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應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應用
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泄密事件的不斷發生,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問題隨之凸顯,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應用,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廣泛普及,辦公、學習、娛樂,購物,計算機網路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企事業單位也都創建了自己的辦公信息化、自動化系統,計算機網路已經融入到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網路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由於其開放性,計算機網路用戶的安全受到威脅,如病毒、黑客、系統漏洞等。這些威脅嚴重影響了網路安全,給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困擾,整個互聯網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防範和消除不穩定因素,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和數據的穩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2、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
1.病毒
計算機網路安全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通常以網路、U盤、光碟等存貯設備進行急速傳播,一般是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計算機程序,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破壞性。感染了病毒的計算機一般會速度緩慢,文件損壞或丟失,嚴重後果影響了計算機用戶的使用質量。
2.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主要是網路黑客破解程序,更改並破壞系統程序,干擾計算機程序、獲取用戶許可權、非法訪問等形式,盜取數據、資料,從而使計算機用戶的網路安全受到威脅。黑客攻擊多為破解密碼、信息爆炸、網路監聽、郵件攻擊、木馬攻擊、系統漏洞等。
3.系統漏洞
系統漏洞是由於操作系統在設計上的缺失或不完善的地方,給不法分子創造了機會,不法分子通過系統漏洞將病毒、木馬等植入計算機,破壞電腦系統。因此系統漏洞是給病毒入侵創造了機會。因此,計算機用戶要有防病毒、防漏洞的主觀意識,以正版系統進行系統安裝,及時更新系統,將系統漏洞給自己帶來的不便降至最低。
3、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應用分析
1.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由軟體和硬體組合而成的、計算機網路內外部之間、專用網和共用網之間一種保護屏障,是將計算機與公共網路進行隔離的一種技術,流入流出計算機的數據和通信都要經過防火牆。防火牆技術是計算機預防網路安全問題的主要手段和最基本的方法。透過防火牆,把不安全、不確定的因素隔離掉,從而提高了網路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風險。
2.數據加密技術
為方便用戶充分利用網路、給用戶帶來便捷,雲計算、大數據應運而生。如何有效保障用戶存儲在雲端的數據安全完整,如何保障用戶數據的隱私性、保密性。數據加密技術對於計算機網路安全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加密、保密技術。數據加密技術是通過在數據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對數據進行加密的方式來對用戶的數據進行保密的。加密方式多為原信息通過機密函數轉換為加密文件,用戶接收前再將加密文件轉換成原文。加密和解密過程需要的重要的一環就是密鑰,密鑰是數據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的重要的加密、解密信息。密鑰一般有三種:專用密鑰、對稱密鑰和公開密鑰。
3.網路訪問控制技術
網路訪問控制技術一般是由路由器作為網關來控制外界傳遞近來的各種數據、信息,以此來防止計算機用戶在訪問網路、傳輸文件、遠程登錄訪問時,受到惡意攻擊。與此同時,登錄時要驗證登錄著的身份是否合法有效,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外部非法入侵,提高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
4.安全漏洞檢測技術
對安全漏洞進行掃描、檢測,在黑客攻擊之前掃描檢測到系統的重大漏洞,並及時恢復漏洞,保障系統的安全性。對計算機用戶來說,安全漏洞檢測是一個必要的環節。掃描安全漏洞可以分為主動掃描、被動掃描、主機掃描和網路掃描等幾種形式。掃描檢測的內容一般是從程序代碼、網路入侵安全漏洞、web漏洞、資料庫漏洞等幾個方面進行掃描,切實保障系統網路的安全性。
5.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技術
資料庫是系統數據存儲的重要一環,資料庫一定要一用一備,資料庫的備份和恢復,做好主資料庫維護,備份資料庫的維護,日誌以及增量備份的維護等。通過對資料庫的維護,在系統發生突發事件時,不會對系統造成重大影響。
6.虛擬專用網路技術
