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政府如何應對網路民意和網路監督

政府如何應對網路民意和網路監督

發布時間:2023-08-26 12:51:26

如何健全和完善網上監督機制

一、改善網路民主監督的對策
(一)對公民網路民主監督進行立法
網路監督如果沒有很好的引導輿論,就會造成社會問題。應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范網路行為,對明顯的、有侵害性的網路行為通過法律使受害人獲得賠償,從而規范我國的網路秩序。
1.制定專門的網路法
(1)對公民進行網路民主監督的許可權進行立法。使公民代表自己的利益對公權力機關進行監督而不再盲目的,實現合法合理的程序制約。同時應平衡公共利益與個體名譽權。
(2)針對網路民主監督程序進行立法。改善網民監督的隨意性,實現憲法要求的「只要程序正義,才能保障實質正義」。網民可先向專門的政府官方網站實名注冊,進入專門的論壇,對網民自己所發表的言論接受其他網民的監督。
建立網路侵權責任賠償制度。在《侵權責任法》的基礎上,制定出專門的網路侵權責任單行法,確定侵權責任的大小,侵權程度的輕重及應負擔的賠償責任。
2.確立網路提供商的法律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對網路提供商不知道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如何承擔責任,怎樣對其責任進行歸責,還需要一個更加細化的規定。
3.對我國公民進行徵信立法
一是嚴格規范信息提供者的行為,無論通過何種途徑,信息提供者都要保障其所提供的信息真實,否則應追究其法律責任。二是嚴格規范徵信機構的行為,應嚴禁徵信機構採集有關個人隱私權的或敏感的信息。三是約束徵信機構限定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限定信用報告的使用目的、范圍。
(二)在制度上建立網上行政監督制度
1.建立專門的網上監督機構。在現代政府網路行政盛行的情況下,要建立高效政府、廉潔政府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建立專門的網路監督機構可以有效規范政府的行政,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確立網上監督的標准。建立一套證據制度,如果網民在這樣的監督中能列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或者能提供相關的物證並得到監察部門的取證並得到證實,就證明其監督是有效的,否則是無效的監督。對監督的客體進行監督時需要留有足夠的取證時間,確立誰舉報誰取證的原則。如果網民經過規定的時間期限,仍然無法對自己監督的客體取證,將構成濫用監督權並且造成侵權。
3.建立網上監督主體培訓制度,提高網上監督主體的素質。培訓網路監督主體,使其能正確、有效的實現自己的監督權利。在培訓中要增強監督主體的服務與民的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使其能分清什麼樣的監督內容是合情理的、合法的。
(三)網民要樹立依法監督權力機關的理念。網民監督權力機關,要是無論樹立從程序上還是從實體上都要遵守法律的理念,這里的法律應該是《憲法》和《侵權責任法》《隱私權法》等其他法律。要有責任意識,把握道德底線。
二、促進網路民主監督作用的對策
(一)在選舉中增設網民代表。通過網路這個平台實現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
(二)為網路民主監督創造更加便利的制度途徑。貫徹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建設好電子政府、數字政府,使網民可以登錄政府網站查看政府信息及瀏覽關乎自身利益的信息,並對政府工作情況進行監督,使政府的工作永遠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而減少錯誤的發生。
(三)進一步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新聞媒體因其傳播速度的快捷性和跨地域性,能夠使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發生了什麼事,促進了網民的監督作用。作為監督政府權力機關的網路媒體,為了使其更好的發揮其監督職能,就需要進一步放開新聞媒體監督作用,使其在相互影響下得到發展。


