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
專家論壇——信息網路安全技術及發展趨勢 - 華為 中文 [ 選擇地區/語言 ]
在信息網路普及的同時,信息安全威脅隨之也在不斷增加,信息網路的安全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當前復雜的應用環境下,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安全威脅攻擊方法的演進
過去的一年裡,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生率確實已經有所下降,往年震動業界的安全事件幾乎沒有發生。但是在這種較為平靜的表面之下,信息安全的攻擊手段正變得更具有針對性,安全形勢更加嚴峻。信息安全威脅方式的演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實施網路攻擊的主體發生了變化
實施網路攻擊的主要人群正由好奇心重、炫耀攻防能力的興趣型黑客群,向更具犯罪思想的贏利型攻擊人群過渡,針對終端系統漏洞實施「zero-day攻擊」和利用網路攻擊獲取經濟利益,逐步成為主要趨勢。其中以僵屍網路、間諜軟體為手段的惡意代碼攻擊,以敲詐勒索為目的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以網路仿冒、網址嫁接、網路劫持等方式進行的在線身份竊取等安全事件持續快增,而針對P2P、IM等新型網路應用的安全攻擊也在迅速發展。近期以「熊貓燒香」、「灰鴿子」事件為代表形成的黑色產業鏈,也凸顯了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企業內部對安全威脅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過去,企業信息網路安全的防護中心一直定位於網路邊界及核心數據區,通過部署各種各樣的安全設備實現安全保障。但隨著企業信息邊界安全體系的基本完善,信息安全事件仍然層出不窮。內部員工安全管理不足、員工上網使用不當等行為帶來的安全風險更為嚴重,企業管理人員也逐步認識到加強內部安全管理、採取相關的安全管理技術手段控制企業信息安全風險的重要性。
安全攻擊的主要手段發生了變化
安全攻擊的手段多種多樣,典型的手段包含拒絕服務攻擊、非法接入、IP欺騙、網路嗅探、中間人攻擊、木馬攻擊以及信息垃圾等等。隨著攻擊技術的發展,主要攻擊手段由原來單一的攻擊手段,向多種攻擊手段結合的綜合性攻擊發展。例如結合木馬、網路嗅探、防拒絕服務等多種攻擊手段的結合帶來的危害,將遠遠大於單一手法的攻擊,且更難控制。
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綜述
信息網路的發展本身就是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和信息安全攻擊技術不斷博弈的過程。隨著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我們經歷了從基本安全隔離、主機加固階段、到後來的網路認證階段,直到將行為監控和審計也納入安全的范疇。這樣的演變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惡意攻擊,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網路的可信度。下面分析信息網路中常用的信息安全技術和網路防護方法。
基本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的內涵在不斷地延伸,從最初的信息保密性發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進而又發展為「攻(攻擊)、防(防範)、測(檢測)、控(控制)、管(管理)、評(評估)」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施技術。目前信息網路常用的基礎性安全技術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身份認證技術:用來確定用戶或者設備身份的合法性,典型的手段有用戶名口令、身份識別、PKI證書和生物認證等。
加解密技術:在傳輸過程或存儲過程中進行信息數據的加解密,典型的加密體制可採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邊界防護技術: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連設備,典型的設備有防火牆和入侵檢測設備。
訪問控制技術: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核心策略,規定了主體對客體訪問的限制,並在身份識別的基礎上,根據身份對提出資源訪問的請求加以許可權控制。
主機加固技術:操作系統或者資料庫的實現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漏洞,從而使信息網路系統遭受嚴重的威脅。主機加固技術對操作系統、資料庫等進行漏洞加固和保護,提高系統的抗攻擊能力。
