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採掘工作面瓦斯感測器如何布置,並對報警、斷電、復電規定有何要求
①瓦斯報警點:T1為1% CH4;
②瓦斯斷電點:T1為1.5%CH4;
③斷電范圍:T1為掘進工作面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④復電點:T1小於1% CH4。
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
(1)監測內容:在掘進面回風流中增設1個高低濃度組合式瓦斯感測器。
(2)測點布置:按圖3-5要求布置。
(1)科東網路安全監測裝置擴展閱讀:
被串聯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前的甲烷感測器報警濃度≥0.5%CH4,斷電濃度≥0.5%CH4,復電濃度<0.5%CH4,斷電范圍為被串聯掘進巷道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若包括局部通風機在內,則斷電濃度為≥1.5%CH4。
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湧出岩巷的掘進工作面應在以下地點設置甲烷感測器,並實現瓦斯風電閉鎖:
(1)在掘進工作面混合風流處,即距工作面迎頭≤5m處。
(2)在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即距采區回風上山15m處。
(3)採用串聯通風的掘進工作面,被串聯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前3~5m處。
⑵ 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必須具備哪些功能
(1)開機自檢和本機初始化功能;
(2)通信測試功能;
(3)分站具有自動控制功能(實現斷電儀功能、風電瓦斯鎖閉功能、瓦斯管道監測功能和一般的環境監測功能等);
(4)死機自復位功能,且可以通知中心站;
(5)接收地面中心站初始化本分站參數設置功能(如感測器配接通道號、量程、斷電點、報警上限和報警下限等);
(6)分站自動識別配接感測器類型(電壓型、電流型或頻率型等);
(7)分站自身具備超限報警功能;
(8)分站接收中心站對本分站指定通道輸出控制繼電器實施手控操作功能和異地斷電功能。
(2)科東網路安全監測裝置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和用於煤礦監測監控系統的感測器主要有瓦斯、一氧化碳、風速、負壓、溫度、煤倉煤位、水倉水位、電流、電壓和有功功率等模擬量感測器,以及機電設備開停、機電設備饋電狀態、風門開關狀態等開關量感測器。
以上感測器的開發和應用基本滿足了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的需要,但國產感測器在使用壽命、調校周期、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某些感測器(如瓦斯感測器)的穩定性還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
煤礦井下使用的控制器主要是指各種規格的斷電儀,其主體是由繼電器構成,該斷電儀的壽命長,可靠性高。
煤礦安全生產監測裝置種類很多,一般分為攜帶型檢測裝置和系統式檢測裝置。攜帶型檢測裝置以其質量輕、便於攜帶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煤礦中。
煤礦用攜帶型檢測裝置主要用來檢測甲烷、一氧化碳、氧氣、硫化氫等,最為常用的是攜帶型甲烷檢測報警儀。
⑶ 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重點任務
風電機組/光伏組件隨風速或輻照強度的出力特性、出力波動特性與概率分布;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出力的時空分布和出力特性;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大型風電基地或大型光伏發電基地的集群控制平台系統示範工程。
大規模間歇式能源發電實時監測技術、出力特性及其對調度計劃的影響;大規模間歇式能源發電日前與日內調度策略與模型;省級、區域、國家級范圍內逐級間歇式能源消納的框架體系;多時空尺度間歇式能源發電協調調度策略模型及系統示範工程。
大型風電場接入的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分析與建模技術;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數字物理混合模擬平台;交/直流混合接入的控制方法;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故障分析與保護策略;輸電工程關鍵技術及樣機;核心裝備研製與示範工程。
