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書評 | 改變自己,從反本能開始!
為什麼我們想改變自己,卻很難發生?
為什麼我們犯過的錯誤,總重蹈覆轍?
為什麼我們一直在付出,卻沒有回報?
究竟是什麼在阻礙著我們變得更優秀?
知乎心理學達人衛藍的答案是: 本能!
本能,不僅僅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硬連接,而且更是人類億萬年進化的底層操作系統。
在漫長的復坦褲雜演化中,本能讓我們覺察到危險,規避了風險,對於我們的生存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本能也不利於我們進一步看清事物,認識自我。而想獲得成長,需要我們反抗本能的直覺和思維。
我們都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實現更好的發展,但是,多數人缺少的並不是決心和勇氣,而是「反本能」的認知思維和實戰技巧。
這也正是《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一書的著眼點,該書對我們如何實現思維和行為的轉變進行了深刻闡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這本書。
衛藍: 知乎心理學達人,時間管理講師。在大學期間閱讀超過300本以上的心理學和自我管理類書籍,同時查閱大量文獻,致力於心理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而實用。
漫長的進化中,我們人的生物本能對於生存而言極為重要,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本能顯然有點兒拖後腿了。
如果用慢半拍的本能去應對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可能,我們最終會被直接淘汰,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壓。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能剋制自己的本能,從長遠考慮問題,為長久的利益著想。對生物本能的剋制,讓我們更加高級。
要想讓自己能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那麼我們必須要纖純積極對抗自己慢時代半拍的本能,升級自己的思維方式,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更加高效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都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但是成效不顯著,這又是為啥?
在作者衛藍看來,這是因為我們通往卓越的路上存在著 「本能阻礙」 :
1. 改變的本質是升級認知,而我們認知模式的穩定性導致本能很難被改變。
2. 收益存在滯後性,改變並不會立刻發生,需要時間的大量累積,可是很多人卻急功近利。
3. 人們習慣於待在舒適區,用習以為常的方式去學習工作,而沒有努力離開舒適區去試錯去成長。
簡而言之,想要變得優秀,甚至進階到卓越,就是一個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反復博弈的過程,就是一個死磕自己的過程。
我們滿腔熱情,缺乏的並不是雞湯,而是應對頑固本能的正確思維和實用技巧。
對於反本能,本書不止給出了實操性的方法,同時盡可能地解釋了這么做的原因、所依據的原理。
這正是: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讓大家不局限於方法,能根據更底層的原理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改變策略。
總體而言,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三大部分: 自我提升、群體接觸、社會洞見。 下面,我為大家做進一步解讀。
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感受或者經歷吧:
想做的事情很多,卻總是拖著不做。
一直在堅持學習,但是卻沒啥效率。
明知沉迷網路不好,卻總想刷手機。
講真,每一種情況,都是一個大坑。
這一部分講的是如何戰勝現在這個低配版弱到爆的自己,怎麼對抗本能,實現自我提升。
作者結合現在的普遍情況,從戰勝拖延症、高效學習這兩個角度切入,毀信咐為大家提升自我支招。
1.如何戰勝拖延症?
對於強迫症這一流行病,作者首先進行了病理解析,從感性VS理性、虛假的疲勞、享樂的大腦等幾個方面為大家揭示了拖延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而後,作者為大家戰勝拖延症開出了葯方。比如:
>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改變開始,充分利用改變的蝴蝶效應;
>可以給事情設置進度條,讓進步看得見,讓改變更有效;
>或者通過有效重復,使新習慣代替壞習慣;
>又或者進行心理獎懲,讓改變像玩游戲一樣輕松有趣。
一句話,拖延很普遍,想要改變也沒那麼難。
接下來,作者著重圍繞「手機低頭族」的情況進行闡述。
我們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刷手機帶來的「時間黑洞」,刷起來樂此不疲,但是放下手機就後悔不已。
在作者看來,手機中的APP和各種消息推送,是經過數以萬計的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們自己對此要警醒。
不僅如此,沉迷社交網路會讓我們的大腦萎縮,直白點,就是變笨。
我們需要高度重視自己對手機的使用,不要過分沉迷網路,應當做到在手機時代,更好地控制自己。
當然,在這部分,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一些實用的意見建議,值得大家借鑒。比如:
>卸載掉手機中一些不必要的應用,關閉一些不常用的功能。
>關閉朋友圈,不再有新動態提醒。
>提高使用手機娛樂的成本,在出門前卸載掉一些很耗時但是非必需的應用,比如微博和知乎,以克制自己在路上想要刷知乎和微博的沖動。
2.如何能高效學習?
都說現在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習,不再只是局限於學校教室的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剛需。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線上、線下、自學、考試...學習的內容有很多,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人們學習的意願也很強烈,但尷尬的是,為嘛學習了、付出了,卻沒有回報?
在作者看來,學習就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知道了不代表懂得了,懂得了也不見得全都學到。有效的學習,需要我們循序漸進。
其實,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化的非常先進,就像是一台高階超級計算機。
它可以很迅速地運轉,也會很苛刻地分配資源,對於學習這種反本能的事情,大腦會傾向於不去費勁,爭取留下更多的能量和精力以備不時之需,或者是去吃喝享樂。(大腦有時候也是一坨懶肉肉)
我們學東西時,經常學了就忘,忘了再學,來來回回,挫敗感強烈到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
其實大可不必,本書指出,遺忘,是大腦自清理的過程。
大腦的容量雖然巨大但也畢竟有限,如果我們所有做過學過的事情,大腦都要記住,那內存豈不是要爆了?那豈不是更加重要的東西反而沒有空間存儲了呢?
明白了這個原理後,我們要做的就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想辦法提高記憶效果,改善學習方式,將大腦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隨後,作者從靈感的來源、思維的提升、集中學習VS發散學習、大腦認知資源的節能模式等一些方面,就如何進行高效學習展開論述。
對於想迫切開啟學霸模式的童鞋們,這一部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自個人提升之後,作者在這一部分的視角轉移到了群體接觸上。畢竟,人是群居動物嘛,我們每天的學習工作生活,免不了和人打交道。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是愉快而美好的。
作者通過對人際交往中不如願的接觸進行剖析,指出了我們在社交過程中的一些盲區。這些盲區有很多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比如:
>「聽我的!」反映出強烈的控制欲,但控制欲恰恰是人際關系的殺手;
>「我就知道!」,很多人吵架時都會這么說,並進一步否定對方的一切,但是這種操作也是不妥當的;
>都說情人眼裡出西施,戀愛,真的會讓人變笨,看不見戀人的缺點。
針對這些問題,作者給出了建立有效社交關系實現良性循環的一些對策:
>對於人而言,熟悉即安全,所以為了建立良好的關系,我們可以先跟別人混個臉熟。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表露——說一些自己的事情、曬一些自己的經歷——來讓別人盡可能地了解我們,以推進彼此信任。
>誇贊是門技術活,而要做到有效誇贊,那也是有套路滴...
接下來,作者圍繞溝通的藝術和相處的藝術進行了闡述。這一部分的場景和案例是我們都普遍經歷過的,而且是矛盾易發區域。比如:
>有個愛爭辯的朋友怎麼辦?
>如何與家人親密相處?
>如何與別人更好地聊天?
>如何避免無故討厭一個人?
>如何放下自己的執念?
>合作中如何減少推諉帶來的矛盾?
>如何減少我們的負面情緒?
