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聯網+ 形勢與政策論文
一、當前網路安全形勢的主要特點和趨勢
(一)主要大國加緊制定和完善網路安全戰略
美國首次將網路安全置於恐怖主義之前,列為美戰略安全最突出問題。美國雖網路實力超強,但對網路的依賴也最大,面臨來自其他國家和非國家實體的網路攻擊多重威脅,因此在以網路為抓手全面鞏固其政治、軍事、經濟霸權的同時,也對包括我國在內主要國家網路能力發展日益焦慮。奧巴馬上任不到4個月,就將網路戰爭視為「最嚴重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挑戰之一」,承認網路戰爭「從理論走向實戰」[1]。美國相繼發表《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網路空間行動戰略》、《網路空間政策報告》、《國家網路作戰軍事戰略》等政策文件,將網路空間治理重點「從國內擴展到國際」、「從被動防禦轉向武力報復」以構建全球網路霸權。美國又啟動「大數據研發計劃」
將其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視數據主權為繼邊防、海防、空防後的又一大國博弈空間。英、法、德也分別出台了《新版英國網路安全戰略》、《信息系統防禦和安全戰略白皮書》、《國家網路安全戰略》等報告,明確將把網路空間威脅列為國家生存發展所面臨的「第一層級」威脅和「核心挑戰」網路安全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並視網路攻防建設與陸、海、空三軍建設同等重要。在美國的背後支持下,北約網路防務中心也發布了《網路戰適用國際法手冊》,該手冊是國際上首個就網路戰適用國際法問題做出規范的文件,標志著網路戰日益從「概念」走向「現實」,反映出網路安全正逐步上升為西方核心安全關切。
(二)網路空間軍事化進程明顯加快
美、英、德、俄、日、韓、印、澳等國相繼組建網路部隊,紛紛成立「網路司令部」或「網軍」,加強信息戰研究和投入,研究信息戰戰法和戰略,研發的高破壞性「網路武器」已達千種之多,信息戰已經成為美國等西方大國對我牽制遏制的重要手段和選擇,我國面臨的信息戰威脅趨於上升。美國是網路戰的先行者,在網路空間謀求壓倒性軍事優勢,實現制網謀霸。美軍網路司令部人數為8.87萬人,通過啟動「國家網路靶場」項目多次舉行網路戰演習,並注意在常規聯合軍演中注入網路戰元素。美國還定期邀請英、法、韓等國參與「網路風暴」演習,加強多國間信息共享和危機聯合處置能力。韓國組建200人組成的國防情報本部網路司令部。印度國防部擬在2017年前組建7個信息戰旅和19個信息戰營。日本提出建立以應對網路攻擊為核心的組織機構並培養相關人才。此外,各國網路戰策略也正發生由守轉攻的變化,出現將網路攻擊視為武裝攻擊的趨向。北約出台的《網路戰適用國際法手冊》明確提出網路戰在現實中可能產生與實戰相似的效果,並不因為發生在互聯網上就不是戰爭,國際法同樣適用於網路戰。美日等國已明確表示將推進攻擊型網路部隊建設,必要時發動網路戰爭。值得關注的是,美、俄己開始發展「先發制人」的網路刺探與反制能力,強化網路戰攻擊手段,以實現「以攻代防」、「以攻促防」網路空間的攻防對抗更趨復雜嚴峻。
(三)圍繞網路規則的國際斗爭加劇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出於政治需要,把網路變成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人為地誇大網路空間的整體性和開放性,引入「基本人權」概念,鼓吹「網路自由」、「人權」高於「主權」,藉此否定國家「網路主權」。他們宣稱現有國際法原則可適用網路空間,沒有必要制定新准則,反對設立全球互聯網治理機制,大力阻止由聯合國等政府間國際組織介入互聯網治理,聲稱監管網路有損言論自由,將削弱和抹殺技術創新,不利於保護知識產權。堅持網路規則應以由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社會、消費者等組成的「多利益攸關方」模式共同制定,強調行業自律,真正實現互聯網自由、開放、無界和安全。美國公布的《網路空間國際戰略》就強調要力推美國網路「法治」觀,互聯網使用應顧及「法治、人權、基本自由和保護知識產權」,美國首先要同「立場相近國家」進行協調,確立輿論主導權,然後由點到面,逐步擴大國際合作,最終確立新的規則,以爭奪「網路治理」的主導權和絕對控制權。為此,他們竭力推動各方加入歐盟的《網路犯罪公約》和「倫敦進程」等機制,企圖在聯合國框架外建立網路空間國際規則體系,來削弱甚至取代聯合國主導的互聯網治理論壇。