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信息系統主機安全風險的一些問題
保證主機的安全主要是從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入侵防範及惡意代碼防範方面進行保護,主機所面臨的風險也主要是來自這幾個方面。風險檢測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保護主機的安全,也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檢測,檢測的方法可以通過軟體和系統的設置來實現,如更改系統默認賬戶的密碼,及時安裝補丁,安裝殺毒軟體,取消共享等。
㈡ 連別人的wifi和熱點會不會中病毒啊,求解釋
不會,但隨便連著什麼網,進了病毒網頁都有可能中病毒。
Wifi本身只是一個數字傳輸形式,它本身與硬體無關,而病毒或木馬需要依賴於計算機(包括嵌入式處理器)的運行,才能夠進行破壞操作,因此,單純意義上的Wifi是沒有中病毒或木馬這個說法的。
通常情況下,Wifi所在的路由器可能會和其它計算機組成一個區域網,在網上的數據,無論是Wifi的數據,還是本路由器中的有線網路中的數據,對於此區域網來說是可見的,就是說實際數據傳輸過程中,有可能會被其它計算機監聽或截獲,因此,Wifi本身,尤其是共享熱點,其數據本身不是完全可靠的。
假如需要在公共Wifi連接上網,以下幾種措施會減少被監聽或泄露信息的風險:
避免登錄極端隱私的軟體,比如支付寶或淘寶等
經常對手機進行安全檢查,避免手機中病毒或木馬後主動上傳數據
關閉相關軟體的訪問Wifi的許可權,比如支付寶軟體。
不要連接不可信任的Wifi熱點,通常情況下酒店、餐錧提供的Wifi熱點是相對安全的,不安全的Wifi熱點可能不設置密碼,這種熱點的安全性是最低的。
㈢ 使用無線網路有風險嗎
第一 我們正常的一般用戶用無線絕對沒什麼問題。第二,蹭網使用人家的無線不犯法,那是他沒有設置密碼的原因,如果人家設了密碼,你通過Linux系統等方法強行破解使用 這個也不好說。反正正常情況下沒有問題的 放心吧
相同點都是防範風險,降低或規避損失,在宣教的具體形式上,例如類似於海報、手冊、講座、視頻等等也都比較相似。
但是,宣教的具體目的等會有不同,例如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是為了規避企業損失,而一般的網路安全意識主要是為了規避個人財產甚至是人身傷害。同時,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需要在宣教工作開展的同時,將效果評估等量化效果作為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但面向大眾的安全意識宣教,更側重於宣教內容和擴大宣教範圍。
谷安天下致力於企業員工與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教育工作,提供網路安全意識培養解決方案,如網路安全意識動畫、網路安全意識宣傳片、網路安全意識課件、網路安全意識教程、網路安全手冊、網路安全海報、網路安全漫畫、網路安全游戲,可幫助企業組織網路安全宣傳周活動或開展常年網路安全意識宣貫工作。
㈤ 什麼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以及風險評估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存儲、傳輸、處理信息的信息系統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信息系統中使用的安全產品實行按等級管理,對信息系統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進行響應、處置。
按照《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准則》規定的規定,中國實行五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
第一級:用戶自主保護級;
第二級:系統審計保護級;
第三級:安全標記保護級;
第四級:結構化保護級;
第五級:訪問驗證保護級。
風險評估,就是量化評判安全事件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講,風險評估是對信息資產所面臨的威脅、存在的弱點、造成的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所帶來風險的可能性的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
㈥ 如何做好網路安全保密工作
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保密工作的責任感。
持續深入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工作,強化全員保密意識。
加強對涉密資料和涉密載體的過程監控,突出關鍵環節的管理。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公司保密要求,健全保密相關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注重源頭預防。
