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古代時期,沒有網路朋友圈,那些詩詞歌賦又是如何傳播的
在古代時候,即沒有網路,也沒有微信、微博、朋友圈,就連傳遞一封家書都要幾個月才能到達,可神奇的是,在古代一旦有好的詩篇出來,往往很快就能傳遍街頭巷尾,紅遍大江南北,那麼這些詩歌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達到了這么快速而廣泛的傳播呢?
第一種途徑就是口耳相傳,奔走相告,比如王勃的滕王閣,這是一首七言詩,是王勃在一次宴會上所做,參會的人都是些王公貴族,經常參加上流的聚會活動,從而這首滕王閣才得以傳播,並且王勃也因此名聲大振,可是宴席並不是天天有,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出名的詩詞還是比較少的。
㈡ 2017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為何會成為網路爆款
我認為,《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成為爆款,大抵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觀眾審美疲勞。
隨著數字電視、網路電視的普及,觀眾可選擇觀看的電視台越來越多,可觀看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多,但節目卻越來越雷同。你做個《中國好聲音》,我就做個《中國最強音》,他就做個《中國夢之聲》,她就做個《最美和聲》,你自己又做個大同小異的《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舞蹈》,創新的風險很大,降低風險的辦法就是跟隨。
雖說《中國詩詞大會》中的詩詞並不難,很多都很常見,但致敬傳統文化也得一步步來,咱們的文化水平也要一步步提升才是啊!《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起碼讓我們在文化之路上又邁了一小步。
㈢ 如何更好的將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發揚下去
傳承中華古典詩詞需要從孩子抓起,讓他們從小接觸詩詞,等他們長大後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再來理解這些詩詞就能感同身受。
詩詞創作既要源於現實生活,又要反映時代的變遷與脈絡。近年來涌現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一系列傳承中華經典詩詞、篇章的節目,一系列對詩詞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人物的評選表彰,各個學校、機構等對優秀詩詞作品的品讀、誦讀等,都是很好的傳承方式,能夠以大眾化的方式實現中華詩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如何在網路時代把詩詞發揚光大的擴展閱讀
詩教現在是自發的一種形式,應該把它提升到國民教育制度的高度。詩教的制度內容,第一是編寫詩教的相關教材讀本。現在的語文教材當中選了不少詩詞,但是這些詩詞的選編,並不是從宏觀的體繫上來考慮的,缺少內在邏輯。
除了篇幅上要增加以外,要精選一些詩詞,讓這些詩詞在詩歌源流當中形成自己的內在傳統,不同的樣式,不同的時期,反映不同的風格。這可以從小學教材課程開始。
當代詩歌創作者,應擅於挖掘生活中的寶藏,或以不同的角度訴說那些人類所共通的情感,或以符合當代生活的意象抒發心中的悲喜,或以具有當代特徵的主題反映社會現狀。
如此,我們創作的詩歌,才能打上時代的烙印,即便歷史的車輪碾過,也不會湮滅於塵埃;如此,中國的傳統詩歌,也能更好的被傳承發揚,而非是專屬於古代的文學遺產;如此,詩歌才能承載著不同時代生活,在文化的長河,從古駛至今朝,再駛向後世
㈣ 如何把經典詩詞傳承好發展好
在傳統文化衰落、低俗文化侵襲的語境下,把經典詩詞傳承好發展好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張全之:首先經典詩詞屬於陽春白雪,原本就屬於小眾,現在要通過大眾來傳承,自然很困難;其次,目前通俗或低俗的東西通過手機迅速傳播,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刺激、好玩,可以讓人們很輕松地打發時間,自然對大眾更有吸引力。
孟凡君:困難有三:一、真正懂古詩詞的教師太少;二、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詩詞教育書刊不全;三、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詩詞文化氛圍缺乏。挑戰有二:一、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排擠;二、功利性的社會導向對非功利性的詩教活動的侵染。
■該如何將詩詞的高雅性與傳播的通俗性、趣味性結合起來,提高古詩詞的普及性呢?
張全之:就《中國詩詞大會》來說,通過大眾傳媒,展現經典詩詞魅力,使詩詞進入尋常百姓家,算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創舉。但真要傳承優秀文化,還要靠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營造出「書香中國」的閱讀氛圍,把人們更多吸引到書房裡。
孟凡君:詩教是一個長久陶冶的過程,不可能頭腦熱後,一夜醒來便是人人李杜、個個蘇辛。要想有效的開展詩教工作,應從兩方面著手:一、從蒙童抓起,堅持不懈,日久方成;二、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良性互動機制,避免一曝十寒。
■在古詩詞融入教育、融入生產生活方面您有哪些建議或想法?
張全之:一是從高校或中學教師中招募志願者,到社區、工地等地舉辦經典詩詞的吟誦、分析及創作培訓,提升公眾閱讀詩詞的興趣、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二是可以嘗試舉辦傳統經典詩詞的分級考試;三是編輯出版一些簡易讀本,或開發更多的有趣的詩詞軟體,讓人們輕松愉快地在手機上背誦傳統詩詞。
孟凡君:一、讓孩子們感受到詩教的樂趣;二、讓父母們感受到子女接受詩教之後的生命升華;三、不要把詩教搞成發財獲利的行業;四、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傳統文化教育要想久遠前行,就必須平實起步,把詩教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㈤ 古代的詩詞是如何快速傳播的
古代的時候信息傳播方式很有限,所以一般只能通過聚會和口口相傳的方式把詩詞快速傳播出去,這還得詩詞寫得比較好,得到大家的承認;其次就是通過歌伎在公眾場所對詩詞的傳唱,這時候聽曲的人比較多,也能快速把詩詞傳播出去;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某些游覽的地方把詩詞題寫在上面,後面游覽的人就能看到了,也能夠快一點傳把詩詞傳出去。
把詩詞題在游覽勝地這種方法就是到名勝古跡去游覽,然後把自己作好的詩詞題在游覽勝地的牆壁或者柱子上,這樣後來的人就能夠絡繹不絕地看到這首詩詞了。如果詩詞確實寫得好,就能夠得到大家的承認,並且這些人回家之後也會幫著傳播這些詩詞,知道的人多了,寫詩的人自然就會名聲大振。比如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和鸛雀樓,以及各地一些著名的寺廟,都有歷史上一些著名詩人的題詩題詞,其實這些詩人當初把詞寫在牆壁上,就是想要起到一種廣告作用,類似於現在的商品宣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