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信IPv6是指什麼,有什麼好處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縮寫,是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於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議,其地址數量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
由於IPv4最大的問題在於網路地址資源有限,嚴重製約了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IPv6的使用,不僅能解決網路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多種接入設備連入互聯網的障礙。
(1)ipv6對網路安全的需求擴展閱讀:
安全性能
1、安全協議套:是發送者和接收者的雙向約定,只由目標地址和安全參數索引(SPI)確定。
2、安全包頭封裝:ESP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支持IP分組的私密和數據完整性。 它既可用於傳送層(如TCP、UDP、ICMP)的加密, 稱傳送層模式ESP,同時又可用於整個分組的加密,稱隧道模式ESP。
3、ESPDES-CBC方式:ESP處理一般必須執行DES-CBC加密演算法,數據分為以64位為單位的塊進行處理,解密邏輯的輸入是現行數據和先前加密數據塊的與或。
4、鑒權加私密方式:根據不同的業務模式,兩種IP安全機制可以按一定的順序結合,從而達到分組傳送加密的目的。按順序的不同,分為鑒權之前加密和加密之前鑒權。
㈡ 路由器中的IPv6功能需不需要開啟
在路由器當中,有一個IPV6的功能。對於這個功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似乎不開啟它,路由器也能正常工作,上網不受影響。……那麼,這個功能到底有什麼用,是否需要開啟,就需要認進行認真分析。
所謂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也就是互聯網協議第六版的意思。
在互聯網互聯網協議當中,對於IP地址有明確的規定。
以前採用的IPV4協議,規定IP地址的長度為32位。……這樣一來,理論上,IP地址的數量就是2^32個……在制定這個協議的當時,互聯網設備並不多,這么多的IP地址數量完全夠用,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連入互聯網的設備越來越多,IP地址已經有了不夠用的趨勢,於是才有了IPV6協議……
在IPV6協議當中,規定IP地址的長度是128位,這樣一來,互聯網中IP地址的總數就達到了2^128個,數量成指數級增加,完全可以滿足現在乃是未來的使用需求。
由於目前還是出在IPV4與IPV6這新舊兩種協議共存的狀態,所以在路由器當中才會既有IPV4設定功能,還有IPV6設定功能……
在實際使用當中,我們最好還是將這個IPV6功能開啟,這樣既不會影響我們現有的工作狀態,又可以為未來的使用需求提供條件……因此,對於這個功能,我們還是開啟它吧……
㈢ 為什麼要做IPV6升級改造,網站有必要做嗎
如果企業網站只接受IPV4的用戶,那使用IPV6的用戶將不能訪問系統或者網站。
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幾點:
一、全球IPV4地址已全部耗盡
通過IPV6地址來解決IPV4地址耗盡的情況,同時IPV6的地址長度有128位,可以滿足未來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元宇宙等新興技術對網路地址的爆炸式需求。
二、IPV6比IPV4更安全、更穩定
通過IPV6的安全機制,對網路層的數據進行加密,對IP報文進行檢驗,提高數據的安全性。IPV6傳輸速度更快,IPV6的地址分配一開始就遵循聚類的原則,這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了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IPV6支持對DHCP協議的改進和擴展,使得區域網更加方便管理。
三、響應政府政策
我國將IPV6視為未來互聯網的戰略發展方向,正加快基於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並確定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加快網站及互聯網應用生態向IPV6升級,並根據相關政策文件,推動IPV6升級改造加快部署,2025年底縣級以上政府網站完成率達到95%以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作為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綜合試點城市單位之一,加快推動IPv6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持續突破,積極構建「IPv6+」技術產業生態體系。
四、適用網路環境
我國IPV6活躍用戶數達5.28億,占互聯網網民總數的53.39%,IPV6地址的普及已成為大勢所趨,如果網站不升級改造,將導致一半的IPV6用戶無法正常訪問,這對網站所有者的利益和形象造成嚴重影響。
㈣ IPV6開始大力推廣了,從實際用戶使用的角度看,有什麼實用性
IP地址我們常常都能聽到,它到底是什麼?就像你要寄信,要有發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這樣郵遞員才知道要送去哪裡,退件要退到哪裡。
IPV6才是對未來的「網路安全感」,胳膊擰不過大腿,隨著國家的大力推進,不管各利益相關方是否願意,IPv6都會取代IPv4,成為主流。我們所需要做的呢,就是靜靜地感受它帶給我們的便利和安全
㈤ 為何說IPv6將構建更加安全的互聯網
據報道,日前相關部門發布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我國將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路,解決現行互聯網協議IPv4面臨的「IP地址荒」等問題。
IPv6的普及或許將改變這一狀況,IPv6協議在網路安全防護上做了較大的升級,吸取了IPv4協議遭受各類攻擊的經驗和教訓,增加了多種加密和認證機制,對可能引發的各種網路安全問題做了較為周全的考慮,有效保障了數據傳輸和網路控制的安全性,提高了各類網路攻擊的防護能力。
希望IPv6可以早日開始實施!
