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初中信息技術課學業評價的研究
【導讀】隨著現代網路的飛速發展,初中信息技術課也越來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學好了網路知識,才能在今後的升學,就業中脫穎而出。而對該學科的學業評價的研究從未間斷,意義非凡,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對該學科的學業評價研究的具體方法吧。
一、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
學生在課堂中的神情動作都可以表現出該學科的興趣是否濃厚,以及上課過程中是否有認真的做筆記和積極的與同學老師之間互動都足以表明學生對學業的學習態度和一個學習情況。雖然記錄較為全面,但是也不乏參雜一些主觀意識。
二、學業測試法
通過對學生該學科的學業測試考試,可以非常直觀的反應出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成果,可以理性地分析出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幾個因素,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的進步。這是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
三、成長檔案管理法
通過對學生在該校中對該學科的學習生涯學習情況的匯總,可以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不同類型學生的性格特點,主觀能動性的高低,學習能力的強弱,學生的總體掌握水平等等。這樣可以更加客觀的得到對該學科學業評價的研究數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庫-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初中信息技術課學業評價的研究
② 如何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網路的開發和應用日趨提高,復雜化、多元化、商業化日益加強,網路越來越成為科技、文化、教育等傳播的重要載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它給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使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互聯網進行聯系。當前的網路已成為一個吸納、承載人類生活、生產的大平台,它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無可比擬的信息容量,極大地推進當前物質文明,同時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網路對德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路使當前的德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得到非常明顯的提高,網路的普及推動了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普及。二是網路使我們了解到更為真實的中小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這些動態,教育者能有效地對中小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從而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三是網路世界大容量的信息豐富了當今德育教育的素材;網路傳播的多媒體(文字、畫面、聲音等)特性,豐富多彩的手段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具有藝術的感染力;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可以使得教育更具有時效性。因此,我個人認為,首先,網路有利於級解中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讓中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其次是網路有助於激發中小學生的求知慾和增強自信心,再次是網路的出現為中小學生的成長發展更多地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它充實了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更多樣化,因而也給當前中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網路經過德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網路豐富了德育的內容,增多了信息量;網路促進了德育手段的現代化,實現了多媒體交流;網路使德育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網路消除了面對面可能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存在的顧慮,能夠了解中學生的真實思想,有利於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總之,網路正在成為繼學校、課堂、家庭、社區、社會之後的第五大重要的德育陣地,所以,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互聯網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提出了:「計算機聯網作為開放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在網路化信息時代,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網路給德育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步跟進網路,讓網路更好地為我們的德育教育服務,為德育現代化服務,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服務。
誠然,網路對德育的積極影響是主要的,但是,我們又必須清醒地看到,網路在給人們帶來文明、便利和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問題。據統計,互聯網上的信息80%以上來自美國,其主導價值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等。而且互聯網常常成為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文化侵蝕,毒害我國青少年的首選的廉價的最便利的工具之一。所以,網路對我國青少年的德育的消極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網路的特點又使其對中小學生具有魔力般的吸引力。有數據表明,中小學生已成為我國網民的重要主體,也成為各種網吧的常客。他們一旦迷戀上網,很容易痴迷成癮,深受其害而不不能自拔,所以,正確看待網路對德育和中小學生的消極影響,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網路,是當今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那麼,網路對德育的消極影響也就是指網路的負面影響:一是網路上信息良莠不齊,可能使一些中小學生失去理性思維,迷失方向,深受其害。二是網路的開放與封閉及虛擬的現實間的兩種象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三是西方網路思想文化的侵蝕,扭曲了中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網路會使中小學生的道德意識弱化,道德責任感淡化,並對其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負面影響。網路的負面影響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對我國主旋律文化形成了巨大沖擊,導致當前許多中小學生學生道德失衡,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
總之,面對目前的網路信息化時代,網路已經成為當前中上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對他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意識、行為規范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應對網路的挑戰,正確應對網路的消極影響,在積極地推廣網路應用的同時,切實加強網路的管理和教育,引導網路良性地健康地發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消極負面影響,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網路環境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二、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意義
