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生如何提高網路文明素質
爭做網路道德規范榜樣。我們要學習網路道德規范,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分清網上善惡美醜的界限,激發對美好網路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行為規范。
爭做網路文明使者。我們要認識網路文明的內涵,懂得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強網路文明意識,使用網路文明語言,倡導文明新風,營造健康的網路道德環境。
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爭做網路安全的衛士,我們要了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網路的資源,增強網路安全意識,監督和防範不安全的隱患,維護正常的網路運行秩序,促進網路的健康發展。
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工作、學習、生活的關系,自覺以工作、學習為重,善於利用網路資源提升自身素質,怡情怡趣,張弛有度,反對長時間沉迷於網路世界,反對沉迷於網路游戲、網聊。
提倡誠實守信,摒棄弄虛作假,促進網路安全可信;人類最珍貴的基本權利之一是思想與言論自由,但是並不意味著任何信息的發布都可以不受約束。要堅持客觀、公正、自由,發表客觀、真實的信息,拒絕虛假新聞和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
B. 如何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指日常生活、社會事務以及個人決策中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對科學方法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時代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要。小學科學課作為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志趣和創新精神,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1、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興趣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動力源泉。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必須將科學興趣的激發作為切入點,呵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進而將這種好奇心轉化為科學興趣,進而激活科學興趣,使之真正發揮科學學習的動力。如在學習「浮力」這節課時,我讓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新鮮的雞蛋先放入一杯水中,雞蛋沉到了杯底,然後把這個雞蛋放入一杯濃鹽水中,結果雞蛋漂浮到液面上。同樣一個雞蛋為什麼在水中下沉而在鹽水中漂浮呢?於是學生的頭腦中充滿了疑問和探究的慾望,急於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氣氛中,我們開始了對浮力的進一步探究。
2、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科學課應基於問題開展教學,以問題作為課程的載體,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學習。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優化學生的心境,使學生大膽提出心中的疑問,質問自己和同伴,甚至是質問老師,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首先,我們要積極創設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圍,真誠對待學生,充分尊重學生所表露的情感與想法,理解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差異。盡量少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組織教學,造成學生不必要的緊張心理。其次是努力創設愉悅、民主、和諧、幽默的情感氛圍,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縮短教學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誘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進入最佳的情緒狀態。
3、創設活動情境,培養學生探究慾望。
新課程標准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教師必須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並內化,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自主探究中學會觀察與思考,在思考中體驗成功與收獲,在成功與收獲中不斷的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這是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素養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教學「燈泡亮了」一課,上課時,先給學生准備好一塊電池,兩個小燈泡,若干導線,要求學生用不同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有幾種連接方法?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了探究之後設計出許多不同的連接方法,我又乘機提出問題:兩種連接小燈泡的亮度有什麼不同?兩種連接方法有什麼特點?這樣,學生帶著一個個探究性的問題,一次次地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4、成立課外興趣小組
科學方法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從客觀實際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這樣他們得到的將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科學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我們要善於通過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從中學到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的行為方式。在素質教育穩步推進的今天,課堂以外的生活將是學生獲取知識、啟發靈感、激發學習熱情的重要場所,也是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利用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在課外,學生接觸的自然事物和現象更廣泛,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按自己擬定的方案去從事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如觀察蠶寶寶的生長過程,種植向日葵,或測量太陽高度,或自製「小孔照相機」,或設計一個小發明等等。有時,還可以按教師的布置,在課外進行長期的觀察和實驗,作好有關記錄,並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規律。有時由於學校實驗儀器不足,可以讓學生從身邊就地取材,用其他替代材料在課外動手實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中,手腦並用,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使他們的科學素質得到了更廣泛意義上的培養和發展。