安全審計技術:包含日誌審計和行為審計,通過日誌審計協助管理員在受到攻擊後察看網路日誌,從而評估網路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擊軌跡,並能為實時防禦提供手段。通過對員工或用戶的網路行為審計,確認行為的合規性,確保管理的安全。
檢測監控技術:對信息網路中的流量或應用內容進行二至七層的檢測並適度監管和控制,避免網路流量的濫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傳播。
網路安全防護思路
為了保證信息網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單一的安全技術是不夠的。根據信息系統面臨的不同安全威脅以及不同的防護重點和出發點,有對應的不同網路安全防護方法。下面分析一些有效的網路安全防護思路。
基於主動防禦的邊界安全控制
以內網應用系統保護為核心,在各層的網路邊緣建立多級的安全邊界,從而實施進行安全訪問的控制,防止惡意的攻擊和訪問。這種防護方式更多的是通過在數據網路中部署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等產品來實現。
基於攻擊檢測的綜合聯動控制
所有的安全威脅都體現為攻擊者的一些惡意網路行為,通過對網路攻擊行為特徵的檢測,從而對攻擊進行有效的識別,通過安全設備與網路設備的聯動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防止攻擊的發生。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部署漏洞掃描、入侵檢測等產品,並實現入侵檢測產品和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之間的聯動控制。
基於源頭控制的統一接入管理
絕大多數的攻擊都是通過終端的惡意用戶發起,通過對接入用戶的有效認證、以及對終端的檢查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這種防護通過部署桌面安全代理、並在網路端設置策略伺服器,從而實現與交換機、網路寬頻接入設備等聯動實現安全控制。
基於安全融合的綜合威脅管理
未來的大多數攻擊將是混合型的攻擊,某種功能單一的安全設備將無法有效地對這種攻擊進行防禦,快速變化的安全威脅形勢促使綜合性安全網關成為安全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領域。這種防護通過部署融合防火牆、防病毒、入侵檢測、VPN等為一體的UTM設備來實現。
基於資產保護的閉環策略管理
信息安全的目標就是保護資產,信息安全的實質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在資產保護中,信息安全管理將成為重要的因素,制定安全策略、實施安全管理並輔以安全技術配合將成為資產保護的核心,從而形成對企業資產的閉環保護。目前典型的實現方式是通過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同時採用內網安全管理產品以及其它安全監控審計等產品,從而實現技術支撐管理。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策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網路的不斷普及,網路攻擊手段也不斷復雜化、多樣化,隨之產生的信息安全技術和解決方案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也更趨於合理化、適用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全防禦體系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變革:由「被動防範」向「主動防禦」發展,由「產品疊加」向「策略管理」過渡,由「保護網路」向「保護資產」過渡。
根據對信息網路安全威脅以及安全技術發展趨勢的現狀分析,並綜合各種安全防護思路的優點,信息網路安全防護可以按照三階段演進的策略。通過實現每一階段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和關鍵安全需求,逐步構建可防、可控、可信的信息網路架構。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演進策略
信息網路安全防護演進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邊界保護、主機防毒為特點的縱深防禦階段
縱深防禦網路基於傳統的攻擊防禦的邊界安全防護思路,利用經典的邊界安全設備來對網路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採取堵漏洞、作高牆、防外攻等防範方法。比如通過防火牆對網路進行邊界防護,採用入侵檢測系統對發生的攻擊進行檢測,通過主機病毒軟體對受到攻擊的系統進行防護和病毒查殺,以此達到信息網路核心部件的基本安全。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防病毒成為縱深防禦網路常用的安全設備,被稱為「老三樣」。
