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網路規劃設計方案 急!急!
1.1.1 網路規劃目的
網路規劃的目的是為了:
1.對網路建設具有先期的指導性;
2.使用戶對所建設的網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3.對以後的網路實施和驗收提供依據。
1.1.2 網路規劃的思想方法
網路規劃的思想方法主要有:
1.從網路核心入手,發散到網路邊緣
從核心開始著手,分析了用戶的核心需求,首先滿足核心要求,如中心機房的設計,然後逐步發散到匯聚和接入的考慮。
2.從網路接入入手,集中到網路核心
從接入層開始入入手,首先分析信息點的物理數量和分布,選擇接入設備和應用,再考慮上層網路的設計和設備的選擇。
3.思想方法多樣化
有經驗的網路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習慣進行設計,不同規模,不同需求導致思想方法不同。
1.1.3 網路規劃流程
1.2 方案設計步驟
在獲取用戶需求後,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如環境分析、流量分析,整理出相關有用信息,對網路地址進行規劃、技術及產品選型,得出具體方案。
1.2.1 用戶需求獲取
用戶需求就是用戶對網路的當前的認識和對未來網路建設目標的認識,不同的的用戶需求不同。
1.用戶需求來源及收集方法
需求來源及收集方法多種多樣。
(1)需求來源
1)決策者的建設思路
決策者的建設思路是項目成功實施的一個關鍵,首先了解決策者對網路建設的需求,包括網路擴展問題,核心功能問題。
2)用戶提供的歷史資料和行業資料
用戶提供的歷史資料、行業資料及資料使用狀況等資料,是網路設計具有行業色彩的關鍵。一般性的行業需求是方案設計人員應該具備的知識,用戶一般不會耐心說明本行業基本信息。特殊行業有特殊要求,包括相關政策,如政府機關的網路,涉及國家機密的計算機物理上不可與Internet相連。
3)用戶技術員的細節描述
用戶技術員的細節描述,是未來網路系統技術指標的來源。
4)普通用戶對網路的要求
網路使用者對網路的需求,是普通用戶的意見和看法。這部分用戶對網路技術方面不會很了解,但是他們的需求應該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也是應該盡可能需要滿足的。
(2)收集方法
1)會談紀要法
主要是方案設計方一用戶方相關人員,包括決策者和技術人員,在一起商討確定網路的規劃,出示書面的記錄,作為日後方案評估的標准。
2)關鍵人物接觸
會談中,也許會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很全面、很完善的完成所有的需求。對關鍵人物的采訪可以使方案更具競爭力。
3)用戶訪談
用戶方部分人員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網路的認識和看法,對未來網路功能的需求。
2.用戶需求重點
(1)商業需求,資金投入,網路規模
1)工程分期問題
大型的網路工程通常是分幾個階段進行,了解工程分期的關鍵分界點,了解每期工程新增部分和預期目標。
2)投資規模
投資規模決定了網路設備選型,伺服器選型,冗餘等一系列服務水平。
3)預測擴展
網路應該具有相應的的彈性,考慮到未來3-5年的公司人員調整,業務量調整等,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也是為了保護用戶投資而考慮的。
(2)現有網路的狀況
用戶原有的軟硬體資源,包括用戶對資源的掌握情況,考慮到一旦環境了生變化以後,如何使用戶平滑到新網路的使用,保護原有投資。
(3)網路分布需求
網路覆蓋的物理區域,幾棟樓宇、具體信息點的數量、位置和分布,有無信息死點,是否需要無線設備等等。
(4)業務分類、分布及對網路功能的需求
用戶需要網路系統具備什麼功能?是否支持多媒體業務?VOIP業務?移動辦公?遠程接入?
(5)網路帶寬和業務量的需求
包括區域網帶寬和Internet接入帶寬,以及業務量的分布;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量,是否存在業務峰值?
