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盾洞察 | 智慧高速行業網路安全標准解讀及分析
11.18日—11.20日的「2020北京國際交通、智能交通技術與設施展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如期舉行,與前幾屆相似,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依舊是本屆會議的主要議題。
我國公路有多種劃分形式,我們所說的高速公路是根據公路通車量屬性進行劃分的要求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線公路,其年平均晝夜通車量在25000輛以上。不同於鐵路行業,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起步相對比較晚,直至1989年的高等級公路建設現場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必須發展」,我國高速公路才正式拉開序幕。
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發展進程,到2019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到14.96萬公里。可以說僅僅15年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高速公路拉近城市間距離的同時,高通車量、高時速的交通特點也帶來了運營、事故、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困難,為了提升高速公路管理、運營水平,各地多年來均已開展各種形式的「智慧高速」建設,視頻監控設備則在多個系統作為主要前端設備部署於高速公路沿線。
根據日前的演講資料,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共有各類視頻設備約18.6萬個,基本實現了每公里都設一對攝像頭的配置情況,而這數量龐大的視頻監控設備主要由三方建設、應用。首先就是 高速交警 ,主要是用於交通安全執法,包括卡口、測速、應急車道佔用抓拍等,在匝道有導流線壓線抓拍、逆行抓拍、違法上下客抓拍等,同時具備緝查布控系統的車牌實時識別功能、流量統計功能等;各地 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公司 ,則主要是用於收費稽查、追繳、交通流量統計,以及交通狀態監測,尤其是事故多發路段、易擁堵路段等;為實時了解道路受損情況,有效進行高速公路道路養護工作,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路政部門 也在大量使用視頻監控設備。
隨著ETC、車聯網的建設,原本平均造價 1億 元人民幣/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在浙江杭紹甬「超級公路」的建設中升至約 4億 元人民幣/公里,AI攝像頭則在多出的費用中占據了相當比例。
因其行業屬性,高速公路的網路安全一直頗受關注,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及網路安全需求的不斷提升,國家針對高速公路的網路安全密集出台多項政策:
l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5年)》 :完善數據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國家關鍵數據安全,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推進重要信息系統密碼技術應用和重要軟硬體設備自主可控;
l 《全國高速公路視頻聯雲網技術要求》: 應 接入 高速公路 全部監控攝像機 (收費站車道、收費亭監控設施除外),並進行數字化改造,應向部級雲平台提供本省全部公路沿線攝像機的 設備信息、點位信息、在線狀態等信息 ,並自動更新同步;
l 《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 健全網路和數據安全體系,加強網路安全與信息系統同步建設,提高交通運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完善適應新技術發展的行業網路安全標准;
l 《關於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推動部署靈活、功能自適、雲網端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內生安全體系建設。加快新技術交通運輸場景應用的安全設施配置部署,強化統一認證和數據傳輸保護。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建設集態勢感知、風險預警、應急處置和聯動指揮為一體的網路安全支撐平台,加強信息共享、協同聯動,形成多層級的縱深防禦、主動防護、綜合防範體系,加強威脅風險預警研判,建立風險評估體系;
「後撤站」時代5G、車路協同、北斗、AI等進一步應用,風險和挑戰伴隨而來,尤其是高清視頻監控的覆蓋范圍,高速視頻網、視頻雲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
l 通信系統
安全意識不足,認為專網是封閉安全;通信過程中數據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保護措施較弱;非授權網路連接控制措施較弱;白名單運行和精細化管理工作尚未開展。
l 監控系統
重視程度不足,安全管理意識薄弱;缺乏基本的技術和管理保障措施,多數系統處於「裸奔」狀態,系統漏洞多、病毒多、外聯多。
l 收費系統
安全基礎配置和設備管理亟待加強;存在高風險漏洞未進行及時有效處理的情況, 「永恆之藍」、弱口令等高風險問題需持續關注;收費站及路段中心的安全管理水平,全網范圍內參差不齊,聯網後脆弱性倍數增加。
針對高速公路視頻監控安全,金盾軟體在等級保護基礎上,針對視頻網、視頻雲著重加強以下方面的安全防護:
l 資產梳理
對多種標准網路協議的深度解析,獲得網路內設備的信息,鑒別設備的合法性,對接入設備進行標定,對非法接入的設備系統自動告警、阻斷。
l 准入控制
不改變高速公路視頻網網路拓撲架構的前提下,實現對視頻網前端、終端的入網管理,阻止非法移動終端任意接入網路,對入侵、偽冒終端進行阻斷,提升網路准入工作效率,保障接入網路安全性。
l 運行監測