粗略一看,每一個都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哈。
在這部分的最後,作者著重和大家討論了下如何進行情緒的對抗。
話說,大家一周總有那麼幾天情緒不好,或者一直沉浸在某種負面情緒中,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跟著情緒走哦~
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負面情緒產生的機理,想法設法讓自己盡快地擺脫負面情緒。
一方面,可以通過與自己的內心進行談判,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增加正向積極的心理暗示。
在人際關系方面需要改善提升的童鞋可以著重看下這部分哦。
做人嘛,都不易,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啦~
繼個人提升和群體接觸之後,作者在第三部分的視野更加開闊,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社會洞見。
通過社會中常見的情形,闡釋了我們如何深入現象看本質,如何說清想說的、自如地表達自己。
對於如何增加洞察力,作者先是例舉了一些常見的決策陷阱,而後深入剖析了我們極易忽視的思維盲區,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學案例來讓我們增加對社會、群體以及自我的認知,並進而在生活中理順自己和群體之間的關系。
對於如何增強表達力,作者著重闡述了表達的邏輯。
在作者看來,金字塔模式是種表達利器,我們要學會並熟練應用這個模式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畢竟在不同場合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表達,如何讓別人快速get到我們想說的,於人於己,都有好處。當然啦,作者也是給出了一些參照例子的。
第三部分結尾,在「一些實戰——看到事物的本質」作者涉及到了一些敏感扎心的話題,比如,存在的意義、社會圈層、偽科學的新衣、偏激的言論等。
這一部分,作者的思路已經觸及到人生意義、階層固化、網路暴力等突出問題。
整體的論述,有理有據,點到為止,作者沒有在這些較為宏觀的問題上糾纏太久,及時打住了,畢竟是心理學暢銷書,沒必要展開專業的闡述,總體閱讀感受還不錯哦。
總的來看,作者的功底自然沒問題,大學期間300多本心理學書籍的閱讀量不是鬧著玩的。
這本書適合心理學小白或者對書中提到的諸多問題倍兒有困惑或者深受困擾的朋友們讀一下。
閱讀時,建議直奔主題,你面臨啥問題,需要啥解決方式,請秉持拿來主義的精神,直接去相關章節查閱即可。
而且,因為書中引用了N多心理學家的案例和觀點,講真,這體現了作者的一片苦心,是想把問題說透,讓大家在改善思維和行為模式的時候,也能知其所以然。
可大家畢竟不是做專業研究的,案例引用、專家講解的部分,基本可以粗略翻過,大家直奔結論和方法去就行。
很冒昧地談點不足吧,純屬個人感受,不喜勿噴。
因為本書綜合了大量心理學專業資料案例,某些地方的處理上,有點兒雜亂。
就一個問題而言,會在闡述的過程中一再引用不同心理學家的觀點,會在解釋了現象、說明了問題之後,再來上一段案例講解、專業解釋,容易讓人混淆案例和說理,理不出個頭緒來。
在框架結構上,總體而言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有些地方是可以做合並同類項處理的。比如:
群體接觸中的「溝通的藝術——怎樣才能好好說話」和社會洞見中「表達的邏輯——讓別人知道你到底想說什麼」,這兩部分其實可以融合一下。
因為它們要解決的都是如何更高效地與人溝通,雖然一個側重口頭表達,一個著眼書面邏輯,但是真的沒必要區分到這么細的程度。
書中還有其他與此相近的情形,這里就不贅述了。
當然,瑕不掩瑜,以上只是一點點不足。整體而言,這本書很值得大家閱讀。
如果你想從習慣的表象中看到事情的真相,如果你想提升自己對抗生活中的習以為常,如果你想對抗本能尋求成長中的突破,建議你讀《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
畢竟在人成長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越是能反本能的人,往往也越能從優秀進階到卓越。
《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17.10,ISBN:978-7-5455-2878-7
② 網路小說有什麼優勢 作為一個新手寫手 怎麼樣才能走向成功
穩定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想要作品有所成就首先一定要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若是變的徹頭徹尾的注重「點擊」,那就別寫了。畢竟現在要出版的作品,特別是要想在大陸出版的作品,是一定要規范寫作的。寫作目的不是什麼養家糊口,更不是不切實際的發家致富!僅僅有一顆輕松愉悅的心,寫出情節流暢,也就是說——看起來不會覺得很費盡,就一切OK了!畢竟網路文學的閱讀者,是世界上最最寬容的讀者了。大家最看重的不是什麼錯字,不是什麼YY,更不是什麼偶爾的語句不通暢。重點中的重點是——能夠讓看書的人們,輕松愉悅的看下去。休閑娛樂嘛!至少我個人是如此認為的。不管作者如何想,讀者最關心的就是——這部作品是不是能夠讓我輕松愉悅而又流暢的看下去。
所以呢,現在的問題就是——保持心態,規律更新。借用下某位編輯的話就是:1.情節;2.更新穩定;3.人物大家喜歡;4.文字錯誤少,斷句恰當,語句通順。
大綱設定:
我們在審核起點網站作品時,對一部值得簽約,具有商業價值的書用的最多的一個詞叫做看起來很流暢,節奏感很好。
這又引申出網路商業寫作一直飽受人爭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一部書在很多人認為它人物淡薄,文字簡單,邏輯錯誤百出,可是這部書就能大紅大紫,賣的讓那些自認為精心打造作品的作者兩眼變兔子,整天大罵現在讀者素質水準之類的。
這里的問題就在於,網路商業寫作,最本質的是什麼?
以我做為編輯的角度來說,情節,穩定更新,人物,文字,依次排列。其中文字,是最為不重要,也是最為重要的。而情節,是網路作品的基礎。
網路讀者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世界上最好的讀者群,也是最寬容的讀者群。他們不會因為你的作品中有錯別字指責你,不會因為你的作品中人物描寫前後錯誤,情節設置前後矛盾,甚至不會因為你角色名寫錯而責怪辱罵放棄這本書。
他們要的,只是一個順滑的故事,一些可以滿足他們一點小小幻想的角色,甚至是臉譜化角色也行。基本上直白的沒有修飾的文字他們就能滿足了。找遍世界,你也找不到如此容易滿足,要求如此簡單的讀者了。
當面對需求如此簡單的讀者,希望在網路上獲得收益,依靠寫作賺錢的作者,無法滿足他們是你們的錯誤,絕對不是讀者的錯誤。
所以當坐在電腦前,想要寫一個很長的,可以賣錢的小說,確定了自己要寫的題材,想好了主要的角色,接下來該做什麼呢?這也是新人最容易犯錯的時候。
小說的本質是劇情和人物,兩者相輔相成。如果一部書可以做到兩者皆備,有著新穎吸引人的劇情還有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那麼作者只要不是如海龜那樣懶惰,這本書的大紅就以經是註定了。
但是我們說得是新人,尤其是很多隻是看了很多書,只寫過作文或者論文甚至是商業文案或者各種報告書從來沒有寫過長篇的短篇的不長不短小說的新人。
那麼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寫下自己小說的開場,而是寫下名為大綱的東西。
新人甚至包括很多老人,都覺得大綱是沒有用的。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作者,非常明確的告訴編輯,我准備寫二百萬字,我怎麼知道未來劇情會怎麼樣?那麼長的書,寫著就自然知道後續的發展了。都是當天想當天寫,甚至是邊寫邊想。
相信我,一個新人不管是在怎麼想,都不會明白寫作實際上是一件相當耗費精力時間的非常痛苦的事情。在你動筆之前,或者是寫了幾千字之後,你都不會感覺到對自己所寫東西的厭煩和寫不下去的痛苦。
但是幾萬字之後,你會發覺自己所寫的東西未來的發展一片模糊。劇情故事無以為即,那種不知道該寫什麼的失敗感會讓你發瘋。再加上新人那時候不紅的沒人看打擊寫作情緒,紅的被人罵打擊寫作情緒。再加上寫不出來的心力交瘁感,這就是寫作之中最容易出現,也是第一道戰線,是魔障,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太監作品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是倒在這里的。這道坎,是第一道龍門。
而有了大綱,這里就比較容易過去,知道了自己後續情節是什麼,當自己不知道該寫什麼,大綱會成為支持你的支柱。你可以閱讀它,來回憶自己當初想要創作這本書的激情是什麼,想要寫出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什麼樣的情節。甚至可以回想起,自己當初是為什麼認為自己這部書可以紅的,可以變成收入的。
而就算是老作者,寫到幾十萬字之後,創作這篇故事的創意,激情也都在時間的流逝中消失,有一個大綱也是可以讓作者可以更好的結尾,而不至於簡單的完結被讀者大罵虎頭蛇尾。
再一點就是,新作者們經常會寫離自己的主題。比如好好的體育,卻會跳出來修真,魔法超能力之類的。或者明明是冒險,卻突然出來一大堆校園之類的,原本作品的亮點就在這么一拐彎拐的失了蹤。而有一個大綱,對於作者掌握作品全局,幫助很大。
說了這么多大綱的好處,那麼如何才能寫出一份適合的大綱呢?
或者有些作者,說我設定就寫了幾萬字,大到世界構成,小到一把手槍的製作,這還不是一個好的大綱嗎?
那在這里我明確的回答,設定不等於大綱。大綱本質上是構架出自己所想像情節的骨架,以及主要角色之間的關系,之後的寫作就是用文字將骨架豐滿。至於細節,那不是大綱所需要注意的。你可以寫主角沒事拿金子在飯館付帳,也可以寫幾百萬大軍打混戰。但是這些東西不是大綱所需要考慮的。
我個人的大綱是使用時間做為架構,構架出主角經歷事情的時間,然後決定結局。這是我用的總大綱。然後每一個大的段落,大約十萬字左右會再制定一個比較詳細的大綱。確定自己目前主要寫那幾個出場人物。
如我現在所寫的風月街,目前大約寫了五十萬字,主線大綱大約五千字。決定了主角性格,出身,開局和結尾,還有主要的敵人。然後又有三個段落性大綱,每個大約一千五百字。
相信我,當你在下筆前,將自己所要寫的故事有一個數千字的大綱寫下來,對作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大綱並沒有好壞,只要能夠確定自己作品的主線就行了。只要你願意寫,就會有合適的大綱。記住,大綱就是你所描寫的故事的主線。
除了大綱,就如我在前面說的,很多作者喜歡在作品情節開始之前,寫一大堆設定。什麼國家構成,大陸環境,種族分布,戰艦配置等等。請容我說一句極端無禮的話,寫這些的作者們,你們的腦袋有病嗎?
網路時代,讀者們怎麼會有耐心和義務去看一大堆枯燥的,沒有情節的說明文字。嗯,可能作者還很委屈,我寫了那是設定,他們可以從正文開始看呀?我又沒有非要他們看這個?
