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安全審計
國際互聯網路安全審計(網路備案),是為了加強和規范互聯網安全技術防範工作,保障互聯網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促進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據《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制定本規定。公安局網監分局對互聯網單位規定接入網路的單位你就得去買一個由當地公安局認可的有資質的網路審計系統,這個系統會對你在網路上所有的話動進行監控.而且最少要保存90天的日誌,深圳金山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網路安全審計系統符合深圳市公安局網監分局所需要的功能要求,產品合格,並有公安部頒發的網路安全產品銷售許可證,希望貴司有關負責人自覺辦理手續並依法落實網路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咨詢電話:0755-33301380 QQ:39025729 曾先生
B. 寧夏回族自治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促進計算機應用和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公安機關主管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國家安全機關、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密碼管理部門、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四條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依法履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義務。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從事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第二章安全等級保護第五條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堅持自主定級、自主保護原則,由運營、使用單位按照下列標准自主定級:
(一)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可能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為第一級;
(二)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可能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的,為第二級;
(三)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可能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的,為第三級;
(四)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可能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的,為第四級;
(五)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的,為第五級。第六條計算機信息系統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重大經濟建設信息的,其運營、使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應當選擇符合法定條件的安全等級測評機構,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狀況進行測評,准確核定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第七條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對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定級,並按照等級保護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實施保護;
(二)新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在規劃、設計階段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同步建設符合該安全保護等級要求的信息安全保護設施,落實安全保護措施;
(三)按照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要求,使用取得國家銷售許可證的信息安全專用技術產品;
(四)定期對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況、保護制度和措施進行自查和整改;
(五)計算機信息系統確定為第二級以上保護等級的,應當制定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確定為第三級以上的,應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系統安全等級測評;
(六)指定專職人員負責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專職人員應當通過設區的市以上公安機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專業培訓,並取得合格證。第八條第二級以上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自確定安全等級之日起三十日內,將信息系統保護的具體措施,向所在地設區的市以上公安機關報送備案;屬於跨設區的市或者自治區統一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還應當向自治區公安機關報送備案。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結構、處理流程、服務內容等發生變化,致使安全保護等級發生變化,或者因實際需要公安機關要求重新定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重新定級、重新備案。第九條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備案材料之日起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對報送備案的材料進行審查,對符合等級保護要求的,出具備案證明;對定級不準確或者保護措施不符合技術規范的,應當自收到備案材料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報送單位予以糾正。第十條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落實下列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一)重要資料庫和系統主要設備的冗餘或者備份;
(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三)網路攻擊的防範和追蹤;
(四)網路安全事件的監測和記錄;
(五)身份登記和識別確認;
(六)用戶賬號和網路地址的記錄;
(七)安全審計和預警;
(八)系統運行和用戶使用日誌記錄的保存;
(九)信息群發的控制;
(十)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防治;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技術保護措施。
鼓勵計算機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採取先進的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C. 什麼是網路安全信息審計
今年國家的法律對網路犯罪實行了嚴厲的打擊我門國家的網路安全也在一步一步完善當中所以有關部門要對個個大大小小的網路進行備案對以後打擊網路犯罪是個很有效的方法。。這樣對中國的幾億網民不是很好嗎。。。
D. 網路安全性多少年進行一次檢測評估
