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I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證書
中文叫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由中國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實施的國家認證。可以說,這是目前國內對於個人來說認可度最高的信息安全人員資質,堪稱最權威、最專業、最系統。根據實際崗位的不同,CISP又分為CISE(注冊信息安全工程師)、CISO(注冊信息安全管理人員)、CISP-A(注冊信息安全審核員)以及CISD(注冊信息安全開發者)。CISP的關注點是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業務流程。中國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的主管部門是中國國家Security部門。總體來說,CISP偏重於信息安全管理。
CISP為強制培訓認證,也就是說,要取得這個證書,首先要參加中國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授權機構進行的培訓(自學或者無授權的機構培訓的都不算數,無論你學的多牛掰,一般是交錢進行五天的培訓),然後參加考試取證。(談錢不傷感情)這個CISP的他們的培訓及考試費用大概是人民幣一萬兩三千的樣子。由於是強制交費培訓,想必你肯定跟培訓機構一樣嗨到翻。。。只不過,他們嗨的是專(sheng)心(yuan)培(o)訓(o),你嗨的收(xin)獲(teng)滿(yin)滿(zi)。
二、CIS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Professional)證書
中文叫信息系統安全認證專業人員,由國際信息系統安全認證機構(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rm,ISC2)組織和管理。ISC21992年開始推廣CISSP的認證考試,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ISC2在全球各地舉辦CISSP考試,符合考試資格的人員通過考試後授予CISSP認證證書。CISSP也是偏重於信息安全管理。個人經驗,這個認證在國內遠不如CISP好使。
CISSP認證其實是一個系列認證,包括注冊信息系統安全師(CISSP)、注冊軟體生命周期安全師(CSSLP)、注冊網路取證師(CCFPSM)、注冊信息安全許可師(CAP)、注冊系統安全員(SSCP、醫療信息與隱私安全員 (HCISPPSM),此外還有CISSP 專項加強認證:CISSP-ISSAP (信息系統安全架構專家)、CISSP-ISSEP(信息系統安全工程專家)、CISSP-ISSMP(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專家)等。
CISSP被吐槽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全英文考題,二是要考6個小時。題目共有250道,平均你得一分半鍾搞定一道。很坑的是,250道題目中,有50道是不計分的。更坑的是,還不告訴你是哪50道。當然,你可以選擇中文試題,但據說中文翻譯的實在不咋地,還不如直接上英文題,畢竟咱考CISSP玩的就是國際范兒。
CISSP培訓不強制,未經過培訓也可直接考試,只要你夠牛。考試費大概是600美元。
三、C-CCSK(China-Ceritificate of Cloud Security Knowledge)證書
本來吧,人家這個認證是CCSK(雲安全知識認證),是由著名的國際雲安全聯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CSA),CSA總部在美國,聯盟成員中雲大廠雲集,比如谷歌、微軟、惠普、阿里、Ctrix、MCafee等。2015年起,CSA看中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推出專門服務咱泱泱中華的C-CCSK認證,即中國版雲安全知識認證。C-CCSK認證的效力同國際版CCSK等同。泱泱中華的范圍是大中華區!!!
C-CCSK認證特別有助於構建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安全基線(Baseline),范圍涵蓋雲治理到技術安全控制配置等諸多方面,堪稱中國雲安全人才領域最權威的認證之一。
四、CISA(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or)證書
這是注冊信息系統審計師證書,自1978年起,由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和控制協會(ISACA)開始實施注冊,目前,CISA認證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標准。這個證主要是用於信息系統審計的。在國外,信息系統審計非常吃香,不過,國內目前並不太重視。但是在中國的國際大廠都需要進行信息系統審計。
拿了這個證,你在信息系統審計、控制與安全、鑒證等領域就是專業大拿了。你的用武之地是,按照全球公認標准和指南對某機構的信息系統開展各項審查工作,確保該機構的信息技術與業務系統得到充分的控制、監控和評價。
五、CompTIA Security+
這個證書名字挺牛掰,叫國際信息安全技術專家,同CISP、CISSP偏重於信息安全管理不同,Security+起的是技術范兒, 更偏重信息安全技術和操作。
❷ 紅盟不是解散了嗎那現在怎麼會有什麼中國紅客聯盟反擊越南黑客呢
「中國紅客聯盟」成立於2000年12月31日,鼎盛時期會員超過8萬人。由傳奇人物lion所建立。
2004年12月31日,創始人LION突然發布了一封公開信,稱「中國紅客聯盟」已經名存實亡,沒有存在的必要。隨後,中國紅客網站關閉,7名核心成員在網路世界更如人間蒸發。「中國紅客聯盟」也從此解散。
中國紅盟召集所有成員歸隊
美國國防部2010-05-21號宣布,為了打擊黑客和敵對國家的網路攻擊,醞釀籌備近一年的網路司令部正式啟動。網路司令部隸屬於美國戰略司令部,位於馬里蘭州的米德堡軍事基地,編制近千人,主要職責是進行網路防禦和網路滲透作戰。按照計劃,網路司令部將於10月全面運作。網路世界發生了急劇變化。
去年冰兒說過:兄弟們,我走了,離開這里,去找一個適合我的地方。同時請支持我的兄弟相信我,雖然我走了,但是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任何對我們敵對的網路勢力,我都會站出來全力的反擊的。
其實,我們並沒有走,都在冷靜思考,傲視妖魔,靜觀世變,集聚能量,面對無數的跳樑小丑,群魔亂舞,毀我國格,辱我中華。我們再也不能沉默了,再不出動,我們愧對國人,愧為紅客!紅客聯盟的建立到一次次的重組,她經歷了太多太多。同時,在中國紅客不斷努力的背後,她也變得更加豐盈和成熟。道路坎坷事不期,疾風勁雨練男兒。紅盟子弟多才俊,重出天下樹雄風!
