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言池如何

網路言池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01 10:18:22

⑴ 網路暴力的危害與應對方法

網路暴力防治對策

(一)推行網路實名制

網路實名制並非一個新興概念,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提出並推行這一制度。當前國內的某些網站也開始嘗試自主實行實名制,然而卻頗受質疑。爭論的焦點歸納而言就是,個人信息的安保、民意反饋的限制、全面監管難度以及基層網吧對於上網身份核對把控的嚴格度。

第一是對於「網路實名制」的准確理解問題。有的人誤以為網路實名制就是必須在網路虛擬世界中應用真實姓名,而實際並非如此。這一想法應當歸屬於「前台實名」的種類,但應用更為廣泛的一種模式是「後台實名」,即網民可以自定義自身的網路虛擬世界用戶名,但是網路技術後台可以查閱到該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這與寫作中的筆名有所類似,但與其不同的是還附帶了技術和法律限制。這是為了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確保只有在合理合法手段的背景下,個人信息才能被查閱。

第二是民意反饋受限的問題。首先應該正視的一點是,真實的民意所向並不畏懼公開表達,實名制恰恰能夠預防藉由民意達到不法目的的情況出現。目前國內已有關於政府職能履行和官員貪腐的民意監管反饋渠道,但進一步完善來說,還可以建立非實名的網路舉報論壇,以保障輿論監督的質量和舉報主體的安全,這一構想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相關法規而言,都是可以實現的。第三,網路實名制的監管問題,就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實現監管的難度並不大,譬如通過技術手段將上網門檻調整為實名制申請,否則無法進行瀏覽之外的網路活動。

(二)實施有效監督機制

對於網路暴力問題,有的學者錯估了其嚴重性,導致出現了一種當前立法已經足以應對網路暴力問題的論調。事實上,網路暴力的法律約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解決方式也並不只局限在如何進行暴力發生後的救濟。而是應當建成一套完善的預防網路暴力、控制其暴力行為和暴力行為後救濟的法律體系。由此縱觀當前的國內立法,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的落腳點都在於暴力行為後救濟上,對於預防和控制的法規設置尚屬空白。解決問題的最優模式應當是進行足夠的預防和事態控制,而非在發生後進行補救。

(三)加強網路道德教育

不得不承認,網路暴力的預防離不開公民道德培養。網路暴力的產生來源一般是心理問題,常常是日常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累積而導致的。因此,必須要開展道德,特別是網路道德的針對性教育,全面提升我國公民素質水平。

第一,必須要打造符合科學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網路道德教育不是機械化的生搬硬套道德理念,而是應當結合網路實際現狀和社會環境,進行針對性的道德評判,以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網路道德教育體系。

第二,綜合社會各界力量,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實際存在,因此,社會必須要形成較為良好的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良好的網路法制環境和道德氛圍,助力網路道德教育。

第三,打造網路教育社區。網路虛擬世界是一把雙刃劍,網路暴力的本質就是一種個人依附於群體進行情緒宣洩的後果,消極情緒的集合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破壞效果,因此,個體乃至群體的理性意識提升是對於網路暴力進行預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這對於網民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⑵ 網路文學有什麼利和弊