安全性評估報告應當包括下列材料:(一)成分分析報告:包括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有害成分檢測結果及檢測方法;(二)衛生學檢驗報告:批有代表性樣品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檢測結果及方法;(三)毒理學評價報告1.國內外均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不包括微生物類),原則上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90天經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和生殖毒性試驗、慢性毒性和致癌試驗及代謝試驗。2.僅在國外個別國家或國內局部地區有食用習慣的(不包括微生物類),原則上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90天經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和生殖毒性試驗;若有關文獻材料及成分分析未發現有毒性作用且人群長期食用歷史而未發現有害作用的新食品原料,可以先評價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90天經口毒性試驗和致畸試驗。3.已在多個國家批准廣泛使用的(不包括微生物類),在提供安全性評價材料的基礎上,原則上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28天經口毒性試驗。4.國內外均無食用習慣的微生物,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致病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90天經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和生殖毒性試驗。僅在國外個別國家或國內局部地區有食用習慣的微生物類,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致病性試驗、三項遺傳毒性試驗、90天經口毒性試驗;已在多個國家批准食用的微生物類,可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致病性試驗、二項遺傳毒性試驗。大型真菌的毒理學試驗按照植物類新食品原料進行。5.根據新食品原料可能的潛在危害,選擇必要的其他敏感試驗或敏感指標進行毒理學試驗,或者根據專家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驗證或補充毒理學試驗。(四)微生物耐葯性試驗報告和產毒能力試驗報告;(五)安全性評估意見:按照危害因子識別、危害特徵描述、暴露評估、危險性特徵描述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其中第(二)、(三)、(四)項報告應當由我國具有食品檢驗資質的檢驗機構(CMAF)出具,進口產品第(三)、(四)項報告可由國外符合良好實驗室規范(GLP)的實驗室出具。第(五)項應當由有資質的風險評估技術機構出具。
E. 網路安全審計的實施
為了確保審計實施的可用性和正確性,需要在保護和審查審計數據的同時,做好計劃分步實施。審計應該根據具體安全事件情況的需要進行定期審查或自動實時審查。系統管理員應該根據計算機安全管理的要求確定需要維護審計數據的內容、類型、范圍和時間等,其中包括系統內保存的和歸檔保存的數據。具體實施主要包括:保護審查審計數據及審計步驟。 1)保護審計數據
應當嚴格限制在線訪問審計日誌。除了系統管理員用於檢查訪問之外,其他任何人員都無權訪問審計日誌,更應嚴禁非法修改審計日誌以確保審計跟蹤數據的完整性。
審計數據保護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數據簽名和只讀設備存儲數據。採用強訪問控制是保護審計跟蹤記錄免受非法訪問的有效舉措。黑客為掩人耳目清楚痕跡,常設法修改審計跟蹤記錄,因此,必須設法嚴格保護審計跟蹤文件。
審計跟蹤信息的保密性也應進行嚴格保護,利用強訪問控制和加密技術十分有效,審計跟蹤所記錄的用戶信息非常重要,通常包含用戶及交易記錄等機密信息。
2)審查審計數據
審計跟蹤的審查與分析可分為事後檢查、定期檢查和實時檢查3種。審查人員應清楚如何發現異常活動。通過用戶識別碼、終端識別碼、應用程序名、日期時間等參數來檢索審計跟蹤記錄並生成所需的審計報告,是簡化審計數據跟蹤檢查的有效方法。 審計是一個連續不斷改進提高的過程。審計的重點是評估企業現行的安全政策、策略、機制和系統監控情況。審計實施的主要步驟:
(1)確定安全審計。申請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審計原因、內容、范圍、重點、必要的升級與糾正、支持數據和審計所需人才物等,並上報審批。
(2)做好審計計劃。一個詳細完備的審計計劃是實施有效審計的關鍵。包括審計內容的詳細描述、關鍵時間、參與人員和獨立機構等。
(3)查閱審計歷史。審計中應查閱以前的審計記錄,有助於通過對比查找安全漏洞隱患和規程,更好地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同時保管好審計相關資源和規章制度等。
(4)實施安全風險評估。審計小組制定好審計計劃,著手開始審計核心即風險評估。
(5)劃定審計范疇。審計范圍劃定對審計的開展很關鍵,范圍之間要有一些聯系,如數據中心區域網,或是商業相關的一些財務報表等。審計范疇的劃定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在資產、規程和政策方面的審計。
(6)確定審計重點和步驟。各類機構都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審計的重點上。並確定具體的審計步驟和區域,避免審計的延緩或不完全,以免得出令人難以信服的結果。
(7)提出改進意見。安全審計最後應提出相應的提高安全防範的建議,便於實施。
F. 網路安全審計的概念
計算機網路安全審計(Audit)是指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利用記錄、系統活動和用戶活動等信息,檢查、審查和檢驗操作事件的環境及活動,從而發現系統漏洞、入侵行為或改善系統性能的過程。也是審查評估系統安全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的一個過程。在不至於混淆情況下,簡稱為安全審計,實際是記錄與審查用戶操作計算機及網路系統活動的過程,是提高系統安全性的重要舉措。系統活動包括操作系統活動和應用程序進程的活動。用戶活動包括用戶在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中的活動,如用戶所使用的資源、使用時間、執行的操作等。安全審計對系統記錄和行為進行獨立的審查和估計,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包括5個方面:
(1)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攻擊者起到威懾和警示作用,核心是風險評估。
(2)測試系統的控制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保證與安全策略和操作規程協調一致。
(3)對已出現的破壞事件,做出評估並提供有效的災難恢復和追究責任的依據。
(4)對系統控制、安全策略與規程中的變更進行評價和反饋,以便修訂決策和部署。
(5)協助系統管理員及時發現網路系統入侵或潛在的系統漏洞及隱患。 網路安全審計從審計級別上可分為3種類型:系統級審計、應用級審計和用戶級審計。
1)系統級審計
系統級審計主要針對系統的登入情況、用戶識別號、登入嘗試的日期和具體時間、退出的日期和時間、所使用的設備、登入後運行程序等事件信息進行審查。典型的系統級審計日誌還包括部分與安全無關的信息,如系統操作、費用記賬和網路性能。這類審計卻無法跟蹤和記錄應用事件,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細節信息。
2)應用級審計
應用級審計主要針對的是應用程序的活動信息,如打開和關閉數據文件,讀取、編輯、刪除記錄或欄位的等特定操作,以及列印報告等。
3)用戶級審計
用戶級審計主要是審計用戶的操作活動信息,如用戶直接啟動的所有命令,用戶所有的鑒別和認證操作,用戶所訪問的文件和資源等信息。
G. 一般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多久做一次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作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環節,應貫穿於網路和信息系統建設運行的全過程。國家對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對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的潛在威脅、薄弱環節、防護措施等進行分析評估。《網路安全法》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應當自行或者委託網路安全服務機構對其網路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估。
H. 審計多久進行一次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