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邊界路由策略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

邊界路由策略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3-03-23 04:59:44

❶ 急用!敘述TCP/IP取代OSI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簡述從IPV4過渡到IPV6常用技術。 簡述網路安全策略的概念及制

TCP/IP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DOD: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高級研究項目管理局(APR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對有關分組交換的廣域網(Packet-Switched wide-area network)科研項目,因此起初的網路稱為ARPANET。1973年TCP(傳輸控制協議)正式投入使用,1981年IP(網際協議)協議投入使用,1983年TCP/IP協議正式被集成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UNIX版本中,該「網路版」操作系統適應了當時各大學、機關、企業的旺盛的連網需求,因而隨著該免費分發的操作系統的廣泛使用,TCP/IP協議得到了流傳。TCP/IP技術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不久就有了很多分散的網路。所有這些單個的TCP/IP網路都互聯起來稱為INTERNET。基於TCP/IP協議的Internet已逐步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擁有用戶和資源最多的一個超大型計算機網路,TCP/IP協議也因此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IP網路正逐步成為當代乃至未來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從IPv4向IPv6過渡主要有下面幾種:
Ⅰ.雙棧
Ⅱ.隧道技術
Ⅲ.翻譯技術
雙棧技術(RFC1933):雙棧技術實際上就是在主機和路由器上同時實現IPv4和IPv6雙協議棧,各自獨立實現IPv4和IPv6的處理和轉發。目前,這種過渡方式是最簡單實用的,而且在國家標准中已將它列入標准,這種方式的過渡技術使用可以取代隧道技術,但是在組網過程中全部使用雙棧實現勢必要提高用戶的投資成本,而且這種過渡方式無法實現IPv4和IPv6的互通。因此雙棧的應用場景往往是小規模混合組網,並且IPv4和IPv6網路互相獨立的前提下的。而在其它大規模組網的場景下的邊緣路由器往往也必須要支持雙棧,目的是為了實現隧道、翻譯等其它只需要在網路邊緣實現的過渡技術。

隧道策略是IPV4/V6綜合組網技術中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機制。用於實現V4報文穿越V6網路,或者v6報文穿越V4網路。隧道是用一種協議來傳輸另一種協議的數據。隧道包括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隧道終點),這些隧道端點通常都是雙棧節點。在隧道入口以一種協議的形式來對另外一種協議數據進行封裝並發送;在隧道出口對接受到的協議數據解封裝,並做相應的處理。
翻譯技術,顧名思義,通過特有機制實現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互相轉換。

❷ 邊界路由器是什麼

邊界路由是一個新的技術,通俗來說就是通過一個軟體環境來管理所有路由器的配置,現在開發這技術的主要是華為3COM 。
網路邊界的邊緣或末點的路由器,提供了對外界網路的基本的安全保護,或者從缺乏網路控制的區域進入到專用網路區域。

❸ 邊界路由器的簡介

邊界路由器(edge router),是非同步傳輸模式(ATM)網路中的術語,它是在一個或多個區域網絡(LAN)和ATM主幹網路之間(無論是校園網路還是廣域網(WAN))路由數據包的設備。邊界路由器(edge router)是邊界設備的一種。有時將邊界路由器與核心路由器(core router)相比較,核心路由器在網路中(而不是在網路間)將數據包傳送給電腦主機。
用路由來保護內網的安全,這已經不是太新的話題了。那麼如何給內網增加一個有效地防護屏障呢?對於大多數1、企業區域網來說,路由器已經成為正在使用之中的最重要的安全設備之一。一般來說,大多數網路都有一個主要的接入點。這就是通常與專用防火牆一起使用的「邊界路由器」。
經過恰當的設置,邊界路由器能夠把幾乎所有的最頑固的壞分子擋在網路之外。如果你願意的話,這種路由器還能夠讓好人進入網路。不過,沒有恰當設置的路由器只是比根本就沒有安全措施稍微好一點。
在下列指南中,我們將研究一下你可以用來保護網路安全的9個方便的步驟。這些步驟能夠保證你擁有一道保護你的網路的磚牆,而不是一個敞開的大門。

