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和完善網路法律體系是有效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網路犯罪的基本保障,嚴格管理暴力、色情、反動、非科學的信息網上傳播,依法治理網路,凈化網路環境。
2、加強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規范網路行為。
3、豐富青少年的業餘生活,讓青少年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從網路的虛擬世界走出來,到外面尋找精彩。
4、樹立中學生正確的網路觀是網路素質教育的基礎互聯網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它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說,中學生會利用互聯網來學習知識,搜集資料,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使中學生認識到互聯網的優點和弊端,使他們正確、客觀、全面地認識網路,讓他們知道在互聯網這個世界裡有善惡美醜,在他們認為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法律和道德是無處不在的。
5、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網路中你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資訊,其中有好有壞。因此,要使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網路觀,要培養他們的自控和自律能力,並且要善於利用互聯網,互聯網的發明是讓我們利用的,而不是被它所奴役。而且,在進行教育學習中,還要使中學生在互聯網中進行思考,培養其正確健康的三觀。
Ⅱ 網路時代怎樣保護青少年
一、網路對於青少年主要有以下好處:
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我國已有不少大中小學校進行了域名注冊,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互聯網也是雙刃劍,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路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現。
Ⅲ 青少年面對網路暴力該怎麼做
據調查顯示,青少年是網路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很多「網路欺凌」的實施者。網路暴力讓青少年產生抑鬱、恐懼、自卑、敵對等消極情緒,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所以青少年在上網的過程中,應學會自我保護,使自己遠離網路暴力的危害。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遠離網路暴力呢?
一、文明上網,不做「施暴者」
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很多青少年在網上肆意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隨意辱罵他人獲得心理宣瀉。這些不負責任的謾罵和羞辱不僅對他人造成傷害,使自己成為網路暴民;還會招致「被害者」的回擊和報復,使自己也成為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因此,青少年要做文明網民,給自己和他人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網路世界。
二、抵制不良網站
青少年在上網的過程中,如果在某網站經常被謾罵、恐嚇,要及時停止瀏覽該網站的網頁。建議當事人不要和施暴者辯論或對罵,因為這樣只會招來更多的羞辱。抵制網路暴力的最好辦法是停止瀏覽該網頁,可以減少網路暴力對自己的影響。
三、不要在網上泄露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和照片可能會暴露自己某方面的缺點,從而使自己成為網路暴民攻擊的對象。青少年上網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
四、收到恐嚇信息要及時求助
恐嚇郵件或留言大多是網民的惡作劇,旨在嚇唬他人作樂,不會真的付諸實施。青少年收到恐嚇信息,難辨真偽,常常會產生恐懼、焦慮、不安等心理。當事人若受 到恐嚇,應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辨明真偽。必要時請家長、學校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緩解心中的不安。
Ⅳ 青少年網路安全9個注意事項
青少年網路安全9個注意事項
青少年網路安全9個注意事項,現在很多青少年都有很嚴重的網癮,而網路安全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到的,特別是青少年的意識較弱,更應該了解,下面分享青少年網路安全9個注意事項相關內容,一起跟隨我來看看吧。
1、平時應該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上網。
2、合理控制上網時間,適度有節制的上網娛樂,避免沉迷於網路。
3、要注意區分網路與現實區別,不要模仿網路虛擬世界中的不良活動。網路是虛擬的,隨意模仿虛擬世界裡的暴力、兇殺、恐怖等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4、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上網,特別是黑網吧。有些正規網吧設置了專門給未成年人上網的綠色專區,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上網。但未成年人切記不得進入黑網吧上網。黑網吧大多環境惡劣,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給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5、要注意保護隱私。不在交談或個人資料中輕易泄露真實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碼、家庭電話和學校名稱等任何能夠識別身份的信息;對包含上述資料的個人網站(如微博、QQ)應設置訪問密碼。不隨意在不知底細的網站注冊會員或向其提供個人資料。
6、應避免與陌生網友會面或參與網友聯誼活動。如果確定需要會面,應由成年人陪伴,選擇白天在公開場合會面,以避免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危機自身安全。
7、盡量訪問正規的大型網站。不訪問包含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網站。對於網站意外彈出的下載文件或安裝插件等請求應拒絕或詢問專業人士。不輕信網站中發布的諸如「幸運中獎」等信息,更不要輕易向陌生賬戶匯款。收到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在確認來源可靠前,不要打開附件或內容中的`網站地址。
8、應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網路購物或交易,事先對商品信息或交易情況進行核實,不輕易向對方付款或提供銀行卡密碼,警惕網路詐騙。
9、警惕校園網路貸款的陷阱。發生在高校的網路貸款多與中小學時期缺乏網路安全意識有關。
一、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
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網路社交工具和應用中佔11.8%,很多人已經習慣在微信上記錄自己的飲食、地點、風景等等生活中的一切。
盡管「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評論你分享的照片,然而這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卻留有一扇「後門」,一旦「附近的人」被啟用,即便不是微信好友,你的10張照片也會被非好友的陌生人盡收眼底。很多微信用戶並沒意識到這扇「後門」的敞開會導致自己隱私的外泄。
