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利用社區網路化治理提升疫情防控的效能
隨著春節復工返程高峰的到來,各基層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沿陣地。
如何高效進行人員摸排、阻斷疫情傳播、強化社區管理等防疫工作給基層工作人員及上級管理部門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此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出在社區治理中,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已呈現"無網格、不治理"的發展形勢。
本文從城市社區治理層面著手,簡要回顧網格化管理和社區網路化治理的生成邏輯、特徵、應用手段等內容,以當下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來審視未來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必須要朝著網路化治理方向前行,才能增強內在活力,並對未來社區綜合管理建設簡要提出幾點認識。
社區網格化管理
社區網格化管理歷史回顧
城市網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以單元網格管理為特徵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組織、流程的總稱,後來,網格化被運用於社區治理。
社區網格化管理最早是由北京市東城區於2004年提出的,之後在上海、武漢、深圳和成都等多個城市(區)試點,並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推廣。
北京東城區社區醫療網格化管理圖
東城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
「網格化管理」這一社會治理理念最早出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
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又進一步要求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網格化的基層管理方式成為熱點話題。
社區網格化管理定義
網格化管理是指在保持街道和社區原有的管理體制不變基礎上,根據「社區的管轄范圍、人口數量及分布特徵、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等」 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單元,並為每個網格配備相應的網格管理員,將社區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信息納入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以便迅速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高效回應居民需求,維護社區乃至社會的穩定。
北京市東城區城市管理網格化模式
推行網格化管理,目的在於打破以往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推諉扯皮、責權利不明的種種弊端,而是進一步下放事權,構建一個新的社會管理體系。
社區網格化管理特點
一是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
二是由傳統管理變為信息化管理;
三是由粗放管理變為精細化管理;
四是由偏重化管理變為管理服務化。
社區網格化管理圖解
最初提出社區網路化治理理論的是美國學者史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艾格斯,之後中國學者陳振明對這一理論進行本土化,他指出網路化治理是「政府和非政府部門等眾多行動主體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環境中分享公共權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他認為只有網路化治理結構才符合現代意義上的社區治理模式。
鑒於社區網格化管理存在服務供給資源主體單一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嚴重,同時缺乏社會化和市場化、管理權與居民權利邊界不清晰等問題,我國的社區網路化治理也被提出。
社區網路化治理
社區網路化治理歷史回顧
2016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社會治理發展要求。社區網路化治理是街道、社區黨組織與居委會、社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理主體。
社區網路化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多元參與主體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化結構中,通過參與、互動、協商等方式,建立社區公共網路、實現社區公共目標的過程。這種社區治理側重於參與治理的多元主體在協商互動中共同參與,並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
社區網路化治理定義
社區網路化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多元參與主體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化結構中,通過參與、互動、協商等方式,建立社區公共網路、實現社區公共目標的過程。這種社區治理側重於參與治理的多元主體在協商互動中共同參與,並最大限度地提高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
社區網路化治理特點
網路化治理的參與者在資源上表現出相互依賴的特徵;
網路化治理有服務於公共價值再生產的特徵;
網路化治理具有復雜且不可預測的特徵;
網路化治理具有多元、開放的特徵;
網路化治理具有相對制度化的特徵。
社區網路化治理建設要點
(1)完善社區網路化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社區黨政組織的積極作用、擴大社區的自治空間、建立健全各類社區服務組織、夯實社區網路化治理的社會基礎。
(2)健全社區網路化治理服務體系,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方式、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推進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3)強化社區網路化治理的基礎能力建設,加強社區網路化治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社區網路化治理的信息化建設、加大對社區網路化治理建設經費的保障力度。
(4)加強社區網路化治理的文化建設,加大政府資金投入以實現資源共享、完善社區文化;充分調動社區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活躍社區文化;加快建設社區文化教育基地,發展社區文化。
社區網路化治理圖解
疫情期間全國性「封城」背景下社區管理難點
疫情期間「封城」背景下社區管理情況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武漢市封城為端頭,全國各地逐漸開啟小區封鎖、社區管控的人口流動管理模式。
作為疫情防控的基礎,社區作為人口聚集的基本單元,在疫情期受到全覆蓋以及精細化管理。在社區工作人員對各小區人員出入管控及監測管理過程中,主要管理措施為對復工人員開設出入證、暢行碼。各小區進出口、寫字樓進出口均安排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輪崗值班,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監測並人工檢查出入證是否為本社區開設、暢行碼是否為綠色。
隨著全國各地區的全面復工,返城務工人員流動增大,社區管理的任務和責任同時也加大了,社區管理的弊端顯露了出來:
——返城務工人員的疫情防控監測政策在各個社區落實程度不一,政策執行力度不一、社區下發通知口徑不一;
——各社區身份信息登記管理制度執行標准未做統一執行、暢行碼與出入證核查存在信息疊加重復、各小區非保障性工作人員出入證辦理時效性差異明顯等問題凸顯。
社區在疫情期間主要承擔疫情防控管理和小區居民生活保障工作,但居民日常生活的自由性和個體差異性,導致居民生活物資需求多元化與社區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存在矛盾,多元化需求和有效疫情防控難以同時滿足,這種情況下,疫情防控工作的嚴謹性就對有效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和銷售、物業繳費等日常生活活動形成障礙。
雖然不少小區物業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使用了智能科技,如開發業主APP、建立智能門崗系統等,但由於軟體和程序均為臨時性開發,其應用的廣泛性和大眾普及程度均呈現弱勢,各社區所付出的人工成本依舊較大。