虛擬專用網路,其通過相對透明的加密方法,對公網提供雙向通信,對於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專用網路、公共網路、VPN技術對其進行安全保密的通信,使用復雜的演算法,對傳輸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加密,避免數據丟失,對於網路以確保計算機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7.代理伺服器
代理伺服器作為計算機終端用戶與網路之間的互通鏈接者,將用戶的訪問請求從網站上獲取下來,起到緩沖的作用,提高了用戶瀏覽的效率和速度。同時,代理伺服器可以作為一道屏障,將用戶主機隱藏於代理伺服器後面,使外部入侵不會直接攻擊用戶主機,從而起到了降低安全風險的作用,
8.PKI技術
PKI技術主要功能有公鑰密碼證書管理、黑名單的發布和管理、密鑰的備份和恢復、自動更新密鑰、自動管理歷史密鑰、支持交叉認證等。PKI技術通過密鑰對計算機網路的信息進行甄別、驗證,對信息進行加密。PKI技術集效率高和數據安全於一體,具有極高的安全性。一般多在政府的電子政務、企業的電子商務等領域得到應用,保障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綜上所述,對於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提高網路安全意識,從安全技術角度解決各種安全隱患,保障計算機網路安全、有序、穩定的運行。
;❷ 網路安全技術應用有哪些
1、瑞星
是國產殺軟的龍頭老大,其監控能力是十分強大的,但同時佔用系統資源較大。瑞星採用第八代殺毒引擎,能夠快速、徹底查殺大小各種病毒,這個絕對是全國頂尖的。但是瑞星的網路監控不行,最好再加上瑞星防火牆彌補缺陷。另外,瑞星2009的網頁監控更是疏而不漏,這是雲安全的結果。
2、金山毒霸
金山毒霸是金山公司推出的電腦安全產品,監控、殺毒全面、可靠,佔用系統資源較少。其軟體的組合版功能強大(毒霸主程序、金山清理專家、金山網鏢),集殺毒、監控、防木馬、防漏洞為一體,是一款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殺毒軟體。
3、江民
是一款老牌的殺毒軟體了。它具有良好的監控系統,獨特的主動防禦使不少病毒望而卻步。建議與江民防火牆配套使用。本人在多次病毒測試中,發現江民的監控效果非常出色,可以與國外殺軟媲美。佔用資源不是很大。是一款不錯的殺毒軟體。
4、NOD32
NOD32是ESET公司的產品,為了保證重要信息的安全,在平靜中呈現極佳的性能。不需要那些龐大的互聯網安全套裝,ESET NOD32就可針對肆虐的病毒威脅為您提供快速而全面的保護。
5、安全衛士360
360安全衛士是一款由奇虎公司推出的完全免費(奇虎官方聲明:「永久免費」)的安全類上網輔助工具軟體,擁有木馬查殺、惡意軟體清理、漏洞補丁修復、電腦全面體檢、垃圾和痕跡清理、系統優化等多種功能。
❸ 談網路安全教育的應用與實踐
談網路安全教育的應用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網路安全應用實踐 論文摘要: 針對傳統安全教育模式內容單一、形式枯燥、培訓效果不明顯,難以滿足企業開展實時教育的需求,推進網路安全教育模式,創新安全教育的新機制,提升企業安全教育水平。
溫州電力局作為最活躍地區的電力能源供電終端企業,積極承擔賦予的責任和經濟責任,努力追求企業發展和實現價值最大化。近年來,高度重視安全教育文化的建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在秉承國家電網公司“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同時,結合企業實際特點,開展安全課件的製作,積極推進網路安全教育模式,先後成功開發並實施了《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等網路安全教育平台,創新了安全教育的新機制,提升了企業的安全教育文化水平。
一、網路安全教育實施背景
溫州地處東南沿海,以發達的個體私營經濟聞名全國,受異常活躍的經濟的影響,以及近年來大量電工的轉型入網,溫州電力企業員工的整體安全意識相對比較薄弱。據,2000年至2004年溫州電力局每年發生一起人員責任原因引起的誤操作事故,安全生產長期處於被動挨打局面。實時開展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成為確保企業安全、穩定的當務之急。
然而,傳統的安全教學模式,缺乏統一的實施標准,且內容單一枯燥,員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培訓效果不明顯。如何才能提高員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員工安全綜合素質,從而抓好安全生產的全員、全過程管理,扭轉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確保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這成為長期困撓溫州局的'一大難題。
二、網路安全教育實踐
2005年,溫州局提出了進行安全教育系列課件製作的設想,目標是將枯燥、單調的安全教育培訓資料製作成生動、形象、規范、統一的安全課件,以提升安全教育質量,同時充分運用遠程網路教育的優勢,為系統員工提供一個靈活、生動、便捷的網路安全教育平台。之後《安全教育系列課件》作為溫州局2005年的科技項目進行實施。經過近兩年的實施與完善,《安全教育系列課件》開發完成,其主要包括事故案例分析、新員工入廠安全教育、特殊工種培訓、消防和安全培訓、習慣性違章及其糾正與、現場緊急救護知識、有關法規及規程規定查詢、信息安全、網上考試等模塊。《安全教育系列課件》開發完成後,得到浙江省電力公司等上級單位的充分認可,並作為優秀的安全教育培訓平台上掛浙江省電力教育培訓中心網站,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
