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回密碼:如果您忘記密碼,您在點擊「用戶登錄」點擊登錄頁面的「忘記密碼」輸入您的用戶,點擊提交即可使用您綁定的手機、郵箱或者通過您設置的密碼保護找回您的密碼(前提是已綁定手機、郵箱或開通密碼保護)。
② 一般學校的網路密碼是什麼
這個我可以回答。一般學校的密碼都很簡單,用的最多的如下:
123456
111111
12345678
11111111
000000
00000000
111222
11112222
a123456
等等,簡單的密碼多試幾次都能進去了
希望能幫到你
③ 行知科技職業學校w_f_萬能鑰匙密碼多少
向WIFI主人索要。
電腦網路連接中查看密碼方法。在電腦網路連接的時候都會設置wifi網路的撥號和密碼設置等等,所以可以通過連接中進行看到。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事實上它是一個高頻無線電信號。全網通手機是指六模全網通手機,指手機支持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的六種移動通信制式。
④ 誇美紐斯和盧梭教育思想與陳鶴琴陶行知的區別
相同點:教育要遵循自然。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則都是遵循自然的主張,都是以「教育適應自然」原則為核心。盧梭認為「歸於自然」教育就是讓兒童原理嘈雜的城市社會,15歲之前都要在農村接受教育,教育應回到自然、適應自然,乃至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教育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和《大教學論》中提出,兒童的教育應當以人的自然本性為出發點,教育應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教學自始至終要按照學生的知識及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進行,不應該違背兒童自然天性的發展。盧梭認為兒童在生長發展過程中,有其節律性、階段性,而教育的自然適應性要求教育應適應兒童發展的自然進程,考慮其年齡特徵,適應其本性實施。
不同點:目的不同。誇美紐斯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人為永生做准備,教育的現實目的是為現實的人生服務,培養具有學問、德行和虔誠的人。而盧梭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自然人、自由人」。對象不同。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也就是說,誇美紐斯的教育對象是全部人,他認為一切適齡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校學習 。而盧梭認為窮人是不需要接受什麼教育的,原因在於窮人們能夠從自然的勞動和生活環境中接受應有的教育,因此盧梭的教育對象主要針對資產階級子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它決定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應的教育,兩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因此陶行知認為教育是為社會生活向前而服務的,也是為個體學會生活服務的,核心是啟發人民適應和改造生活的覺悟。 陳鶴琴主張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因此我們的課程內容因結合兒童的實際生活,以「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為根本宗旨,培養探索和創造精神,更好的為國家社會服務。
陶行知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了「教學做合一」,即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情怎麼做便怎麼學,怎麼學便怎麼教,教和學都以做為中心,主張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結合。 陳鶴琴說的活教育堅持一個基本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主張把活教育的思想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去,要求學生要先通過感官去直觀地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和鮮活的知識.然後閱讀相關資料,把他人的研究成果與自己的直接感受相結合
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即整個學生接觸到的社會生活都是教育的內容。他把整個社會,學生的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疇。強調拆除學校教育的圍牆,讓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融為一體。
陳鶴琴強調要去活教材中學習,只有親自接觸大自然才能夠真切理解書本知識。要求學生摒棄從教材中獲得一切的傳統理念,而更應該從社會生活中直接感受知識,結合自然、社會、兒童生活和學校教育的內容。
共同點: 都重視學前教育 主張幼稚園應當是平民的,省錢的,因此創辦了我國第一個鄉村幼稚園,南京燕子磯幼稚園,被稱為鄉村幼教之父 反對幼稚園的全盤美化,主張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幼稚園,並創辦了鼓樓幼稚園,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
反對傳統教育的「死讀書」 主張「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反對死學校,死書本。他主張把舊傳統教育中的以死讀教材的教學方法轉為著重培養學生的活的能力的軌道上來,即以教會學生生活為核心目的。中國傳統教育中的教學內容刻板且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應當把教學內容與生活、自然等相結合。
⑤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體現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下面是我為你整理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體現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書中第一篇就是「教學合一」。陶行知認為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是:「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指導他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這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麼。
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
最後,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網路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生可以通過網路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就如陶老所說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我也將於它置於案頭,讓它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
暑假裡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造」,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於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留下了教育理論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育家;他懷抱崇高理想,要通過教育「救國,造過,建國」;他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是一位傑出的愛國社會活動家;他胸懷博愛,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實踐著他的人生夢想;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巨人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激勵人們無私無畏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細細閱讀了陶行知的故事後,自己被陶先生坎坷、偉大的一生深深感動,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抱負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於平民家庭,從小深知窮人吃不飽,上不了學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國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國完成學習任務後,老師要他留下來繼續深造,但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毅然回國。經過幾年的教育實踐,他的人生價值觀更明確了,他在《自勉並勉同志》的詩中說:「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做一大事而去」。這一大事就是建設獨立、富強、民主的祖國。他深深知道,舊中國最大多數是農民,最窮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農民。所以,他發表了《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下定決心,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徵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他的目標是叫中國一個個鄉村都有新的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多麼遠大的抱負!於是,他放棄教授的優越生活,辭去大學校長的高位,脫去西裝穿上草鞋,率領同志在長江邊上,燕子磯旁的勞山上開辟了曉庄師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教育實踐活動,也開始實踐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當時,國家內戰危機迫在眉睫,他身處逆境,但陶先生仍對中國前途抱著樂觀的態度,對自己的理想毫不動搖,仍要在上海創辦社會大學,函授大學,新聞大學……