加強保密隊伍自身建設,狠抓工作落實。
㈦ 風險評估分為哪幾個步驟
1、資產識別與賦值:對評估范圍內的所有資產進行識別,並調查資產破壞後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根據危害和損的大小為資產進行相對賦值;資產包括硬體、軟體、服務、信息和人員等。
2、威脅識別與賦值:即分析資產所面臨的每種威脅發生的頻率,威脅包括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
3、脆弱性識別與賦值:從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發現和識別脆弱性,根據被威脅利用時對資產造成的損害進行賦值。
4、風險值計算:通過分析上述測試數據,進行風險值計算,識別和確認高風險,並針對存在的安全風險提出整改建議。
5、被評估單位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防範和化解信息安全風險,或者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為最大限度地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7)網路安全風險量化擴展閱讀
風險評估的操作范圍可以為整個組織,也可以是組織中的某一部門,或者獨立的信息系統、特定系統組件和服務。
影響風險評估進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評估時間、力度、展開幅度和深度,都應與組織的環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組織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來選擇恰當的風險評估途徑。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風險評估途徑包括基線評估、詳細評估和組合評估三種。
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包括: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㈧ 計算機風險評估怎麼寫
1. 版本演變評估規則
1.1. 基本原則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任何一本關於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的教材,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要求,總體上的要求都是源於國際化的評估標准ISO來確定的。所以在這里我們不再細說,僅列表顯示:
• 靜態網路安全風險分析與評估;
• 網路拓撲結構安全性分析;
• 網路拓撲結構是否滿足安全需求;
• 內外伺服器的安全策略;
• 內部網路的安全域范圍劃分。
• 防火牆系統的安全性分析;
• 防火牆口令強度分析;
• 防火牆安全策略分析;
• 防火牆日誌分析。
• 操作系統和伺服器系統的安全性分析;
• 操作系統的版本及其補丁分析;
• 伺服器的版本及其補丁分析;
• IIS的系統設置,用戶管理,訪問規則的風險評估;
• 提供各種網路服務軟體的版本,補丁及其配置文件;
• 相關日誌分析,檢查可疑操作及行為;
• 檢測系統後門程序。
• 網路設備的安全性分析;
• 路由器的口令強度分析;
• 交換機的劃分區域分析;
• 撥號設備的安全策略分析;
• 加密設備的安全性分析;
• 數據備份的安全性分析;
• 防惡意代碼的安全性分析;
• 系統處理病毒的有效性分析;
• 系統處理特洛伊木馬的有效性分析。
• 提供分析報告和安全建議;
• 系統漏洞和網路漏洞掃描及安全檢測;
• 系統安全檢測;
• 系統帳號檢測;
• 組帳號檢測;
• 系統日誌檢測;
• 主機信任關系檢測;
• 系統配置文件檢測;
• 關鍵系統文件的基線檢測;
• 口令強度檢測;
• 系統安全漏洞檢測;
• 系統脆弱性分析;
• 有控制的滲透檢測;
• 日誌文件檢查;
• 提供分析報告及安全建議。
• 網路安全檢測;
• 埠掃描測試;
• 拒絕服務攻擊測試;
• Web 掃描和攻擊測試;
• 口令強度猜測;
• 針對 Ftp 、 Sendmail 、 Telnet 、 Rpc 、 NFS 等網路服務攻擊測試;
• 提供分析報告和安全建議
1.1.1. 可生存性
這個概念基於1993年Barnes提出的原始定義:將安全視為可伸縮的概念。具有可生存能力的系統,對內,不依賴於任何一個專門的組件;對外,系統可以容忍一定級別的入侵。嚴格的來說,這樣的系統是一個具備災難恢復容侵容錯的整體,在網路攻擊、系統出錯和意外事故出現的情況下仍能完成其任務的特性。針對當前黑客對系統有效性攻擊為目的的情況,系統的生存能力成為傳統的機密性保護之外系統必備的考慮因素。系統的安全不再受某一個單一組件的制約,而成為一個擁有足夠自救能力的實體。
對生存性主要考察的因素包括:
Ø 系統的具體功能:資料庫?web server?還是PC?
Ø 所處物理環境:與非操作人員隔離?直接暴露在internet上?處於防火牆後或DMZ中?有無病毒防護機制或入侵檢測軟體?
Ø 系統各項配置:無關服務是否關閉?不必要的網路埠是否禁用?
Ø 是否配置有保證系統生存能力的部件和機制:備份機制、替換機制、服務退化機制?