政論版:
第一,加強網路輿論監督平台建設,建立通暢、高效、規范的網路監督主渠道,提升網路輿論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紀檢監察機關應該與組織、宣傳等部門密切協作,進一步加強網路輿論監督平台建設。既要本著「及時、公開、互動」的原則,對現有廉政建設網不斷增加新欄目、充實新內容、升級新系統、擴展新功能;又要堅持「便利、安全、保密」的原則,不斷拓寬和完善網路舉報監督的渠道和方法,確保網上舉報渠道的暢通。
第二,建立健全網路輿論收集研判機制和網路輿情分析系統,科學分析網路輿論的性質,准確判斷網路輿論的傾向。要根據社會輿情的發展變化,盡快建立健全網路監督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及時收集有關網路監督的信息,科學分析網路輿情的性質,保證網路輿論的客觀性、全面性;針對網路監督熱點事件反映和暴露出來的問題,舉一反三,堵塞漏洞,關口前移,以改革的辦法和發展的思路,加快制度創新,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第三,建立健全網路輿論理性引導機制,積極疏導,使網路監督更加理性、規范。要建立健全網路輿論的理性引導機制。引導網民理性地看待問題,從而引導網路輿論由「感性」向「理性」發展。要加強網上法律宣傳,利用官方網路渠道、主流媒體、網站等載體,積極宣傳有關法律及相關案例,提高網民法律意識,引導網民依法、理性發表網路言論。
第四,加快網路監督機制創新,完善網路監督制度,整合監督資源,形成監督的整體合力。要建立一種網路輿情收集、分析、判斷及應急機制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的合作機制,為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開辟一個新的空間。要制定並不斷完善一套實用的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努力搭建交流平台,拓寬網路監督渠道,豐富反腐途徑,豐富網站內容,為網路監督建立通暢、高效、規范的主渠道,加強與網民的直接聯系,提高網民參與網路監督的積極性。
第五,加強網路輿論監督的法制建設,為網路輿論監督提供基本的法律規范和法制保障。盡快明確網路監督的合法性,將網路監督視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加以認真保護。要特別注重釐清與網路輿論監督相關的知情權與隱私權、政務公開與黨政機密、社會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法律界限,明確規定網路輿論監督的形式與內容、權利與保障以及網路侵權的法律責任等,使網路輿論監督中的評價、討論、互動、傳播等各種行為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制定保護舉報人的法律,保證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消除舉報人的後顧之憂。要依法規范監督行為,對那些惡意散布虛假信息、誣陷他人、危害國家以及對網路監督壓制、打擊、報復的,對違反有關網路管理或侵犯公民人身權、隱私權、名譽權的行為,有關主管機關要依據情節輕重和危害程度,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進行網路倫理道德建設,開展網民素質教育,優化網路監督環境。要開展深入有效的網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 營造良好的網上文化環境,促使廣大網民嚴格自律, 堅持理性、公正、客觀、謹慎的態度,在發表言論時要尊重事實,辯證地看待問題,不應散播不良的、虛假的、未經確認的言論,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網路暴力行為和低俗之風, 避免濫用互聯網資源或服務。通過積極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網民樹立正確的「網德」,客觀真實地反映問題,合法合理地開展監督。

❷ 我國政府如何加強網路管理

首先要完善網路法制,加強對信息產業發展與網路文化發展的管理和監控,把法律規范貫徹到網路技術、產業、內容、安全等各個方面。
其次要完善制度,要制定相關法規政策.積極制定有獎舉報政策,要時刻銘記百姓的力量是無窮大的,要團結群眾.
還要規范管理,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和互聯網業界付出努力.
最後要充實隊伍,面對浩瀚的網路環境,我們每位公民都應擦亮雙眼、實時辨別,要充實隊伍,團結廣大群眾,共同為建設我們國家美好乾凈的網路環境盡心盡力。

❸ 面對網路輿情應對措施

面對網路輿情應對措施

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不斷凸顯,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民眾更加傾向於通過低成本的網路渠道來呼籲和吶喊,網路匯聚的各種聲音洶涌來襲,網路輿情頻發、高發、多發、突發成為常態。我分享面對網路輿情應對措施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面對網路輿情事件,我們要克服輿情無常的僥幸心理,改變輿論可控的錯誤認識,走出眼高手低的實務困境,以端正的態度、得當的措施和靈活的方法,沉著冷靜地應對輿情,成熟自信地引導輿論。

一、 壓力面前不卑不亢

當前,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不斷凸顯,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民眾更加傾向於通過低成本的網路渠道來呼籲和吶喊,網路匯聚的各種聲音洶涌來襲,網路輿情頻發、高發、多發、突發成為常態。

處置網路輿情,首先要適應挑戰,破除傳統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維定勢,要在輿論壓力面前不卑不亢,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縱。

1. 不要慌。輿情突發後就會被置於一個舉世矚目的境地,曝光於公眾的監督之下,六神無主,自亂陣腳,慌張應對,說話口無遮攔、主觀武斷、亂下結論,容易亂中出錯,反而把自身置於輿論漩渦之中,使應對陷於被動。鎮靜而坦然地接受現實,有助於理性客觀化解輿情。

2. 不要怕。面對眾聲喧嘩、缺乏理性的一邊倒式的輿論監督會帶來強大的殺傷力,畏懼害怕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拋棄膽怯心理,勇敢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3. 不要躲。輿情突發後,各路媒體蜂擁而動,記者八面雲集,面對種種質疑,四處躲藏,推三阻四,避而不見,只會加重輿情,令謠言橫飛,喪失處置輿情、引導輿論的主動權。

4. 不要拖。採用應對傳統危機的經驗來處置網路輿情,指望“拖一拖就會過去”只會將問題越拖越大,進而喪失自己的立場,葬送自己的公信螞閉肢力和網路形象。

5. 不要堵。輿情事件引起輿論滔天,引來圍觀網友無數,對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不宣傳報道,不釋疑解惑,實施信息封鎖,以滅火心態處置,只會加劇網友對背後真相的猜測,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由此輿論往往會偏離應有軌道,甚至引發惡果,造成社會危機。