如果你是原成員請你歸隊!如果你是新成員,我們熱烈歡迎。戰友們,你們回來吧!紅盟期待著你,因為我們的祖國需要你!與我們並肩攜手,為保衛我中華的網路疆域而戰吧!
中國紅客:中國網路中的紅軍!維護中國網路安全!愛國。是我們不變的精神。保護國家網路安全才是我們永恆的任務。
中國紅客從來都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愛國之心。相對黑客而言,我們是伸張正義、為保護民族利益而專門從事黑客行為的紅客。
「藍客」一詞由中國藍客聯盟在2001年9月提出。 當初的藍客聯盟(中國藍客聯盟)是一個非商業性的民間網路技術機構,聯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計算機與網路安全技術方面的研究、交流、整理與推廣工作,提倡自由、開放、平等、互助的原則。同時還是一個民間的愛國團體,藍盟的行動將時刻緊密結合時政,藍盟的一切言論和行動都建立在愛國和維護中國尊嚴、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基礎上,藍盟的聲音和行動是中華民族氣節的體現。藍客是中國愛國黑客技術團體的稱呼。
中國藍客聯盟(LUC)簡稱藍盟,組建於2001年10月1日。2002年4月,公安部門受外交部壓力開始調查此次事件,藍盟核心人員在當月受到公安機關的傳訊、調查,計算機被收繳送往上級公安廳取證、調查。後聯盟被告知必須無條件無限期關閉網站,並永久停止使用「藍客聯盟」名號。
中國藍客聯盟(LUC)簡史
中國藍客聯盟(LUC)簡稱藍盟,組建於2001年10月1日。最初由在校計算機愛好者沸點、無風、大雁三人籌劃建立。後吸收了花透、憂藍、靜風、近千玫瑰、風卷殘雲、文崽、Jay等朋友,之後成為藍盟的組織骨幹。
藍盟於2001年10月國慶期間組織了聯盟組建後的第一次對外行動。於2001年10月1日至5日期間,對台灣台獨勢力、反華網站給予了沉重的技術打擊。
2001年年底期間,相繼與中國黑客聯盟、中國鷹派聯盟、918愛國網等知名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與中國E安網路聯盟建立了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
2001年底至2002年1月,中日關系空前緊張。國內愛國網站、網民紛紛強烈抗議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新教科書事件。2002年1月,藍盟策劃與中國黑客聯盟、中國紅色聯盟在2002年2月春節期間,對日展開聯合技術行動。
那次對日行動代號「藍色尊嚴」,三個組織及眾多自發報名參加行動的網友於2002年春節准時展開了對日的技術打擊。80%左右的日本IP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百餘家日本商業網站被替換首頁、或被迫下線,幾十家日本政府網站受到首頁替換或DDoS攻擊。紅黑兩組織因受到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的傳聞的影響,中途停止了行動。而藍盟的行動一直持續到春節之後。
2002年4月,公安部門受外交部壓力開始調查此次事件,藍盟核心人員在當月受到公安機關的傳訊、調查,計算機被收繳送往上級公安廳取證、調查。後聯盟被告知必須無條件無限期關閉網站,並永久停止使用「藍客聯盟」名號。
2002年6月2日,藍盟在IRC頻道召開「中國藍客聯盟告別會」,與會幾百位網友了解、見證了藍盟的組建及被迫關閉的內幕。
❸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
計算機網路安全廣泛採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計算機安全的啟示:
1、按先進國家的經驗,考慮不安全因素,網路介面設備選用本國的,不使用外國貨。
2、網路安全設施使用國產品。
3、自行開發。
網路的拓撲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信息安全邊界
1、一般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
2、考慮國家利益的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及稽查系統和代理伺服器定位。
3、重點考慮撥號上網的安全問題:遠程訪問伺服器,放置在什麼位置上,能滿足安全的需求。
❹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網站安全威脅愈演愈烈,很多個人、企業甚至政府都會受到網路的侵害。網路安全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那麼,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呢?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當前威脅網路安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侵襲、黑客造訪、數據竊聽等等。面對這些網路安全問題,我們應當增強防範意識,對於涉密文件通過正規手段加密傳輸。對於來路不明的鏈接,不要隨便點開。設置密碼時,使用別人無法猜到的密碼,並且經常更換,讓黑客無處可黑。在軟體下載等環節多長心眼,警惕某些所謂的「免費餡餅」,更不要貪圖小利出讓個人信息賬號。提高安全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著眼,做好分內事。