2009年,在充分借鑒《安全教育系列課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溫州局負責實施開發完成省公司科技項目《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同時組織了近二十餘位員工進行了典型事故案例課件的製作,對當前安全教育課件進行補充與完善,以豐富課件內容,同時為避免系統的重復配置,將原有《安全教育系列課件》與新系統進行整合。新開發的《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以國網公司《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供電企業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範手冊》、浙江省電力公司《作業流程節點風險控制研究成果》、《安全系列教育課件》、國網公司系統近年來典型安全事故等為基本培訓素材,滿足了當前安全風險教育培訓需求,系統集成了系統許可權維護和管理、事故案例管理、安全風險辨識管理、安全知識管理、試題庫管理、培訓學習、考核管理等功能模塊,系統以剖析安全事故為主要學習途徑,遍歷出事故中存在的所有安全風險、自動提示相應的安全規程及預控措施,從而使各種安全規程和風險辨控知識能逐步並牢固地深植進學習者的潛意識。補充、完善的事故案例課件以近年來國網公司系統典型的事故案例尤其是2009年國網公司幾起惡性誤操作為素材,以FLASH為主要表現形式,具備了充分的趣味性和易讀性。
三、網路安全教育實施效果
《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及《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實施前,溫州電力局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存在培訓人員層次多、專業多、范圍廣、培訓延續周期長、時間緊以及教學內容需結合安全生產實際及時更新等特點,這樣無論從矛盾、教材內容及師資都無法保證安全教育的持續開展。另外,傳統的安全教育培訓模式也存在安全教育培訓質量不高,效果不明顯的弊端,難以保障安全教育工作在溫州局的順利推進。
《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及《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實施後,由於其提供了靈活、便捷、生動的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在全省公司系統范圍內實現安全教育培訓資源共享,極大緩解了日益突出的工學矛盾,並且該系統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靈活性,能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專業的教育培訓需求,為安全教育培訓提供了遠程網路教育平台。《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及《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等系統在溫州局實施以來,得到省公司及上級單位的充分認為,先後獲得浙江省電力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浙江電力行業管理創新一等獎、全國電力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三等獎等榮譽,《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獲省公司電力行業管理創新二等獎。2009年溫州局員工自行製作的八個安全事故案例課件也作為省公司2010年安全周學習事故案例上掛省公司區域網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共享。
溫州局《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等網路安全教育實施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其利用網路技術手段使安全教育培訓信息或內容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所有員工迅速了解,保證了企業在競爭上的速度優勢。
(2)其以系統當前安全教育培訓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深刻的教育意義。其中《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中的事故案例以近年來國網公司系統的典型事故為背景,並實現與風險辨識點的關聯,在強化事故案例警示效果的同時,強化了學習者的安全風險辨識能力。
(3) 由於網路培訓教育的方式使所有教育內容始終在線,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從而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員工的學習效率,縮短員工的培訓時間。系統可隨時隨地安排考試,並能做到真實、有效,員工也可隨時在網上練習。
(4)初步解決了骨幹員工不能離崗培訓的問題,為員工提供個人發展和成長的環境及機會,提高了企業在人才方面的競爭力。
(5)節省大量的場地、差旅等諸多的培訓費用。網路教學方式,實現了各種資源的優化和共享,打破了資源的地域和屬性特徵,提高了教育資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學,同時網路教育學習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由於不必安排集中授課,更不必為解決食宿等問題,方便了員習,節約了一批可觀的教學成本。
(6)保證了安全教育的連續性和實時性。目前,企業在安全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從安全教育的內容、方式及對象來看,需要經常性地開展各類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及形式必須根據有關安全政策法規、企業安全工作現狀結合安全事例分析進行及時更新,網路安全教育模式的靈活性及網上課件的豐富性,使安全教育能夠按連續性和實時性的要求開展。
(7)通過發動內部員工進行安全課件的製作與競賽,提高了員工的事故分析能力,同時營造了良好的企業安全氛圍。
