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物復習中怎樣構建知識網路
高中生物復習中怎樣構建知識網路
近幾年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特點是:重視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圖表考查的比重明顯加大;注重生物學能力的考查;重視實驗的考查;注意聯系學科最新成就和社會熱點。高考生物學試題是從素質要求的角度去達成能力要求,表現出題目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試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注意學以致用。在高考復習中,由於新課程的信息量增大,復習難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復習階段會出現由於復習不得法而造成學習成績相對下降的局面。在這里我們給考生推薦的是三輪復習法。
三輪復習法把高三的復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里的復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輪復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復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實能力。
三輪復習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可以使考生對先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再認識,對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一、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綜合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復習中,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並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形成知識網路結構的途徑是多樣的。在許多教學輔導用書中也有歸納好的知識結構。但要將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就必須自己親自參與知識網路的構建。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你參考:
1.核心輻射法
抓住一個核心的知識內容,然後圍繞這個核心知識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聯系,使之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這個核心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原理、一個圖解、一個實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可抓住課本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來構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麼光?怎麼設計實驗證明?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光的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不同光譜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3)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怎麼證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於原料中的何種物質?又有什麼辦法進行證明?
(4)光合作用的產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澱粉,如何證明?
(5)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成分包括哪些?有什麼特點?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麼特點?這種分布與功能怎麼聯系?只有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6)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與分解?(聯系光、礦質元素、溫度等的影響)(7)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途徑是怎樣的呢?如果將一植物從光下突然移到暗處,會發生什麼變化?如果將一株植物突然不給二氧化碳,結果會如何?
(8)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光能的吸收、傳遞、轉化過程)
(9)環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麼影響?(光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影響;礦質元素的影響等)
(10)C3植物和 C4植物在葉的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上有什麼不同?
(11)光反應與暗反應有什麼區別與聯系?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2.穿線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過程或現象為線,把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這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體中蛋白質的重要成分,以「大氣中的氮氣→植物體中 N→人體中氮→尿素排出體外」為線條,可貫穿、聯結以下的內容:
(1)大氣中的氮氣被轉化為植物體可以吸收的氮的過程有哪些?
(2)什麼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麼樣的培養基可以將固氮微生物從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麼?
(3)為什麼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氣中的氮氣,而有些不能呢?從理論上有沒有辦法讓小麥、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實現,將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種形式的氮?通過怎樣的途徑被吸收?通過什麼途徑被運輸?
(5)怎樣證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氮在植物體內能否移動?如果缺氮首先受到傷害的會是什麼結構呢?
(6)氮在植物體內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植物體內合成蛋白質場所在哪兒?過程是怎麼樣的?合成的蛋白質類型受什麼控制?
(7)人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消化後的產物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被吸收?(8)人體吸收的氨基酸在人體有哪些變化過程?最終以什麼途徑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過什麼途徑被排出體外的?
(9)人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10)人體排出的尿素通過哪些途徑被返回大氣中去?
這樣,把生物固氮、植物體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和運輸、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代謝、自然界中氮循環等知識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知識鏈。
2. 怎麼構建知識網路體系
構建知識網路體系其實是個高屋建瓴的問題,你首先必須具備的是對你要建立網路體系的知識點非常了解,否則就會犯大綱不清晰、體系混亂等低級錯誤。
我曾經曰過:『學習最好的方法是有理有據的學習、有規律成體系地學習』,由此本人僅對如何構建知識網路體系做如下簡單提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找准構建對象:讓要構建的知識大體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2、把構建對象分解幾大部分:所謂的知識體系其實就象大樹一樣,先找這棵大樹的幾個主幹部位。
3、把第二步分解好的主幹分別再進行分解,並擴充一些細枝末節的知識點。
4、第三步過後基本上這個體系就成型了,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特殊知識點的標識和相關知識點的整理。
基本上所有的知識體系都可以用這種簡單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整理。
當然還有一種操作難度很大的『知識網路體系網路管理構建法』,對知識點的了解度、體系的嚴謹性、結構的合理性、內容的廣泛性和更新性、相關知識點的收集整理難度都要大的太多了,這里就不贅述。
3. 談談怎樣構建高中生物知識網路
樹乾和樹葉問題解決後,再來看知識樹中知識的維度問題,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我這里只談兩個重要的維度。一個是參考cmmi的思考,即任何一個知識點在構建的時候,都涉及到標准規范,指導書,培訓教材,模板,檢查單這些核心內容,這相當獨立來看是完整的一套體系。
第二個重要的維度,即從基礎理論,方法,工具,技術這個維度展開,一個專業的知識點都涉及到基礎理論知識,方法論知識,涉及到具體的工具技能,涉及到具體的技術點,把這些都描述清楚了可以講知識點本身形成可以實踐性操作的活力。
我們可以簡單回想下,我們讀書的時候每個學期考試,我們都會花時間復習,但是復習完了考試過後很快就會遺忘,從學以致用來說,任何知識都是如此,學過的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內化,在思考內化後要實踐。我們講的聞,思,修基本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從聞這個角度來說,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重復,在思這個角度是每一次重復都是思考後的迭代過程,有思考再重復就會有提升,螺旋上升。而對於思考,最有用的就是將思考的內容記錄下來,我們學習和閱讀,最好的方法就是記筆記,或者說寫博客,將你的心得寫下來。從修的角度,即反復的實踐,真正將學過的知識用起來,通過實踐後的知識往往形成更加長久的記憶。我前面也談過,如果一個知識學習後不會馬上實踐,或者說不會馬上用到,那麼學習重點就是理解核心思想,在記憶裡面只需要存儲知識索引。即下次面臨問題的時候,知道原來學過的某種知識或技術可以解決該問題。
其次要注意到,知識的復習往往會觸類旁通,有時候不要局限在當前的知識點上面,多看看外延的相關知識,在看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對當前知識點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理解加深了自然就是復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