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成癮的表現和防治
有幾種表現形式: 如網路色情成癮、網路關系成癮、網路購物成癮、網路游戲成癮等,這些表現多跟人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不要忽視網路背後的心理健康的狀態。
1、認知療法。家長和網癮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樣協商,不要說教,雙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確網癮的不良影響,比如荒廢學業,損傷身心健康等,使網癮患者內心對於成癮行為有較為本質的認識,慢慢戒除。
2、系統脫敏療法。家庭成員與網癮患者協商制定計劃,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達到偶爾上網或不上網。
3、代替療法。網癮患者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可以一起尋找其他的愛好替代網路,比如游泳、打球、登山、旅遊等戶外運動。
4、與物質依賴的成癮行為相比,網癮患者沒有受到任何攝入物質的影響,是一種最為單純的行為成癮。所以針對網路成癮的問題要未雨綢繆,以預防為主,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配合營造好的環境。
(1)如何判斷自己的網路情緒擴展閱讀
根據《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准》,如果個人平均每天用於非工作學習目的連續上網超過6小時,且符合以下症狀標准超過3個月,即為「網路成癮」。
1、對網路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上述戒斷中通過使用其他類似電子媒介(如電視、掌上游戲機等)來緩解。
同時,以下5條至少符合1條: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和投入程度;使用網路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後均未成功。
固執地使用網路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路使用的危害仍難以停止;因使用網路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將使用網路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Ⅱ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網癮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換了網癮綜合症呢?比照一下標准,便可自我診斷。
1) 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網便精神抖擻,百「病」全消。
2) 上網時表現得神思敏捷,口若懸河,並感到格外開心,一旦離開網路便語言遲鈍,情緒低落,悵然若失。
3) 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失控,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4) 無法控制去上網的沖動。
5) 每看到一個新網址就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
6) 只要長時間不上網操作就手癢難耐。有時剛剛離網就有又想上網的沖動。有時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網這種慾望。甚至夜間趁小便的空也想打開電腦。
7) 不能上網時便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8) 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打鍵盤的動作,或身體有顫抖的現象。
9) 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際網路的程度。
10) 因迷戀網際網路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如果有以上標准中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且持續時間已達1年以上,那麼就表明你已經患上了IAD。
Ⅲ 怎麼判斷是否網癮
小心「網癮」
當電腦網路走進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網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一種類似煙癮的上網綜合征———「網癮」已經悄悄向網民走來。
最近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上網愛好者王某,嗜網成癮,陷入網上不可自拔,網癮發作時,全身打顫、痙攣、摔物品。家人以為吸食海洛因等所致,後經診斷,系電腦網癮。據了解,在我國,已發現許多類似病例,而在美日等發達國家,上網綜合征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心理學家、精神病專家認為,正視網癮這一高科技引發的弊病,普及科學知識,引導網民科學使用電腦,積極預防網癮,已成為很現實的問題。
如何判斷上網成癮呢?主要表現為,因擔心電子郵件是否送達而睡不著覺;一到電腦前就廢寢忘食;常上網發泄痛苦、焦慮等。以上症狀是上網綜合征的初期表現。更有甚者表現為上網時身體會顫抖,手指頭經常出現不由自主敲打鍵盤的動作,再發展下去則會導致舌頭與兩頰僵硬甚至失去自製力,出現幻覺。專家建議,一旦出現網癮,必須立即與電腦階段性隔離。
網癮可怕,但可防患於未然。專家建議,一旦出現上網綜合征初期表現,必須立即與電腦分開,停止上網。防止網癮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嚴格控制上網時間,每天以不超過兩小時為宜。兒童青少年處於發育時期,更應嚴格節制。