5.充分利用網路資源
人們通過觀察、探究、思考等方式獲取科學知識是從觀察開始的。觀察是積累感性認識,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在學校教學中,由於條件的限制,學生通過感觀直接觀察事物的手段和方式是有限的,有時,一些假象還會欺騙我們的感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嚴謹的科學素養,人們便會依賴經驗、迷信權威,也就不可能感知事物真實的面目,揭示事物背後的物理本質,更談不上探索與創新。既然有些情況下憑我們的感觀無法觀察到事物的真實面目,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去解決這一難題呢?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當然是個辦法,但費時費力,有時還可能無功而返。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幾乎無所不有的知識平台——互聯網!引導和鼓勵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無疑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解決辦法,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在科技發展的今天,不僅是教師要努力嘗試課程改革與網路信息技術的整合,更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藉助於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多元化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好網路等信息資源,既是現代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歸納總結提取信息的能力。新在知識來源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路豐富的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並讓網路成為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科學素養的強大信息平台。
C. 怎樣才能提高自身網路素養
1、立場要正確。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立場猶如看風景的角度,所處位置的不同,看到的結果自然有區別。對於接觸到的網路信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確看待。
2、認知須理性。當看到一些群體性事件信息和一些社會熱點事件時,我們理應做到謹慎對待。不能僅憑一知半解,僅憑個人喜好就發表一些過激的言論。切忌網路跟風,避免被一些別有居心的人所利用。自己需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每接觸到一條網路信息,首先就要在內心問問自己,這信息是否真實?產生的原因?對自身有什麼借鑒?目前,網路監管還不是很完善,這就要靠網民自己提升自我網路素質,承擔起網路責任,做一名擁有網路道德的網民。
3、吸收應有度。正所謂過猶不及,每一條網路信息都可能真?可能假?可能有價值?可能沒有價值?如何才能以有限的精力去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網路信息。首先,要有針對性。需要什麼樣的信息才去搜集什麼信息。其次,要有選擇性。並不是搜集到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在吸收網路信息時,理應做到由表及裡,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總結經驗,交流經驗,最終指導實踐。
D. 如何提升大學生網路素養
當今社會是網路時代,計算機和網路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並且越來也受到大家的重視,特別是對於當代的大學生而言,是否會爭取運用網路,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成為了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那麼,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網路道德素質呢?
培養正確的思維觀念。
我們利用網路學習,一定要培養自己正確的思維觀念,多看到網路積極的一個方面,千萬不要沉迷於一些不良的愛好中,否則,網路消極的一面同樣可以將一個人毀掉。
做到網路和現實的統一。
對於一個人的道德標准,不管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境遇,都應該掌握一個唯一的尺度,不能因為自己在網路上,沒人知道現實的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毫無顧忌。
使用文明的用語。
在互聯網上,我們也是需要經常與人溝通的,在這裡面,我們應該要求自己使用文明用語,禮貌待人,尊重他人,不能隨意說臟話,更不能隨意侮辱別人,給他人造成傷害。
杜絕網路暴力。
對於大學生而言,我們應該杜絕網上的暴力行為,特別是在一些論壇或者貼吧中,不要發布不良信息,不要煽動不良情緒,更不能隨意暴露別人的隱私,拒絕網路暴力。
不沉迷於網路游戲。
如果我們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那麼,應該可以讓自己的能力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如果沉迷於網路游戲,則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導致大學生意志消沉,不會有所作為。
注重日常道德修養。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在平時多鍛煉,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日常道德水平低下,則在互聯網上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道德素質的修煉在於平時,而不是臨陣磨槍。
不要試圖利用網路犯罪。
很多人認為互聯網上不是實名制的,所以,給一些壞人以可乘之機,利用互聯網進行詐騙或者是敲詐,要清楚的認識到,只要做了違法的事情,是早晚都會有被發現的一天。
E. 如何提升大學生網路素養