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對互聯網資源的壟斷和控制,擔憂網路監管不力可能破壞本國社會安定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堅持政府對網路空間擁有管轄權,關注濫用言論自由特別是網路言論自由損害他人權力和尊嚴。呼籲建立多邊、透明和民主的網路國際治理機制,強調發揮聯合國等政府間國際組織在互聯網治理方面的主導作用。中、俄及非洲、阿拉伯國家成功推動2012年國際電聯國際電信世界大會將互聯網發展、接入權及網路安全等問題納入新修訂的《國際電信規則》及有關決議,盡管美國及一些歐盟國家拒絕簽署,但該規則對今後的互聯網治理必將產生積極影響。總之,互聯網日益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安全、經濟、社會利益相互交織,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圍繞網路安全問題,各主要大國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必將長期存在。網路國際治理領域的斗爭,也勢將成為繼氣候變化之後以一個各國利益激烈博弈的新戰場,其斗爭的尖銳性、復雜性將更加突出。同時也要看到,網路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威脅具有全球性質,各國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國際社會對於網路空間國際合作的必要性也有普遍認識。圍繞網路安全問題,近年來聯合國、歐盟、20國集團、上合組織、金磚5國等多邊合作及美與中俄印、中英等雙邊「基層」對話趨於活躍,反映了各國攜手共同有效應對具有合作的巨大空間。
二、維護我國網路安全之對策
網路安全問題日益升溫使我國信息網路管理與運用面臨嚴峻挑戰。我國互聯網普及率近40%,博客用戶超過2.94億,微博用戶超過3億,2011年就有5.13億網民和8.59億手機用戶,是全球互聯網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預計2014年我國即時通訊用戶規模將達到6.3億人。網民中年輕人佔比高,20歲以下超過35%。但網路監管手段相對滯後,網路立法尚處起步階段,有關法規條文不夠明確。網路監管機制缺乏統籌協調,相關監管部門多是「分兵把守、各自為戰」的信息安全防控思路已不適應網路空間安全威脅的新變化。硬體上我國自主研發的網路監管技術有限,專職從事網路輿論引導和監管的力量也嚴重不足,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平台和切實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還未形成,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工作亟待加強,我國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受到國外遏制與滲透,華為與思科、摩托羅拉之間的殘酷競爭就是明證。摩托羅拉曾在2010年7月突然在美國控告中國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盜竊其商業秘密,半年後華為反擊,起訴摩托羅拉,理由同樣是知識產權遭侵害,旨在阻止摩托羅拉非法向諾基亞西門子網路轉移華為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最後雙方已達成和解,也證明之前所有有關華為侵權的指控毫無根據。華為經過與思科、摩托羅拉多年的斗爭,終於學會了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網路安全問題已成為涉及我國戰略安全和綜合安全的重大課題,網路空間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場,利益沖突愈加激烈。我們既要充分認識網路安全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和緊迫性,也要看到網路安全問題存在轉「危」為「機」的空間,化挑戰為機遇,加強戰略謀劃,內外兼顧,趨利避害,維護我國網路安全。
⑵ 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務
維護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務如下:
基本要求:
1. 維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網路安全工作要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公民利益為出發點,保護國家的機密信息、重要信息基礎設施和公民的個人信息等。
2. 合法合規原則:網路安全工作要遵循法律法規,依法行政,確保網路安全工作合法合規,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3. 全面協調原則:網路安全工作要全面協調,包括技術手段、法律制度、組織機制等各方面,確保網路安全形成有機整體。
4. 建立健全的網路安全組織體系: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組織體系,包括網路安全管理機構、網路安全技術研究機構、型敗彎網路安全教育培訓機構等。
5. 加強網路安全國際合作:加強網路安全國際合作,增強國際網路安全治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維護全球網路安全。
總之,維護國家網路安全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強合枯行作,共同維護網卜悶絡安全。
⑶ 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哪些
病毒 木馬 攻擊 漏洞 加密
1 竊聽 攻擊者通過監視網路數據獲得敏感信息,從而導致信息泄密。主要表現為網路上的信息被竊聽,這種僅竊聽而不破壞網路中傳輸信息的網路侵犯者被稱為消極侵犯者。惡意攻擊者往往以此為基礎,再利用其它工具進行更具破壞性的攻擊。
2 重傳 攻擊者事先獲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後將此信息發送給接收者。
3 篡改 攻擊者對合法用戶之間的通訊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插入,再將偽造的信息發送給接收者,這就是純粹的信息破壞,這樣的網路侵犯者被稱為積極侵犯者。積極侵犯者截取網上的信息包,並對之進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誤導的作用。積極侵犯者的破壞作用最大。
4 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者通過某種方法使系統響應減慢甚至癱瘓,阻止合法用戶獲得服務。
5 行為否認 通訊實體否認已經發生的行為。
6 電子欺騙 通過假冒合法用戶的身份來進行網路攻擊,從而達到掩蓋攻擊者真實身份,嫁禍他人的目的.
7 非授權訪問 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被看作非授權訪問。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假冒、身份攻擊、非法用戶進入網路系統進行違法操作、合法用戶以未授權方式進行操作等。
8 傳播病毒 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非常高,而且用戶很難防範。如眾所周知的CIH病毒、愛蟲病毒、紅色代碼、尼姆達病毒、求職信、歡樂時光病毒等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嚴重的可使整個網路陷入癱瘓。
⑷ 錯怪了華為痛失馬來西亞5G訂單,背後有4個「內情」
據7月10日外媒消息稱,馬來西亞正式選擇愛立信作為5G合作夥伴,這是一個讓人痛心又難以理解的消息。 馬來西亞與我國關系一直不錯,前任總理對華為也是稱贊有加,在5G合作項目中早先一直暗示會使用華為, 但是突然將總價為26.5億美元(171億人民幣)的項目給了愛立信 ,這讓人很難理解,是什麼讓傾向華為的馬來西亞突然改變想法?這背後又有什麼是否隱藏著什麼秘密?
此前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曾公開力挺華為,稱老美必須要清楚自己並不會是永遠領先的 科技 強國,要接受東方國家也有能力做 科技 研發,華為的研發能力已經遠遠超過馬來西亞整體的研發能力,以後將會更多的與華為進行合作。 在被問到有關數據信息安全時他回應稱,華為沒有理由要監視馬來西亞,因為我們就像一本打開的書,沒有什麼秘密可以隱藏。
從馬哈蒂爾總理的表述中可以明顯看出,馬來西亞對華為5G技術非常認可,並且也承認整個馬來西亞的研發能力可能都比不上華為,這是馬拉西亞傾向華為的最重要原因。而華為全球5G設備市場的出貨率最高,5G基站數量同樣碾壓同行,憑借數千項5G技術專利作為行業領頭羊,得到馬拉西亞的青睞是意料之內。