㈥ IPv6安全問題
[編輯本段]IPv6的安全性問題
現實Internet上的各種攻擊、黑客、網路蠕蟲病毒弄得網民人人自危,每天上網開了實時防病毒程序還不夠,還要繼續使用個人防火牆,打開實時防木馬程序才敢上網沖浪。諸多人把這些都歸咎於IPv4網路。現在IPv6來了,它設計的時候充分研究了以前IPv4的各種問題,在安全性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是不是IPv6就沒有安全問題了?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病毒和互聯網蠕蟲是最讓人頭疼的網路攻擊行為。但這種傳播方式在IPv6的網路中就不再適用了,因為IPv6的地址空間實在是太大了,如果這些病毒或者蠕蟲還想通過掃描地址段的方式來找到有可乘之機的其他主機,就猶如大海撈針。在IPv6的世界中,對IPv6網路進行類似IPv4的按照IP地址段進行網路偵察是不可能了。
所以,在IPv6的世界裡,病毒、互聯網蠕蟲的傳播將變得非常困難。但是,基於應用層的病毒和互聯網蠕蟲是一定會存在的,電子郵件的病毒還是會繼續傳播。此外,還需要注意IPv6網路中的關鍵主機的安全。IPv6中的組發地址定義方式給攻擊者帶來了一些機會。例如,IPv6地址FF05::3是所有的DHCP伺服器,就是說,如果向這個地址發布一個IPv6報文,這個報文可以到達網路中所有的DHCP伺服器,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專門攻擊這些伺服器的拒絕服務攻擊。
IPv4到IPv6的過渡技術
另外,不管是IPv4還是IPv6,都需要使用DNS,IPv6網路中的DNS伺服器就是一個容易被黑客看中的關鍵主機。也就是說,雖然無法對整個網路進行系統的網路偵察,但在每個IPv6的網路中,總有那麼幾台主機是大家都知道網路名字的,也可以對這些主機進行攻擊。而且,因為IPv6的地址空間實在是太大了,很多IPv6的網路都會使用動態的DNS服務。而如果攻擊者可以攻佔這台動態DNS伺服器,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在線IPv6的主機地址。另外,因為IPv6的地址是128位,很不好記,網路管理員可能會常常使用一下好記的IPv6地址,這些好記的IPv6地址可能會被編輯成一個類似字典的東西,病毒找到IPv6主機的可能性小,但猜到IPv6主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而且由於IPv6和IPv4要共存相當長一段時間,很多網路管理員會把IPv4的地址放到IPv6地址的後32位中,黑客也可能按照這個方法來猜測可能的在線IPv6地址。所以,對於關鍵主機的安全需要特別重視,不然黑客就會從這里入手從而進入整個網路。所以,網路管理員在對主機賦予IPv6地址時,不應該使用好記的地址,也要盡量對自己網路中的IPv6地址進行隨機化,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些主機被黑客發現的機會。
以下這些網路攻擊技術,不管是在IPv4還是在IPv6的網路中都存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報文偵聽,雖然IPv6提供了IPSEC最為保護報文的工具,但由於公匙和密匙的問題,在沒有配置IPsec的情況下,偷看IPv6的報文仍然是可能的;應用層的攻擊,顯而易見,任何針對應用層,如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等的攻擊都將仍然有效;中間人攻擊,雖然IPv6提供了IPsec,還是有可能會遭到中間人的攻擊,所以應盡量使用正常的模式來交換密匙;洪水攻擊,不論在IPv4還是在IPv6的網路中,向被攻擊的主機發布大量的網路流量的攻擊將是會一直存在的,雖然在IPv6中,追溯攻擊的源頭要比在IPv4中容易一些。
㈦ 什麼是IPv6網路接入IPv6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ipv6就是網路中,網路設備運行了IPv6協議的網路。ipv6最大的好處就是ip地址足夠多,我們經常使用的ipv4的地址范圍約為42億個,而ipv6則是42億x42億x42億x42億個,ipv6號稱能讓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擁有一個ip地址,而且ipv6的在安全和自動配置方面也優於ipv4,例如ipv6天然具備ipsec的能力,在配置方面ipv6支持本地鏈路地址,只要埠up起來,就會自動生成一個以FE80開頭的ipv6地址,在鏈路上生效,而且ipv6協議支持slaac無狀態自動配置,埠一旦up起來,會自動生成一個或者多個ipv6地址,而且ipv6地址還天然具備地址沖突檢測的能力,即埠up起來會向對端發送rs報文,對端收到rs報文後會進行ip地址的沖突檢測。但是ipv6的最大弊端就是ip地址過於復雜,有些人配置ipv4都成問題,何況ipv6,你簡單看下ipv6地址格式:240e:b5:480b:f5a3:64c7:7a32:e687:9e20