❹ 怎樣解決網路邊界安全問題

邊界防護技術

從網路的誕生,就產生了網路的互聯,Cisco公司就是靠此而興起的。從沒有什麼安全功能的早期路由器,到防火牆的出現,網路邊界一直在重復著攻擊者與防護者的博弈,這么多年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好象防護技術總跟在攻擊技術的後邊,不停地打補丁。其實邊界的防護技術也在博弈中逐漸成熟:

1、防火牆技術

網路隔離最初的形式是網段的隔離,因為不同的網段之間的通訊是通過路由器連通的,要限制某些網段之間不互通,或有條件地互通,就出現了訪問控制技術,也就出現了防火牆,防火牆是不同網路互聯時最初的安全網關。


防火牆的安全設計原理來自於包過濾與應用代理技術,兩邊是連接不同網路的介面,中間是訪問控制列表ACL,數據流要經過ACL的過濾才能通過。ACL有些象海關的身份證檢查,檢查的是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但你是間諜還是遊客就無法區分了,因為ACL控制的是網路的三層與四層,對於應用層是無法識別的。後來的防火牆增加了NAT/PAT技術,可以隱藏內網設備的IP地址,給內部網路蒙上面紗,成為外部「看不到」的灰盒子,給入侵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木馬技術可以讓內網的機器主動與外界建立聯系,從而「穿透」了NAT的「防護」,很多P2P應用也採用這種方式「攻破」了防火牆。

防火牆的作用就是建起了網路的「城門」,把住了進入網路的必經通道,所以在網路的邊界安全設計中,防火牆成為不可缺的一部分。

防火牆的缺點是:不能對應用層識別,面對隱藏在應用中的病毒、木馬都好無辦法。所以作為安全級別差異較大的網路互聯,防火牆的安全性就遠遠不夠了。

2、多重安全網關技術

既然一道防火牆不能解決各個層面的安全防護,就多上幾道安全網關,如用於應用層入侵的IPS、用於對付病毒的AV、用於對付DDOS攻擊的…此時UTM設備就誕生了,設計在一起是UTM,分開就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安全網關。

多重安全網關就是在城門上多設幾個關卡,有了職能的分工,有驗證件的、有檢查行李的、有查毒品的、有查間諜的……

多重安全網關的安全性顯然比防火牆要好些,起碼對各種常見的入侵與病毒都可以抵禦。但是大多的多重安全網關都是通過特徵識別來確認入侵的,這種方式速度快,不會帶來明顯的網路延遲,但也有它本身的固有缺陷,首先,應用特徵的更新一般較快,目前最長也以周計算,所以網關要及時地「特徵庫升級」;其次,很多黑客的攻擊利用「正常」的通訊,分散迂迴進入,沒有明顯的特徵,安全網關對於這類攻擊能力很有限;最後,安全網關再多,也只是若干個檢查站,一旦「混入」,進入到大門內部,網關就沒有作用了。這也安全專家們對多重安全網關「信任不足」的原因吧。

3、網閘技術

網閘的安全思路來自於「不同時連接」。不同時連接兩個網路,通過一個中間緩沖區來「擺渡」業務數據,業務實現了互通,「不連接」原則上入侵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網閘只是單純地擺渡數據,近似於人工的「U盤擺渡」方式。網閘的安全性來自於它擺渡的是「純數據」還是「灰數據」,通過的內容清晰可見,「水至清則無魚」,入侵與病毒沒有了藏身之地,網路就相對安全了。也就是說,城門只讓一種人通過,比如送菜的,間諜可混入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但是,網閘作為網路的互聯邊界,必然要支持各種業務的連通,也就是某些通訊協議的通過,所以網閘上大多開通了協議的代理服務,就象城牆上開了一些特殊的通道,網閘的安全性就打了折扣,在對這些通道的安全檢查方面,網閘比多重安全網關的檢查功效不見得高明。

