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六大看點

網路安全六大看點

發布時間:2023-08-27 11:30:32

1. 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5日至11日舉行,將有哪些看點


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5日至11日舉行,看點包括:

3、通過舉辦安全會,論壇以及各種宣傳的知識,讓民眾知道網路安全對於使用網路的關鍵性。普及網路安全知識。網路的使用不止是在生活方面,甚至在鐵路交通,能源水利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的運用都是很普遍的。因此只有掌握了安全網路知識,才會避免陷入網路的詐騙陷阱當中。

2.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六個基本方面分別簡單說明它們的含義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六個基本方面?分別簡單說明它們的含義

  1. 1、密碼學(古典密碼學演算法: kaiser、單表置換;對稱密碼學演算法:des、aes、idea、rc4;非對稱密碼學演算法:rsa、ELGamal;HASH演算法:md5、sha1.);

  2. 主機安全(系統的安全windows、linux;數據的安全;安全協議等);

  3. 網路攻防(防火牆、VPN、蜜罐蜜網、遠程訪問、木馬等);

  4. 病毒攻防(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腳本病毒、蠕蟲病毒和郵件病毒等);

  5. 容災備份(文件恢復、raid應用、雙機熱備等);

  6. 生物特徵(指紋識別、面部識別和熱感應等)。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的幾點思考

(一)搜索引擎信息
如今的時代,還沒有用過搜索引擎的人還真是不能算是一個玩互聯網的人,搜索引擎在人們日常上網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替代品,個中原因不詳談。而筆者表達的是,網路信息保護,首先要擔心的就是搜索引擎,網路一下就知道、360綜合搜索、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是否會主動的消除用戶的信息,因為我們都知道只要在上面搜索一些信息,搜索引擎都顯示出來,如果從這方面還不進行保護的話,所謂的網路信息的保護談何而來。所以這也是筆者的最大擔憂的地方,搜索引擎是否會真的把這些信息而隱藏,就像搜索一些人的時候,會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的提示,值得深思。
(二)網站的注冊資料庫
網路有很多的需要用到用戶信息注冊的地方,大型門戶網站、大型論壇、微博、SNS社區、IM工具等,用戶的大量的信息都是存在在這些地方,那麼作為這些資源的掌控者而言,有該如何做,有該如何約束,而且用戶留下信息的肯定不止一個地方,那麼如何判斷信息泄露的方,如何評估?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
另外一點就是,哪些信息是用戶認為可以泄露的,哪些S是不可的。就這些需要注冊的的網站來說,每個網站需要的注冊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是要郵箱、有些又要電話號碼,郵箱還好說,畢竟是可以隨便注冊的東西,但是電話號碼就不是,那麼這邊的保護有是如何?該如何規定。我們都知道如今新浪微博注冊需要用到身份證號碼以及姓名,筆者也是估測新浪可以已經跟官方身份證信息管理的建立資料庫通道,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引發一些問題,網路是自由的,如果網路都是用真實是身份,會讓網路本身的神秘感進而消失,而且很多的網路的功能都會失去一些意義,比如匿名評論、匿名的舉報等都會因為實名而引起改變。所以信息的保護不需要第三方插手是最好的,完全有獨立的部門來掌控是一個做法。
(三)收集信息的手段
網路上有很多收集信息的方式,比如什麼調查、什麼活動等,一是為了調查或活動,二也是為了收集用戶資料庫,對於這些的方式,該如何的規定,是否規定某些的信息不能列入其中的范圍裡面等,都是值得思考的。網路上很多打著這些旗號的騙子,相信很多人都深受其害,筆者曾經也被欺騙過,很多人都是如筆者當時的心理:一肚子怒火,但是後來還是自我安慰的沒事了,隨後事情習慣了後,就沒有感覺,當信息泄露成為習慣,就是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為什麼「人肉搜索」每個人都害怕,一旦被搜索過,這輩子的生活都備受影響。
互聯網人士黃嘉榔認為網路信息的安全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人心正,則事正;沒有相關的利益鏈條存在的就不會有那麼多挖空心思人去做這些事情。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基本屬性

