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美國網路安全禁止

美國網路安全禁止

發布時間:2022-01-06 03:36:25

① 美國網路安全戰略對中國政治與安全有何影響

A 美國互聯網戰略及其對中國政治文化安全的影響


美國互聯網戰略對我政治文化安全的全方位、多層次影響

美國謀求掌控全球網路制網權的互聯網戰略,將勢必引發世界主要大國的網路軍備競賽,同時也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信息弱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國家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我政治文化安全帶來了挑戰。

1.美國憑借在互聯網領域的絕對優勢,早已將其主權的行使范圍擴展到了除領土、領海、領空等有形世界以外的網路空間,把網路主權的斗爭納入國家主權斗爭的重要領域。然而,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斗爭中,美國擁有互聯網技術霸權、資源霸權和信息霸權,這使其他國家無疑處於被動的脆弱地位,也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網路主權時刻都受到來自美國的威脅。

2010年1月轟動世界的谷歌退出中國大陸事件,其實質就是美國對我網路主權展開進攻、中國為了保衛自身網路主權的一場政治斗爭。

2.互聯網成為美國推行其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新型工具和媒介。

當前,從美國政府到各主管部門再到網路服務提供商,他們自始至終都按照自身的標准篩選和推出符合其價值標準的互聯網信息內容及傳播方式,將符合本國利益和價值觀的信息傳播給受眾

3.主導網路話語權的美國,完全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台來影響我社會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4.美國以互聯網為依託,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更直接、更便捷地進行美國文化的擴張。文化擴張是美國實現霸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美國藉助新聞媒體大規模地輸出文化產品。另一方面,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即互聯網的發展,為美國文化的擴張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傳播途徑和媒介,美國牢牢掌控著互聯網信息主導權,利用網路源源不斷地進行政治宣傳和文化輸出,大力宣揚美國的政治文化理念。

5.美國主導互聯網全球輿論,不間斷宣傳「中國威脅論」。

那麼,美國不間斷宣傳「中國威脅論」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一是進入21世紀初,中國的迅速崛起使美國深感威脅和擔憂,其戰略疑慮進一步加重。二是美國國內不時有學者和政客提出,美國政府要深謀遠慮,防患於未然,即便不能阻止但至少也要拖延或推遲中國霸權的到來。三是蘇聯解體後,中國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最後堡壘」,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致使美國及西方國家對華態度充斥著猜忌與排斥。從行動上看,進入21世紀,美國各屆政府都一致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其對華政策盡管不同時期和不同執政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對中國的防備之心卻從來沒有消除。

6.美國推行「互聯網自由」,指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影射中國限制互聯網自由,這是對我主權的干涉,已影響我互聯網文化安全。

美國「互聯網自由」戰略出台的核心就是網路連接自由,其本質就是「美國式」民主自由價值觀在網路空間的自然延伸與擴展,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戰略意圖。它標志著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應用的定位已經超越技術層面,使之成為在網路空間推廣美國民主及文化的工具與平台。美國指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影射中國限制互聯網自由,是對我主權的干涉。

② 信息安全里的「五禁止、十不得」是什麼

五禁止」是:


一禁止將涉密信息系統接入國際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


二禁止在涉密計算機與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U盤等移動存儲設備;


三禁止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將國際互聯網等公共信息網路上的數據拷貝到涉密信息系統;


四禁止涉密計算機、涉密移動存儲設備與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移動存儲設備混用;


五禁止使用具有無線功能的設備處理涉密信息。

十不得是:


一、涉密計算機不得聯接互聯網;


二、涉密計算機不得使用無線上網卡;


三、涉密計算機不得安裝來歷不明的軟體


四、涉密計算機不得讓他人使用保管;


五、涉密計算機不得和非涉密計算機交叉使用存儲介質;


六、涉密計算機不得隨意淘汰處理;


七、涉密計算機不得安裝攝像頭等附加設備;


八、不得在非涉密計算機上存儲涉密文件;


九、不得在非涉密辦公設備上處理涉密文件;