間歇式電源基礎數據、模型及參數辨識技術;間歇式電源與電網的協調規劃技術;間歇式電源並網全過程模擬分析技術;間歇式電源接入電網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分析評估理論和方法。
適應高滲透率間隙性電源接入電網的綜合規劃方法;提高區域電網接納間歇性電源能力的關鍵技術;時空互補的區域電網間歇性電源優化調度方法和協調控制策略;風、光、儲、水等多種電源多點接入互補運行技術;含高滲透率間歇性電源的區域電網防災技術、應急機制、數字模擬平台和示範應用。
區域性高密度、多接入點光伏系統並網及其與配電網協調關鍵技術,重點研究屋頂、建築幕牆與光伏一體化技術,並探索並網運營的商業模式;功率可調節光伏系統與儲能系統穩定控制技術、區域性高密度、多接入點光伏系統的電能質量綜合調節技術、新型孤島檢測與保護技術、能量管理技術;不同儲能系統的高效率智能化雙向變流器、新型集中與分散孤島檢測裝置、分散計量測控系統和中央測控系統等關鍵設備。
微網的規劃設計理論、方法、綜合性能評價指標體系、規劃設計支持系統、運行控制技術;微網動態模擬實驗平台和微網中央運行管理系統;具有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的微網示範工程。
大容量儲能與間歇式電源發電出力互補機制,儲能系統與間歇式電源容量配置技術及優化方法;儲能電站提高間歇式電源接入能力應用控制與能量管理技術;儲能電站的多點布局方法及廣域協調優化控制技術。
多種類型新能源發電集中綜合消納在規劃、分析、調度運行、繼電保護、安穩控制、防災應急等領域的關鍵技術。考慮到我國風光資源豐富區域的電網結構薄弱的特點,發展電源電網綜合規劃方法,提出時空互補的優化調度方法和協調控制策略,研究高可靠性繼電保護與安全穩定協調控制系統,發展防災技術和應急機制。
不同類型系統故障引起的大型風電場群連鎖故障現象,抑制大型風電場群發生連鎖故障技術方案,大型風電場群參與系統穩定控制的技術方案,包含系統級的大型風電場群故障穿越綜合解決方案及其在大型風電基地上的示範應用。
風電機組、光伏發電系統先進控制技術;新能源發電設備監測與信息化技術;新能源電站的智能協調控制技術與協調控制系統。
含風光儲的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控制保護及可靠供電技術、信息化技術;含風光儲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的電能質量問題;包含風光儲的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示範工程。
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突破小水電群大規模接入電網的技術瓶頸,減少其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研究提高小水電群接入消納能力的電網優化方法和柔性交流、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小水電發電能力預測技術,小水電監測與模擬平台集成技術,小水電與大中型水電站群系統多時空協調控制方法,小水電與風電、火電系統多時空協調控制,提高小水電群接入消納能力的區域穩定控制理論、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統。
間歇式能源發電出力的概率分布規律並建立相應的模型,間歇式能源網源協調控制技術,間歇式能源發電系統故障穿越技術,間歇式能源發電系統電氣故障診斷及自愈技術。
「風電+抽蓄」的運營模式。設計風電抽蓄聯合運行模式,建立包括聯合優化模型、聯合模擬、安全校核、模擬交易等在內的支撐系統,形成完整的風電抽蓄聯合運行管理系統框架。
間歇式電源功率波動特性及其對電網的影響;廣域有功功率及頻率控制、分層分級無功功率及電壓控制技術,電力系統動態穩定性分析及控制技術;機組-場群-電網分級分散協同控制技術;嚴重故障下新能源電力系統故障演化機理及安全防禦策略,考慮交直流外送等方式下的間歇式電源緊急控制、輸電系統緊急控制以及其他安控措施的協調控制技術。
含大規模間歇式電源的交直流互聯大電網的協調優化運行技術,廣域協調阻尼控制技術,狀態監測與信息集成技術,實時風險評估技術,智能優化調度和安全防禦技術。 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運行特性,更換站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和控制策略;電池梯次利用的篩選原則、成組方法和系統方案;更換站多用途變流裝置;更換站與儲能站一體化監控系統;更換站與儲能站一體化示範工程。
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特性和規模化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的影響;電動汽車有序充電控制管理系統;電動汽車有序充電試驗系統。
