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安全對我國國防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軍事理論的論文
網路安全可以保障國防網路建設和發展,保障軍隊後勤發展,加強軍事戰略儲備的管理與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軍隊內部網路起到建設性和保障。
對我國國防教育,網路安全與國防安全的宣傳起相同作用,網路國防安全的宣傳可以加強人民群眾對國家安全起到全方位的重視,對國防教育基礎作用有絕對性影響。
互聯網龐大的用戶群使信息的收集變得方便,而網民如果沒有防範意識,就會造成信息的泄露。這些泄漏的信息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握利用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所以,從網民角度來說,必須要提高保密意識和國防安全意識,防止國防信息的泄露。
(1)國家安全概論網路安全論文擴展閱讀: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路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於國防建設。建設現代化、科技化的國防體系已經離不開網路技術。網路安全與國防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加強網路安全建設,保障國防安全成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我國國防信息安全面臨著嚴峻挑戰,加強國防信息安全建設刻不容緩。《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年-2020年)》中提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加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堅持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探索和把握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的內在規律,主動應對信息安全挑戰,實現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協調發展。
『貳』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論文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論文
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論文,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網路安全問題一直都被放在檯面上說的,因為事情嚴重性高,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論文 的相關內容。
1、網路受害
由於目前網路管理還不成熟,以及大學生自身心理特點,某些大學生在這個「虛擬存在」的世界裡無奈地成了網路的受害者。根據調查,大學生網路受害主要有:
①網路交易受害。出於網購的便利和對時尚的追求,絕大多數大學生喜歡通過互聯網購物。但由於缺乏網路安全意識和網購經驗,多數大學生很難識別網上虛假信息,上當受騙。
②網路交友受害。隨著網路交流軟體的豐富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增多,網路交流逐漸變得平常、隨意。加之網路交流具有隱蔽性,部分大學生在網路交友的過程中受到嚴重的傷害。
③遭受網路「高手」攻擊。作為近幾十年才興起的新事物,互聯網系統還處在逐步完善之中。大學生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遭受網路病毒的攻擊,導致系統崩潰及重要資料丟失屢見不鮮。
2、網路上癮症
近年來,出現了描述沉迷於網路的醫學新名詞——「網路上癮症」,可見網路成癮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它主要表現為網路關系成癮、網路信息成癮和游戲成癮。患有「網路上癮症」的大學生,其共有特徵是與現實人存在溝通困難、人情淡薄、缺乏意識以及心情壓抑等。游戲成癮更是大學生,特別是男生的普遍現象。首先,網路游戲作為大學生的一種娛樂方式,對調節大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是可取的,但由於一些網路游戲本身有持續性和無限性就使得學生們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則容易陷進去,最終靠游戲來宣洩對現實的不滿,游戲成為他們唯一的精神寄託。
3、網路犯罪
網路是虛擬的`,網路的隱蔽性和不真實性讓網路犯罪成為可能。大學生是高智商團體,對新事物接受快、思維敏捷、創造慾望強烈,但心理發育不健全、社會責任感還不強、受刺激時容易隨心所欲在網路上發表言論,也許初衷並不壞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負責的言論可能在不正確的引導下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危害。
在充分享受網路便利的同時,網路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各種影響。其中,既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影響,也存在著各種不利的影響,使我們大學生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影響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主要原因:
1、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
大學生自身心理弱點是大學生網路安全存在問題的主觀原因。由於安全意識薄弱,有些大學生使用網路容易受到影響,成為網路受害者。大學時期屬於人生觀念形成重要時期,由於大學生們缺乏生活經驗,容易陷入主觀境地,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規范指導,並讓其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
2、對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路成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網路安全教育也應該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但目前高校的教學計劃主要集中於網路的使用上,在網路安全教育上沒有教材和教學規劃,教學制度也不健全,在高校中沒有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在法律、道德和安全防範等方面缺乏教育,網路安全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
3、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存在教學缺失
雖然目前各高校都有對網路基礎知識的教育,但主要集中在網路使用、信息獲取、資源共享等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沒用意識到網路安全遭到破壞所造成的後果,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還遠遠落後於時代的需要。據研究發現,大學生普遍感覺缺乏網路安全知識,也有較強的接受網路安全教育的願望,但由於各方對於安全教育重視不夠,活動開展少,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在網路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意識。