十、不得在手機通話時談論涉密信息。

③ 網路安全敏感國家和地區有哪些

瑞士 。 瑞士 為永久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二戰後,為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瑞逐步調整外交政策,由傳統保守的中立向「積極的中立」過渡,把促進和平共處,尊重人權並促進民主,維護瑞海外經濟利益,減少全球危機與貧困以及維護人類基本生存條件視為其外交政策的五大目標。自2002年9月加入聯合國以來,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權和人道主義,大力開展斡旋外交,力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擴大瑞的國際影響。 瑞士 同世界上192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
敏感字眼指涉及黃色、暴力、反動的內容。
簡訊息作為一種新的信息業務和技術,已逐步被人們所熟知和利用,它的市場模式也從最早的親友之間的簡單問候、個人娛樂逐步轉向為為企業提供及時、可靠、准確的市場信息和用戶反饋等行業應用。 在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便利時,一些非法的垃圾簡訊也給我們帶來不少煩惱。
為了有效的打擊與禁止垃圾簡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公安機關發出通知,禁止發布含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內容信息服務廣告,並要求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運用技術手段,對垃圾簡訊的發送渠道進行監控,建立信息安全審核監管機制。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根據公安機關提供的一系列關鍵詞、敏感詞進行先期過濾,一旦發現簡訊中帶有敏感的關鍵詞,該關鍵詞將被屏蔽,或在接收方手機上以星號的形式呈現,有效攔截垃圾簡訊的傳播。同時,對大批量的信息發送進行24小時不間斷人工信息審核。通信運營商與正規SP(信息服務提供商)簽訂協議,要求SP信守服務合同,嚴格自律,反對簡訊欺詐。對部分違規、失信的SP信息服務商,嚴厲進行處罰,並堅決取消其接入號碼。

④ 網路三級:美國國防部安全准則中安全級別。

美國國防部不使用WINDOWS也不定義安全級別
NCSC領導著計算機和網路安全的研究工作,研製計算機安全技術標准,它在1983年提出了 "可信計算機系統評測標准"(TCSEC-Trusted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 ria),規定了安全計算機的基本准則。1987年又發布了"可用網路說明"(TNI-Trusted Ne twork In
terpr etation),規定了一個安全網路的基本准則,根據不同的安全強度要求,將網路分為四級安全模型。
在TCSEC准則中將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分為了四大類,依次為D、B、C和A,A是最高的一類, 每一類都代表一個保護敏感信息的評判准則,並且一類比一類嚴格。在C和B中又分若干個子類,我們稱為級,下面分
別進行介紹。
·D類:最小的保護。這是最低的一類,不再分級,這類是那些通過評測但達不到較高級別安全要求的系統。早期商用系統屬於這一類。
·C類:無條件的保護。C類提供的無條件的保護也就是"需要則知道"(need-to-know n)的保護,又分兩個子類。
——C1:無條件的安全保護。這是C類中較低的一個子類,提供的安全策略是無條件的訪問控制,具有識別與授權的責任。早期的UNIX系統屬於這一類。
——C2:有控制的存取保護。這是C類中較高的一個子類,除了提供C1中的策略與責任外,還有訪問保護和審計跟蹤功能。
·B類:屬強制保護,要求系統在其生成的數據結構中帶有標記,並要求提供對數據流的監視,B類又分三個子類:
——B1:標記安全保護,是B類中的最低子類,除滿足C類要求外,要求提供數據標記。
——B2:結構安全保護,是B類中的中間子類,除滿足B1要求外,要實行強制性的控制。
——B3:安全域保護,是B類中的最高子類,提供可信設備的管理和恢復,即使計算機崩潰,也不會泄露系統信息。
·A類:經過驗證的保護,是安全系統等級的最高類,這類系統可建立在具有結構、規范和信息流密閉的形式模型基礎之上。
A1:經過驗證保護。
TCSEC共定義了四類7級可信計算機系統准則,銀行界一般都使用滿足C2級或更高的計算機系統