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控制策略和關鍵技術;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機、智能車載終端和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協調控制系統;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實驗驗證系統;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檢驗檢測技術。
電動汽車新型充放電技術;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控制策略及檢測技術;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運行的關鍵技術。
規模化電動汽車電池更換技術、計量計費、資產管理技術;充電設施運營的商業模式;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路的運營管理系統建設方案。 基於鋰電池儲能裝置的大容量化技術,包括電池成組動態均衡、電池組模塊化、基於電池組模塊的儲能規模放大、電池系統管理監控及保護等技術;電池儲能系統規模化集成技術,包括大功率儲能裝置及儲能規模化集成設計方法、大容量儲能系統的監控及保護技術、儲能系統冗餘及擴容方法、儲能電站監控平台。
多類型儲能系統的協調控制技術;多類型儲能系統容量配置、優化選擇准則以及優化協調控制理論體系;基於多類型儲能系統的應用工程示範。
單體鈉硫電池產品化和規模製備自動化中的關鍵問題以及集成應用中的核心技術,先進的鈉硫電池產業化制備技術,MW級鈉硫電池儲能電站的集成應用技術。
MW以上級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技術,5MW/1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池系統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示範,國際領先、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流電池產業化技術平台。
鋰離子電池的模塊化成組技術;電池儲能系統熱量管理技術、狀態監控及均衡技術、儲能電池檢測和評價技術;模塊化儲能變流技術,及各種不同型式的儲能材料與功率變換器的配合原則;基於變流器模塊的電池儲能規模化系統集成技術,及儲能系統電站化技術。
儲能系統的特性檢測技術;儲能系統的應用依據和評估規范;儲能系統並網性能評價技術,涵蓋電力儲能系統的研究、製造、測試、設計、安裝、驗收、運行、檢修和回收全過程的技術標准和應用規范。 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框架、模型、模式和技術支撐體系;含分布式電源/微網/儲能裝置的配電網系統分析、模擬與試驗技術;考慮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電能質量的智能配電網評估指標體系;含分布式電源/微網/儲能裝置的配電網在線風險評估及安全預警方法、故障定位、網路重構、災害預案和黑啟動技術;智能配電單元統一支撐平台技術;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保護設備和自愈控制系統;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示範工程。
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技術體系架構;智能用電高級量測體系標准、系統及終端技術;用戶用電環境(特別是城市微氣象)與用電模式的相互影響,不同條件下的負荷特性以及對用電交互終端、家庭用電控制設備的影響;智能用電雙向互動運行模式及支撐技術。
智能配用電示範園區規劃優化和供電模式優化方法。配電一次設備與智能配電終端的融合與集成技術;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用電信息支撐平台及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的集成技術;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高級量測系統、智能用電互動平台的集成技術;智能用電小區用戶能效管理系統與智能家居的集成技術;智能樓宇自動化系統與建築用電管理系統的集成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提高配電網接納間歇式電源能力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參與配電網負荷管理的優化調度方法,配電網分布式儲能系統的綜合能量管理技術;智能配用電示範園區。
主動配電網的網路結構及其信息控制策略,主動配電網對間歇式能源的多級分層消納模式,主動配電網與間歇式能源的協調控制技術。
智能配電網下新型保護、量測的原理和演算法;智能配用電高性能通信網技術;智能配電網廣域測量、自適應保護及重合閘等關鍵技術;開發智能配電網新型量測、通信、保護成套設備,智能配電網新型量測、通信、保護成套設備的產業化。
智能配電網的優化調度模式、優化調度技術,面向分布式電源、配電網路以及多樣性負荷的優化調度方法;包括優化調度系統以及新能源管控設備等關鍵裝備;智能配電網運行狀態的安全、可靠、經濟、優質等指標評價技術。