二、提升自己的網路素養。
上網時,網民應注意自己的道德素質,應具備的基本的網路信息辨別能力。要做到用文明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到互相尊重,摒棄造謠誹謗,不通過貶低醜化自我的形式嘩眾取寵,堅決抵制淫穢色情等,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網路生活方式,打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三、養成網路守法的行為習慣。
網路空間絕對不是法外之地,我們在享受網路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需自覺規范網上活動行為,不破壞網路空間技術基礎,不發布違法有害信息,不傳播負面及謠言內容,主動遵守法律法規、道德層面的公序良俗,主動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用理性的態度上網,養成守法的習慣。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共建網路安全人人有責,要時刻感知網路安全態勢,做好網路風險防範,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
在網路安全維護中,需要政府,廣大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三管齊下,一起為維護網路安全貢獻力量。
應完善相關的法規法規,推動政策隨產業發展而升級,為產業釋放成長空間。加強引導人民群眾走正確的道路,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人要積極的管理,同時要大力的全方面的宣傳,下放到基層群眾,使人民群眾都能知道有關網路安全知識。
人民群眾通過學習網站閱讀網路道德規范及網路文明公約,或者收看中央十二台法制頻道所播出的相關網路犯罪的節目。警惕周圍不安全的網路環境「擦亮慧眼,分清虛實世界」。
1、網站應用安全評估:結合應用的`開發周期,通過安全掃描、人工檢查、滲透測試、代碼審計、架構分析等方法,全面發現網站應用本身的脆弱性及系統架構導致的安全問題。應用程序的安全問題可能是軟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產生的,其各個階段可能會影響系統安全的要點主要有:
2、網站應用安全加固:對應用代碼及其中間件、資料庫、操作系統進行加固,並改善其應用部署的合理性。從補丁、管理介面、賬號許可權、文件許可權、通信加密、日誌審核等方面對應用支持環境和應用模塊間部署方式劃分的安全性進行增強。
3、對外部威脅的過濾:通過部署網站防火牆、IPS等設備,監控並過濾惡意的外部訪問,並對惡意訪問進行統計記錄,作為安全工作決策及處置的依據。
4、網站安全狀態檢測:持續地檢測被保護應用頁面的當前狀態,判斷頁面是否被攻擊者加入惡意代碼。同時通過檢測網站訪問日誌及網站程序的存放目錄,檢測是否存在文件篡改及是否被加入網站Shell一類的網頁後門。
5、事件應急響應:提前做好發生幾率較大的安全事件的預案及演練工作,力爭以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申報並處置安全事件,並整理總結。
6、安全知識培訓:讓開發和運維人員了解並掌握相關知識,在系統的建設階段和運維階段同步考慮安全問題,在應用發布前最大程度地減少脆弱點。
❺ 網路安全認證有什麼作用,它的流程是什麼
4種安全認證介紹比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互聯網路為公司建立內部商業平台,網路的發展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因此網路的安全也越來越顯得重要。今後的企業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越是依賴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程度,網路的安全化程度就更顯得重要。據國家有關部門對2001年的統計了解,網路安全已成為當今IT行業首選職業,因為每個公司如果信息系統安全出問題,都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網路安全認證已成為近期最熱門的認證之一。IDC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網路安全市場總規模將達到4.367億美金,年增長率達58.8%.
最近發表的調查亦顯示安全培訓越來越重要。75%的被調查者希望在未來的6個月內參加一個安全培訓課程。61%的被調查者將通過網路安全認證作為他們參加其他課程的最主要的動力。
那麼現在國內的網路安全認證到底有那些,他們的側重和適合人群究竟有什麼區別?
下面我們就分別介紹他們!