⑤ 外國對互聯網監管有哪些「狠招」

美國:依法管網,多級控管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地,也是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法律最完備、機構最健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總的來看,美國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有如下幾大特色。
第一,依法管網。早在
1977年,美國便頒布了《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開創了將法制引入網路空間的先河。可以說,互聯網在美國每向前發展一步,法律都會如影隨形般地緊緊跟
隨。正是與互聯網活動有關的法律體系,使行業准入、數據保護、網路溝通、消費者權益保障等網路行為得到了保駕護航,讓欺詐、誹謗、色情、盜版等網上違法、
犯罪行為受到了法律震懾。
第二,與時俱進。進入
21世紀以來,隨著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日益突出,以及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等新興網上通信、傳播工具的出現,美國一方面努力通過立法完善對通過
網路散播、溝通恐怖主義信息的打擊,另一方面逐步探索對新興社交媒體的法律監管手段,以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外泄的防範,為公眾提供安全、放心的上網環境。
2012年 2月,美國政府提出《互聯網用戶隱私權利法案》,要求企業在使用網民數據時必須保持透明,並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
第三,力量整合。近年來,美國相繼成立了「反擊網路黑客指揮部」、「國家網路安全與通信整合中心」等專門機構,整合聯邦政府不同部門的網路監管職能,及時發現、阻止和懲處網上違法、犯罪行為。
加拿大:強調「自我規制」
加拿大對互聯網的管理強調既要運用法律手段,更要引導主管機關培養業者的自律性。加拿大政府將負面的網路輿論信息分為兩類:非法信息與攻擊性信息。前者以法律為依據,按法律來制裁;後者則依賴用戶與行業的自律來解決,同時輔以自律性道德規范與網路知識教育。
在互聯網監管機構體繫上加拿大堅持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並重,各負其責。官方機構包括加拿大皇家騎警、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加拿大通信安全研究院、加拿大消費者事務局、加拿大網路事件反應中心等,而民間機構則主要包括加拿大標准委員會、加拿大網路運營商聯合會等。
對互聯網內容的規范上,加拿大主要採取「自我規制」的手段,即通過國家正式授權,由行業自行對網路內容進行管理。「自我規制」實踐的根
本價值取向就在於保持和促進網路表達自由和信息的自由流動,推進對有爭議和攻擊性網路信息的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加拿大實施網路實名製法律意在要求互聯網
行業實行嚴格自律。
墨西哥:完善立法,遏制謠言
隨著墨西哥經濟的增長,其網路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然而,信息化進程在給墨民眾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有關互聯網的不文明行為和犯罪活動也隨之大幅增加,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問題,墨西哥政府探索通過完善立法等多種方式對網路謠言說「不」。
墨西哥東部韋拉克魯斯州2011年9月專門出台新的《動亂法》,首次對網路犯罪的量刑提出明確界定標准,規定在互聯網上製造和發布假新
聞的行為構成「破壞社會穩定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塔巴斯科州等多個自治州也正在加快立法步伐,以填補網路監管方面的法律空白,震懾網路犯罪和網路上
的不文明行為。
同時,墨西哥當局不斷增加網路安全監管方面的預算開支,通過聘請更多的網路技術人才來擴建「網路安全軍」,意在打擊通過網路散布販毒、販賣人口信息等趨於復雜化的網路犯罪行為。
此外,墨西哥許多政府高官帶頭在社交網站開設實名賬戶,直接同普通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民眾樹立文明上網之風。墨西哥一些國會議員和學者還強烈建議政府應適時啟動社交網路實名制。
阿根廷:互聯網監管,重在保護青少年
阿根廷政府曾出台一系列關於消除數字鴻溝的計劃,旨在於2015年前實現阿根廷國內1000萬家庭接入互聯網的目標。有關數據顯示,目
前阿根廷互聯網用戶較其他拉美國家更為年輕化。互聯網的普及和青少年廣泛使用網路也滋生了一系列問題,目前阿政府和社會為規范青少年上網花費了較大精力。
阿根廷主流媒體《國民報》在其評論文章中指出,由於互聯網發展迅速,規范互聯網使用的法律法規滯後性明顯。推動法律監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需要明確的法律規定來保護青少年健康使用網路。同時,依靠法律對電子商務進行監管,可以有效保護使用者權益。
當前,阿根廷立法機構加大推動互聯網管理的相關立法進程,各界強烈要求立法管控幾項網路犯罪,包括藉助網路交友手段實施性侵犯、在社交網路偽造名人身份實施犯罪、各類網路暴力事件、網路服務商及搜索引擎對隱私的保護不力、網路著作權侵犯等。
英國:法律劍指網路誹謗