隨著攻擊技術的發展,縱深防禦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網路邊界越來越模糊,病毒和漏洞種類越來越多,使得病毒庫和攻擊特徵庫越來越龐大。新的攻擊特別是網路病毒在短短的數小時之內足以使整個系統癱瘓,縱深防禦的網路已經不能有效解決信息網路面臨的安全問題。這個階段是其它安全管理階段的基礎。
第二階段:以設備聯動、功能融合為特點的安全免疫階段
該階段採用「積極防禦,綜合防範」的理念,結合多種安全防護思路,特別是基於源頭抑制的統一接入控制和安全融合的統一威脅管理,體現為安全功能與網路設備融合以及不同安全功能的融合,使信息網路具備較強的安全免疫能力。例如網路接入設備融合安全控制的能力,拒絕不安全終端接入,對存在安全漏洞的終端強制進行修復,使之具有安全免疫能力;網路設備對攻擊和業務進行深層感知,與網路設備進行全網策略聯動,形成信息網路主動防禦能力。
功能融合和全網設備聯動是安全免疫網路的特徵。與縱深防禦網路相比,具有明顯的主動防禦能力。安全免疫網路是目前業界網路安全的主題。在縱深防禦網路的基礎上,從源頭上對安全威脅進行抑制,通過功能融合、綜合管理和有效聯動,克服了縱深防禦的局限性。
第三階段:以資產保護、業務增值為特點的可信增值階段
可信增值網路基於信息資產增值的思想,在基於資產保護的閉環策略管理的安全防護思路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統一的認證平台,完善的網路接入認證機制,保證設備、用戶、應用等各個層面的可信,從而提供一個可信的網路環境,促進各種殺手級應用的發展,實現信息網路資產的增值。
在可信增值網路中,從設備、終端以及操作系統等多個層面確保終端可信,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和資源的一致性,使用戶只能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訪問控制規則進行操作,做到具有許可權級別的人只能做與其身份規定相應的訪問操作,建立合理的用戶控制策略,並對用戶的行為分析建立統一的用戶信任管理。
從業界的信息安全管理發展趨勢來看,基本上會遵循上述的三個階段來發展。目前還處於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部分技術和解決方案也在開發中。下面我們詳細介紹第二階段——安全免疫階段。
安全免疫網路介紹
採用「堵漏洞、作高牆、防外攻」等防範方法的縱深防禦網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對信息網路的安全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網路威脅呈現出復雜性和動態性的特徵,黑客日益聚焦於混合型攻擊,結合各種有害代碼來探測和攻擊系統漏洞,並使之成為僵屍或跳板,再進一步發動大規模組合攻擊。攻擊速度超乎想像,已經按小時和分鍾來計算,出現了所謂大量的零日或零小時攻擊的新未知攻擊。縱深防禦網路已經不能勝任當前的網路安全狀況。
用戶更需要零距離、多功能的綜合保護。安全能力與網路能力的融合,使網路具備足夠的安全能力,將成為信息網路發展的趨勢。安全免疫網路基於主動防禦的理念,通過安全設備融合網路功能、網路設備融合安全能力,以及多種安全功能設備的融合,並與網路控制設備進行全網聯動,從而有效防禦信息網路中的各種安全威脅。
免疫網路具備以下兩大特點
產品、功能和技術的融合
在安全免疫網路中,安全功能將與網路功能相互融合,同時安全功能之間將進行集成融合。此時,在安全產品中可以集成數據網路應用的網卡、介面技術、封裝技術等,如E1/T1介面、電話撥號、ISDN等都可以集成進安全網關。此外,新的安全網關技術可以支持RIP、OSPF、BGP、IPv6等協議,滿足中小企業對安全功能和路由功能融合的需求。網關安全產品已經從單一的狀態檢測防火牆發展到了加入IPS、VPN、殺毒、反垃圾郵件的UTM,再到整合了路由、語音、上網行為管理甚至廣域網優化技術的新型安全設備。
此外,在交換機、路由器甚至寬頻接入設備中也可以集成防火牆、入侵檢測、VPN以及深度檢測功能,而且原有的防火牆、深度檢測、VPN、防病毒等功能也可以集成在一個統一的設備中。相關的網路設備或者安全設備可以部署在網路邊緣,從而對網路進行全方位保護。
終端、網路和設備的聯動
安全免疫網路的聯動有兩個核心。第一個核心是接入控制,通過提供終端安全保護能力,在終端與安全策略設備、安全策略設備與網路設備之間建立聯動協議。第二個核心是綜合安全管理,綜合安全管理中心作為一個集中設備,提供對全網設備、主機以及應用的安全攻擊事件的管理。在中心與網路設備、安全設備之間建立聯動協議,從而實現全網安全事件的精確控制。
安全功能融合以及聯動防禦成為安全免疫網路的主題。融合的作用將使安全功能更集中、更強大,同時安全設備與路由功能的融合、安全功能與網路設備的融合將使網路對攻擊具備更強的免疫能力;通過基於安全策略的網路聯動,可實現統一的安全管理和全網的綜合安全防禦。
Ⅱ 計算機網路安全專業
您好!看看這些對你有沒有幫助!
