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條例
法律分析:《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已經2021年4月27日國務院第13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維護網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指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國防科技工業等重要行業和領域的,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網路設施、信息系統等。
第三條 在國家網信部門統籌協調下,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施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
第四條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堅持綜合協調、分工負責、依法保護,強化和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以下簡稱運營者)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作用,共同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第五條 國家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實施非法侵入、干擾、破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活動,不得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第六條 運營者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的基礎上,採取技術保護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攻擊和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維護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七條 對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或者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
② 網安行業再迎機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9月起施行
網路安全的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單一網路安全產品能夠完成的,傳統的網路安全建設需要覆蓋終端、網路、應用、系統、數據和管理等多個方面。目前安全硬體的佔比仍然較高,2018年硬體市場占網路安全市場的48.1%。以防火牆/VPN、IDP(入侵檢測、防護)、UTM為代表的安全硬體基礎設施依然是信息系統運營者進行安全投入的重點,用戶將其部署於系統網路架構的核心接入區(內外網邊界),輔之以應用服務區和安全管理區內伺服器、運維堡壘機等設備上運行的軟體、用戶終端上的安全軟體,共同組成了系統內網的安全架構。
根據CCIA和Wind數據統計,我國網路安全行業的主要企業2020年營收表現靚眼。其中,奇安信-U市佔率第一達7.80%,實現安全業務營收41.61億元,同比高速增長31.93%。
《數據安全法》通過,激發網路安全市場需求。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這是我國在網路安全和數據領域基礎性法律的重大成果。根據CCIA統計,我國2020年網路安全市場規模為532億元,同比增長11.3%,較去年同期放緩,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數據安全法》的正式通過會驅動政府、企業等加大數據安全相關的采購,加之此前通過的《等保》、《關保》等政策法規,將共同為網路安全市場提供可觀的增量,預計2021年網路安全市場規模增長有望提速。
我:粥粥
③ 2021年發布實施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的全稱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網路化的時代,生活的各個部分已經離不開網路了。但是這也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已經通過網路犯罪得手了。為此我國特意出台相關的法律即網路安全法。
④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2021)
第一條為了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保障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維護國家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前款規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網路平台運營者統稱為當事人。第三條網路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以及數據處理活動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第四條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建立國家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制。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組織網路安全審查。第五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的,應當預判該產品和服務投入使用後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部門可以制定本行業、本領域預判指南。第六條對於申報網路安全審查的采購活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應當通過采購文件、協議等要求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包括承諾不利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便利條件非法獲取用戶數據、非法控制和操縱用戶設備,無正當理由不中斷產品供應或者必要的技術支持服務等。第七條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路平台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第八條當事人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報書;
(二)關於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報告;
(三)采購文件、協議、擬簽訂的合同或者擬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等上市申請文件;
(四)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九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應當自收到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審查申報材料起10個工作日內,確定是否需要審查並書面通知當事人。第十條網路安全審查重點評估相關對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國家安全風險因素:
(一)產品和服務使用後帶來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擾或者破壞的風險;
(二)產品和服務供應中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業務連續性的危害;
(三)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開放性、透明性、來源的多樣性,供應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為政治、外交、貿易等因素導致供應中斷的風險;
(四)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遵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情況;
(五)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風險;
(六)上市存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外國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以及網路信息安全風險;
(七)其他可能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因素。第十一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當事人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第十二條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結論建議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復意見。
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意見一致的,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以書面形式將審查結論通知當事人;意見不一致的,按照特別審查程序處理,並通知當事人。
⑤ 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和信息安全我國建立了網路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包括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在2021年中獲得通過,這部法律必將有利於維護個人信息權益,規范個人信息活動,促進個人信息的合理應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出台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從2015年開始陸續出台並實施。這幾部法律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獨立的,而是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指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為龍頭的一個有機的法律體系。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在內的這四部法律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可以看到「安全」、「網路」、「數據」和「個人信息」是這四部法律共同的關鍵詞,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
這四部法律,它們的立法宗旨,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和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它們適用的范圍,特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引入了域外效力制度,所以立法宗旨非常明確,適用范圍也有其自己的一些特點。
在數字化的時代,無論是企業、事業單位、其他法人組織、社會團體,乃至於自然人,我們的身份、行為及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都已經數字化,因此數據治理是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無論是為了維護網路安全或數據安全、還是保護個人信息,促進網路、數據和個人信息的有效利用,數據行為的監管都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數據的監管涉及到了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涉及到社會治理,經濟發展和政府管理也都會涉及到數據的監管。因此,數據監管是一個跨部門、跨領域的問題,需要盡快的建立數據協同監管的協調機制。我們不希望九龍治水,但是這九條龍必須要團結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數據協同監管協調機制。只有把數據協同監管的協調機制建立起來,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實現這幾部法所追求的立法目的。當然,數據協同監管的體制建立是前提。在這個體制的前提下,再去完善數據協同監管的協調機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適用本法:
(一)以向境內自然人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為目的;
(二)分析、評估境內自然人的行為;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自2021年幾月起實施
9月1號,
作為我國關於數據安全的首部律法,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自2020年6月28日以來,《數據安全法》經歷了三次審議與修改,確定將於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標志我國在數據安全領域有法可依,為各行業數據安全提供監管依據。
隨著《數據安全法》的出台,我國在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數據安全法》明確數據安全主管機構的監管職責,建立健全數據安全協同治理體系,提高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促進數據出境安全和自由流動,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讓數據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數字化經濟的安全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⑦ 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互聯網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網路安全法》及《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等。 同時,國家部委有30多個條件、決定、答復對網路管理與安全發揮規范與調整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子商務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電子商務,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法律、行政法規對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金融類產品和服務,利用信息網路提供新聞信息、音視頻節目、出版以及文化產品等內容方面的服務,不適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