德育是發展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同時,它也是形成中小學生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它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理論上曾說道:「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而21世紀是網路時代,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網路的開發度和自由度日趨提高,復雜化、多元化、商業化日益加強,日益成為科技、文化、教育等傳播的重要載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不同文化類型、意識形態之間的交匯、沖突與整合將越來越明顯。快速發展的網路給人們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近幾年中小學生上網人數的急劇飆升,網路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也給中小學的德育教育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問題。雖然網洛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但網路本身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網路環境下如何創造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徑,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倫理思維和判斷;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德育規律來提高德育的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因此,網路已成為當前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陣地,作為網路普及的今天,重視網路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變得十分重要。
三、學校應對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學校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場所要緊密圍繞如何適應網路時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
首先,要深入了解網路環境下德育的效應和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
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學生自甘墮落,不好好學習,沉浸在網路中,而應當認真分析為什麼網路中的事物能迅速地吸引學生?它是怎麼迎合了學生什麼樣的需求,這種需求為什麼在學生正常的生活中缺失了?有人說:「90後作為完全獨生子一代,承受的各方面壓力都很大,導致的困惑和緊張可想而知。」的確如此,如果學生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成功、感動的感覺,在學校和家裡都處於一種持續麻木的狀態之中,一旦上網遇到可以給人以感觀刺激、令人激動的事物,就會很容易被其吸引,甚至產生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的階段,生理和心理機制的發展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偏弱,同時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強,好奇心強,不少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會無條件地接受網路提供的信息,接受它的不良教育,良莠不分,兼收並蓄。他們寧願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在網上,大家又互相學習、模仿,加上缺少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理性監管,更易造成感觀刺激的泛濫。故而,網路能夠吸引大批的未成年學生於其中並樂此不疲,是與其固有的特性和學生當前的遭遇分不開的。而此時網路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消解青少年精神生活的積極因素,限制學校德育作用的發揮。
其次,充實、更新、拓寬中小學德育內容。
當前,學校德育實踐在內容上主要強調「三個主旋律」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學校德育知識化、認知化和泛政治化,而較缺情感體驗及情感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去開放自主的活動,去真切地體驗現實中的生活,將自己的熱情、身心融入進去,才能認同道德規則,才能把它化為自己的內在道德需要,才能在實踐中體驗和遵循。如愛國主義教育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和地方的實情,以多樣化的形式,充分發揮歷史資源建設的德育基地教育作用,讓學生親自上網搜集或查閱當地的名人事跡,參觀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的博物館和紀念館,並寫下自己的感受來體驗道德情感,促進道德品質的生成。我國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復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所以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意義,充分發揮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來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內容,禮儀、風俗的理解和維護,將道德認知有效地轉化為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並外化為行為,達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心理健康教育彌補了學校德育內容,為德育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其某些內容也可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拓寬德育途徑,改進德育方法。
(1)引導學生主動接受好網路道德教育
學生對計算機充滿了好奇心,網路對中小學生更是充滿誘惑。除學生對網路的獵奇心理,消除神秘感,正確地引導他們去接觸網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能在正確的信息引導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小學教育基本上已經普及了計算機課程,學校要重視此教學工作,抓住機遇進行網路道德教育。德育教學的滲透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上的口頭傳授,對於網路的道德法規和網路安全法規就可以採取說理誘導法,對於信息垃圾、計算機病毒等不良信息對人類的危害,除了明確指出、深入剖析以外還可採取集體討論法等。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是相對開放的可以藉助於過程性設計、協作學習、讓學生參與對不良道德行為的正確評論等途徑實現。通過校園網路,開展人生觀、價值觀、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建立一個學校德育網站,鼓勵學生在網上對中小德育形式,內容,目標各抒己見,並對學校發生的德育方面的具體案例在德育網上做到教師,家長,學生網上對話與交流。利用網路的正面優勢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防止了學生忽視正常學習、沉溺於網吧、陷入網路陷阱的負面影響。
(2)注重德育目標的實現的方式、方法
