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安全與網路安全等級保護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生效,為我國網路安全發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網路安全標准體系。網路安全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條款有哪些呢?
1、國家對網路安全實行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對網路安全負責。
國家根據網路運營者產品、服務中斷對國家安全, 社會 公共利益、公民及 社會 組織的權益損害程度劃分等級,1到4級,二級以上的網路經網安授權的測評機構按要求做網路安全測評。
2、所有數據必須存儲在國內的伺服器上;
表明你的網站,雲盤等等必須建設在國內服務商提供的伺服器上。國外建設賭博網站,國內發行APP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3、設置惡意程序的行為;
不懂技術的老闆要當心了,一不小心就入坑哦。
4、有安全缺陷和漏洞風險未補救的或者向用戶及主管部門報告的行為;
順便編幾行代碼,不做安全測試的時代過去了。
5、擅自終止為產品、服務提供安全維護的行為;
沒有收到錢,就不做維護的時代過去了。
② 網路安全學習的步驟是什麼
1、先學網路的基本知識:網路的體系結構以及每層的作用、各種協議、路由設備的基本了解---《計算機網路原理》。
2、對各種協議的功能、作用的理解---《TCP/IP協議結構》。
3、路由和交換這一塊:
路由協議:靜態路由、RIP、EIGRP、OSPF、IS-IS、BGP!
交換:VTP、STP、三層交換!!
策略:ACL、過濾!!
4、學習網路管理:SNMP,簡單對網路進行監控!!
5、再學安全方面的知識:IDS、IPS、PIX!
③ 等級保護怎麼搞一定要做嗎
等級保護是我們國家的基本網路安全制度、基本國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遵循等級保護相關標准開始安全建設是目前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措施保護的基本要求。
企業辦理等級保護的原因是:
1、通過等級保護工作發現單位信息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不足,進行安全整改之後,提高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降低系統被各種攻擊的風險,維護單位良好的形象。
2、等級保護是我國關於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制度要求單位開展等級保護工作。如《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3、很多行業主管單位要求行業客戶開展等級保護工作,目前已經下發行業要求文件的有:金融、電力、廣電、醫療、教育等行業等。
4、落實個人及單位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合理規避風險。
等級保護一共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④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標准體系
等級保護2.0標准主要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的主要標准,如下圖:
說起網路安全等級保護2.0標準的特點,馬力副研究員表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象范圍擴大。新標准將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列入標准范圍,構成了「安全通用要求+新型應用安全擴展要求」的要求內容。
二是,分類結構統一。新標准「基本要求、設計要求和測評要求」分類框架統一,形成了「安全通信網路」、「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護體系架構。
三是,強化可信計算。新標准強化了可信計算技術使用的要求,把可信驗證列入各個級別並逐級提出各個環節的主要可信驗證要求。
「標准從一級到四級全部提出了可信驗證控制項。但在標準的試用期間,對於可信驗證的落地還存在諸多挑戰。所以,我們希望與這次參會的所有硬體廠商、軟體廠商、安全服務商共同努力,把可信驗證、可信計算這方面的產品產業化,來更好地支撐新標准。」 馬力副研究員說到。
等級保護2.0標準的十大變化
隨後,他為大家解讀了等級保護2.0標準的十大變化,具體如下:
1、名稱的變化
從原來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改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再改為《網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2、對象的變化
原來的對象是信息系統,現在等級保護的對象是網路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對象包括網路基礎設施(廣電網、電信網、專用通信網路等)、雲計算平台/系統、大數據平台/系統、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採用移動互聯技術的系統等。
3、安全要求的變化
由「安全要求」改為「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擴展要求」。
安全通用要求是不管等級保護對象形態如何必須滿足的要求,針對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和工業控制系統提出了特殊要求,成為安全擴展要求。
4、章節結構的變化
第三級安全要求的目錄與之前版本明顯不同,以前包含技術要求、管理要求。現在的目錄包含:安全通用要求、雲計算安全擴展要求、移動互聯安全擴展要求、物聯網安全擴展要求、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擴展要求。
對此,馬力副研究員指出:「別小看只是目錄架構的變化,這導致整個新標準的使用不同。1.0標准規定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全部實現。現在需要根據場景選擇性的使用通用要求+某一個擴展要求。」
