析,很快寫出了程序運行的「結果」。
2
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組討論後,找到了兩個「結果」不一致的原因。
(三)大膽創新,自主互動
有人說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滅」。
『肆』 電腦課如何自己開網
1.右鍵點擊「網上鄰居」-「屬性」。
2.在彈出來的「網路連接」中你的ADSL撥號圖標上點右鍵——「屬性」——「選項」中,鉤掉「提示名稱、密碼和證書等」選項,確定。
3.將你桌面上的ADSL圖標添加在啟動程序里(即拖到「開始」——「程序」——「啟動」----在啟動這里點右鍵,選打開,然後把ADSI圖標拖進去即可.
這樣做每次機器啟動,就自動撥號了
設置為自動登陸,保存用戶名和密碼
另個方法:
打開「開始=>設置=>控制面板=>任務計劃=>添加任務計劃「,選擇執行的程序:c:\windows\system32\rasphone.exe -d "***"
(雙引號中的***為你建立的pppoe撥號名稱),並且選中「計算機啟動時」,接著輸入系統管理員的登錄賬號和密碼。完成後雙擊打開其屬性窗口,在「任務」選項卡中「運行」的命令後加上「-d ADSL"(我起的名字叫「ADSL」)。同時去掉「設置」選項卡中所有選擇。
打開「注冊表編輯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 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在右側窗格新建一個名為KeepRasConnections的字元串值,將其值設置為1。
這樣每次啟動系統後,你的ADSL連接就自動撥號登錄Internet了。
都試試吧.祝你成功!!
『伍』 如何在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知識儲備,擴大課堂容量。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正因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多元性,教學方法具有獨特性、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優美情境,激發審美情趣,優化教學過程;可以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加語文知識的儲備,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深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中的聲、光、影、畫、特技等手段,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學生在一個新的平台中寬松、愉悅地學習,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給學習平添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訓練學生思維。
學習本身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僅靠興趣是不能長久的。學生要獲取豐富的知識,除了願學和善學外,還要樂學,而學習的樂趣來自學習過程中對於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教師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點難點的目的;只有藉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文字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距離,才能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單位時間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審美情趣,改善認知行為。
審美感知是人對於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於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這一點,教師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多媒體互動式白板等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意境,觸動學生審美感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藉助信息技術,通過審美感知,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學生心態的系列變化:或愛,或憎,或喜,或怒,或歡快,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改善學生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想像訓練,培養創造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的發展,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像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軀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於想像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經常進行想像訓練,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革,體現了現代教學的強大優勢。教師要清楚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陸』 如何利用網路媒體有效開展教學
網路交互教學中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輔助則是網路資源。網路資源作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學生學習的好參謀,它的利用成效直接決定了網路交互教學的成效。那麼,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開展網路交互教學以提升教學質量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網路資源,它是指利用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傳播和網路軟體管理的資源,主要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信息資源。
一、信息資源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可直接應用於教學的教學素材。2、適用於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課件」。3、網路環境下探究性學習的資源。學生的課程基本上利用課余完成,學校的計算機網路教室全天向學生開放,使網路設備得到了充分利用。學生帶著任務上網,有目的地上網搜索有關信息,避免了上網時養成無目的地漫遊和聊天等不良習慣。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網路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課題訓練,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問題在網上收集信息、對獲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別、將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和綜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4、社會實事動態信息。讓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發展,既讓學生了解專業需求,完善自身,為自己在社會上立足與發展打下社會基礎,又可讓老師洞察學生思想動態和存在的問題,將德育與教學結合以促進學生個性協調發展,讓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對於網路資源的利用,多數人認為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搜索、瀏覽相關網站,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並加工應用,二是參與網路資源的建設中,發布和交流信息與資源。但實際上,這兩種做法只是針對網路資源中的信息資源部分,適用於課堂交互教學形式,而不適用於在網路這種開放形式下的交互教學。要在網路交互教學形式中合理有效利用網路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則必須將網路資源中的硬體軟體兩大資源與信息資源融合。
二、從網路交互教學的協作交互來看
學習者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需要及時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和交流,而這些都離不開各種交互教學環境的有力支撐,包括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等。快速及時地獲得所需的信息,會使學習者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網路軟體資源支持學習者與學習媒體資源環境的交互。學習者藉助計算機網路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通過網路查詢、網頁瀏覽、下載網上信息或調用學習軟體來進行交互活動。網路軟體資源的使用有利於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資源來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也能較好地支持老師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操作技巧以「學件」的形式發布到網上,學生在需要的時候自行查閱相關內容,按照「學件」中的提示完成有關操作,從而解決實踐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
網路硬體與軟體資源合作,既支持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課堂技術,提供支持學習者這間利用電子郵件、新聞組、聊天室、公告板、在線會議或其他網上媒體交流手段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活動,學習者之間可以在線進行提問、回答、討論、辯論、協商,從而有效地與他人進行協作與交流,以獲取解決問題的圓滿方案;又支持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習者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活動既包括教師與單個學生之間的互動,又包括教師與群體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種網路硬體與軟體資源合作所支持的互動活動中,教師常常作為活動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
