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安全發展前景
網路安全技術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好的,因為以後的工作或者是以後的任何的東西都是依託網路來進行的,比如現在的物聯網或者是人工智慧方面都是依託網路來進行的,所以相關的保護還是比較重要的,需要一個安全保護來進行防禦所以項目的行業來說,還是比較缺少相應的比較厲害的人才的。
B. 網路安全法的意義包括哪些
《網路安全法》出台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構建我國首部網路空間管轄基本法。
作為國家實施網路空間管轄的第一部法律,《網路安全法》屬於國家基本法律,是網路安全法制體系的重要基礎。這部基本法規范了網路空間多元主體的責任義務,以法律的形式催生一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命運共同體」。具體包括,規定網路信息安全法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規范網路社會中不同主體所享有的權利義務及其地位;建立網站身份認證制度,實施後台實名;建立網路信息保密制度,保護網路主體的隱私權;建立行政機關對網路信息安全的監管程序和制度,規定對網路信息安全犯罪的懲治和打擊;以及規定具體的訴訟救濟程序等等。
此次《網路安全法》的出台從根本上填補了我國綜合性網路信息安全基本大法、核心的網路信息安全法和專門法律的三大空白。該法的推出走進了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總目標,走進了《國家安全法》的大格局,走進了網路強國的快車道,走進了大數據的新天地,走進了為人民謀福祉的總布局。
三是服務於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和網路強國建設。
現如今,網路空間逐步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展開競爭和戰略博弈的新領域。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大量網民並正在持續發展中的國家,不斷感受到來自現存霸主美國的戰略壓力。這決定了網路空間成為我國國家利益的新邊疆;確立網路空間行為准則和模式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現代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國家行為的規制由法律來決定。而即將出台的《網路安全法》中明確提出了有關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和重要領域安全規劃等問題的法律要求。這有助於實現推進中國在國家網路安全領域明晰戰略意圖,確立清晰目標,釐清行為准則,不僅能夠提升我國保障自身網路安全的能力,還有助於推進與其他國家和行為體就網路安全問題展開有效的戰略博弈。
四是在網路空間領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精神。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也為網路空間治理提供了指南。依法治國,正蹄疾步穩地落到實處,融入到國家行政、社會治理與公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已經相對成熟的領域和行業相比,互聯網領域可以稱得上是蠻荒之地,因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才短短二十年左右,許多監管、治理手段都是後知後覺地根據問題進行後期的補充。但此次《網路安全法》破除重重障礙,撥雲見日,高舉依法治國大旗,開啟依法治網的嶄新局面,成為依法治國頂層設計下一項共建共享的路徑實踐。依法治網成為我國網路空間治理的主線和引領,以法治謀求網治的長治久安。《網路安全法》還考慮到網路的開放性和互聯性,加強法治工作的國際合作協調,讓人類共同面臨的網路犯罪無處遁形,通過科學有效、詳細的法律進行懲罰和約束,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五是成為網路參與者普遍遵守的法律准則和依據。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安全法》為各方參與互聯網上的行為提供非常重要的准則,所有參與者都要按照《網路安全法》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樣所有網路行為主體所進行的活動,包括國家管理、公民個人參與、機構在網上的參與、電子商務等都要遵守本法的要求。《網路安全法》對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有了明確的規定,將現行的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制度上升成為了法律,強化了安全審查制度。通過這些規定,使得所有網路行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何為個人利益觸碰法律底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是助力網路空間治理,護航「互聯網+」。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網路大國。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但現實的網路環境十分堪憂,網路詐騙層出不窮、網路入侵比比皆是、個人隱私肆意泄露。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曾遭泄露,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導致的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但此前其他關於網路信息安全的規定,大多分散在眾多行政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中,因此無法形成具有針對性、適用性和前瞻性的法律體系。《網路安全法》的出台將成為新的起點和轉折點,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正軌,網路暴力、網路謠言、網路欺詐等「毒瘤」生存的空間將被大大擠壓,而「四有」中國好網民從道德自覺走向法律規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國家網路空間的治理能力在法律的框架下將得到大幅度提升,營造出良好和諧的互聯網環境,更為「互聯網+」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市場經濟本質是信用經濟,其精髓在於開放的市場+完善的法律,從這種意義上講,「互聯網+」必須帶上「安全」才能飛向長遠。