一 緒論 安全管理的發展趨勢和現狀
1、 網路安全現狀
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應用是當今信息社會的一場革命。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等網路應用的發展和普及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正在創造著巨大的財富,以Internet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網路技術的應用正日益普及和廣泛,應用層次不斷深入,應用領域更是從傳統的、小型業務系統逐漸向大型、關鍵業務系統擴展。
與此同時,計算機網路也正面臨著日益劇增的安全威脅。廣為網路用戶所知的黑客行為和攻擊活動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網頁被修改、非法進入主機、發送假冒電子郵件、進入銀行系統盜取和轉移資金、竊取信息等網路攻擊事件此起彼伏。計算機病毒、特洛伊木馬、拒絕服務攻擊、電子商務入侵和盜竊等,都造成了各種危害,包括機密數據被篡改和竊取、網站頁面被修改或醜化、網路癱瘓等。網路與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大事,發展與現有網路技術相對應的網路安全技術,保障網路安全、有序和有效的運行,是保證互聯網高效、有序應用的關鍵之一。
2、 現有網路安全技術
計算機網路是基於網路可識別的網路協議基礎之上的各種網路應用的完整組合,協議本身和應用都有可能存在問題,網路安全問題包括網路所使用的協議的設計問題,也包括協議和應用的軟體實現問題,當然還包括了人為的因素以及系統管理失誤等網路安全問題,下表示意說明了這些方面的網路安全問題。
問題類型 問題點 問題描述
協議設計 安全問題被忽視 制定協議之時,通常首先強調功能性,而安全性問題則是到最後一刻、甚或不列入考慮范圍。
其它基礎協議問題 架構在其他不穏固基礎協議之上的協議,即使本身再完善也會有很多問題。
流程問題 設計協議時,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流程問題考慮不夠周全,導致發生狀況時,系統處理方式不當。
設計錯誤 協議設計錯誤,導致系統服務容易失效或招受攻擊。
軟體設計 設計錯誤 協議規劃正確,但協議設計時發生錯誤,或設計人員對協議的認知錯誤,導致各種安全漏洞。
程序錯誤 程序撰寫習慣不良導致很多安全漏洞,包含常見的未檢查資料長度內容、輸入資料容錯能力不足、未檢測可能發生的錯誤、應用環境的假設錯誤、引用不當模塊、未檢測資源不足等。
人員操作 操作失誤 操作規范嚴格且完善,但是操作人員未受過良好訓練、或未按手冊操作,導致各種安全漏洞和安全隱患。
系統維護 默認值不安全 軟體或操作系統的預設設置不科學,導致預設設置下系統處於不安全的狀況下。容易遭受病毒、蠕蟲、特洛依木馬等的攻擊。
未修補系統 軟體和操作系統的各種補丁程序沒有及時修復。
內部安全問題 對由信任系統和網路發起的各種攻擊防範不夠。信任領域存在的不安全系統,成為不信任領域內系統攻擊信任領域的各種跳板。
針對上表所示的各種網路安全問題,全世界的網路安全廠商都試圖發展了各種安全技術來防範這些問題,這些技術包括訪問控制技術、識別和鑒別技術、密碼技術、完整性控制技術、審計和恢復技術、防火牆系統、計算機病毒防護、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系統安全和抗抵賴協議等,相繼陸續推出了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IDS)、防病毒軟體、CA系統、加密演算法等在內的各類網路安全軟體,這些技術和安全系統(軟體)對網路系統提供了一定的安全防範,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網路安全問題某一方面的問題。
3、 現有網路安全技術的缺陷
現有的各種網路安全技術都是針對網路安全問題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來設計的,它只能相應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網路安全問題,無法防範和解決其他的問題,更不可能提供對整個網路的系統、有效的保護。如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技術只能解決確認網路用戶身份的問題,但卻無法防止確認的用戶之間傳遞的信息是否安全的問題,而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只能防範計算機病毒對網路和系統的危害,但卻無法識別和確認網路上用戶的身份等等。
現有的各種網路安全技術中,防火牆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網路安全問題。防火牆產品主要包括包過濾防火牆,狀態檢測包過濾防火牆和應用層代理防火牆,但是防火牆產品存在著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防火牆自身不能保證其准許放行的數據是否安全。同時,防火牆還存在著一些弱點:一、不能防禦來自內部的攻擊:來自內部的攻擊者是從網路內部發起攻擊的,他們的攻擊行為不通過防火牆,而防火牆只是隔離內部網與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監控內部網和網際網路之間的通信,而對內部網上的情況不作檢查,因而對內部的攻擊無能為力;二、不能防禦繞過防火牆的攻擊行為:從根本上講,防火牆是一種被動的防禦手段,只能守株待兔式地對通過它的數據報進行檢查,如果該數據由於某種原因沒有通過防火牆,則防火牆就不會採取任何的措施;三、不能防禦完全新的威脅:防火牆只能防禦已知的威脅,但是人們發現可信賴的服務中存在新的侵襲方法,可信賴的服務就變成不可信賴的了;四、防火牆不能防禦數據驅動的攻擊:雖然防火牆掃描分析所有通過的信息,但是這種掃描分析多半是針對IP地址和埠號或者協議內容的,而非數據細節。這樣一來,基於數據驅動的攻擊,比如病毒,可以附在諸如電子郵件之類的東西上面進入你的系統中並發動攻擊。
入侵檢測技術也存在著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漏報和誤報嚴重,它不能稱之為一個可以信賴的安全工具,而只是一個參考工具。
在沒有更為有效的安全防範產品之前,更多的用戶都選擇並依賴於防火牆這樣的產品來保障自己的網路安全,然而相對應的是,新的OS漏洞和網路層攻擊層出不窮,攻破防火牆、攻擊計算機網路的事件也越來越多,因此,開發一個更為完善的網路安全防範系統來有效保護網路系統,已經成為各網路安全廠商和用戶的共同需求和目標。