(8)其充分運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改變了原有安全教育單一、古板的教學模式,內容生動、完整、規范,各模塊之間知識點相互交錯和融合,提高了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質量,為確保企業開創良好的安全生產局面奠定了扎實基礎。《安全教育系列課件》及《安全風險教育培訓系統》等系統自實施以來,溫州局將其充分應用於安全生產和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中,同時將其與“安康杯”、“安全月”,以及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等活動有機結合,積極推動安全文化建設,有效促進了全局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2005年以來溫州局未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未發生重特大電網、設備事故;未發生重大交通、消防事故;保持了連續五年無誤操作的良好成績。同時每年的電網、設備事故次數和障礙次數也在逐年下降,取得了安全生產無事故記錄超2000天的可喜成績。
四、網路安全教育實施難點
(1)網路安全教育內容需要實時的更新和維護。為確保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時滾動和更新網路平台中的安全教育課件及相關素材是必要前提,因此每年必須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對網路教育內容進行更新。
(2)平台的運用需要常態化。一個好的網路教育平台,如果缺少規范運用就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因此一方面需要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以規范對平台的運用,另一方面需要確保和提高安全教育課件的易讀性和趣味性,以充分激發員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需要完善網路安全教育平台與SG186系統HR模塊的介面功能,以實現人員信息和培訓信息資源的共享,減少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工作量。
五、結束語
安全教育是電力企業體現“以人為本”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素質的重要手段。開展安全課件的製作,積極推進網路安全教育模式,創新安全教育的新機制,將有利於確保企業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周揚,徐為人.論網路教育的利弊與完善[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1,(8).
[2] 楊建軍,楊改學. 保證質量,實現網路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3).
[3] 顧明,劉海燕.電力安全教育培訓需要常抓不懈[J].中國電力教育,2007,(z1).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❹ 網路安全和應用軟體的區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應用軟體是用戶可以使用的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以及用各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制的應用程序的集合,分為應用軟體包和用戶程序.應用軟體包是利用計算機解決某類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戶使用. 應用軟體是為滿足用戶不同領域、不同問題的應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軟體。
它可以拓寬計算機系統的應用領域,放大硬體的功能。
應用軟體具有無限豐富和美好的開發前景。
辦公室軟體
文書處理器 試算表程式 投影片報告 數學程式創建編輯器 繪圖程式 基礎資料庫 檔案管理系統 文本編輯器
互聯網軟體
即時通訊軟體 電子郵件客戶端 網頁瀏覽器 FTP客戶端 下載工具
多媒體軟體
媒體播放器 圖像編輯軟體 音訊編輯軟體 視訊編輯軟體 計算機輔助設計 計算機游戲 桌面排版
分析軟體計算機代數系統 統計軟體 數字計算 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
協作軟體:協作產品開發
商務軟體
會計軟體 企業工作流程分析 客戶關系管理 Back office 企業資源規劃 供應鏈管理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資料庫軟體
資料庫管理系統
❺ 計算機網路安全概念與應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概念與應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計算機網路安全是重中之重,下面由我來普及一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與應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總體含義: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在一個網路環境里,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邏輯安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簡介
計算機網路安全不僅包括組網的硬體、管理控制網路的軟體,也包括共享的資源,快捷的網路服務,所以定義網路安全應考慮涵蓋計算機網路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參照ISO給出的計算機安全定義,認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使網路系統連續可靠性地正常運行,網路服務正常有序。”
