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上的周公解夢可信嗎
就是娛樂,不要信以為真。
夢境與凶吉禍福無關,常常是白天人的記憶造成的,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夢,是大腦無意識中將腦內資訊,無序的連結而成,有些是你早已忘記,在記憶邊緣的資訊都會被呼叫的,很神奇。
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夢是無法預見現實的。如果說夢能夠預見現實,而且這種預見可以被解讀,而且這種能人確實存在,我可以說,這種能人99.99999%的人,一輩子也遇不到一次。
不少人有這樣的苦惱:入睡後,常常做噩夢,甚至被驚醒。由於睡不好,次日頭昏腦漲,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有的還擔心噩夢會給自己帶來厄運,造成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
其實,做夢是人在睡眠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人在睡眠時大腦神經細胞都處於抑制狀態,這個抑制過程有時比較完全,有時不夠完全。如果沒有完全處於抑制狀態,大腦皮層還有少數區域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人就會出現夢境。由於少數細胞的活動失去了覺醒狀態時的整個大腦皮層的控制和調節,記憶中某些片斷不受約束地活躍起來,可能就表現出與正常心理活動不同的千奇百怪的夢。此時,與語言和運動有關的神經細胞倘若也處於興奮狀態,那就不光會出現夢境,還會說夢話或發生夢游的現象。
Ⅱ 夢見上網是什麼意思
夢境的產生其實是和生命活動有著一定的關聯的,是一種心理和生理共同影響的多重作用。人類在睡眠的狀態之下,身體仍然是保持著一個最基礎的生命活動,我們的大腦也不例外,雖然整體上處於一個休眠機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腦細胞處於活躍的狀態,正是這部分細胞的活躍才製造了睡夢當中的夢境。
一般情況下,睡覺做夢本身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一部分因素下所引發的睡覺多夢表現就不得不重視。睡覺多夢原因可以分為兩點,分別是大腦皮層神經興奮、身體因素等。做夢是每個人就每天都會做的事,在夢里什麼都有可能會發生,而由於夢的不可見性、多變性,也給夢都存在帶來了一層神秘的濾鏡。所以大家都對夢有一個非常好奇的心理,特別是出現一些比較困擾的夢境時,大家還會想著去解夢。
夢見上網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上網好不好?夢見上網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請看下面由懂視生活小編幫你整理的夢見上網的詳細解說吧。
上網有兩層含義,一是娛樂放鬆,而是逃避現實,無亂你是夢見在上網還是在打電腦游戲,都有某種逃避的心理在內,尤其在夢中反映出的慾望是白天特別強烈的慾望。通過上網,你能獲取大量信息來緩沖現實的無聊和壓力,互聯網是一個萬花筒,千變萬化能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
夢見上網,學業和事業會下降,會得到老師和上級的批評。
女人夢見上網,會因疏於家務被丈夫或婆婆指責。
夢見上網,五行主金,金水相生,則有互通的含義,則你們之間的交流明顯,是有變動變通的暗示,得此夢主做事要懂得變通。
單身女人得此夢,是你在感情中能夠得到良緣,只是你們之間的感情並非是一蹴而就,兩個人的考核是家庭給你們的,如兩個人感情足夠堅定,即便是家人對你們的感情態度表示不支持,兩個人的感情最終有可以改變的可能,如你們的感情是三心二意,則很難繼續下去。春天夢之吉利,夏天夢之不吉利。
單身男人得此夢,是你財運上有明顯改善的機遇,而你本人的能力,和你的長遠規劃息息相關,如你在當下事業前行路上非常困難,則你在事業中也很難有好機會,不如趁早放棄。
已婚女人得此夢,是你在事業中有被人尊重的跡象,如你是職業女性,有好運。
科普:人為什麼會做夢?
夢境的產生其實是和生命活動有著一定的關聯的,是一種心理和生理共同影響的多重作用。人類在睡眠的狀態之下,身體仍然是保持著一個最基礎的生命活動,我們的大腦也不例外,雖然整體上處於一個休眠機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腦細胞處於活躍的狀態,正是這部分細胞的活躍才製造了睡夢當中的夢境。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或許都會發現了,自己白天留下過強烈的畫面、聲音或者是事物等內容,很容易出現在夢境里,這是由於這些事物作為記憶儲存在大腦之後,讓人難以忘懷。
因為每一個人的工作,思想,情感,生活以及愛好等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對於事物的觀點和看法與各不相同,所以每一個人的夢境也都不太一樣。
不只是人,一些動物也會做夢。
在很多人的心裡,大家都認為做夢是一種暗示,或許是在提醒著我們什麼並且認為只有人類才會做夢。
做夢主要是由於人們在睡眠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大腦皮層還是比較興奮的狀態,此時就會出現相關的夢境。
所以很多哺乳動物也都會做夢,比如松鼠,小貓,小狗,大象等動物都會做夢,而鳥類也會做一些短暫的夢。
Ⅲ 夢怎麼解釋
好多種說法:
科學說法:
學術界對夢的成因與目的仍無定論,普遍的看法是:夢是腦在作資訊處理與鞏固長期記憶時所釋出的一些神經脈沖(就像打掃時揚起的灰塵或正被處理中的資訊流),被意識腦解讀成光怪陸離的視、聽覺所造成的。
首先是Hobson與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論:腦干中的橋腦即使在睡眠中也會不斷發出訊號(PGO波),這些訊號刺激、活化了腦的意識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義的夢。
但後來Solms發現腦干受傷的病人仍舊有夢,而頂葉(負責軀體感覺與感覺整合的顱頂皮質)受傷的病人則沒有夢,或許腦干只與REM夢有關,頂葉與REM夢和NREM夢都有關。Jie Zhang在2004年提出「連續活化」理論: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臨時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快速動眼睡眠(REM)階段處理無意識的「程序性記憶」,而非動眼(NREM)階段處理有意識的「陳述性記憶」。在REM階段,腦的無意識部份正在處理程序性記憶,而有意識部份的活動則因感覺被切斷而降至最低,此時自記憶庫流出的資訊脈沖會活化有意識部份而使它藉由聯想編織出一段夢。而當另一脈沖到達時,則又編出另一段夢,夢境乃突然改變。
另外還有認為夢的成因或功能是:(1)經由任意突變、以「達爾文過程」來產生新觀念、新策略;(2)清除腦中的垃圾,夢是對垃圾的最後一瞥;(3)長期記憶的持續激發,睡眠時夢的詭異來自長期記憶的儲存格式,但清醒時的腦則能給它作正確的詮釋;(4)把遙遠但相關的記憶連結起來並強化成一故事體;(5)把外來刺激轉化成夢境以防止被驚醒;(6)自我滿足、降低心理壓力;(7)藉由眼球運動提供氧氣給角膜等等許多看法。但台灣有人提出一個夢的「心身作用說」:作夢時,幻想與自我分離,人不會察覺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覺記憶取出資料拼湊後再送回感覺區而成幻覺,目的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痛覺、壓覺會驅動自律神經中的「修補神經」,修補神經在腦與脊椎中排列成許多會連鎖反應的經絡,而作夢的功用之一就是在生長激素升高時,模擬極密集的運動壓揉訊號,驅動經絡修補身體。
2.佛教說法