1.1.2. 傳統保護機制要求CIAA
1.2. 保護機制
1.2.1. 實體保護
1.2.1.1. 隔離保護
對於多線程多進程的操作系統,必須保證各個進程與線程都是相互獨立彼此無影響的。結合進程的定義,因此,線程與進程所調用控制的資源必須是互不相同的,及彼此無認知。
Ø 物理隔離:不同的進程和線程使用不同的對象和設備資源
Ø 暫時隔離:同一進程在不同的時間按不同的安全需要執行
Ø 邏輯隔離:操作系統限製程序的訪問:不能訪問允許之外的客體
Ø 加密隔離:利用加密演算法對相應對象進行加密
Ø 隔絕
1.2.1.2. 存儲器保護
多道程序的最重要問題是如何防止一個程序影響其他程序的存儲空間,保護存儲器的有效使用成本較低,包括柵欄保護、基址邊界保護和段頁式保護。
1.2.1.3. 運行保護
根據安全策略,把進程的運行區域劃分為同心環,進行運行的安全保護
1.2.1.4. I/O保護
將I/O視為文件,規定I/O是操作系統的特權操作,讀寫操作作為高層系統調用,對用戶忽略操作細節
1.2.2. 標識與認證
正確識別認證和管理實體的符號,作為標識;用戶名是身份認證的標識;安全級別是訪問控制的標識。
1.2.3. 訪問控制
1.2.3.1. 概念
操作系統安全保障機制的核心,實現數據機密性和完整性的主要手段。訪問控制限制訪問主體對被訪問客體的訪問許可權,確保主體對客體的訪問必須是授權訪問,而且授權策略是安全的,從而保證計算機系統使用環境為合法范圍。
1.2.3.2. 過程
Ø 通過「鑒別」來驗證主體合法身份。
Ø 通過「授權」來限制用戶對資源的訪問級別。
常用的訪問控制可分為自主訪問控制(DAC)、強制訪問控制(MAC)和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
1.3. 評估方法
目前,根據我看過的資料至少有以下幾種:
Ø 基於特權提升的量化評估
Ø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主機評估
Ø 基於弱點數目的安全評估
Ø 基於安全弱點的綜合量化評估
2. 主流os基於版本的演變
2.1. Windows
2.1.1. Windows vista版本安全性比較
2.1.2. 伺服器角度評估主流操作系統
伺服器操作系統主要分為四大流派:WINDOWS、NETWARE、UNIX、LINUX。
Ø WINDOWS主流產品:WINNT4.0Server、Win2000/Advanced Server、Win2003/Advanced Server。
Ø NetWare主要應用於某些特定的行業中。以其優異的批處理功能和安全、穩定的系統性能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Ø Unix伺服器操作系統是由AT&T公司和SCO公司共同推出,主要支持大型的文件系統服務、數據服務等應用。市場流傳主要是SCO SVR、BSD Unix、SUN Solaris、IBM-AIX。
Ø 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是國內外幾位IT前輩,在Posix和Unix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支持多用戶、多任務、多線程、多CPU。因為開發源碼,其成為國內外很多保密機構伺服器操作系統采購的首選。主流產品Novell中文版、Red Hat、紅旗Linux。
綜述
優點
缺點
Windows
WINNT 4.0
直觀、穩定、安全的伺服器平台先河。尤為突出的是其NT架構內核意義深遠。
操作直觀,易於使用,功能實用,安全性能較好,可用於單一的防火牆的伺服器上。
運行速度慢,功能不夠完善,當進行超出系統處理能力的多項並發處理時,單個線程的不響應使系統由於不堪重負產生死機現象
Win2000/
Advanced Server
對NT內核的殼部分進行了很大程度的響應與傳輸優化並附加管理功能。實現速度與功能的提升,安全上修不了所有以往的後門。
操作直觀、易於使用,功能隨時代發展具有大幅的提升,管理更加全面,單個線程不響應問題得到解決
運行速度有所提升但仍有缺憾,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較NT有削弱。
Win2003/Advanced Server
繼承人性化的WinXP界面,內核處理技術很大改良,安全性能很大提升,管理功能增加流行新技術
操作易用性,人性化版本,安全性Windows系列中最佳的,線程處理速度跟隨硬體的發展有所提升,管理能力不小的改善。
安全性能不夠完善,線程處理更加繁雜。
UNIX
SCO SVR、BSD Unix
支持網路大型文件系統、資料庫系統,兼容更多的軟體應用,屬於非開源代碼,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地位高高在上,無法動搖
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穩如泰山,能夠支持大型文件系統與資料庫系統
代碼式命令觸動,人性化差,阻礙中低端伺服器市場的發展,深層技術研究推廣有限,改善不明顯。
SUN Solaris、IBM-AIX
後來居上!伺服器廠商對於己身的伺服器操作系統支持比較足夠,對兩這伺服器的市場佔有率及技術含量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支持大型文件系統與資料庫、傳承了UNIX一貫的高能級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對於系統應用軟體的支持比較完善。
沾染了Unix系統的通病,人性化界面不著邊,非開源使得技術層面為得到推廣,不夠「物美價廉」。
Linux
Red Hat、紅旗Linux
中國商用化是政府采購的推動,考慮到機密數據的安全性。紅旗的官方獲利最大,小紅帽的民間流傳最廣
源碼開放使得技術完善從民間得到了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雄厚力量,其兼容、安全、穩定特性不容忽視
基於Unix的修補開發屬於類Unix模式,兼容性較其他os有差距,代碼輸入命令為主,人性化不足,維護成本偏高。
Suse Linux
結合Linux開源與人性化界面的操作系統,絢麗而高難的三維立體空間顯示!