6. 不要抗。引起網路關注的事件一般起因為有悖於常理和常識。網路情緒面前,視輿論呼聲於不顧,固執己見,不接受批評,逆網路輿論壓力而行,採取與網路民眾對抗的方式,違民心民願,極不可取,非智者所為,只會讓事實真相顯得越發錯綜復雜。

7. 不要縱。面對輿論帶來的壓力,以妥協退讓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斷腕切割”,或劃清界線,或推卸責任,刻意縱容媒體和輿論,不僅損害自己形象和切身利益,相反吃虧還不一定討好,甚至會成為眾矢之的,激起網路民眾更多的憤怒和拍磚。

二、 還原事件客觀公正

自媒體時代,以網民為主導的傳播現實,提高了社會矛盾輿情化的概率和速度,也悶世極大地增強了輿情的波及力和影態喚響力。網路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路輿情是社會不同層面復雜矛盾的外顯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實情。因此,處置網路輿論需要還原事實真相,站穩立場,全面客觀,尊重監督,用證據說話,以法律為准繩。

1.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杜絕“謠言止於下一個更大謠言”的根本,也是調查事件過程中必需始終堅守的原則,更是化解惡意的詆毀與攻擊、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誤解和爭議的武器。要尊重客觀事實,准確、全面調查事實真相,由線下決定線上,由實情決定輿情。以真實性和權威性的真相信息和進展情況,努力提高輿情應對質量,不斷清朗網路空間。

2. 以人為本。輿情處置不僅是矛盾雙方的輿論較量和妥協,更是對廣大圍觀網民追求真相的尊重和交代。積極妥善處置網路輿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表現在全民“弱勢感”增強的網路輿論場里,要有敬畏民意的意識,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加強與網路民眾的交流互通。其次表現在輿情處置要考慮民意的認可度與承受力,要澄清公眾的疑慮,增加公眾信任,化解社會的不滿。再次表現在輿論漩渦中對具體當事人權益的呵護和保障。

3. 依法進行。輿論場的情緒雖然可以瞬間點燃,但更多的網民已逐漸明白“有圖未必有真相”。在客觀全面還原事實的基礎上,一定要用證據和法律得出能令人信服的公正結論。依法處置是我們不受媒體和輿論裹挾的根本,彰顯法治和公平公正是我們不被少數人製造的網路輿論假象所迷惑的保障,從而避免淪為網路暴政的幫凶。

三、 回應關注靈活多樣

在處置網路輿情、引導網路輿論的過程中,如何消解各方的猜疑與分歧、體現權力的公信力,考驗著政府的決心;如何在各種批評和指責中與網路民眾展開全方位的溝通和交流,錘煉著每位領導幹部的智慧。網路治理的建設期,掌握輿情處置的時、度、效原則是各級領導幹部提高科學應對水平的秘籍。

1. 掌握時間。一要快速度。第一時間搶占輿論的制高點,在輿情處置的黃金時間里及時發出正面聲音,和謠言賽跑,做到關鍵時候不失語。二要適時機。需要表明立場和態度時,立即回應,決不能拖拖拉拉,防止因外界議論而陷入被動。不過,回應存有爭議的焦點問題並非越快越好,而是要慎重對待,根據調查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適時引導。

2. 把握尺度。一要注意廣度。向社會提供全方位信息,滿足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層次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產生負面輿論熱點的信息盲點,真正遏制謠言,引導輿論走向。二要考慮深度。輿情處置回應必須把握好邊界和底線,爭取冷熱均衡、疏密得當、深淺適宜地安排話題。三要嚴把精度。回應要解決輿論關心的焦點問題、抓住莫衷一是的熱點問題和網友應知而未知的盲點問題,引發共鳴,進而有效地引導輿論。

3. 注重效果。一要逐步取得成效。當下,輿情事件下的網路輿論正由喧囂嘩然逐步趨於理性,一些無良媒體和公知興風作浪的空間正受到擠壓,網路民眾對社會議題體現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們要認真研究網路傳播規律,調整輿情處置和輿論引導方式,運用網友能接受的網言網語,加強溝通交流,積極打通兩個輿論場。二要建立長效機制。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要標本兼治,建立常態監測和研判、預警、應急機制;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發揮各媒體優勢,立體化、多渠道展開輿論疏導,不斷提高應對網路輿情水平。

在有效處置網路輿情化解輿論危機的課題上,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極科學應對。堅守以上網路輿情應對的三原則,不僅可以讓網路秩序和正義不再迷失在路上,而且還可以讓輿情處置應對的自信悄然回歸。