夢境猶如打飽嗝。當人們在生活工作等活動中不斷地將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形成意識種子,傳導到阿賴耶識。當你五根休息時,阿賴耶識尚未完成處理,她將新的東西往裡塞時不定將過去放入的什麼東西給擠出來了;一旦觸動到有如傳送帶的那末識,他就將這些被激發或擠出的信息,有規則、無規則地反輸到大腦意識,形成各種各樣的夢境。[3]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夢學(oneirology)。
做夢與快速動眼睡眠(REM sleep)有關,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橋腦(pons)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痹。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時期中,不過比較少見。在進入深度睡眠時發生的入睡狀態(Hypnogigia)被認為和作夢有關。
夢是一種意象語言。《莊子·齊物論》雲:「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這些意象從平常事物到超現實事物都有;事實上,夢常常對藝術等方面激發出靈感,德國化學家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宣稱夢見一條正在吞食自己尾巴的蛇,而悟出苯環(Benzene)的分子結構。夢的形式包括了讓人驚醒的惡夢以及可能伴隨著夢遺的春夢。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作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作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作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鍾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眼動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眼動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眼動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真正的作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眼動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平均擁有最長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做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
也有人認為上述有關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夢只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夢中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動過速時產生的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恐懼的惡夢,人清醒心動過慢或早搏時引起的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人懸空、人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到的輕微的生理症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是有意識看無意識的一扇窗子。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夢解析的開山鼻祖。
[span]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慾望的滿足,人在清醒的狀態中可以有效地壓抑潛意識,使那些違背道德習俗的慾望不能為所欲為。但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或放鬆狀態時,有些慾望就會避開潛意識的檢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識層面,以各種各樣的形象表現自己,這就是夢的形成。夢是人的慾望的替代物,它是釋放壓抑的主要途徑,以一種幻想的形式,體驗到這種夢寐以求的本能的滿足。隱藏在杜麗娘潛意識中的慾望之火由於現實的原因遭受壓抑不能滿足,而潛意識中的沖動與壓抑不斷斗爭,形成一對矛盾,進而形成一種動力。這種動力使慾望尋找另外一種途徑或滿足,這就是夢。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認為,夢在某些情況下是心理沖突的顯現。郝濱先生在其著作《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中闡述:「夢中會出現慾望、情緒等各種感受,雖然這些都是你的神經系統產生的,但並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說夢中出現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質所在。很多的時候理性需求與感受類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們並存在你的意識中,並相互爭斗伴隨你的一生。這些需求之間的沖突可能使你無所適從,而導致心理障礙。但是,假如你擁有了足夠強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協調這些沖突,他們反而會使你獲得更好的成長。其實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釋夢、催眠等技術手段進行心理治療獲得個人成長的主要目的之一。」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做夢是大腦在虛擬環境中對如何處置危險情況的預演。尤其是噩夢,人類每年要做300到1000次噩夢。人類正是在噩夢中進行安全訓練。
卡耐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副教授凱利·摩爾韋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學院副教授邁克爾·諾頓(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個研究發現,夢在每個人心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研究者給美國、韓國和印度的學生提供了4種已有的夢的理論進行選擇,看他們對每種理論的接受程度。
理論1:弗洛伊德理論:夢體現著深埋在潛意識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憶起來的夢的碎片則能幫助我們揭露這些深藏的情感。
理論2:問題解決理論:夢主要是用來處理與生存法則有關的信息。因此,夢能給我們提供有關如何解決問題的深刻見地。
理論3:學習理論:夢是大腦處理白天所接觸到的信息的過程,它幫助我們清理掉沒用的信息從而避免大腦信息混亂。
理論4:副產品理論:夢是一種沒有涵義的幻象。是大腦在處理感覺輸入的隨機脈沖時所產生的一種幻象。
結果顯示,不管在哪個國家,人們對弗洛伊德理論的認同度都是最高的,認為夢具有深層涵義。(美國56%,韓國64.9%,印度73.8%。也許東方文化更加相信夢的潛意識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