㈧ ipv6協議是否對網路安全進行了考慮,如果有,它是如何實現網路安全的
隨著企業網路的普及和網路開放性,共享性,互連程度的擴大,網路的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安全的計算機網路應該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實性等特點。計算機網路不僅要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安全和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還要保護數據安全。 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計算機系統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設施的脆弱性共同構成了計算機網路的潛在威脅。信息網路化使信息公開化、信息利用自由化,其結果是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互動,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和獲取信息。 這樣,網路信息安全問題就成為危害網路發展的核心問題,與外界的網際網路連接使信息受侵害的問題尤其嚴重。目前企業網路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來自病毒、黑客、木馬、垃圾郵件等幾個方面。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危害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安全的破壞性程序。它可以直接破壞計算機數據信息,也可以大量佔用磁碟空間、搶占系統資源從而干擾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隨著Internet技術的發展、企業網路環境的日趨成熟和企業網路應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傳播的能力和途徑也由原來的單一、簡單變得復雜、隱蔽,尤其是Internet環境和企業網路環境為病毒傳播、生存提供了環境。 黑客攻擊已經成為近年來經常發生的事情,網路中伺服器被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黑客利用計算機系統、網路協議及資料庫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採用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天窗(trapdoor)、後門(backdoor)、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等手段侵入計算機系統,進行信息破壞或佔用系統資源,使得用戶無法使用自己的機器。 一般大型企業的網路都擁有Internet連接,同時對外提供的WWW和EMAIL等服務。因此企業內部網路通過Internet連接外部進行大量的信息交換,而其中大約80%信息是電子郵件,郵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郵件是垃圾郵件,這一比例還在逐年上升。 企業區域網內部的信息安全更是不容忽視的。網路內部各節點之間通過網路共享網路資源,就可能因無意中把重要的涉密信息或個人隱私信息存放在共享目錄下,因此造成信息泄漏;甚至存在內部人員編寫程序通過網路進行傳播,或者利用黑客程序入侵他人主機的現象。因此,網路安全不僅要防範外部網,同時更防範內部網。 網路安全措施 由此可見,有眾多的網路安全風險需要考慮,因此,企業必須採取統一的安全策略來保證網路的安全性。一個完整的安全技術和產品包括: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流量監測、網路加密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病毒、漏洞掃描等;而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則包括技術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安全架構設計上的疏漏等問題。 