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對現在的網路小說泛濫,質量層次不齊怎麼看你們是怎麼找到自己喜歡看的小說的,我找的是心都要碎了
我看小說一般是看那些已經全本的(這樣不用揪心天天等),知名度較高的作家寫的。比如天蠶土豆,夢入神機,辰東,耳根,劉猛,本物天下霸唱等等;再有就是一些眾口稱贊的作品,比如壞蛋是怎樣煉成的,誅仙,極品公子,盜墓筆記等等……網路本來就是一個良莠不齊,有好有壞的場所,我們需要的是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
② 你怎麼看網路文學抄襲泛濫現象
網文抄襲泛濫已經是個老話題了,首先表明態度,抄襲行為是非常可恥的。寫文的過程中,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孩子,被抄襲的心情,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抱走一般,難以容忍,特別是抄襲者還因此獲得至高榮譽的時候,更是意難平。
網文抄襲泛濫的原因很多,然而我一直認為缺少對原創的敬畏之心、以及社會對抄襲的縱容是導致如今抄襲成風最為主要的原因。
腦殘粉的縱容讓抄襲者有恃無恐
實際上,除了原作者以外,真正關心是不是原創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在看網文的時候關注的是故事好看不好看,至於是否抄襲,根本就不care。還有很大一部分腦殘粉認為抄就抄了,不是全盤照抄的就行,畢竟千金難買我喜歡,或者認為自己大大的書根本不存在抄襲,只是借鑒而已,甚至覺得是原作者眼紅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在郭敬明、唐七公子、安意如等人的粉絲中經常可以看到。腦殘粉的縱容,讓一些抄襲者更加有恃無恐。
網文類網站的「鼓勵」
很多網站為了獲得流量,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也會鼓勵一些寫手「借鑒」他人作品,甚至直接將其他網站的橋段照搬過來,更換主人公名字、地點、以及書名之後重新上架。這類型的抄襲現象在一些小網站尤為突出。
另外,網文被抄襲的時候,一般是自己收集資料,做好調色板,然後上傳給網站編輯判斷是否抄襲,如果認定抄襲的話,嚴重的會將抄襲者的書下架。這兒就存在一個問題,網站編輯在判斷是否抄襲的時候未必客觀,可能會比較主觀的進行認定,或者單純根據詞語、句子的重合度進行判斷,而不是看整體的構思、背景等。一旦網站編輯判斷失誤,就會打擊原創者積極性,助長抄襲者的囂張氣焰。
③ 如何評價現在的網文
我對於現在的網文總體評價不高,首先是:網文質量低、情節雷同、作品缺乏人的平等與尊重、錯誤的知識誘導
但是不否認有些很優秀的網文寫手,大一部分的網文寫手的收入並不多,尤其是沒有流量缺乏折現機會的時候,更是非常難熬。而且中國盜版猖獗,作為渺小的網文寫手的正當權益也難得保障,不過言歸正傳。
雖然對於大部分網文的評價不高,但是也不否認網文給很多普通人一個發揮自我能力和抒發情感的途徑,並非全是差評。
以上,祝你讀的開心
公眾號:廢柴的戰斗筆記(ID:noteoflifestyle)
④ 網路文學也已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該如何避免低俗作品的頻繁出現
網路文學作品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網路文學作品成為了文化產業的龍頭,是下屬動漫、影視、游戲等產業鏈最上游的產業,但也是最底層的產業。就如同農業是工業時代的基礎產業,但也是最底層的產業一樣。
其次寫作平台上應該增加這些新人作家的曝光量,並且提高新人作家的收益,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畢竟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本本分分的寫文章,沒有一個人看,根本就賺不到錢。
⑤ 你如何看待「網路文學持續火爆」這一現象
“網路文學持續火爆”我的看法是:
1.網路文學更加通俗易懂,能夠拉近大家彼此之間的距離;
2.不同時期大家對文學的定位不同,網路文學現在更加貼近現代的年輕人,認可度更高;
3.網路文學的一些看法和思想能夠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從而獲得大家的好評。
不同時代的人,對文化的要求不一樣,不同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我們的思想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讀者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解決,這樣的文化並不會受到歡迎。“網路文學持續火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夠得到現在讀者的認可,讀者的認可度和感受是網路文學持續火爆的真正原因,這是一種新的思維和思想之間的碰撞,這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新文化和老文化之間的碰撞。
三、網路文學的火爆能夠持續多久
任何市場只要做的人多了,後期紅利就會減少,網路文學現在處於發展期,應該還會持續火爆一段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路文學,很多東西就會逐漸的貶值,網路文學質量也會慢慢下降,這個時候網路文學可能就會慢慢被人放棄。
⑥ 網路文學的盛行,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悲哀
網路文學的盛行,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悲哀呢?關於這個問題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理性進行看待,現在隨身社會的發展,我們會發展我們的信息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我們覺得逐漸跟不上社會的腳步,我認為網路文學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產物,對於這一種產物我們應該批判性看待,任何事物其實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我們不應該一味進行抵制或者接受。