我的回答是,那你發出來干嗎?讀者看書經常是從頭看的,尤其是新書,他們經常是偶然點進來。但是點開閱讀面,卻是一大堆枯燥乏味的資料。這時候十個讀者,最少有五個關頁面走人。就算你寫設定再化腦子再辛苦,你也不應該發到自己作品中。我在起點這么久,還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本開始就大段的設定的書可以紅起來的。
設定最好是在情節之中,一點點的透漏給讀者。一方面在劇情之中夾雜信息讀者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是也可以填充自己的字數。
設定太多還有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以起點編輯部來說,每一本書超過三萬字就會在編輯工作表上顯示。兩名編輯交叉審核,根據作品前三萬字內容會分別劃分入,無價值,跟進觀察,重點跟進,簽約四項。
之後只有跟進作品編輯才會一直注意書的情節發展,看是否具備簽約價值。如果一本書打開三四萬字,然後編輯卻看了一大堆設定資料,內容少的可憐,基本上就是直接劃入無價值。所以至少想要在起點發展,在書前面寫上一大堆設定的,是自殺的行為。
角色設定:
當一個新人作者,將自己的精神從幻想世界拉回來。記著,擦去你嘴角因為在幻想中看到了美女而留下的口水。收起你在幻想中娶了比爾大門的女兒而發財過著奢侈生活的快感。不要因為想到了自己帶軍掃平日本,就出門以為自己是民族英雄。肚子餓了的話,老老實實的泡上一碗方便麵。為了將方便麵換成漢堡包,你要坐在電腦前,將你腦中讓自己快樂的東西,發到網路上,讓其他人也感到快樂,並且在今後會因為這種快樂的感覺給你買漢堡的錢。
有了自己的選題,下一步,不要急著立刻寫上幾千字然後就上網發出去。然後就在晚上做夢,自己的書點擊過百萬,收藏滿天飛,起點的編輯一個個跟在後面說,大大,簽約吧。強推封推中間推,簡體繁體亂八糟版,和約一樣一樣的來。
基本上我理解作者的這時候的信心和感覺,就像當你買了兩塊錢彩票後,就會想到自己中了獎。誰也不會在事情發生前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而寫作的百分之九十都會認為自己寫的東西是有趣的,有價值的,會為自己帶來收益的。
當然,從開始就抄襲的那些純粹是為了騙錢的敗類不在其中。
有了題材,並不是一部小說,尤其是能夠拿來賣錢的小說。每個人小學時都學過寫作三要素,很多新人我相信也看過很多寫作方面的指南。比如前不久頗為流行的一本美國作者們寫的寫作指南,我床邊放的是老舍先生的寫作心得。
但是在這里,我要告訴第一步目標放在網路上連載小說的作者們,你們可以看,但是完全可以不理會那些寫作手冊上說的事情。我們的目地是寫出自己喜歡,並且可以用來在網站上換取讀者們鈔票來買漢堡包的小說,而不是像偉大的曹先生路先生那樣寫的嘔心瀝血,窮困而死。
再次重申,這篇東西是針對喜歡幻想,喜歡寫作,而且也希望利用寫作來換取收入的作者,而不是希望寫出驚世文章,希望名流千古視錢財如糞土的清高作者,我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商業作者,我是沒有資格告訴你們該怎麼寫的。
網路小說,尤其是字數經常過百萬的長篇網路小說,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三種。一,以角色塑造為主,劇情橋段都是為了突出角色性格而服務的。這方面,將我引進網路寫作的巨作,《風姿物語》是非常具備代表性的。風姿的劇情,四百多萬字下來,誰也記不住了。可是風姿的人物,卻是讓你忘掉了情節依然記憶深刻。另一部經典作品《紫川》,也是人物引導情節的經典範例。這種寫法和忠實讀者,大都是具備大量動漫閱讀習慣。我稱之為動漫化創作。關於動漫化寫作的好處和壞處,我會在以後的部分提到。
二,以情節推動作品,角色的性格模糊,書的主題和情節的架構是核心。角色性格只是劇情的一部分引申表現的。一般來說,受傳統寫作方式影響比較深的作者喜歡採取這樣的寫作方式。這樣的寫法,難度也高於以角色塑造為核心的寫法。
三,兩者兼顧,既能夠有讓人追捧的情節,又有性格鮮明的人物。嗯,能夠在第一部就寫出這樣水準的作品的,讓我稱呼一聲天才吧。反正起點四萬多作者裡面,有這樣能力的,大概不到兩位數。所以,新作者們,現實一點,將第三種放棄吧。
對於新人作者,我是鼓勵你們使用第一種,塑造性格角色入手的。坦白說,小說的劇情,創新的難度之高,模仿速度之快,都會讓人目瞪口呆。但是是不是老套的情節,就沒有人看呢?那就是錯錯錯。比如女性的灰姑娘情結,男性的獵艷情結,戰爭情節,是永恆的。
但是既然是老套,為什麼能夠讓讀者為無數看過的類似故事而掏錢呢?
那就是當讀者喜歡這個角色,就會被角色吸引,同樣的劇情在不同性格角色之下,是不同的閱讀感的。
當然,這不是讓你們復制,粘貼,以後我會說一些合理合法合情的借鑒作品方法。如果做出復制粘貼這種蠢事,那恭喜你,你讓讀者掏錢的目標,可比每天吃東北菜喝啤酒不活動卻不長胖還難以實現。
回過頭來,我們說說如何去塑造一個受歡迎或者說有個性的角色。但是別個性的過了火,比如某位自稱小學生的作者的書角色性格個性的讓起點編輯都不敢簽約他的書,那就不值得了。
角色的塑造,本質上就是角色性格的塑造,或者說,是角色臉譜的塑造。一個角色的性格是怎麼讓讀者知道的?對話時的口氣和台詞,遇到事情的處理方法,一些區別於其他人的行為。
這方面,日本的動漫是最好的老師。什麼,你只看H漫,那就當我沒有說。
新作者,總會在一開始,就想要寫一個背景復雜的世界。嗯,一個大陸,什麼種族啦什麼帝國軍團了之類的一大堆東西,亂八糟的角色一大堆,沒有寫幾萬字,就連角色名字種族都亂成一團。
實際上,在一部書最開始構思的時候,確定主角,一般來說是男性。如果是女性為主角,我佩服你的勇氣。但是在現在的網路上,用一個女性主角紅起來的可能性,實在是小的可憐。嗯,和買足彩十三場全中的機會差不多。
我們確定了是男性主角,這時候,就要確定角色的性格了。角色性格,周圍環境,能力。有了這三點,基本上一個角色的大致就有了。這時候,就要突出角色性格的特別之處。這里提醒大家,外表,也是性格設定的一種。如果你設定的主角是美少年,就要想想怎麼樣來表示。
大部分作者是使用了角色吸引力,比如妹妹一看到他就芳心暗動,手下一看到他就認為他是真龍天子之類的。這種俗稱的種馬,王者之氣,實際上都是希望表現主角本身特點的。不要因為論壇上或者書評之中,對種馬和王者之氣罵不絕口,就以為這種過時了,不能寫。善於利用,對於讀者來說,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前提,給主角一個讓人可以接受的解釋,比如經典的地瓜就是楷模。(出自於我是大法師,這本書質量雖然普通,但是對網路商業寫作的沖擊是很大的。)
但是就是因為大部分作者都使用了種馬和王者之氣表現,所以能夠在這個基礎上更前進一步的,就會更加受歡迎。比如起點熱門的小說《邪神傳說》中十歲就成為雙料博士,就是一個成功的典範。這么天才的人,肯定受歡迎。讀者下意識已經因為這個實際上非常沒有道理的設定,接受了主角之後的無數可能性。
但是新人卻經常犯的錯誤是,一邊寫主角是個普通人,或者本來不普通,但是希望做個普通人之類的。這種設定一出來,然後卻寫主角魅力無限,引得無數妹妹英雄頓折腰。讀者下意識的會想到,他不是希望普通嗎,為什麼會這樣?這種不合理的感覺,就會讓很多讀者直接卡掉這本書。
③ 自媒體時代的書評及其寫法(上)
蕭乾先生關於書評的研究與實踐,是針對傳統媒體時代的。如果傳統媒體時代未能實現他的願望,那麼在網路媒體時代,似乎更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了。在人們的印象中,通常是比較擔憂電子產品會擠掉人們讀書的時間與興趣的。
但是,近年來網路讀書與學習的熱潮,遠遠超出了人們的設想。想想網路文學創作與閱讀的繁榮吧!現在,網路文學已經登上文學殿堂,被承認是文學的一種。網路讀書創造了一個繁榮無比的市場,不管是文學性讀書,還是實用技能性質的讀書,都培養了一批用戶量龐大、盈利能力強的平台與自媒體,像羅輯思維、十點讀書、喜馬拉雅、等平台。
所以說,如果不固守「讀紙質書才是讀書」的觀念(雖然我是不讀電子書的,但我認為未來讀電子書、網路閱讀才是讀書活動的主流),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互聯網(包括電子設備)重新定義了讀書,也重新定義了書評。
為什麼網路能做到這一點?