C. 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網路實施了上萬次惡意攻擊,如何有效抵禦網路攻擊
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網路實施了上萬次惡意攻擊,有效抵禦網路攻擊主要方法包括部署各種適配安全設備,加強對網路安全機制的政策調整。能夠從多個角度進行網路攻擊場景演習以及網路安全意識改善。
對於此次實施惡意攻擊現象,中國層面要加強有效,抵禦自主網路攻擊加強,對各種政策調整,設備完善。
D. 韓國正式加入北約網路防禦中心,對周邊國家會產生什麼影響
對周邊國家會產生以下三點影響。
一、影響周邊國家信息和網路安全
韓國加入北約網路防禦中心這就意味著韓國將和北約一起構建亞太版的網路防禦體系,也意味著北約將他的手伸向了亞洲,尤其是環太平洋東亞地區,韓國此舉將大大威脅中國,朝鮮甚至是日本的網路信息安全,現如今網路信息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未來的戰爭將不再是飛機大炮,而是信息戰,網路戰,韓國加入北約網路防禦陣營,這就意味著他會將自己竊取的有關其他東亞國家的網路情報共享給北約,而且將它本國的網路信息攻擊和防禦技術融合到北約技術體系中,這也將極大提升韓國的網路信息戰攻擊能力,不利於我們和鄰國的網路信息安全。
綜上:韓國此舉將對周邊國家產生不利影響。
E. 「滴滴」事件背後的大國數據博弈
文章首發-公眾號: 鑽石研報 。
一、「滴滴」事件的背後是大國數據的博弈
1、滴滴赴美低調上市,旋即被網信辦啟動網路安全調查。 6月30日,滴滴低調完成赴紐交所IPO動作,募資不低於44億美元。7月2日,網信辦發布消息,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等,對滴滴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7月4日,網信辦再次發布消息,要求滴滴App下架。這樣的監管對象、監管措施和推動力度在行業內並不多見。
2、「滴滴事件」敲響了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警鍾,未來相關監管力度也將持續提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愈發嚴重。2021年6月,工信部就通報過291款侵害用戶權益App,並進一步加大對App彈窗信息關不掉或者未顯著提供關閉功能標識,開屏信息、彈窗信息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跳轉至其他頁面等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滴滴事件」敲響了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警鍾,我們認為未來相關監管力度也將持續提升。
3、從立法層面來看,國家對個人信息保護重視程度明顯提升。 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總則編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後面向 社會 公布並徵求意見。二審稿第57條規定,「提供基礎性互聯網平台服務、用戶數量巨大、業務類型復雜的個人信息處理者」需要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特別義務: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員組成的獨立機構,對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督;對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處理個人信息的平台內的產品或者服務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務;定期發布個人信息保護 社會 責任報告,接受 社會 監督。該規定重點強化超大型互聯網平台信息保護義務。
4、歸根結底,滴滴事件還是網路安全問題,網路安全問題重要性超過傳統認知范疇。 盡管滴滴中國活躍用戶3.8億(據招股說明書),但此次受到監管審查,原因是網路安全,和較早對多個企業展開的反壟斷審查不盡相同。一方面,位置信息是更為敏感的數據,不僅涉及財產安全,往往還涉及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和保護其實會滲透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場景,遠不止日常的線上辦公、生活領域。未來,網路安全還會緊密關聯到工業生產、虛擬現實、區塊鏈、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領域。
二、數據戰略意義上升,警惕「以經濟之名行政治之實」。
1、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其戰略意義上升,保護/獲取數據資源尤為關鍵。 由於數據正在逐步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對生產生活活動,甚至人的思想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從大國博弈的層面來看,首先如何保護本國的數據不輕易為他國所用,其次如何獲得他國數據為自身所用,就尤為關鍵。可以說,數據不只是一個商業問題,更具有戰略意義。從全球來看,不同經濟體目前採用的方式表面來看五花八門,但核心都是在互聯網數字 社會 「自上而下」構建法制體系來保護/獲取數據這一核心要素,看似市場行為,實則隱含國家安全和大國博弈的考量。
2、對內來看,美國可能正在借「反壟斷」之名,開始加強對數據的監管。 大多數人看美國反壟斷,只是從商業的角度去看,參考的是90年代的微軟反壟斷案,而忽略了互聯網平台實際上形成的雙重壟斷——表面是某一個商業領域的壟斷,背後實際上是對數據的壟斷。互聯網平台是大數據收集的載體,利用這些數據不僅危害行業本身的市場平等競爭,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隱私泄露、影響國家安全等非市場化的問題。因此,盡管拜登和特朗普在諸多觀點上大相徑庭,但是對於 科技 巨頭反壟斷的看法則較為一致。在特朗普執政的後期,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開始針對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四家互聯網 科技 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並於2020年7月29日舉行了反壟斷聽證會。而拜登執政之後延續,甚至試圖進一步加強了對互聯網平台的監管。