❹ 如何進行網路輿論監督,輿論監測的方法有哪些

一:監控各大門戶網站,對各大門戶網站的信息情況進行檢查。

二:監控主流社交網站。比如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等,這些都會發負面信息,如果的工作人員能夠在這些層面上多多的進行檢查的話,也能夠提前發現負面信息,並且對負面信息進行解決,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及時的跟蹤處理關於企業的負面信息才能夠讓企業有更好的形象。發現負面信息並處理,也會使得避免公關危機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網路輿情處理。網路輿情監測:在出現負面信息的時候如何監控

❺ 地方政府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一、第一時間原則
從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來看,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便會留下深刻印象,政府要認識到這一點,並有效地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公眾的認知產生影響作用。網路的出現使政府應對媒體危機的時間大大的縮短了,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應在第一時間主動聯系媒體,發布官方說明,正面應對網路上的各種傳言,否則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政府將顯得非常被動。


二、重視媒體原則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網路媒體作為一個新興的媒介形態,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網路已成為當今民意表達最洶涌的場所,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必須必以往更加尊重和重視媒體,塑造在媒體面前的良好形象。要達到此目的,政府不僅要在危機發生後對積極應對媒體的每一個質疑,注意自己的每一個措辭,謹言慎行,更要在平時就下足功夫。首先,政府應完善網路輿論引導機制,平時就要注意經常與各種媒體打交道,進行良性溝通,積累人脈,贏得好感。同時,政府還要培養「意見領袖」,引導輿論走向。


三、留有餘地原則
在政府媒體危機公關中,政府要注意一條原則——留有餘地原則。一是話不要說得絕對,二是不要過度承諾。政府要意識到自己面對媒體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廣泛的報道,關系著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絕不能隨意誇下海口,否則會被媒體抓住不放,並且引起公眾的不信任感。危機發生後,政府可採取向媒體階段性發布信息的方式來避免過度承諾的問題。即增加與媒體溝通的頻率,實時發布信息,發布的內容是至今為止關於危機的調查、已採取的措施和擬採取的措施等,從而避免因急於澄清事件或迫切想要安撫民心而造成的「口不擇言」。網路環境下的政府媒體危機公關如何應對