鋼鐵企業等大型工業企業電網的智能配用電集成技術。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用電信息支撐平台及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的集成技術;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高級量測系統、智能用電互動平台的集成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
適於島嶼、油田群的能源高效利用的智能配網集成技術,包括信息支撐平台、自愈控制、用電信息採集、高級量測、用電互動、能效管理、儲能系統優化配置和運行控制,建設配網綜合示範工程。
高效自治微網群的規劃設計及評價體系,穩態運行與多維能量管理技術,多空間尺度微網群自治運行控制器樣機,統一調度平台軟體,多空間尺度高效自治微網群的示範應用。
孤島型微電網的頻率穩定機理與負荷-頻率控制方法,孤島型微電網的電壓穩定機理與動態電壓穩定控制方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孤島型微電網的技術,孤島型微電網系統的示範工程建設及現場運行測試與實證性研究。 電網智能調度一體化支撐關鍵技術;大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整體建模、風險評估與故障診斷技術;多級多維協調的節能優化調度關鍵技術等。
在線安全分析並行計算平台的協調優化調度技術,復雜形態下在線安全穩定運行綜合安全指標、評價方法和實現架構;大電源集中外送系統阻尼控制技術,次同步諧振/次同步振盪的在線監測分析預警及阻尼控制技術;基於廣域信息的大電網交直流智能協調控制和緊急控制技術等。 感測器介面及植入技術,電子式互感器(EVT/ECT)的集成設計技術,智能開關設備的技術標准體系及智能化實施方案;具備測量、控制、監測、計量、保護等功能的智能組件技術及其與智能開關設備的有機集成技術;適用於氣體介質的壓力與微水、高抗振性能的位移、紅外定位溫度、聲學、局部放電信號等感測器及介面技術,各類感測器的可靠性設計技術和檢驗標准;開關設備運行、控制和可靠性等狀態的智能評測和預報技術,智能開關設備與調控系統的信息互動技術,開關設備的程序化和選相合閘控制技術等。
高壓設備基於RFID、GPS及狀態感測器的一體化識別、定位、跟蹤和監控的智能監測模型,輸變電設備智能測量體系下的全景狀態信息模型;具有數據存儲能力、計算能力、聯網能力、信息交換和自治協同能力的一體化智能監測裝置;基於IEC標準的全站設備狀態信息通訊模型和介面體系構架,輸變電設備狀態信息和自動化信息的集成關鍵技術,標准化全站設備狀態採集和集成設備關鍵技術;輸變電高壓設備智能監測與診斷技術,輸變電區域內多站的分層分布式狀態監測、採集和一體化數據集成、存儲、分析應用系統。 智能配用電信息及通信體系與建模方法;智能配用電系統海量信息處理技術;智能配用電信息集成架構及互操作技術;復雜配用電系統統一數據採集技術;智能配用電業務信息集成與交互技術;智能配用電信息安全技術;智能配用電高性能通信網技術等。
電力通信網路技術體制的安全機理與屬性;通信安全對智能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保障智能電網各個環節的通信安全技術與組網模式;廣域電網實時通信業務可靠傳輸技術、支持多重故障恢復的通信網自愈與重構技術;電力通信網路的安全監測及防衛防護技術;電力通信網路安全性能優化技術;電力通信網路安全評價體系;智能電網通信網路綜合管理與網路智能分析技術,電力通信網綜合模擬與測試平台,電力通信智能化網路管理示範工程。
實用的新型電力參量感測器,以及多參量感知集成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多測點多參量的光纖感測網路技術;多種感測裝置的融合技術;電力感測網綜合信息接入與傳輸平台技術;電力物聯網編碼技術、海量數據存儲、過濾、挖掘和信息聚合技術;新一代高性能電力線載波(寬頻/窄帶)關鍵通信技術;電力新型特種光纜及試點工程,新型特種光纜設計、製造、試驗、施工、運維等配套支撐技術及基本技術框架,新型特種光纜的應用模式和技術方案;智能電網統一通信的應用模式、部署方式和網路架構,統一通信在支撐調度、應急、用電管理等各環節的應用和解決方案。
智能電網統一信息模型及信息化總體框架;電網海量信息的存儲結構、索引技術、混合壓縮技術、數據並發處理、磁碟緩存管理、虛擬化存儲和安全可靠存儲機制等信息存儲技術;基於計算機集群系統的並行資料庫統一視圖和介面、並行查優、海量負載平衡和海量並行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技術;海量實時數據與非實時數據的整合檢索和利用技術;雲計算在海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技術;海量實時資料庫管理系統;高效存儲及實時處理智能信息服務平台示範工程。