(6)網路可靠性的需求
(7)網路安全性的需求
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業務安全,整個區域網的安全,避免非法操作和網路災難,病毒防治。
(8)網路管理方面的需求
易管理,故障易定位。
1.2.2 用戶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目的
(1)為網路規劃提供依據;
需求分析是網路設計的基礎,但它往往被忽略,或者降低到次要的位置。原因之一是需求分析是整個網路設計的難點。它需要與用戶溝通,將用戶模糊的想法清析化,不正確的想法正確化。不正確的用戶需求將導致設計結果與用戶要求不一致,導致整個項目終結。
(2)使方案設計個性化,更具競爭力
不同的用戶需求不同,為了實現個性化的方案設計,使方案更具競爭力,需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設計。用戶投資和網路規模的問題,貫穿整個方案設計和始終,直接關繫到技術選型和設備選型
2.需求分析整理
(1)用戶提出的合理需求,滿足;
(2)超過現有技術和設備能力的需求,引導用戶,使用替代策略;
(3)幫助用戶清晰化。
1.2.3 環境分析
根據得到的用戶需求資料後,對園區進行實地考察,主要是要得出整個園區網路覆蓋的范圍、建築的多少、每棟樓距離多遠、每棟樓有多少層;每層樓的有多少間房、層高多少;、每間房需要接入多少個信息點,信息點總數。為流量分析、網路拓撲結構及傳輸介質選擇提供依據。
1.2.4 流量分析
1.通信分析
不同用戶應用系統之間、不同業務類型、不同組織之間的網路連接處稱為網路邊界。網路邊界一般就是通信流量的邊界。
2.業務特性
不同業務特性產生不同的流量要求。
3.流量分析步驟
1.2.5 網路地址規劃
1.網路地址規劃原則
(1)管理便捷原則
對私有網路盡量採用NAT規定的私有地址;選擇私有網路還要考慮未來網路擴展。
(2)地域原則
高位表示級別高的地域,低位表示級別低的地域。
(3)業務原則
不同的業務通過地址中的某一位來識別。
(4)地址節省原則
2.常用網路地址規劃方法
(1)按部門劃分
如果部門是按照地域來劃分的,這種方案將會很好;如果部門不是按照地域來劃分的,則會導致路由匯聚困難,如果網路規模比較大,地址空間也會比較亂。
(2)按照地域劃分
是按照地域來劃分可以提供很好的路由匯聚,但對多業務的網路無法充分利用網路特性對業務進行管理。
一般來說,地址規劃要根據實際情況,地域和部門綜合考慮。
1.2.6 網路技術選型
技術選型要考慮的因素:高帶寬、低延遲;與已安裝伺服器/桌面計算機/網路設備的兼容性;與已安裝的LAN協議的兼容性;對質量保證服務QoS的要求;廣域網的兼容性;網路技術的成熟性等。
1.2.6 網路設備選型
1.設備選型的依據
設備選型主要考慮用戶需求以及資金投入。
(1) 設備的檔次
可以根據網路的拓撲對各層作先期的選型估計,最能確定設備檔次上性能要求。
(2) 介面類型、數量
具體的介面類型取決於用戶的線路的選擇。而線路的選擇則取決於網路的數據流量的估算、當地各種線路的性價比。
(3) 可靠性要求
是否需要主控冗餘備份、電源冗餘備份。
(4)業務類型
是否有VoIP,各級IP語音介面的call數峰值。
2.設備分類選擇
(1)區域網設備選擇
主要是乙太網交換機。
(2)廣域網設備選擇
主要是路由設備選擇。
3.設備分層選擇
對網路不同層次採用不同檔次的設備,區域網、廣域網同樣如此。
決定設備不同檔次的其他方面因素有;
(1)可靠性
不同的網路位置,可靠性要求不同。中心一般有主控冗餘、電源冗餘要求。
(2)性能要求
不同的網路位置,流量不同,性能要求民不一樣。性能是決定不同設備檔次的主要環節。
(3)介面數要求
拔掉結構將影響介面密度;介面密度越高,設備檔次要求越高。
(4)介面類型
當有高速介面要求時,一般要選擇高檔次的設備。
⑵ 網路綜合布線設計方案
網路工程實施方案
關鍵:系統設計方案
一.綜合布線設計方案:
1.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布線子系統由終端設備到信息插座的連線(或軟線)組成,它包括-連接器、連接跳線、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牆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種;標准有:RJ-45、RJ-11及單、雙、多口等結構。
2.水平布線子系統