❻ 如何改善網路民意對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

一、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網路環境
針對網路自身的獨特性,並且根據地方的特點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規章制度,從而有效地完善網路的社會影響力,並最終影響行政部門相關規章制度的出台。多年來,中國在社會言論等方面的作為顯示出當前的網路監管方式無法適應時代要求。這一現實背景迫使行政部門必須積極地改善監管途徑,並正視互聯網的存在。在此基礎上,注重網路的特性,從而對症下葯,有效地改善和引導網路在呈現群眾意願方面的效果,從而在「疏」和「導」這兩大方針下,有效地做好互聯網的監管工作。那麼,該怎樣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政部門的網路背景,具體而言有:
(1)加強硬體條件
近些年來,中國絕大多數的行政部門開始藉助網路開展行政工作,以期藉助網路加強官方與民間的對話。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要加強硬體條件的建設,從而有效地奠定硬體條件,唯有如此,民間與官方的對話才能通暢,對話的效果也將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此外,必須要完善相關輔助功能,如:抓取相關數據的輔助工具,對數據進行讀取分析的專業人員,維護好網路通常的傳播渠道,及時保養相關硬體。
(2)充分發揮互聯網所擁有的信息效應,使得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根據。第一,相關行政部門要積極公布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數據內容,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確保民間、官方的對話。最典型的一個事例,就是「被就業」,在這個事件中,互聯網為民眾關注這一事件提供了平台。假設失去了互聯網這個平台,那麼這個問題能夠產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是十分有限的。正因為如此,互聯網的存在已經極大地撬開了行政部門的行政透明度。而這些也促進了信息公開。此外,社會的資源、政府的數據等成為民眾的共享,這也讓單獨的個體獲得了參政議政的新路徑。除此以外,行政部門還要從海量的互聯網數據中發掘出利於自身發揮作用的內容,並且在實現政策劃定的過程中,積極地藉助網路反饋信息給群眾,在這樣的方式下才能有效地確保具有價值的意見傳達到決策層面,而這一層面也將在確保群眾獻言路徑通暢,同時有效地推進相關規章制度的合理、有效、為人民服務。
(3)藉助法律的幫助。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可以藉助法律將其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並且通過一個身份證注冊一個網路用戶名等方式實現對其的監督管理。此外,還應當在法律的層面上,清晰地明確網民的權利、義務、不可違反的邊界,以及國家、民族的利益邊界等。再者,網路公司也要積極加強自身的監管管理工作,切實做好自身從而維護好社會權益。第二,互聯網行業還應從社會道德層面來完善自身,藉助這一力量來提升網路治理的層次和水平。行政部門則需要藉助監管來有效地減少網路傳播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4)注重技術。進一步強化社會主流媒介的作用,充分發揮它們的社會影響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培育出一個具有決斷力的行業領導者。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確保整個社會的信息及時有效地發布,並從根源上解決、削弱網路帶來的負面作用;再者,還應當培育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團隊,這樣才可以從更加豐富的層面上引導群眾理性上網,倡導合理建言。
(5)這種對互聯網運用主體的培養,一方面要讓每個民眾公平參與其中,並且有意識地培養民眾的政治意識、是非觀。唯有如此,網民參與到網路民意中才能催生出有效的信息。但是當前參與到網路平台上的網民,無論是閱歷還是學識等等都存在極大的差距,且這些群體的散居特點進一步導致當前網路上出現的信息和數據不恰當、不合理。所以,行政部門一定要重視這一點,並且有步驟地加強網民是非觀的培養等,從而引導他們進入到恰當的社會討論中。
(6)強化參與主體的自覺意識
群眾是當前互聯網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參與者。所以,一旦中國的群眾可以在網路上理智地分析問題,辨證地看待問題,病同行政執法者進行對話才可能獲得預期目標。在這樣的方式下產生的言論也才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中國的人口基數是龐大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參與到網路世界中的人也呈直線上漲,然而正是這一客觀的背景導致中國群眾參與到網路發言的水平高低不同,而這些必然會極大地影響到這一龐大群體的素質提升。久而久之,不少人將網路視為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方式與路徑,那麼互聯網呈現群眾訴求的功能也將被削弱。所以,相關部門有義務也必須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提升中國民眾運用網路的水平和加強群眾對網路的認識。
二、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與網路民意互動的制度保障
(1)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
這種呈現群眾訴求的方式是建立在互聯網這一平台上的,因此,互聯網就變為了一個單
純的工具和渠道,而中國的相關部門在實現信息公開透明的同時也要適當地藉助互聯網這一渠道。
第一,創建一支高素質,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聞發言人隊伍及相關規章要求。而且這一隊伍同以往的團隊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這一隊伍的建立不僅僅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而且其構成人員往往不具有相應的職位,正是這種構成的差別導致了這支隊伍在公布信息時發揮
的作用不再是以往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是一種基於自我意識覺醒的形式。在這樣的形式下,這一團隊的參與者必然擁有良好的新聞嗅覺,能夠了解網路參與主體的訴求,並且善於應用互聯網同訴求主體建立溝通對話的渠道。
第二,這支隊伍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要通過身份證一對一比照的方式,在互聯網上獲得個人的賬戶,再完成相關工作,在這個賬戶內的一切言論都必須承擔相關的義務和法律規定。
第三,每一個參與者還應當明確一點就是自己本身也是網路參與主體之一,所以在平等意識下同其他主體進行溝通,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切實解答群眾的疑問。第四,建立起相關的渠道,使得群眾同官方擁有一個便利的交流路徑,這樣官方才能有效地依託自身強大的設備和專業人員形成一個合理的網路問政道路。
第五,官方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吸納優秀人才,並壯大這支隊伍的力量,保障相關數據公布的准確性、有效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時效性上解決掉隱患和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當前互聯網的進步令媒介開始尋求以其為平台的傳播方式,並且變得愈加重要,那麼這支隊伍也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並有效地完善自身。例如,在中國的觀念前衛地區,相關黨政部門已經藉助互聯網搭建起了官方同民間的對話載體,如微信、微博等。這樣就藉助互聯網這一平台上有效地倡導了官方與民間平等對話的模式,也藉助虛擬的世界縮短了兩者的距離。
(2)建構網路監管機制,疏通網路傳播渠道
中國社會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群眾參政議政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而網路的發展也讓中國人民擁有了表達自己參政議政意願的平台,在這個網路的世界中,中國人民開始集中對
某些問題,特別是涉及自身利益、影響國家發展的問題進行探討、交流。正因為如此,這一虛擬平台也令行政部門在決策中遇到不少阻礙。目前,一旦互聯網呈現民意的平台發生了故障並威脅到中國政府的統治,那麼強制性措施就會出現。我國對這一平台的態度為
「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當前,我國面臨著社會的轉變,還需要解決諸多的問題,如數據龐雜混亂、眾多的主義泛濫,而這些都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並藉助相關途徑來解決這些問題,並有效減少隱患。此外,國家也應當改善對互聯網在傳播方面的具體限定,用其他的手段開展宏觀宏調,這樣才可以真正地讓群眾的意見發揮作用。
簡言之,我國當前在這一領域中採取的策略為鼓勵發展與監管並重,並且注重這個載體
在社會發展中的效力,另外藉助國家的管理是的我國能夠更好地發展。此外,中國如何將互聯網並入相關的軌跡中,才能夠更好地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相關的行政部門要適當地加強對網路的監督。中國政府必須要從以前的被動應對、強制性措施,
到藉助有效調控、實現網路自覺發展的方式。此外,還要特別關注的一點就是,一旦有關這一行業的相關法律及規章制度制定出來時,還要藉助管理網路及相關的應用方式,來建立有效的立體化的監管體系。
三、提升地方政府科學對待網路民意的能力
(1)正確認識網路民意,形成長效的網路對話機制。
1、藉助這一平台使得各行政單位的職能范圍擴大,特別是基層的行政部門要注重完善自身,並藉助網路開展工作的途徑,要及時地了解群眾在網路上的言論,這樣才可以在有問有答的方式下有效地加強該渠道的作用。再者,對行政部門的業績評估時,可以適當地引入群眾在網路上打分的方式來完善,通過這種聯合的評估有效地評定政府部門的工作成效。當前網路的興盛也是相關部門轉變形象的一大時機。因此,行政機構一定要注重群眾在網路問政中的作用,完善和擴大互聯網在推動、提升民眾參政問政的水平,繼而形成良好的對話平台。
2、發揮地域內的互聯網功能,尤其是一些受到民眾喜愛的區域,輔以相關的主題,然
後配合宣傳,使得民眾在相關規章制度形成前,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政治決策和建議之中。
3、再者,行政工作人員也應當將自身定位為網路參與主體,並積極參與到其中,同網
民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他們掌握好互聯網這個工具的水平,也可以為他們日常的業務開展添加助力。所以,部門應適當地引導工作人員積極藉助地方網站的作用,
從而使這些網路媒介手段在具體的運用中發揮作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到一點就是適當地加強兩個主體的對話渠道,從而有效降低隱患。
4、提升行政幹部在新時代下面對網路,處理政務的水平,從而有效地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確保相關內容的安全性。
(2)科學研判網路民意,客觀有效地分析網路輿情對網路民意。除了技術性層面的監測外,更要進行客觀有效地分析。
1、行政機構應及時同相關的熱門互聯網路公司合作,如建立起共同的合作機構,構建起對網路信息的篩選、抓取,而且在這一時期還要積極地向一些關鍵性的互聯網單位取經。
因此,行政部門應考慮適當地建立起專業的信息抓取、分析隊伍,在這支隊伍中,不僅要有相關的領導者,還要有對這一行業有所了解的專業學人,並且要擁有專職於信息數據抓取、分析的工作者,負責同網民溝通的具體工作者,以及在心理領域等其他領域的學人。
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搭建起對互聯網監管的體制,然後從不同的路徑加強對信息的全方位搜索和解讀。
2、將整個過程全部聯通起來,將事件的產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囊括起來,這樣才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繼而有效地聚焦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當前,
藉助對熱門搜索、敏感問題進行處理的方式的借鑒,可以將最為核心的內容遞交給決策層,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與我們廣泛意義上的注重群眾訴求依然有一定的區別。
3、注重區縣一級行政單位在這方面的水平建設和研判,貫通不同的企業部門,確保不同單位內的工作者能夠在獲得保障的同時有效地融入其中。
此外,應適當地收錄人才。畢竟這一級別的單位中,往往是官民之間的沖突大、糾紛多的區域,因此,注重這一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做好相關工作,還可以及時消除隱患,從而為更高級別的行政單位決策提供案例。
4、實事求是,從自身特點出發,發現問題,從而根據當地經濟、民俗等發展來找出方法。
當前很多地方的這一處理手段就是面對問題,臨時解決問題。這一方式不僅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問題,而且也容易加大群眾對決策層的誤解。久而久之,群眾不再相信行政部門,行
政部門在解決問題、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的矛盾也不斷呈現出來。再者,相關部門的威信將喪失。所以,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情況和特點,實事求是,注重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才可以真正地做好這項工作,並且樹立起行政部門的形象。
(3)理性發揮網路民意,為法治建設增添內動力