1.外部入侵的防範措施 (1)網路加密(Ipsec) IP層是TCP/IP網路中最關鍵的一層,IP作為網路層協議,其安全機制可對其上層的各種應用服務提供透明的覆蓋式安全保護。因此,IP安全是整個TCP/IP安全的基礎,是網路安全的核心。IPSec是目前唯一一種能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協議。IPSec允許提供逐個數據流或者逐個連接的安全,所以能實現非常細致的安全控制。對於用戶來說,便可以對於不同的需要定義不同級別地安全保護(即不同保護強度的IPSec通道)。IPSec為網路數據傳輸提供了數據機密性、數據完整性、數據來源認證、抗重播等安全服務,使得數據在通過公共網路傳輸時,不用擔心被監視、篡改和偽造。 IPSec是通過使用各種加密演算法、驗證演算法、封裝協議和一些特殊的安全保護機制來實現這些目的,而這些演算法及其參數是保存在進行IPSec通信兩端的SA(Security Association,安全聯盟),當兩端的SA中的設置匹配時,兩端就可以進行IPSec通信了。 在虛擬專用網(VPN)中主要採用了IPSec技術。 (2)防火牆 防火牆是一種網路安全保障手段,是網路通信時執行的一種訪問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標就是通過控制進、出一個網路的許可權,在內部和外部兩個網路之間建立一個安全控制點,對進、出內部網路的服務和訪問進行控制和審計,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干擾和破壞內部網路資源。在邏輯上,防火牆是一個分離器,一個限制器,也是一個分析器,有效地監視了內部網路和Internet之間的任何活動,保證了內部網路的安全。 防火牆有軟、硬體之分,實現防火牆功能的軟體,稱為軟體防火牆。軟體防火牆運行於特定的計算機上,它需要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支持。基於專用的硬體平台的防火牆系統,稱為硬體防火牆。它們也是基於PC架構,運行一些經過裁剪和簡化的操作系統,承載防火牆軟體。 (3)入侵檢測 部署入侵檢測產品,並與防火牆聯動,以監視區域網外部繞過或透過防火牆的攻擊,並及時觸發聯動的防火牆及時關閉該連接;同時監視主伺服器網段的異常行為,以防止來自區域網內部的攻擊或無意的誤用及濫用行為。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了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 2.內部非法活動的防範措施 (1)身份認證 網路安全身份認證是指登錄計算機網路時系統對用戶身份的確認技術。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用戶在訪問安全系統之前,首先經過身份認證系統識別身份,然後訪問監控器根據用戶的身份和授權資料庫決定用戶是否能夠訪問某個資源。授權資料庫由安全管理員按照需要進行配置。 審計系統根據審計設置記錄用戶的請求和行為,同時入侵檢測系統實時或非實時地檢測是否有入侵行為。訪問控制和審計系統都要依賴於身份認證系統提供的用戶的身份。身份認證在安全系統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務,其它的安全服務都要依賴於它。一旦身份認證系統被攻破,那麼系統的所有安全措施將形同虛設。黑客攻擊的目標往往就是身份認證系統,因此身份認證實在是網路安全的關鍵。 (2)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決定了用戶可以訪問的網路范圍、使用的協議、埠;能訪問系統的何種資源以及如何使用這些資源。 在路由器上可以建立訪問控制列表,它是應用在路由器介面的指令列表,這些指令列表用來告訴路由器哪些數據包可以接收、哪些數據包需要拒絕。至於數據包是被接收還是被拒絕,可以由類似於源地址、目的地址、埠號、協議等特定指示條件來決定。 建立訪問控制列表後,可以限制網路流量,提高網路性能,對通信流量起到控制的手段,這也是對網路訪問的基本安全手段。由於訪問控制列表ACL(Access Control List)的表項可以靈活地增加,所以可以把ACL當作一種網路控制的有力工具,用來過濾流入和流出路由器介面的數據包。 在應用系統中,訪問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戶識別代碼、口令、登錄控制、資源授權(例如用戶配置文件、資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授權核查、日誌和審計。