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網路追星被騙數萬元,未成年人的網路安全我們應該從多方面來進行維護,現在網路安全已經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題。我們國家這兩年也是在網路安全這一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改善,雖然已經有了很大部分的成就,但是目前做的還不夠完善,在一定方面還是有著部分缺陷,這也導致出現了這樣的悲劇,未成年人在追星的過程當中被騙了數萬元,如果我們在未來不能有新的突破,這樣的現象還會頻繁發生。以下是我個人認為我們在網路安全方面應該做的具體措施。
首先我們要對網路平台的各個方面進行規范,現在有很多平台關於自己的明文規定有著很大的缺陷,這也是我們能夠發現的。就如最近所爆紅的一個因為網路短視頻侵權的行為,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以後大家在上網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遵守網路規范行為的明文規定,同時網路平台也要加大對明文規定的修改以及在網路生活當中對大家行為的一個監測。只有從多方面的角度來限制每一個上網人士的各種行為,才能夠保證大家在運行網路的過程當中沒有完全隱患,從而保證的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相信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到完美的話,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杜絕未成年人網路被騙。
②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路保護,網路保護中有什麼亮點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10月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給孩子們一個更安全、更溫馨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將如何進一步織密法治之網、築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水平?來看以下梳理。
此外,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還要求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從世界各國的相關數據和經驗來看,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的再犯率是比較高的。」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說,對於有過這些犯罪記錄的人員,應限制他們從事相關職業。
在防治校園欺凌問題上,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③ 兒童個人信息網路保護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兒童,是指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網路從事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等活動,適用本規定。第四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製作、發布、傳播侵害兒童個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第五條兒童監護人應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教育引導兒童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第六條鼓勵互聯網行業組織指導推動網路運營者制定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業規范、行為准則等,加強行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第七條網路運營者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正當必要、知情同意、目的明確、安全保障、依法利用的原則。第八條網路運營者應當設置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和用戶協議,並指定專人負責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第九條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兒童監護人,並應當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第十條網路運營者徵得同意時,應當同時提供拒絕選項,並明確告知以下事項:
(一)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二)兒童個人信息存儲的地點、期限和到期後的處理方式;
(三)兒童個人信息的安全保障措施;
(四)拒絕的後果;
(五)投訴、舉報的渠道和方式;
(六)更正、刪除兒童個人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七)其他應當告知的事項。
前款規定的告知事項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應當再次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第十一條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兒童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兒童個人信息。第十二條網路運營者存儲兒童個人信息,不得超過實現其收集、使用目的所必需的期限。第十三條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加密等措施存儲兒童個人信息,確保信息安全。第十四條網路運營者使用兒童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約定的目的、范圍。因業務需要,確需超出約定的目的、范圍使用的,應當再次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第十五條網路運營者對其工作人員應當以最小授權為原則,嚴格設定信息訪問許可權,控制兒童個人信息知悉范圍。工作人員訪問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經過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或者其授權的管理人員審批,記錄訪問情況,並採取技術措施,避免違法復制、下載兒童個人信息。第十六條網路運營者委託第三方處理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對受委託方及委託行為等進行安全評估,簽署委託協議,明確雙方責任、處理事項、處理期限、處理性質和目的等,委託行為不得超出授權范圍。
前款規定的受委託方,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網路運營者的要求處理兒童個人信息;
(二)協助網路運營者回應兒童監護人提出的申請;
(三)採取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並在發生兒童個人信息泄露安全事件時,及時向網路運營者反饋;
(四)委託關系解除時及時刪除兒童個人信息;
(五)不得轉委託;
(六)其他依法應當履行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第十七條網路運營者向第三方轉移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評估。第十八條網路運營者不得披露兒童個人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披露或者根據與兒童監護人的約定可以披露的除外。第十九條兒童或者其監護人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存儲、使用、披露的兒童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網路運營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更正。第二十條兒童或者其監護人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收集、存儲、使用、披露的兒童個人信息的,網路運營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刪除,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情形:
(一)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
(二)超出目的范圍或者必要期限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