5、分類結構的變化
在技術部分,由物理安全、網路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變更為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路、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管理中心;在管理部分,結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系統運維管理,調整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建設管理、安全運維管理。
6、增加了雲計算安全擴展要求
雲計算安全擴展要求章節針對雲計算的特點提出特殊保護要求。對雲計算環境主要增加的內容包括:基礎設施的位置、虛擬化安全保護、鏡像和快照保護、雲服務商選擇和雲計算環境管理等方面。
7、增加了移動互聯網安全擴展要求
移動互聯安全擴展要求章節針對移動互聯的特點提出特殊保護要求。對移動互聯環境主要增加的內容包括:無線接入點的物理位置、移動終端管控、移動應用管控、移動應用軟體采購和移動應用軟體開發等方面。
8、增加了物聯網安全擴展要求
物聯網安全擴展要求章節針對物聯網的特點提出特殊保護要求。對物聯網環境主要增加的內容包括:感知節點的物理防護、感知節點設備安全、感知網關節點設備安全、感知節點的管理和數據融合處理等方面。
9、增加了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擴展要求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擴展要求章節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的特點提出特殊保護需求。對工業控制系統主要增加的內容包括:室外控制設備防護、工業控制系統網路架構安全、撥號使用控制、無線使用控制和控制設備安全等方面。
10、增加了應用場景的說明
增加附錄C描述等級保護安全框架和關鍵技術,增加附錄D描述雲計算應用場景,附錄E描述移動互聯應用場景,附錄F描述物聯網應用場景,附錄G描述工業控制系統應用場景,附錄H描述大數據應用場景(安全擴展要求)。
等級保護2.0標準的主要框架和內容
為了讓大家更為直觀的了解等級保護2.0標準的主要框架和內容,我重點通過PPT來闡述。
首先來看看新標准結構:
2008版基本要求文檔結構如下:
新基本要求文檔結構如下:
安全通用要求中的安全物理部分變化不大,見下面:
網路試用版到***版被拆分了三個部分:安全通信網路、安全區域邊界、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在強調集中管控的時候,再次強調了系統管理,審計管理,安全管理,構成新的標准內容。具體如下:
演講***,馬力副研究員對幾個擴展要求進行了總結展示。他強調,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將替代原來的GB/T2239-2008《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並呼籲大家認真學習新版等保要求。
⑤ 【網路安全知識】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的區別與聯系!
從字面意思上來講,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實際情況卻不相同,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存在很大的差異,也經常有人會問及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對此我特整理了一篇關於「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區別和聯系」的文章,希望對你們有用。
第一、定義不同
1、等級保護
等級保護全稱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國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專有信息以及公開信息和儲存、傳輸、處理這些信息的信息系統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信息系統中使用的信息安全產品實行按等級管理,對信息系統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響應、處置。等級保護堅持自主定級、自主保護的原則。
等級保護分5個級別:一級自主保護級、二級指導保護級、三級監督保護級、四級強制保護級、五級專控保護級。
2、分級保護
分級保護全稱是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是指涉密信息系統的建設使用單位根據分級保護管理辦法和有關標准,對涉密信息系統分等級實施保護,各級保密工作部門根據涉密信息系統的保護等級實施監督管理,確保系統和信息安全。
分級保護分3個級別:秘密級、機密級、絕密級(由低到高)。
第二、適用對象不同
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的不同適用對象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①等級保護是實施信息安全管理的一項法定製度,重點保護的對象是非涉密的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統和通信基礎信息系統。
②分級保護是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等級保護在涉密領域的具體體現。
第三、發起部門和主管部門不同
1、分級保護
分級保護由國家保密局發起,其主管單位及相應管理職責如下:
①國家保密局及地方各級保密局:監督、檢查、指導
②中央和國家機關:主管和指導
③建設使用單位:具體實施
2、等級保護
等級保護由公安部門發起,其主管部門及相應管理職責如下:
①公安機關:等級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
②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國家密碼管理部門:負責等級保護工作中有關保密工作和密碼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