對互聯網上民眾的訴求加以抓取、分析不應該只涉及某一個具體人的意願或者是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而應當是在這一方法論的指導下營造出一個正常情況下可運轉、符合各方要求的體系,從而讓群眾的意見浮現出來,並且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1、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特別是有所節制地壓制當前互聯網中存在的惡性重傷等問題,藉助法律的力量來明確具體的職責,甚至有必要為這一主體設置相關的專門性的部門。這樣才可以切實地實現法制與德治的結合。
2、對於一些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群眾訴求,應當是重視這些數據的來源,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依據這些材料,並在法治的名義下,設計出更為具體而合理的規章制度,並最終有效地抓取到有效的輿論內容,最終實現群眾問政,推進社會進步。
四、改進地方政府對網路民意的回應策略
做出選擇所遵循的內容其實就是滿足群眾互聯網訴求的根本。
(1)積極面對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的流通所需時間很短,因此,民眾往往對於那些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事件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傳播這些內容,而這也將最終匯聚為較大的社會訴求。
(2)階段性關注
在面對一些發酵時間長的問題時,相關部門還應當保持跟進姿態,並且任何時段都要及時地發布內容從而更新事態發展情況。這一方式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一些備受群眾關注,時間跨度長的問題。還能夠很好地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3)持續應對
有關部門面對任何一個重大突發問題市都應該配備一個較為合理的策略預案,這樣一旦在相關的問題解決後,那麼民眾的注意力也會減少。所以,群眾在互聯網上遇到這一類問題,一般而言都會選擇進入其中並加以了解和討論。而這些問題也關系著中國社會的和諧平穩發展,所以在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和信息抓取等方面,相關部門要有大好長期戰爭的心理預期,並能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改變這些條款的基本要求、原則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並輔以相關的疏導、教育。
(4)有所選地面對
相關部門在對群眾訴求做出回應時一定要認識清楚自身的定位和所需回答的問題的范疇。這樣才可以確保行政部門的權力用在了刀刃上。

