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動全校師生加強網路陣地建設的保障機制有哪些
主動加強網路陣地建設,提高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
需要密切關注網路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借力新媒體新平台,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路社區;另一方面,必須建設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網路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蘊上下功夫,為高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與領導權奠定基礎。
要主動走到意識形態工作前沿,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路平台,建好網路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
其次,加強網路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面對不良信息時的「免疫力」。北京大學通過整合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資源,規劃建設全校性的「網路教研室」,著力推動網路素養教育進入課堂教學,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
2. 如何提升大學生網路素養
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的提升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結合當前網路安全及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實際情況,可以從社會、高校、學生等方面構建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立體化模式。
提升大學生網路素養做法:
(一) 拓展交流合作,建立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網路安全治理聯動機制。大學生網路安全問題既關繫到高校的穩定,同時亦關繫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更關繫到國家的安定。大學生群體網路安全的監測與治理,不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社會、政府的事情,所以在高校網路安全治理活動中,政府和高校兩個主體間的樸素協調和配合是維護高校大學生網路安全穩定,有效治理網路環境的關鍵因素。
通過加強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網路安全的合作,打破高校和政府網路安全監測與治理的界限。以「社會共有、權利共享、和平共處、價值共創」為理性法則,以實現網路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完善政府和高校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政府、高校間共享網路安全有關資源,高校邀請政府有關安全部門向大學生宣傳、普及網路安全相關知識、案例,高校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鼓勵高校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建立網路安全治理智庫、研究基地等建設,發揮在高校網路安全治理中咨政建言、安全防範等作用。深化高校與網信、公安等部門網路安全的監管與聯動,加強聯合研判機制,提升快速處置能力,形成網路安全事件應對合力。
(二)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校網路安全素養教育常態化保障機制。針對高校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機制不健全、隊伍不精練的問題,高校要提高對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培養方面的投入、周密組織,科學規劃。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完善制度管理,整合校內有關資源,設立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中心,建立專門的機構來指導和協調全校網路安全教育資源,對全校網路安全素養教育進行統一謀劃,制定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責任制、課程制考評考核辦法。高校也要整合全校的教育資源,組建一批既有專業背景又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網路素養教育教學團隊,通過設立網路安全教育專項研究相關研究課題,產出一批前瞻性、對策性、應用性、有份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三) 創新內容方法,切實提高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有效性。高校開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要避免形式單一、照本宣科、枯燥無味的教育教學方法,要及時更新、豐富教育內容。高校開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實例、貼近實踐的原則,對網路中出現的或因互聯網而產生的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安全事件、意識形態、暴力犯罪等,經過精選後結合教育的藝術和方法呈現給學生,做到課堂教學有血有肉。要拓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資源與途徑,通過引入和製作精品視頻公開課、網路資源共享課等,利用線上和線下,課上和課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課程資源,不斷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
(四)強化宣傳教育,營造網路安全教育的良好環境與氛圍。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制定出台網路安全宣傳教育考核評定辦法,實施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宣傳教育,通過講座、體驗式宣傳、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宣傳活動。組織好網路安全教育宣傳日、宣傳月,以圖片、影像等形式舉辦「大學生網路安全文化節」「高校網路安全教育優秀作品展」,利用學校校報、廣播、兩微一端等宣傳載體宣傳網路安全素養知識。發揮學生社團的優勢,舉辦網路安全知識競賽、辯論賽,不斷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常識、法律知識,以生活化、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引導大學生全面、客觀了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意義和安全問題的防範與處理能力。與網信、公安、司法等部門合作建立校外網路安全教育基地,讓網路安全素養教育既能引進來,又能走出去。
3. 網路素養的提案內容
1、從低年級開始的教育是一種疏導,發生問題之後再去堵難度就大了,教材的推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課程中分國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建議先作為校本教材開展試點,經過兩三年的實踐,看效果怎麼樣,看學生的網路素養是否有提高,再作為地方教材來推。
2、如果真想作為義務教育教材,是否考慮與小學的信息教育課程融合,可能做一個整合會更好一些。
3、要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把網路素養教育納入社會教育范疇,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場館設施,廣泛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教育。
4、提高青少年的網路素養需要各方努力,要進一步提高家長、教師等教育主體的網路素養,創新教育引導的形式。
5、在學校教育中積極使用各類網路應用載體,建立基於網路的家長與子女、教師與學生之間信任、互動的溝通關系,引導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聯網中正確認識互聯網、正確認識社會生活,提高對網路信息的甄別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