4、對網路安全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據調查,網路危險行為與學生的自身狀況及學校環境有關,所以在高校網路安全教育中必須具有針對性,但目前的高校網路教育強調的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需要,缺乏專門的網路安全教育。在調查中,62.7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缺乏網路安全教育,81.01%的大學生認為網路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但高校現在並沒有系統的網路安全教育,對網路安全知識的普及也做得不到位,只是抽象地介紹網路病毒的相關知識,沒有介紹病毒的防治和處理,沒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網路安全防範技能,沒有介紹網路安全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沒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網路安全意識並進而形成應對日益復雜的網路。
一、遠程教育網路遭到惡意性程序攻擊
遠程教育網路遭到的攻擊主要分為下列幾種情況:一是拒絕服務攻擊DOS。這一情況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攻擊使得一方用戶可用資源嚴重缺乏,造成系統資源可用性的降低,從而降低遠程教育系統的服務能力;二是邏輯炸彈。即通過攻擊,使遠程教育系統本來的資源被其他特殊功能服務所替代;三是特洛伊木馬。這一攻擊指系統被執行了超越規定程序以外的其他程序;四、計算機病毒和蠕蟲。即計算機受到病毒感染,使得自身程序被惡意篡改,從而使其他程序受到感染,最終導致網路通信功能受損和遠程教育系統的癱瘓。
二、遠程成人教育系統網路安全策略
(一)建立專用的虛擬網路。專用的虛擬網路以安全性能較低的網路為信息媒介,並通過身份認證和加密,以及隧道技術等方式來建立專門的有針對性的網路。通過這個網路學習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通常,網路防火牆所附帶的專用虛擬模塊可以實現虛擬網路專用,從而保證了虛擬專用網的安全性能。
(二)數字加密方式。為了防止信息被非授權用戶竊聽,以及惡意軟體的攻擊,在數據傳輸時可以使用數字加密技術。數字加密技術在遠程教育系統中通過硬體加密和軟體加密來實現。硬體加密具有實現方便和兼容性好的特點,但也存在相應的缺點,例如密鑰管理復雜,而軟體加密由於是在計算機內部進行,從而使攻擊者更容易採取程序跟蹤等方式對遠程教育系統的網路進行攻擊。
三、遠程成人教育系統伺服器安全策略
(一)安全的遠程教育操作系統。Windows操作系統在成人教育的遠程教育系統中佔大多數,而這一系統存在多種安全漏洞。因此,要定期進行補丁下載,如果寬頻速度受限,則可以通過相關程序設定來更新補丁,從而保障伺服器的安全與正常使用。
(二)負載均衡技術。負載均衡技術可以平衡伺服器群中的所有伺服器,並通過實時數據的反應,均衡伺服器之間的工作分配,使得伺服器達到最佳的性能並且實現伺服器的智能管理,從而保證了遠程教育系統的可靠性。
四、遠程成人教育系統訪問控制策略
遠程教育網路的訪問控制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第一,控制外部不知名用戶通過網路服務對主機的訪問;第二,控制內部人員對遠程教育系統網路的訪問。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設置伺服器程序來進行限制,比如限制來訪者的IP地址或只允許部分用戶訪問主機,堅決拒絕惡意用戶的訪問。而第二種情況,可以設置用戶的身份認證控制,核實訪問者的身份是否符合設備或進程所聲明的條件,構成網路安全訪問的第一道防線。通常,會設置相關口令對訪問者身份進行核實。在此情況下,非授權的用戶就不能夠使用賬戶。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其主要方式是明文傳輸或者靜態方式,所以會發生對字典的攻擊,網路被竊聽,信息機密被泄露等情況,為此,必須對口令設置等相關程序進行更新或改進。
『叄』 關於淺談網路安全論文有哪些
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網路安全相關的論文三篇,希望大家滿意。歡迎閱讀!!!
淺談網路安全論文一:
一、網路安全概述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上的信息和資源不被非授權用戶使用。網路安全設計內容眾多,如合理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機制。網路安全技術包括訪問控制和口令、加密、數字簽名、包過濾以及防火牆。網路安全,特別是信息安全,強調的是網路中信息或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及保密性。完整性是指保護信息不被非授權用戶修改或破壞。可用性是指避免拒絕授權訪問或拒絕服務。保密性是指保護信息不被泄漏給非授權用戶。
網路安全產品有以下特點:一是網路安全來源於安全策略與技術的多樣化;二是網路的安全機制與技術要不斷地變化;三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需要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及集團聯合研究開發。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不斷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產業將來也是一個隨著新技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產業。
二、網路安全存在的威脅因素
目前網路存在的威脅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非授權訪問,即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
第二,信息遺漏或丟失,即敏感數據在有意或無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丟失。
第三,破壞數據完整性,即以非法方式竊得對數據得使用權,刪除、修改、插入或重發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於攻擊者得響應;惡意添加,修改數據,以干擾用戶得正常使用。
三、網路安全技術
(一)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3種基本類型: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NAT、代理型。
1、包過濾型。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數據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信息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 經驗 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2、網路地址轉化-NAT。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接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映射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接請求映射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屏蔽外部的連接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戶進行設置,用戶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3、代理型。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二)加密技術