英國司法界專家曾公開表示,必須針對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站屢屢出現侵害公民名譽和隱私的行為進行立法,以保護公民不受虛假信息的侵
害。他指出,目前互聯網上不斷呈現「暴民統治」的狀態,一些人隨意散布他人隱私,誹謗和污衊他人名譽,甚至出現了聲勢浩大的「社交網路審判」現象,這些情
況對受害人造成了持續的傷害,有時甚至不可修復。
英國現行誹謗法規定,損害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譽的內容一旦發表,就會被認定為誹謗,而直接或間接傳播相關內容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賠償。
法國:依法管網,嚴格規范
在法國,網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2年7月,法國參議院公布的伯克勒報告,將網路安全稱為「世界的重大挑戰,國家的優先問題」。
近年來,法國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成立專門機構、應用新技術等綜合手段管理網路。首先,多項法律相繼出台,如《互聯網創作保護與傳播
法》和《互聯網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數字經濟信心法》、《國內安全表現規劃與方針法》等。其中許多措施,專門針對網路犯罪。如要求網路運營商對含有非
法內容的網站進行屏蔽,並對盜用他人網路身份從事犯罪活動進行嚴懲。
其次,法國還成立了多個部門,負責網路調查和安全。司法系統內成立了專門打擊網路犯罪的部門,該部門扮演網路警察的角色。此外,還成立
了負責技術痕跡和信息處理的警察部門,並在大區級司法機關配備網路犯罪調查員。在技術層面,內政部設立了非法網站信息平台,網民可以匿名舉報有違法信息的
網站。在警方確認信息違法後可對信息發布者提起訴訟或予以拘留。
西班牙:專家呼籲完善立法
西班牙的互聯網普及程度比較高,而使用社交網路的人數近年來也出現了顯著增長。據統計,目前西班牙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
66.4%,而使用社交網路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也高達49%。有媒體援引西班牙IE商學院信息系統和技術學教授恩里克·丹斯德話指出,目前西班牙在
網路監管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是2002年頒布的《信息社會服務法》。除此之外,西班牙政府在2011年年底還通過了名為《可持續經濟法最終第二規定》的所謂
「辛迪法」。 根據此間媒體報道,「辛迪法」通過後,關閉一家網站只需7至10天的時間。
荷蘭:網路監管維護公民權益
荷蘭網路科技非常發達,荷蘭警方的執法水平和執法技術也非常先進,警方等執法機構可以根據IP地址等信息確定網民的位置和身份,不過警方如果要進行此類行動,必須經過司法部官員嚴格的申請審批。
需要指出的是,荷蘭並沒有系統的關於網路管理的法律,該國網路管理基於一個個案例。荷蘭曾在2011年底通過一項隱私法,其中規定將嫌犯照片或視頻放到網上的做法為非法行為,被發現後可處以高額罰款。
波蘭:嚴格監管,凈化網路環境
早在2008年9月19日,波蘭議會就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網路犯罪納入其中,對損毀、修改或刪除他人網路信息資料,以及破壞公共網路或
通信系統安全的行為,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波蘭警察總局也專門設立打擊網路犯罪辦公室。同年底,波蘭議會再次完善懲處有關網路犯罪的條款,對網路違法犯罪
的情節和處罰力度進一步細化,如將未經本人同意打開他人電子信箱、竊取他人電子賬戶密碼等定為犯罪行為,可處2年監禁。
波蘭法律專家稱,波蘭政府針對網路安全採取的嚴格監管措施,雖然被部分人指責為侵犯了波蘭公民的言論自由,但在網路信息泛濫的現代社會,嚴格的網路監管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還可以使普通人免受無時無處不在的網路犯罪侵害。
俄羅斯:營造健康網路環境
為了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摒除虛假有害信息,營建安全健康的網路服務環境,俄羅斯政府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第一,完善法律制度 適應監管需要
俄羅斯政府支持並保護互聯網的自由,但同時明確強調互聯網自由要以道德和法律為基礎。《俄羅斯聯邦憲法》把信息安全納入了國家安全管理
范圍,在此基礎上制定頒布了《俄聯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網路保護法》,以此規范俄互聯網行為。此外,俄還專門立法對信息安全進行政策指導並作為司法部門執
法依據,以專業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措施作為監管補充,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多層級信息安全法律體系。
第二,明晰政府職責 實施有效監督
早在2000年9月,俄羅斯就出台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對信息安全的目標、任務以及實施原則做出了明確界定。為此,俄羅斯建立了
由政府主導,科研以及商業機構廣泛參與的信息安全保護體系。為了凈化網路環境,保護網民免受有害信息侵擾,俄政府規定,各網站負有清理各類違法信息的責