對全網前端相機、網路鏈路、後端系統設備進行一體化運行監測:對攝像機在線率、完好率、碼流延時、圖像質量等內容、對網路鏈路及網路設備進行狀態及運行參數監測、對後端系統平台、伺服器等軟硬體系統的運行參數、埠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對運維人員行為進行記錄,實現對查看行為、參數修改行為、雲台控制, 歷史 回放等行為的記錄與告警,防止非法訪問視頻資源造成信息泄露。
l 數據防泄密
通過終端准入控制、視頻數據隔離存儲、視頻數據外發使用許可權管控、視頻水印防護等技術手段,保障視頻數據在終端應用和存儲的安全性,杜絕對視頻的偷拍偷錄,防止視頻數據在流轉過程中被非法泄露。
l 一體化運維管理
實現全網資源統管、理清資源台賬、感知運行情況、量化運維質量,實現對全網設備「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的集中監控、集中展現、集中維護、集中考核統計,保證高速公路各使用方視頻監控系統發揮最大效益。
金盾軟體作為全球視頻網防護領域領導者,經過十餘年的行業聚焦和技術積累,獲得行業客戶和權威部門的高度認可。未來,金盾軟體將持續加大研創投入,不斷創新,不斷突破,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市域 社會 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㈡ 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功能布局
1、公路運輸量預測
2003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分別為146億人、114億噸、7679億人公里、7010億噸公里。根據公路交通發展的特點和趨勢,預計到2010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將分別達到240億人、152億噸、14300億人公里、9800億噸公里,分別是2003年的1.6倍、1.9倍、1.3倍和1.4倍;到2020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和周轉量將分別達到365億人、199億噸、25000億人公里、15000億噸公里,分別是2003年的2.5倍、3.3倍、1.7倍和2.1倍。
2、主要公路通道交通量預測
目前,我國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為15000輛/日(小客車,下同)。預計到2010年,我國主要公路通道的平均交通量將達到30000輛/日,2020年將達到56000輛/日, 分別是目前的2倍和3.7倍。京滬等主幹交通通道預計將達到每天10到13萬輛。 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意義重大,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國家高速公路網的規劃立足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需求,以建立發達的現代綜合運輸系統為出發點,體現二十一世紀我國高速公路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國家高速公路網具有支撐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保障國家安全、服務可持續發展等重要作用,是國家意志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功能包括:
--支撐經濟發展:提高運輸能力和質量,促進工業化,推進城市化,加快信息化,服務現代化;
--推動社會進步:優化運輸布局和服務,強化國土均衡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保障國家安全:增強運輸可靠性和安全性,確保國家穩定,提高國防能力,維護經濟安全,保障搶險救災;
--服務可持續發展:改善運輸效率和效益,完善綜合運輸,集約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加強環境保護。
國家高速公路網是我國公路網中層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具有全國性政治、經濟、國防意義的重要干線公路,主要連接大中城市,包括國家和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樞紐、重要對外口岸;承擔區域間、省際間以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貨運輸,為全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安全、舒適、高效、可持續的運輸服務,並為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布局目標是:連接所有目前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形成高效運輸網路:
1、連接省會城市,形成國家安全保障網路;
2、連接各大經濟區,形成省際高速公路網路;
3、連接大中城市,形成城際高速公路網路;
4、連接周邊國家,形成國際高速公路通道;
5、連接交通樞紐,形成高速集疏運公路網路。
國家高速公路網不是未來我國所有高速公路的總和。各省(市、區)圍繞這個規劃,還可以規劃修建連接國家高速公路網,主要服務於地方發展需要的高速公路。
㈢ 如何做好網路安全工作
1、完善網路安全機制
制定《網路安全管理制度》,設立公司網路與信息化管理機構,負責網路設施和信息系統的運維管理。堅持做好網路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定期巡查,制定網路安全應急預案,健全網路安全事件聯動機制,提高公司網路安全應急處理能力。
通過計算機入網申請登記表、網路密碼變更記錄、公司網路管理日誌等記錄,做好網路監控和安全服務,構建安全即服務的雙重縱深防禦模式,為公司管理保駕護航。
6、加強新媒體運營維護
做好公司微信、網站等的管理和維護,及時發布企業運行信息,構築全公司資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弘揚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改革發展。
㈣ 哪些省有高速雲視頻
廣東、河南、江蘇等省份都有。
在全面加快「新基建」進度的當下,發力於科技端的一眾基礎設施正在為構建智慧城市聚勢賦能,其中之一便是高速公路的智能改造。在此背景下,銳捷交通高速公路視頻雲聯網解決方案,通過「日誌採集+流量分析」聯動 , 同時結合威脅情報、智能分析等技術,全面滿足高速公路視頻上雲的安全等保要求,並利用自動診斷、對接GIS精準定位的一體化運維保障系統,為高速公路編織出一張視頻監控「安全網」。