穩定、安全,兼容性有提高,有人性化設計,漂亮的顯示
兼容性照微軟有差距,立體空間顯示技術不成熟。
NetWare
Netware
基礎設備低要求,方便的實現網路連接與支持、對無盤工作站的優化組建、支持更多應用軟體的優勢。
操作相對方便,設備要求低,網路組建先天優勢,支持金融行業所需的無盤工作站同時節約成本,支持很多游戲軟體的開發環境搭建,系統穩定性和Unix系統基本持平。
操作大部分以來手工輸入命令實現,人性化弱勢,硬碟識別最高只能達到1G,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於大容量伺服器的需求,個版本的升級只是實現了部分功能的實現與軟體支持,沒有深層次的技術更新。
2.2. 多種os相互比較
2.2.1. 基於特權提升的量化評估
以下數據來自計算機風險評估課件,顯示利用如題方法比較三種主流伺服器的安全性能得到的結果,結論如圖。比較過程不再贅述。
2.2.2. 漏洞大比拼
這里看到的數據是微軟推出vista六個月的統計數據。雖然漏洞數目不足以作為說明安全性優劣的唯一證據,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系統即將面對的攻擊威脅以及脆弱性挑戰或者更是受關注度的指標。以下數據來自微軟可信計算組(TCG)安全戰略總監Jeff Jones。
ü Vista - 2006年11月30日正式上市,六個月內微軟發布了四次大型安全公告,處理了12個影響Windows Vista的漏洞,僅有一個高危漏洞。
ü Windows XP – 2001年10月25日正式上市。前三周已披露和修復了IE中的3個漏洞。上市後六個月內修復漏洞36個,其中23個屬於高危漏洞。
ü RHEL4W – 最受歡迎的Linux發行版,2005年2月15日上市,提供一般使用之前,出貨的組件就有129個公開披露的bug,其中40個屬於高危漏洞。上市六個月內,Red Hat修復了281個漏洞,其中86個屬於高危。而對於RHEL4W精簡組件版本,Red Hat修復了214個影響精簡的RHEL4WS組建集漏洞,包括62個高危。
ü Ubuntu 6.06 LTS – 2006年6月1日正式上市。在此之前已公開披露的漏洞有29個,其中9個高危漏洞。上市六個月,Ubuntu修復了145個影響Ubuntu6.06 LTS的漏洞,其中47個高危。而其精簡組件版本六個月內漏洞74個,其中28個高危。
ü Novell的SLED 10(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 2006年7月17日正式上市,出貨日期前已公開23個漏洞,六個月內對其中20個進行修復,其中5個高危漏洞。上市六個月共修復159個影響SLED 10 的漏洞,其中50個為高危。
ü Mac OS X v10.4 – 2005年4月20日正式上市,上市前批露10個漏洞,六個月內修補其中9個,包括3個高危。上市六個月內蘋果公司60個影響OS X v10.4的漏洞,其中18個列為高危。
3. 系統安全風險基於時間的演變
3.1. 系統內部
這一類的問題集中在代碼層,可能存在開發人員的疏忽,也可能是使用者錯誤操作或特殊操作引起的軟體本身的漏洞和錯誤,更可能出於特定物理環境的誘因。從這一角度來說,系統內部威脅取決於用戶需求的發展,硬體發展,編程語言環境發展等多個問題。因此,間接性的與時間掛鉤!