另一方面,對於老美捏造華為5G影響信息安全的事情,馬哈蒂爾總理更是毫不在意。首 先,哪怕作為反對使用華為5G設備呼聲最高的歐洲,仍然有國家表示願意和華為站在一起,積極使用華為的5G產品,這表明華為的5G技術是安全的,並沒有涉及到任何監視監聽。
此外,馬來西亞作為我國友鄰,兩國長期保持親密合作,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也始終保持一致。我們對友鄰始終抱著無比信任的態度,根本不會做出監聽這么下作的事情, 數年間被頻頻曝出監聽的是老美,賊喊捉賊的同樣是老美。
馬哈蒂爾還說了一句讓人格外注意到的話, 他說讓老美也要接受我們東方同樣有能力做研究 。這說明他非常認可我們的科研工作,從意識領域中來說他是支持東方國家反對西方國家霸權壟斷的。
事實上華為早在2019年就和馬來西亞明訊公司進行過5G合作,不僅明訊希望華為可以幫助自己改造LTE網路,用以適用華為的5G設備, 並且華為公司內部還安排了專家小組前往馬來西亞,為明訊提供培訓運營、維護等技術支持。
所以此次馬來西亞5G項目招標,外界都覺得選中華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結果卻出乎我們的意料。為 什麼馬來西亞會突然拋下華為和愛立信簽約,我們只能從蛛絲馬跡中尋找一些答案。
技術設備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僅馬來西亞總理認可,雙方早在2019年就已經有過深度合作,同時老美捏造的信息安全問題在馬來西亞方面來看純屬無稽之談。在技術設備和信息安全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那麼只能從價格方面來分析了。
據悉,華為向馬來西亞報價232.9億,而愛立信則報價170億 。兩方價格相差60多億,或許這是馬來西亞沒有選擇華為的原因之一,畢竟馬來此前也有過因為價格問題,導致合作項目停滯的案例。
雖然馬來國內對華為,乃至中國同樣友好,但是策略上可能並不會特別照顧中國企業。並且馬來本身也不是一個特別富裕的國家,換上一位更加考慮本國經濟的總理,很難保證不會在選擇上猶豫,最後倒向「物美價廉」的愛立信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馬來此前有舉辦過馬來人尊嚴大會,這場大會顧名思義就是要提高馬來人整體的尊嚴。 在這場大會宣布的會議決案中,經濟方面要求一定要首先保證馬來人的權益,官方要首先考慮讓馬來人參與高 科技 領域項目。從這里可以看出,馬來西亞或許正在轉變政策,未來中國企業在和馬來西亞的合作中,可能會被要求更多的讓步,這和此次未選華為同樣有著密切聯系。
原本正常移動通信項目都是應該交給國內的運營商,但是由於馬來希望集中使用5G網路,於 是最新成立了一個專門用於建設5G網路的機構,叫做「馬來西亞國家數碼有限公司」。 這樣一來華為在招標中就沒有了任何優勢。華為本身作為一家移動網路通信設備商,接觸最多的就是運營商,甚至運營商可以直接決定讓華為來做這個項目,但是新成立的招標單位,考慮更多的還是價格問題。
馬來的相關部門已經直接將設定好的5G頻譜交給了國家數碼公司,這樣在與通信設備商合作更加方便,也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降低成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國家數碼公司由馬來財政部主導,可以理解為是財政部直接選擇合作企業,原本和運行商交好的華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馬來會有這么一手。
馬來西亞畢竟是一個小國家想要在夾縫中生存,也不能拒絕老美只能兩頭討好。但是換了一個對老美並不強勢的總理以後,面對外界壓力,拋棄華為或許也是無奈之舉。
而且在2014年馬來西亞就已經和老美的將雙邊關系升級為全面夥伴關系,在經濟,安全, 科技 方面都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老美一方面可以通過貿易逆差方面來威脅馬來西亞,同樣可以在 科技 經濟方面拉攏馬來西亞,在威逼利誘之下馬來西亞根本無理拒絕。這一點相信我國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還有一層原因是擔心老美對華為加重製裁,影響後續設備供應,維護等問題。
雖然此次馬來西亞選擇了愛立信,但是說不準事情還是會有轉機。 根據以往的經驗,愛立信會通過低價「圈地」,等到真正施工的時候再從各個項目中加價,這也是老操作了。 所以有理由相信在項目過程中一旦導致爛尾,到時候免不了要找到華為來補救。