網路文學的評價

關於對網文作者群體數量及素養之擔憂 網際網路自問世,便立即顯示出王者之氣,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全世界的信息與傳媒高地。別無它,只因其無限容量、無時空與地域之限制以及快捷便利、經濟,讓地球上不論何種膚色語言的各色人等所喜愛,甚而留戀忘情。網路已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生活乃至家庭與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顯然這是一個久久遠遠的歷史大趨勢。網路文壇隨之應運而生、茁壯成長也是必然或自然而然的。網上文壇的最大優勢之一,就在於她有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容得下任何有興趣或有志於文學事業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老手、新手、高手與拙手進入這歷來被視為高雅聖殿的領地,從而極大地擴展了人民文學事業的領地。她普及與提高並重,更傾向於普及推廣;她雅俗共賞,更偏向於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文化。正如此,它的讀者群體最廣泛;而人們的參與性也是其他任何報章刊物、廣播電視、各色媒體無法與之相比肩的。當然其讀者、作者群體必然是龐雜的,他們的文化水平、文學修養、思想品格及情操各不相同,甚而有可能呈天壤之別,這是毫不為怪的。我們在網上會看到一些拙劣的、幼稚可笑的、甚而是「虛妄「的作品,大可不必為之動肝火。相信多數此類作家在游泳中學游泳,會逐步有所長進的。至於某些網上「文痞」,沒有多少人答理他,他也就沒了趣,只能偃旗息鼓,走而了之。其實何止在網路上,君不見在傳統報章雜志上、甚而在正經文藝刊物上照樣有各類「文痞作家」胡說八道的文字在招搖撞騙。這種刊物及文字對社會的危害更大得多。我們不應苛求網路文壇,要其十分地純凈高雅。「池清無魚」,那樣會使文壇沉悶孤寂,寥無生氣。我們自信有足夠的免疫力,可以防範五花八門的文壇毒草的危害,甚而用毒草作肥料,在除草抗毒中進一步錘煉自己的意志及抗病力.
關於網路文壇編輯素養水平之擔憂 吾觀網上文學網站多屬高雅場所,其主持者多為有相當水平之文人,當然也不排除有少數無聊網站與無聊文人,但這些下三流掀不起大浪.文學網站的主體是好的,編輯大多數也是很不錯的.至於文藝評價本無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個人認為該先生也不必過慮.
關於文藝鑒賞及批評 文藝批評從來就沒有特定標准,正如此,方使得文壇躁動不安、百花齊放、生機勃勃。文藝鑒賞更是如同進餐、飲酒、品茗,各有各的興致愛好。鑒賞家流派雅俗土洋及高、中、低不同檔次,各有各的觀察、欣賞、評論角度,文壇會更顯得熱鬧、有生氣,也不至於出什麼大庇瘺。
最後,筆者以為丁先生似乎應當作一點心態調整:寬容一點、辯證一點、眼光放長遠一點,那麼可能會舒坦一點、客觀一點、「悲哀」也就少一點。

網路文學站點和網路文學刊物很多,由於網上發表的不加挑選和沒有限制,就像一個文學愛好者最初的時候,當一個作者參與網路文學的創作和發表,他有著十足的熱情。他被一種唐吉訶德式的激情催動著寫作、發表、寫作。
最初參與的網路發表的作者肯定都有一種要創作出好作品,在這「另一個界面里」成為大師,這種一舉成名的偉大夢想支撐著他的創作熱情。可是越來越快速的發表和消亡就像一列無法停止的火車,慢慢地把他拉入了慣性的旅程。因為你得引起注意,所以你得像一個玩泥巴的小孩,為了得到大人的認可,不斷地寫作不斷地發表,以保持讀者對於你名字的熟悉感。
一個網刊或者網站,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作品,你一個人的作品不過是九牛一毛,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因為如此,網路文學創作者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我欺騙的怪圈,寫作的速度越來越快。快速的產生,快速的消亡,使作者越來越不注意自己作品的質量,創作也就變成了一種慣性的操作,機械的打字和快速的瀏覽消磨了創作的活力和激情,因此作品質量越來越低劣是在所難免的。很多文學網站上,同一個作者每天發表七、八篇作品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不由感慨:他們真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啊!
這樣的創作,甚至連自娛也算不上,又哪裡有創造性可言?網路的成名夢想,其實只不過是一個虛妄的理想而已。

網路是一片自由的土地。正如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那樣:網路比起傳統媒體來說,其優勢在於它不像傳統媒體那樣,一篇稿子的命運不再取決於編輯的眼光,這樣作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是論者並沒有看到,傳統媒體中,雖然編輯的剔選是嚴酷的甚至也許是偏執的,但它起碼保持了我們拿到一本書刊的時候不至於無所適從。並且傳統文學媒體的編輯,多數還是有比較高的閱讀欣賞眼光的,而網路文學刊物的編輯呢?恕我直言,論其專業程度和欣賞水準,實在難以與傳統媒體的編輯相比的,他們在屏幕上匆匆閃過的大量字元中發現精品?這似乎不太可能,他們也許會依賴於作品的點擊術來決定?——可是,瀏覽者盲目而又隨機的「點擊」能說明多少問題呢?網路發表實在是太虛妄了,它幾乎無法和中學生辦的文學社團相比,因為在那裡,編一本社團刊物,起碼還有一個「挑選」的過程;而網路文學,就只能把一攤亂七八糟的東西按時間先後擺放在那兒而已。
在匆匆寫作和匆匆的發表中,文學成了一種十足的自娛。這是為什麼讀者並不能從網路上欣賞到好的原創作品的原因。「提籃叫賣」
成為越來越多的網上發表的作者的自嘲之語,這四個字中表現出的悲哀一聽便知。在這個「跳蚤市場」上,有多少人脫穎而出呢?大多數人只能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戀與虛妄的怪圈而已。發表與不發表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對於這種發表形式,連網路自己(網站主辦者、網路文學刊物編輯等)骨子裡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要不,為什麼著名的文學網站「榕樹下」要在自己的首頁很顯眼地註明「本站已轉交作者稿費……元」呢?它甚至還為被傳統媒體轉載的作品和作者名字編了一個專欄,叫「金榜題名」——一看這四個字,你大概就知道網路文學刊物和傳統文學刊物有多大的區別了。
這樣的發表算什麼?難道不是自戀嗎?