二、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路的開放性
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
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
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計算機系統硬體和通訊設施極易遭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風暴、建築物破壞等)對計算機網路構成威脅。還有一些偶發性因素,如電源故障、設備的機能失常、軟體開發過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對計算機網路構成嚴重威脅。此外管理不好、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較低、操作失誤、瀆職行為等都會對計算機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三、防火牆的脆弱性
防火牆指的是一個由軟體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使Internet 與Intranet 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但防火牆只能提供網路的安全性,不能保證網路的絕對安全,它也難以防範網路內部的攻擊和病毒的侵犯。並不要指望防火牆靠自身就能夠給予計算機安全。防火牆保護你免受一類攻擊的威脅,但是卻不能防止從LAN 內部的攻擊,若是內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聯合起來,即使防火牆再強,也是沒有優勢的。它甚至不能保護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檢測到的攻擊。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牆造成一定隱患。這就是防火牆的局限性。
四、潛在威脅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
五、如何提高網路的安全性
1、建立良好的安全習慣。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上的軟體和程序;不要隨意打開來歷不明的郵件以及附件;安裝正版的殺毒軟體,安裝防火牆;不要在線啟動、閱讀某些文件;使用移動存儲器之前先殺毒。
2、安裝專業的殺毒軟體。
3、使用復雜的密碼。
4、迅速隔離受感染計算機。當發現計算機中毒或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斷網,以防止其他計算機中毒。
5、關閉或刪除系統中不需要的服務。
6、經常升級補丁。
;❻ 簡述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應用
網路的安全是指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
安全技術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網路隔離: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隔離卡主要用於對單台機器的隔離,網閘主要用於對於整個網路的隔離。這兩者的區別可參見參考資料[1]。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
❼ 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的作品目錄
第1章網路安全概述1
1.1網路安全的發展1
1.1.1網路安全的概念1
1.1.2網路安全的需求2
1.1.3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3
1.2安全威脅與防護4
1.2.1安全威脅4
1.2.2安全防護措施5
1.3網路安全策略9
1.3.1安全策略的功能9
1.3.2安全策略的類型10
1.3.3安全策略的使用11
1.4安全攻擊的種類和常見形式11
1.4.1網路攻擊綜述11
1.4.2主動攻擊12
1.4.3被動攻擊13
1.5網路安全體系結構13
1.5.1網路體系結構13
1.5.2OSI安全體系結構15
1.5.3安全服務與機制16
1.6小結17
第2章網路協議的安全性19
2.1基本協議19
2.1.1IP協議20
2.1.2TCP和UDP22
2.1.3ARP和ICMP24
2.1.4路由協議和域名系統26
2.2應用協議28
2.2.1SMTP和POP328
2.2.2MIME和IMAP431
2.2.3網路地址轉換34
2.2.4基於RPC的協議37
2.2.5VoIP39
2.2.6遠程登錄協議41
2.3下一代互聯網IPv642
2.3.1IPv6的概述42
2.3.2IPv6的安全性44
2.4小結45
第3章密碼學基礎46
3.1古典密碼學46
3.1.1古典密碼簡介46
3.1.2古典密碼的安全性47
3.2流密碼的基本概念47
3.2.1流密碼原理和分類48
3.2.2密鑰流生成演算法48
3.2.3流密碼演算法49
3.3對稱密碼體制基本概念50
3.4數據加密標准53
3.4.1DES概述54
3.4.2DES分析56
3.4.3AES概述56
3.4.4AES分析57
3.5其他重要的分組密碼演算法59
3.5.1IDEA59
3.5.2RC559
3.6公鑰密碼體制60
3.6.1RSA密碼61
3.6.2橢圓曲線密碼62
3.7消息認證與散列函數63
3.7.1散列函數和數據完整性63
3.7.2散列函數的安全性64
3.7.3消息認證碼64
3.7.4散列函數及其在密碼學中的應用65
3.7.5MD4和MD566
3.7.6SHA67
3.7.7SHA與MD4、MD5的比較68
3.8數字簽名68
3.8.1數字簽名的基本概念69
3.8.2DSS簽名標准69
3.8.3其他數字簽名標准70
3.8.4數字簽名的應用71
3.9小結71
第4章身份認證72
4.1身份認證概述72
4.1.1基於密碼的認證74
4.1.2基於地址的認證76
4.1.3密碼認證協議77