適當的訪問控制能夠阻止未經允許的用戶有意或無意地獲取數據,根據授予的許可權限制其對資源的利用范圍和程度。 (3)流量監測 目前有很多因素造成網路的流量異常,如拒絕服務攻擊(DoS)、網路蠕蟲病毒的傳播、一些網路掃描工具產生的大量TCP連接請求等,很容易使網路設備癱瘓。這些網路攻擊,都是利用系統服務的漏洞或利用網路資源的有限性,在短時間內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消耗特定資源,造成網路或計算機系統癱瘓。因此監控網路的異常流量非常重要。 流量監測技術主要有基於SNMP的流量監測和基於Netflow的流量監測。基於SNMP的流量信息採集,是通過提取網路設備Agent提供的MIB(管理對象信息庫)中收集一些具體設備及流量信息有關的變數。 基於SNMP收集的網路流量信息包括:輸入位元組數、輸入非廣播包數、輸入廣播包數、輸入包丟棄數、輸入包錯誤數、輸入未知協議包數、輸出位元組數、輸出非廣播包數、輸出廣播包數、輸出包丟棄數、輸出包錯誤數、輸出隊長等。基於Netflow流量信息採集是基於網路設備提供的Netflow機制實現的網路流量信息採集,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流量信息採集效率和效果均能夠滿足網路流量異常監測的需求。 基於以上的流量檢測技術,目前有很多流量監控管理軟體,此類軟體是判斷異常流量流向的有效工具,通過流量大小變化的監控,可以幫助網管人員發現異常流量,特別是大流量異常流量的流向,從而進一步查找異常流量的源、目的地址。 處理異常流量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切斷異常流量源設備的物理連接,也可以採用訪問控制列表進行包過濾或在路由器上進行流量限定的方法控制異常流量。 (4)漏洞掃描 對一個網路系統而言,存在不安全隱患,將是黑客攻擊得手的關鍵因素。就目前的網路系統來說,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系統安全策略方面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即安全漏洞。及時檢測出網路中每個系統的安全漏洞是至關重要的。 安全掃描是增強系統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夠有效地預先評估和分析系統中的安全問題。漏洞掃描系統是用來自動檢測遠程或本地主機安全漏洞的程序,按功能可分為:操作系統漏洞掃描、網路漏洞掃描和資料庫漏洞掃描。網路漏洞掃描系統,是指通過網路遠程檢測目標網路和主機系統漏洞的程序,它對網路系統和設備進行安全漏洞檢測和分析,從而發現可能被入侵者非法利用的漏洞。 定期對網路系統進行漏洞掃描,可以主動發現安全問題並在第一時間完成有效防護,讓攻擊者無隙可鑽。 (5)防病毒 企業防病毒系統應該具有系統性與主動性的特點,能夠實現全方位多級防護。 考慮到病毒在網路中存儲、傳播、感染的方式各異且途徑多種多樣,相應地在構建網路防病毒系統時,應利用全方位的企業防毒產品,實施集中控制、以防為主、防殺結合的策略。具體而言,就是針對網路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擊設置對應的防毒軟體,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防毒系統配置,使網路沒有薄弱環節成為病毒入侵的缺口。 實例分析 大慶石化區域網是企業網路,覆蓋大慶石化機關、各生產廠和其他的二級單位,網路上運行著各種信息管理系統,保存著大量的重要數據。為了保證網路的安全,針對計算機網路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在網路安全管理上我們採取了以下技術措施: 1.利用PPPOE撥號上網的方式登錄區域網 我們對網路用戶實施了身份認證技術管理。用戶採用 PPPOE撥號方式上區域網,即用戶在網路物理線路連通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撥號獲得IP地址才能上區域網。我們選用華為ISN8850智能IP業務交換機作為寬頻接入伺服器(BAS),RADIUS伺服器作用戶認證系統,每個用戶都以實名注冊,這樣我們就可以管理用戶的網上行為,實現了對乙太網接入用戶的管理。 2.設置訪問控制列表 在我們的網路中有幾十台路由交換機,在交換機上我們配置了訪問控制列表,根據信息流的源和目的 IP 地址或網段,使用允許或拒絕列表,更准確地控制流量方向,並確保 IP 網路免遭網路侵入。 3.劃分虛擬子網 在區域網中,我們把不同的單位劃分成不同的虛擬子網(VLAN)。