網閘的思想是先堵上,根據「城內」的需要再開一些小門,防火牆是先打開大門,對不希望的人再逐個禁止,兩個思路剛好相反。在入侵的識別技術上差不多,所以採用多重網關增加對應用層的識別與防護對兩者都是很好的補充。

後來網閘設計中出現了存儲通道技術、單向通道技術等等,但都不能保證數據的「單純性」,檢查技術由於沒有新的突破,所以網閘的安全性受到了專家們的質疑。

但是網閘給我們帶來了兩點啟示:

1、建立業務互通的緩沖區,既然連接有不安全的可能,單獨開辟一塊地區,縮小不安全的范圍也是好辦法。

2、協議代理,其實防火牆也有應用代理是思想,不讓來人進入到成內,你要什麼服務我安排自己的人給你提供服務,網路訪問的最終目的是業務的申請,我替你完成了,不也達到目的了嗎?黑客在網路的大門外邊,不進來,威脅就小多啦。

4、數據交換網技術

火牆到網閘,都是採用的關卡方式,「檢查」的技術各有不同,但對黑客的最新攻擊技術都不太好用,也沒有監控的手段,對付「人」的攻擊行為來說,只有人才是最好的對手。

數據交換網技術是基於緩沖區隔離的思想,把城門處修建了一個「數據交易市場」,形成兩個緩沖區的隔離,同時引進銀行系統對數據完整性保護的Clark-Wilson模型,在防止內部網路數據泄密的同時,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即沒有授權的人不能修改數據,防止授權用戶錯誤的修改,以及內外數據的一致性。

數據交換網技術給出了邊界防護的一種新思路,用網路的方式實現數據交換,也是一種用「土地換安全」的策略。在兩個網路間建立一個緩沖地,讓「貿易往來」處於可控的范圍之內。

數據交換網技術比其他邊界安全技術有顯著的優勢:

1、綜合了使用多重安全網關與網閘,採用多層次的安全「關卡」。

2、有了緩沖空間,可以增加安全監控與審計,用專家來對付黑客的入侵,邊界處於可控制的范圍內,任何蛛絲馬跡、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監控者的眼睛。

3、業務的代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業務代理也讓外來的訪問者止步於網路的交換區,所有的需求由服務人員提供,就象是來訪的人只能在固定的接待區洽談業務,不能進入到內部的辦公區。

數據交換網技術針對的是大數據互通的網路互聯,一般來說適合於下面的場合:

1、頻繁業務互通的要求:

要互通的業務數據量大,或有一定的實時性要求,人工方式肯定不夠用,網關方式的保護性又顯不足,比如銀行的銀聯系統、海關的報關系統、社保的管理系統、公安的出入境管理系統、大型企業的內部網路(運行ERP)與Internet之間、公眾圖書館系統等等。這些系統的突出特點都是其數據中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又與廣大百姓與企業息息相關,業務要求提供互聯網的訪問,在安全性與業務適應性的要求下,業務互聯需要用完整的安全技術來保障,選擇數據交換網方式是適合的。

2、高密級網路的對外互聯:

高密級網路一般涉及國家機密,信息不能泄密是第一要素,也就是絕對不允許非授權人員的入侵。然而出於對公眾信息的需求,或對大眾網路與信息的監管,必須與非安全網路互聯,若是監管之類的業務,業務流量也很大,並且實時性要求也高,在網路互聯上選擇數據交換網技術是適合的。

四、總結「魔高道高,道高魔高」。網路邊界是兩者長期博弈的「戰場」,然而安全技術在「不斷打補丁」的同時,也逐漸在向「主動防禦、立體防護」的思想上邁進,邊界防護的技術也在逐漸成熟,數據交換網技術就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防護網關,而是一種邊界安全網路,綜合性的安全防護思路。也許安全的話題是永恆的,但未來的網路邊界一定是越來越安全的,網路的優勢就在於連通。

❺ P2DR的名詞解釋

P2DR模型是美國ISS公司提出的動態網路安全體系的代表模型,也是動態安全模型的雛形。根據風險分析產生的安全策略描述了系統中哪些資源要得到保護,實現對它們的保護等。策略是模型的核心,所有的防護、檢測和響應都是依據安全策略實施的。網路安全策略一般包括總體安全策略和具體安全策略2個部分。