電網可視信息的模式識別、圖形分析、虛擬現實等技術,可視化支撐技術架構;智能監控系統架構,計算機視覺感知方法、智能行為識別與處理演算法等關鍵技術;智能電網雙向互動的信息服務平台技術,桌面終端、移動終端、互動大屏幕等多信息展現渠道;智能電網雙向互動的信息服務平台示範工程。 靜止同步串聯補償器、統一潮流控制器的關鍵技術,包括主電路拓撲、模擬分析技術、關鍵組件的設計製造技術、控制保護技術、試驗測試技術,開發工業裝置並示範應用;利用柔性交流輸電設備的潮流控制和靈活調度技術。
高性能、低成本、安裝運維方便的高壓大容量新型固態短路限流器,包括新型固態限流裝置分析建模與模擬技術、固態限流器主電路設計技術、固態限流器的控制與保護策略,工程化的高壓大容量新型固態限流裝置研製。
面向輸電系統應用的高溫超導限流器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超導限流裝置的限流機理、主電路拓撲、建模和模擬分析、優化設計方法、控制策略、保護系統、試驗測試技術,220kV高溫超導限流器示範裝置研製。
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用高壓直流斷路器分斷原理理論分析、模型與模擬、直流斷路器總體方案、成套電氣與結構、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化、成套試驗方法、SF6斷路器電弧特性等,15kV級直流斷路器樣機研製及示範工程。
高壓輸電系統用高壓直流陸上和海底電纜的絕緣結構型式、機械和電學特性、絕緣、結構和導電材料選擇、成型工藝、相關測試和試驗方法、可靠性試驗,±320kV級陸上和海底電纜的研製及相關試驗測試。
直流輸電系統中的直流電流和電壓測量方法和技術,直流輸電系統直流電流和電壓測試系統方法和技術路線,直流輸電系統測量裝置計量和標定方法,高電位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測試系統,全光直流電流互感器和全學直流電壓互感器,滿足特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直流輸電需求的樣機及相關試驗、認證和示範應用。
換流器拓撲結構和主迴路優化、多端柔性直流供電系統分析、計算和模擬;多端直流供電系統與交流供電系統的相互影響和運行方式,研究多端直流供電系統的控制保護系統架構、電壓、潮流和電能質量控制方法;緊湊型、模塊化換流站設備及其控制保護系統,它們在城市供電中的示範應用。
直流配電網拓撲結構、基本模型、控制保護方案,直流配網模擬模型和技術,直流配電網設計技術,直流配電網換流站關鍵裝備,直流配電網經濟安全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考慮各類分布式電源接入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備與電網互動情況下的直流配電網建設和優化運行方案,直流配電網管理和控制系統,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及相關技術、裝置和系統的有效驗證。 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范圍,建立一個涵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儲能的智能電網綜合集成示範工程,實現智能電網多個領域技術的綜合測試、實驗和示範,並研究智能電網的可行商業運營模式,形成對未來智能電網形態的整體展示,體現低碳、高效、兼容接入、互動靈活的特點。
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範的技術領域包括:
大規模接入間歇式能源並網技術;
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協調運行電網技術;
大規模儲能系統;
高密度多點分布式供能系統;
智能配用電系統;
用戶與電網的互動技術;
智能電網信息及通信技術。
⑷ 網路安全監測裝置不上報事件怎麼處理
你說的上報事件是站端向主站上報吧
1、首先要確定網路是否通暢,路由是否正確,交換機埠是否up,後台ping主站地址是否正常
2、然後檢查通訊配置,主站地址配置是否正確,有沒有勾選告警上傳選項
3、再檢查本端證書及主站證書導入是否有誤,可以在後台用cat命令查看證書存放路徑下的證書跟調度發過來的證書是否一致
4、查看縱向隧道是否協商成功,8800埠是否在縱向加密策略上打開,一般縱向需要建2條策略,第一條埠本端8800-8801對端1024-65535,第二條本端1024-65535對端8800-8801
5、重啟上傳程序或者直接重啟監測裝置後查看有沒有跟主站的tcp鏈接
6、調度主站導入站端證書是否正確,站端ip是否配置正確,主站重啟接收程序
7、如果檢查了這些還是有問題盡快聯系廠商工程部和研發人員
希望問題早日解決
⑸ 電場安全的計算機問題,這些話用白話解釋下啊,說的好領導滿意絕對有紅包
電場應該是指電廠吧
1.電力監控系統用來監測電力網路運行狀態,這個電力監控系統自身需要安全防護,以抵擋來自其他計算機網路的攻擊,所以要配備正確齊全的防護策略(手段)。
2.風光功率預測、火電機組監測裝置是安全2區的設備,這些設備和安全1區的設備通信,要通過硬體防火牆這樣的一個裝置。
3.安全1區、安全2區的設備和其他區的設備通信時要通過單向隔離裝置(即只能單方面通信,就像河水只從上游流到下游)。