科技時代人們最迷信的就是數字統計了。網路文學最注重的一個統計數字就是點擊數了。無論是論壇的帖子還是網刊網站上的原創作品,都有一個點擊統計數目。肯定,創作者也都十分關注這個數字。
可是這個數字對於一篇文學作品來說,到底有多少科學性呢?
點擊的權利在讀者手上。瀏覽網頁,滑鼠的移動決定了這個數字。
可是滑鼠是如何被操縱的呢?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因素是什麼呢?不用說,隨機性是主導因素。
滑鼠是如何隨機點擊的?讀者為什麼要點擊這個作品?決定的因素不過有這樣一些——網站的推薦、作品的題目、作者的名字等。
網站的推薦得依靠網路編輯的判斷——網路編輯的判斷水平、欣賞水平有多高?他們是不是就比傳統文學刊物的編輯水準高?這個問題已經說過了。
作品的題目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使得許多作者在作品標題上苦心孤詣,只求一鳴驚人。可惜,你的題目贏得了點擊數,就能說明你的作品好嗎?而事實是,多數網路文學作品就是依靠這去提高點擊數的,那麼這個點擊數能說明什麼呢?
作者的名字也是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一個因素。所以許多作者為求驚人,往往起些奇怪的筆名,在我看來,沒有哪個時代的作家比我們的網路文學作者更注重自己的名字了。為了求得別人的認同,這些名字本身包含了投機和媚俗——來自於武俠小說、來自於影視作品,由於其源頭的大眾化,這些名字才能得到認可。但是名字能決定作品的好壞么?這樣看來,點擊數成了虛偽的科學、十足的謊言。作者的知名度還來源於網路的炒作,炒作的危害我們已經多次領略過了,可是我們不得不在網上再次遭遇這種欺人之舉。除了網站的炒作,作者自己也常常變著法子炒作——有些作者,到處匿名發帖子,吹噓自己的作品,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我在一個網站的BBS 上做版主,這個版面是個外國文學版面,可是居然有一個作者一日三次在上面發帖子,我刪除了無數次,也沒能打擊他的積極性。他居然在外國文學版面吹捧一個剛剛還是中學生的「知名作家」(也許就是他自己),你說怎麼辦?發這種「文不對題」的帖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自己的名字和作品的「知名度」,真是可悲——這樣的「知名度」贏來的「點擊數」又有幾分科學性?
網路文學的質量判斷還有一個標准,可能就是評論和回復。我所知道的,大多數的網路文學網站和刊物都很注重讀者的評價和回復。
就像傳統媒體發表的作品一樣,讀者的反應是對作品最好的肯定。傳統媒體發表作品,讀者和批評家的反應說明了作品的質量影響度。可是網路文學的批評和回復呢?能體現作品的好壞嗎?大多數網站是相信這裡面的科學性的。
其實批評和回復也是隨機的。實際的情況是,很多作品得到的評價並不能說明作品。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作者請自己的朋友回帖子、寫評論的情況非常多。而在網上,很多得到回帖和評論的作品並不是質量高或者引起了讀者的反響,相反,多數回帖是因為對於這個作品有話說。讀者的話語權取決於作品是否留給了他們說話的機會。
打個比方,你在網上發表一部貨真價實的作品,肯定不比發表一個人人能回答的提問得到的回些悲哀,你就不能不感慨:網路,能帶給文學什麼呢?
帖多。這樣,回帖和評論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
由於閱讀的隨機、作品的繁雜,批評家很少去關注網上的作品——可以理解,如果網站聘請一個批評家來主持,依照批評家的治學態度,要去閱讀研究那麼多的作品,這該是多大的工作量。因此網路文學就只能自生自滅而已,網路發表並不能造就一個優秀好作家,就因為缺少培育他的土壤。
曾經以為網路文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光榮和夢想,看來這註定只是一個被驗證了的虛妄。