主要部分

P2DR模型包括四個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護)、Detection(檢測)和 Response。

(1)策略:定義系統的監控周期、確立系統恢復機制、制定網路訪問控制策略和明確系統的總體安全規劃和原則。

(2)防護:通過修復系統漏洞、正確設計開發和安裝系統來預防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定期檢查來發現可能存在的系統脆弱性;通過教育等手段,使用戶和操作員正確使用系統,防止意外威脅;通過訪問控制、監視等手段來防止惡意威脅。採用的防護技術通常包括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授權和虛擬專用網(VPN)技術、防火牆、安全掃描和數據備份等。

(3)檢測:是動態響應和加強防護的依據,通過不斷地檢測和監控網路系統,來發現新的威脅和弱點,通過循環反饋來及時做出有效的響應。當攻擊者穿透防護系統時,檢測功能就發揮作用,與防護系統形成互補。

(4)響應:系統一旦檢測到入侵,響應系統就開始工作,進行事件處理。響應包括緊急響應和恢復處理,恢復處理又包括系統恢復和信息恢復

❻ 關於網路信息處理和信息安全應用的一篇論文

熱心相助
開題報告參考模板

XXXXXX學院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學 院 電子信息學院
專 業 網路工程
班 級 BX0907
學 號 12
姓 名 XXX
指導教師 XXX

定稿日期: 2013 年 01 月 18 日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摘要:從第一台計算機發明到現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計算機和網路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電腦上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不在局限於通過網線接入網路,出現了各種無線網路。但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手機來接入網路瀏覽網頁,聊天,下載各種需要的事物等等。
但是手機網路就如同計算機網路一樣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其中有著各種漏洞,黑客可以通過相關的漏洞來進行對手機用戶的攻擊。很多人通過手機下載各種java程序,而java程序中可能包含著木馬病毒等等不利於手機用戶的東西。
本文重點進行手機上網安全,手機病毒的危害,黑客攻擊手機的方法手段,以及對應的預防措施等等
關鍵詞:手機上網,網路安全,手機病毒,防範措施。
1 文獻綜述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手機上網:WAP無線應用協議是一個開放式的標准協議,可以把網路上的信息傳送到行動電話貨其他無線通訊終端上。WAP是由多家通信業巨頭統一制定的,它使用一種類似於HTML的標記式語言WML,並可通過WAP Gateway直接訪問一般的網頁。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通訊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或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CMWAP多用於WAP開頭的網站為主。CMNET可以瀏覽WWW網站。手機上網(WAP)是移動互聯網的一種體現形式。是傳統電腦上網的延伸和補充。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貨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
手機病毒:手機病毒是一種具有破壞性,傳染性的手機程序。可以通過發送彩信、簡訊,瀏覽網站,下載鈴聲,藍牙等方式傳播,會導致用戶手機關機、死機、向外發送垃圾郵件泄露個人信息、自動撥打電話、發簡訊彩信等進行惡意扣費,甚至會損毀晶元、SIM卡等硬體,導致手機用戶無法正常使用手機。史上最早的手機病毒於2000年被發現,在當時手機公司Movistar大量收到名為「Timofonica」的騷擾簡訊,該病毒由西班牙電信公司 「Telefonica」的移動系統向系統內的手機用戶發送垃圾簡訊。此病毒僅僅被稱作為簡訊炸彈。真正意義上的手機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現,為一種名為「Cabir」蠕蟲病毒,通過諾基亞s60系列手機進行復制,然後不斷尋找安裝了藍牙的手機。在此之後手機病毒正式開始泛濫。據統計2012年二季度手機病毒數量達到23413個,接近2011年度全年數量。

