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綜藝強勢崛起,為什麼網路綜藝能成為Z世代消費文化C位
這是因為網路綜藝更能貼近Z世代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能夠迎合Z世代的生活方式。
對於廣大Z世代對年輕人來說,因為很多人本身只有20歲左右,所以他們看待綜藝節目的方式會比較關注節目的有趣性,同時也普遍不喜歡嚴肅題材的綜藝節目。在這種趨勢之下,網路綜藝節目的特性正好可以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又非常適合觀看網路綜藝節目,所以網路綜藝節目機會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主流娛樂方式。
網路綜藝節目強勢崛起。
不知不覺之間,我們經常所看的電視綜藝節目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甚至很多電視綜藝節目已經逐漸轉化為了網路綜藝節目。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網上能夠看到很多小成本但非常好玩的網路綜藝節目,這些網路綜藝節目的主流受眾是Z世代的年輕人,年輕人非常喜歡這種輕松有趣的節目形式。
B. 網路綜藝成為年輕人的新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網路綜藝節目的新鮮度也比較高,製作成本也比較低,所以網路綜藝逐漸成為了年輕人關注的主流節目。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類網路綜藝節目突然爆火,年輕人也會非常關注網路綜藝節目的各種新聞熱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每一代年輕人所關注的題材各不相同,80後和90後只要關注電視綜藝節目,而95後和00後主要關注網路綜藝節目。
網路綜藝節目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新寵。
對於廣大95後和00後來講,很多年輕人特別喜歡在互聯網上看網路綜藝節目,同時也會把收看網路綜藝節目當成消遣生活的一種方式。與此同時,年輕人群體收看電視的比例再進一步下降,很多年輕人甚至一整年都沒有看過一次電視。即便他們想看電視綜藝節目,他們也會通過手機或電腦來收看。
C. 如今網路火爆怎樣看待現在的綜藝節目
網路綜藝雖然在數量上增長,但除了《奇葩說》,還沒有新的爆款出現。 2016 年視頻流量最高的一些綜藝,例如《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媽媽是超人》、《2016 超級女聲》等,都是因為「限童令」等政策原因而從湖南衛視轉向芒果 TV 播出。它們「自降」體量,反而造成了電視台廣告費用的損失。
其它一些獨家網綜,如《火星情報局》、《我去上學啦 2》、《拜託啦冰箱》等,都出自傳統電視團隊、主持人之手。而他們的主戰場仍然在衛視平台。
另一方面,在直播綜藝這個領域里,有條件加入競爭的公司和人數量非常多。碎片化短視頻或者直播節目,不同於要求精製的剪輯類綜藝,對於普通人幾乎是零門檻的。 2016 年最大的脫口秀類爆款是以微博為平台的 Papi 醬短視頻,但也到此為止了。
米末傳媒 2016 年的新節目《飯局的誘惑》,盡管用了「狼人殺」直播的宣傳方式,但最後的影響力比《奇葩說》相差甚遠。騰訊互娛參與出品了陳漢典、肖驍主持的直播綜藝節目《拜託了,粉絲》,單集的平均播放量僅為 300 萬左右。《飯局的誘惑》
而讓已經創意匱乏的綜藝產業變得更加艱難的是「尺度問題」。盡管沒有人知道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的標准在哪裡,但這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戰戰兢兢。
2016 年 7 月 7 日,騰訊視頻上線了網路綜藝《吐槽大會》。它由笑果文化製作,他們也是東方衛視周播綜藝《今晚 80 後脫口秀》的編劇製作團隊。主持人王自健,也是《今晚 80 後脫口秀》的主持人。
這檔節目的模式模仿自美國戲劇中心的經典節目《吐槽大會》。節目組會邀請賈斯汀·比伯等在美國國內有爭議的明星,接受從發型到服裝,從性取向到年齡,各種三俗吐槽的狂轟濫炸。而在中國版的《吐槽大會》中,他們請來了周傑,這個因為《還珠格格》中爾康一角而出名的演員。