3.2. 外來入侵
3.2.1. 病毒
最初的病毒製造者通常以炫技、惡作劇或者仇視破壞為目的;從2000年開始,病毒製造者逐漸開始貪婪,越來越多的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而近一兩年來,黑客和病毒製造者越來越狡猾,他們正改變以往的病毒編寫方式,研究各種網路平台系統和網路應用的流程,甚至殺毒軟體的查殺、防禦技術,尋找各種漏洞進行攻擊。除了在病毒程序編寫上越來越巧妙外,他們更加註重攻擊「策略」和傳播、入侵流程,通過各種手段躲避殺毒軟體的追殺和安全防護措施,達到獲取經濟利益的目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內互聯網軟體和應用存在大量安全隱患,普遍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而是國內黑客/病毒製造者集團化、產業化運作,批量地製造電腦病毒。
3.2.2. 攻擊
攻擊者以前是利用高嚴重級別漏洞發起直接攻擊,現在採用的方式轉變為發現並利用第三方應用程序(如Web應用程序和Web瀏覽器)中的中等嚴重級別漏洞。這些漏洞通常被「網關」攻擊加以利用,這類攻擊的特點是,初始的漏洞利用並不會立即危及數據,而是先建立安身之所,隨後在發起更多惡意攻擊。根據賽門鐵克的安全報告,互聯網上的惡意活動肆虐,其中網路釣魚、垃圾郵件、bot網路、特洛伊木馬和零日威脅與日俱增。然而,過去攻擊者往往是單獨利用這些威脅,現在他們採用了更高明的手段,將資源整合成為全球網路,以便利於實施相互協作的犯罪活動。從而導致不同的威脅和方法逐漸相互貫通互相利用。如,有目標性的惡意代碼可能利用支持Web的技術和第三方應用程序來安裝後門,然後下載並安裝bot軟體。隨後,這些bot用來分發垃圾郵件,託管網路釣魚站點或以創建一個惡意活動協作網路的方式來發起攻擊。這些網路建立之後成為惡意活動的全球網路,支持其各自的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攻擊的形式也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升級。軟體虛擬化的實現,隨之而來的是虛擬技術威脅的上市。針對虛擬機不對主機信息提供保護的特性,以虛擬機中實際使用的硬體為目標和對虛擬機上訪客操作系統中使用的隨機數生成器產生的影響為基礎,演變成為新的兩類威脅。
如此看來,信息時代的經濟化帶動了網路威脅的系統化、經濟化。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April_ye/archive/2007/12/12/1931198.aspx
㈨ 2016信息安全威脅和趨勢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
隨著2015年即將接近尾聲,我們可以預期,在2016年相關網路罪犯活動的規模、嚴重程度、危害性、復雜性都將繼續增加,一家負責評估安全和風險管理問題的非營利性協會:信息安全論壇(ISF)的總經理史蒂夫·德賓代表其成員表示說。「在我看來,2016年可能將會是網路安全風險最為嚴峻的一年。」德賓說。「我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已經越來越多的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在網路運營正帶來了其自己的特殊性。」德賓說,根據ISF的調研分析,他們認為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五大安全趨勢將占據主導。
當我們進入2016年,網路攻擊將進一步變得更加具有創新性、且更為復雜,德賓說:「不幸的是,雖然現如今的企業正開發出新的安全管理機制,但網路犯罪分子們也正在開發出新的技術來躲避這些安全管理機制。在推動企業網路更具彈性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將他們的風險管理的重點從純粹的信息保密性、確保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轉移到包括風險規模,如企業聲譽和客戶渠道保護等方面,並充分認識到網路空間活動可能導致的意想不到的後果。通過為未知的各種突發狀況做好萬全的准備,企業才能過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抵禦各種意外的、高沖擊性的安全事件。」德賓說,ISF所發現的這些網路安全威脅趨勢並不相互排斥。他們甚至可以結合起來,創造更具破壞性的網路安全威脅配置文件。他補充說,我們預計明年將為出現新的網路安全威脅。