2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手機的便於攜帶功能使得手機接入網路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然而手機網路和計算機網路有很多的相似點,對於網路方面的法律不是很完善所以如何處理手機聯網安全變成了一個廣大手機用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智能手機(smartphone)與一般手機相比,它具有一般手機的通訊功能,還帶有相應的操作系統(OS),可以通過下載安裝應用軟體來拓展手機的其他功能,如安裝瀏覽器來瀏覽網頁,收發郵件,查看股票、交通情況、天氣情況,看電影,通過相應的軟體來聽音樂,玩游戲等,這類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手機被稱之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接入無線互聯網的能力, 2、具有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包括PIM(個人信息管理) 日程記事,任務安排,多媒體應用,瀏覽網頁;3、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可以根據需求來安裝需要的應用程序,使手機的功能等到極、大地拓展;4、具有強大的功能,極強的拓展能力,大量的第三方軟體支持。
據統計至2012/06,中國手機上網用戶人數突破3億,手機上網用戶比例佔全部使用互聯網人數的10%。手機用戶多用於QQ聊天,微博,微信,查收電子郵件,手機游戲等等,通過以上所訴的方式可以使各種病毒在手機之間傳播,而現在隨著電腦和手機的高速發展,手機病毒發展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由於3G的高速數據傳播使得3G漸漸地取代了以前的2G以及2.5G。據調查WCDMA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多樣的一種3G標准,已有538個WCMDA運營商於世界上246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WCDMA網路,3G商用市場份額超過80%,而WCDMA向下兼容的GSM網路已覆蓋184個國家,遍布全球,WCDMA用戶已超過6億。因此研究手機聯網安全
隨著Symbian系統漸漸地退出智能手機的舞台,現在智能手機使用的主要操作系統分為Android系統以及IOS系統。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適用於便攜設備。據2012年11月數據顯示Android系統在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所佔的份額為76%,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為90%。IOS系統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同樣適用於便攜設備。IOS是一種閉源系統,但IOS系統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源系統,隨著Android系統地不斷進化,IOS系統想要保持客戶的情況,必須有所發展以適應相應的變化,因此IOS系統出現了一種新的閉源方式,系統代碼封閉,其他的可以與第三方軟體商分享利益;蘋果手上的代碼不會開放,但它們也會隨著時間地變化而出現變化。於2011年11月數據顯示,IOS占據全球智能手機系統市場份額的30%,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為43%。隨著通信技術地進步,智能手機與第三方軟體的開發和普及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了手機病毒的製造和傳播,據統計在Andriod平台上的病毒已經佔到所有手機病毒的84%,研究手機安全的主要在於Andriod平台。但是2012年12月13日全球知名信息安全專家、亞洲網路信息安全組織SyScan創始人Thomas Lim在360SyScan國際安全會議上透露:「隨著全球智能手機普及化的迅猛發展,蘋果的IOS系統已成為黑客們攻擊的新熱點。」目前黑客正在試圖通過程式組來攻擊IOS,以一連串的方式對系統中的多個漏洞進行攻擊。通過攻擊,黑客完全控制掌握用戶的IOS系統,錄像、錄音,通話等信息將會被攻擊者竊取。由於這種形式的攻擊復雜程度高,涉及底層系統的各個層面技術較為繁瑣,現在還沒有安全的預防方式。但是這是因為技術的復雜程度,所以目前對於IOS系統的攻擊還是相對較少。故而目前研究手機病毒的焦點在於開放的Andriod平台。現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焦點是智能手機的信息安全,在移動安全領域出現的新威脅展現出了「作惡手法創新、危害加劇」的態勢。根據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佔有量,Andriod系統的手機是信息安全、手機木馬的重災區,蘋果IOS系統和塞班系統緊隨其後。現在安全趨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黑客藉助魚惡意軟體來進行垃圾、欺詐簡訊的傳播;其次,流氓推廣木馬趨泛濫,危害方式愈發隱蔽;第三,感染的途徑方式在日益增多,二維碼、微博正成為智能手機用戶「中招」的新途徑。
許可權管理;一般指根據系統設置的安全規則或者安全策略,用戶可以訪問而且只能訪問自己被授權的資源,不多不少。在安裝應用程序的時候,手機用戶需要注意應用程序索要的許可權,有些病毒是在安裝的時候通過獲得更高地許可權來進行各種不法的行為。
手機「肉雞」如同電腦「肉雞」一樣也給手機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許多手機在出廠前便被植入各種木馬病毒,然後在用戶使用手機的時候來進行各種操作,手機「肉雞」的危害遠大於電腦「肉雞」,手機病毒可以給植入者帶去相當可觀的收入來源,曾報道過服務供應商可以在一個月內收入數億的重款,因此導致相關的手機病毒木馬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手機平台。
除此外在手機中的各種亂收費業務中,不少的是在於手機購買時的問題,由很多山寨的手機在出廠的時候內置各種系統,很多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被強制性地扣掉了不少的費用。有的卻是在送去維修的時候被不甚感染了病毒木馬等。