態度決定一切,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行為的高度,一個人有無理想是決定了他是否成就事業的前提。我們無法想像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會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們的陶先生不僅心中有著自己的抱負,並朝著自己的理想奮斗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陶先生那種抱定理想,矢志不渝,為著理想,鍥而不舍,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偉大形象是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的光輝典範。
二、以他「愛滿天下」的胸襟培養我們博愛情操
愛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奉獻,愛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愛又是一種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是與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興中華的抱負,與人類的解放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這樣執著、堅定的為改革舊教育,發展人民教育而堅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質的原因是在於他心裡裝著人民,裝著祖國,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的「愛滿天下」這種偉大的胸襟,他把對人民、祖國的特殊感情表現在博愛之中。陶先生的愛是大公無私的愛,愛憎分明的愛,是真善美合一的愛。教育、引導我們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長輩,愛他人,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愛自己的集體,愛家庭,愛家鄉,愛和平……引導我們努力做一名有博愛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境界培養我們誠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這句教人更律己的話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時期,即滿腔熱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國留學回來,即開始他的教育救國實踐,一心一意為改革傳統舊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變後,他奮不顧身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勝利,他又冒著「第三槍」的危險,堅定不移地戰斗在愛國運動最前線。為了真理,為了和平,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這是真人之舉。
總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是為了振興中華,為了苦難的舊中國人民為了探求中國教育新路子而赤膽忠心,百折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懷博愛的奮斗歷程中,書寫了自己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奮斗不息的壯美人生,也同樣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⑥ 學校WiFi密碼是多少
用無線路由器進行上網都會設置無線網路的密碼,所以可在無線路由器設置里看到密碼,方法如下。
打開瀏覽器,輸入192.168.1.1,彈窗無線路由器的登錄,正常賬號都是admin,密碼也是admin,這里輸入的地址和賬戶密碼會因為路由器的不同而有所不一樣。
點擊「登錄」後,進入無線路由設置向導頁面,在左側的菜單欄,選擇「無線設置」下的「無線安全設置」,點擊後,右側會出現路由器的相關的加密方式,選擇自己加密的形式,可以查看wifi密碼。
⑦ 信宜教育無線網密碼
無線網路連接時的密碼是自己進入路由器進行設置的。
路由器出廠時的默認帳號和密碼是:admin(個別路由器有所不同)。還可以進入路由器,IE地址欄輸入192.168.1.1進入,輸入賬號和密碼,對無線網路進行設置。
⑧ 比較陶行知和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的異同
(一)相同之處
1. 都主張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幼稚園教育
陶行知在《創建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中指出,當前中國的幼稚園有3中大病: 外國病,花錢病和富貴病。他指出,應該把我國的幼稚園改革成中國的,省錢的,平民的幼兒園。
陶行知也為這一目標努力了一生。陳鶴琴認為中國當時的幼兒園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園,真正以中國兒童為中心的幼兒園。
2. 都主張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陶行知提出為了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習慣。陳鶴琴認為,幼稚園應注意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
3. 都反對傳統教育中的「讀死書,死讀書」的觀點
陶行知堅決反對沒有「生活為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陶行知還 把「傳統教育」稱作「吃人教育」。他主張把舊傳統教育中的「字紙簍,死讀書,死教書」的教學方法轉為著重培養學生的活的能力的軌道上來。
陳鶴琴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教育課程中的教材內容是一成不變的,而且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所以要改變。
(二)不同之處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與陳鶴琴的「活教育」
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陳鶴琴主張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2、關於教育目的論
陶行知主張的生活教育是「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啟發兒童、青年、人民大眾改造社會生活的覺悟、手腦結合的實踐創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創造新的人生,創造新的中國、新的世界。
而陳鶴琴主張的活教育思想認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3、關於教育方法論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訓。
陳鶴琴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有一個基本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主張把活教育的思想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去,並把教學過程分為4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參考,發表創作,批評研討。
4、 關於課程論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所以說,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教育的范 圍。陶行知把整個社會,整個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疇。這一點與我們現代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有著相通之處。
而陳鶴琴先生是強調要去活教材中學習,只有親自接觸大自然才能夠真切理解書本知識。希望大家能把過去「書本萬能」的錯誤觀念拋棄,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識寶庫探討研究。
5、關於教育思想的內容組成
陶行知和陳鶴琴兩人的思想還各有側重點。幼稚師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張改造並創辦幼稚師范學校,並提出採用「藝友制」的方法來培養幼稚教育師資。
然而陳鶴琴則主要研究家庭教育,並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經驗撰寫了《家庭教育》一書,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8)宿遷行知教育無線網路密碼擴展閱讀:
1、陶行知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
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線,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創新在這里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2、陳鶴琴主要貢獻:
陳鶴琴創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范教育的完整體系。
他從事的幼教事業是全面的、整體的,從托兒所、嬰兒院開始手,到幼兒園和小學;在師資培養方面創辦了中等幼師和高等幼師專校。陳教授為了配合幼兒教育與兒童教育的需要,創辦了兒童玩具、教具廠,根據兒童心理的發展程序,製作了多種型式的玩具與教具。
陳教授為了豐富兒童的知識,編輯出版了不少兒童課外讀物,如:《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小學自然故事叢書》等,他所編輯的兒童讀物。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語言活潑,圖文並茂。他還為幼教、小教界主編了多種輔導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兒童教育》、《活教育》等。
陳教授為了推廣與普及關於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創辦與領導了中國幼稚教育社、中華兒童教育社,通過學術團體的活動,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教育研究者進行了輔導。
陳鶴琴出版的《語體文應用字匯》,為第一本漢字查頻資料,開創了中國漢字字量的科學研究。對編寫小學課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動作用,也為陶行知、朱經農編寫《平民千字課》課本提供了用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