首先,網路讀書是隨時隨地的,無比便捷。拿起手機就可以讀,無論虧察跡白天黑夜,無論床上、車上,只要有流量、有電就可以。讀紙質書,有儀式感,但只能在穩定的地方、有光的地方讀。
(插一段話:有段時間,我每天要坐一個小時公交車上班,雖然我更習慣閱讀紙質書,但在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我只能選擇網路讀書。後來我坐地鐵上班,我就恢復了讀紙質書的習慣,每天來回3個小時的通勤,讀了不少書。現在上班距離縮短到騎自行車不足15分鍾,反倒沒有時間讀書了!)
其次,當今信息時代、信息社會,高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方式,激起人們特別是都市中層人群的恐慌。危機與發展同步,處在巨大變革時代的中產階層,有著深深的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強烈的生存願望推動一浪高過一浪的讀書學習熱潮。
第三,有用戶、有流量,讀書已經成為一個市場化的活動,經營與讀書有關的事業或生意,早已超出賣文為生的境界。讀書這件事已經資本化。最高雅與最低俗在這里統一起來。
作為讀書市場生產流程的一個環節,書評自然也發生巨大的變化。
說今天是一個網路媒體時代或自媒體時代,其實是不準確的。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媒體融合正在進行的時代,是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時代。
閱讀工具和閱讀方式也是新舊參半,更重要的是,人也新舊參半。
這就決定了今天書評形態的復雜性:既有傳統的書評,也有網路媒體演生的特有的書評形態。本文分別稱之為傳統書評和網路書評。
傳統書評包括:獨立書評與商業書評、研究性書評、讀後感、讀書札記、書話等。
網路書銷並評包括:導讀書評、拆書稿、聽書稿等。
下面分別介紹這兩類書評的寫作方法。
1 、獨立書評與商業書評
獨立書評就是上一節蕭乾先生所倡導的真正理想的書評寫作,是出於對讀書事業的熱愛,站在讀者立場上,對書籍進行客觀評價、給讀者中肯建議的書評。
商業書評,就是站在書商立場,出於推廣的目的對書籍進行贊美性評價的書評。
這兩類書評主要是從寫作動機區分的。從形式上來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不排除這樣一種情況:獨立書評介紹的一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傑作,作者秉持公心評價,也不能不大加贊賞,這恰恰也是書商所需要的
這種書評大致寫作的套路如下:
總體字數通常大約2、3千字,如果有需要,還可以更長一些。
第一部分,熟練的寫作者往往在開頭有一段導語性質的話,涉及文章的大背景、大環境,以引出本書。如果沒有能力寫好這一點,那就直接介紹這本書,介紹書的作者、出版社的相關信息。
第二部分,大概介紹書的內容、結構、章節篇幅等,使人對此書有個大致了解。
第三部分,要評價此書內容有哪些好處值得學習,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
最後部分,要引申出觀點,進行論證總結,講明為什麼推薦此書給讀者。
目前來說,商業書評的需求量大,稿費也高,據說有人靠書評寫作一個月可賺到數萬元,可以靠寫書評來賺錢養家。
寫書評的人,要經常在微信讀書、豆瓣書評、知乎等沒鬧平台活動,經常寫書評,寫得多了,才會得到約稿機會。
獨立書評以獨立評價、客觀展現書的價值為標准。寫商業書評以什麼為標准呢?這里可以用蕭乾先生引過的一位紐約女子書店的經理的說法:
「一個理想的書評自然是那種促使讀者看了即刻想跑出家門去買的。它不但應是展示出內容大綱,並能指出它的特點——一個新鮮的結構或技巧,使這書顯得有趣而裨益。」(《書評與出版商》)
這是出版商眼裡好的書評的標准。
不能認為傳統書評在網路時代就沒有了價值,畢竟大量的報刊雜志還存在,他們也需要大量的標准、規范的書評來刊登。
④ 網路時代我們應該怎樣讀書
1
「知識就是力量」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這句話同時也是對讀書目的作用的一個闡述,在過去的年代,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而讀書的主要目春碰的也是為獲取知識。
但在網路發達的今天,獲取知識或者說信息已變得極為便捷,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這就是日本知名教育學家齋藤孝《深閱讀》里所要談論的話題。
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為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著有《學會學習》《提問力》《規劃力》等。
他在本書里從多方面闡述了讀書的意義,並對應該讀什麼書,如何選書,如何培養讀書習慣,如何增強讀書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
2
齋藤孝認為讀書有三大意義:一是為獲取知識信息;二是為愉快且有意義的度過獨處時光,促使大腦充分發揮想像力的讀書,三是為鍛煉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三種讀書都是我們需要的,尤其是第二種和第三種,能用來填滿你的獨處時光,減輕你的孤獨感。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喜愛讀書,我很少覺得獨處是種痛苦,相反常常自得其樂。
本書重點談論了第三種閱讀的意義。
作者認為如果只為拓寬知識面,上網足可取代讀書,但是,
「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得先確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達到足夠多的深度。」
要做到這個,要麼冊禪與傑出人物一起生活,也要麼去大學聽課,但二者實現都有難度,也有風險和時間限制,
「既能接受傑出人物的教誨,又能按自己的節奏學習,同時風險又低的方法,就只有讀書了。」
讀書就是學習賢人的視角,我們在書中接受賢人的正能量,有效排解自己的負能量,在沒有攻擊性的環境中重新審視自己。
一本一本的書在我們內心累積成「賢者森林」,從而「啟動」我們的大腦和心靈,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
基因研究權威村上和雄先生在《啟動的活法》中指出,人類基因的99.5%是完全相同的,個體能力的差異是由每個基因的「啟動」程度決定的,接觸一流人物是啟動基因的方法之一。
我們很少有這個機會,但讀書可以幫我們間接實現這個目的。
現代社會的精神力量來自不可或缺的思考力,不只需要思維速度,還需要足夠的思維深度,讀書可以幫助我們。
書中舉了一個極端例子,日本有個作案手扒姿談段極殘忍的殺人嫌疑犯,看起來並非凶神惡煞,審判員問他:「如果能回到過去,你希望回到什麼時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學生時代,多讀些書。」
作者將他與我們每個人聯系起來,遇到麻煩時如果眼裡只有麻煩,很易生出絕望感,但如果你通過讀書,了解到古今中外那些深重的苦難,你就能變得冷靜和堅強。
作者認為
「人類深處的思想已達到極其深入的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純凈的水。」
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麻煩,只是表層的濁水。
如果我們具備「深潛力」,我們就能知道並找到它下面存在的清流。
通過讀書,我們就能掌握這種「深潛力」。
3
而要讓讀書達到深化思想,升華精神的目的,必須要選擇「優質」的書。
我們身處信息爆炸時代,但人們往往滿足於獲得膚淺的信息和娛樂,不重視讀書,尤其不重視獲取直達心靈深處的知識,精神變得淺薄和脆弱。
作者認為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也許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的時代。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重視讀書,重視讀好書。作者認為的好書主要有文學經典和其他領域經典名作及名人傳記等,讀古典書有困難時可從解讀書讀起,當然也要重視「當代古典」。
選好書以後就要開始閱讀。
作者提出了持續讀書的5個習慣:一是邊「問」邊讀,二是重視朗讀和聆聽有聲讀物;三是不忘紙質書的好處;
四是「一天一本書」,作者一晚上讀一本多,沒有細談方法,而是指出小說不能這么讀,要享受沉浸其中的樂趣,要根據不同的書確定閱讀速度,養成隨時隨地讀書和限時讀書習慣;五是「輸出」使讀書成為自身血肉,講給別人聽或舉辦讀書會等。
作者在書中還介紹了增強讀書力的一些小技巧。大部分屬於選書的方法:如讀某個自己尊敬的人的書的「師事」閱讀、選擇熟悉類型追求平靜的「安定劑閱讀」,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廣度的「據點閱讀」等。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尋找自己「f」的轉換閱讀法和長篇小說的快速閱讀法。
作者用了一個有趣的函數式「y=f(x)「來表達,y是創意,x是素材。我們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賢人的視角,看他們是怎麼由素材完成思想轉換的,愛因斯坦用的是「愛因斯坦轉換」,梵高用的則是「梵高轉換」。
更重要的是要融入我們自己的經驗,完成我們自己的轉換,最好的辦法是向他人陳述時加進自己的體會和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寫書評或讀後感也是好辦法,只講述梗概大意是很無趣的。
長篇小說的快速閱讀方法是只讀對話部分,好玩吧,哈哈,我下次一定要試試。以批評和提意見為主的吐槽讀書法也挺有意思。
總之,本書重點闡述了讀書的意義,並就如何選書,如何讀書給我們提供了實用有效的建議和方法介紹,讓我們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對於讀書這個「小確幸」有了更多的確信。
⑤ 網路時代我們該如何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自古以來無數人說過,本文就不再多說了。
本文主要探討在網路時代讀書的必要性。
讀書分為三種類型。
首先是專業的閱讀,就是每個人所學專業的專業課程教材或書籍,一般來說,除了專業人士很少有人閱讀。課本就不要說了,別的專業的人都不會讀。有些專業的經典名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非專業人士知道有這么個知識就夠了,知道E=mc平方就夠了。
第二個類型的閱讀,是致用類閱讀。就是那些教人如何提高各種通用技能的書。如何閱讀,如何寫作,如何做自媒體,如何思考,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自律,如何健身,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做演講,等等。這都是通用技能,不管你做什麼都要用到。
第三類是人文素養類讀書,就是古今中外的那些文學、歷史、哲學類的經典,都是這一類。這一類讀書,看起來和現實賺錢沒有關系,你說你讀完了《史記》,除了耽誤時間,能給你帶來什麼呢?但是,有些書,你讀過就和沒讀過不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讀過這樣的一些書,終究會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來。所以這類讀書,我建議大家也要安排一些,不光是上面說的那些。
那麼,在今天,網路時代讀書有什麼用?