因此綜合全國各地情況來看,社區防控管理工作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說明我國社區網路化管理尚未形成體系、政策在層級間執行的網格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信息民間公開速度以及管理技術等社區網路化治理系統還不完善。
疫情期間「封城」對社區管理提出新要求
(1)小區封閉式管理情況下,轄區內各居民小區的責任主體人員雜亂,人員佔用量大,管控效率不高,暴露了社區網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員信息統計歸納系統不完善,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住戶管理全覆蓋以及精準到戶。
(2)疫情期間,社區菜市場、超市、葯店、服務站等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小區封閉式管理情況下,住戶生活物資采購限制較多,限量小商戶臨時入駐、自行安排人員配送情況較普遍,商戶競爭性相比日常急速下降,非社區管理范圍商戶提供的菜品等生活物資質量、合理價格管控等無法保障。
(3)社區管理行政化色彩較嚴重,導致公眾參與以及配合社區管理意識不強。疫情期間多地出現拒絕服從管理,違反防控措施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人員,部分住戶與社區管理人員形成對立關系,出現對管理制度不滿意、不接受、不理睬等情況。
城市社區綜合管理建設優化建議
(1)統一規劃統一實施
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市區聯動,網格化管理從一開始就要建立全覆蓋、統一的戰略規劃和管理信息資料庫,統一劃分單元網格、統一進行城市部件普查,以形成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的有組織的管理模式,確保網格化社會治理的落實。
延吉實行的網格化管理
(2)建立完善的社區信息管理系統
充分利用已有的網路資源,進行兼容、擴展,提高社區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水平。將網路終端擴展到社區醫院和社區居民,實現疫情防控多元化參與主體的同步管理。
社區網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3)建全社區公共事件管理網格化管理模式
社區公共事件管理網格化模式設計是通過重構現有行政機構職能,流程再造等手段,最終實現對社區精準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以此提供適應現代社區管理需求的新管理模式,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社會性系統工程,實現過程中需要合理配置資源,協調多方參與。
(4)因地制宜實現社區公共事件管理網格化管理
社區公共事件管理網格化是否滿足社區的管理要求,由社區的地理位置、經濟、人文環境、習俗等眾多因素決定。在推進社區公共事件管理網格化工作中,無論是在網格設置,管理理念的設計,還是管理服務團隊的組建上,都要充分結合社區自身的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本社區發展的管理機制。
在劃分網格時,不搞"一刀切"。在尊重傳統和豎持現有行政規劃不變的前提下,結合社區所轄范圍、人口分布特點和數量、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科學劃分網格單元。在組建社區管理服務團隊問題上,要充分考慮網格崗位的職責,結合團隊成員專業特長、年齡及性格等因素,科學配置。
以社居委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
(5)社區網路化治理參與主體多元化
社區網路化治理的過程中,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第三部門、私營部門以及居民,基於互相關聯的利益或情感基礎建立聯系,通過權力讓與和資源分配提供公共服務,形成相互聯系、彼此依賴的合作關系網路。實現社區工作人員分工協調、社區居民參與自治、社區內各類社會組織協同發展。
結語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網格化管理迅速成為基層防控工作的首選方式,這場疫情防控,也是一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基層、社區、網格,讓全社會感受到網格化管理的張力。
社區網格化管理可細分網格要素,形成若干管理網格,有效推動管理和服務重心的下沉前移;社區網路化治理可藉助網路體系的發展在基層社區治理過程中藉助政府、企業、非盈利組織和各類社群共同形成科學、高效的控制方式,最大限度改善社區治理效果,滿足公眾需求。
城市社區作為政府應對廣大居民多元化需求和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的一線陣地,社區管理模式及治理轉型具有推動基層治理下移的重要意義。網格化管理到網路化治理的基層社區管理模式轉變,是國家社會管理模式與秩序觀的轉型,社區的社會工作專業性在這一模式轉變過程中得以提升,社區活力和社區凝聚力得以展現,社區治理的監督體系將得以完善,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將得以增強。
在社會公共安全事件越發頻繁的今天,為了同時滿足小區居民多元化需求和政府下放基層社區實際管理權,構建融管理與服務一體的新型社區治理模式勢在必行。疫情過後,各地城市基層社區亟待進一步優化社區治理結構,以促進社會進步、社區管理現代化。
2. 加快互聯網平台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平台建設的方式有哪些
具體要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要推進電子證照系統建設,加快電子證照服務應用,加強電子證照共享驗證。 二是整合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與省、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的互聯互通和准確對接。 三是整合建設全區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建成和完善全區完整統一、貫通上下的政務服務「一張網」。 四是促進線瞎差上線下有效融合,形成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五是加快寬頻網路優化升級,實現城市和鄉鎮的連續覆蓋以及農村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 六是推進國家級智慧城市創建工作,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為龍頭,發展智慧應用,建構民生服務體系,積極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向城市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加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日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對各地區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進行規范,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推動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全國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和服務體系。
總體目標
重點任務
根據總體目標,圍繞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以服務驅動和技術支撐為主線,重點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業務支撐體系、基礎平台體系、關鍵保障技術體系、評價考清碧核體系四個方面內容。以服務事項標准化提升規范化發展能力,以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協同化治理能力,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整體化服務支撐能力,以強化權力運行監督提升流程化約束能力,以政務數據開放和應用提升智慧化服務能力。
主要內容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主要實現政務服務統一申請、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等功能,其主要內容如下圖所示:
總體構架
「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體層級體系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系統組成圖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技術架構圖
關鍵保障技術