1、國家干預網路活動所導致的意外後果
德賓說,在2016年,有官方背景參與的網路空間相關活動或將對網路安全造成附帶的損害,甚至造成不可預見的影響和後果。而這些影響和後果的危害程度將取決於這些網路活動背後所依賴的官方組織。並指出,改變監管和立法將有助於限制這些活動,無論其是否是以攻擊企業為目標。但他警告說,即使是那些並不受牽連的企業也可能會遭受到損害。
德賓說:「我們已經看到,歐洲法院宣布歐美數據《安全港協議》無效。同時,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來自政府機構關於重視數據隱私的呼籲,盡管某些技術供應商會表示說,』我們已經徹底執行了端到端的加密。』但在一個連恐怖主義都變得日趨規范的世界裡,當看到一個網路物理鏈接時,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一問題?」展望未來,企業必須了解政府部分的相關監管要求,並積極與合作夥伴合作,德賓說。
德賓說:「立法者必須將始終對此高度重視,並及時跟上最新網路攻擊技術的步伐,我甚至認為立法者本身也需要參與到預防網路安全威脅的過程中來。他們所探討的一直是如何應對昨天已經發生的網路安全事件,但事實上,網路安全更多的是關於明天的。」
2、大數據將引發大問題
現如今的企業在他們的運營和決策過程中,正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大數據分析了。但這些企業同時也必須認識到:數據分析其實是有人為因素的。對於那些不尊重人的因素的企業而言,或將存在高估了大數據輸出價值的風險,德賓說。並指出,信息數據集完整性較差,很可能會影響分析結果,並導致糟糕的業務決策,甚至錯失市場機會,造成企業品牌形象受損和利潤損失。
德賓說:「當然,大數據分析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而當您訪問這些數據信息時,必須確保這些數據信息是准確的。」這個問題關乎到數據的完整性,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數據是當今企業的生命線,但是我們真的對其有充分的認識嗎?」「現如今,企業已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而最讓我所擔憂的問題並不是犯罪份子竊取這些信息,而是企業實際上是在以其從來不會去看的方式來操縱這些數據。」他補充道。例如,他指出,相當多的企業已經將代碼編寫工作進行外包多年了。他說:「我們並不知道在那些代碼中有沒有可能會讓您企業泄露數據信息的後門。」事實上,這是有可能的。而您更需要懷疑的是:不斷提出假設的問題,並確保從數據信息中獲得的洞察分析正是其實際上所反映的。」當然,您所需要擔心的並不只是代碼的完整性。您更需要了解所有數據的出處。「如果企業收集並存儲了相關數據信息,務必要明白了解其出處。」他說。一旦您開始分享這些數據,您就是把自己也打開了。您需要知道這些信息是如何被使用的,與誰進行了分享,誰在不斷增加,以及這些數據是如何被操縱的。」
3、移動應用和物聯網
德賓說,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迅速普及正在使得物聯網(IoT)日漸成為網路犯罪份子進行惡意行為的首要目標。隨著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BYOD)、以及工作場所可穿戴技術的不斷推出,在未來的一年裡,人們對工作和家庭移動應用程序的要求會不斷增加。而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的增加,開發商們在面臨強大的工作壓力和微薄的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犧牲應用程序的安全性,並盡快在未經徹底測試的情況下,以低成本交付產品,導致質量差的產品更容易被不法分子或黑客所攻擊。「不要把這和手機簡單的相混淆了。」德賓說。移動性遠不只有這么一點,智能手機只是移動性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也和他一樣,需要不斷地出差到各地辦公。「我們沒有固定的辦公室。」他說。上次我登陸網路是在一家旅館。而今天則是在別人的辦公環境。我如何確保真的是我史蒂夫本人登錄的某個特別的系統呢?我可能只知道這是一款來自史蒂夫的設備登錄的,或者我相信是史蒂夫的設備登錄的,但我怎麼能夠知道這是否是用史蒂夫的另一款設備的呢?