讀書當然是天然正義,但有些好處,還是要說一下。
首先,讀書抵禦大腦降級。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網路環境。《無限可能》這本書總結了一下,說現代數字通訊技術給我們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限制性影響:數字洪流、數字分心、數字痴呆、數字推論等;這些問題長期累積,會奪走我們的思考能力,使大腦不斷退化,越來越難以作出創造性的工作。
大家都在微信碎片化閱讀,甚至刷抖音浪費時間。大家都知道手機的危害,但太難抵禦這個誘惑,其實這是降低大腦系統化思考的能力。
如何防止大腦降級呢?那就是讀書。讀紙質的書,陵陪或者起碼是微信讀書這樣的專門讀書軟體。
其次,讀書是系統吸收別人經驗的捷徑。
事實上每一本書,只要是正規出版的,通常都是經過特別嚴格的甄選流程,再爛的一本書,都系統化的,都比微信公號上讀的東西強多了。
第三,讀書本身也是一個生意,也是一個工作機會。
讀書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產業了。很多大號,如十點讀書、邏輯思維、樊登讀書會等等;在去年疫情嚴重、人們無法做事的時候,很多讀書人卻在網路上通過寫稿賺錢。
最後,讀書也是一個人寫作的開始。
當你如果開始寫作,你會發現讀書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寫什麼,要想寫的好,就要認真讀書。每一個寫作課老師都會有翻來覆去的告訴你,一定要多讀書,多讀書。
如果你同意了讀書的好處,那麼怎樣讀起來?
第一,要有規劃。現在正是開年,要從一開始,計劃好你要讀哪些書,列個大概的計劃,不要太多。大家可能看網上很多人講,一年讀了幾百本,我很懷疑他們讀的多數是注水的書,數字是有水份的,或者只是把數字當成目標,大家不要羨慕。咱們讀書就要讀有用的,要讀精選的。讀書不要追求數字,最好的就是一年讀50本書左右,保持一周一本書的節奏,如果特別厚的,就多讀幾周,特別薄的,就不尺族蠢用一周。最好是把這個習慣保持終身。可以負責任地向大家保證,養成讀書的習慣,對你一生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
除了年度規劃,還要有每日的規劃。每天都要拿出1-2小時的時間,專門安排給讀書。時間是成就一切的基礎。你說做一件事,卻不能把時間安排給這件事,就讀於打仗沒有糧草。拖拖拖,拖到最後,時間沒有了,讀書寫作的事情也就泡湯了。
第二,不動筆墨不看書。
具體來說,動什麼筆墨呢?一個是要摘錄書中的好詞、好句、好觀點,自己記熟、記牢,化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其次是要寫評論。
我天生愛讀書,以前讀過不少書,但都是一時看個熱鬧讀書,讀得很快;讀了很多,從來都都不做筆記,更不寫書評。有一次我們同事之間交流讀書,另外一個同事講到某一本書,這本書的我以前讀過,但是只是匆匆讀了一遍。就在那一刻,我腦海里關於這本書,唯一能夠想起的,就只是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裡面究竟有哪些觀點,我忘的一干二凈,更不用說人家是如何論證的了。
這件事讓我非常羞愧。我也是最近這兩年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個和我做自媒體有關,一個是把有啟發的觀點、句子等,都摘錄下穗啟來,當作微博和微頭條使用;另外就是讀完一本書之後,要寫一篇書評,寫過書評的書,記憶就更牢靠一點。因為動腦筋了,而且因為我的社交賬號都在,隨時可以去找我記錄的文字。
第三是結合實踐來讀書。這主要是致用類圖書,就是上面所說的那些第二類的圖書。那些書主要是教你做一些事情的方法。你不能光把這些方法記在筆記上或者是記在大腦里,關鍵是你要把它利用起來,指導你的生活。比方說,我在考試期間,有點恐慌有點亂。那時候讀到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益至今。第一個習慣積極思考,第二個習慣事要事第一。一下子指出了我的毛病,一個是考慮問題消極,另一個是不分主次。一直到現在,我都是堅持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先做完,然後在開手機。雖然很多時候身不由己,但一旦處理完火燒眉毛的事情後,自然就會回到軌道上。
最後,是要有個讀書的氛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獨行快,眾行遠,大家如果形成一個讀書寫作的小團隊,在團隊氛圍中一起讀書,自然會成長得快一些。
⑥ 作為出版商如何利用豆瓣網了解書評信息
豆瓣網創立於2005年3月,是頗具特色的Web 2.0網站。它以圖書、電影、音樂等芹大信息交流為主,並且這些信息由用戶提供。豆瓣網還提供書影音推薦、線下同城活動、小組話題交流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品味系統(讀書辯臘、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於一體的創新網路平台,致嫌灶豎力於讓都市人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豆瓣網形成圖書信息內容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用戶發布自己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的清單,以及相關評論和博客。這些信息內容經過網站技術系統過濾、篩選、抓取,然後以條目、標簽、網站推薦等形式對豆瓣網的全體用戶推送,進而形成信息內容的相關群組。第二種是出版機構將所出版新書的信息發布在豆瓣網上。
豆瓣網不僅用戶(讀者)與用戶(讀者)之間有很多互動,用戶(讀者)與商家(出版機構)之間也有很多互動。豆瓣網在豆瓣社區上為各出版社和民營出版商建立了網路互動營銷平台,比如圖書出版商小站、圖書出版商小組。建立這些平台有利於促進出版機構與讀者交流,有助於出版機構策劃符合讀者閱讀需求的新書。豆瓣社區還幫助用戶和商家以興趣愛好為紐帶拓展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的形成,讓出版社、民營出版商、作者、讀者更好地融入出版產業,共同推動出版產業的發展。
筆者將以豆瓣網為例,對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的互動營銷策略進行分析。
⑦ 誰能幫我想幾個與編輯出版有關的論文選題
提供一些編輯出版方面的論文選題,供參考。
1、數字出版技術對傳統出版業的影響
2、網路出版的發展策略
3、電子雜志(含電子書)的盈利模式
4、網路個人出版(包括博客、播客和維客等)研究
5、透賣碧悶視亞馬遜書店(或者其他網路書店)
6、出版社核心競慧搏爭力的提升策略
7、出版企業文化的建設方略
8、出版社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9、出版社多樣化經營研究
10、「近代出版史」與近代文化發展方面的選題
11、按需出版研究
12、各類圖書選題策劃(例如,動漫圖書的選題策劃)
13、出版集團化方面研究
14、新華書店的歷史及現中彎狀研究
15.論大眾媒介對女性形象的塑造
16.論博客與傳統媒介的相互關系
17.從「超女熱」看傳播效果的影響因素
18.以人為本----出版策劃的根本價值取向
19.論網路時代書評寫作的特性
20.論網路博客的個人出版屬性
21.論各類雜志的品牌策略
22.論多維視野中的網路新聞特性
23、當傳統文化遭遇現代化——「易中天現象」給出版業帶來的契機(也可自擬題目)
24、從傳統文化中掘金——談文化產業化
25、出版業如何弘揚傳統文化(題目自擬)
26、教材編輯之我見
27、淺談選題策劃
28、讀者研究(題目自擬)
29、如何打造圖書品牌
30、編輯出版與以人為本(也可自擬題目)
31、出版業中整合營銷的運用(也可自擬題目)
32、中外圖書評論比較研究
313、圖書評論與圖書廣告
34、淺談書頁廣告的創新意識
35、從「超女」現象看大眾傳播(題目自擬)
36、博克對傳統傳播方式(或理論?)的挑戰(可自擬題目)
37、走出古籍出版的誤區(也可自擬題目)
38、古籍出版的創新意識
⑧ 要一篇網上閱讀的優缺點或者一篇網上閱讀比傳統閱讀重要的英語論文。600字左右。好的話可以追加100分
哥們,修改一下使用吧!!談滲塵!!!