以朋友圈為例,首先點擊「找附近的人」功能,然後選擇「清除位置信息並退出」。最後在設置項,關掉「允許陌生人看10張照片」的隱私設置。
二、小心微博相冊、簽到、足跡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青少年(61.6%)使用微博,高於整體網民(54.7%)。未成年人在進行網上交友時,32.3%會公布真實姓名,公布學校名稱(20.9%)、電子郵箱(18.4%)、照片(15.5%)、班級(12.1%)、手機號(7.3%)等易直接定位和識別的個人信息者也有相當比例。
有很多人選擇在周末或者長假外出旅遊,並且微博直播旅途,不斷曬風景、個人照。大家在曬快樂的同時別忘了保護自己隱私,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遊時間、人數等信息。如果要發布的話最好也是對現實好友分組可見。
三、慎用公共場所免費網路
現在青年人聚會,到了餐廳或者咖啡館,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拿出手機搜索免費無線網路。
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在公共場所用一台電腦、一套無線網路及一個網路包分析軟體就搭建了一個不設密碼的wifi。如用戶使用該wifi,不法分子就可以盜取手機上的資料。
Ⅳ 怎樣保護青少年上網的安全
保護青少年上網的安全···從表面看··可以通過電腦軟體去限制,一些有害青少年的不健康文化的傳播,但軟體畢竟能裝也能卸載,不能從根本的去保護青少年的上網健康和安全,最好還是通過家人或一些對他有影響的長輩,或著通過參加一些活動和講座,讓青少年從根本上去認識網路的利與弊。畢竟家長無法時時刻刻的去看護著孩子,所以青少年最重要還是學會認識網路和學自己去保護自己~!!!
Ⅵ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處在當今網路時代,網路的作用不可估量,網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刻。互聯網有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獲取知識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日益明顯。面對非法網吧的種種危害,我們不應由此便否定網路的發展、普及,網路應該發展,網吧應該規范,我們中小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
(一) 青少年學生加強自控能力,有節制地約束自己。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要求。去年11月22日,共青團中央等八家單位聯合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較為明確地規定了青少年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公約內容包括"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無節制地沉迷於上網,將會直接嚴重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象南昌學生余斌一樣心力衰竭"猝死"於網吧的情況。醫學專家認識,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沉迷於網路的人,極其容易患上眼科疾病。長期面對電腦,近距離的光線刺激和電磁輻射傷害了眼球,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的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脹痛的現象,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用眼還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也容易使人過早出現白內障。
(二) 青少年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經調查表明,上網的學生中,大約只有15%的人是上網學習,60%的人是上網聊天,25%的人是上網玩游戲等。值得注意的是,85%的人上網與學習毫無關系,更容易受到網上不健康內容的侵害。誠然,網路和電腦游戲大都充滿了刺激、超現實的幻想的東西,使玩者樂此不疲。但是,中小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切勿玩物喪志",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不要等到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者中、高考名落孫山,才後悔莫及。
(三) 合理使用家長給的零花錢,養成量入而出的消費習慣。零用錢要用在學習、生活和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方面,不是用來泡網吧的。泡網吧上癮了,就會除上網之外什麼事都不想干,零用錢遠遠不夠用。貴州築城一名小學生從迷戀網吧以來,不但將家長給買早餐的零花錢很快用完,還偷家裡的錢到網吧上網玩暴力游戲,成績急劇下滑,從尖子生變成末等生。
(四) 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網路素養教育課程,正確認識、使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網路,將會有助於培養學習興趣,擴大自己的視野。因此,要學會正確對待網上交友、聊天,正確對待電子游戲中的刺激場面。在電腦網路虛擬世界中的興奮與成功,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真正的成績,來自於辛勤的勞動,來自於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勤勤懇懇地積累。從而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把精力放在學業上。
(五) 要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陳建華教授認為,網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網路成了青少年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第二,網吧成了青少年尋找精神寄託的場所,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便在虛擬世界裡沉淪,有的從聊天開始發展網戀,有的甚至利用網路行騙;第三,網路成了青少年尋找刺激、獵奇的場所;第四,網路成為青少年忘卻生活煩惱的"防空洞",生活不順、時間沒法打發時,他們首先想到網吧,有的甚至通宵達旦沉迷其中;第五,上網滋生青少年開支的"黑洞",極易誘發犯罪。 大家不要把網吧當成精神寄託的場所,沉迷於虛擬世界中。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自覺拒絕網路的負面影響。希望在座青少年同學們,在網路信息時代中學會自我保護,正確地使用互聯網,拒絕非法網吧,遠離青春陷阱。
Ⅶ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現在這個時代是網路時代,而青少年是網路的主力軍,青少年更應該維護我們的網路安全,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好的網路環境。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的相關內容。