1.老牌安全認證CIW
CIW證書由以下三個國際性的互聯網專家協會認可並簽署:國際Web協會(IWA),互聯網專家協會(AIP)及位於歐洲的國際互聯網證書機構(ICII)。屬於第三方認證,涉及多個操作系統的,知識涵蓋比較全面。
要想學CIW,可分為三步走:
01)CIW Foundations
Foundations是通向CIW認證的第一步。CIW Foundations 課程提供給學員基本操作技能,和一些Internet專業人員希望去理解和使用的知識。在通過考試後,學員將獲得CIW ASSOCIATE證書。
02)CIW Professional
CIW學員想擁有CIW Professional證書,在通過 Foundations後,從三種不同工作角色考試中選取一門,通過這門考試後,將獲得CIW Professional證書。
03)CIW
有三種不同的 CIW認證分別是: CIW Administrator, CIW Enterprise Developer, 和 CIW Designer,在通過每一種CIW 認證所要求的所有課程考試後,CIW學員將獲得相應的 CIW 證書。
CIW雖然知識涵蓋范圍大,但是由於涉獵過多,所學技術的深度不夠,而且知識更新較慢,在實戰領域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建議學員可以學一下Foundations課程,了解一下網路安全的基礎知識,再去學習其他的專業公司的認證。
http://www.ciwunion.com/
2.安全認證新標准CCSP
思科認證作為目前的IT認證霸主,當然不會放棄安全這一塊重頭戲,在過去的6個月來自用戶對網路安全的強烈需求,讓思科特別新推出一項網路安全認證CCSP 以滿足上述需求。CCSP(Cisco Certified Security Professional )為思科安全類的專業認證,考生須持有CCNA證書,這項認證同時要求學員參加5門課程:MCNS, CSPFA, CSVPN, CSIDS及CSI。證書有效期為3年。CCSP和CCNP、CCDP是同層次的認證,另外Cisco已決定在中國開始CCIE Security的認證考試,大概在2003年1月開始准備;CCSP所准備的知識點正是安全類的CCIE所需要考察的。
出於對安全認證的重視,思科最近還升級CCSP(Cisco Certified Security Professional)的幾門考試課程。3門新的考試科目已在在6月17日生效,其他科目升級考試估計在10月27日推出。
CCSP:提供最佳的Cisco多層次安全網路設計與實施解決方案,對於現在主要的網路硬體設備都是CISCO的標准,這個認證具有最佳的實用性,而且,對於學員來說,這個認證的增值潛力已經可以媲美CCIE,而CCIE Security已經是眾多IE的必考認證了。
當然這個認證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拿著PAPER的CCNA證書要去學CCSP還是很困難得,建議在牢固掌握CCNA知識的基礎上再去,有條件的話可以學完CCNP之後。官方站點:http://www.cisco.com/en/US/learning/le3/le2/le37/le54/learning_certification_type_home.html
3.專業安全認證CISSP
CISSP是Cert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Professional(認證的信息系統安全專家)的縮寫,一種反映信息系統安全從業人員水平的證書。CISSP認證由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國際信息系統安全認證聯盟)--(ISC)2組織與管理。CISSP可以證明證書持有者具備了符合國際標准要求的信息安全知識水平和經驗能力,提升其專業可信度,並為企業和組織提供尋找專業人員的憑證依據,目前已經得到了全世界廣泛的認可,在很多跨國公司的職位說明書上已經明確要求應聘者需要具備CISSP等相關資質。其考試覆蓋了信息系統安全CBK(CommonBodyofKnowledge,常備知識)規定的10個領域,包括訪問控制系統和方法、應用和系統開發、業務連續性規劃、密碼系統、法律、投資和規范、操作安全、物理安全、安全架構和模型、安全管理實踐、電信、網路和系統安全等,全面囊括了安全管理各方面的內容。獲得該證書的都是具有相當安全知識水平與經驗能力、並且關注安全技術最新動態的安全專家。
CISSP起點很高,參加認證的條件者必須在信息系統安全CBK(Common Body of Knowledge)規定的10個考試領域中的一個或多個中工作3年以上。可以是信息安全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審計員、咨詢者、客戶、投資商或教師,要求你在工作中直接應用信息系統安全知識。而且通過認證後,每3年需要重新認證,需要你在3年內獲得120個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cation (CPE)信用分。
當然在拿到CISSP證書後你的前途將無可限量!:)
官方站點:https://www.isc2.org/cgi-bin/index.cgi
4.微軟的安全認證ISA
作為最廣泛使用的的操作系統,windows的安全問題,一直都很突出,微軟的漏洞和BUG造成的網路癱瘓相信很多網友都經歷過。為了應對NT平台上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微軟推出了防火牆伺服器軟體,微軟ISA(Internet Security and Acceleration ) SERVER 2000軟體,堪稱網路安全與速度的完美結合。ISA培訓主要學習的是配置伺服器,而且是NT操作系統,所以只要對微軟的產品熟悉了解都可以學,只需要2天時間就可以掌握,是一個MCP產品認證,適合運用NT平台的小企業的網管。
官方站點:http://www.microsoft.com/china/isaserver/
❻ 網路安全要學什麼
1.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連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象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2.網路安全分析