網路時代的到來,對人的發展產生了前所沒有的影響。對網路時代下的網路閱讀與傳統閱讀進行了分析對比,並在這個基礎上說明在網路社會里傳統閱讀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對新時代的讀者來說,網路閱讀和傳統閱讀同樣重要。
論文關鍵詞:網路時代;網路閱讀;傳統閱讀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發展到互聯網的產生乃至大規模地被應用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活動的自由空間大大擴展了,也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擺脫自然制約的自由。盡管互聯網對人類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仍需時間去印證,但勿庸置疑的是互聯網的出現的確拓展了人類行為自由的維度,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給人類帶來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
作為虛擬的存在,互聯網能充分以表達自由來體現人的思想自由,表達又將思想外化為行為,網路行為自由更加突出了行為主體的自覺性和個性,人們越來越成為「自已把握自己、自己創造自己」的人。隨著自由時間的增加,除了在網路上舒適便捷地處理各種公私事務,接受更大量的信息、知識外,網路的興起,還使人們可以領略並不相識之人的真知灼見,或是在某專業領域中與同好者進行切磋,更可以獲得思想上的放鬆——因為網路社會自由、民主、免費而開放。互聯網打破了傳播的傳統單向模式,為不同身份等級各異的人們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寬容的精神被培育出來,孤立被逐漸消解,而對異端的歧視和打擊替換成了尊重和專注的傾聽,人們得以真正作為「國家的主人」取得決策所需的信息,參與到公共事務的決策中。
在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掌握網路使它成為有用的宣傳工具,也可以開放網路使它成為和人民直接溝通的工具,使之成為人民表達意見的論壇」。網路時代的到來既是那麼虛擬又是那麼現實與真實,作為網路時代的讀者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網路閱讀和傳統閱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網路時代的特點體現在閱讀方面就是人們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只要有網喊閉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瀏覽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同時閱讀到自己喜愛的各類作品。人自由的限制被大大縮小,在網路上,人有的時候真的可以做到「隨心所欲」。毋庸諱言,網路的出現,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閱讀模式,網路閱讀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也有著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但網路閱讀真的能代替傳統閱讀還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國內學界已經有很多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本文將就傳統閱讀在網路時代下的生存狀況做一番探討,意在表明傳統閱讀同樣存在有網路閱讀的不能比的優越性以及在我們這個網路大行其道的社會同樣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理由。
一、網路時代與閱讀
網路的出現以及網路的普及使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方興未艾的網路不僅連通了世界,使人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形成了~種全新的人類社會生活方式,而且越來越深刻地進入當代社會各個領域,對社會的發展進程構成了一種不得不面對的新的環境變數。在閱讀方面,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縮短了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周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與外界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
我們知道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某種程度上,閱讀量的多寡是愚昧與睿智的分界線。人類文明的發展,使人類的閱讀模式不斷發生變化,其主要表現在被閱讀物的物理載體的改變上。文字和圖形最早是被雕刻在石頭和木頭上,後來又有了竹簡、帛書、直到紙張被發明出來,人類的閱讀量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而計算機的普遍應用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使人類的閱讀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程度。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作為人類社會傳統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閱讀正在發生著「一場強大的裂變」。因此可以說,網路的出現使人們的閱讀方式多樣化,閱讀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人類文明也進一步發展。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正以其優越性沖擊著傳統的閱讀模式。含禪
1.網路閱讀的閱讀方式
網路閱讀是一種由文本的變化所帶來的新的閱讀方式,專指網路文化語境中的閱讀活動,即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來獲取包括文本在內的多媒體合成信息和知識,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超文本閱讀行為,也稱「網上閱讀」。其閱讀方式主要有在線閱讀和下載之後閱讀兩種。
在線閱讀主要是指用戶在網上打開相關網頁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直接在網頁上面閱讀,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識。這種閱讀方式對計算機以及網路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下載之後閱讀主要是指用戶從相關網站下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存放在自己的電腦或其他電子閱讀器上進行閱讀。總的來說,這兩種閱讀方式都依靠於網路和電腦,離開這兩種載體閱讀就無法進行。
2.網路閱讀的優越性
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自然有著其他閱讀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就網路閱讀來說主要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信息的全面與搜索的便捷。網路的連通使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讀者之間跨越時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網路特有的超文本鏈接方式,使網路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資料庫。而且計算機的存貯空間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紙質載體無法比擬的,據估計,每天網上刊載的免費閱覽的新信息將近100萬頁,這是世界上英文圖書出版產量的lO倍多,而今後3年網上刊載的東西將超過自印刷機發明以來,以印刷形式出版的總和。網路強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加快了讀者查詢資料與信息的速度,節省了查找資料的時間,便捷了讀者的閱讀,縮短了獲取信息的時間。
第二,增強了讀者的主體能動性。網路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優勢就是互動性,每個讀者都能通過網路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再像傳統閱讀那樣讀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從而使讀者思路開闊,參與意識和主動性增強,增加讀者作為閱讀主體的能動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愛好。
第三,讀者可以獲得更多的閱讀自由。網路閱讀的虛擬性可以使閱讀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排除人們閱讀過程中的種種不良心理因素,使讀者可以在網路世界自由的發揮,充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3.網路閱讀的不足與缺陷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路也同樣如此,在具有眾多優點的同時也同樣存在諸多的不足與缺陷。
首先,網路時代也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量大是網路閱讀最大的優點也就是其最大的缺點,太多的信息無法給人一個准確的選擇,因為網路世界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並且隨時在改變,最後變得和垃圾沒有兩樣。雜多的信息,導致人們選擇的困難,到底什麼樣的信息是我們所需要的,作為讀者的主體有時很難去判斷,因此多到最後就變成了「無」,就進入了一個閱讀的悖論。正因為如此,如何通過閱讀獲得知識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懷特海說:「一定要等到你課本都丟了,筆記都燒了,為了准備考試而記在心中的各種細目全都忘記時,剩下的東西,才是你所學到的。」信息並不等於知識,任何信息只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之後才能算是知識。另外,網路信息的良莠不齊,甚至各種粗俗黃色的信息資源的存在,使一些並沒有多少判斷力的讀者反受其害,不僅不能增長知識,反而影響了讀者的健康發展。所以網路並不一定能給讀者帶來知識,這其中還需要讀者理性的思考與判斷。
其次,網路閱讀的一個基本條件是要擁有電腦和網路,這對許多人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另外,網路閱讀的環境和氛圍並不是非常的理想,這也就必然造成了讀者閱讀的困難,所以網路閱讀也只是一部分人能享受,並不能普及到每位渴求知識的讀者。
再次,網路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長時間一個姿勢坐在電腦前閱讀,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發生,如頸椎病、腰椎病等,特別是上網成癮的「網蟲」,眼睛長時間接受顯示器的光電刺激,更容易引起近視。還有顯示器也具有一定的輻射,或多或少對人都是有害的。
二、傳統閱讀及其優越性