網路文學其實是區別於我們的傳統文學的,傳統文學一般來說都是通過紙質版書籍進行傳播,並且傳播的語言比較的古板,網路文學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在互聯網上進行流傳的一種文學類型,在其中會有很多的新興觀點以及一些網路用語。現在很多人其實都非常喜歡看網路文學,一定程度上我認為網路文學的盛行是社會的進步,為什麼這么說呢?有多個原因。
⑦ 如何看待現在網文寫手泛濫的問題
文筆一般,多為流水賬 ;劇情一般 ,多為老梗重提 。比如清一色的霸道總裁愛上我 。當然,這些也可分為兩類 :一好歹還兼顧點科學性且也能從清一色中脫穎而出的 ;二,科學性邏輯性全無且淹沒在霸道總裁中的。
⑧ 你如何看待網路謠言在生活中泛濫屢禁不止的現象
網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由於網路空間缺乏有效的規范而成為了網路犯罪的溫床,如網路謠言。網路謠言是在網路上生成或發布並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或捏造的虛假信息。其與傳統謠言相比,無論是傳播速度、覆蓋面均有擴展並且社會危害性更大、治理難度加大。目前,網路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並已嚴重侵害了個人的權利、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故此我們不僅要關注網路謠言,更應探尋網路謠言的形成規律,研究其原因以便遏制該類犯罪。針對網路謠言犯罪現象,從三個層面分析其泛濫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層面,一方面立足於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從文化沖突的視角分析網路謠言犯罪現象的動因即主文化與犯罪亞文化的沖突,另一方面從政府信息管理不夠科學的角度,即面對一些重大事件政府正面報道語焉不詳,渠道不通暢,導致公眾不能及時、有效獲取相關信息;其次是群體層面,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網路群體在傳播網路謠言時受無意識的支配和從眾心理的影響;第三是個體層面,主要是行為主體對網路行為虛擬性的認知錯誤以及造謠者基於特定的心理驅動如為報復、中傷他人、為獲得關注、為追求經濟利益。故此,在綜合分析網路謠言泛濫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以下規制對策:行政層面,應建立和完善信息公開機制,提高網民的責任意識;司法層面,完善刑法法對網路謠言的規制;國外治理經驗借鑒層面,通過在對國外治理網路謠言的經驗之分析並綜合我國自身的實情得出以下啟示: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增強操作性;二是鼓勵行業自律;三是加強網路監督。通過以上三方共同著力,對網路謠言犯罪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形成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的良好社會氛圍。
⑨ 如何評價當今的網路小說
望採納,我最近在研究這個課題。
這是現在發展
網路文學被人指摘「湊字數」「流水賬」「情節雷同」「格調不高」,有人曾經戲言,網路文學在中國文學百花園中是「無名小卒」,難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今日網路文學網站星羅棋布,網路作者數以百萬計,年更新字數超過600億漢字,年長篇小說超過10萬部。」在中國作協副主席、網路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看來,網路文學正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不迴避問題才能更好發展
網路文學在成長中從來都是喜悅與痛苦相伴相生。
進入「IP」時代,網路文學所具有的附加價值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國內31家重點網站一共出版圖書5202種,一共改編電影515部、電視劇568部,改編游戲201部、動漫130部。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的盜版問題已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執法處處長趙傑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路文學領域的侵權盜版比較嚴重,2014年盜版網路文學導致PC端付費損失40多億元,移動端損失30多億元。
「現在網路小說的盜版太猖獗了,基本上網路上稍微火一點兒的小說上網一搜索,會有無數的盜版網站讓讀者免費閱讀。」網路文學作家寇廣平(夢如洪荒)深受盜版之苦。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由草創時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會專家指出,發展中出現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通過更加科學的管理、更為自覺的約束、更加嚴謹的制度,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版權局日前也向社會公布了《關於加強網路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國家版權局要建立網路文學作品版權「黑白名單制度」
「降速、減數、提質。」
⑩ 如何看待近年來網路文學的興盛,並試述其發展趨勢
最近,某知名網路社區宣布發起大型網路徵文大賽,為優秀網路寫手做嫁衣,協助他們將網路文字變成電子圖書和實體圖書落地出版。
有學者認為,這個「宣言」的出台,標志著網站、書商、出版社對於網路寫手的態度,已經由「紅一個出版一個」的被動階段,走向專業包裝造星的主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要問,該如何看待網路寫手?