此外,相關部門還應明確一點即當前很多的群眾藉助互聯網表達訴求時往往有很大的誇張成分和眾多錯誤的信息。但是面對這個情況,相關部門也不要盲目地選擇一些強制性方式進行整頓。

❼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網路輿情應對能力

想要提升政府網路輿情應對能力,樂思軟體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建立和完善網路輿情管理工作體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內外協作的配合機制,切實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盡快出台有關網路輿情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輿情監測制度,打造專門網路人才隊伍,切實了解和掌握網路輿情,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展開風險分析,做出預測報告,向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通報和發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紙等各種傳統媒體以及博客、微博、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實現網路輿情預警「一張網」全覆蓋,保障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進網路輿情應對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形成信息通報機制、聯席會議機制、突發輿情直報機制、聯合辦公機制等協調機制,努力形成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總體協調、實際工作部門主動應對、重點新聞網站發揮主渠道作用的網上輿情應對工作格局。主動提升、加強省級平台建設。為適應網路輿情應對工作的實際需要,要統籌安排,集中更新設備,實現功能升級,以領先的技術裝備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監測預警能力。同時,要拓展升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綜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積極推動建立覆蓋各省、市、縣的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努力形成涉網部門全天候、一體化、立體式的工作態勢。

2、著力提升專業隊伍實戰應對能力。

要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把有效應對網路輿情列入各級機關輪訓課程,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系統化培訓,提升其網路執政能力,使其在實際工作中避免「瞞、拖、拒、刪」等消極處置手段,積極推行主動、公開和溝通等手段,通過實際工作減少和壓縮網路炒作空間。繼續強化專業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網路發言人隊伍建設,讓主流、權威、可信、具有親和力的聲音佔領輿論高地。可以邀請一批在各行業有建樹、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一定威望的專家學者在媒體上發聲,使宣傳能夠有效覆蓋不同年齡、不同行業及不同社會階層的群體。要強化應急處置演練。面對當前網路管理相對混亂的實際局面,可不定期開展網路輿情應對模擬實戰演練,組織輿情應急機構人員開展突發網路輿情應急演練和處置技能大比武,在實戰練兵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定期召開突發網路輿情典型案例交流會,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管理業務能力。

3、及時主動回應網民的不同聲音。

網路媒體所具有的雙向互動性和言論隨意性等特點,導致網民容易產生非理性情緒,而這種情緒一旦擴展,將會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困擾。面對輿論熱點問題,一味迴避不但不能解決,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輿情風暴,快速作出回應,將真相公之於眾,才能有效化解負面輿情。各級領導要把及時回應網民意見、及時說明事實真相、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網路輿情應對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制定並完善相關制度,強化對涉輿情部門的協調督導力度,設置專人進行輿情監督,定時梳理網路輿情,並提交相關單位限時辦理、及時回復。確有問題的要明確限期整改並跟蹤落實,屬於溝通協調不暢造成誤解的,應要求相關行業或部門按政策規定進行解釋答復。對於已經發生的網路輿情事件,要以積極、公平、公正的態度,第一時間回應網民關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通過傳播理性觀點防止事態擴大。