水平布線子系統將電纜從樓層配線架連接到各用戶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上,通常處於同一樓層之上,可以採用3類、5類或超五類4對屏蔽/非屏蔽雙絞線;3類、5類及超五類雙絞線都是由4對24-AWG的對絞銅線組成;3類線在10MBPS應用時無誤碼傳輸距離為100米、16MBPS時為50米;5類線在155MBPS時可傳輸80米、在100MBPS時為100米;超五類在155Mhz時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00米,速率更高時可採用光纖。為了滿足高速率數據傳輸,數據傳輸選用普天超5類四對UTP雙絞線, 由於所用的數據線均採用了超5類UTP雙絞線,因此對學院校園網而言,超5類UTP雙絞線布線時的帶寬和傳輸速率能滿足武威職業學院校園網樓宇內信息點要求的100M接入, 超5類布線與垂直干線一起使用,為帶寬應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線解決方案,適用於網路的擴展及升級,成本底維護費用少。
3.垂直干線子系統(RISER BACKONE SUBSYSTEM):
指各摟層配線架與主配線架間的干纜:可以為大對數雙絞線、光纜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將主配線架系統和各樓層配線架連接起來。
4.布線櫃子系統(RACK SUBSYSTEM):
由樓層配線架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將垂直干纜與各樓層水平子系統相連接,布線系統的優勢和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布線櫃子系統上,只要簡單的跳一下線就可完成任何一個結構化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以對任何一個智能系統的連接,極大的方便了線路重新布局和網路終端的重新調整;光纖連接時,要用光纖配線箱,箱內有多個ST或SC連接器安裝口;其線路彎曲設計符合62.5/125μM多模光纖的彎曲要求,光纖接頭採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膠、不銹鋼等材料製成,光纖藕合器可做為多模光纖與網路設備或接線裝置上的連接,配線架和光纖配線箱通常設在弱電井或設備間內,用來連接其他子系統,並對它們通過跳線進行管理。
5.設備間子系統(EQUIPMENT SUBSYSTEM):
設備間子系統由主配線架和各公共設備組成,它主要功能是將各種公共設備(如:計算機主機,PABX、各種控制系統、網路交換設備等)與主配線架連接起來,該子系統還包括雷電保護裝置。
6.管理子系統(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一個完整的布線系統工程應該包括:工程設計圖紙、施工記錄、測試報告、使用說明等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歸檔交由用戶保存以備系統的使用和維護。對於學院校園網而言在設計方案中,將各個樓層的信息點通過PVC管槽走牆邊通向各個樓層的配線機櫃,機櫃里放置普天超5類24口配線架,對各個信息點的接頭進行跳線配置,再通過配線架與交換機相連。採用普天超5類24口配線架(由安裝板和超5類RJ45插座模塊組合而成),可安裝在19"標准機架上,只佔用1U空間,佔用地方小,搬運遷移方便。插座正面是標準的RJ45插座,埠性能達到超五類性能的要求,屏蔽性能完全符合標准要求。數據主幹光纜的端接採用普天抽屜式12埠光纖分線盒。超5類系列跳線在設備間用於連接配線架到網路設備埠,在終端用於連接牆面插座到終端設備的計算機網路介面。
7.建築群布線子系統
建築群子系統將一棟建築的線纜延伸到建築群內的其它建築的通信設備和設施。它包括銅線、光纖、以及防止其它建築的電纜的浪涌電壓進入本建築的保護設。在學院校園網綜合布線設計方案中各樓間的距離都超過了100米,而當計算機數據傳輸距離超過100米時,用光纖作為數據主幹將是最佳選擇,並具有大對數電纜無法比擬的高帶寬和高保密性、抗干擾性。因此各樓間的連接採用普天6芯多模室內光纜,支持數據信息的傳輸。在校園網綜合布線設計方案中將使用光纖把各新綜合教學樓、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餐廳、學生宿舍樓互聯。並集中於校園網網路中心。其敷設方式室內採用金屬橋架,室外採用暗埋深溝填鋪的方式進行。在設計中進入主設備間的所有光纖、大對數電纜、電信電纜都採用金屬橋架或鋼管進行硬體保護,同時採用IDC線對保護器對銅纜予以電氣保護,避免人員和設備免遭外部電壓和電流的傷害。
