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各個協議名稱解釋

網路安全各個協議名稱解釋

發布時間:2022-09-08 10:40:33

1. 網路安全傳輸協議都有那些具體意義是什麼

熟悉網路傳輸協議的朋友一定不會對「安全傳輸協議」陌生,安全傳輸協議不僅存在與不用之間的數據傳輸,在用戶向伺服器發送資源請求時同樣在保護數據傳輸的安全,也保證了不同用戶之間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因此安全傳輸協議在每一個正在學習網路通信或者網路工程師的人眼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最早出現的安全傳輸協議是由美國Netspace(網景公司)研究推出的SSL,全稱是Secure Sockets Layer,我們從網上獲取資源最常用的IE瀏覽器採用的就是這種安全協議,現在它成為了Internet網上安全通訊與交易的標准。SSL協議使用通信雙方的客戶證書以及CA根證書,允許客戶/伺服器應用以一種不能被偷聽的方式通訊,在通訊雙方間建立起了一條安全的、可信任的通訊通道。

SSL安全協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認證用戶和伺服器, 使得它們能夠確信數據將被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上;加密數據以隱藏被傳送的數據;維護數據的完整性,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改變。

SSL是一個介於HTTP協議與TCP之間的一個可選層,不過現在幾乎我們所有的通信都要經過這個協議的加密。SSL協議分為兩部分:Handshake Protocol和Record Protocol,。其中Handshake Protocol用來協商密鑰,協議的大部分內容就是通信雙方如何利用它來安全的協商出一份密鑰。 Record Protocol則定義了傳輸的格式。

熟悉網路傳輸協議的朋友一定不會對「安全傳輸協議」陌生,安全傳輸協議不僅存在與不用之間的數據傳輸,在用戶向伺服器發送資源請求時同樣在保護數據傳輸的安全,也保證了不同用戶之間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因此安全傳輸協議在每一個正在學習網路通信或者網路工程師的人眼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最早出現的安全傳輸協議是由美國Netspace(網景公司)研究推出的SSL,全稱是Secure Sockets Layer,我們從網上獲取資源最常用的IE瀏覽器採用的就是這種安全協議,現在它成為了Internet網上安全通訊與交易的標准。SSL協議使用通信雙方的客戶證書以及CA根證書,允許客戶/伺服器應用以一種不能被偷聽的方式通訊,在通訊雙方間建立起了一條安全的、可信任的通訊通道。

SSL安全協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認證用戶和伺服器, 使得它們能夠確信數據將被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上;加密數據以隱藏被傳送的數據;維護數據的完整性,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改變。

SSL是一個介於HTTP協議與TCP之間的一個可選層,不過現在幾乎我們所有的通信都要經過這個協議的加密。SSL協議分為兩部分:Handshake Protocol和Record Protocol,。其中Handshake Protocol用來協商密鑰,協議的大部分內容就是通信雙方如何利用它來安全的協商出一份密鑰。 Record Protocol則定義了傳輸的格式。

2. 計算機網路協議有哪些

網路協議(Protocol)是一種特殊的軟體,是計算機網路實現其功能的最基本機制。網路協議的本質是規則,即各種硬體和軟體必須遵循的共同守則。網路協議並不是一套單獨的軟體,它融合於其他所有的軟體系統中,因此可以說,協議在網路中無所不在。網路協議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個層次,從我們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協議,到OSPF、IGP等協議,有上千種之多。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不需要關心太多的底層通信協議,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實際管理中,底層通信協議一般會自動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預。但是對於第三層以上的協議,就經常需要人工干預了,比如TCP/IP協議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區域網常用的三種通信協議分別是TCP/IP協議、NetBEUI協議和IPX/SPX協議。
TCP/IP協議毫無疑問是這三大協議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為互聯網的基礎協議,沒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網,任何和互聯網有關的操作都離不開TCP/IP協議。不過TCP/IP協議也是這三大協議中配置起來最麻煩的一個,單機上網還好,而通過區域網訪問互聯網的話,就要詳細設置IP地址,網關,子網掩碼,DNS伺服器等參數。
TCP/IP協議族中包括上百個互為關聯的協議,不同功能的協議分布在不同的協議層,
幾個常用協議如下:
1、Telnet(Remote
Login):提供遠程登錄功能,一台計算機用戶可以登錄到遠程的另一台計算機上,如同在遠程主機上直接操作一樣。
2、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遠程文件傳輸協議,允許用戶將遠程主機上的文件拷貝到自己的計算機上。
3、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政傳輸協議,用於傳輸電子郵件。
4、NFS(Network
File
Server):網路文件伺服器,可使多台計算機透明地訪問彼此的目錄。
5、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包協議,它和TCP一樣位於傳輸層,和IP協議配合使用,在傳輸數據時省去包頭,但它不能提供數據包的重傳,所以適合傳輸較短的文件。
HTTP協議簡介
HTTP是一個屬於應用層的面向對象的協議,由於其簡捷、快速的方式,適用於分布式超媒體信息系統。它於1990年提出,經過幾年的使用與發展,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擴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規范化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議已經提出。
HTTP協議的主要特點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戶/伺服器模式。
2.簡單快速: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系的類型不同。
由於HTTP協議簡單,使得HTTP伺服器的程序規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靈活:HTTP允許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對象。正在傳輸的類型由Content-Type加以標記。
4.無連接:無連接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5.無狀態:HTTP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伺服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時它的應答就較快。