③國信辦及地方信息化領導小組辦事機構:負責等級保護工作部門間的協調,涉及國家秘密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負責
第四、工作內容和測評頻率不同
等級保護工作包括系統定級、系統備案、安全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查五個環節。
分級保護工作包括系統定級、方案設計、工程實施、系統測評、系統審批、日常管理、測評與檢查、系統廢止八個環節。
1、等級保護測評頻率
①第二級信息系統:應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②第三級信息系統: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③第四級信息系統:應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④第一級信息系統不需要測評;第五級信息系統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極端重要系統,特殊行業特殊要求,不在等保測評機構的測評范疇。
2、分級保護測評頻率
①秘密級、機密級信息系統:應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保密測評或保密檢查;
②絕密級信息系統: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保密測評或保密檢查。
⑥ 等保2.0解讀
隨著《網路安全法》出台,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被提升到了法律層面,國家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進入了2.0時代,各行各業的網路運營者對等級保護標准進行重新學習、認識,並基於相關標准建設網路安全防護措施。等保2.0標準的發布為等級保護制度的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等保2.0標准相對等保1.0標準的擴展與調整也給網路運營者帶來了新的困難,尤其是如何實現標准中新增的控制措施。
等保2.0標准中 保護對象得到擴展,由單一信息系統擴展到整個網路空間, 將網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大數據中心、雲計算平台、物聯網、工控系統、公眾服務平台等全部納入等級保護監管; 內容進一步完善 ,除定級、備案、整改、測評和監督檢查外,增加了風險評估、安全監測、通報預警、案事件調查、數據防護、災難備份、應急處置、自主可控、供應鏈安全、效果評價、綜合考核等內容,充分體現了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防禦的核心思想。
如此多新增的安全策略控制要求,對網路運營者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問題,然則標準的要求一定是來源於運維的痛點,相信很多網路運營者都感受到了安全策略精準運維的切膚之痛。 安博通晶石安全策略可視化平台針對上述安全策略相關要求均提供了解決方案 ,對應關系如下:
01 安全策略集中管控
安全策略可視化平台可實現對企業全網防火牆、路由交換、負載均衡、VPN等異構品牌、異構型號的網路安全設備進行統一集中管理,包括策略採集、策略解析、策略 歷史 、策略變更監控、策略查詢、策略清理、策略開通等相關功能。平台可通在線方式遠程採集被管設備的安全策略配置文件,對提取到的防火牆策略在數據格式上進行標准化與統一化處理,並統一解析,實現對全網安全設備以及全網安全策略的統一、集中可視化呈現及操作。 滿足等保2.0中有關安全管理和集中管控的控制點和要求項。
02 安全策略優化清理
平台採用「靜」、「動」結合方式實現安全策略的優化清理,確保訪問控制規則最小化。「靜」即基於策略優化檢查演算法對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網路節點設備的安全訪問控制策略配置文件進行優化檢查,梳理出各類冗餘策略、隱藏策略、過期策略、可合並策略、空策略等,管理員可根據分析結果再對策略進行精簡和優化調整。「動」即平台通過採集防火牆設備的安全策略日誌進行統計分析,並與安全策略進行原子級五元組比對,實現安全策略命中與收斂分析功能。
安全策略命中分析可針對防火牆上每條策略實現 歷史 一段時間的命中流量總數呈現,同時通過策略命中,調整策略順序,命中數多的策略優先順序高,提高防火牆效率;找出長期無用策略,針對性進行縮緊和刪除。安全策略收斂分析功能則通過策略收斂度比值的方式呈現目標防火牆上每條策略的寬松程度,策略收斂度值越小的策略越寬松,同時可以查看實際命中原子策略信息,通過策略收斂分析,找出寬松策略和長期無效策略,針對性進行縮緊和刪除。可實現最小化訪問策略原則,從而提升網路的整體安全防禦能力。
03 安全策略風險分析
平台基於系統預置的安全策略風險規則庫,對防火牆設備安全策略配置進行策略風險規則檢測,並提供防火牆設備安全策略風險告警以及整改措施。策略風險規則涵蓋統計風險、寬松風險、高危埠、配置風險、合規風險等多個維度。同時平台支持域間訪問白名單與持續監控功能,系統可自動梳理各安全域之間的訪問控制關系,配合人工干預快速形成全網安全域間訪問控制白名單,實現對全網安全域間訪問控制白名單可視化管理;並通過持續監測,及時發現違反訪問控制白名單的違規路徑和安全策略,有效規避安全策略風險。
04 安全策略智慧運維
平台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安全策略自動化運維解決方案,安全策略自動開通與配置功能包含開通業務請求、開通建議、策略風險分析、策略遠程下發以及策略開通驗證等功能,從而賦能網路安全管理員,協助安全管理員根據業務需求設置安全策略,包括定義訪問路徑、選擇安全組件、配置安全策略。該方案不僅可確保變更內容准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同時讓整個安全策略運維管理工作更加合規。
等級保護工作的落實有效提升了我國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等保2.0的發布,對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工業控制及大數據安全等領域的安全防護能力提出有效補充,是實現國家網路安全戰略目標的新一級台階。安博通將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始終貫徹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為國家網路安全建設工作貢獻力量!
