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等級保護測評到底是做什麼的
等級保護測評一般是指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工作,即對信息和信息載體按照重要性等級分級別進行保護的一種測評工作。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
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分為以下五級:
第一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1)寧夏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活動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基本原則:
自主保護原則: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准,自主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自行組織實施安全保護。
重點保護原則:根據信息系統的重要程度、業務特點,通過劃分不同安全保護等級的信息系統,實現不同強度的安全保護,集中資源優先保護涉及核心業務或關鍵信息資產的信息系統。
同步建設原則:信息系統在新建、改建、擴建時應當同步規劃和設計安全方案,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建設信息安全設施,保障信息安全與信息化建設相適應。
動態調整原則:要跟蹤信息系統的變化情況,調整安全保護措施。由於信息系統的應用類型、范圍等條件的變化及其他原因,安全保護等級需要變更的,應當根據等級保護的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的要求,重新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根據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的調整情況,重新實施安全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
中國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
㈡ 等級保護測評流程是什麼
等保測評全稱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是經公安部門認證的具有資質的測評機構,依據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規范規定,受有關單位委託,按照有關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對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狀況進行檢測評估的活動。
如何進行等保測評?具體流程如下:
1、系統定級,對業務、資產、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進行調研,確定定級系統,准備定級報告,提供協助定級服務,輔助用戶完成定級報告,組織專家評審。
2、定級備案,持定級報告和備案表到所在地公安網監進行系統備案。
3、整改建設,參照定級要求和標准,對信息系統整改加固,建設安全管理體系。
4、等級測評,測評機構對信息系統等級測評,形成測評報告。
5、監督檢查,監督、檢查、自查,整改,違法違規情況,依法處理。
㈢ 等級保護工作有哪些規定動作
等級保護工作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具備完善的政策流程支撐,有規定的流程動作。以下就是等級保護工作的基本流程
1.1 基本實施流程圖
1.1.1 系統識別與定級
1. 確定定級對象:根據《信息系統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定級指南》的要求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確定保護對象。
2. 初步確定等級:通過分析系統所屬類型、所屬信息類別、服務范圍以及業務對系統的依賴程度,確定系統被破壞後受侵害的客體以及侵害對客體的侵害程度,綜合判定侵害程度。初步確定系統的等級。
3. 專家評審:定級對象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組織信息安全專家和業務專家,對初步定級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評審,出具專家評審意見。
4. 主管部門審核:完成專家評審後,應將初步定級結果上報行業主管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審核。
5. 公安機關審核:將初步定級結果提交公安機關進行備案審查,審查不通過,其運營使用單位應組織重新定級;審查通過後最終確定定級對象的安全保護等級。
1.1.2 系統備案
1. 資料准備:由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準備備案材料,填寫《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表》
2. 系統備案:由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到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網路安全保衛部門辦理備案手續
3. 受理備案和審核:公安機關對備案材料進行審核,定級准確、材料符合要求的頒發由公安部統一監制的備案證明。發現定級不準的,通知備案單位重新審核確定
1.1.3 等級保護測評
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需要聘請經過認證的安全測評機構,依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及《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過程指南》標准,對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狀況開展等級測評,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等級測評報告模板》(2019版)編寫等級測評報告。
等級保護測評工作採取詢問情況、查問和核對材料、調看記錄和資料、現場查驗、滲透測試、漏洞掃描等方式進行。通過等級測評,分析判斷目前信息系統所採取的安全措施與等級保護標准要求之間的差距,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查找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建設整改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安全建設整改的安全需求。
1.1.4 整改
根據等級保護測評結果和整改建議,運營單位按照等級保護要求和相關規范和標准,進行安全建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設施安全手段,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1.1.5 周期性監督檢查
公安機關依據管理辦法和檢查規范不定期對運營使用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安全監督、檢查、指導,如發現未履行等級保護職責,公安機關可以依法進行相應處罰,處罰標准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條例》。
㈣ 等保測評是什麼意思
等保測評的全稱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
等保測評定義
是經公安部認證的具有資質的測評機構,依據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規范規定,受有關單位委託,按照有關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對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狀況進行檢測評估的活動。
測評基本內容
對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狀況進行測試評估,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安全控制測評,主要測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的基本安全控制在信息系統中的實施配置情況;二是系統整體測評,主要測評分析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其中,安全控制測評是信息系統整體安全測評的基礎。
對安全控制測評的描述,使用測評單元方式組織。測評單元分為安全技術測評和安全管理測評兩大類。
安全技術測評:包括物理安全、網路安全、主機系統 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五個層面上的安全控制測評。
安全管理測評:包括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制度、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和系統運維管理等五個方面的安全控制測評。
㈤ 等保測評怎麼做
等保的步驟包含五個方面:等保定級、等保備案、等級測評、系統安全建設、監督檢查。
等保定級
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由系統運用、使用單位依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自主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有主管部門的,應當經主管部門審批。對於擬確定為四級及以上信息系統,還應經專家評審會評審。新建信息系統在設計、規劃階段確定安全保護等級。
總共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自主保護級)、第二級(指導保護級)、第三級(監督保護級)、第四級(強制保護級)、第五級(專控保護級)。
等保備案