--------------------------------------------------------------------------------------
網癮綜合症的自我療法
上網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和歡樂的同時,也給一些人帶來了一種時髦病——網癮綜合症(簡稱IAD)。
據統計,全球兩億多網民中,有114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癮綜合症,占總人數的6%。進一步調查還發現,病人多集中在學生、無固定職業者(網蟲)及家庭主婦,這些人有充裕的時間痴迷電腦,因而是易感者。
網癮綜合症患者的最主要表現是:上網時精神興奮,心潮澎湃,欲罷不能,時間失控。沉溺於網上聊天或網上互動游戲,並由此而忽視與社會的交往、與家人的溝通,甚至對上網形成越來越強烈的心理依賴,以致不能分離。
專家發現,網癮綜合症患者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了網癮綜合症呢?比照以下標准,便可自我診斷。
1、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網便精神抖擻,百「病」全消。
2、上網時表現得神思敏捷,口若懸河,並感到格外開心,一旦離開網路便語言遲鈍,情緒低落,悵然若失。
3、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失控,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4、無法控制去上網的沖動。
5、每看到一個新網址就會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齊。
6、只要長時間不上網操作就手癢難耐。有時剛剛離網就有又想上網的沖動。有時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網這種慾望。甚至夜間趁小便的空也想打開電腦。
7、不能上網時便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8、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擊鍵盤的動作,或身體有顫抖的現象。
9、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際網路的程度。
10、因迷戀網際網路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如果有以上標准中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且持續時間已經達1年以上,那麼就表明你已經患上了IAD。
網癮絡綜合症完全是人為的,只要加強自我保健,便可防止此病發生。
1、在上網時間上要自我約束,特別在夜間上網時間不宜過長。
2、注意操作姿勢。熒光屏應在與雙眼水平或稍下位置,與眼睛的距離應在60厘米左右。敲擊鍵盤的前臂呈90度。光線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擊鍵盤的頻率不宜過快。
3、平時要豐富業餘生活,比如外出旅遊、和朋友聊天、散步、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等。
4、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蘿卜、薺菜、芥菜、苦瓜、動物肝臟、豆芽、瘦肉等含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5、出現早期症狀,應及時停止操作並休息。
6、一旦出現IAD,不要緊張,要盡早到醫院診治,必要時可安排心理治療。
Ⅳ 網路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哪些情緒狀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已經是如何調節80字,急,謝謝
在網路學習當中,我們肯定有一些情緒和狀態,自製力比較弱,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Ⅳ 如何識別情緒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情緒清晰度(emotional clarity)」,它反映的是我們自身情緒、感受的辨識能力。情緒清晰度跟我們的心理健康緊密相關,具體來說,情緒清晰度越高,則對抑鬱、焦慮等的抵抗力也越強(Vine & Marroquín, 2018)。難以分辨自己的情緒狀態很多時候跟長期的情緒抑制或情緒忽略有關。比如,親人去世後,傷心之餘即使還沒緩過神來,仍不得不繼續學習或工作;又或者是刻意讓自己忙碌起來,聚精會神地做其他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持續的情緒抑制就會導致情緒表達和辨識困難的進一步增加。如果從小就因為家庭原因而不得不長期抑制自己的情緒,長大後往往對情緒會失去感覺,從而過著情緒麻木或空白的生活。不過,被壓抑的情緒並不是無跡可尋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和身體症狀來檢查自己是否有情緒被忽略或被抑制了:1. 焦慮。焦慮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如果不是由某一特定情境引起的,而是模糊的、無緣由的不安,那麼就可能是強烈的沒有表達出的情緒引起的——每種情緒都攜帶著一種能量,如果我們抑制這種能量不釋放出來,就會產生緊張或模糊焦慮的狀態。2. 抑鬱。通常,我們在蒙受損失後悲痛或傷心沒有得到表達時,就會感覺到抑鬱。大聲痛哭會減輕抑鬱的症狀——這是因為我們積極地弔唁了這些損失。對憤怒的抑制有時也會產生抑鬱,心理學家指出,有時候抑鬱是為了掩蓋我們沒辦法表達的憤怒。3. 身心症狀。普通的症狀,如頭痛、潰瘍、高血壓和哮喘,通常都是慢性情緒積累所導致的結果。一段時間的情緒積累會導致一些身體症狀,而多年長期持有某種情緒則會慢慢地侵蝕我們的身體。學會識別和表達情緒能夠減輕甚至是消除很多不必要的心身症狀。4. 肌肉緊張。當人們抑制和阻礙情緒表達時,有幾組肌肉會容易處於綳緊狀態。不同的情緒影響到不同的肌肉組。