⑦ 網路安全需要學什麼
網路安全是一個很廣的方向,現在市場上比較火的崗位有:安全運維、滲透測試、web安全、逆向、安全開發、代碼審計、安服類崗位等。根據崗位不同工作上需要的技術也有部分差異。
如果編程能力較好,建議可以從事web安全、逆向、代碼審計、安全開發等崗位。如果對編程沒興趣,可以從事安全運維、滲透測試、web安全、網路安全架構等工作。
如果要學習全棧的安全工程師,那麼建議學習路線如下:
1. 學習網路安全:路由交換技術、安全設備、學會怎麼架構和配置一個企業網路安全架構
2. 學習系統安全:windows系統和Linux系統、如伺服器的配置部署、安全加固、策略、許可權、日誌、災備等。客戶端的安全加固等
3. 學習滲透攻防:信息收集技術、社會工程學、埠檢測、漏洞挖掘、漏洞驗證,惡意代碼、逆向、二進制等。
4. 學習web安全:sql注入、XSS、CSRF、上傳漏洞、解析漏洞、邏輯漏洞、包含漏洞等挖掘及修復
5. 學習安全服務類: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安全咨詢、安全法律法規解讀等
6. 學習CTF技術:有過CTF經驗一定會是企業最喜歡的一類人才
零基礎也可以學習的
⑧ 如何學習網路安全
Y4er由淺入深學習網路安全(超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⑨ 等保測評怎麼做
等保的步驟包含五個方面:等保定級、等保備案、等級測評、系統安全建設、監督檢查。
等保定級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由系統運用、使用單位依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自主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有主管部門的,應當經主管部門審批。對於擬確定為四級及以上信息系統,還應經專家評審會評審。新建信息系統在設計、規劃階段確定安全保護等級。
總共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自主保護級)、第二級(指導保護級)、第三級(監督保護級)、第四級(強制保護級)、第五級(專控保護級)。
等保備案
運營、使用單位在確定等級後到所在地的市級及以上公安機關備案。新建二級及以上信息系統在投入運營後30日內、已運行的二級及以上信息系統在等級確定30日內備案。公安機關對信息系統備案情況進行審核,對符合要求的在10個工作日內頒發等級保護備案證明。對於定級不準的,應當重新定級、重新備案。對於重新等級的,公安機關一般會建議備案單位組織專家進行重新定級評審,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等級測評
運營、使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應當選擇合規測評機構,定期對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狀況開展等級測評。三級及以上信息系統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等級測評,四級及以上信息系統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等級測評,五級應當依據特殊安全需求進行等級測評。測評機構應當出具測評報告,並出具測評結果通知書,明示信息系統安全等級及測評結果。
建設整改
運營使用單位按照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選擇管理辦法要求的信息安全產品,建設符合等級要求的信息安全設施,建立安全組織,制定並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系統建設整改,對於未達到安全等級保護要求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進行整改,整改完成應當將整改報告報公安機關備案。
監督檢查
公安機關依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規范,監督檢查運營使用單位開展等級保護工作,定期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查。運營使用單位應當接受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指導,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材料。
受理備案地公安機關會對三級、四級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檢查頻次同測評頻次。五級信息系統接受國家制定的專門部門檢查。新系統開發建設之後,要及時開展等保測評或相關安全測試,避免系統帶病上線,消除安全隱患。
⑩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源於1994年國務院制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確立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安全法》明確了將等級保護制度上升為法律,規定了網路運營者的義務。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第一,安全管理:網路運營者需在企業內部明確網路安全的責任,並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為網路安全提供製度保障;第二,技術層面:網路運營者應採取各種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後跟進的技術手段,應對網路攻擊,降低網路安全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網路日誌的保存期限已明確要求不低於六個月;第三,數據安全方面:網路運營者需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加密,以此來保障數據的可用性、保密性。今後,如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如何在技術層面選擇合理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何加強自身的數據保護能力,都將成為網路運營者所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