1.傳統閱讀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網路環境拓寬了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使圖書館對學生的教育深入到能力與素質的培養。網路閱讀豐富了讀者獲得知識的方式和途徑,為大學生的閱讀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可在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又可能造成閱讀興趣的泛化和情感的缺失。傳統文本閱讀的退化雖然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一種文化現象,但閱讀畢竟是一種與文字文化相始終的人類認識和學習的基本方式,絕大多數的人類文化知識遺產仍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著。讀者熟悉其格式,對其使用非常熟練,有著豐富的閱讀經驗。因此傳統的文本在網路時代將擔負起情感喚起與心智互動的重任。網上閱讀只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一種新的選擇,它還遠遠沒有達到淘汰傳統閱讀的程度。
正如著名作家張抗抗所說:「上網為人排遣孤獨的同時也能使人更加孤獨;網路給人一個廣闊的天地的同時也會使人與實在的生活隔絕;網路給予人們高科技帶來的便捷與享受,卻同時疏離了綠地和自然;網路使人成為世界上知道信息最多,卻同時又是思考最少的人,當我們被籠罩在那覆蓋全球的巨網之下,狂熱迷亂之中,還有沒有透氣的網眼讓我們呼吸?」因此,傳統閱讀不可能消亡,網路閱讀也不可能取代傳統閱讀的存在,這二者必將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存在,這也是人的一種需要。
2.傳統閱讀的優越性
進入21世紀後,人類社會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任何人都需要包括書本知識在內的知識。傳統的文本圖書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傳統文本圖書具有網路圖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首先,傳統閱讀作為一種人們所習慣的閱讀方式,能幫助讀者提高獲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有利於讀者把信息轉為知識。傳統文本不像網路文本那樣,造成一種泥沙俱下的局面,大量無效信息充斥界面,使人難辨真假,而是刪除了眾多的語言垃圾,便於讀者的選擇。所以讀者只要掌握了信息的檢索方法通過目錄、文摘,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
其次,傳統閱讀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傳統紙質文本的對比度大,穩定性強。油墨與紙的對比度是120:1,而且文獻的字與畫是不動的,很適合人們閱讀。解析度高,色彩效果好,插圖與繪畫的解析度為600—1000dpi;其彩圖顏色協調、鮮艷、生動,給人以悅目舒適之感。同時傳統紙質文本既可以隨時變換閱讀姿勢,也可以隨時調整閱讀方式也不用擔心輻射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既安全,又自然。能給人以舒適的感覺,能夠較長時間閱讀也不感到疲勞,有利於吸收知識信息。
人們在手與紙的接觸中之中,享受著文化的巨大快樂。傳統閱讀的隨時隨地性以及閱讀的方便性更是老少皆宜,當人們捧著一本書的時候,親切感就會油然而生,就象是華人對筷子的依戀一樣。在手指與紙的相觸之中,似乎還帶著油墨香味的紙張營造了一種閱讀的氛圍。尤其是那些一讀再讀的書,泛黃的書頁,已經被嚼了無數遍的文字、承載了記憶中相伴成才的內涵,是冰冷的電腦屏幕永遠無法取代的。於是,金庸先生風趣地說:「我對2l世紀文明甚至有點懼怕,到時候全是網路,書本都沒有了、這個我不能接受。」
再次,電子圖書只能在辦公室、圖書館、和家庭固定的計算機上來看,不能隨時地更換閱讀場所,而且還受供電、通信、計算機等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傳統文本書刊則可隨時隨地的閱讀,它不需要任何設備,翻開即讀,隨身攜帶走到哪裡,讀到哪裡,符合人們閱讀習慣。無論是在沙灘遊玩,還是在車上旅行,無論是睡覺前的時光,還是沐浴後的休閑,都可以拿本書,自由自在地細細品味,真可謂隨心所欲。另外網路閱讀只是少數一部分人的享受,而傳統閱讀則可以使每一個願意讀書的人都能享受到。
傳統文本正因為具備以上優點,所以讀者擁有量非常大,它歷經上千年的洗禮,在今天已建立起完整發達的編輯、生產、發行系統。不論是城市、鄉村、大街小巷、機場、車站,隨時隨地都可獲得。傳統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會消亡,圖書館這一事物不會消亡,傳統圖書館依然佔主導地位。當然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多樣化,圖書館的結構或樣態也肯定會變化。
三、傳統閱讀和網路閱讀在網路時代並存
在網路時代,傳統閱讀仍然是讀者最經濟地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但在網路時代僅僅只有傳統閱讀將無法真正的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因此在新時代的讀者必須把兩種閱讀方式加以結合。
我們知道閱讀本身就是一種認知過程,人們通過它探索未來和創造自我,在網路閱讀環境中,信息接受方式和內容的變化必將使閱讀者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乃至世界觀、人生觀發生變化,並最終改變其閱讀和生活習慣。而傳統閱讀則通過其紙質的載體可以給讀者一種特有的書香氣息,給讀者營造一個靜、雅、美的求知氛圍,還能克服網路閱讀非經典化、文化積淀等問題,即時、實用的信息乃至敘事文化信息的獲取將大部分由網路閱讀分擔;而純粹的文化積淀和思想整理的任務則由專門撰寫的傳統閱讀來完成。所以英國情報學家K.J麥克格雷指出:「沒有任何一種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種媒介,總的情形是相互補充並逐步統一起來以解決一個特定的交流問題。」總之就是傳統文本必然存在著一些網路文本所不具有的優點和作用,而讀者在閱讀上是有著不同層次的需要的,所以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就不能只注重於某一種文本而忽視另一種。
對於青少年來說更要加強自身素質,處理好網路閱讀和傳統閱讀的關系。北大肖東發教授就曾指出,對年輕人來說,時間有限,應注意精力的分配,不能只上網不讀書,有時間到圖書館多看看書、書評,對網上的東西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網路閱讀本身即一種非經典閱讀。閱讀經典需要一種笨重的態度,必須放慢速度來感受那種豐富的精微;而網路閱讀是種碎片式的、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閱讀,人們在網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只能是一種滑鼠飛點的瀏覽性閱讀。總之,在網路時代下,網路閱讀將會進一步發展,而傳統閱讀也不可能消亡,二者必將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發展,互相促進
⑨ 書評怎麼寫及範文
書評怎麼寫?書評,即評論並介紹書籍的文章,是以「書」為對象,實事求是的、有見識的分析書籍的形式和內容,探求創作的思想性、學術性、知識性和藝術性,從而在作者、讀者和出版商之間構建信息交流的渠道。書評是應用寫作的一種重要文體。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書評怎麼寫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書評怎麼寫
要寫好一篇書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書評者必須首先對於文學的功能和其在社會上具有或應該具有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對作者創作動機要有叢旁所了解;再次,對各種文學體裁及其典型特徵要略知一二。
通俗地說,書評應該是評論者的主觀判斷與用來源於作品的客觀事實進行論證有機的統一。盡管書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主觀的反應,但如果他缺乏某種客觀性,那麼他就站不住腳。這種客觀性就來源於從作品中印證材料。
評論者應該公平對待作品的作者,沒有充分的事實做依據,是難於被人接受的;反過來,僅僅用作品中的事例堆砌而成的缺乏評論者鮮明觀點的書評不是真正意義的書評,充其量,那隻是一種讀書報告。因此,在書評中,論證是非常重要的。評論者應該對作品進行認真、細致的閱讀、思考和分析,要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那種印象或反應,並向讀者提供充分的證據以證實自己的觀點。
二、書評範文
《年輪網路日記》書評
捧起《年輪網路日記》,視線所及的幾個字,撥動心弦,琴音渺渺而來。我相信,沉默的心靈郁積得久了,是需要傾訴的快慰,需要聽眾的包圍。因為陌生,所以真實。每個人的悲歡,源自心靈深處的恣意流淌,打動我們的,唯有真情。
《年輪網路日記》真實地鐫刻了滿滿的愛與哀愁、痛並快樂、失落與收獲。悲歡離合有幾多,漸行漸遠漸無聲。只有文字,成了不敗的記憶。滲汪橡《年輪網路日記》一直在枕邊放著,只要有空我就會翻看,看看這些鮮活的記憶。曉薇對愛情的浪漫懷想,筆墨細膩;莫言悔的《第三者自白書》,字里行間的深愛終化無言;傾城,還有炎子,她們用愛劃過冰冷的網;紫玉冰凌的《女人的天空》,飄著淡淡的花香,成熟睿智的思想不僅僅是歲月打磨的功勞。
說到此,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是雨天夢晴。在這場文字的盛會上,她可謂是最讓人矚目的領舞者。一個遊走在婚姻邊緣的女人,對愛情、對婚姻有著怎樣獨到而深刻的領悟呢?然而每一次領悟,卻又都是如此的疼痛。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有了性關系的異性是不可分割的兩個個體的組合,性就像一紙不容反悔的合同,永遠牽和著雙方。而有了性關系的男女終生都會拘泥於這種身體的組合,為對方保留一定的私有空間。」對愛情的憧憬,盡管是曾經,現在讀來依然撼動人心。「如今,當我經歷了性和性的想像後,才知道性只是人的一種本能的需要而已,它有時和感情無關。」這種領悟,無關對錯。只是悲涼種種,盡在不言中。
「我將只是萎謝了。」張愛玲的句子,是有愛情的女人心底的道白;還有納蘭性德比秋夜還涼的詩詞:「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我們終陵大將年華逝去,大多數女人都不敢再去奢談愛情。男人的懷抱,終究不是女人永遠的江湖。愛情予人甜蜜的想像,婚姻給人成長的元素。
《夏日秋水》,彷彿一曲《琵琶吟》,娓娓道來微微的心酸,卻又不乏對明天的希冀。蓮妮的《我忍你十天》,是很有個性的一章。一氣呵成,也不免讓我看得有些膽戰心驚,不知會做怎樣的演變。其實,婚姻是首兩人合彈的曲子,因為太長難免瑣碎,一方鬆懈則會雜音渺渺。愛,因為寬容和理解才得以被看見,才得以永恆。
矢兒的《牽手走過十年間》,讓我們看到幸福所在。如果說雨天夢晴筆下的婚姻是在如晦風雨中飄搖的玫瑰;蓮妮十天的忍受終於等來雲開,於是有了「幸福是咖啡里的糖,必須自己放;溫暖是心靈的血液,必須自己努力地壓縮釋放」的感悟,那麼矢兒的十年牽手不知道當中有沒有轟轟烈烈、生死離別的愛戀,後來大概就如涓涓細流一般,流失的多了,沉澱的東西也多了吧。
有的時候,愛到了深處,愛得太久了,就學會了寬容,生活諸多的無奈,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誰也沒有太多的精力讓愛變得那麼完美,給彼此一點空間,保持那份距離,愛或許會更美。愛情無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得牢越是容易失去自己,也容易失去彼此間應該保持的寬容。愛情,一如冬天取暖的刺蝟,離得太遠,會冷;靠得太近,會疼。
輕握著書卷,我開始憐惜起《年輪網路日記》中的女子了。
季羨林談人生書評
記得當時是單位每人發一本的,而且後來還開了分享會,我也談人生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季老總能用最簡單的話語把最深刻的道理講出來,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大家」啊!