任。如果網站拒絕配合或者出現違規行為,媒體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做出懲戒。此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俄政府還在雙邊以及多邊框架下與其他國家開展了積極
的網路安全合作。
第三,提升透明度 掌握輿論主導權
網路信息的高效傳播對政府的信息披露方式、發布速度、透明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俄十分重視通過網路與民眾溝通交流,積極提升政府在網路上的「出鏡率」,展現政府的「親和力」,增強主流信息的「公信力」。
第四,加強平台管理 限制外國資本
為了加強對網路平台的監管,俄政府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方面,加強對本國網路公司的管理。俄國家杜馬資產委員會此前提交的一項法律
草案則旨在通過劃定俄戰略資產的方式從法律上排除了外國資本取得俄網路公司控股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俄政府還通過直接參股等形式加強對國際新興媒體的監
控。
澳大利亞:新社交媒體成監管重點
澳大利亞對互聯網的監管嚴格且規范,互聯網用戶必須年滿18歲,並以真實身份登錄。近年來,網路與移動技術的發展讓社交媒體變成了全球
范圍內的交流平台,澳有關人士認為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具有左右司法公正的可能性,建議澳聯邦政府出台相關立法進行規范。而澳大利亞國防軍公共事務相關負責人
也認為,在軍隊當中,如何對社交媒體的使用進行監管,使之能夠為軍方所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公司和機構已經開始禁止員工在上
班時間使用社交媒體,並禁止員工下班後在社交媒體網頁上對老闆進行評論。此間有媒體報道,目前已有91家企業准備將禁用社交媒體的條款正式寫入工作場所協
議。
新加坡:嚴格網路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新加坡是推廣互聯網最早和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新加坡的互聯網發展與管理中,政府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新加坡政府認為,網路媒
體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陣地,對於國家安全、社會以及人心的影響巨大。因此,新加坡從互聯網運作伊始,就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並指定專門機構監管互聯網行
業。
早在1996年,新加坡就頒布了《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兩部法規是新加坡互聯網管理的基礎性法規。根據這兩部法規,威脅公共
安全和國家防務、動搖公眾對執法部門信心、煽動和誤導部分或全體公眾、影響種族和宗教和諧以及宣揚色情暴力等都被規定為網站禁止播發的內容。在加強立法執
法和對從業者嚴格管理的同時,新加坡媒體發展局等政府機構積極構建互聯網行業自律體系,鼓勵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制定自己的內容管理准則。有關部
門還鼓勵服務提供商提供帶有過濾功能的設備供家庭用戶選擇,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觸不良網站。
新加坡政府還將《國內安全法》、《煽動法》和《維護宗教融合法》等傳統法律,與《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等互聯網法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有效地打擊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全的行為。
韓國:嚴肅立法,不斷加強互聯網管理
韓國十分重視互聯網管理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在網路個人信息保護、網上信息傳播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法律。據媒體報道,在個人
信息保護方面,韓國《促進使用信息通信網及信息保護關聯法》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提供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個人信息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韓國行
政安全部制定並實施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更加詳細地對個人信息的公開和使用進行規范,在竊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損害賠償等法律糾紛處理方面做出了進一步
明確的說明和規定。隨著技術水平發展,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又制定並實施了《位置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位置信息的收集、使用等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在使用個