與防火牆配合使用的還有數據加密技術。目前各國除了從法律上、管理上加強數據的安全保護之外,從技術上分別在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採取 措施 推動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不斷發展。按作用不同,數據加密技術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的鑒別和密鑰管理技術4種。數據傳輸加密技術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常用的 方法 有線路加密和端一端加密兩種;數據存儲加密技術目的是防止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前者一般是通過加密演算法轉換、附加密碼、加密模塊等方法實現;後者則是對用戶資格、格限加以審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戶存取數據或合法用戶越權存取數據。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目的是對介入信息的傳送、存取、處理人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達到保密的要求,一般包括口令、密鑰、身份、數據等項的鑒別,系統通過對本驗證對象輸入的特徵值是否符合預先設定的參數。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密鑰管理技術是為了數據使用的方便,往往是保密和竊密的主要對象。密鑰的媒體有磁卡、磁帶、磁碟、半導體存儲器等。密鑰的管理技術包括密鑰的產生、分配保存、更換與銷毀等各環節的保密措施。
(三)PKI技術
PKI(Publie Key Infrastucture)技術就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PKI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和基礎技術。由於通過網路進行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等活動缺少物理接觸,因此使得用電子方式驗證信任關系變得至關重要。而PKI技術恰好是一種適合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事務的密碼技術,他能夠有效地解決電子商務應用中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問題。一個實用的PKI體系應該是安全的易用的、靈活的和經濟的。它必須充分考慮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它是認證機構(CA)、注冊機構(RA)、策略管理、密鑰(Key)與證書(Certificate)管理、密鑰備份與恢復、撤消系統等功能模塊的有機結合。
1、認證機構。CA(Certification Authorty)就是這樣一個確保信任度的權威實體,它的主要職責是頒發證書、驗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由CA簽發的網路用戶電子身份證明-證書,任何相信該CA的人,按照第3方信任原則,也都應當相信持有證明的該用戶。CA也要採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防止電子證書被偽造或篡改。
2、注冊機構。RA(Registration Authorty)是用戶和CA的介面,它所獲得的用戶標識的准確性是CA頒發證書的基礎。RA不僅要支持面對面的登記,也必須支持遠程登記。要確保整個PKI系統的安全、靈活,就必須設計和實現網路化、安全的且易於操作的RA系統。
3、策略管理。在PKI系統中,制定並實現科學的安全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安全策略必須適應不同的需求,並且能通過CA和RA技術融入到CA和RA的系統實現中。同時,這些策略應該符合密碼學和 系統安全 的要求,科學地應用密碼學與網路安全的理論,並且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互用性。
4、密鑰備份和恢復。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應定期更新密鑰和恢復意外損壞的密鑰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和實現健全的密鑰管理方案,保證安全的密鑰備份、更新、恢復,也是關繫到整個PKI系統強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5、證書管理與撤消系統。證書是用來證明證書持有者身份的電子介質,它是用來綁定證書持有者身份和其相應公鑰的。通常,這種綁定在已頒發證書的整個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個已頒發證書不再有效的情況這就需要進行證書撤消,證書撤消的理由是各種各樣的,可能包括工作變動到對密鑰懷疑等一系列原因。證書撤消系統的實現是利用周期性的發布機制撤消證書或採用在線查詢機制,隨時查詢被撤消的證書。
(四)網路防病毒技術
在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脅性和破壞力,一次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是網路安全性建設中重要的一環。網路反病毒技術包括預防病毒、檢測病毒和消毒三種技術。
預防病毒技術,即通過自身的常駐系統內存,優先獲得系統的控制權,監視和判斷系統中是否有病毒存在,進而阻止計算機病毒進入計算機系統和對系統進行破壞。這類技術有加密可執行程序、引導區保護、系統監控和讀寫控制。
檢測病毒技術,即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特徵進行判斷的技術,如自身校驗、關鍵字、文件長度的變化等。
消毒技術,即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分析,開發出具有刪除病毒程序並恢復原文的軟體。
網路反病毒技術的具體實現方法包括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的掃描和監測;在工作站上用防毒晶元和對網路目錄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權等。
四、安全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動向
我國信息網路安全研究歷經了通信保密、數據保護兩個階段,正在進入網路信息安全研究階段,現已開發研製出防火牆、安全路由器、安全網關、黑客入侵檢測、系統脆弱性掃描軟體等。對我國而言,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將是逐步具備自主研製網路設備的能力,自發研製關鍵晶元,採用自己的 操作系統 和資料庫,以及使用國產的網管軟體。我國計算機安全的關鍵在於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從根本上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網路安全技術在21世紀將成為信息網路發展的關鍵技術,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社會後,信息這一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需要網路安全技術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在我國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研究、開發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以此保證我國信息網路的安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淺談網路安全論文二:
網路做為一個傳播信息的媒介,是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的共享資源而設立的,由於要使人們輕松的使用網路,它的復雜程度,不能太高,所以在網路上對安全的考慮就不能太多,因此網路自產生以來黑客等許多問題一直存在得不到有效解決。網路之所以容易被入侵,是由於網路自身的性質所決定的,而如果不重視網路的安全性,輕者個人的信息泄露,電腦使用不便,重者會給公司或個人造成很大的損失。非法侵入,造成保密資料泄露,財務報表,各種資料被任意地修改,使所在單位和公司蒙受重大的損失。黑客惡意攻擊,使網路癱瘓,數據失效,使整個網路處於停頓,所造成的損失比侵入帳戶的損失還大。所以作為網路使用者有必要了解一下網路入侵者的攻擊手段以保護自己電腦的安全。
網路入侵者的攻擊手段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社會攻擊。這是最簡單,最陰險,也是最讓人容易忽視的方法,入侵者在用戶無意識的情況下將密碼竊得,以正當身份進入網路系統。
(2)拒絕服務。目的是阻止你的用戶使用系統,而為侵入提供機會。
(3)物理攻擊。使用各種手段進入系統的物理介面或修改你的機器網路。
(4)強制攻擊。入侵者,對口令一次次的精測重測試。
(5)預測攻擊。根據所掌握的系統和用戶的資料輔助進行攻擊。
(6)利用操作系統和軟體瑕疵進行攻擊。
針對以上入侵者行為,電腦軟體的開發者們採取了一些解決方法,如:
(1)帳戶管理和登陸:根據用戶的不同情況,將相同的帳戶分成同組,按最小許可權原則,確定組的許可權,而不用單個帳戶進行管理。使用配置文件腳本文件等,設置用戶的工作環境。根據用戶的工作環境,盡量將用戶固定在固定的位置上進行登錄,並用 其它 的硬體設置進行驗證機器。防止非法用戶從其他地方入侵,並可設置登錄腳本對用戶身份進行多重驗證,確定登錄次數。對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防止帳戶被截獲,破譯。
(2)存取控制:確保唯有正確的用戶才能存取特定的數據,其他人雖然是合法用戶但由於許可權限制不能存取。將共享資源和敏感資源放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之間用防火牆分開,並施以不同的許可權,讓不同的用戶訪問不同的資源。
(3)連接完善:維護用戶的正確連接,防止不正確的用戶連接,通過電纜和所有有關的硬體安全保密事況。使用登錄日誌,對登錄的情況進行記錄以使查詢,檢查非法入侵者,對入侵者情況進行 總結 通報。
(4)備份和恢復:定期對資源進行普通,副本,差異,增量等備份,防止數據意外丟失。
當然,以上方法是為廣大的電腦用戶共同設置的,並不能完全將入侵者擋在門外。對於每一個使用電腦的普通個體來說應該大體了解自己電腦上的這些功能,使用這些功能來保護自己的電腦。比如當我們登陸網站使用郵箱、下載資料、QQ視頻聊天時,必須要輸入自己的賬號和密碼,為防止被盜,我們不要怕麻煩養成定期更改的習慣,盡量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或生日、多使用些特殊詞,最好隨機產生(電腦會顯示安全性強度幫助你比較)。對於不同的網站,要使用不同口令,以防止被黑客破譯。只要涉及輸入賬戶和密碼,盡量在單位和家裡上網不要去網吧;瀏覽正規網站,不要輕易安裝和運行從那些不知名的網站(特別是不可靠的FTP站點)下載的軟體和來歷不明的軟體。有些程序可能是木馬程序,如果你一旦安裝了這些程序,它們就會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更改你的系統或者連接到遠程的伺服器。這樣,黑客就可以很容易進入你的電腦。不要輕易打開電子郵件中的附件,更不要輕易打開你不熟悉不認識的陌生人發來的郵件,要時刻保持警惕性,不要輕易相信熟人發來的E-mail就一定沒有黑客程序,不要在網路上隨意公布或者留下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去轉信站申請一個轉信信箱,因為只有它是不怕炸的,對於郵件附件要先用防病毒軟體和專業清除木馬的工具進行掃描後方可使用。在使用聊天軟體的時候,最好設置為隱藏用戶,以免別有用心者使用一些專用軟體查看到你的IP地址,盡量不和陌生人交談。使用移動硬碟,U盤等經常備份防止數據丟失;買正版殺毒軟體,定期電腦殺毒等。很多常用的程序和操作系統的內核都會發現漏洞,某些漏洞會讓入侵者很容易進入到你的系統,這些漏洞會以很快的速度在黑客中傳開。因此,用戶一定要小心防範。軟體的開發商會把補丁公布,以便用戶補救這些漏洞。總之,注意 電腦安全 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淺談網路安全論文三:
如今社會效率極高之重要原因是使用了計算機網路,而享受高效率的同時也越發對網路存在著依賴性。這也就使得我們對網路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國際標准化組織將「計算機網路安全」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人為惡意等原因而遭到破環、更改和泄漏。也就是所謂的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如果計算機在網路中不能正常運作,很可能是出現了安全漏洞。鑒於出現漏洞原因的不同,下面就做以簡單討論。
籠統來講,計算機安全隱患分為人為和非人為兩大類。例如操作系統自身具有的安全隱患即屬於非人為因素。雖然非人為因素的安全隱患我們避免不了,可人為因素有時候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威脅。「黑客」就是闡述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網路安全問題的最典型的名詞。
下面就幾種常見的網路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和相關技術做以簡單討論:
(一)網路安全問題方面
網路環境中,由於網路系統的快速度、大規模以及用戶群體的集中活躍和網路系統本身在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方面的局限性等原因都可能激起安全問題的爆發。同時還會遇到因為通訊協議而產生的安全問題。目前,區域網中最常用的通信協議主要是TCP/IP協議。
1、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
在廣泛採用TCP/IP協議的網路環境中異種網路之間的相互通信造就了其開放性。這也意味著TCP/IP協議本身存在著安全風險。由於TCP作為大量重要應用程序的傳輸層協議,因此它的安全性問題會給網路帶來嚴重的後果。
2、路由器等網路設備的安全問題
網路內外部之間的通信必須依賴路由器這個關鍵設備,因為所有的網路攻擊也都經過此設備。有時攻擊是利用路由器本身的設計缺陷進行的,而有時就通過對路由器設置的篡改直接展開了。
3、網路結構的安全問題
一般用戶在進行網路通信時採用的是網間網技術支持,而屬於不同網路之間的主機進行通信時都有網路風暴的問題,相互傳送的數據都會經過多台機器的重重轉發。在這種「開放性」的環境中,「黑客」可對通信網路中任意節點進行偵測,截取相應未加密的數據包。例如常見的有對網路電子郵件的破解等。
(二)網路安全應對策略問題
1、建立入網訪問模塊和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模塊,為網路提供第一層訪問控制並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提出安全保護措施。
2、實行檔案信息加密制度並建立網路智能型日誌系統,做好數據的__,使日誌系統具備綜合性數據記錄功能和自動份類檢索能力。
3、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避免因一些硬體設備的損壞或操作系統出現異常等原因而引起麻煩或損失。
4、建立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網路的安全管理,指定有關 規章制度 。
5、對網路進行分段並劃分VLAN,使非法用戶和敏感的網路資源相互隔離,並克服乙太網廣播問題。
(三)網路安全相關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網路安全的保障來源於安全策略和技術的多樣化及其快速的更新。從技術上來說,網路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統、安全的應用系統、防病毒、防火牆、入侵檢測、網路監控、信息審計、通信加密、災難恢復、安全掃描等多個安全組件組成,一個單獨的組件無法確保信息網路的安全性。目前成熟的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防火牆技術、防病毒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等。