在我這個年齡,談人生是否年輕了點?但不談人生,是否又似無志之流?仔細想想,每個人都有資格來談人生,季老有,你有,他有,我也有。
我想,若季老他老人家還在世,若真的能看到我們七嘴八舌地談論人生,他一定是很贊迎的,尚不說我們談論的深與淺,但談了必比不談好,談完了,或多或少總會有收獲的。以我的閱歷來談人生,與季老比,自愧差悠遠。
但我必須談,談的目的不在於與誰比高低,比好壞,而為了讓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目的,讓自己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
前段時間忽覺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於是常問自己:「我這一輩子到底想怎麼過活?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接著我給自己預設了一個壽終點(聽著有點可笑和可怕),把我這一輩子分成了幾個時間段,然後每個階段都訂了一個目標,當然這些目標並不一定切實可行,但我至少有了前進的方向。
再回頭看看這些目標,真正為自己享受所定的倒沒有,每個目標都充滿了他人與他物:有親人、有愛人、有所在的環境甚至有國家。才發現原來一個人的能量有這么大,很多因素都是牽牽扯扯地聯系著的,不再有絕對地單一。人的一生過得幸福與與否,心態很重要。
季老的平和與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對發生於周圍的種種,我也學會去坦然處之。放鬆、自然的心境讓我活得不再那麼累,而且竟能將自身的潛力挖掘。人首先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歡自己的選擇》。女人往往喜歡比來比去,爭風吃醋,東家長西家短,可我卻天生對這個沒興趣,但可能同時了丟了很多「豐富的信息」,可我卻傻乎乎地滿足於此,因為我不想讓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擠滿大腦,而減少我思考的空間。
我們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還依然習慣於從別人的評價獲得對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幾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實所謂「名利」只是外部促進你成長的一種強化手段,可是卻被大家當成了唯一的目標,一切都為之所限,而忽視了最本質的東西——自我的成長。很多問題,當深陷其中時往往為其左右,不知所為,而當我們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時卻能如季老那般客觀冷靜地看待和處之。可見,為自己尋找自己人生的基點的確重要,這時,想起六一人愛說的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
又讀到季老「不完滿的人生」一章,這章應該讓我們這些年輕人多看看 ,免得整天憤憤和失意於種種不完滿中。年輕的時候,總是對未來有著種種的憧憬,只要未來的時候未到,總會抱著一個完美的希望,追尋著自己完滿的人生。
而真實的現實一次次出現後,才發現生活中原來是交織著無數個不完滿的。才開始學著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從「完美主義」走向「不完美主義」,開始去學著心平氣和地看待甚至欣賞著各種不完美的事情和各個不完美的時刻,才理解了「完滿」與「不完滿」的可愛之處:所經歷的事情諸完滿,那末最終的人生卻不能稱得上完滿;如果走過的路中有不完滿,那你的人生才是真正完滿的人生。
理解了它,整理了心情,生活又變得趣味橫生。有一種笑看風雲的感覺,對於這種狀態,想到用「超然」來形容,不知是否適宜。很慶幸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好書,讓自己能深入思考人生。剛剛步入社會,坦認我自己諸多不足之處,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環境中因素繁雜,倘若沒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則容易隨波逐流。對自我人生目標的確定與分解離不開對自己的清楚認知和對環境的深入了解,堅韌是我的長處,多思則影響我前進,這點和季老有同感,思太多則會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容易在潛意識里產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可能是由於在環境中沒有獲得安全感的緣故。縱橫分析,結合各方面現狀,擺正態度後,該輕松上陣了。
真正的人生不是談出來的,是走出來的。祝福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不完滿的完滿人生,此話聽來易解實難行,努力吧!
雅舍梁實秋書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題記
拜讀梁實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暫且不看《雅舍》,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要想表達什麼思想。
劉禹錫通過《陋室銘》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淡泊明志、不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懷著這樣的崇敬之情我繼續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講「雅舍」的特徵:簡陋,不能避風避雨,風雨來往無阻。此段作者在介紹木頭架子時,用了一個擬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使得雅舍的簡陋形象化、具體化。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邊的風景,還有客人來的話要上幾級階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訴說了雅舍的簡陋,可以與鄰居互通聲訊,特別是講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個生性樂觀之人。如果說前幾段都是講雅舍的基本特徵的話,這段講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細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細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圖,又通過雅舍陳設之簡,表達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把自己置身於世外,人便超然脫俗了,不為世事所累,這不是陶潛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當今時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現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質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也越來越物質化,利益化。再難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飽,居無求安」的雅緻,靈靜致遠、志存高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因此,當我們居於陋室,當我們身處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們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和幸運。不管幸福,不管困難;不論貧窮,不論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處,我們都懂得這是上天給我們生存的恩賜。我們再窮也不能窮到思想匱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認識錢,再困難也不能難到泯滅了人性。
當我們不能感恩生活時,就想到一盞香茗,一副茶幾,一棟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贊歌給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們不論出生,不論富貧,只要有愛,我們就要淡泊明志,讓思想在陋室上優雅地縈繞著,隨著香茗飄到陽光的笑容里。
那陽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白領江湖》的書評
玉壺冰心的長篇職場小說《白領江湖》,講述的是五星級酒店財務小姐緹香職場起伏,絕境重生的動人故事。書的封面簡潔而時尚,這也恰好符合講究品味與細節美的酒店業。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職場,那就是你的江湖。」「江湖切磋拼實力,誰夠資格!」這樣頗有力度的封面語,也似乎在啟發著讀者,這其實是一本適合所有職場人閱讀的小說。
小說通過緹香和香港總監之間由互相賞識到最終相忘於江湖的結局,真實反映了現代職場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的微妙復雜的關系,也描寫了醉心工作的女白領們因此而不得不對家庭的忽視。對於緹香經歷挫折後的心態與重新煥發重出江湖的勇氣也做了細膩深刻的描寫,並對香港總監前後判若兩人的人性本質做了一定的剖析與揭示。
小說女主人公緹香,不同於以往所有職場小說的女主角。她真誠敬業,不擅心機,不屑潛規則的潔身自好的品質,卻沒有留住曾經一度對她欣賞有加的香港總監的目光。只因本性純良的緹香,不懂行走於波濤洶涌的職場江湖,除了努力,除了懂得對賞識自己的老闆感恩,還需要有一份審時度勢,逢凶化吉的技巧,才能免於被小人陷害的悲涼境地。
看了太多描寫職場幸運兒的小說,再看看這個不幸運的職場人緹香是怎樣自我反思,沖破失意的陰影,重出職場的,或許能帶給我們更多更深刻也更親切更實用的感悟和啟發。
跋涉於紛紜職場的芸芸眾生,也許都難免會有失意落寞的時候,是從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還是靜心思索得失,再戰江湖,《白領江湖》的女主人公緹香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失意的經歷帶給了她更加成熟的態度,更加干練的職業形象,更可貴的是,這樣完美的轉身,她沒有用失去自我來實現。如果說,職場角逐真的是沒有輸贏,只有浮沉,那麼,在浮沉中緹香所表現出來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既現實又務實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她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這無疑是一本情意真摯,文筆清麗的職場小說,粉墨登場的職場眾生相,既讓人們見識了風雲變幻的職場凶險,也讓人們感受到了溫馨美好的職場情意。
這也是一本給人力量的職場小說,女主人公在紛繁復雜的職場紛爭中,依然保持玉潔冰清的美好品質;面對患得患失的虛情假意,卻還是執著於一份純真無悔的付出。這種積極進取的態度,敢於反省的意識,笑看浮沉的心境,勇往直前的信念,幫助她迎來了職場上的又一個春天,也給了讀者們繼續拼搏職場,笑傲職場的信心和力量。
《撒哈拉的故事》書評
《撒哈拉的故事》大概算不上是什麼不朽的名著,頂多就是愛好旅行的作家出遊時的故事罷了,但這些文字中透露出三毛對世界的大愛和樂觀,卻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學習。
沙漠中的人們遠離文明生活因此粗魯、不明是非,有著許多讓我們不敢想像的惡習,但三毛並沒有遠離他們而是積極幫助他們,給鄰居家女孩治病,給游牧人帶止痛葯,教她們認字、讀書……
文章中最溫暖人心的莫過於三毛積極向上、永葆激情且永不褪色的生活態度了。沙漠中的生活枯燥單調,三毛像個魔術師一樣總能把家中裝點得清新美麗,門外黃沙漫天,家中雪白的牆壁,古色古香的書架,栩栩如生的石雕,三毛捧一本書細細品味。
三毛真是生活的藝術家!
還記得我們曾吶喊著不要變成年輕時最不想變成的模樣,不忘初心。一顆心漸漸被麻木占據,想一個機器人重復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抱怨、苦惱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青春的誓言不知跑哪去了。但只要我們心中存在一個三毛,那片沙漠,那種對生活的熱情,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或許我們不曾在茫茫人海中遇到過一個名喚三毛的女子,但我們卻可以在字里行間體會到幸福、溫暖、恬淡的感覺。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煮一杯咖啡,捧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微風拂面,咖啡香濃卻略帶苦澀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回憶拉著扯著心,將你帶回青春韶華,懵懵懂懂卻永不言敗,不諳世事卻對一切抱著最純粹的愛,心情歸於平靜,睜開眼,開始認真對待生活。
夕陽西下,沙漠被染成金黃,喧囂散去,化作最後的句號。
沙漠中的清泉還在靜靜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