3、對外來看,美國或也正借「收緊對赴美上市企業監管」來獲取更多信息。 除了通過反壟斷調查,美國自2020年以來也加緊了對赴美尋求融資企業的審核和管控,需要警惕其將此作為獲取財務、營業數據等信息的渠道。2021年,《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對在美上市公司基本披露義務作了規定,要求向美國證監會(SEC)披露該公司審計報告、發行者本國(即該公司設立國)政府機構持有的該公司股份比例、公司所聘會計師事務所境外分支機構所在國政府機構是否對公司擁有控制權等信息。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外國發行人,將被迫從美國退市。而根據PCAOB的報告,截至2020年5月,全球225家因監管障礙而無法進行審計監察的美國上市公司,有213家來自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其餘11家來自比利時。換言之,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給中國企業(尤其是科創企業)境外融資增加了極大的摩擦成本,並且提升了中概股退市的風險。需要持續關注美國以自己的金融市場優勢,來獲取數據等關鍵要素的潛在風險。
參考內容:
《中銀證券-計算機行業點評:上市與下架,滴滴事件是不是網路安全問題?》
《開源證券-計算機行業點評報告:「滴滴事件」敲響個信安全警鍾,把握網安投資機會》
《興業證券-大國數據博弈系列開篇:「滴滴」事件背後的大國數據博弈》
F. 目前大國網路安全博弈不單是技術博弈還是
博弈如下:
目前,大國網路安全博弈,不單是技術博弈,還是理念博弈、話語權博弈。我們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特別是我們倡導尊重網路主權、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贊同。
網路安全博弈的背景: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資源成為新生產要素,信息技術成為新創新高地,信息網路成為新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成為新經濟引擎,信息化成為新治理手段,網路安全成為新安全挑戰,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添了新的內涵。
G. 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國安局竊取中國網路數據超140G,中國將如何反擊
暫時還沒有相關信息公布我們要如何反擊,不過我們一定會反擊的!耐心點等著!
我們來說說這次事的情況:
我國知名高校西北工業大學遭受海外網路攻擊的新聞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的技術分析,此次網路攻擊的幕後主使就是美國國安局旗下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更加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據初步統計,近些年美國國安局頻繁針對我國興風作浪,先後實施上萬次網路攻擊,竊取超140GB的數據。
事實上,不僅僅是高校。近些年,我的各級政府、重點科研機構以及各領域本土龍頭企業,幾乎都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網路攻擊的對象。
為了遏制我國的快速發展,美國政府和軍方機關算盡,通過網路攻擊屢屢興風作浪。而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為了維持霸權,更是將網路攻擊作為了常態。比如,此次西北工業大學遭受海外網路攻擊後,我國技術團隊在偵破調查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幫助和支持,這足以說明美國的做法已經引起了全球公憤。再進一步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早年間,對於美國的網路攻擊,我們會的還擊還笨薄弱,如今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的網路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術越來越強,美國人想讓光彩的陰謀瞞天過海,只能是痴人做夢了。
H. 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網路安全該如何管控
IP地址、碼段等資源要嚴格把控與備案管控,不得擅自運用與配備;網路與信息體系的運行維護及業務應用必須使用用戶身份驗證;賬戶和動態口令禁止一樣,動態口令選用強密碼對策,基本要求字母和數字或特殊符號的組合,並進行定期弱口令檢測及密碼刷新;臨時賬戶應設定使用年限,外界人員退場後,員工退崗、辭職時,訪問限制應同步取回;做好各類登錄賬號動態口令的保密工作。
(5)運用無線組網的,應加強無線網路安全防範,設定嚴苛的身份驗證對策,禁止使用WEP方式進行審核,如運用動態口令,長度不低於8位字元。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界限之間的訪問和數據通道要利用無線接入網關,並設定訪問控制策略,除准許通信外,可控埠杜絕其他所有通信。
I.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怎麼樣
網路安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非常良好的,而且也易趨完善和安全化。
所以平時對於這個專業的學習,一定要注意多跟老師溝通,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系統的學習方式,才可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平時想要多跟別人學習溝通,以下幾點需要掌握。
1、學會傾聽。更多的傾聽會讓自己接受到更多容易忽略的信息,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多說,最好是多聽少說,這樣能減少自己犯錯的幾率,還能使自己顯得更有內涵和深度。
2、謙虛的態度。說話的遣詞造句應把自己放在謙虛的角度,不能太自信,更不能自大,不然隨時會影響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效率。遇到事情最好與他人多商討,不要一意孤行。
3、言簡意賅。表達想法和思路應該言簡意賅,簡潔有效的敘述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的溝通,這是工作能力的表現,准確的表達能夠減少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
4、學習幽默。幽默能夠拉近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也能化解很多矛盾,當工作溝通產生理解上的偏差時,幽默能夠改變尷尬的氣氛,是職場中必須掌握的一種技巧。
5、多使用贊美。多贊美他人,才可以顯示自己的魄力。贊美別人的優點,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讓自己更有學習的動力。
J. 網路安全前景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