3 研究內容
3.1手機聯網所受到的威脅
1)應用程序的漏洞 2)病毒 3)惡意或間諜軟體 4)網路監聽
5)手機出廠時內置的系統
3.2無線網路的完全
無線網路是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傳統網線進行連入互聯網。通過現在流行的手機無線聯網方式(WIFI,3G等)來進行無線網路安全分析和研究。
無線網路安全標准
A.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B.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C. 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3.3 網路安全的攻防方式
通過現有的各種手機上網的威脅進行研究,了解現階段的攻防方式
3.4網路邊界安全
網路邊界是內部網路和公共網路的分界線,網路邊界路由器是所有流量出入內部網路的關鍵設備。網路邊界安全是指在網路邊界上採用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他通常包括防火牆,VPN設備等部件。
3.5網路終端安全
終端的安全是網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首先保證終端上沒有病毒或木馬的存在,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網路中數據的安全。

4 工作特色及其難點,擬採取的解決措施
了解手機用戶使用手機時遇到的各種病毒有些困難。擬通過網路投票方式來查看一下有多少用戶遇到過類似惡意扣費,自動撥打電話等問題,以及問題的種類。通過網路投票來了解用戶使用的手機類型以及手機系統。
手機安全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得應對手機安全有著不小的難度。由於安卓的開放源代碼使得手機病毒可以迅速發展,當出現新的病毒時,不能夠及時的了解和預防。
通過查找文獻資料來研究手機病毒和黑客攻擊手機的各種方式,對此進行如何使用手機來進行防禦。

5 論文工作量及預期進度
2012/11/15-2013/01/ : 確定選題、資料准備、翻譯有關外文資料及閱讀技術文獻、撰寫開題報告。
2013/01/ -2013/02/30: 調研分析、具體研究及新技術應用
2013/03/01-2013/05/01: 撰寫畢業設計報告
2013/05/26-2013/06/05: 畢業設計答辯
6 預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創新點
預計成果:通過研究黑客入侵手機的方式以及手機病毒的種類來了解和處理手機聯網安全問題。通過手機病毒與計算機病毒的對比,來了解和應用手機聯網安全技術,掌握有關手機聯網安全的一些實際應用。通過文獻資料來研究駭客攻擊手機的方式,手機病毒的傳播方式,手機許可權相對應的功能,以及手機病毒的預防措施等。
可能的創新點;通過現在主流的各種上網方式(wifi,3G等),不同手機操作系統來研究手機的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管理及實用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 楊哲、 Zerone無線安全團隊.無線網路黑客攻防.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 中國密碼學會.無線網路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5] 賈鐵軍.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 王繼剛.手機病毒大曝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7] 諸葛建偉.網路攻防技術與實踐.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8] 米歇爾(Mitchell T.M.). 大數據技術叢書:機器學習.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9] 王建鋒.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治大全(第3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0]金光,江先亮. 無線網路技術教程:原理、應用與模擬實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1]斯托林斯,無線通信與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2]雅各布森(Douglas Jacobson),網路安全基礎:網路攻防、協議與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3]海吉(Yusuf Bhaiji).網路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修訂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14]麥克盧爾(Stuart McClure) , 斯卡姆布智(Joel Scambray), 庫爾茨(George Kurtz).黑客大曝光:網路安全機密與解決方案(第6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5]石志國 , 薛為民, 尹浩. 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6]楊哲.無線網路安全攻防實戰進階.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指導教師意見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該生能夠按要求針對論文所涉及課題目的和意義進行分析,文獻綜述敘述較完整,研究內容闡述較合理,對實現設計的技術路線有初步的了解,對後期論文工作的進度安排較適當。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按開題的要求進行論文工作,每周應按時與指導老師針對論文撰寫及程序編寫、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