(三)兒童監護人撤回同意的;
(四)兒童或者其監護人通過注銷等方式終止使用產品或者服務的。
④ 網路時代容易發生信息泄露的現象,該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呢
網路時代容易發生信息泄露的現象,保護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學校、家長和社會應該共同提高保護意識。
對社會來說,應該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杜絕一些不法分子盜取甚至利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去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其實,不僅是對於未成年人,對於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也應該注重保護意識。盡量不要在一些沒有資質的App上注冊,泄漏自己的電話號碼甚至姓名等個人信息。
⑤ 網吧未成年人可以進去嗎
網吧未成年人不可以進去。
上網基本條件:
1.須持有本人身份證;
2.本人必須滿18周歲。
規定:未成年禁止入內和禁止在網吧吸煙等。
(5)中國未成年人網路安全嗎擴展閱讀
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路游戲服務;網路欺凌未成年人構成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使用未成年人網路個人信息,須經未成年人本人或監護人同意等。
研究數據顯示,在中國,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保護,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根據今年1月23日剛剛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青少年網民也就是19歲以下的網民,已經達到1.7億,約佔全體網民的23.4%。
這其中,還有一個數據需要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那就是我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也越來越提前。
來自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在北京、浙江、廣東、湖北、上海、安徽、重慶、四川等8個省、直轄市的調研結果,這些地區的未成年人,首次觸網最集中年齡段,已經由15歲降到了10歲,佔46.8%,最低觸網年齡3歲以下的,也佔1.1%。
⑥ 未成年人上網,如何規避掉防不勝防的「網路色狼」呢
如今正值暑期,未成年人就有著大量的時間去上網,但網上往往有著一些不良內容,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有些不良網站其中植入了過多的色情廣告,而且短視頻平台中也存在著一些擦邊視頻,這一切都是防不勝防的網路色狼,需要相關部門對此進行規范,並不能夠忽視其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一些不良內容往往隱藏在互聯網的隱秘角落,未成年人在沒有進行有效判斷的情況下,就可能會激起好奇心理,就可能會沉迷於其中,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平台並不能夠一味的追求利潤,就忽略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要加強對網路的監管,而且需要建立健全網路監管的機制,需要引導未成年人走向正確的方向,需要傳播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成年人在上網的時候,也並不能夠隨意點開陌生的鏈接,如果發生了意外,那麼就需要及時離開,並不能夠盲目的進行探索,需要養成科學的上網習慣,同時家長也需要約束未成年人的行為。
⑦ 什麼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有利於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的網路工具,鼓勵提供適合未成年人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環境。中國政府將積極推進「母親教育計劃」,幫助家長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未成年人已成為中國網民的最大群體,截至2009年底,中國3.84億網民中,未成年人約佔1/3,互聯網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網路淫穢色情等違法和有害信息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依法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始終把保護未成年人放在維護互聯網信息安全的優先地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六十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路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路的意識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內容的創作與傳播,鼓勵和支持專門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適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點的網路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
第六十六條 網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依法懲處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第六十七條 網信部門會同公安、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部門根據保護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需要,確定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路信息的種類、范圍和判斷標准。
⑧ 17歲的身份證可以上網嗎
中國法律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十七歲不能去網吧上網。
《民法總則》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民法總則》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公安機關負責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信息網路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登記注冊和營業執照的管理,並依法查處無照經營活動;
電信管理等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分別實施有關監督管理。
(8)中國未成年人網路安全嗎擴展閱讀:
根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進行核對、登記,並記錄有關上網信息。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⑨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現狀研究報告》來支招!未成年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現狀研究報告》來支招!未成年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報告》對未滿十八歲個人信息保護層面進行了剖析,發覺未成年人數據泄露的因素主要包含未滿十八歲真實身份特點比較顯著、信息內容識別和自製力不足、爸爸媽媽或是別的法定監護人安全性意識不強等。對未成年人個人隱私執行損害的行為主體包含網路服務供應商、網路黑客和包括未成年人以內的一部分網路客戶。
據統計,《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現狀研究匯報》對在我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在法律和操作方面的狀況開展全方位地整理與綜合性提議,期待能為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律給予參照,促進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有關的多方責任主體積極踐行於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工作,一同為未成年人構建全鏈條、多方位的保護天然屏障,為未成年人的茁壯成長保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