網路寫手風生水起
「現在網路小說在大學里很流行。」山東某高校的一位大三學生告訴記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學生在網路寫手中占很大比例,因為他們具備一定文字功底,同時又有充足的上網時間。據了解,許多高校中都有一批學生網路寫手,有的甚至已在網路上小有名氣。
「網路寫手」是在網路文學蓬勃興起之後產生的一個詞彙。1998年,伴隨互聯網用戶的普及,一部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出現。許多人由此開始認識到,原來還可以通過網路來書寫和傳遞自己的真實感受。自此,每年數以千計的網路寫手和數以萬計的網路作品噴涌而出,宣告了網路文學的崛起。近年來,隨著當年明月(blog)等新一批作者的紅火,網路文學經過了前幾年的沉寂,再度活躍。
「網路正在為中國文學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寬闊、且與國際接軌的創作平台。」身為一名文學愛好者的盛大網路總裁陳天橋說。
網路作品是如何賺錢的
日前,2007年作家富豪榜出爐,頗為引人注目的是,以《鬼吹燈》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兒》系列一舉成名的網路寫手「天下霸唱(blog)」和「當年明月」也雄踞榜上,分別以280萬元和225萬元的版稅收入位居第19位和第22位,超過了劉心武、石鍾山(blog)等知名作家。
據了解,網路寫手主要分為IT類寫手與情感(網路雜文)寫手。IT類寫手主要寫些軟體應用、數碼設備使用心得、IT時評、硬體攢機經驗等。而網路情感寫手則經常會寫一些網戀方面的文章,或者一些搞笑網文。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網路寫手是先在一些付費閱讀的網站上發表部分作品,待作品得到網民賞識後,便與這些網站簽約。簽約之後,這些網站會付給寫手們工資底薪,另外再加上付費訂閱提成和網站稿費。還有一些網路寫手,主要通過在各大網站上廣發作品,期待成名後能夠與出版社簽約,出書賺錢。
宋海清是計算機專業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業余時間就幫一些公司寫一些軟體,只有通過試用,才能拿到薪酬。他做這行,只是「出於自己的專業愛好,不是以此為生」。
賈樂也是一個較早接觸網路的「網迷」,也曾靠發表游戲心得來賺稿費。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媒體都在宣傳網路寫手一年能賺上百萬元的暴富故事,其實那隻是金字塔尖的少數人。而且如果以此謀生,我覺得會很辛苦。」
有專家認為,盡管「一夜暴富」的網路寫手確實存在,可是畢竟寥寥無幾。尤其是大學生,如果不把握好當前的良好學習環境,網路寫作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可能會超過所得。面對網路寫作一夜成名的誘惑,大學生們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認知和價值判斷。同時,社會和媒體也有責任,做好對正處於從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轉變的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網路更好地為他們所用,而不是讓他們為網路所用。
網路文學的功利之困
網路寫手風生水起的背後是網路文學的興盛。與傳統寫作相比,網路文學由於其獨特的網路寫作條件,能相對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迎合讀者口味,受到了網民的喜愛。
時下著名的網路連載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與網民之間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作者每天將新寫出的作品發表在網上,網民可以在文後跟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其中不少意見很快就被作者採納,直接反映到第二天的後續情節中。
有傳播學專家認為,為了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作者和讀者進行互動溝通無可厚非。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網路文學的大行其道,某些網路寫手為了贏得更多讀者以獲取更多利益,開始惡意炒作,甚至競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導致網路文學充滿浮躁之氣。「網路文學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純凈,色情、暴力開始充斥其中。」一位網路寫手對記者說。
與傳統文學相比,網路寫手並不忌諱談「名」或者「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虛名,名只會唬人。寫書有利當然更好,但有名就沒必要。多賺錢才是實在的。」《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曾這樣說。一定程度上,正是這種對於名利的追求,導致網路文學逐漸速成化。
「以前也有很多人寫東西,只是沒有渠道發表,只能放在抽屜里。現在,有些文學網站扮演了公共抽屜的角色。」獨立出版人葉匡政認為,當文學置身於網路之中,也許會誕生一種通過互動和多人完成的超級文本。但是,「真正成熟的網路文學,目前還未誕生,已有的作品,絕大多數無文學價值。」
網路文學期待積極引導
發起這次網路徵文大賽的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旨在發掘傑出的寫作人才,出版和輸出可讀性強的優秀書籍,促進圖書出版和版權貿易事業,加強文化交流,滿足大眾知識需求。為此,他們邀請了鄧友梅、舒乙、蔣巍等知名作家、學者擔任大賽指導和評審團,就是為了推動原創網路文學健康有序、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目前,很多寫手已經參與進來發表新作,網民們也紛紛參與閱讀和投票。不過還是有很多網民擔心,此次「造星」計劃能否正確引導網路文學?
「網上垃圾文學的泛濫,導致許多學生的作文主題明顯低調,缺乏時代青年應有的朝氣、活力和進取精神。現在網路在中學生中已經普及,如果學生從小看這種所謂『作品』,無法接受古典文學熏陶,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一位資深中學教師告訴記者。不可否認,網路文學以輕松、貼近大眾的風格贏得了眾多讀者。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由於大部分網路文學作者缺乏基本的文字駕馭能力,也沒有接受過嚴格的寫作訓練,導致許多網路作品中充斥著大量重復、累贅的話語,用詞生硬、粗俗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這類網路作品的泛濫,對我們的青少年教育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缺乏足夠的生活經歷也是網路文學的一個硬傷。很多網路寫手的作品以魔幻、玄幻題材為主,往往是網路游戲的小說化,或者直接從電影、漫畫中提取素材。這樣的作品,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和關注人類命運的負責精神,深度不夠。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網路作品是非優劣的標准需要我們逐步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