比如憤怒和挫折經常使頸部和肩部的後部肌肉綳緊,而抑制悲痛和傷心會造成胸部和眼睛周圍的肌肉綳緊,害怕則會影響到胃隔膜區域的肌肉。 身體區域和特殊情緒抑制之間的關系有時並不是絕對的,肌肉緊張或身體任何部位的緊綳都有可能是情緒抑制的信號。四種症狀的任意組合都預示著有強烈的情緒正在被抑制,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並識別這些情緒。身體掃描與情緒識別情緒一般會在身體某些部位得到反映,就像我們常常會用諸如「心碎」「頭痛」「鑽心的感覺」來形容情緒一樣。為了心理乃至是生理的健康,花點時間體察自己的身體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前人總結出的一些有效步驟:1. 身體放鬆。當身體處於緊張狀態,頭腦滿負荷運行時,要了解身體此刻的感覺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花5~10分鍾的時間做些肌肉放鬆、冥想等前序工作或使用其他的放鬆技巧使自己平靜下來。2. 試著問自己「現在我感覺到了什麼?」或者「現在我的主要問題和關注點是什麼?」3. 把注意力調節到身體容易產生諸如氣憤、害怕和傷心等情緒波動的地方,一般是心臟區域或內臟(胃/隔膜),偶爾也有可能是身體更高或更低的部位。4. 在情緒的體內位置,等待並且感受任何能感覺到的東西,不要去分析和判斷它是什麼情緒。做一個安靜的觀察者並允許自己去感受所有即將浮出的情緒和情緒,一直等待,直到某些事情出現為止。5. 如果在第3、4步時感覺頭腦空白的話,回到步驟1重新開始。緩慢地深呼吸幾分鍾可以幫助提高對情緒的覺察。
Ⅵ 談一談大學生在面對網路時,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大學生每天都會接觸網路,面對網路上的各種信息,難免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當被網路上的信息擾亂情緒設計,該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呼吸法。有不好的情緒時,首先聚焦於我們的呼吸,可以先放慢和深入呼吸,然後只是聚焦在呼氣和吸氣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首先終止我們的負面情緒;其次通過聚焦在呼吸上,可以終止我們大腦里的解讀,縮小我們的負面情緒。你可以回憶一下,當你對一個人很生氣時,如果還不斷的想像這個人說過的話或者做過的事,你是不是在給自己火上澆油。當然,如果你有能力更長時間的觀察呼吸,直到情緒完全平復更好。
不要想著負面的東西,多接觸正面的東西,這樣負面情緒就不會一直困擾你。還要定期清除自己的心理垃圾。釋放積壓在內心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發泄。 培養一個興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再或者是打一場球賽,看一場勵志的電影,打打游戲都是可以的。
Ⅶ 沉迷於社交網路的人容易抑鬱,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的傾向
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傾向首先可以自查一下,充分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情況,然後可以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先來簡單說說自查怎麼判斷是否有抑鬱傾向。
一 經常有內心非常不自信的感覺。如果有抑鬱症,那麼可能常常因為生活中的挫折而有強烈的受挫感和不自信的感覺,因為對外界的害怕導致長時間不敢接觸外界,不再適應在社會上生存。
四 認知能力下降或變差。如果患上抑鬱症會比以前的自己變得更難接受新知識、新事物,對人和事物的認知能力下降,接受新東西的過程很緩慢或者乾脆無法接受,一直用自己的舊知識、舊邏輯去處理事情。
自查判斷是否有抑鬱症的症狀還有很多,不僅是精神層面上的情緒低落和難受,還伴隨著身體難受的症狀,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就醫以免事態變得越來越嚴重。
Ⅷ 什麼是網路輿情網路輿情報告報告怎麼製作網民的輿論情緒分為哪幾種
網民情緒是一種社會化情緒,是網民在網路互動和傳播途徑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情緒體驗。網民情緒是圍繞公共事件,在個體情緒表達基礎上,通過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互動傳播、相互影響形成的共同情緒體驗,它將個體情緒的多樣性以及群體的社會化情緒體驗融合在一起。
面對如今的信息時代,網路的飛速發展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駕護航,及時收集與分析網民的情緒是政府做出正確決策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前提。
網民情緒的分類:
網民可通過多種方式包括文字、圖片、表情、數字、音視頻等來表達情緒觀點。從表現內容上看,內容可能存在區別,情緒特徵卻似有共同性,如焦慮、憤怒等是跨越階層、年齡界限的普遍網路情緒。
網民情緒無論是積極、消極或中性,其情緒掩蓋下表達的都是一種訴求,具體可分為情感訴求、利益訴求、社會公正訴求、政治訴求四大層次。
①情感訴求是最低層級的訴求層次,該訴求下,有兩種情形,一是網民矛頭並不指向事件是否被解決,而是單純的發泄內心情緒。二是希望自己的態度可以得到響應,期待被訴求的相關官方,能給弱者網民說法。
②利益訴求往往是輿情關鍵點,是最為復雜、最有難度的。利益訴求不僅僅期待「情感」得到回應,更期待實質問題得以解決。
③社會公正訴求,這類訴求是在具體輿情事件的基礎上,同時又超越了具體事件,具有社會化的普遍性。利益輸送、官商勾結、損害公共利益等諸多不公,在輿情事件中都可以找到影子。輿情事件一旦處置失當,不但與網民無法達成共識,而且有可能在更大層面上刺激社會情緒,進而導致輿情事件的無序發酵。
④政治訴求是最高層次的訴求,是網民希望行使權力、參與規則制定的體現。信息公開、權力問責等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