1、防火牆技術
所謂「防火牆」則是綜合採用適當技術在被保護網路周邊建立的用於分隔被保護網路與外部網路的系統。它是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選擇防火牆時,雖然無法考量其設計的合理性,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通過多加權威認證機構測試的產品來保證其安全性。目前的防火牆產品有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屏蔽主機防火牆等。最常用的要數代理伺服器了。
2、防病毒技術
目前數據安全的頭號大敵就是計算機病毒。它具有傳播性、隱蔽性、破壞性和潛伏性等共性。我們常用的殺毒軟體有驅逐艦網路版殺毒軟體、趨勢網路版殺毒軟體、卡巴斯基網路版殺毒軟體等。網路防病毒軟體主要注重網路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網路或者從網路向其它資源感染,網路防病毒軟體會立刻檢測到並加以刪除。
3、訪問控制和數據加密技術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技術可分為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和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非對稱密鑰密碼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可以進行數據加密、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數字簽名、數據完整性驗證、版權保護等。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自我建立網上行為管理系統,控制P2P,BT等下載,防範惡意代碼,間諜軟體;控制管理及時通訊工具的使用及其附件管理;防範網站或品牌被釣魚或惡意代碼攻擊並發出警告;提供網頁伺服器的安全漏洞和風險分析,提供資料庫及時的更新等。
總之,網路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也有物理的和邏輯的技術措施。所以計算機網路安全不是僅有很好的網路安全設計方案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還必須由很好的網路安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來保證。我們只有依靠殺毒軟體、防火牆和漏洞檢測等設備保護的同時注重樹立人的安全意識,並在安全管理人員的幫助下才能真正享受到網路帶來的便利。
『肆』 論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這個論文怎麼寫
摘要:文中就信息網路安全內涵發生的根本變化,闡述我國發展民族信息安全體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的必要性。論述了網路防火牆安全技術的分類及其主要技術特徵。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技術特徵
1.概述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入21世紀這一信息社會、網路社會的時候,我國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特別是從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
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體系實際上包括國家的法規和政策,以及技術與市場的發展平台。我國在構建信息防衛系統時,應著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安全產品,我國要想真正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最終的辦法就是通過發展民族的安全產業,帶動我國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提高。
網路安全產品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網路安全來源於安全策略與技術的多樣化,如果採用一種統一的技術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網路的安全機制與技術要不斷地變化;第三,隨著網路在社會個方面的延伸,進入網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需要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及集團聯合研究開發。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不斷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產業將來也是一個隨著新技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產業。
信息安全是國家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從系統的規劃上去考慮它,從技術上、產業上、政策上來發展它。政府不僅應該看見信息安全的發展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一部分,而且應該看到,發展安全產業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應該看到它對我國未來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的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雖然防火牆是目前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用戶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文件,以及無法防範數據驅動型的攻擊。
自從1986年美國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裝了全球第一個商用防火牆系統,提出了防火牆概念後,防火牆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內外已有數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牆產品系列。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范疇。在這一層上,企業對安全系統提出的問題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訪問到企業的內部網路系統?如果答案是「是」,則說明企業內部網還沒有在網路層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公共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屏障,防火牆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產品之一。雖然從理論上看,防火牆處於網路安全的最底層,負責網路間的安全認證與傳輸,但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變化,現代防火牆技術已經逐步走向網路層之外的其他安全層次,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安全服務。另外還有多種防火牆產品正朝著數據安全與用戶認證、防止病毒與黑客侵入等方向發展。
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NAT、代理型和監測型。