二.網路設計方案
網路結構為分層星型結構,網路分為三級:
第一級是網路中心,為中心節點。網路中心選址在學校地域的中心建築(實驗大樓),布置了校園網的核心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WWW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撥號伺服器、域名伺服器等),並預留了將來與本部以外的幾個園區的通信介面。
第二級是建築群的主幹結點,為二級節點。校園網按地域設置了幾條干線光纜,從網路中心輻射到幾個主要建築群,並在二級主幹節點處端接。在主幹網節點上安裝的交換機位於網路的第二層,它向上與網路中心的主幹交換機相連,向下與各樓層的集線器相連。學校校園網主幹帶寬全部為100Mbps,並考慮到向ATM或千兆乙太網的升級。
第三級是建築物樓內的HUB,為三級節點。三級節點主要是指直接與伺服器和工作站連接的區域網設備,即乙太網或快速乙太網集線器
(3COM堆疊式集線器3COM SUPERSTACK)。設計樓內的綜合布線時根據需要可進行了一定取捨:如取消干線子系統;合並管理子系統與設備間子系統;將水平子系統的布線直接引入到設備間的主配線架上等等。
以交換式千兆乙太網作為校園網的主幹,按10M/100M交換式子網方式接入(如圖)。
校園網布線設計一般採用多級物理星型結構、點到點連接,任何一條線路故障均不影響其他線路的正常運行。網路採用分散式三層交換體系,二級交換機具有第三級交換能力,主幹線路壓力小,而且全部實現百兆交換入室。三級交換機可以堆疊,能將一個主幹和桌面交換機組成一個整體,提供足夠的交換口,可擴展性好。
1、主幹網選用千兆乙太網,其第三層乙太網路由器交換機大都滿足IEEE802.3Z標准,技術成熟,具有流量優先機制能有效保證多媒體傳輸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
千兆乙太網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在ATM技術成熟時,可平滑集成到ATM網路中,作為ATM網的邊緣子網。
工作組子網可選用100M交換模式。使用戶終端獨佔100M帶寬的數據交換。在核心交換機與工作組交換機之間,採用100Mbps傳輸帶寬,當使用全雙工時,傳輸帶寬為200Mbps。
技術特點:
採用模塊化星型拓撲結構,主幹段相互獨立,便於網路維護和擴充 。
光纖主幹採用單模光纜,有利於千兆網及今後更高速率的網路應用。而且通過跳線的不同跳接,組網方式也十分靈活。可以實現:
(1)點對點:在兩台計算機之間建立起高速通道。傳輸速率為幾十個Mbps至幾百個Mbps,距離可達2km(多模)至5km(單模)。
(2)邏輯星型網路:通過光纖網路設備,建立起星型網路拓撲結構的快速乙太網或ATM網。
(3)環形網路:用信號再生器連接光纖,形成環路,組成FDDI主幹網。
樓內線纜全部採用六類非屏蔽雙絞線,性價比高,施工方便,且可以達到1000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並支持155/622Mbps ATM。
(4)交換是在第二層進行,真正支持即插即用工作,無需人工干預。
三.系統設計方案
1.系統設計的目標:
滿足日常工作的處理電子化、日常辦公自動化、領導決策科學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實現業務系統處理、日常辦公、領導決策計算機化、信息交流國際化的先進系統。即:以先進的計算機及通訊為手段建立內部網路,縱向向上與Internet互聯網相連,向下與各管理子網點相連接,橫向與其它單位相連接的計算機綜合網路系統。
2.系統需求:
1.建立一個基於校園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應用的網路系統,並提供相應的各種服務。
2.共享網路上各種軟、硬體資源,快速、穩定地傳輸各種信息,並提供有效的網路信息管理手段。
3.採用開放式、標准化的系統結構,以利於功能擴充和技術升級。
4.能夠與外界進行廣域網的連接,提供、享用各種信息服務(與各級教育信息中心相連、與國內外著名站點相連……)。
5.具有完善的網路安全機制。
6.能夠與原有的計算機區域網絡和應用系統平滑地連接,調用原有各種計算機系統的信息。