青少年應該相互尊重和信任,加強交流與合作,自覺做網路安全的宣傳員和守衛者,共同抵制各類恐怖、暴力、詐騙、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擴散傳播,積極營造健康清朗的網路環境,攜手推進網路空間的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青少年是網路文化的參與者、推動者,他們在吸收網路正能量的同時,也受到各種各樣負能量的干擾,身體、心理和道德行為規范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人嚴重依賴網路,把「升級」當為唯一的追求,把「裝備」當作唯一的神明,網路對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沖擊不可忽視。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保護、培養、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給青少年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必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代表的主旋律佔領網路陣地。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網路安全風險意識,建立網路安全理念,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怎樣維護校園網路安全
1、校園網路分為內網和外網,就是說他們可以上學校的內網也可以同時上互聯網,大學的學生平時要玩游戲購物,學校本身有自己的伺服器需要維護;
2、在大環境下,首先在校園網之間及其互聯網接入處,需要設置防火牆設備,防止外部攻擊,並且要經常更新抵禦外來攻擊;
3、由於要保護校園網所有用戶的安全,我們要安全加固,除了防火牆還要增加如ips,ids等防病毒入侵檢測設備對外部數據進行分析檢測,確保校園網的安全;
4、外面做好防護措施,內部同樣要做好防護措施,因為有的學生電腦可能帶回家或者在外面感染,所以內部核心交換機上要設置vlan隔離,旁掛安全設備對埠進行檢測防護;
5、內網可能有ddos攻擊或者arp病毒等傳播,所以我們要對伺服器或者電腦安裝殺毒軟體,特別是學校伺服器系統等,安全正版安全軟體,保護重要電腦的安全;
6、對伺服器本身我們要安全server版系統,經常修復漏洞及更新安全軟體,普通電腦一般都是撥號上網,如果有異常上層設備監測一般不影響其他電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未雨綢繆。
五步法保護網路安全
1、把握一個原則:趨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響,讓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區分把握好兩個階段:8歲前與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媒介使用習慣;8歲後溝通取代權威,培養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
3、 關注三大問題:關注孩子可能在網路世界中遭遇的安全問題;關注孩子無節制使用電子設備的成癮問題,關注媒介與親子關系的問題。
4、 培養四個能力:自控力、專注力、交往力和判斷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種功能,使之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溝通的新渠道、表達自我和參與社會的好方式。
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廣東省網路安全宣傳周上,國內首份兒童網路安全研究報告出爐。報告由廣州市少年宮牽頭,聯合全國18個主要城市青少年宮,對20000多名3~14歲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網路隱私 兒童缺意識
該報告指出,如今兒童數字化成長出現明顯的低齡化傾向,早在幼兒園時期(3~6歲),手機接觸率為91.8%,平板電腦的接觸率為83.4%,電腦的接觸率為80.6%。
到了小學中年級(9~10歲)時,兒童的'媒介使用行為迅速拓展,初步發展到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的「小用戶」。初中(13~14歲)時期還進一步成為新媒介傳播者、創造者,數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父母。
兒童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存在隱憂:「如果在網上要你填真實資料,你會怎麼辦?」只有32.5%的孩子會先詢問父母意見,而直接填的比例從小學低年級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網路安全 家長缺責任
調研報告指出,家長的失誤是導致風險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沒有成為孩子的數字好友,有44.7%的家長沒有在QQ上,55.8%的家長沒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長沒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為好友。
第二個是沒有實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長沒有為孩子篩選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67.7%的家長給孩子平板電腦時沒有約定玩的時間和內容。
第三沒有成為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的好榜樣: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爸媽在家最喜歡玩手機。最後,家長在孩子面前越來越早沒有了影響力,當被問及「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求助對象是誰?」孩子們表示,當在小學中年級時,首選的是媽媽(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們更傾向於找同學(25.4%)或上網自己找答案(21.4%)。
Ⅷ 未成年人如何在網路中保護自己
網路世界中未成年人,想要更好的保護自己,必須做到:一、遠離有害網站,二、家長學校多多教育,三、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抵抗力
Ⅸ 請為青少年提幾條自我保護的基本措施(關於上網)!!
1. 未滿18歲的青少年應該在監護人的指導和監督下上網。
2. 盡量在家庭或正規的網吧上網,不要到存在安全隱患(如偏僻、封閉存在火患)的場所上網。
3. 合理控制上網時間(建議每天不超過2小時),適度有節制的上網娛樂,避免沉迷於網路。
4. 要注意區分網路與現實的區別,不模仿網路虛擬世界中的不良活動。
5. 不在交談或個人資料中輕易泄露真實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碼、家庭電話和學校名稱等任何能夠識別身份的信息;對包含上述資料的個人網站(如博客)應設置訪問密碼。
6. 不隨意在不知底細的網站注冊會員或向其提供個人資料。7. 青少年網友應避免與陌生網友會面或參與網友聯誼活動。如果確定需要會面,應由成年人陪伴,選擇白天在公開場合會面。
Ⅹ 面對復雜的網路環境,未成年人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消息互通,很多人都會在網上發表一些不正當評論和相關網頁信息。面對復雜的網路環境,青少年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一些新角色、新道具和新玩法,更加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培養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宣傳相關違法知識,並且對於所遇到的相關違法素材,應該要敢於制止,敢於舉報。不僅如此,要聽從家長的囑咐,要聽從教師的安排,在網路中才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身心安全和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