4、健全網路輿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工作體系。

應完善指揮協調工作體系,在網路輿情熱點發酵後,立即安排人員密切跟蹤網路言論,及時在相關論壇、貼吧發布事件進展情況。要完善網路輿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體系,對網路輿情進行分類、分級和定位,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及早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開展專題性、綜合性分析,研判輿情走向、發展趨勢和網民關注點、關注熱度。制定不同層級和部門的專項應急預案。在現有應急預案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各組織及單位,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工作實際和各階段工作重點,分析梳理有可能成為網路輿論熱點、敏感話題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針對性強的專項應急預案,增強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實行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各部門在調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以提前介入為原則,事先對工作開展進行穩定風險評估,凡是經評估認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時修改完善。

在網路時代,只有切實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網路輿情管理,拓寬監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進一步推動網路管理常態化、規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網民因偏聽偏信產生的誤會和不滿情緒,減少負面輿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凝聚力。

❽ 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及提高應對能力應採取哪些措施

一、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

樂思軟體認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輿情已經成為影響社持續有序發展、維護社諧穩定的極重要素。各級政府應加強輿情監控,及時獲知輿情態,深刻分析輿情信息,形成具有價值的輿情報告,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從而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

政府只有做好輿情監測,才能及時發現負面輿情信息,以啟動應對措施或者應急預案。論壇、社區、博客、貼吧為網民發表言論提供了陣地,如果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會造成突發輿論的大面積傳播,特別是一些負面言論,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破壞投資環境、損害領導威信,這類信息需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其次輿情監測還可以幫助政府及時了解民眾對於某事件、人物、或者部門的意見,發現通過正規渠道難以發現的信息,以輔助制定正確的決策。

二、如何提升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領導幹部應當了解互聯網,這是正確應對的基礎。一要加強學習。了解並掌握互聯網的一些基礎知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網路輿論。要看得懂網路輿論,知曉網路語言的基本含義。能對網路輿論的性質作出基本的判斷,正確區分出一般網路輿論、網路群體性事件、網路謠言。知曉網路輿論的發展規律,網路輿論產生的載體,網路輿論產生的現實背景。三要了解並掌握與網路媒體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發表具有傾向性的觀點時要進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講,不合理的不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網路輿論雖然產生並流傳於網路上,其根源還在現實生活。因此,正確應對網路輿論,加強日常工作的處理是重要一環。首先,領導幹部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要對時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斷,准確的理解並掌握上級的精神,不說、不做與時代精神、發展趨勢和上級精神相違背的話、相違背的事;對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瞭然於胸,不說外行話;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領導幹部身份,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話;時刻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說與黨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違背的話;不斷的聆聽並吸收群眾意見,尊重民意,不說「雷人」的話。

其次,要創新政府新聞機制建設。包括建設好並充分發揮好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產生的現實途徑;建立健全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對群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釋疑答難;加強與網友的溝通,採取「做客」、與網友網上聊天等形式,主動的說明問題;加強政府網路平台的建設,主動設置話題,主動的引導網友。五要加強網路信息的回應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動公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決策的結果,並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督機制。針對一般性的網路輿論,要知曉,能判斷,有回應。要特別注意網路群體性事件的監控,對網路群體性事件要做到有預案、有應對、有措施。

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應對網路輿論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這是應對網路輿論的落腳點。具體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第一時間處理的原則。對網路輿論,特別是網路群體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應對,不能拖拖拉拉。堅持開放的原則。網路在上達民意、公開訴求、輿論監督、參政議政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網路已成為作為社會公眾一部分的網民群體最為直觀、便捷、互動、順暢的參政議政平台,要讓網友充分的發聲,這既是政府的職能之所在,也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堅持包容並蓄的原則,對於合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吸收,一時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進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釋,解釋要盡量做到詳細,不但要講清楚為什麼沒有採納,而且要講清楚在什麼條件下、經過多長時間會採納,同時,還要講清楚已經或即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堅持依法處理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政府如何應對網路民意和網路監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測速10兆是多少帶寬 瀏覽:138
如何和網路電視連同一個wifi 瀏覽:868
如何把自家網路變快 瀏覽:651
文件共享網路名不再可用怎麼弄 瀏覽:445
網路盒子wifi6 瀏覽:25
百度如何打開無線網路 瀏覽:73
網路設備電話是多少 瀏覽:848
天河外貿網路營銷策劃 瀏覽:403
無線網路手機充電線 瀏覽:835
廢舊路由器網路橋接方法 瀏覽:189
自己家的網路怎麼顯示需要認證了 瀏覽:584
聊城移動網路空中授課是多少頻道 瀏覽:811
手機怎樣限制移動網路 瀏覽:212
我們這邊的網路密碼 瀏覽:882
智能家居網路信號 瀏覽:247
手機解除網路隱藏設置 瀏覽:811
電腦網路怎麼修復鏈接 瀏覽:120
手機怎麼能打開無線網路 瀏覽:480
安丘車站網路密碼 瀏覽:535
只做網路銷售的電腦品牌 瀏覽:19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