4.(2)裡面說的非安全硬體設備、操作系統、資料庫等等。都是要整改的,就是要按要求使用安全的硬體設備(比如說計算機不能用外國的,要用國產的),操作系統,資料庫。
⑹ 誰有II型網路安全檢測裝置技術論壇網址(南瑞信通、積成電子、北京科東)
就我們所用到的II型網路監測裝置,主要是利用設備自身數據概況預知故障是對時狀態自檢的一種方式,可監視時鍾,受自身數據設計限制,發現的問題不全面,有局限性,但利用自身數據發現故障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時鍾偏差測量以被監測外圍無法預知故障的另一種監測,以對時報文形式傳遞。其實是可以從報文開始分析,這樣也有助於後期的交流和實際用途。
⑺ 跪求煤礦人員定位各種管理制度,詳細制度請看補充。
人員定位系統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節 安裝、使用與維護
1.按照《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與管理規范》(AQ1048-2007)規定,人員定位系統必須具備下列基本功能:
(1)考勤管理功能,能夠實時對煤礦各類人員出入井時間、下井班數、班次、遲到、早退等情況進行監測、並可進行分類分級匯總、統計查詢、報表列印;
(2)安全管理功能
①能顯示井下巷道分布、設備安裝及運行狀態、當前各區域人員分布,人員的滯留等信息,並當有人員滯留超時、區域超員或設備運行異常時報警及異常信息進行統計顯示。
②能夠對任意指定編號或者姓名的攜卡人員下井活動實時定位跟蹤,活動軌跡顯示、列印、查詢、異常報警等。
③有管理中心向攜卡人員呼叫時標識卡聲光提示及攜卡人員有向管理中心發出緊急呼叫信息的雙向呼叫功能。
④有煤礦井下特殊區域限制員工非法進入,如果有未經許可人員接近該區域可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同時地面監控主機也會發出報警信號功能。
(3)人事及用戶管理功能,有與標識卡相關的員工基本檔案管理、工資輔助管理等簡單人事管理功能及登錄人員定位系統的用戶管理功能。
(4)在人員出、入井口應設置大屏幕LED顯示及語音報號檢卡系統,用於出入井人員考勤管理和檢測出入井人員標識卡的完好性,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5)系統地面中心站主機應採用雙機熱備,數據保存半年以上,當系統發生故障時,丟失信息的時間長不大於5min。
(6系統應具備聯網功能,可通過客戶端對監控信息進行查詢,分析。通過授予許可權,能夠對系統進行查詢、增加、刪除、修改等功能。
(7)系統應具有故障自動診斷功能,可自動判斷出故障設備及定位到具體識別器、讀卡分站,自動彈出報警信息,並記錄故障時間和故障設備,以供查詢及列印。
2.人員定位系統的安裝必須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人員定位系統設備必須具有「MA」標志證書。設備使用前,應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調試設備,並在地面通電運行24h合格後方可使用。防爆設備應經檢驗合格並貼合格證後,方可下井使用。
(2)地面中心站主機設置在礦調度室,環境應滿足主機設備安裝要求。調度室設置顯示設備,顯示井下人員位置等。
(3)進入機房或入井口處的電纜應具有防雷措施,避雷裝置接地要可靠,接地電阻<5Ω。
(4)各個人員出入井口、重點區域出入口、限制區域等地點應設置讀卡器,並能滿足監測攜卡人出入井、出入重點區域、出入限制區域的要求。
(5)巷道分支處應設置讀卡器,並能滿足檢測攜卡人出入方向的要求。
(6)分站應設置在便於讀卡、觀察、調試、檢驗、圍岩穩定、支護良好、無淋水、無雜物的支架或懸掛在距底板≥300mm位置。
(7)編制采區設計、採掘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對人員定位系統的分站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電源電纜的敷設,監測區域等做出明確規定,並附詳細布置圖。
3.人員定位系統的使用必須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所有下井人員必須攜帶識別卡,嚴禁一人攜帶多卡入井。
(2)攜帶識別卡下井人員通過井口專用檢卡設備時要檢查識別卡是否正常,如發現電量不足,卡號錯誤,信息不全時與維護人員聯系,換識別卡,並能在換卡的同時進行信息關聯。
(3)井下工作人員嚴禁更換、隨意拆卸識別卡,若有問題,及時與維護人員聯系更換識別卡。
(4)井口檢身人員,必須對下井人員是否攜帶檢識別卡進行查。
(5)監控中心站值班員負責監視系統設備的運轉和監測數據變化情況,核實和匯總人員跟蹤監測信息,對信息出現異常或設備報警時,立即通知維護人員,並做好中心站運行日誌,相關人員查明原因後向有關負責人匯報。
4.人員定位系統的維護必須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專業維護人員定期對人員定位監測裝置進行巡視和檢查,發現故障及時排查。