4發展趨勢:
中國的網路安全技術在近幾年得到快速的發展,這一方面得益於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廣泛重視,另一方面因為網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網路安全企業不斷跟進最新安全技術,不斷推出滿足用戶需求、具有時代特色的安全產品,進一步促進了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
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網路安全產品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以往人們主要關心系統與網路基礎層面的防護問題,而現在人們更加關注應用層面的安全防護問題,安全防護已經從底層或簡單數據層面上升到了應用層面,這種應用防護問題已經深入到業務行為的相關性和信息內容的語義范疇,越來越多的安全技術已經與應用相結合。
4.1、現階段網路安全技術的局限性
談及網路安全技術,就必須提到網路安全技術的三大主流—防火牆技術、入侵檢測技術以及防病毒技術。
任何一個用戶,在剛剛開始面對安全問題的時候,考慮的往往就是這「老三樣」。可以說,這三種網路安全技術為整個網路安全建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是傳統的安全「老三樣」或者說是以其為主的安全產品正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
首先,從用戶角度來看,雖然系統中安裝了防火牆,但是仍避免不了蠕蟲泛濫、垃圾郵件、病毒傳播以及拒絕服務的侵擾。
其次,未經大規模部署的入侵檢測單個產品在提前預警方面存在著先天的不足,且在精確定位和全局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再次,雖然很多用戶在單機、終端上都安裝了防病毒產品,但是內網的安全並不僅僅是防病毒的問題,還包括安全策略的執行、外來非法侵入、補丁管理以及合規管理等方面。
所以說,雖然「老三樣」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且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用戶已漸漸感覺到其不足之處。其次,從網路安全的整體技術框架來看,網路安全技術同樣面臨著很大的問題,「老三樣」基本上還是針對數據、單個系統、軟硬體以及程序本身安全的保障。應用層面的安全,需要將側重點集中在信息語義范疇的「內容」和網路虛擬世界的「行為」上。
4.2、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 防火牆技術發展趨勢
在混合攻擊肆虐的時代,單一功能的防火牆遠不能滿足業務的需要,而具備多種安全功能,基於應用協議層防禦、低誤報率檢測、高可靠高性能平台和統一組件化管理的技術,優勢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UTM(UnifiedThreatManagement,統一威脅管理)技術應運而生。
從概念的定義上看,UTM既提出了具體產品的形態,又涵蓋了更加深遠的邏輯范疇。從定義的前半部分來看,很多廠商提出的多功能安全網關、綜合安全網關、一體化安全設備都符合UTM的概念;而從後半部分來看,UTM的概念還體現了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信息安全行業對安全管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安全產品可用性、聯動能力的深入研究。
UTM的功能見圖1.由於UTM設備是串聯接入的安全設備,因此UTM設備本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時,UTM在統一的產品管理平台下,集防火牆、VPN、網關防病毒、IPS、拒絕服務攻擊等眾多產品功能於一體,實現了多種防禦功能,因此,向UTM方向演進將是防火牆的發展趨勢。UTM設備應具備以下特點。
(1)網路安全協議層防禦。防火牆作為簡單的第二到第四層的防護,主要針對像IP、埠等靜態的信息進行防護和控制,但是真正的安全不能只停留在底層,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更高、更強、更可靠的牆,除了傳統的訪問控制之外,還需要對垃圾郵件、拒絕服務、黑客攻擊等外部威脅起到綜合檢測和治理的作用,實現七層協議的保護,而不僅限於第二到第四層。
(2)通過分類檢測技術降低誤報率。串聯接入的網關設備一旦誤報過高,將會對用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IPS理念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被提出,但是目前全世界對IPS的部署非常有限,影響其部署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誤報率。分類檢測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誤報率,針對不同的攻擊,採取不同的檢測技術,比如防拒絕服務攻擊、防蠕蟲和黑客攻擊、防垃圾郵件攻擊、防違規簡訊攻擊等,從而顯著降低誤報率。
(3)有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硬體平台支撐。
(4)一體化的統一管理。由於UTM設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因此,它必須具有能夠統一控制和管理的平台,使用戶能夠有效地管理。這樣,設備平台可以實現標准化並具有可擴展性,用戶可在統一的平台上進行組件管理,同時,一體化管理也能消除信息產品之間由於無法溝通而帶來的信息孤島,從而在應對各種各樣攻擊威脅的時候,能夠更好地保障用戶的網路安全。
二 網路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三 網路安全的解決辦法