⑶ 如何避免網路謠言的危害

網路的虛擬空間絕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帶」,必須以「亮劍」的精神,打出「組合拳」,斬斷網路謠言的「傳播鏈」。一要堅決打擊「制毒者」。「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制毒者」是「社會毒品」傳播鏈的源頭。對非法惡意的「制毒者」,對帖子(毒品)不能「一刪了之」,要出重拳,通過司法、行政手段將其揪出,曬在陽光底下,讓廣大網友認清其真實面目,對觸犯刑律的人嚴懲不怠,讓「制毒者」不敢「越雷池」半步。比如,雲南某總監傳播謠言已屬違法違紀,被撤職真是大快人心。二要警示「販毒者」。沒有「販毒者」為虎作倀,網路謠言就無法傳播。要加強監管,紮起厚實的網路「籬笆」,警醒不理性的網民、網站,對信息的鏈式傳遞「留個心眼」,多點理性質疑,培養獨立思維能力,不當網路謠言傳播的幫凶。三要教育「吸毒者」。「吸毒者」是受害者,沒有「吸毒者」的參與,「社會毒品」也就失去「終端市場」。有關部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甄別謠言,主動發聲,告訴網民真相是什麼,讓謠言「見光死」。要以先進的網路文化引導網民,幫助他們自覺抵制網路謠言,遠離「社會毒品」的危害。

相信一系列「組合拳」的「齊給力」,讓「社會毒品」鏈式傳播分崩離析,讓其「無處遁形」,網路一定會有蔚藍清新的天空。

⑷ 網路語言暴力的危害

低俗語言的網路傳播度之大,恐怕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連一些輸入法都可自動「聯想」出來。這也從側面表明,網路低俗語言的傳播並不僅僅是網民的事情,一些網路把關者和網站建設者也在自覺不自覺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既要正視低俗語言產生和蔓延的原因,又要理性處置、引導,不能因噎廢食,談低俗語言而色變,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蠻橫和霸道心態同樣是要不得的。

語言低俗的背後是我國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偏向於感性,容易輕信表面信息,想當然地對事情下對錯的判斷,習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容易被群體情緒所影響,導致網路文化的游戲性和娛樂性特徵,與其伴隨的語言不僅誇張,而且情緒化和低俗化隨意可見。

進一步說,網路語言低俗是當下時代文化趣味粗俗和淺薄的直接反映。不只網民,連一些作家的興奮點都集中於表達生理快感,文化趣味低級,還不以為然,與藝術趣味相距甚遠。這或許是創作的需要,但能不對讀者產生影響嗎?在低趣味的文化環境中,網友難免樂於效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審美價值的偏離和社會價值觀的異化,讓粗鄙成為時尚,庸俗成為流行,語言、文化的格調品位下滑跌落。網路語言的粗鄙化、庸俗化與暴力化正是時下文化品位在網路社會的折射。

網路低俗語言不只表現為語言的低俗和低級,更在於其積聚了相當的暴力行為。在一定意義上,網路語言暴力比語言低俗更值得關注。網路語言暴力的危害主要體現為污言穢語和謾罵攻擊、人肉搜索和道德審判,當然,也可以說是禮儀原則和倫理原則缺位。社會學家弗洛姆說,個人為了逃避某些責任獲得完全的安全,便會隱身匿名加入某一組織或者群體,這樣更容易表現出放縱的姿態。如果這種隱匿和放縱是打著正義的旗號,那麼個人或群體會因為這種虛擬的正義感無限放大和鼓勵自己的行為,導致群體開始跟隨他的行為,進而演發成群體暴力。這用來解釋網路暴力語言比較合適,因為在廣場式的狂歡中,真實身份被隱匿,語言暴力再強烈也可能不被發現,施暴者沒有後顧之憂,相反,大顯神威,為所欲為。

語言的變化反映著社會風貌與審美的變遷,這是常識。語言的更新發展是不可改變的,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肯定會加入到傳統語言的河流里來。對於網路語言的創制、運用與變異流行,不能徹底格式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語言可能越來越被公眾和社會所接受。因此,一方面要認識到「×絲」「×格」之類網路語言可能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的暫時現象,是公眾某種情緒的體現,另一方面要理性對待網路語言,不能無端限制網路語言的發展。堵與疏結合,方是上策。