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屬性有哪些?試給出具體實例分析。
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屬性有:完整性、可用性、機密性、可控性、抗抵賴性 。
具體實例:
完整性:電子郵件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刪除、修改、偽造等。
可用性:網站服務能夠防止拒絕服務攻擊。
機密性:網路管理賬號口令信息泄露將會導致網路設備失控。
可控性:管理者可以控制網路用戶的行為和網上信息傳播。
抗抵賴性:通過網路審計,可以記錄訪問者在網路中的活動。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_____安全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企業在獲得「大數據時代」信息價值增益的同時,卻也在不斷的累積風險。首先是黑客竊密與病毒木馬的對企業信息安全的入侵;大數據在雲系統中進行上傳、下載、交換的同時,極易成為黑客與病毒的攻擊對象。而「大數據」一旦被入侵並產生泄密,則會對企業的品牌、信譽、研發、銷售等多方面帶來嚴重沖擊,並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其次是內部員工對企業數據的非法竊取或因疏忽造成的丟失,「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是目前企業信息安全中普遍存在的尷尬,因為在工作過程中,企業員工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觸到企業核心數據或內部機密,其中不乏別有用心者對有價值的信息數據進行刻意的復制、截留、甚至外泄,一旦在企業內部發生泄密,使企業信息安全遭到威脅,其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外部泄密所產生的影響,給企業帶來的甚至是滅頂之災。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2013年內81%的企業信息安全泄密類問題發生在體系內部(內部人員過失泄密或主動竊密),由外部黑客攻擊、系統漏洞、病毒感染等問題帶來的信息泄密案例,合計僅有12%,而內部體系造成的泄密損失是黑客攻擊的16倍,是病毒感染的12倍。

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和 *** 機構,尤其是稅務機構都會部署像UniBDP這種數據防泄露系統和網路准入控制系統這類網路安全管理系統,主要因為這類管理系統可以對各個電腦終端的安全狀態、接入設備,對重要級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傳播進行監控,並進行員工操作流程記錄、安全事件定位分析,保障他們的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所以根據調查數據和分析下信息安全產品的市場走向就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主要為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兩方面。

對於網路系統,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什麼安全和什麼安全

這個問得太大了。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 ----安全 ? 填空

是不是網路?太久了,都快忘記了。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什麼安全

信息安全包括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 *** 、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特徵:
網路信息安全特徵 保證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徵發揮作用。因此,下面先介紹信息安全的5 大特徵。
1. 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 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 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 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 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學科可分為狹義安全與廣義安全兩個層次,狹義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碼論為基礎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等方面的內容;廣義的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稱的變更也是對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法律等問題相結合的產物。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2,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安全包括哪兩個方面