2.1.包過濾型
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
,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
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數據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信息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經驗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2.2.網路地址轉化—NAT
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
NAT的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接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映射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接請求映射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屏蔽外部的連接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戶進行設置,用戶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2.3.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2.4.監測型
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布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
雖然監測型防火牆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過濾型和代理伺服器型防火牆,但由於監測型防火牆技術的實現成本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目前在實用中的防火牆產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產品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經開始使用監測型防火牆。基於對系統成本與安全技術成本的綜合考慮,用戶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監測型技術。這樣既能夠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實際上,作為當前防火牆產品的主流趨勢,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過濾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混合應用顯然比單獨使用具有更大的優勢。由於這種產品是基於應用的,應用網關能提供對協議的過濾。例如,它可以過濾掉FTP連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過代理應用,應用網關能夠有效地避免內部網路的信息外泄。正是由於應用網關的這些特點,使得應用過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對多種網路應用協議的有效支持和對網路整體性能的影響上。
『伍』 計算機網路安全法規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分析了計算機網路存在的安全隱患,闡述了防範的安全策略。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應用,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於計算機網路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路的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徵,致使網路易受黑客、怪客、惡意軟體和其他不軌的攻擊。因此,計算機網路的防範措施應是能全方位針對不同的威脅,這樣才能確保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存在的問題
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可能是人為的,也可能是非人為的;可能是外來黑客對網路系統資源的非法使有。
(一)計算機病毒:面臨名目繁多的計算機病毒威脅計算機病毒將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程序和數據嚴重破壞,使網路的效率和作用大大降低,使許多功能無法使用或不敢使用。層出不窮的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病毒活躍在各個網路的每個角落,如近幾年的「沖擊波」、「震盪波」、「熊貓燒香病毒」給我們的正常工作已經造成過嚴重威脅。
(二)人為的無意失誤:如操作員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戶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用戶將自己的賬號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等都會對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三)人為的惡意攻擊:這是計算機網路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以各種方式有選擇地破壞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還有就是網路偵查,它是在不影響網路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截獲、竊取、破譯以獲得重要機密信息。這兩種攻擊均可對計算機網路造成極大的危害,並導致機密數據的泄漏。
(四)網路軟體的缺陷和漏洞:網路軟體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無缺陷和無漏洞的,然而,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另外,軟體的「後門」都是軟體公司的設計編程人員為了自便而設置的,一般不為外人所知,但一旦「後門」洞開,其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五)物理安全問題。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質層次上對存貯和傳輸的信息安全保護。如通信光纜、電纜、電話線、區域網等有可能遭到破壞,引起計算機網路的癱瘓。
二、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策略
(一) 加強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工作。一定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所採用 的技術條件,參照有關的法規、條例和其他單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實可行又比較全面的各類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場地與實施安全管理制度、設備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統和資料庫安全管理制度、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制度、軟體安全管理制度、密鑰安全管理制度、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切不能流於形式,重要的是落實和監督。另外,要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認識到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的重要性和解決這一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復雜性。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才能不斷地發現新的問題,不斷地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物理安全策略。對於傳輸線路及設備進行必要的保護,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