人位置信息時必須得到當事人允許。韓國谷歌公司曾因為收集並使用個人位置信息時未經用戶允許,違反了這一法律,在2011年5月份被韓國檢方調查。
韓國《青少年保護法》對青少年使用互聯網也做出了規定,以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傷害。
印度:嚴防新型網路犯罪
近年來,針對大型信息技術系統、雲計算、安卓系統以及其他數字生活終端的網路犯罪案件在印度呈上升趨勢,這種新型網路犯罪為印度政府及
企業帶來極大挑戰。印度政府十分重視網路監管,不斷加強從政策立法到技術創新的網路監管手段,直面網路安全問題,對網路犯罪的懲罰措施也十分嚴厲。
從政策法規上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專門為信息技術立法的國家之一。印度政府早在2000年就頒布了《信息技術法》,並在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迅速修訂該法案,將移動通信納入監管范疇,並加強對網路運營商和個人用戶進行「適當和有效」的管理。
2011年,印度政府再次修訂《信息技術法》,重點加大對網站的規范管理,並規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查封可疑網站和刪除違規內容。目
前,印度政府正醞釀將時下正熱的社交網路和雲計算等內容寫入法案,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此外,印度政府還成立了印度數據安全委員會,專門針對日益增多的網
絡數據安全問題提供權威監測和管理方法。
然而,評論也指出,印度當前的法案過於籠統,針對性不強,也沒有與時俱進,因此亟待出台專門的網路安全法。
馬來西亞:嚴打網路謠言,監控恐怖組織
對宗教和種族多元的馬來西亞來說,網路謠言對社會穩定極為影響。更具危險性的是,精通科技的恐怖組織已滲透進社交網路並散布謠言,將普
通案件扭曲成種族沖突。為此,馬來西亞警方和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合作,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監督網路的專案小組。據有關媒體報道,藉助該專案小組的
長期監控,馬來西亞當局掌握了「基地」組織最大在線圖書館的大量情報,並且關閉了該網站。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主席表示,當局將盡最大努力繼續監控
這些非法或危險的網路活動。
印尼:立法引導信息良性傳播
印尼政府對網路在印尼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持積極態度,但與此同時,印尼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對網路的監管,通過制定相關法律對網路上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加以規范,減少誤導性言論和偏見。
由於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絕大多數,政府對色情內容和反伊斯蘭言論尤其敏感。2008年4月,印尼政府要求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暫時停止
視頻網站的文件共享功能,以阻止一部反伊斯蘭電影的傳播,這是印尼政府第一次干涉互聯網訪問。類似的事件隨後相繼發生,促使印尼政府開始認真考慮採取措施
規范互聯網內容。印尼通信和信息科技部2010年宣布,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安裝政府提供的信息過濾系統。政府還提供了一個包含不良網站和不受信任網
站的資料庫,並鼓勵所有人參與到該資料庫的建設中,向政府舉報平時發現的不良網站。
為了禁止網路不良內容的傳播,2008年通過的《電子信息法》是印尼政府做出的第一次立法嘗試。該法律禁止傳播針對個人或集體在種族、宗教等方面可能引發仇恨和爭端的言論,規定警察有權利拘留任何涉嫌網路誹謗的人,觸犯法律者最高可判6年監禁。
巴基斯坦:為年輕人創造健康成長環境
為了規范網路管理,減少網路負面信息對網民,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影響,巴基斯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屏蔽包含
大量帶有色情和誹謗性質言論的不良網站,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全面禁止使用包括虛擬專用網路(VPN)在內的加密軟體,並責令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在發現用戶
使用VPN瀏覽網頁時,及時向政府匯報等。
巴國內媒體表示,巴基斯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國家,文化和信仰相對多元,當前網路上存在一些對於巴基斯坦傳統文化和信仰進行褻瀆的信息,
甚至包含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年輕人的辨別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影響。政府應該過濾和屏蔽不良信息,控制虛假和淫穢內容的傳播,利用網路傳播積
極健康的知識,同時幫助年輕人以求同存異的胸懷和心態,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這樣更有利於國家的團結與和平穩定。(完)