中國版《吐槽大會》展現出了成為一個網路爆款的潛質,7 月 10 日下午五點半,《吐槽大會》官方微博稱,節目播放量已經突破 3000 萬——但這條微博發布不久,《吐槽大會》便下架了。普遍認為下架的原因是因為「三俗」,節目中有大量的段子直接和性內容相關。
笑果文化認為環境已經可以接受這樣一檔節目,但是現實的尺度要遠比他們想像中小得多。
2016 年不只這一檔「受挫」的節目。孟非和《非誠勿擾》團隊在優酷上的節目《美女與極品》,同樣因為「價值觀不正」,在播放量超過 3 億之後 12 月 7 日遭到了下架。
這種尺度有越來越收緊的趨勢。2017 年伊始,愛奇藝的小 S《姐姐好餓》、優酷和米未傳媒的《黑白星球》、熊貓 TV 和騰訊視頻的《hello!女神》等三部已完結的網綜都悄悄從視頻網站下架。官方都沒有公布下架原因,而坊間傳言則是這三檔節目主打「污」和「大尺度」,從而引進了相關部門的注意有關。
綜藝節目似乎進入了一個困境:知道有很多界限,然而並不知道界限在哪裡。
《歡樂喜劇人》也是如此,岳雲鵬、沈騰說的段子,雖然會向網路流行話題靠攏,但沒有任何「逾越」之處,在諷刺力度上,無傷大雅的自黑也多於對於社會現象的討論。《歡樂喜劇人》每周也都會一兩個節目,會盡量往「正能量、主旋律」的主題上引導。
整改過後的《吐槽大會》在 1 月 8 日重新上線,播放量看似不錯——第一集就超過了 8000 萬——但是相比起未整改前最高超過 14 萬的網路指數,現在的網路指數最高僅達到 64000 就開始回落。而在豆瓣上,復播後的評價中「尷尬」、「不好笑」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這也沒什麼好意外的。畢竟真正有生命力的喜劇大多來自於對於社會、對於政治、對於人性的洞察,觀眾笑的是真實,而不是流俗。
D. 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出圈」,你對這一現象有何看法
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出圈,對於這種現象小編喜得樂見。因為這樣的綜藝節目頻頻播出,也就意味著如今的中老年人都知道自己可以自由的找對象了,而且也沒有之前那麼封建的想法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所以小編確實非常支持這些人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是也希望綜藝節目是真實的在為老年人考慮,也是真心的想讓老年人幸福。只有這樣老年人才能夠通過這檔綜藝節目獲取自己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說希望綜藝節目不要想著用自己節目當中的老人炒熱度,要給老人辦實事。
如今的這些現象之所以能夠受到大家的關注,就是因為網友們認為這種坦率的相親模式已經很少見了,所以才會覺得大爺大媽們的所作所為是非常不錯的,而且有很多網友都表示,年輕人確實應該學習一下這樣的處理方式。除了這些以外,也希望節目組確實是想要給這些大爺大媽牽紅線,而並非只是為了用這些人來給自己炒熱度,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E. 如何看待「綜藝節目都是以娛樂為核心」這種觀點
對觀眾來說,綜藝是可以碎片化時間去看,每一期節目之間沒有關聯性,不需要很多的注意力。對明星來說,時間成本低,只要有一個好的人設就能大火,就像鄭愷說的「演了多少年戲,不如一個屁」。對電視台來說,只要做一個立意不錯的節目,再輔之炒作,很容易得到很高的點擊量和收視率,可以賺得更多的廣告費,充實自己的資金鏈。
F. 你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網路綜藝的
現在網路綜藝可以說熱度正盛,不論哪一年都能找出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但是過多的數量造成了行業內第一次的綜藝大行其道。很多觀眾都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國內的網路綜藝一天不如一天。在很久之前的時候,湖南衛視憑借《爸爸去哪兒》斬獲了極高的收視率也帶動了國內真人秀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在那一段時間里,網路綜藝一直都有著很好的前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能夠依然爆火的網路綜藝已經很少了。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多年來綜藝節目的狂轟濫炸導致觀眾們產生了審美疲勞;另一個原因是為了追逐利益,大量低至綜藝節目流入市場,拉低整體水平。