4.1.4動態身份認證80
4.2生物特徵身份認證81
4.2.1指紋身份認證82
4.2.2聲音身份認證82
4.2.3虹膜身份認證82
4.3零知識證明身份認證82
4.3.1零知識證明協議83
4.3.2並行零知識證明85
4.3.3非互動式零知識證明85
4.3.4零知識證明在身份認證中的應用86
4.4身份認證協議應用87
4.4.1Kerberos鑒別87
4.4.2SSL和TSL93
4.4.3雙因素身份認證97
4.5小結99
第5章數據機密性與密鑰管理100
5.1數據機密性的保證措施100
5.1.1鏈路加密100
5.1.2端-端加密101
5.1.3鏈路加密與端-端加密的結合102
5.2硬體加密和軟體加密103
5.2.1硬體加密103
5.2.2軟體加密103
5.2.3硬體加密和軟體加密性能分析104
5.3存儲數據的加密104
5.4密鑰管理基本概念106
5.4.1密鑰管理106
5.4.2密鑰的種類106
5.4.3密鑰生成106
5.4.4密鑰分配107
5.5密鑰的保護與控制109
5.5.1密鑰的保護、存儲109
5.5.2密鑰的備份109
5.5.3密鑰的生命周期控制110
5.6密鑰託管112
5.6.1密鑰託管的基本原理112
5.6.2密鑰託管應用113
5.7小結113
第6章公鑰基礎設施114
6.1PKI基礎114
6.1.1網路安全對於PKI的需求115
6.1.2認證機構和數字證書116
6.1.3公鑰基礎設施組件117
6.1.4授權的作用119
6.2PKI服務和實現121
6.2.1密鑰的生命周期管理121
6.2.2證書的生命周期管理123
6.2.3部署PKI服務127
6.3PKI的體系結構130
6.3.1公鑰基礎設施體系結構130
6.3.2PKI實體132
6.3.3PKIX證書驗證133
6.4許可權管理基礎設施PMI概況133
6.5屬性權威和許可權管理136
6.5.1屬性權威136
6.5.2許可權管理137
6.6基於PMI建立安全應用138
6.6.1PMI應用結構138
6.6.2應用方式139
6.6.3建立訪問控制系統140
6.6.4訪問控制流程140
6.7小結140
第7章防火牆技術141
7.1防火牆概述141
7.2防火牆技術143
7.2.1包過濾技術143
7.2.2應用網關技術144
7.2.3狀態檢測防火牆144
7.2.4電路級網關145
7.2.5空氣隙防火牆145
7.2.6代理伺服器技術146
7.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147
7.3.1雙重宿主主機體系結構147
7.3.2被屏蔽主機體系結構147
7.3.3被屏蔽子網體系結構148
7.4堡壘主機149
7.5數據包過濾150
7.5.1數據包的過濾特點150
7.5.2數據包的過濾應用150
7.5.3過濾規則的制定策略152
7.6狀態檢測數據包過濾153
7.7防火牆應用實例157
7.7.1瑞星防火牆的性能特點157
7.7.2應用環境及語言支持158
7.7.3防火牆設置158
7.8關於防火牆的其他問題的思考164
7.9小結165
第8章入侵檢測系統166
8.1IDS的概述166
8.1.1IDS的基本概念166
8.1.2IDS的基本結構167
8.2IDS系統分類168
8.2.1基於主機的IDS168
8.2.2基於網路的IDS170
8.2.3分布式的入侵檢測系統172
8.3IDS的檢測方式173
8.3.1基於行為的檢測173
8.3.2基於知識的檢測174
8.3.3其他入侵檢測技術175
8.4IDS的應用176
8.4.1IDS設置176
8.4.2IDS部署177
8.4.3報警策略設置180
8.4.4如何構建一個基於網路的IDS180
8.5IDS的發展方向182
8.6小結185
第9章虛擬專用網路(VPN)186
9.1VPN概述186
9.1.1VPN基本概念186
9.1.2VPN的類型188
9.1.3VPN的優缺點189
9.2VPN網路安全技術190
9.2.1密碼技術190
9.2.2密鑰管理技術191
9.2.3隧道技術191
9.2.4身份認證技術192
9.3隧道協議與VPN實現192
9.3.1隧道協議的基本概念192
9.3.2L2FP194
9.3.3PPTP194
9.3.4L2TP195
9.4VPN的配置與實現198
9.4.1Windows中VPN的設置198
9.4.2Linux中VPN的設置201
9.5第三層隧道協議203
9.6小結204
第10章惡意代碼和計算機病毒防治206
10.1惡意代碼206
10.1.1惡意代碼的概念206
10.1.2惡意代碼的種類206
10.2計算機病毒210
10.2.1計算機病毒概念210
10.2.2計算機病毒的組成211
10.3防治措施212
10.3.1病毒防治技術212
10.3.2病毒防治部署215
10.3.3病毒防治管理215
10.3.4病毒防治軟體215
10.4小結216
第11章無線網路安全218
11.1無線網路協議218
11.1.1802.11標准218
11.1.2HomeRF221
11.1.3IrDA222
11.1.4藍牙技術223
11.2無線網路的安全性223
11.2.1802.11的安全性224
11.2.2WEP的安全性224
11.2.3藍牙技術的安全性226
11.3無線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228
11.4針對安全威脅的解決方案231
11.4.1採用適當的安全策略231
11.4.2802.1x認證協議233
11.4.3802.11i235
11.4.4WAPI237
11.5無線網路安全應用實例239
11.6小結242
❽ 網路安全與大數據技術應用探討論文
網路安全與大數據技術應用探討論文
摘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普及,現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人們工作與生活之中,這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各種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顯現。基於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大數據技術在網路安全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在網路系統安全方面進行研究的同時,能夠為互聯網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可行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 網路安全;大數據技術;應用分析