2.1.物理安全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2.2.網路結構的安全分析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也直接影響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內部網路進行通信時,內部網路的機器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同時也影響在同一網路上的許多其他系統。透過網路傳播,還會影響到連上Internet/Intrant的其他的網路;影響所及,還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領域。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WEB、DNS、EMAIL等)和外網及內部其它業務網路進行必要的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它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2.3.系統的安全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是指整個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fo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其網路作詳盡的分析,選擇安全性盡可能高的操作系統。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並對操作系統進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2.4.應用系統的安全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種。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種方式。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2.5.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3.網路安全措施
3 .1.安全技術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從而保護網路資源。其他安全技術包括密鑰管理、數字簽名、認證技術、智能卡技術和訪問控制等等。
3 .2.安全防範意識
擁有網路安全意識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前提。許多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生都和缺乏安全防範意識有關。
4.網路安全案例
4 .1.概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其中存貯、傳輸和處理的信息有許多是重要的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帳、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信息。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近年來,計算機犯罪案件也急劇上升,計算機犯罪已經成為普遍的國際性問題。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計算機犯罪是商業犯罪中最大的犯罪類型之一,每筆犯罪的平均金額為45000美元,每年計算機犯罪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計算機犯罪大都具有瞬時性、廣域性、專業性、時空分離性等特點。通常計算機罪犯很難留下犯罪證據,這大大刺激了計算機高技術犯罪案件的發生。
計算機犯罪案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國的計算機系統特別是網路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4 .2.國外
1996年初,據美國舊金山的計算機安全協會與聯邦調查局的一次聯合調查統計,有53%的企業受到過計算機病毒的侵害,42%的企業的計算機系統在過去的12個月被非法使用過。而五角大樓的一個研究小組稱美國一年中遭受的攻擊就達25萬次之多。
1994年末,俄羅斯黑客弗拉基米爾?利文與其夥伴從聖彼得堡的一家小軟體公司的聯網計算機上,向美國CITYBANK銀行發動了一連串攻擊,通過電子轉帳方式,從CITYBANK銀行在紐約的計算機主機里竊取1100萬美元。
1996年8月17日,美國司法部的網路伺服器遭到黑客入侵,並將「 美國司法部」 的主頁改為「 美國不公正部」 ,將司法部部長的照片換成了阿道夫?希特勒,將司法部徽章換成了納粹黨徽,並加上一幅色情女郎的圖片作為所謂司法部部長的助手。此外還留下了很多攻擊美國司法政策的文字。
1996年9月18日,黑客又光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網路伺服器,將其主頁由「中央情報局」 改為「 中央愚蠢局」 。
1996年12月29日,黑客侵入美國空軍的全球網網址並將其主頁肆意改動,其中有關空軍介紹、新聞發布等內容被替換成一段簡短的黃色錄象,且聲稱美國政府所說的一切都是謊言。迫使美國國防部一度關閉了其他80多個軍方網址。
4 .3.國內
1996年2月,剛開通不久的Chinanet受到攻擊,且攻擊得逞。
1997年初,北京某ISP被黑客成功侵入,並在清華大學「 水木清華」 BBS站的「 黑客與解密」 討論區張貼有關如何免費通過該ISP進入Internet的文章。
1997年4月23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內查德遜地區西南貝爾互聯網路公司的某個PPP用戶侵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伺服器,破譯該系統的shutdown帳戶,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主頁換成了一個笑嘻嘻的骷髏頭。
1996年初CHINANET受到某高校的一個研究生的攻擊;96年秋,北京某ISP和它的用戶發生了一些矛盾,此用戶便攻擊該ISP的伺服器,致使服務中斷了數小時。