《指南》的實施有助於逐步實現政務服務的標准化、精準化、便捷化、平台化、協同化,使政務服務流程更加優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助力「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企業網站建設互聯網平台的作用是讓企業有更多渠道發展業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企業的業務需要向互聯網轉移,建設互聯網平台是企業發展互聯網業務的基礎。鴨梨企業網站建設,有PC站、APP、手機站等多個互聯網平台的統一開發建設,讓企業全面接入互聯網,完善互聯網基礎平台,拓寬發展渠道。
(1)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
從業務發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出發,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主要是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辦公網,與省以下的辦公網物理隔離。要根據決策和業務需求,統一標准,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按照密級與授權對內網進行科學管理。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主要進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 *** 業務和不宜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要統一標准、利用統一平台,促進各個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統一的電子政務內外網路平台,在運行中逐步完善。 (2)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為了提高服務、決策和監管水平,逐步規范政府業務流程,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快十二個重要業務系統建設:繼續完善以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管四個工程,促進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啟動和加快建設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質、金水等八個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業務系統建設要統一規劃,分工負責,分階段推進。 (3)規劃和開發重要政務信息資源為了滿足對政務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國家要組織編制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設計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啟動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資料庫的建設。 (4)積極推進部門與地方的公共服務建設要加快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公開政務和政府信息的步答神舉伐,在內部業務網路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對企業和公眾的服務,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近兩年重點建設中央和地方的綜合門戶網站,促進並整合政務公開、行政審批、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環境保護、防偽打假、掃黃打非等服務。 (5)基本建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 要組織制定我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框架,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電子政務信任體系,加強關鍵性安全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建立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基礎設施。 (6)完善電子政務標准化體系逐步制定電子政務建設所需的標准和規范。今年要優先制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標准,加快建立和健全電子政務標准實施機制。 (7)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 要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的開展公務員的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制定考核標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務員信息技術知識預計能的培訓標准和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教材,落實培訓機構。 (8)建立並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和制度 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規范。加快研究和制定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及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基本形成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網路平台除了發布集團的新聞動態,還要有互動,分享。應該要根據集團發展目標,結合互聯網制定個方案,從需求出發。
近日,工信部正在制定2018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將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建設,包括網路體系、平台體系、安全體系。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不僅能為製造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新型網路基礎設施支撐,還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2017年11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在日前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工信部將在2018年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並啟動首期工程。據了解,工信部將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323」行動。「323」行動,即著力打造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加快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的應用普及,不斷健全產業、生態、國際化三大支撐。
上述權威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制定的2018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將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其中,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核心,安全體系是保障。其本質就是數據加模型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協同設計、生產優化、質量檢測、運營決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據介紹,網路基礎方面,重點推動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構建標識解析與標准體系,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路基礎設施,為工業全要素互聯互通提供有力支撐。平台體系方面,著力夯實平台發展基礎、提昇平台運營能力、推動企業上雲和工業APP培育,形成「建平台」與「用平台」有機結合、互促共進的良好發展格局。安全保障方面,著力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全面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
2018年8月29日報道,「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匯流排。」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作出全面部署。