包括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兩方面

論述信息安全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信息安全技術有哪些?分別對其進行闡述。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傳輸的安全、信息存儲的安全以及對網路傳輸信息內容的審計三方面。 鑒別鑒別是對網路中的主體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有三種方法驗證主體身份。一是只有該主體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鑰;二是主體攜帶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該主體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徵或能力,如指紋、聲音、視網膜或簽字等。 口令機制:口令是相互約定的代碼,假設只有用戶和系統知道。口令有時由用戶選擇,有時由系統分配。通常情況下,用戶先輸入某種標志信息,比如用戶名和ID號,然後系統詢問用戶口令,若口令與用戶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戶即可進入訪問。口令有多種,如一次性口令,系統生成一次性口令的清單,第一次時必須使用X,第二次時必須使用Y,第三次時用Z,這樣一直下去;還有基於時間的口令,即訪問使用的正確口令隨時間變化,變化基於時間和一個秘密的用戶鑰匙。這樣口令每分鍾都在改變,使其更加難以猜測。 智能卡:訪問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許其進入系統之前檢查是否允許其接觸系統。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一般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及輸入、輸出設施構成。微處理器可計算該卡的一個唯一數(ID)和其它數據的加密形式。ID保證卡的真實性,持卡人就可訪問系統。為防止智能卡遺失或被竊,許多系統需要卡和身份識別碼(PIN)同時使用。若僅有卡而不知PIN碼,則不能進入系統。智能卡比傳統的口令方法進行鑒別更好,但其攜帶不方便,且開戶費用較高。 主體特徵鑒別:利用個人特徵進行鑒別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設備包括:視網膜掃描儀、聲音驗證設備、手型識別器。 數據傳輸安全系統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 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線路上的竊聽、泄漏、篡改和破壞。如果以加密實現的通信層次來區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即鏈路加密(位於OSI網路層以下的加密),節點加密,端到端加密(傳輸前對文件加密,位於OSI網路層以上的加密)。 一般常用的是鏈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這兩種方式。鏈路加密側重與在通信鏈路上而不考慮信源和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鏈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鏈路加密是面向節點的,對於網路高層主體是透明的,它對高層的協議信息(地址、檢錯、幀頭幀尾)都加密,因此數據在傳輸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節點必須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則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進入TCP/IP數據包回封,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一旦到達目的地,將自動重組、解密,成為可讀數據。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網路高層主體的,它不對下層協議進行信息加密,協議信息以明文形式傳輸,用戶數據在中央節點不需解密。 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 目前,對於動態傳輸的信息,許多協議確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大多是收錯重傳、丟棄後續包的辦法,但黑客的攻擊可以改變信息包內部的內容,所以應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完整性控制。 報文鑒別:與數據鏈路層的CRC控制類似,將報文名欄位(或域)使用一定的操作組成一個約束值,稱為該報文的完整性檢測向量ICV(Integrated Check Vector)。然後將它與數據封裝在一起進行加密,傳輸過程中由於侵入者不能對報文解密,所以也就不能同時修改數據並計算新的ICV,這樣,接收方收到數據後解密並計算ICV,若與明文中的ICV不同,則認為此報文無效。 校驗和:一個最簡單易行的完整性控制方法是使用校驗和,計算出該文件的校驗和值並與上次計算出的值比較。若相等,說明文件沒有改變;若不等,則說明文件可能被未察覺的行為改變了。校驗和方式可以查錯,但不能保護數據。 加密校驗和:將文件分成小快,對每一塊計算CRC校驗值,然後再將這些CRC值加起來作為校驗和。只要運用恰當的演算法,這種完整性控制機制幾乎無法攻破。但這種機制運算量大,並且昂貴,只適用於那些完整性要求保護極高的情況。 消息完整性編碼MIC(Message Integrity Code):使用簡單單向散列函數計算消息的摘要,連同信息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重新計算摘要,並進行比較驗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這種散列函數的特點是任何兩個不同的輸入不可能產生兩個相同的輸出。因此,一個被修改的文件不可能有同樣的散列值。單向散列函數能夠在不同的系統中高效實現。 防抵賴技術 它包括對源和目的地雙方的證明,常用方法是數字簽名,數字簽名採用一定的數據交換協議,使得通信雙方能夠滿足兩個條件:接收方能夠鑒別發送方所宣稱的身份,發送方以後不能否認他發送過數據這一事實。比如,通信的雙方採用公鑰體制,發方使用收方的公鑰和自己的私鑰加密的信息,只有收方憑借自己的私鑰和發方的公鑰解密之後才能讀懂,而對於收方的回執也是同樣道理。另外實現防抵賴的途徑還有:採用可信第三方的權標、使用時戳、採用一個在線的第三方、數字簽名與時戳相結合等。 鑒於為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需採用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及防抵賴技術。因此為節省投資、簡化系統配置、便於管理、使用方便,有必要選取集成的安全保密技術措施及設備。這種設備應能夠為大型網路系統的主機或重點伺服器提供加密服務,為應用系統提供安全性強的數字簽名和自動密鑰分發功能,支持多種單向散列函數和校驗碼演算法,以實現對數據完整性的鑒別。 數據存儲安全系統 在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的信息主要包括純粹的數據信息和各種功能文件信息兩大類。對純粹數據信息的安全保護,以資料庫信息的保護最為典型。而對各種功能文件的保護,終端安全很重要。 資料庫安全:對資料庫系統所管理的數據和資源提供安全保護,一般包括以下幾點。一,物理完整性,即數據能夠免於物理方面破壞的問題,如掉電、火災等;二,邏輯完整性,能夠保持資料庫的結構,如對一個欄位的修改不至於影響其它欄位;三,元素完整性,包括在每個元素中的數據是准確的;四,數據的加密;五,用戶鑒別,確保每個用戶被正確識別,避免非法用戶入侵;六,可獲得性,指用戶一般可訪問資料庫和所有授權訪問的數據;七,可審計性,能夠追蹤到誰訪問過資料庫。 要實現對資料庫的安全保護,一種選擇是安全資料庫系統,即從系統的設計、實現、使用和管理等各個階段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系統安全策略;二是以現有資料庫系統所提供的功能為基礎構作安全模塊,旨在增強現有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 終端安全:主要解決微機信息的安全保護問題,一般的安全功能如下。基於口令或(和)密碼演算法的身份驗證,防止非法使用機器;自主和強制存取控制,防止非法訪問文件;多級許可權管理,防止越權操作;存儲設備安全管理,防止非法軟盤拷貝和硬碟啟動;數據和程序代碼加密存儲,防止信息被竊;預防病毒,防止病毒侵襲;嚴格的審計跟蹤,便於追查責任事故。 信息內容審計系統 實時對進出內部網路的信息進行內容審計,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為。因此,為了滿足國家保密法的要求,在某些重要或涉密網路,應