(2)各單位或監測人員發現監測裝置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向通風區匯報並核實。
(3)井下人員的工作單位崗位如有變動 ,所在單位應及時信息中心,專業維護人員24小時內將識別卡信息調整,並將相關人員信息的錄入管理。
(4)各有關區隊要加強管轄區域內所安設的跟蹤監測裝置的看護管理,每班要派專人對設備線路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如有丟失損毀由責任單位負責找出責任人或照價賠償。
(5)專業維護人員要及時維修更換有問題的讀卡器,不得因讀卡器問題影響監測數據的准確性。
(6)專業維護人員要確保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不間斷運行,出現故障及時排查,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
(7)各分站電源由供電區隊負責、嚴禁長時間停電,如有開關跳閘,應及時恢復停電。
(8)分站和讀卡器嚴禁隨意移動、搬遷,影響巷道施工時,必須經機通風區同意,並得到調度所同意後方可作業。
5.人員定位系統設備更新的基本原則是,用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更換技術性能落後又無法修復改造的老舊設備。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申請報廢更新。
(1)設備嚴重老化、技術落後或超過規定使用年限的設備;
(2)通過修理,雖能恢復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費用超過設備原價的80%以上,經濟不合理的;
(3)受意外災害,損壞嚴重,無法修復的或嚴重失爆不能修復的;
(4)不符合國家及行業標准規定的,國家或有關部門規定應淘汰的設備。
第二節 運行管理
1.煤礦應配備滿足人員定位系統使用工作需要的操作、維護人員。操作、維護人員應了解系統的基本原理並能熟練地操作使用系統,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2年以上現場實踐經驗,經過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2.安監處負責各煤礦人員定位系統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煤礦必須將人員定位系統運行情況納入安全質量標准化的檢查驗收范圍,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必須編制人員定位系統發現問題應急處置預案。
3.人員定位系統運行管理程序如下:
(1)通風區監控中心負責系統日常使用維護管理。實行每天24小時值班,值班員應認真監視監視器所顯示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填寫運行日誌。
(2)接到系統報警後,值班員應立即通知生產調度、通風區值班人員及礦值班領導,並應立即採取措施.處理結果應記錄備案。
(3)煤礦各級管理人員必須經常通過人員定位系統終端了解礦井生產人員組織等相關情況,分析、研究系統的各類數據,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及入井人員活動規律,以提高安全生產科學管理決策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能力。
4.煤礦要建立人員定位系統技術資料管理與使用制度,技術資料要定期保存。
(1)要按質量標准化的要求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以下帳卡和報表:
①設備、儀表台賬;
②設備故障登記表;
③檢修記錄;
④巡檢記錄;
⑤中心站運行日誌;
⑥設備使用情況月報表。
(2)煤礦應繪制人員定位設備布置圖,圖上標明分站、電源、中心站等設備的位置、接線、傳輸電纜、供電電纜等,根據實際布置及時修改,並報礦技術負責人審批。
(2)中心站應每3個月對數據進行備份,各份數據應保存1年以上。
(4)圖紙、技術資料應保存1年以上。
⑻ 科東縱向加密怎麼配置
1)打開客戶端:(注意不同時間段的設備需要不同版本的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新版縱向低端百兆、普通百兆、千兆都用PSTunnel2000加密裝置千兆改通訊_V4.3.3管理工具,老版千兆也用PSTunnel2000加密裝置千兆改通訊_V4.3.3管理工具,老版低端百兆、普通百兆用PSTunnel2000加密裝置百兆管理工具改通訊V4.3.3管理工具。
注意:老版跟新版配置備份不能互相備份恢復,只能新版備份恢復到新版設備,老版設備備份恢復到老版設備; ((管理工具和插件在隨機附帶的光碟里可以找到))
(win7設備需要右鍵,「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2)配置筆記本網口
將筆記本網卡配置成與設備IP相同網段的IP(設備ip是169.254.200.200,筆記本可設置:169.254.200.100,網線連接設備eth4口)
