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預防網路電信詐騙
預防電信詐騙要注意:思想上要杜絕虛假電話給予的優惠;身份信息要注意保密;接到電話要核對真實信息;耐心辨別信息的真偽;不要被恐嚇電話輕易嚇到,端正心態。
1、思想上要杜絕
許多人在思想認識上,就是喜歡貪圖小便宜,所以,會在接收到這樣的電信電話或者是簡訊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天大的幸運,被利益沖昏了頭腦,自然就會上當受騙。建議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不要相信什麼天上掉餛飩的好事。
2、身份信息防泄
有一部分人喜歡在ATM機上抽錢後,把小票拿到,但是,看一看就扔掉了,這給一些電信詐騙者提供了相當好的條件。因此,在個人身份信息或者是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上,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在取錢的時候,相信外人,最好只求助銀行工作人員的幫助。
3、核對真實信息
如果你在接到了電信的簡訊或者是電話的時候,記得,一定要仔細核對真實的信息。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打電話給當事人,問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如果當事人的電話無法接通,則可以向當事人身邊的人朋友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家人徵求意見。人多力量大,自然會擋住詐騙者。
4、耐心辨別真偽
如果你個人不能確定的話,最好是找家裡人商量一下,當然,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天大的好事。最好是辨別一下真偽,如果有銀行發來的,你可以撥打銀行的服務熱線咨詢一下,如果是其他的地方,你可以查一下網路,看一下,其到底是真假,現在網上有好多公布了的假信息等。
5、對立正確態度
遇到恐嚇一類的電信信息或者是電話的話,不要驚慌,在個人沒有做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擔心他們所謂的恐嚇或者是法院的傳票等。如果擔心害怕的話,你就故意讓對方向你提供證據,你把這些證據收集好,到相關的部門進行舉報。
(1)題目如何防控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擴展閱讀:
受害群體:
電信詐騙侵害的群體具有很廣泛的特點,而且是非特定的,採取漫天撒網,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向某一個號段或者某一個地區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受害者包括社會各個階層,既有普通民眾也有企業老闆、公務員、學校老師,各行各業都有可能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寬、社會影響很惡劣。
一些詐騙是針對性比較強的。比如像汽車退稅詐騙,受騙的主要是一些有車族。還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電信人員、公安人員的詐騙,詐騙者往往選擇白天撥打電話,白天年輕人都上班了,家裡老年人比較多,其抓住老年人資信度比較閉塞,容易受騙的情況實施作案。
B. 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的有效措施有
1、加強對群眾信息的保護。
2、嚴格對諸如電話卡、銀行卡等實名登記制度。
3、加大對網路工具的管理力度。
4、注重電信詐騙的相關宣傳防範工作,盡量減少電信詐騙發生。
遇到電信網路詐騙後怎麼做?
遭遇電信網路詐騙,無資金損失。沒有產生資金損失,也不要掉以輕心,要做到和注意以下三項:
1、對於電信網路詐騙一定要不聽、不信、不理睬。
2、如果手機中木馬病毒,哪怕沒有資金損失也要及時將手機刷機,並且更改相關賬戶密碼。
需要提示您的是:雖然沒有資金損失,但是木馬病毒很有可能已經盜取了您手機內的各項信息。
3、可以將電信網路詐騙電話或者相關信息線索,通過110報警電話或者12110簡訊報警平台提供給警方,警方會將這些線索匯總,開展工作。
網路詐騙的客觀表現是什麼?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C. 電信詐騙如何防範措施
防範電信詐騙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高度重視電信詐騙防範工作;
2、積極向客戶講解防範電信詐騙的要點;
3、積極參與防詐騙技能的培訓;
4、加大營業區自助服務區的巡視力度等。
有什麼詐騙形式?
1、冒充公檢法等機關詐騙
以「法院傳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錢」等為由,冒充警察、檢察官、法官實施詐騙。
防範措施:警方不會通過110電話號碼直接撥打用戶,絕不會通過電話遠程做筆錄方式辦案,更不會要求受訪者提供個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同時根本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因此,遇到公檢法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和密碼以及將錢轉到「安全賬戶」等情況時,切勿相信。
2、中獎詐騙
通過QQ、簡訊等方式向用戶發送中獎提示信息,並利用在互聯網上設置的虛假網站誘導事主誤入中獎陷阱,以讓事主繳納稅費、公證費、手續費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
防範措施:收到類似的可疑簡訊時,不要輕易回復或者輕易按照可疑簡訊的內容操作,可以登錄機構官方門戶網站或撥打官方熱線電話了解相關情況。在對方要求匯款時,要多方查證、核實情況或多同親朋好友商議,不要輕易匯款。
法律依據:《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利用電信網路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二年內多次實施電信網路詐騙未經處理,詐騙數額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D. 如何防止電信詐騙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防止電信詐騙:
1、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簡訊;
2、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要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違法簡訊的誘惑;
3、核實詐騙分子的真實身份。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E. 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的有效措施有
加強對群眾信息的保護。嚴格對諸如電話卡、銀行卡等實名登記制度。加大對網路工具的管理力度。注重電信詐騙的相關宣傳防範工作,盡量減少電信詐騙發生。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
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
遇到電信網路詐騙後怎麼做?
遭遇電信網路詐騙,無資金損失。沒有產生資金損失,也不要掉以輕心,要做到和注意以下三項:
1、對於電信網路詐騙一定要不聽、不信、不理睬。
2、如果手機中木馬病毒,哪怕沒有資金損失也要及時將手機刷機,並且更改相關賬戶密碼。
需要提示您的是:雖然沒有資金損失,但是木馬病毒很有可能已經盜取了您手機內的各項信息。
3、可以將電信網路詐騙電話或者相關信息線索,通過110報警電話或者12110簡訊報警平台提供給警方,警方會將這些線索匯總,開展工作。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F. 哪些方法能有效防範電信詐騙
網路電信詐騙層出不窮,不斷地危害著人民財產安全。面對詐騙,學習防範技能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