推進「一網通辦」基於怎樣的背景?建設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難點何在?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全國一盤棋,「一網通辦」恰逢其時
目前,全國已建成31個省級政務服務平台,30多個國務院部門建設開通了部門政務服務平台。其中,20個地區構建了省市縣三級以上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浙江、廣東、貴州等地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在31個省級平台提供的22152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中,16168項已經具備網上在線預約預審功能條件,佔比72.98%,平均辦理時限壓縮24.96%。一些地方和部門依託平台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措施不斷涌現。
在貴州省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吳志剛看來,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全國已形成普遍共識,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紛紛以政務服務平台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務服務。但不可否認,管理分散、服務系統繁雜、事項標准不一、數據共享不暢、業務協同薄弱等問題的普遍存在,讓政務服務整體效能不強,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現象依然存在。
《2016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2016年的全球排名為第63位,相較於2014年上升了7位,特別是在線服務指數上升到第29位。從這個排名看,我國電子政務水平已處於全球中等偏上水平,但與我國經濟規模世界第二、電子商務規模世界第一的地位相比,顯然不夠匹配。
為此,此次《意見》提出,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全面推進「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才能少跑路。」貴州智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村村」創始人羅永安說,「以往,企業辦理各種證照確實很頭疼,這次《意見》的出台,給企業帶來了福音。」
吳志剛也認為,《意見》的出台恰逢其時,從國家層面實現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地位,從縱向和橫向上明晰了國務院部門平台、各省級平台與國家總平台的對接,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我國實施大數據戰略、構建「數字中國」以及全面推行電子政務也具有歷史性的里程碑意義。
打破「數據割據」,地方對接是關鍵
「堅持全國統籌」「全流程、一體化」,加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一網共享」……此次《意見》強調,國家政務服務平台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總樞紐,將成為聯通各地區各部門的信息高速公路樞紐和數據共享交換匯流排。
「近年來,各地區按照省級統籌的原則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各地統籌的方式和深度不一樣,還沒有真正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在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看來,要實現《意見》的要求,各地區和各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做好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的對接工作。
「數據碎片」「數據孤島」和「數據割據」的現象普遍存在;部門缺乏「大數據思維」,不願開放、不敢開放內部數據;數據共享開放的過程普遍採用「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在推動數據共享交換和深度融合應用過程中,難題也不少。
作為全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試點省份之一,貴州首先在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2014年,貴州省構建了一體化的數據中心體系,建設了雲上貴州系統平台,打通了數據開放共享的經脈。這一平台橫向聯接了65個省直部門,縱向部署了9個市州和貴安新區共享交換平台,已經在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系統上報信息資源6825個。至2017年9月,雲上貴州系統平台與國家平台完成網路互通性測試,成為首個正式整體接通國家平台的省份。
此次《意見》還提出要編制全國標准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目錄清單,以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為重點,推動實現同一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統一。對此,王益民認為,在線政務服務標准化是實現一體化政務服務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國網上政務服務缺乏統一、規范、權威的標准,這也導致了跨部門、跨地域事項難辦理,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受到極大影響,應當逐步推進公共服務事項規范化。
互聯網(1)政務(1)3.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可以為中國大學生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挑戰和機遇
積極發揮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的作用。
國際網路空間治理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國家,同時還應積極發揮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的作用。把多元主體的力量有效統籌起來,形成合力,需要建立平等協商機制,通過平等協商實現網路空間共同治理。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必須著眼於讓各國共同受益受惠,實現共享繁榮的目標。共同受益受惠,就是讓各個國家通過互聯互通、平等協作,分享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經濟增長、文化繁榮與社會進步,讓更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機遇。
(3)如何發揮多元網路主體力擴展閱讀:
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相關內容:
1、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順應信息時代潮流,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契機,積極應對網路空間風險挑戰,實現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這既是世界互聯網向好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下的必然要求。
2、網路空間安全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發展,加強網路空間國際合作已經成為國際共識。發揮聯合國在網路空間國際治理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各主體作用,建立相互信任、協調有序的合作共贏,在當今顯得尤為必要。
4. 6.網路傳播傳播主體的多元性包括哪些方面
可以參考如下分析。
大眾傳播時代,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體作為主流的信息傳播媒介,受眾使用它們的機會和可能較小,通常是以受眾的身份單向地接受信息,大眾傳媒以傳播者的形態自居。然而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用戶不僅可以在社交網路上獲取各種新聞消息,例如,微博用戶可以通過關注社會熱點等了解時下的熱門話題,而且還可以在社交應用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得感悟。
一改過去單一的信息接受角色,成為傳播者和接受者雙重身份,這使得傳播者的形態從傳統大眾傳媒走入尋常百姓家,傳播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