5.網路安全類型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後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量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6.網路安全特徵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7.威脅網路安全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信息戰;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8.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
8.1 物理安全
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設備故障(如停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解決方案是:防護措施,安全制度,數據備份等。
電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乘機而入(如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解決方案是: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
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決方案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安全。特點是:可控性強,損失也大。解決方案:加強機房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組織和人事管理。
8.2 安全控制
微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如用戶開機鍵入的口令(某些微機主板有「 萬能口令」 ),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統的文件屬性控制機制)。主要用於保護存貯在硬碟上的信息和數據。
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或路由器配置實現。
8.3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8.4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9.網路加密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
節點對節點加密方式
端對端加密方式
10.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
TCP/IP協議數據流採用明文傳輸。
源地址欺騙(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騙(IP spoofing)。
源路由選擇欺騙(Source Routing spoofing)。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攻擊(RIP Attacks)。
鑒別攻擊(Authentication Attacks)。
TCP序列號欺騙(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TCP序列號轟炸攻擊(TCP SYN Flooding Attack),簡稱SYN攻擊。
易欺騙性(Ease of spoofing)。
11.網路安全工具
掃描器:是自動檢測遠程或本地主機安全性弱點的 程序,一個好的掃描器相當於一千個口令的價值。
如何工作:TCP埠掃描器,選擇TCP/IP埠和服務(比如FTP),並記錄目標的回答,可收集關於目標主機的有用信息(是否可匿名登錄,是否提供某種服務)。掃描器告訴我們什麼:能發現目標主機的內在弱點,這些弱點可能是破壞目標主機的關鍵因素。系統管理員使用掃描器,將有助於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黑客使用它,對網路的安全將不利。
掃描器的屬性:1、尋找一台機器或一個網路。2、一旦發現一台機器,可以找出機器上正在運行的服務。3、測試哪些服務具有漏洞。
目前流行的掃描器:1、NSS網路安全掃描器,2、stroke超級優化TCP埠檢測程序,可記錄指定機器的所有開放埠。3、SATAN安全管理員的網路分析工具。4、JAKAL。5、XSCAN。
12.黑客常用的信息收集工具
信息收集是突破網路系統的第一步。黑客可以使用下面幾種工具來收集所需信息:
SNMP協議,用來查閱非安全路由器的路由表,從而了解目標機構網路拓撲的內部細節。
TraceRoute程序,得出到達目標主機所經過的網路數和路由器數。
Whois協議,它是一種信息服務,能夠提供有關所有DNS域和負責各個域的系統管理員數據。(不過這些數據常常是過時的)。
DNS伺服器,可以訪問主機的IP地址表和它們對應的主機名。
Finger協議,能夠提供特定主機上用戶們的詳細信息(注冊名、電話號碼、最後一次注冊的時間等)。
Ping實用程序,可以用來確定一個指定的主機的位置並確定其是否可達。把這個簡單的工具用在掃描程序中,可以Ping網路上每個可能的主機地址,從而可以構造出實際駐留在網路上的主機清單。
13. Internet 防火牆
Internet防火牆是這樣的系統(或一組系統),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
防火牆系統決定了哪些內部服務可以被外界訪問;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訪問內部的哪些服務,以及哪些外部服務可以被內部人員訪問。要使一個防火牆有效,所有來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息都必須經過防火牆,接受防火牆的檢查。防火牆只允許授權的數據通過,並且防火牆本身也必須能夠免於滲透。
13.1 Internet防火牆與安全策略的關系
防火牆不僅僅是路由器、堡壘主機、或任何提供網路安全的設備的組合,防火牆是安全策略的一個部分。
安全策略建立全方位的防禦體系,甚至包括:告訴用戶應有的責任,公司規定的網路訪問、服務訪問、本地和遠地的用戶認證、撥入和撥出、磁碟和數據加密、病毒防護措施,以及雇員培訓等。所有可能受到攻擊的地方都必須以
同樣安全級別加以保護。
僅設立防火牆系統,而沒有全面的安全策略,那麼防火牆就形同虛設。
13.2 防火牆的好處
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13.3 Internet防火牆的作用