前言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深入,網路安全事故也隨之頻頻發生。出於對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視,我國於2014年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將網路安全提升為國家戰略部署,這同時也表示我國網路信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網路攻擊事件處於高發狀態。木馬僵屍病毒、惡意勒索軟體、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竊取用戶敏感信息等各類網路攻擊事件的數量都處於世界前列。時有發生的移動惡意程序、APT、DDOS、木馬病毒等網路攻擊不僅會嚴重阻礙網路帶寬、降低網路速度、並且對電信運營商的企業聲譽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根據大量數據表明,僅僅依靠傳統的網路防範措施已經無法應對新一代的網路威脅,而通過精確的檢測分析從而在早期預警,已經成為現階段網路安全能力的關鍵所在。
1網路安全問題分析
網路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公民隱私與信息安全,更關乎國事安全,例如雅虎的信息泄露,導致至少五億條用戶信息被竊;美國棱鏡門與希拉里郵件門等等事件都使得網路安全問題進一步升級、擴大。隨著互聯網構架日益復雜,網路安全分析的數據量也在與日俱增,在由TB級向PB級邁進的過程,不僅數據來源豐富、內容更加細化,數據分析所需維度也更為廣泛。伴隨著現階段網路性能的增長,數據源發送速率更快,對安全信息採集的速度要求也就越高,版本更新延時等導致的Odav等漏洞日漸增多,網路攻擊的影響范圍也就進一步擴大;例如APT此類有組織、有目標且長期潛伏滲透的多階段組合式攻擊更加難以防範,唯有分析更多種類的安全信息並融合多種手段進行檢測抵禦。在傳統技術架構中,大多使用結構化資料庫來進行數據存儲,但由於數據存儲的成本過高,系統往往會將原始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後再進行存儲,如此易導致數據的丟失與失真以及歷史數據難以保存而造成的追蹤溯源困難;同時對於嘈雜的大型、非結構化數據集的執行分析以及復雜查詢效率很低,導致數據的實時性及准確性難以保證,安全運營效率不高,因此傳統網路安全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現階段網路安全分析的新要求。大數據技術這一概念最初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與肯尼斯.庫克耶在2008年出版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提出的,大數據是指不採用隨機分析法,而是對所有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處理。大數據技術作為現階段信息架構發展的趨勢之首,其獨有的高速、多樣、種類繁多以及價值密度低等特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互聯網的多個領域中。大數據的戰略意義在於能夠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使海量的原始安全信息的存儲與分析得以實現、分布式資料庫相比傳統資料庫的存儲成本得以降低,並且數據易於在低廉硬體上的水平擴展,極大地降低了安全投入成本;並且伴隨著數據挖掘能力的大幅提高,安全信息的採集與檢測響應速度更加快捷,異構及海量數據存儲的支持打造了多維度、多階段關聯分析的基礎,提升了分析的深度與廣度。對於網路安全防禦而言,通過對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綜合管理、處理、分析、優化,可實現在海量數據中極速鎖定目標數據,並將分析結果實時反饋,對於現階段網路安全防禦而言至關重要。
2大數據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
將大數據運用到網路安全分析中,不僅能夠實現數據的優化與處理,還能夠對日誌與訪問行為進行綜合處理,從而提高事件處理效率。大數據技術在網路安全分析的效果可從以下幾點具體分析:
2.1數據採集效率
大數據技術可對數據進行分布式地採集,能夠實現數百兆/秒的採集速度,使得數據採集速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也為後續的關聯分析奠定了基礎。
2.2數據的存儲
在網路安全分析系統中,原始數據的存儲是至關重要的,大數據技術能夠針對不同數據類型進行不同的數據採集,還能夠主動利用不同的方式來提高數據查詢的效率,比如在對日誌信息進行查詢時適合採用列式的存儲方式,而對於分析與處理標准化的數據,則適合採用分布式的模式進行預處理,在數據處理後可將結果存放在列式存儲中;或者也可以在系統中建立起MapRece的查詢模塊,在進行查詢的時候可直接將指令放在指定的節點,完成處理後再對各個節點進行整理,如此能夠確保查詢的速度與反應速度。
2.3實時數據的分析與後續數據的處理
在對實時數據的分析中,可以採用關聯分析演算法或CEP技術進行分析,如此能夠實現對數據的採集、分析、處理的綜合過程,實現了更高速度以及更高效率的處理;而對於統計結果以及數據的處理,由於這種處理對時效性要求不高,因此可以採用各種數據處理技術或是利用離線處理的方式,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系統風險、攻擊方面的分析。
2.4關於復雜數據的分析
在針對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復雜數據進行分析時,大數據技術都能夠更好的完成數據的分析與查詢,並且能夠有效完成復雜數據與安全隱患、惡意攻擊等方面的處理,當網路系統中出現了惡意破壞、攻擊行為,可採用大數據技術從流量、DNS的角度出發,通過多方面的數據信息分析實現全方位的防範、抵禦。