3.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分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

1、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

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

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

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聯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

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的物理安全;

2、網路拓撲結構安全;

3、網路系統安全;

4、應用系統安全;

5、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3)網路安全六大看點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

4. 人大剛剛通過的《網路安全法》都有哪些看點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1月7日上午,以154票贊成、1票棄權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該法將於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法有六大亮點:第一,網路安全法明確了網路空間主權的原則。第二,明確了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第三,明確了網路運營者的安全義務。第四,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第五,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第六,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則。供參考。

5. 網路安全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網路安全相關內容有:1、網路攻擊;2、信息安全;3、防抵賴問題;4、網路內部安全防範;5、網路防病毒;6、網路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等。

一、網路攻擊

1、對網路的攻擊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服務供給和非服務攻擊。從攻擊的手段可以分為8類:系統入侵類攻擊、緩沖區溢出類攻擊、欺騙類攻擊、拒絕服務類攻擊、防火牆攻擊、病毒類攻擊、木馬類攻擊與後門攻擊。

2、服務類攻擊(Application Dependent Attrack)是指對為網路提供某種服務的伺服器發起攻擊,造成該伺服器的「拒絕服務」,使網路工作不正常。拒絕服務類攻擊(Denial-of-Service Attrack)產生的效果表現在消耗帶寬、消耗計算資源、使系統和應用崩潰等方面,導致某種服務的合法使用者不能訪問他有許可權訪問的服務。

3、非服務類攻擊(Application Independent Attrack)不針對某項具體的應用設備,而是針對網路層等低級協議進行的攻擊。此種攻擊往往利用協議和操作系統實現協議時的漏洞來達到攻擊的目的,是一種更為隱蔽而且危險的攻擊手段。

二、信息安全

1、網路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信息儲存安全和信息傳輸安全。

2、信息儲存安全是指如何保證靜態存儲在聯網計算機中的信息不豎薯會被非授權的網路用戶非法使用。

3、信息傳輸安全是指如何保證信息在網路傳輸過程中不被泄露和不被攻擊。

信息傳輸安全的主要威脅有:截獲信息、竊聽信息、篡改信息與偽造信息。

保證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安全的主要技術是數據加密與解密。

三、防抵賴問題

防抵賴是指如何防止信息源用戶對其自身發送的信息事後不承罩悔認,或者是用戶接受信息後不認賬。需要通過身份認證、數字簽名、數字信封、第三方確認等方法,來確保網路信息傳輸的合法性問題,防止抵賴現象的出現。

四、網路內部安全防物纖正范

網路內部的安全防範是指如何防止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戶有意或者無意的泄露對網路與信息安全有害的行為。

解決網路內部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通過網路管理軟體隨時監控網路運行狀態和用戶工作狀態,對極其重要的網路資源(主機、資料庫、磁碟等)的使用狀態進行記錄和審計;另一方面是指定和完善網路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強用戶培訓並管理。

五、網路防病毒

目前的病毒可以大致分為6類:引導型病毒、可執行文件病毒、宏病毒、混合病毒、木馬病毒和Internet語言病毒。網路防病毒需要從防病毒技術和用戶管理兩個方面來解決。

六、網路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

再厲害的企業也無法避免發生網路災難,有些是認為可避免的災難(如管理員操作失誤誤刪數據),有些是無法避免的災難,如意外停電,線路損壞。支付寶和微信去年也出現過幾次宕機。因此網路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在實際的網路運行環境中,數據備份與恢復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可以從預防角度去避免,但是完全保證系統不出錯是不太可能的。

6. 人大剛剛通過的《網路安全法》都有哪些看點

網路安全法有六大看點:

第一,網路安全法明確了網路空間主權的原則。

第二,明確了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

第三,明確了網路運營者的安全義務。

第四,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第五,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

第六,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則

7. 網路安全有哪些內容

網路安全五個屬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以及不可抵賴性。這五個屬性適用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教育、娛樂、醫療、運輸、國家安全、電力供給及通信等領域。
第一、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者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網路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權實體獲取與使用。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國家機密,也包括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商業機密或者工作機密,還包括個人信息。人們在應用網路時很自然地要求網路能夠提供保密服務,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也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
第二、完整性
數據未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或丟失的特性。數據的完整性是指保證計算機系統上的數據和信息處於一種完整和未受損害的狀態,這就是說數據不會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事件而被改變或丟失。除了數據本身不能被破壞外,數據的完整性還要求數據的來源具有正確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說需要首先驗證數據是真實可信的,然後再驗證數據是否被破壞。
第三、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對信息或資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權實體或用戶訪問並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保證信息在需要時能為授權者所用,防止由於主客觀因素造成的系統拒絕服務。比如網路環境下的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第四、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們對信息的傳播路徑、范圍及其內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許不良內容通過公共網路進行傳輸,使信息在合法用戶的有效掌控之中。
第五、不可抵賴性
也就是所謂的不可否認性。在信息交換過程中,確信參與方的真實統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能否認和抵賴曾經完成的操作或者承諾。簡單來說,就是發送信息方不能否認發送過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認接收過信息。

8.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六個基本方面分別簡單說明它們的含義

  1. 1、密碼學(古典密碼學演算法: kaiser、單表置換;對稱密碼學演算法:des、aes、idea、rc4;非對稱密碼學演算法:rsa、ELGamal;HASH演算法:md5、sha1.);

  2. 主機安全(系統的安全windows、linux;數據的安全;安全協議等);

  3. 網路攻防(防火牆、VPN、蜜罐蜜網、遠程訪問、木馬等);

  4. 病毒攻防(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腳本病毒、蠕蟲病毒和郵件病毒等);

  5. 容災備份(文件恢復、raid應用、雙機熱備等);

  6. 生物特徵(指紋識別、面部識別和熱感應等)。

9. 詳細闡述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六大目標

通俗地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主要是指保護網路信息系統,使其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從技術角度來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的目標主要表現在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等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是網路信息系統能夠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系統安全的最基於要求之一,是所有網路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目標。網路擾敏信息系統的可靠性測度主要有三種:抗毀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抗毀性是指系統在人為破壞下的可靠性。比如,部分線路或節點失效後,系統是否仍然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務。增強抗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種災害(戰爭、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積癱瘓事件。

生存性是在隨機破壞下系統的可靠性。生存性主要反映隨機性破壞和網路拓撲結構對系統可靠性的影響。這里,隨機性破壞是指系統部件因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有效性是一種基於業務性能的可靠性。有效性主要反映在網路信息系統的部件失效情況下,滿足業務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網路部件失效雖然沒有引起連接性故障,但是卻造成質量指標下降、平均延時增加、線路阻塞等現象。

可靠性主要表現在硬體可靠性、軟體可靠性、人員可靠性、環境可靠性等方面。硬體可靠性最為直觀和常見。軟體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程序成功運行的概率。人員可靠性是指人員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務的概率。人員可靠性在整個系統可靠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系統失效的大部分原因是人為差錯造成的。人的行為要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受到其技術熟練程度、責任心和品德等素質方面的影響。因此,人員的教育、培養、訓練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人機界面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環境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環境內,保證網路成功運行的概率。這里的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和電磁環境。

2:可用性

可用性是圓李跡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網路信息服務在需要時,允許授權用戶或實體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網路部分受損或需要降級使用時,仍能為授權用戶提供有效服務的特性。可用性是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安全性能。網路信息系統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戶提供服務,而用戶的需求是隨機的、多方面的、有時還有時間要求。可用性一般用系統正常使用時間和整個工作時間之比來度量。

可用性還應該滿足以下要求:身份識別與確認、訪問控制(對用戶的許可權進行控制,只能訪問相應許可權的資源,防止或限制經隱蔽通道的非法訪問。包括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業務流控制(利用均分負荷方法,防止業務流量過度集中而引起網路阻塞)、路由選擇控制(選擇那些穩定可靠的子網,中繼線或鏈路等)、審計跟蹤(把網路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情況存儲在安全審計跟蹤之中,以便分析原因,分清責任,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審計跟蹤的信息主要包括:事橘並件類型、被管客體等級、事件時間、事件信息、事件回答以及事件統計等方面的信息。)