(三)訪問與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也是維護網路系統安全、保護網路資源的重要手段。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可以說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入網訪問控制。入網訪問控制為網路訪問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用戶的入網訪問控制可分為三個步驟: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賬號的預設限制檢查。
2.網路的許可權控制。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網路控制用戶和用戶組可以訪問哪些目錄、子目錄、文件和其他資源。可以指定用戶對這些文件、目錄、設備能夠執行哪些操作。
3.屬性安全控制。當用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時,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給文件、目錄等指定訪問屬性。屬性安全控制可以將給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的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聯系起來。屬性安全在許可權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性。網路上的資源都應預先標出一組安全屬性。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對應一張訪問控製表,用以表明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能力網路的屬性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誤刪除、執行修改、顯示等。
4.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網路允許在伺服器控制台上執行一系列操作。用戶使用控制台可以裝載和卸載模塊,可以安裝和刪除軟體等操作。網路伺服器的安全控制包括可以設置口令鎖定伺服器控制台,以防止非法用戶修改、刪除重要信息或破壞數據;可以設定伺服器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和關閉的時間間隔。
5.防火牆控制。防火牆是一種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它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的黑客訪問某個機構網路的屏障,也可稱之為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在網路邊界上通過建立起來的相應網路通信監控系統來隔離內部和外部網路,以阻檔外部網路的侵入。目前的防火牆主要有以下;(1)包過濾防火牆:包過濾防火牆設置在網路層,可以在路由器上實現包過濾。首先應建立一定數量的信息過濾表,信息過濾表是以其收到的數據包頭信息為基礎而建成的。信息包頭含有數據包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傳輸協議類型、協議源埠號、協議目的埠號等。當一個數據包滿足過濾表中的規則時,則允許數據包通過,否則禁止通過。(2)代理防火牆:它由代理伺服器和過濾路由器組成,它將過濾路由器和軟體代理技術結合在一起。過濾路由器負責網路互連,並對數據進行嚴格選擇,然後將篩選過的數據傳送給代理伺服器。(3)雙穴主機防火牆:該防火牆是用主機來執行安全控制功能。一台雙穴主機配有多個網卡,分別連接不同的網路。雙穴主機從一個網路收集數據,並且有選擇地把它發送到另一個網路上。網路服務由雙穴主機上的服務代理來提供。內部網和外部網的用戶可通過雙穴主機的共享數據區傳遞數據,從而保護了內部網路不被非法訪問。
(四)信息加密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通常是利用密碼技術實現的。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護網上傳輸的數據。在信息傳送特別是遠距離傳送這個環節,密碼技術是可以採取的唯一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能有效的保護信息傳輸的安全。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節點加密三種。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路節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端-端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將日益成為重要信息交換手段,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採取強有力的安全策略,保障網路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黃鶴,《淺析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 2007,(16)
[2]張維, 魏霞, 鄭世珏,《電子銀行防火牆安全策略的研究與實現》[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3,(06)
[3]劉青超,《電子商務的安全策略》[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 2005,(21)
[4]高永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範策略》[J],《科技信息》, 2006,(07)
『陸』 計算機網路安全論文的摘要,要怎麼寫
計算機網路安全論文摘要怎麼寫?學術堂來告訴你:
1.首先摘要內容要忠實於原文
摘要的內容應該是概括地、不加解釋地簡要陳述論文研究的目的與對象特徵、觀點、方法以及最後得出的結論。因此,摘要必須客觀、如實地反映全文的內容,切忌空泛議論、模稜兩可,或是對研究工作本身之優劣進行自我評述;不可加進原文內容以外的解釋或評論,也不應與論文的引言或結論雷同。
2.其次論文摘要用第三人稱
作為一種可供閱讀和檢索的獨立使用的文體,摘要只宜用第三人稱而不用其他人稱來寫。有的摘要中出現了「我們」、「筆者」作主語的句子,一般講,這會減弱摘要表述的客觀性;不少摘要中還以「本文」作句子的主語,這在人稱上倒是可以,但有時邏輯上講不通。例如:
摘要:本文對鑄鐵的抗汽蝕性能及其關聯因素進行了實驗研究,認為石墨是鑄鐵汽蝕的破壞源……
這個句子用「本文」作主語,在邏輯上講不通,因為「進行實驗研究」和「認為…」的施動者是論文的作者,而不是「本文」。與此類似的錯誤寫法還有「本文對……進行了調查」,「本文提出了……方法等,其中的「本文」都應刪去。而「本文介紹了…」,「本文報道了…」中的「本文」作主語,從語法和邏輯上看都是對的,但是按GB 6447—86的要求,「本文」亦應刪去。實際上,以上的「本文」刪去之後,原來的句子成了泛指句(一種無主語句),讀者在閱讀時若需要,可以自行補充出主語——或者是「本文」,或者是「本文作者」。
3.論文摘要內容要簡潔明了