因此,同意開題。

指導教師簽名:
2013年2月28日

評議小組意見

1、論文選題:□有理論意義;□有工程背景;□有實用價值;□意義不大。

2、論文的難度:□偏高;□適當;□偏低。

3、論文的工作量:□偏大;□適當;□偏小。

4、設計或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好;□較好;□一般;□不可行。

5、學生對文獻資料及課題的了解程度:□好;□較好;□一般;□較差。

6、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7、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創新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8、對論文選題報告的總體評價:□好;□較好;□一般;□較差

(在相應的方塊內作記號「√」)

二級學院所確定評議小組名單(3-5人)

組長: 、

組員: 、 、 、

單位蓋章 主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評議結論

評議小組組長簽名:
評議小組組員簽名:

年 月 日

❼ 邊界路由器的作用是什麼

1、網路邊界的邊緣或末點的路由器,提供了對外界網路的基本的安全保護,或者從缺乏網路控制的區域進入到專用網路區域。
2、對於大多數企業區域網來說,路由器已經成為正在使用之中的最重要的安全設備之一。一般來說,大多數網路都有一個主要的接入點。這就是通常與專用防火牆一起使用的「邊界路由器」。
3、經過恰當的設置,邊界路由器能夠把幾乎所有的最頑固的壞分子擋在網路之外。如果你願意的話,這種路由器還能夠讓好人進入網路。不過,沒有恰當設置的路由器只是比根本就沒有安全措施稍微好一點。

❽ 網路安全策略都包括哪些方面的策略

(1)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偷竊、破壞活動的發生。

(2)訪問控制策略:入網訪問控制,網路的許可權控制,目錄級安全控制,屬性安全控制,網路監測和鎖定控制,網路埠和結點的安全控制。

(3)防火牆控制防火牆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它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的黑客訪問某個機構網路的屏障,也可稱之為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在網路邊界上通過建立起來的相應網路通信監控系統來隔離內部和外部網路,以阻擋外部網路的侵入。當前主流的防火牆主要分為三類:包過濾防火牆、代理防火牆和雙穴主機防火牆。

(4)信息加密策略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結點加密三種。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路結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端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結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

(5)網路安全管理策略在網路安全中,除了採用上述技術措施之外,加強網路的安全管理,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對於確保網路的安全、可靠地運行,將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網路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確定安全管理等級和安全管理范圍;制訂有關網路操作使用規程和人員出入機房的管理制度;制訂網路系統的維護制度和應急措施等。

閱讀全文

與邊界路由策略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轉賬提示網路出現問題 瀏覽:503
白色強人哪個網路平台播出 瀏覽:46
如何傳遞網路的正能量 瀏覽:559
家裡wifi無網路連接無線燈不亮 瀏覽:933
網路家族哪個最潮 瀏覽:901
面子值多少錢兩個字網路詞 瀏覽:872
基層網路問題如何預防 瀏覽:14
用手機搜網路 瀏覽:342
民生銀行網路金融部包括哪些業務 瀏覽:571
網路帖子的語言有哪些 瀏覽:74
如何使用香港無線網路 瀏覽:287
電腦怎樣啟用網路映射 瀏覽:891
湖科大計算機網路教材是哪本 瀏覽:564
兵團網路安全宣傳 瀏覽:866
龍城網路手機版下載 瀏覽:729
多於300台電腦設置網路 瀏覽:946
左上角顯示網路的是什麼手機 瀏覽:782
網路電視機頂盒盒子哪個好用 瀏覽:172
路由器密碼重設後網路為什麼用不了 瀏覽:749
冬天網路不好什麼原因 瀏覽:36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