此外,以多媒體計算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元素集中於一體,採用可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網路電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廣播、網上監視功能,給互動式學習創造了條件;利用多媒體開發工具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以及集網頁製作、網站管理於一身的,可視化網頁編輯器設計出來的跨平台、跨瀏覽器的充滿動畫的網頁,更具有設計新穎、版面整潔流暢等特點,是教學內容更加活潑,真正實現人機交互。
三、從網路交互教學的開放環境來看
開放性是網路教學的最大特點。我們可以在超鏈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知識海洋里自由地遨遊,到達事先不可預料的地方;因為開放性,教師可通過互聯網廣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發明充實到教學內容上,增加課堂信息量,使教學內容現代化,促進教學改革。
在網路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習者順利完成其中的學習任務,教師利用網頁輔導形式給學生提供及時方便的幫助和輔導。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欄目幫助學習者解決在學系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創設人性化的網路學習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及時、准確、全方位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疑難,順利實現學習目標。
通過網路的硬體環境,實現師生之間的專題質疑、問題研討、個別輔助和情感交流,能較好的實現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育。網路環境中的交互機制賦予學習者對信息進行動態控制的權利,對學習內容的呈現和學習進度都可自行控制,不僅擴寬了互動內容的廣度,也提高了互動的深度。
因此,在網路交互教學中教師也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理的學習,掌握相應的教學硬、軟體技術,使網路資源有效地為網路教學服務。同時要注意網路環境下的一些負面影響,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規范,減少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加生動而有效。
『柒』 如何進行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並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工具,具備熟練上網操作的能力等。課程以網路分層體系結構為線索,具有概念多、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具有抽象難懂、枯燥無味等特點。教學的關鍵在於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探索適合《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優化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效率與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知識的精煉講解和准確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通過思考、研究和分析,確定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把教學工作置於切實有效的基礎上來。對於《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和詳細的教學內容,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然後在此框架內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學生的活動形式。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從講課的語言到授課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還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多讓學生去動手,多說多練,並在此過程中實現師生的互動和生與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雙向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於計算機網路學習的強烈興趣。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後,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生生互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師生有效的交流,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所講的內容學生很容易做到當堂消化,對知識本質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升華。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獲取知識,進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2.1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並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採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後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並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得以展現。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使用任務驅動法的,首先對於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聽講,之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所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的任務驅動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組合作中實現創新。
2.2 案例教學法
計算機網路課程,具有抽象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如課程中的組建與維護、網站開發與設計、互聯網應用、網路產品,需要結合實物和一定的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照真實的實物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並學會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的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將同軸電纜、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在課堂上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製作網線,如何製作簡單的網頁,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換機,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和實用技術。學生對實際網路工作過程加強了解,開闊了視野;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做網路研究和開發工作,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2.3 圖例教學法
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採用具體的圖例,並結合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比如,在講解「星型拓撲結構」時,筆者首先畫出「星型拓撲結構」的示意圖。通過示意圖來講解它的優點是易於維護、安全可靠。一個用戶產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用戶;同時,也指出它的缺點是中心節點會成為整個網路的瓶頸,一旦出現故障.與它相連的網路就會癱瘓。學生在宿舍上網時會使用交換機進行互連,這樣互連的網路具有星型結構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交換機出現故障,那麼與之相連的所有計算機就都不能上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抽象概念實例化,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很多。
3.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路的原理比較抽象,有時很難用語言把它描述清楚。如果把這些晦澀難懂的內容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將原來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表現出來,學生們就能更加直觀的接受這些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網路教學。通過網路教學平台,將課程的教案、參考文獻目錄、授課PPT、網路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在校園網的網路教學平台上發布,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等等。
4.總結
教學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所以在《計算機網路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捌』 沒有電腦,網路差怎麼進行線上授課學習
網路授課,一是需要相應的設備,二是需要穩定的線路
目前看來你的條件都不具備,建議你找一條合適的線路,比如和鄰居借網(適當付點費用)
設備方面,是不是一定需要電腦,還是手機、平板就夠用,自己根據情況選擇或更新
祝好運,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