3基於大數據技術構建網路系統安全分析
在網路安全系統中引入大數據技術,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模塊:
3.1數據源模塊
網路安全系統中的`數據及數據源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而倍增技術能夠通過分布式採集器的形式,對系統中的軟硬體進行信息採集,除了防火牆、檢測系統等軟體,對設備硬體的要求也在提高,比如對伺服器、存儲器的檢查與維護工作。
3.2數據採集模塊
大數據技術可將數據進行對立分析,從而構建起分布式的數據基礎,能夠做到原始數據從出現到刪除都做出一定說明,真正實現數據的訪問、追溯功能,尤其是對數據量與日俱增的今天而言,分布式數據存儲能夠更好地實現提高資料庫的穩定性。
3.3數據分析模塊
對網路安全系統的運營來說,用戶的業務系統就是安全的最終保障對象,大數據分析能夠在用戶數據產生之初,及時進行分析、反饋,從而能夠讓網路用戶得到更加私人化的服務體驗。而對於用戶而言,得其所想也會對網路系統以及大數據技術更加的信任,對於個人的安全隱私信息在系統上存儲的疑慮也會大幅降低。當前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域正在面臨著全新的挑戰,企業、組織、個人用戶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安全數據,現有的安全分析技術已經難以滿足高效率、精確化的安全分析所需。而大數據技術靈活、海量、快速、低成本、高容量等特有的網路安全分析能力,已經成為現階段業界趨勢所向。而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實現對數據的深度「加工處理」,則是實現數據增值的關鍵所在,對商業運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4結語
在當下時代,信息數據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及業務領域中,成為重要的社會生產因素。正因如此,互聯網數據產生的數量也在與日倍增中,這給網路安全分析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與壓力,而大數據技術則能夠很好的完善這一問題。在網路系統中應用大數據技術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數據處理時所要求的高效性與精準性,並且能夠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相對完善的防範預警系統,這對維護網路系統的安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相信大數據技術日後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魯宛生.淺談網路安全分析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J].數碼世界,2017.
[2]王帥,汪來富,金華敏等.網路安全分析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J].電信科學,2015.
[3]孫玉.淺談網路安全分析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
;❾ 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的內容簡介
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應當是對具體網路安全技術及其應用的解釋和概述,而不應當只是一本書的「內容簡介」。全書共分11章。第1章和第2章介紹了網路安全基礎知識;第3章簡要介紹了密碼學基礎;剩餘的8章主要對現有的網路安全技術,包括身份認證、防火牆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加密技術等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通信、計算機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網路安全工程師、網路管理員的參考用書,或作為網路安全培訓教材。
❿ 分析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主要應用和發展趨勢
【問題解答】
1.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主要應用(參見: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
計算機網路安全(簡稱網路安全)是指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
網路啊安全技術的主要應用,包括: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網路隔離: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隔離卡主要用於對單台機器的隔離,網閘主要用於對於整個網路的隔離。這兩者的區別可參見參考資料[1]。
其他技術及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近年來,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
2.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http://wenku..com/view/6bee3f55f01dc281e53af039.html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jsjg/jsjg201120/jsjg2011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