摘要是對全文核心內容的高度歸納和概括,篇幅要求較短(視摘要的類型而定,一般要求50~300字)。因此,為了使有限的篇幅能夠容納最多的信息,應開門見山、突出重點地敘述論文中定性或定量的信息。除了要求措詞確切外,還應特別注意表達句子的精煉和簡潔。
4.最後論文章法、文法要規范
摘要應獨立成章,結構緊湊,一氣呵成,不分或少分段落。對眾所周知的國家、機構、專用術語等盡量用簡稱和縮寫。對第一次出現的生僻縮略語應該用括弧注釋。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出現插圖、表格、參考文獻序號,以及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
在文字表達上應符合「語句通順、結構嚴謹、標點符號准確」的要求。只有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修辭規則、邏輯規則的語句才是通順的、簡潔的、合理的,這樣表達出來的摘要才能准確明了地表達論文的主要觀點和內容。
『柒』 網路安全論文4000字
電子商務網路安全技術
[摘要] 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十分誘人,而其安全問題也是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建立一個安全、便捷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對信息提供足夠的保護,已經成為商家和用戶都十分關心的話題。
[關鍵詞] 安全管理 監控 審計 安全構架
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處理和傳遞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它涉及許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貨物電子貿易和服務、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商品拍賣、合作設計和工程、在線資料、公共產品獲得等內容。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非常驚人,但它的產值在全球生產總值中卻只佔極小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一個調查機構通過對23000名網際網路用戶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由於擔心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而不願意進行網上購物。因此,從傳統的基於紙張的貿易方式向電子化的貿易方式轉變過程中,如何建立一個安全、便捷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對信息提供足夠的保護,已經成為影響到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關鍵性課題。
一、與網路安全相關的因素
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信息的安全,包括靜態信息的存儲安全和信息的傳輸安全。從廣義上講,凡是涉及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心、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因此為保證網路的安全,必須保證一下四個方面的安全:
1.運行系統的安全;
2.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
3.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
4.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
為了保證這些方面的安全,大家通常會使用一些網路安全產品,如防火牆、VPN、數字簽名等,這些安全產品和技術的使用樂意從一定程度上滿足網路安全需求,但不能滿足整體的安全需求,因為它們只能保護特定的某一方面的,而對於網路系統來講,它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安全策略,這個策略不僅包括安全保護,它還應該包括安全管理、實時監控、響應和恢復措施,因為目前沒有絕對的安全,無論你的網路系統布署的如何周密,你的系統總會有被攻擊和攻破的可能,而這時你會怎麼半呢?採用一些恢復措施,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使網路系統恢復正常工作恐怕是最主要的了。因此在構築你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中一定要注重一個整體的策略,下面我們將介紹一種整體的安全構架。
二、電子商務安全的整體構架
我們介紹的電子商務構架概括為「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以安全管理為中心,四個基本點是保護、監控、響應和恢復。這樣一種構架機制囊括了從保護到在線監控,到響應和恢復的各個方面,是一種層層防禦的機制,因此這種構架可以為用戶構築一個整體的安全方案。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就是通過一些管理手段來達到保護網路安全的目的。它所包含的內容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安全策略的制定、實施、評估和修改,以及對人員的安全意識的培訓、教育等。
2.保護。保護就是採用一些網路安全產品、工具和技術保護網路系統、數據和用戶。這種保護可以稱作靜態保護,它通常是指一些基本防護,不具有實時性,因此我們就可以在防火牆的規則中加入一條,禁止所有從外部網用戶到內部網WEB伺服器的連接請求,這樣一旦這條規則生效,它就會持續有效,除非我們改變了這條規則。這樣的保護可以預防已知的一些安全威脅,而且通常這些威脅不會變化,所以稱為靜態保護。 3.監控/審計。監控就是實時監控網路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任何一個網路管理員都想知道的,審計一直被認為是經典安全模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是通過記錄下通過網路的所有數據包,然後分析這些數據包,幫助你查找已知的攻擊手段,可疑的破壞行為,來達到保護網路的目的。
監控和審計是實時保護的一種策略,它主要滿足一種動態安全的需求。因為網路安全技術在發展的同時,黑客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因此網路安全不是一層不變的,也許今天對你來說安全的策略,明天就會變得不安全,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注網路安全的發展動向以及網路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以便及時發現新的攻擊,制定新的安全策略。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樣就不需要基本的安全保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安全保護是基本,監控和審計是其有效的補充,只有這兩者有效結合,才能夠滿足動態安全的需要。
4.響應。響應就是當攻擊正在發生時,能夠及時做出響應,職向管理員報告,或者自動阻斷連接等,防止攻擊進一步的發生。響應是整個安全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即使你的網路構築的相當安全,攻擊或非法事件也是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的,所以當攻擊或非法事件發生的時候,應該有一種機制對此做出反應,以便讓管理員及時了解到什麼時候網路遭到了攻擊,攻擊的行為是什麼樣的,攻擊結果如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修補安全策略,彌補這次攻擊的損失,以及防止此類攻擊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