重視對學生系統的道德知識體系的灌輸及道德目標的實現方式。不斷向學生灌輸道德知識,理解道德規范,形成道德判斷推理能力。為了避免過程的枯燥,教師在灌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來自互聯網的美麗的道德故事,即採取「故事法」。故事中,人的智慧、真情的溫暖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在觸動和召喚著學生的心靈。這種「欣賞型德育」可以通過各種德育內容的審美化改造從而使學生自覺自願,並愉悅地接受道德的熏陶。學校可在校園網上建立一個「故事資源庫」供師生參閱。不能忽略了道德行為的塑造與指導,因為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形成學生的品德,使學生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地過有道德的生活。把知識轉化為信念,把道德轉化成行動,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真正地下工夫,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指導他們的現實生活,才能使他們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還要善於從正面教育的角度,客觀評價學生,善於提升學生中的典型事例,使他們在肯定、贊揚、鼓勵中,受到良好道德情感激勵。所以道德教育過程不僅要求學生積極的參加,而且更要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獲得和實現道德價值。
(3)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及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把德育容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
傳統德育方法,重視單向灌輸,較缺乏雙向互動和參與。重課堂式的教育,輕社會生活實踐和德育文化建設,表現為德育時間和空間的封閉性。德育途徑應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學校向社會拓展。學校教育應是使每個學生都受到全面的教育,學校要豐富課餘生活,提倡健康、積極的集體活動,把學生的目光從網路中轉移。課外活動,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基本設施,師資力量來組織適合本校的學生參與的學科活動、科技活動、文化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和專題講座等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不但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基本科學素質,鍛煉了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而且增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避免學生與周圍的世界產生矛盾的時候,就會去網上尋找「更完美」的朋友。與社會接觸,在社會實踐中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學會自我教育,對學生品德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如,在校內及社會上有許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服務他人來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通過服務他人,學生可理解別人的需要,體驗對別人的同感、同情,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並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成堅毅和豁達的品行,將社會的需要內化成自身修養的動力。
總結:
總之,面對目前的網路信息化時代,網路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對他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意識、行為規范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應對網路挑戰,正確對待網路的消極影響,在積極發展推廣網路的同時,切實加強網路的管理和教育,引導網路良性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消極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積極影響,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網路環境,讓網路發揮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應有的積極作用。
③ 如何利用網路進行作文批改
如何利用網路進行作文批改
在作文過程中,批改是一種重要而且常用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首先,作文批改可以強化學生寫作的動機,不斷調動他們對 習作的積極性。其次,作文批改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方面重要的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信息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難題。總也擺脫不了低效、繁重的包袱!學生寫寫寫,老師批批批,可效果卻總不能如人所願,不但扼殺了學生原本的寫作興趣,同時也加重了老師的負擔。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為什麼不能將網路與作文批改科學地結合起來,努力探索一條高效率、低負擔的網路評改作文之路呢?
一、利用網路進行範文點評
過去我們在評議典型範文的時候,普遍是將範文宣讀一遍,然後師生評論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就算認真的同學,聽了也只對文章大概的內容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班上還有一部分同學雖然側耳傾聽,但對文章的內容卻一無所知。整個過程下來,就成了老師唱獨角戲,同學們基本上沒有參與這個活動中來,費時費力,效果一點不明顯。
現在,學校都擁有先進的科技設備,我們的老師可以選擇網路對學生範文進行點評。如:這一學期第一單元習作是寫訪談錄,在學生完成草稿後,我首先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通過網路系統顯示在學生的屏幕上,然後和學生針對文章的格式、內容、語句等方面在計算機上進行點評、修改。整個過程學生感興趣,參與時熱情高漲,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這樣評析作文的過程不但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提高了他們對作文的熱情。
二、網路可以為學生相互評改作文搭建一個平台
通過網路這個平台,學生可以互相評改作文。在網路化的教學里,學生可以調看任何一位同學的作文,依據老師給出的目標對作文進行評改。學生坐在計算機前,一邊看同學的作文,一邊發表自己的觀點,哪些句子寫得好,哪些詞語不恰當,結構有什麼問題,選材是否得當……還可以利用評論框、班級群開展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各抒已見。這樣的修改,打破了傳統的修改模式,既充分發揮了同學們對網路感興趣的優勢,又把修改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學們既要認真負責地指出別人文章的不足,又都得到他人的關注,獲得眾多的建議,吸取別人的優點,便於進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當然,教師在此過程中,要通過多媒體網路監控系統對學生操機監控,發現存在問題,及時通過網路反饋給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而不影響到其他學生。
三、利用網路能及時對作文進行評改
以往的作文評改大多是老師書面批改為主,而且批改一次以後就很少再去評了,即使是評,也要到下次作文之前。中間間隔的時間較長,學生對上次作文的印象已漸模糊,總評不及時,對學生的水平很難有實質性的促進。課題的實施,師生可以通過網路平台快捷地進行多重交流,學生寫完作文後,很快就可以發給老師或傳送到網上,可以及時得到老師或同學們的多重評價。如:有一次習作是讓學生寫一次家務活,並讓他們把自己的習作放到自己空間,以方便我瀏覽。張奕靈很快把她的作文傳到了她的空間,她寫的是「第一次包餃子」,她把准備的過程寫得很具體,句子寫得很通順,但包的過程卻一筆帶過。於是我在她的作文後留言:老師看到你那麼精心准備包餃子,還准備向你學怎麼包餃子呢?你怎麼不把包餃子的過程具體寫一寫呢?當我第二天再看張奕靈的這篇習作時,她已經把包餃子的整個過程具體生動地展現在我的面前。看,網路讓作文評改來得如此迅速,效果如此明顯。
總之,利用網路進行作文評改,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開辟了作文評改新途徑,改變了傳統的評價觀,使作文評改更科學、更合理。這種評改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隨著我們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的學生一定能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