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的提升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結合當前網路安全及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實際情況,可以從社會、高校、學生等方面構建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立體化模式。
提升大學生網路素養做法:
(一) 拓展交流合作,建立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網路安全治理聯動機制。大學生網路安全問題既關繫到高校的穩定,同時亦關繫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更關繫到國家的安定。大學生群體網路安全的監測與治理,不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社會、政府的事情,所以在高校網路安全治理活動中,政府和高校兩個主體間的樸素協調和配合是維護高校大學生網路安全穩定,有效治理網路環境的關鍵因素。
通過加強高校與政府安全部門網路安全的合作,打破高校和政府網路安全監測與治理的界限。以「社會共有、權利共享、和平共處、價值共創」為理性法則,以實現網路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完善政府和高校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政府、高校間共享網路安全有關資源,高校邀請政府有關安全部門向大學生宣傳、普及網路安全相關知識、案例,高校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鼓勵高校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建立網路安全治理智庫、研究基地等建設,發揮在高校網路安全治理中咨政建言、安全防範等作用。深化高校與網信、公安等部門網路安全的監管與聯動,加強聯合研判機制,提升快速處置能力,形成網路安全事件應對合力。
(二)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高校網路安全素養教育常態化保障機制。針對高校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機制不健全、隊伍不精練的問題,高校要提高對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培養方面的投入、周密組織,科學規劃。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完善制度管理,整合校內有關資源,設立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教育中心,建立專門的機構來指導和協調全校網路安全教育資源,對全校網路安全素養教育進行統一謀劃,制定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責任制、課程制考評考核辦法。高校也要整合全校的教育資源,組建一批既有專業背景又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網路素養教育教學團隊,通過設立網路安全教育專項研究相關研究課題,產出一批前瞻性、對策性、應用性、有份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三) 創新內容方法,切實提高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有效性。高校開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要避免形式單一、照本宣科、枯燥無味的教育教學方法,要及時更新、豐富教育內容。高校開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實例、貼近實踐的原則,對網路中出現的或因互聯網而產生的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安全事件、意識形態、暴力犯罪等,經過精選後結合教育的藝術和方法呈現給學生,做到課堂教學有血有肉。要拓展網路安全素養教育的資源與途徑,通過引入和製作精品視頻公開課、網路資源共享課等,利用線上和線下,課上和課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課程資源,不斷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素養。
(四)強化宣傳教育,營造網路安全教育的良好環境與氛圍。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制定出台網路安全宣傳教育考核評定辦法,實施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宣傳教育,通過講座、體驗式宣傳、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宣傳活動。組織好網路安全教育宣傳日、宣傳月,以圖片、影像等形式舉辦「大學生網路安全文化節」「高校網路安全教育優秀作品展」,利用學校校報、廣播、兩微一端等宣傳載體宣傳網路安全素養知識。發揮學生社團的優勢,舉辦網路安全知識競賽、辯論賽,不斷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常識、法律知識,以生活化、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引導大學生全面、客觀了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意義和安全問題的防範與處理能力。與網信、公安、司法等部門合作建立校外網路安全教育基地,讓網路安全素養教育既能引進來,又能走出去。
F. 個人提高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1、積極參加科普科技相關活動或知識講座。
參加科技類知識講座或活動,可以提升個人的科學知識儲備,例如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
2、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
如今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與時俱進。個人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的便利之處,傾向於瀏覽門戶網站、科技頻道、科普網站的文章好新聞。
3、走進當地的科技實踐基地或科技館。
經常性前往當地的科技館或科技實踐基地,參觀先進設備,學習先進的科技原理,或有機會走進大學旁聽有興趣的課程,提升科學素質。
4、關注科技時事熱點
關注科技時事熱點,了解如我國近年來航空航天、高鐵動車、生物技術、化工原理等方向的研發和進展情況,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的思想,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崇尚科學的精神。
5、主動積極學習,杜絕被動接受
真正提高人的科學素質,需要通過自己積極地去學習,將比被動地接受要有效得多。因此,未來提高個人的科學素質工作,需要將構建終身學習的觀念融入腦海中,主動學習科技文化知識。
6、利用多媒體夯實科技基礎
利用電視節目、微信公眾號等多媒體,提升自己的科學素質。例如多觀看如《最強大腦》、《一站到底》等益智類答題節目,充實自己的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