對於臟話、粗話等網路語言要正視,但要站在語言發展規律的立場上理性審視,因為臟話一直與我們的相伴隨,不是想消滅就能消滅的,既適用於現實社會也適用於網路社會。但是,要禁止那些網路語言暴力,因為這是低級的語言快感,有可能讓人們喪失起碼的道德感和正義心,導致整個社會陷入暴力的惡性循環,對個體和社會造成傷害。

⑸ 網路輿情管理是什麼意思

輿情研究的後起之秀曾潤喜博士對網路輿情進行了准確和權威的定義:
網路輿情是由於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於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輿情是人們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種零散的,非體系化的東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數人認同,是多種不同意見的簡單集合。
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路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網路環境下的輿情信息的主要來源有:新聞評論、BBS、博客、聚合新聞(RSS)。網路輿情表達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動,具備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由於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需要加強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動化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及時應對網路輿情,由被動防堵,化為主動梳理、引導。這樣的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功能:
首先是輿情分析引擎。這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功能,包括:1、熱點話題、敏感話題識別,可以根據新聞出處權威度、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話題。利用關鍵字布控和語義分析,識別敏感話題。2、傾向性分析,對於每個話題,對每個發信人發表的文章的觀點、傾向性進行分析與統計。3、主題跟蹤,分析新發表文章、貼子的話題是否與已有主題相同。4、自動摘要,對各類主題,各類傾向能夠形成自動摘要。5、趨勢分析,分析某個主題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們所關注的程度。6、突發事件分析,對突發事件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綜合分析,獲知事件發生的全貌並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7、報警系統,對突發事件、涉及內容安全的敏感話題及時發現並報警。8、統計報告,根據輿情分析引擎處理後的結果庫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瀏覽,提供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傾向性進行查詢,並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其次是自動信息採集功能。現有的信息採集技術主要是通過網路頁面之間的鏈接關系,從網上自動獲取頁面信息,並且隨著鏈接不斷向整個網路擴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這項技術對全球范圍內的網頁進行檢索。輿情監控系統應能根據用戶信息需求,設定主題目標,使用人工參預和自動信息採集結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務。

第三是數據清理功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預處理,如格式轉換、數據清理,數據統計。對於新聞評論,需要濾除無關信息,保存新聞的標題、出處、發布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對於論壇BBS,需要記錄帖子的標題、發言人、發布時間、內容、回帖內容、回帖數量等,最後形成格式化信息。條件允許時,可直接針對伺服器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在於輿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術包括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主題檢測與跟蹤、自動摘要等計算機文本信息內容識別技術。這些技術一向是國內外信息工作者關注的領域。文本檢索會議(TREC)、情報檢索專業組會議(SIGIR)、文本檢測與跟蹤會議(TDT)等都是展示此類技術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國際會議和論壇。其中基於關鍵詞統計分析方法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⑹ 斷然與笑果解約的脫口秀演員池子,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從《今晚80後》和《吐槽大會》兩個節目出來的脫口秀演員池子非常的有口才,讓人很喜歡,他身上有股年輕人特有的味道。後來池子與笑果解約,還鬧出了矛盾,現在他過得怎麼樣了呢?

池子在解決完和公司的矛盾之後,自己也回歸到脫口秀的行業,也在積極的說著脫口秀,而且也參加了一些綜藝節目的錄制,表現的還算不錯。

閱讀全文

與網路言池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碩路由器怎麼連接網路類型 瀏覽:169
大華網路硬碟錄像機找回密碼 瀏覽:831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網路技術 瀏覽:198
人臉認證時候網路異常 瀏覽:608
家庭網路如何配置電視 瀏覽:576
網路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瀏覽:160
設置wifi網路變快 瀏覽:64
仲愷技工學校計算機網路應用 瀏覽:889
如何使用外置網路 瀏覽:285
wifi直接插網路介面可以嗎 瀏覽:658
小黃蜂網路接入點設置 瀏覽:604
電腦共享網路打開了又關閉了 瀏覽:419
網路版冰點還原軟體 瀏覽:3
老家手機4g網路差怎麼解決 瀏覽:888
科技網路安全工程師 瀏覽:342
oppo要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665
電腦的網路成了紅色的叉號怎辦 瀏覽:407
福建網路教育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495
如何判斷網路盜文 瀏覽:625
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是9月 瀏覽:25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