根據此前的數據可以看出, 全球5G技術專利中,華為佔比11.4%,是全球掌握5G專利最多的企業,而愛立信佔比10.3%,只要涉及到5G領域項目都繞不開華為,意思就是必須要向華為繳納專利費用。 光靠這些專利費就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而且作為華為旗下的海思,同樣掌握著7.2%的5G專利。
雖然華為目前在歐洲頻頻失利,但是不代表整個歐洲在拒絕華為5G設備, 如摩納哥、西班牙、奧地利和義大利都表示不會拒絕華為。 甚至摩納哥已經完成了華為的5G合作,並且在歐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證明雖然老美一再阻撓,但是面對領先的技術和相對劃算的價格,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會拒絕,而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可以勇敢的站起來對老美說不。
雖然在歐洲乃至東南亞,華為的合作進展並不算太順利,但是在非洲方面華為可以說是「大殺四方」。 上月底法國的電信商orange 公司表示,雖然在法國國內受制於老美的要求,無法和華為達成合作,但是在非洲市場中很期待和華為的深入合作。
去年南非運營商Rain就已經完成了與華為的合作,這也是非洲首個使用商用5G網路通信的運營商。 非洲70%的主幹網路都是由華為一手建造,非洲的54個國家中,有40多個國家都和華為有著不同深度的合作。 可以看出雖然歐洲戰場開辟困難,但是華為在非洲的合作基礎非常深厚,而且非洲的市場遠未發展到最佳狀態,需要大量的網路建設,如果華為在非洲用心耕耘,非洲潛力巨大的市場將會給華為帶來同等回報。
非洲各國一直以來與我們國家交往密切,其在發展的進程中已經徹底看透了老美的本質,所以非洲並不受老美的控制,華為可以在非洲市場任意發展。不僅中國是非洲最大的建設國,華為同樣在非洲有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如果非洲繼續和華為保持合作的話,這些已經建設的設備將會為非洲節省上百億人民幣。
所以華為只要將非洲作為5G「試點」市場用心經營,一旦做出成果相信全球其他國家肯定看在眼裡,本身華為的技術就是領先的,在非洲的成功必然會獲得更多國家的青睞。目前歐洲市場已經非常難進入了,華為沒必要再將視野放在歐洲,東南亞各國雖然跟美國多少有些聯系,但是近些年裡越來越倒向我國,馬來西亞雖然沒有拿下,但是其他國家仍然可以爭取一下。
在價格上愛立信玩花招,華為同樣可以在基礎設施上通過我國基建能力進行捆綁銷售。 華為不僅在5G技術上領先,其他很多通信領域的技術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比如海底電纜,光通信等,同樣可以將這些項目綁定5G通信,一起降低價格打包優惠給其他國家建設。 這中間雖然華為成本增加一些,但是進入各國市場的幾率卻大了一些。
華為現在很難走出眼下的困境,雖然可以在各項技術領域可以多點開花,但是面對強國的壓制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希望國家更加強大,可以為我們國家的企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為它們在海外發展保駕護航。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現在老美只是 科技 制裁,面對中國實力增強已經不敢派隨意威脅了,我們國家的企業還是要向華為一樣,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可以用實力說話,用技術說話,這樣在對抗老美的時候才能多一份底氣。
雖然此次馬來西亞並未如我們所願和華為達成合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出來並不是馬來西亞有意識地抵制華為。 因為華為畢竟是一家公司,免不了要在相關框架規則下運作,對於馬來修改招商規則確實無可奈何,但是馬來也並不是因為要針對華為,受限於這個國家本身的原因,才導致這次和華為失之交臂。
看到許多網友在網上對馬拉西亞口誅筆伐,還是希望大家可以理智一些,華為是我們國家標志性的民營企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華為可以沖破當下的困境。 但是我們在支持華為的同時,應該給予華為更好的輿論環境,不要讓我們對華為愛,變成別人抹黑華為的理由。支 持華為,並不代表一定要貶低其他企業,或者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