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上買東西被騙怎麼解決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家都喜歡利用網路進行購物,網路購物對人們來說方便快捷,可選擇又多,因此深受現代人的喜愛。然而,由於網路購物存在著許多未知性,讓不法份子有機可乘,網路詐騙也變得越來越多。那麼,網上購物被騙如何處理?網購時要注意什麼?我國對於網路詐騙如何處罰?下面,由法律智囊團為你講解有關內容,歡迎閱讀。
網上購物被騙如何處理?
1、向網站投訴。
各個大型購物網站有自己的客戶服務部門,處理各種交易糾紛。消費者可向網站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照片、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相關記錄,進行投訴或舉報。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各個大型購物網站還將向公安機關及時反映情況。
2、在網上報案。
一旦遇到網購詐騙,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為避免更多消費者上當受騙,已受騙的消費者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請求公安部門去查封網站和騙子的手機電話及銀行賬號。消費者可向各地公安局網監處報案,也可電話報警。
3、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與普通商品一樣,網上購物的商品發生消費糾紛,也可向省、市消協投訴。維權熱線12315.對於網上購物存在的風險,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要盡量索取購物 憑證或保存交易協議(包括電子版)等相關證據,網上購物的實際經銷商大多數是外地公司,收貨時要留意查看票據的公章。如果已購商品發生糾紛,應按屬地管轄 原則,向票據蓋章單位所在地的有關部門投訴。
網購時要注意什麼?
1、警惕網上的違法交易行為。
在當前的網上交易中,不乏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其中主要是需要國家特殊許可方可從事的經營行為,如網上醫療信息、醫療器械、網上銷售彩票、網上證券交易等。消費者因從事這類交易而遭受損失的很難得到有效救濟,因而消費者網購時應有所識別,網購時首先應注重交易行為本身的合法性。
2、網購前多關注「黑名單」。
網上交易有著天然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但消費者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快捷性,了解賣家的基本情況,其中關注當前網上已公布的「黑名單」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有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網上交易保障中心等第三方保障平台根據消費者的投訴舉報形成了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網站不良信用記錄或「黑名單」,並及時更新。消費者通過關注「黑名單」信息既可以避免網購上當受騙,又可以及時了解當前已出現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欺詐行為。
3、謹防低價陷阱。
網路購物較傳統現實購物有先天的低價優勢,但低價是有限度的
『貳』 網路銷售欺騙消費者怎麼舉報
法律分析:受欺騙的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和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投訴、舉報,請求查處出售者以及有關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責應當予以必要的經費等支持。消費者協會應當認真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費者組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的規定,開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六條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該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