3.系統應用平台
沒有應用系統的網路只能是一個各類設備的集合,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路,這不是用戶所需要的。所以,在用戶沒有特別指定應用系統的情況下,我們的設計應該把傳統的網路應用考慮在內。
1.網上校務管理
1)學校基本文書管理:
* 來往公函
* 會議通知,會議紀錄
* 教學熱點情況(教育手段現代化等)
2)學校制度管理:
* 重要文件的文件頭,提要(要點,主題)
* 學校管理制度,歷年的決定
* 學校規劃,設想
3)學校重要事件管理:
* 校史紀錄、校友紀錄:面向全國,全市的重要事件。
* 大事紀錄: 校內各項重大活動的安排和紀錄。
* 外事接待:對國內、國外參觀人員的接待,安排及相關事宜的紀錄和管理。
2.網上學生管理
1.對學生基本信息的輸入,修改(主要依據學籍卡和各種符合市裡標準的表格)
* 學生入學時的基本情況:包括入學時政治面貌、入學類型、入學成績、健康狀況等。
* 學生在校時的基本信息:包括學號、姓名、籍貫、家庭住址及照片等比較全面的個人信息。
* 學生離校時的基本情況:包括離校時政治面貌、離校去向、健康狀況等。
* 學生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員的關系、政治面貌、工作單位等。
學生學籍變更管理:由於轉班、跳級、休學、退學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籍變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變更原因都可紀錄以備以後查用。
對學生基本信息的查詢:可以將許多查詢條件任意組合的功能比較強大的查詢。
2.學生成績管理:
* 可設置各年級班級的考試課程、時間。
* 可以按學年、學期輸入學生各門功課的成績。
* 可以選擇輸入方式(按原始分或按等級分輸入)。
* 可以管理必修課、選修課、中考的成績。
3.學生成績的統計:對輸入的成績進行各種統計,統計方法採用規范標准。
4.學生成績報表列印:可以列印各種類型的成績報表,如:學生期中成績單、期末成績品德評語單、各班級的成績統計信息、總分的年級排名單等報表以供各種場合使用。
5.對學生評語的輸入,修改,列印:可以對學生思想品德評語、操行等第、獎懲紀錄等信息進行管理,並可列印成報表。
3.課務管理:
主要完成對課程(必修課、選修課)的自動編排和學生Web選課管理。
1.對所有課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自動排課:要求有對場地、教師、時間等復雜條件的處理。
2.在預排的基礎上,可以對課程進行相應的手工調整,軟體自動處理各種限制條件。
4.輸出報表:
各班級課程表、教師課程表等。
5.選課控制管理:
1.是否允許學生選課,對各選修課的情況進行管理。
2.學生Web選課:學生通過瀏覽器在校內或在家中進行選課。
3.考務管理:主要完成對考場及監考教師的安排。
4.可要求對考試科目的前後順序進行安排。
5.可要求對考試科目的特定時間進行安排。
6.監考教師的時間、次數限制。
7.場地的限制。
6.教師信息管理:
.對全校教師基本信息的管理。
7.Web通用查詢系統
校長、教師、學生、學生家長通過Web瀏覽器根據不同的授權對全校的管理信息(校務信息、教務信息等)進行查詢,包括:
1) 學校基本文書信息查詢
2) 學校制度信息查詢
3) 學校重要事件信息查詢
4) 學生學籍信息查詢
5) 學生成績信息查詢
6) 課程信息查詢
7) 考試信息查詢
8) 教師信息查詢
8.信息服務
1.構建全校Intranet校園信息服務系統,實現校園信息的網上發布、全校的電子郵件系統、網上資源的信息共享。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在校園網上進行交流。
多媒體閱覽室
2.可將大量學習資料、教學參考以多媒體光碟的形式放在校園網上,供全校師生享用。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閱覽室功能,將大大節省廣大師生的時間,使得師生在家裡也能閱覽到光碟中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
9.圖書館管理
1.資料輸入。
2.圖書借閱。
3.查詢、檢索。
4.圖書館工作內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