新基建加速推動5G與AI人工智慧等技術迅猛發展,這為全國高速公路雲聯網提供了技術支撐。然而,由於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網路涵蓋的設施種類繁多,物聯網終端個體抵擋黑客非法攻擊的能力較弱,無法安裝准入軟體,因此極易存在偽造終端接入、木馬注入、病毒注入等風險。另一方面,大部分高速公路的都缺少視頻終端准入與視頻流管控的能力,IP終端識別、定位、授權與溯源成為大問題,同時無法對非法設備接入、攝像頭替換私接等情況實時告警,容易出現視頻圖像泄露等情況。
為了改善上述情況,保障高速公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建設主要參考等保2.0提出的框架,高速公路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系統需加強網路安全傳輸、系統安全保障、重要信息安全管控等技術手段建設,提升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能力。
㈤ 如何在網路安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來自網路)
首先如果你想在網路安全這個道路上走得原來越遠的話,你需要做的事情不斷提升這個網路安全的理論的提升。說白就是你需要多看書,在這個方面你需要不是讀一些毫無用處的書。而是一些專業的人寫的關於網路安全的書。並且你需要知道的事,你不僅僅需要知道網路安全是什麼,你還需要知道一些其他的方面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想在以後在網路安全的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全面的理論的學習,以及實踐技巧的鍛煉。
㈥ 言速公路通堤示請勿非法分析,違法報警按網路安全法處理是什麼意思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新的交通違法法規 # 60460: 駕駛時速低於60公里/小時,超過規定速度的50% 的機動車。希望可以幫助你!
㈦ 網路安全工作的目標包括
信息機密性、信息完整性、服務可用性。
網路安全,通常指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實際上也可以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安全。計算機通信網路是將若乾颱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媒體互連起來,在通信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計算機間的信息傳輸與交換的系統。
而計算機網路是指以共享資源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對分散的若干獨立的計算機系統、終端設備和數據設備連接起來,並在協議的控制下進行數據交換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的在於資源共享,通信網路是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途徑,因此,計算機網路是安全的,相應的計算機通信網路也必須是安全的,應該能為網路用戶實現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下文中,網路安全既指計算機網路安全,又指計算機通信網路安全。
客觀上不存在威脅,主觀上不存在恐懼。即客體不擔心其正常狀態受到影響。可以把網路安全定義為:一個網路系統不受任何威脅與侵害,能正常地實現資源共享功能。
要使網路能正常地實現資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證網路的硬體、軟體能正常運行,然後要保證數據信息交換的安全。從前面兩節可以看到,由於資源共享的濫用,導致了網路的安全問題。因此網路安全的技術途徑就是要實行有限制的共享。
㈧ 高速公路安全防護網的被動防護網
被動防護是由鋼絲繩網、環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錨桿、拉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鋼柱和鋼絲繩網連接組合構成一個整體,對所防護的區域形成面防護,從而阻止崩塌岩石土體的下墜,起到邊坡防護作用。
㈨ 「蘇式養護」保障江蘇高速公路網路安全暢通,「蘇式養護」有哪些亮點
江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使公路的質量得到保證,公路的使用壽命也要高出全國水平,這是可持續,可穩發展的十分有效的公路管理模式。具有鮮明江蘇特色的“蘇式養護”品牌,為全國高速公路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鑒,是全國對於公路管理方面不可多的楷模,被公路養護問題困擾的城市可以好好的琢磨一二蘇式養護的管理方法。
有如此神技,守護中國的公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百姓的美好生活,未來可期。
㈩ 如何保證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施工過程和運營期間的安全性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橋梁的建設呈跨越式發展,並且提前進入建設與養護並重的時期。橋梁在建成之後的使用過程中,由於交通車輛增大、人為因素或者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以及材料本身性能的退化,致使橋梁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受到影響。
我國《公路橋涵養護規范》、《交通運輸部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中,明確指出加強公路橋梁養護工作,建立公路橋梁管理系統,編制橋梁養護定額,鼓勵應用智能養護設施設備,提升檢查、檢測、監測、評估、風險預警以及養護決策、作業的快速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重點基礎設施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能力。推動落實全生命周期養護,強化常態化預防性養護,科學實施養護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