運營、使用單位在確定等級後到所在地的市級及以上公安機關備案。新建二級及以上信息系統在投入運營後30日內、已運行的二級及以上信息系統在等級確定30日內備案。公安機關對信息系統備案情況進行審核,對符合要求的在10個工作日內頒發等級保護備案證明。對於定級不準的,應當重新定級、重新備案。對於重新等級的,公安機關一般會建議備案單位組織專家進行重新定級評審,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
等級測評
運營、使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應當選擇合規測評機構,定期對信息系統安全等級狀況開展等級測評。三級及以上信息系統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等級測評,四級及以上信息系統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等級測評,五級應當依據特殊安全需求進行等級測評。測評機構應當出具測評報告,並出具測評結果通知書,明示信息系統安全等級及測評結果。
建設整改
運營使用單位按照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選擇管理辦法要求的信息安全產品,建設符合等級要求的信息安全設施,建立安全組織,制定並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系統建設整改,對於未達到安全等級保護要求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進行整改,整改完成應當將整改報告報公安機關備案。
監督檢查
公安機關依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規范,監督檢查運營使用單位開展等級保護工作,定期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查。運營使用單位應當接受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指導,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材料。
受理備案地公安機關會對三級、四級信息系統進行檢查,檢查頻次同測評頻次。五級信息系統接受國家制定的專門部門檢查。新系統開發建設之後,要及時開展等保測評或相關安全測試,避免系統帶病上線,消除安全隱患。
㈥ 什麼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法律分析: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規范計算機系統安全建設和使用的標准以及管理辦法。安全工作的整個流程分為五個環節,包括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監督檢查,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國家網路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國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網路安全領域實施的基本國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㈦ 等級保護測評,哪裡可以幫忙辦
可以辦理的,等級保護測評的辦理流程:
1、摸底調查:摸清信息系統底數,掌握信息系統的業務類型、應用或服務范圍、系統結構等基本情況。
2、確立定級對象:應用系統應按照業務類別不同單獨確定為定級對象,不以系統是否進行數據交換、是否獨享設備為確定定級對象。
3、系統定級:定級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首要環節,是開展信息系統安全建設、等級測評、監督檢查等工作的重要基礎。
4、專家批審和主管部門審批:運營使用單位或主管部門在確定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後,可以聘請專家進行評審。
5、備案:備案單位準備備案工具,填寫備案表,生成備案電子數據,到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
6、備案審核:受理備案的公安機關要及時公布備案受理地點、備案聯系方式等,對備案材料進行完整性審核和定級准確審核。
7、系統測評:第三級以上信息系統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表》表四的要求提交01-07共七分材料。
8、整改實施:根據測評結果進行安全要求整改。
辦理等級保護測評的原因:
1、通過等級保護工作發現單位信息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不足,進行安全整改之後,提高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降低系統被各種攻擊的風險,維護單位良好的形象。
2、等級保護是我國關於信息安全的基本政策,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制度要求單位開展等級保護工作。如《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3、很多行業主管單位要求行業客戶開展等級保護工作,目前已經下發行業要求文件的有:金融、電力、廣電、醫療、教育等行業等。落實個人及單位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合理規避風險。
㈧ 等級保護測評流程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辦理流程:
一步:定級;(定級是等級保護的首要環節)
二步:備案;(備案是等級保護的核心)
三步:建設整改;(建設整改是等級保護工作落實的關鍵)
四步:等級測評;(等級測評是評價安全保護狀況的方法)
五步: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保護能力不斷提高的保障)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分五個級別:
①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③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④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⑤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證書案例
㈨ 等級保護中的高風險項是指等保測評時可以一票否決的問題出現一個折結論為差正
等保測評中的高風險項為一票否決項,不管基礎分數有多高,存在高風險項即視為差。
(目前等保測評出具的結果為分數段形式,分為優良中差,70分以下為差,70-8-、80-90、90-100分別對應中良優,存在高風險項一律為差)
㈩ 等級保護測評到底是做什麼的
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分為以下五級:
第一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一級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依據國家有關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進行保護。
第二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國家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對該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進行指導。
第三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國家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對該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第四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國家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對該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進行強制監督、檢查。
第五級,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國家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對該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進行專門監督、檢查。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辦理流程:
一步:定級;(定級是等級保護的首要環節)
二步:備案;(備案是等級保護的核心)
三步:建設整改;(建設整改是等級保護工作落實的關鍵)
四步:等級測評;(等級測評是評價安全保護狀況的方法)
五步: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是保護能力不斷提高的保障)
企業辦理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的原因:
1.建立有效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讓客戶的系統真正具有安全防禦的能力)
2. 完成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公安備案(取得備案證明) ,順利通過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取得測評報告)
3 滿足相關部門的合規性要求(包括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還有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甲方客戶的要求等)
4. 系統過了等保,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業投標鎖標的能力,為投標加分
證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