對於網路安全要求特別高的應用,如醫療保險和財務等,劃分獨立的虛擬子網,並使其與區域網隔離,限制其他VLAN成員的訪問,確保了信息的保密安全。 4.在網路出口設置防火牆 在區域網的出口,我們設置了防火牆設備,並對防火牆制定安全策略,對一些不安全的埠和協議進行限制,使所有的伺服器、工作站及網路設備都在防火牆的保護之下,同時配置一台日誌伺服器記錄、保存防火牆日誌,詳細記錄了進、出網路的活動。 5.部署Symantec防病毒系統 我們在大慶石化區域網內部署了Symantec防病毒系統。Symantec系統具有跨平台的技術及強大功能,系統中心是中央管理控制台。通過該管理控制台集中管理運行Symantec AntiVirus 企業版的伺服器和客戶端;可以啟動和調度掃描,以及設置實時防護,從而建立並實施病毒防護策略,管理病毒定義文件的更新,控制活動病毒,管理計算機組的病毒防護、查看掃描、病毒檢測和事件歷史記錄等功能。 6.利用高效的網路管理軟體管理全網 大慶石化區域網的網路環境比較復雜,含有多種cisco交換設備、華為交換設備、路由設備以及其他一些接入設備,為了能夠有效地網路,我們採用了BT_NM網路資源管理系統。 該系統基於SNMP管理協議,可以實現跨廠商、跨平台的管理。系統採用物理拓撲的方法來自動生成網路的拓撲圖,能夠准確和直觀地反映網路的實際連接情況,包括設備間的冗餘連接、備份連接、均衡負載連接等,對拓撲結構進行層次化管理。 通過網路軟體的IP地址定位功能可以定位IP地址所在交換機的埠,有效解決了IP地址盜用、查找病毒主機網路黑客等問題。 通過網路軟體還可實現對網路故障的監視、流量檢測和管理,使網管人員能夠對故障預警,以便及時採取措施,保證了整個網路能夠堅持長時間的安全無故障運行。 7.建立了VPN系統 虛擬專用網是對企業內部網的擴展。它可以幫助遠程用戶、公司分支機構、商業夥伴及供應商同公司的內部網建立可信的安全連接,並保證數據的安全傳輸。虛擬專用網可用於實現企業網站之間安全通信的虛擬專用線路,用於經濟有效地連接到商業夥伴和用戶的安全外聯網虛擬專用網。 為了滿足企業用戶遠程辦公需求,同時為了滿足網路安全的要求,我們在石化區域網中建立了VPN系統。VPN的核心設備為Cisco的3825路由器,遠端子公司採用Cisco的2621路由器,動態接入設備採用Cisco的1700路由器。 8.啟動應用伺服器的審計功能 在區域網的各應用中我們都啟用了審計功能,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審核和記錄,保證了系統的安全。 大慶石化區域網結構簡圖網路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解決依賴於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在採取技術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的同時,我們還建立健全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管理體系,將各種安全技術與運行管理機制、人員思想教育與技術培訓、安全規章制度建設相結合。 通過以上管理機制和技術措施的實施,提高了網路安全性,降低了網路安全事故的風險,保證了網路長期平穩的運行。
㈨ 什麼是ipv6,它對於網路有什麼作用和意義嗎
1、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譯為「互聯網協議」,用於替代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
2、IPv6的使用,不僅能解決網路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而且也解決了多種接入設備連入互聯網的障礙。
㈩ IPv6有哪些優點
與IPv4相較,IPv6除擁有海量IP地址(號稱可以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編上一個地址)以外,還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 IPv6地址分配遵循「聚類」原則,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路由器轉發數據包速度也得到提升,從而提高了網路的整體吞吐量。
2) IPv6協議獨立於傳輸介質,默許集成IPSec安全功能,且終端之間無需進行地址轉換,在網路安全性方面更勝一籌。
3) IPv6引入自動配置及重配置技術,可自動增刪更新配置IP地址等信息,實現了即插即用。
4) IPv6增加了增強的組播支持及對流控制,賦予網路上多媒體應用長足發展的機會,為服務質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