現在網路綜藝的發展其實已經比不上前幾年了,而國內的節目組如果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那麼就要開始做原創內容,用真誠打動觀眾才是保持熱度的最好方法。
G. 為什麼短視頻會成為很多人的精神食糧
現在短視頻已經成為最火的網路平台之一,很多人在閑暇時間的時候都會選擇刷短視頻來放鬆自己,甚至有的人把短視頻當作是自己的精神食糧,在短視頻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之所以很多人把短視頻當作是自己的精神食糧,主要是短視頻能夠給人帶來快感,在刷短視頻的時候能感到愉悅;還有他們沒有很好的判斷能力,以為刷短視頻就能夠讓自己學習到想學習的知識。
偶爾刷一刷短視頻,用來放鬆和娛樂是可以的,但是切不可沉迷於短視頻。想要真正獲得成長,讀書是更好的途徑。讀書能夠讓自己深入思考,不斷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形成自己的見解,整個人也會變得優秀起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H. 辯論:網路小說是精神食糧還是精神鴉片,我們正方是精神食糧,請大家幫幫忙該怎樣辯論反方
1.如果單單認為網路小說是精神鴉片,未免狹隘,網路小說不僅能讓我們放鬆心情,而且也能讓我們滋養情懷,提高心智。網路小說中大部分講的是人情世故,都市小說如此,言情小說亦如此,大部分小說內容融入的是作者的經歷與經驗,內容穿插的,是作者所看見的,所經歷的,所想到的,作者以人為中心,反映的正是社會中的人的心裡存在活動。
2.人的情感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而作者恰好戳中人內心中最敏感的感覺,幽默、詼諧、動容、痛苦、害怕...
3.言情,我讀出了戀人間天人永隔般的撕心裂肺;武俠,我讀出了幼時心懷飛天之夢般的觸手可及。精神壓力倍增,是小說 ,讓我有喘口氣的機會,心裡不禁充滿美滋滋的feel;高考失利,朋友絕交,是小說,讓我在失意的時候看到何愁無前路。這些,不正是我們的正常情感嗎?喜歡網路小說的我,網路小說無疑是把我從被鴉片般麻痹的意識中拉出來,成為哺育我的精神食糧。
個人觀點
I. 當代人對於「精神糧食」需求的增大,文化類節目該給觀眾留下什麼
一個優秀的節目應該給觀眾留下什麼,我認為文化類節目應該注重當代人的精神糧食短缺,在節目中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植入和宣傳,增強當代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只有文化深厚的節目才能解決國人的精神文化短缺的現狀,文化節目要面向年輕人,加快構築中國話語體系,加快文化自信,速提升中華文化感召力,讓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文化節目更應該留給觀眾精神財富,讓觀眾精神世界得到豐富。
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觀眾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需求越發旺盛,文化節目迎來創作春天,所以這個時間點上,節目更應該助力祖國實現復興夢而努力,讓國家實現文化自信。讓國家的文化真正的自信,真正的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凝結成的生存方式,是一個民族歷史之所以能夠綿延不息的血脈和內在肌理。
J. 北京廣電局全面叫停偶像養成類網綜、耽改網路影視劇,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相關的部門全面叫停偶像養成類的網路綜藝節目和網路影視劇,這會給市場帶來正面的影響。有太多的養成類節目是變相的圈粉絲的錢,有很多粉絲為了給喜歡的偶像加油,給他們買了各種周邊的產品。很多粉絲都是學生,是沒有那麼多錢支付的,拿著父母的辛苦錢去為偶像買單,這件事行為上也比較幼稚。明星們通過商演和拍電視劇賺取的報酬是比較多的,粉絲們不需要擔憂偶像的前程,而應該好好的考慮自己。那麼事件的始末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許多網友對相關部門的這一決策拍手叫好,希望能給大眾一個更為良好的網路空間和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