Internet防火牆允許網路管理員定義一個中心「 扼制點」 來防止非法用戶,比如防止黑客、網路破壞者等進入內部網路。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務進出網路,並抗擊來自各種路線的攻擊。Internet防火牆能夠簡化安全管理,網路的安全性是在防火牆系統上得到加固,而不是分布在內部網路的所有主機上。
在防火牆上可以很方便的監視網路的安全性,並產生報警。(注意:對一個與Internet相聯的內部網路來說,重要的問題並不是網路是否會受到攻擊,而是何時受到攻擊?誰在攻擊?)網路管理員必須審計並記錄所有通過防火牆的重要信息。如果網路管理員不能及時響應報警並審查常規記錄,防火牆就形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網路管理員永遠不會知道防火牆是否受到攻擊。
Internet防火牆可以作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網路地址變換)的邏輯地址。因此防火牆可以用來緩解地址空間短缺的問題,並消除機構在變換ISP時帶來的重新編址的麻煩。
Internet防火牆是審計和記錄Internet使用量的一個最佳地方。網路管理員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門提供Internet連接的費用情況,查出潛在的帶寬瓶頸的位置,並根據機構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門級計費。
中國網路安全聯盟 http://www.nqsu.com/ 中國領先的IT信息與安全資訊門戶
14.Internet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1. 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 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
❼ ipsec安全聯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
IPsec主要由以下協議組成:
一、認證頭(AH),為IP數據報提供無連接數據完整性、消息認證以及防重放攻擊保護;
二、封裝安全載荷(ESP),提供機密性、數據源認證、無連接完整性、防重放和有限的傳輸流(traffic-flow)機密性;
三、安全關聯(SA),提供演算法和數據包,提供AH、ESP操作所需的參數。
四、密鑰協議(IKE),提供對稱密碼的鑰匙的生存和交換。
歷史
從1920-70年代初開始,美國高級研究項目局贊助了一系列實驗性的ARPANET加密設備,起初用於本地ARPANET數據包加密,隨後又用於TCP/IP數據包加密。
從1986年到1991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其安全數據網路系統(SDN)計劃下贊助了互聯網安全協議的開發,包括摩托羅拉在內的各種供應商聚集在一起,於1988年生產了一種網路加密設備,這項工作於1988年由NIST公開發表,其中第3層的安全協議(SP3)演變為ISO標準的網路層安全協議(NLSP)。
❽ 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設計目標是什麼
一、 需求與安全
信息——信息是資源,信息是財富。信息化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綜合技術水平,綜合能力的主要標志。從全球范圍來看,發展信息技術和發展信息產業也是當今競爭的一個制高點。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焦點集中在網路技術,開放系統,小型化,多媒體這四大技術上。
安全——internet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帶來巨大推動和沖擊。但同時,internet在全世界迅速發展也引起了一系列問題。由於internet強調它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其採用的tcp/ip、snmp等技術的安全性很弱,本身並不為用戶提供高度的安全保護,internet自身是一個開放系統,因此是一個不設防的網路空間。隨著internet網上用戶的日益增加,網上的犯罪行為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對信息安全的威脅主要包括:
內部泄密
內部工作人員將內部保密信息通過e-mail發送出去或用ftp的方式送出去。
「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指黑客通過非法連接、非授權訪問、非法得到服務、病毒等方式直接攻入內部網,對其進行侵擾。這可直接破壞重要系統、文件、數據,造成系統崩潰、癱瘓,重要文件與數據被竊取或丟失等嚴重後果。
電子諜報
外部人員通過業務流分析、竊取,獲得內部重要情報。這種攻擊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日常社會交往獲取有用信息,從而利用這些有用信息進行攻擊。如通過竊聽別人的談話,通過看被攻擊對象的公報等獲取一些完整或不完整的有用信息,再進行攻擊。
途中侵擾
外部人員在外部線路上進行信息篡改、銷毀、欺騙、假冒。
差錯、誤操作與疏漏及自然災害等。
信息戰——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大部分來源於上述原因。對於某些組織,其威脅可能有所變化。全球范圍 內的競爭興起,將我們帶入了信息戰時代。
現代文明越來越依賴於信息系統,但也更易遭受信息戰。信息戰是對以下方面數據的蓄意攻擊:
�機密性和佔有性
�完整性和真實性
�可用性與佔用性
信息戰將危及個體、團體;政府部門和機構;國家和國家聯盟組織。信息戰是延伸進和經過cyberspace進行的戰爭新形式。
如果有必要的話,也要考慮到信息戰對網路安全的威脅。一些外國政府和有組織的恐怖分子、間諜可能利用「信息戰」技術來破壞指揮和控制系統、公用交換網和其它國防部依靠的系統和網路以達到破壞軍事行動的目的。造成災難性損失的可能性極大。從防禦角度出發,不僅要考慮把安全策略制定好,而且也要考慮到信息基礎設施應有必要的保護和恢復機制。
經費——是否投資和投資力度
信息系統是指社會賴以對信息進行管理、控制及應用的計算機與網路。其信息受損或丟失的後果將影響到社會各個方面。