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是復雜的。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嚴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整個過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確保實現預期的安全目標。因此,建立組織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網路安全的核心。我們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構建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把組織和部門的所有安全措施和過程通過管理的手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安全體系結構由許多靜態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動態的安全分析過程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
四 總結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管理問題。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標、技術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法規等。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路系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也必然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Ⅲ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表現形式從社會層面的角度分析哪三個方面�
個人:
增強了防範意識,保持一個良好上網習慣:如不要設置弱口令、常清空緩存、盡量不要填寫真實信息。
企業:
就目前而已,還有很多企業的信息安全以老三樣(防火牆、入侵監測和病毒防範)為主要構成的傳統信息安全系統,是以防外與封堵為特徵。要知道防火牆這類傳統的信息安全系統是企業最基礎的防護,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利用如:UniAccess終端安全管理和UniBDP業務數據防泄露等這類系統,監控與審計 「內部人」的網路行為並進行操作流程的記錄,實現管理的可視化。對於客戶端來說,終端安全管理和業務數據防泄露系統不僅對控制「內部人」風險起到有效的防範作用,還能實時保護企業網路安全不受外部攻擊。
國家:
除建立起網路安全審查制度外,還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網路安全自我防護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體和服務來替代進口產品。只有建立起完全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系統,才能確保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
Ⅳ 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主要有哪些
在當今網路化的世界中,計算機信息和資源很容易遭到各方面的攻擊。一方面,來源於Internet,Internet給企業網帶來成熟的應用技術的同時,也把固有的安全問題帶給了企業網;另一方面,來源於企業內部,因為是企業內部的網路,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人員和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因此,企業網同時又面臨自身所特有的安全問題。網路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了人們使用的同時,也使得網路很容易遭受到攻擊,而攻擊的後果是嚴重的,諸如數據被人竊取、伺服器不能提供服務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安全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推動了防火牆、人侵檢測、虛擬專用網、訪問控制等各種網路安全技術的蓬勃發展。
企業網路安全是系統結構本身的安全,所以必須利用結構化的觀點和方法來看待企業網安全系統。企業網安全保障體系分為4個層次,從高到低分別是企業安全策略層、企業用戶層、企業網路與信息資源層、安全服務層。按這些層次建立一套多層次的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常見的企業網安全技術有如下一些。
VLAN(虛擬區域網)技術
選擇VLAN技術可較好地從鏈路層實施網路安全保障。VLAN指通過交換設備在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基礎上建立一個邏輯網路,它依*用戶的邏輯設定將原來物理上互連的一個區域網劃分為多個虛擬子網,劃分的依據可以是設備所連埠、用戶節點的MAC地址等。該技術能有效地控制網路流量、防止廣播風暴,還可利用MAC層的數據包過濾技術,對安全性要求高的VLAN埠實施MAC幀過濾。而且,即使黑客攻破某一虛擬子網,也無法得到整個網路的信息。
網路分段
企業網大多採用以廣播為基礎的乙太網,任何兩個節點之間的通信數據包,可以被處在同一乙太網上的任何一個節點的網卡所截取。因此,黑客只要接人乙太網上的任一節點進行偵聽,就可以捕獲發生在這個乙太網上的所有數據包,對其進行解包分析,從而竊取關鍵信息。網路分段就是將非法用戶與網路資源相互隔離,從而達到限制用戶非法訪問的目的。
硬體防火牆技術
任何企業安全策略的一個主要部分都是實現和維護防火牆,因此防火牆在網路安全的實現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防火牆通常位於企業網路的邊緣,這使得內部網路與Internet之間或者與其他外部網路互相隔離,並限制網路互訪從而保護企業內部網路。設置防火牆的目的都是為了在內部網與外部網之間設立唯一的通道,簡化網路的安全管理。
入侵檢測技術
入侵檢測方法較多,如基於專家系統入侵檢測方法、基於神經網路的入侵檢測方法等。目前一些入侵檢測系統在應用層入侵檢測中已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