3: 保密性

保密性是網路信息不被泄露給非授權的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信息只為授權用戶使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礎之上,保障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保密技術包括:防偵收(使對手偵收不到有用的信息)、防輻射(防止有用信息以各種途徑輻射出去)、信息加密(在密鑰的控制下,用加密演算法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即使對手得到了加密後的信息也會因為沒有密鑰而無法讀懂有效信息)、物理保密(利用各種物理方法,如限制、隔離、掩蔽、控制等措施,保護信息不被泄露)。

4: 完整性

完整性是網路信息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網路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刪除、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破壞和丟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種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樣,即信息的正確生成和正確存儲和傳輸。

完整性與保密性不同,保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露給未授權的人,而完整性則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種原因的破壞。影響網路信息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設備故障、誤碼(傳輸、處理和存儲過程中產生的誤碼,定時的穩定度和精度降低造成的誤碼,各種干擾源造成的誤碼)、人為攻擊、計算機病毒等。

保障網路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有:

協議:通過各種安全協議可以有效地檢測出被復制的信息、被刪除的欄位、失效的欄位和被修改的欄位;
糾錯編碼方法:由此完成檢錯和糾錯功能。最簡單和常用的糾錯編碼方法是奇偶校驗法;
密碼校驗和方法:它是抗撰改和傳輸失敗的重要手段;
數字簽名:保障信息的真實性;
公證:請求網路管理或中介機構證明信息的真實性。

5: 不可抵賴性

不可抵賴性也稱作不可否認性,在網路信息系統的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曾經完成的操作和。利用信息源證據可以防止發信方不真實地否認已發送信息,利用遞交接收證據可以防止收信方事後否認已經接收的信息。

6: 可控性

可控性是對網路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概括地說,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的核心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密碼技術和安全技術,保護在公用網路信息系統中傳輸、交換和存儲的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等。

10. 網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網路安全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1)系統安全

系統安全是指在系統生命周期內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和系統安全管理方法,辨識系統中的隱患,並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險性最小,從而使系統在規定的性能、時間和成本范圍內達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統安全是人們為解決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問題而開發、研究出來的安全理論、方法體系,是系統工程與安全工程結合的完美體現。系統安全的基本原則就是在一個新系統的構思階段就必須考慮其安全性的問題,制定並執行安全工作規劃(系統安全活動),屬於事前分析和預先的防護,與傳統的事後分析並積累事故經驗的思路截然不同。系統安全活動貫穿於生命整個系統生命周期,直到系統報廢為止。

(2)網路信息安全

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3)信息傳播安全

主要是保護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安全。現在互聯網被廣泛應用,微信、QQ、支付寶的使用,都是在傳播信息,保證傳播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網民信息泄露。

(4)信息內容安全

信息內容安全包括五個方面,即寄生系統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授權的復制和安全性。和網路信息安全比較類似,防止信息唄竊取、更改、泄露等。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六大看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己家的網路怎麼顯示需要認證了 瀏覽:583
聊城移動網路空中授課是多少頻道 瀏覽:810
手機怎樣限制移動網路 瀏覽:211
我們這邊的網路密碼 瀏覽:882
智能家居網路信號 瀏覽:247
手機解除網路隱藏設置 瀏覽:811
電腦網路怎麼修復鏈接 瀏覽:120
手機怎麼能打開無線網路 瀏覽:480
安丘車站網路密碼 瀏覽:535
只做網路銷售的電腦品牌 瀏覽:192
對講機可以接收網路信號嗎 瀏覽:87
ipad連不上網路手機能連上 瀏覽:653
房管局網路如何替換空庫 瀏覽:33
網路工程可以看電腦雜志嗎 瀏覽:627
清除網路記錄的軟體 瀏覽:182
oppo手機網路接入點怎麼設定 瀏覽:90
網路電視劇如何連接電腦 瀏覽:45
網路資源哪裡下載 瀏覽:715
蘋果11信號網路模板壞了 瀏覽:735
怎麼理解電腦網路世界的真假 瀏覽: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