企業應做好准備迎接日益復雜的物聯網,並明白物聯網的到來對於他們的意義何在,德賓說。企業的首席信息安全官們(CISO)應積極主動,確保企業內部開發的各款應用程序均遵循了公認的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方法,相關的測試准備步驟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還應該按照企業現有的資產管理策略和流程管理員工用戶的設備,將用戶設備對於企業網路的訪問納入企業現有管理的標准,以創新的方式推動和培養員工們的BYOD風險意識。
4、網路犯罪造成的安全威脅風暴
德賓說,網路犯罪高居2015年安全威脅名單榜首,而這一趨勢在2016年並不會減弱。網路犯罪以及黑客活動的增加,迫使企業必須遵從不斷提升的監管要求,不懈追求技術進步,這使得企業在安全部門的投資激增,而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可能形成安全威脅風暴。那些採用了風險管理辦法的企業需要確定那些企業的業務部門所最為依賴的技術,並對其進行量化,投資於彈性。
網路空間對於網路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而言,是一個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攻擊動機、和賺錢來源,他們會製造破壞,甚至對企業和政府機構實施網路攻擊。故而企業必須為那些不可預測的網路事件做好准備,以便使他們有能力能夠承受住不可預見的,高沖擊性的網路事件。「我看到越來越多日益成熟的網路犯罪團伙。」德賓說。他們的組織非常復雜和成熟,並具有良好的協調。我們已經看到網路犯罪作為一種服務的增加。這種日益增加的復雜性將給企業帶來真正的挑戰。我們真的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您根本無法預測一個網路犯罪是否會找您。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您要如何防禦呢?
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許多企業仍然還處在專注於保衛企業外部邊界的時代,但現如今的主要威脅則是由於企業內部的人士,無論其是出於惡意目的或只是無知採取了不當的安全實踐方案,這使得網路威脅日漸已經開始向外圍滲透了「不管是對是錯,我們一直是將網路犯罪視為是從外部攻擊的角度來看,所以我們試圖採用防火牆來簡單應對。」德賓說。 「但企業還存在來自內部的威脅。這讓我們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非常不舒服的地方。」事實的真相是,企業根本無法對付網路犯罪,除非他們採取更具前瞻性的方法。「幾個星期前,我在與一名大公司的擁有九年工作經驗的首席信息安全官交談時,他告訴我說,藉助大數據分析,他現在已經在整個企業幾乎完全實現了可視化。在從業了九年後,他發現網路罪犯的這種能力也在不斷積累。而我們的做法只是不斷地被動反應,而不是主動的防禦。」「網路犯罪分子的工作方式卻不是這樣的。」他補充說。「他們總是試圖想出一個新的方法。我認為我們還不擅長打防守。我們需要真正將其提高到同一水平。我們永遠不會想出新的方法。而在我們企業內部甚至還存在這樣的想法:即然我們還沒有被攻破,為什麼我們要花所有這些錢呢?」
5、技能差距將成為信息安全的一個無底深淵
隨著網路攻擊犯罪份子的能力日益提高,信息安全專家們正變得越來越成熟,企業對於信息安全專家的需求越來越多。而網路犯罪分子和黑客也在進一步深化他們的技能,他們都在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德賓說。企業的首席信息安全官們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可持續的招募計劃,培養和留住現有人才,提高企業網路的適應能力。德賓說,在2016年,隨著超連通性的增加,這個問題將變得更糟。首席信息安全官在幫助企業及時獲得新的技能方面將需要更積極。「在2016年,我認為我們將變得更加清楚,也許企業在其安全部門並沒有合適的人才。」他說。我們知道,企業有一些很好的技術人員可以安裝和修復防火牆等。但真正好的人才則是可以在確保企業網路安全的情況下,滿足業務的挑戰和業務發展。這將是一個明顯的弱點。企業的董事會也開始意識到,企業網路是他們做生意的重要方式。我們還沒有在業務和網路安全實踐之間建立起聯系。」
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根本沒有合適的首席信息安全官會變得相當明顯。而其他企業也必須問自己,安全本身是否被放在了恰當的位置。
德賓說:「您企業無法避免每一次嚴重的事件,雖然許多企業在事件管理方面做得很好,但很少有企業建立了一套有組織的方法來評估哪些是錯誤的。」因此,這會產生不必要的成本,並讓企業承擔不適當的風險。各種規模的企業均需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以確保他們對於未來的這些新興的安全挑戰做好了充分的准備,並能夠很好的應對。通過採用一個切實的,具有廣泛基礎的,協作的方式,提高網路安全和應變能力,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企業的高級業務經理和信息安全專業人士都將能夠更好地了解網路威脅的真實本質,以及如何快速作出適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