⑥ 各國防止軍事信息網路泄密都有哪些招

英美軍方 最初開始要求士兵得到允許後才能在網上撰文 發帖 禁止海外美國軍人接入流行視頻 音樂 圖片共享網站和交友網站 限制包括即時通訊 網路游戲部分埠
部分解禁之後,在地理標注、隱私設置、視頻發布等具體內容上進行了詳細使用規范,其中包括:「必須實名制注冊」「不允許使用昵稱」「只允許朋友看見」「照片發送前需認真檢查」等。美國國防部還對互聯網上敏感、有害信息進行甄別過濾,尤其是對涉及政治、軍事的「敏感信息」加強保密管理,並限制所有機密電腦向移動設備復制文件的許可權,哦 對了 U盤你別想用了
英國也禁止士兵未經允許擅自通過博客等向媒體透露軍隊及服役情況。 包括在家閑著沒事干 執勤 還是休(lu)息(guan) 未經允許不得「公開談論、書寫或通過包括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在內的方式涉及軍中即使是個人的事務或經歷」。對於網路社交媒體,英軍從禁止士兵和軍官訪問以及玩網路游戲,到部分「解禁」同樣有一個過程,對軍人區分職務、地域、涉密級別的不同,賦予相應的上網許可權;未經上級允許,不得發布有關部隊行動或部署情況等信息。在英國本土服役的部分非重要崗位的官兵獲得審批後,可通過互聯網訪問社交網站、撰寫個人博客,但對於上網安全事宜仍有著嚴格的規定。對於在國外執行特殊保密任務的士兵來說,通過互聯網與親朋好友交流依然是奢望。
棒子:加強規范,實施監控
隨著韓軍官兵使用社交網站人數的增加,防止軍方機密泄露成為一大難題。於是,韓國國防部在2013年初制定了社交網站使用指南,核心是如何防止軍事機密通過社交網站流出。據報道,韓國國防部已將相關指南編成手冊分發至連級以上單位,詳細規定了從加入社交網站會員到上傳帖子的細則,如規定官兵不要在網上散布各種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在使用智能手機時不得啟用自動定位功能,不得與有特殊目的者或群體建立關系,智能手機需要安裝殺毒軟體,手機系統不得越獄,更不得出於好奇心和虛榮心,去做一些偷拍和探聽軍事設施的活動發布到社交平台上,不要將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保存在互聯網上的硬碟里等。
目前,韓國成立了機務司令部國防信息戰中心,招募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對韓國國防計算機網和互聯網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集中對本國軍人上網實施監控,以防止泄密。韓國軍隊還將辦公網路和個人網路徹底分離,禁止使用U盤等儲存媒介,並在區域網上安裝瀏覽自動監視器,限制軍隊的上網內容及范圍。他們還從晶元著手,開發自己的軍隊信息網路產品,做到軍隊專用,並建立軍隊網路硬體產品安全檢測制度,要求未經安全檢測的硬體產品不得使用,更不能進入軍網投入運行。
島國:招數盡出,越管越嚴
近年來,日本自衛隊網路泄密事件多發,特別是2005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某護衛艦軍官擅自將保存有秘密信息的移動存儲設備帶到自己家裡,並將信息保存在家庭的電腦上。(製作動漫用?)後來,這台電腦感染病毒,導致相關信息泄密。此後,自衛隊又發生多起類似事件,引發他們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重視。
據日媒報道,2006年,日本自衛隊撥款40億日元,配置了5.6萬台內部專用電腦,旨在防止軍事信息外泄,還組織專業技術部門對自衛隊人員私人電腦的內存進行清除,對硬碟進行隔離,並普及應用一種密碼軟體,文件一旦被保存到安裝此軟體的移動儲存設備時,會被自動編譯為密碼。
日本自衛隊還從組織上加強對人員上網的監管,於2009年成立「自衛隊情報保全隊」,主要負責監管網路和應對失泄密問題發生。另外,日本防衛省於2011年組建了一支專門應對網路攻擊的「網路安全防衛隊」。防衛隊主要負責搜集最新的電腦病毒信息,研究網路病毒對策,加強監視,提高網路攻擊能力,防止泄密。同時對電子密碼安全性進行監視、調查,保證其安全性。在戰時,「網路部隊」則專門從事網路攻擊與防禦,並准備在未來信息戰中打「網路癱瘓戰」。