在管理中常常視安全為一種保障措施,它是必要的,但又令人討厭。保障措施被認為是一種開支而非一種投資。相反地,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即系統安全可以防止災難。因此它應是一種投資,而不僅僅是為恢復所付出的代價。
二、 風險評估
建網定位的原則: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個人利益。
信息安全的級別:
1.最高級為安全不用
2.秘密級:絕密,機密,秘密
3.內部
4.公開
建網的安全策略,應以建網定位的原則和信息安全級別選擇的基礎上制定。
網路安全策略是網路安全計劃的說明,是設計和構造網路的安全性,以防禦來自內部和外部入侵者的行動 計劃及阻止網上泄密的行動計劃。
保險是對費用和風險的一種均衡。首先,要清楚了解你的系統對你的價值有多大,信息值須從兩方面考慮:它有多關鍵,它有多敏感。其次,你還須測定或者經常的猜測面臨威脅的概率,才有可能合理地制定安全策略和進程。
風險分析法可分為兩類:定量風險分析和定性風險分析。定量風險分析是建立在事件的測量和統計的基礎上,形成概率模型。定量風險分析最難的部分是評估概率。我們不知道事件何時發生,我們不知道這些攻擊的代價有多大或存在多少攻擊;我們不知道外部人員造成的人為威脅的比重為多少。最近,利用適當的概率分布,應用monte carlo(蒙特卡羅)模擬技術進行模塊風險分析。但實用性不強,較多的使用定性風險。
風險分析關心的是信息受到威脅、信息對外的暴露程度、信息的重要性及敏感度等因素,根據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一般可將風險分析列成一個矩陣:
將以上權重組合,即:
得分 = ( 威脅 × 透明 ) + ( 重要性 × 敏感度 )
= ( 3 × 3 ) + ( 5 × 3) = 24
根據風險分析矩陣可得出風險等級為中風險。
網路安全策略開發必須從詳盡分析敏感性和關鍵性上開始。風險分析,在信息戰時代,人為因素也使風險分析變得更難了。
三、體系結構
應用系統工程的觀點、方法來分析網路的安全,根據制定的安全策略,確定合理的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網路劃分:
1、公用網
2、專用網:
(1)保密網
(2)內部網
建網的原則:
從原則上考慮:例如選取國家利益。
從安全級別上:1,最高級為安全不用,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取的。2,3,4 全部要考慮。
因此按保密網、內部網和公用網或按專用網和公用網來建設,採用在物理上絕對分開,各自獨立的體系結構。
四、公用網
舉例說明(僅供參考),建網初期的原則:
1、任何內部及涉密信息不準上網。
2、以外用為主,獲取最新相關的科技資料,跟蹤前沿科技。
3、只開發e-mail,ftp,www功能,而telnet,bbs不開發,telnet特殊需要的經批准給予臨時支持。說明一下,建網時,www功能還沒有正常使用。
4、撥號上網嚴格控制,除領導,院士,專家外,一般不批准。原因是,撥號上網的隨意性和方便性使得網路安全較難控制。
5、網路用戶嚴格經領導、保密辦及網路部三個部門審批上網。
6、單位上網機器與辦公機器截然分開,定期檢查。
7、簽定上網保證書,確定是否非政治,非保密,非黃毒信息的上網,是否侵犯知識產權,是否嚴格守法。
8、對上網信息的內容進行審查、審批手續。
為了使更多的科技人員及其他需要的人員上網,採用逐步分階段實施,在安全設施配齊後,再全面開放。
五、公用網路安全設施的考慮
1. 信息稽查:從國家利益考慮,對信息內容進行審查、審批手續。
信息截獲,稽查後,再傳輸是最好的辦法。由於機器速度慢,決定了不可能實時地進行信息交流,因而難於實時稽查。
信息復制再分析是可行的辦法。把信件及文件復制下來,再按涉密等關鍵片語檢索進行檢查,防止無意識泄密時有據可查。起到威懾作用和取證作用。
2. 防火牆:常規的安全設施。
3. 網路安全漏洞檢查:各種設備、操作系統、應用軟體都存在安全漏洞,起到堵和防的兩種作用。
4. 信息代理:
(1)主要從保密上考慮。如果一站點的某一重要信息,被某一單位多人次的訪問,按概率分析,是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是否暴露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2)可以提高信息的交換速度。
(3)可以解決ip地址不足的問題。
5. 入侵網路的安全檢查設施,應該有。但是,由於事件和手法的多樣性、隨機性,難度很大,目前還不具備,只能使用常規辦法,加上人員的分析。
六、 專用網路及單機安全設施的考慮,重點是保密網
1,專用屏蔽機房;
2,低信息輻射泄露網路;
3,低信息輻射泄露單機。
七、安全設備的選擇原則
不能讓外國人給我們守大門
1、按先進國家的經驗,考慮不安全因素,網路介面設備選用本國的,不使用外國貨。
2、網路安全設施使用國產品。
3、自行開發。
網路的拓撲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信息安全邊界
1、一般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
2、考慮國家利益的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及稽查系統和代理伺服器定位。
3、重點考慮撥號上網的安全問題:遠程訪問伺服器,放置在什麼位置上,能滿足安全的需求。
八、 技術和管理同時並舉
為了從技術上保證網路的安全性,除對自身面臨的威脅進行風險評估外,還應決定所需要的安全服務種類,並選擇相應的安全機制,集成先進的安全技術。
歸納起來,考慮網路安全策略時,大致有以下步驟:
� 明確安全問題:明確目前和近期、遠期的網路應用和需求;
� 進行風險分析,形成風險評估報告,決定投資力度;
� 制定網路安全策略;
� 主管安全部門審核;
� 制定網路安全方案,選擇適當的網路安全設備,確定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 按實際使用情況,檢查和完善網路安全方案。
❾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怎麼樣
可以這么說,未來10年都將是網路安全人才就業的黃金期。
咱們通過客觀數據來說話:
這是16年-22年中國網路信息安全市場規模的分析及預測,可以看出網路安全產業經濟每年都在高速增長,市場潛力巨大。
整個行業還處於一片藍海!
怎麼樣,是不是吃了一顆定心丸。網路安全行業算是冷門行業里的熱門行業,未來也將會越來越熱門。
❿ 網路安全的前景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