如果登陸一台縱向後連接另一台始終登陸不上去,進入命令行執行 arp –d,清空緩存
3)到登陸界面:
修改下圖的設備IP為169.254.200.200,然後直接確定。
問題:登錄時。不能登錄,連接失敗
檢查步驟:看管理工具版本是否對應,(後台會不會報錯)
筆記本的防火牆應關閉,殺毒軟體關閉
筆記本是否配置了169.254.200.X網段的ip地址
在筆記本ping 169.254.200.200 ,應該ping不通,但是arp –a可以學習到169.254.200.200對應的MAC地址,學不到說明網路有問題,檢查eth4燈是否亮,網線是否OK等。也可在後台ifconfig eth4 169.254.200.200給網口臨時配上地址,然後再登錄。
4)登陸後,配置 à 裝置基本配置:
如果劃分VLAN,Vlan標記類型選擇「802.1q」
如果未劃分VLAN,Vlan標記類型選「無」
此界面除 Vlan標記類型 ,工作模式 外其餘均是默認選項。
監測外網 5分鍾
5)配置 à VLAN配置:
eth0跟eth1為一組,eth2跟eth3為一組,eth0、eth2是內網口,一般接交換機,eth1、eth3是外網口一般接路由器,vlan配置只在外網口配置(ETH1,ETH3),IP地址和子網掩碼及VLAN號均為分配好的。
其中IP地址就是縱向設備的IP地址,掩碼是縱向設備的ip的掩碼,vlan是縱向加密設備ip所屬的vlan號,如果沒有劃分vlan則為0。
6)配置 à 路由配置:
需要確認業務ip的網關是配在路由器上還是在交換機上,如果是配在路由器上,只在外網口配置(ETH1,ETH3),目的地址跟目的子網掩碼用來確認目的網段,(默認路由就是0.0.0.0 0.0.0.0),網關是分配好的,就是縱向加密ip地址所在網段的網關地址,其餘默認。
如果配置默認路由,直接0.0.0.0 0.0.0.0 網關地址
7)配置 à 安全隧道:(需要確認此設備需要跟那幾個主站通信,有幾台主站設備就需要幾條加密隧道,外加一條明通隧道)
隧道名是自動生成的。
設備描述部門可以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去寫。
證書標識:(0-1024)對端設備證書的標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後面證書導入------遠程設備證書----需要跟相應隧道對應好,每條加密隧道對應一個加密證書。
本地設備IP:就是vlan配置裡面縱向設備的ip地址。
遠程設備IP:加密隧道就是要建立加密隧道的對端縱向加密設備ip地址。明通隧道就是1.1.1.1。
遠程子網掩碼:就是要建立加密隧道的對端縱向加密設備的掩碼。
明通模式:只有一端有加密設備,另一端沒有加密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放開一些到網關、交換機管理等不需要加密或沒有加密條件的明通策略)。
除證書標識,IP,子網掩碼,工作模式外其餘默認
8)配置 à 安全策略:
策略標識:自動生成
本地設備IP:就是vlan配置裡面縱向設備的ip地址。
對端設備IP:加密隧道就是要建立加密隧道的對端縱向加密設備ip地址。明通隧道就是1.1.1.1。(本地設備跟對端設備的ip意思就是確定本條策略是掛到這條相應的隧道下面的)
源起始IP、源結束IP都是本端的(需要加解密的業務地址段)
目的起始IP、目的結束IP是對端的(需要加解密的業務地址段)
處理模式:在明通隧道下面的策略就配置成明通模式。通常情況下,放開一些到網關、交換機管理等不需要加密或沒有加密條件的明通策略,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添加。
9)配置à告警及其他配置:
如果所調試設備的地區有內網安全監視平台需要配置日誌告警
報警輸出目的IP地址:需要上傳日誌告警信息的目的採集伺服器的ip地址(自動化人員會提供)
報警輸出的埠:514
10)管理中心配置:
如果所在地區有內網安全監視平台或者縱向加密管理中心,都需要配置管理中心,以便主站能遠程管理廠站縱向加密裝置。
IP地址:管理中心的ip地址(自動化部門會提供)
證書標識:默認從1032開始 (跟隧道的證書標識一樣,此證書標識要在導入管理中心證書的時候與其對應)
許可權:設置
11)需要導入的證書:(在證書導入裡面)
調試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導入三類證書:RSA設備證書、遠程設備證書、管理中心證書。
遠程設備證書的證書標識一定跟隧道裡面的證書標識對應。如果有兩個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的證書同樣要對應。
基本完成,配置時遇到什麼問題,或者需要技術支持,敬請聯系北京星華永泰科技有限公司
⑼ 南瑞isg-3000網路安全監測裝置usbkey丟了咋辦
可以直接與系統集成商或軟體提供商聯系,讓他們給你新的秘鑰U盤。由於加密方式只有他們掌握,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解決。同時,他們也可以把原來的秘鑰U盤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