⑦ 網路安全法明確禁止網路使用者的七類行為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設立用亍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⑧ 「警告:本伺服器放置於美國,受美國法律保護,未滿18歲禁止訪問」是什麼意思

你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瀏覽這類網站有很高風險的,伺服器設置在美國,在我國不受法律約束及保護,主根伺服器和輔根伺服器都放置於美國,受美國法律保護的。

這類網站一般含有過多不適合未成年或者暴力的內容,未成年禁止訪問。如果不小心點開這類網站,請網民及時關閉。

這類網站會帶有大量暴力、色情等內容,嚴重危害網路環境,影響網路健康。不適合也禁止18歲以下人員觀看。

(8)美國網路安全禁止擴展閱讀:

互聯網魚龍混雜,各色人員都有,一些站長為了個人利益在網上大肆傳播色情、暴力等一些不健康的網路內容,只有清除這些網路毒瘤,才能真正保證網民能夠健康上網。而清除這些毒瘤需要政府、社會、和所有人的一起努力。

具體要求如下: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遵守法律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雖然我們還是青少年,但如果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同樣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做到:不瀏覽或散播有關色情、暴力、恐怖、分裂、顛覆國家、煽動民族分裂等的信息,不製作或散布計算機病毒,不利用網路作出危害國家、群眾、他人的行為。

二、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上網是健康上網的最重要一環,具體來講,應當慎重結交網友,不隨便約會網友見面,即使約會也要有他人的陪同,對於網友或網上的傳言要加以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在受到網友的騷擾、威脅、恐嚇時,要及時與其斷交,必要時可以告訴監護人或循法律途徑解決。

網路—健康上網

⑨ 美國網路安全策略對中國政治與安全有何影響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⑩ 美國2015年時通過什麼立法和網路信息安全有關

2015年10月27日,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2015年網路安全信息共享法案(Cybersecurity Information Sharing Act of 2015,以下簡稱CISA2015),其旨在"通過強化有關網路安全威脅之信息的共享改善美國的網路安全",它將對全球互聯網治理與產業生態產生巨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美國網路安全禁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國網路安全大講堂直播 瀏覽:11
男生網路情歌哪個好聽 瀏覽:108
秦漢新城網路安全 瀏覽:586
學網路it能下什麼軟體 瀏覽:169
為啥電腦有網路右下角卻顯示地球 瀏覽:37
雲圖計劃網路連接失敗 瀏覽:715
網路的害處有多少 瀏覽:622
演算法和網路安全哪個好 瀏覽:580
學寫網路小說哪個好 瀏覽:329
如何防止網路垃圾軟體 瀏覽:949
網路盒子破解軟體 瀏覽:656
有什麼好的網路貸 瀏覽:328
網路工程和編程哪個難 瀏覽:430
華為手機支持網路 瀏覽:507
鄂匯辦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366
創維網路電視連接網路 瀏覽:61
無線網路照片列印機銷售 瀏覽:114
寶雞市哪個網路比較好 瀏覽:696
網路布線wifi覆蓋清單 瀏覽:160
路由器網路突然用不上了 瀏覽:41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