3.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HTTP協議、FTP協議、Telnet協議、FTP協議、SMTP協議、NFS協議、UDP協議等。

4. 網路協議名詞解釋是什麼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用來規定信息格式;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語義: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定時:(時序)定義了何時進行通信,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講話的速度等。比如是採用同步傳輸還是非同步傳輸。

網路協議種類

1、TCP/IP協議,是這三大協議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互聯網的基礎協議,任何和互聯網有關的操作都離不開TCP/IP協議。但TCP/IP協議在區域網中的通信效率不高,使用它在瀏覽「網上鄰居」中的計算機時,會出現不能正常瀏覽的現象。

2、NetBEUI,即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

3,、IPX/SPX協議,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雖然這些游戲通過TCP/IP協議也能聯機,但顯然還是通過IPX/SPX協議更省事,因為根本不需要任何設置。

5. 各網路層安全協議有哪些

應用層
·DHCP(動態主機分配協議)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 Gopher (英文原義: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釋義:(RFC-1436)網際Gopher協議)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訪問協議的第4版本
·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網路聊天協議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網路新聞傳輸協議
· XMPP 可擴展消息處理現場協議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郵局協議的第3個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協議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殼協議
· TELNET 遠程登錄協議
· RPC (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RFC-1831)遠程過程調用協議
·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協議
· RTSP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實時流傳輸協議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傳輸層協議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會話描述協議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
· GTP 通用數據傳輸平台
· STUN (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簡單穿越)是一種網路協議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網路校時協議
傳輸層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數據報擁塞控制協議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傳輸協議
·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簡寫RTP)實時傳送協議
·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資源預留協議
·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點對點隧道協議
網路層
IP(IPv4 · IPv6) Internet Protocol(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
ARP :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協議,實現通過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轉換協議允許區域網的物理機器從網關伺服器的 ARP 表或者緩存上請求其 IP 地址。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
ICMPv6:
IGMP :Internet 組管理協議(IGMP)是網際網路協議家族中的一個組播協議,用於IP 主機向任一個直接相鄰的路由器報告他們的組成員情況。
RIP : 路由信息協議(RIP)是一種在網關與主機之間交換路由選擇信息的標准。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邊界網關協議,用來連接Internet上獨立系統的路由選擇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Protocol)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的路由選擇協議.
IPsec:「Internet 協議安全性」是一種開放標準的框架結構,通過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務以確保在 Internet 協議 (IP) 網路上進行保密而安全的通訊。
數據鏈路層
802.11 · 802.16 · Wi-Fi · WiMAX · ATM · DTM · 令牌環 · 乙太網 · FDDI · 幀中繼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6. 網路各種協議的概念與用法!

不同的網路協議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種協議都有它所主要依賴的操作系統和工作環境。在一個網路上運行得很好的通信協議,在另一個看起來很相似的網路上可能完全不適合。因此,組建網路時通信協議的選擇尤為重要。

無論是幾台機器組成的Windows 95/98對等網,還是規模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區域網,凡是親自組建或管理過網路的人,都遇到過如何選擇和配置網路通信協議的問題。由於許多用戶對網路中的協議及其功能特點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組網中經常選用了不符合自身網路特點的通信協議。其結果就造成了網路無法接通,或者是速度太慢,工作不穩定等現象而影響了網路的可靠性。

下面的資料希望幫到你啦~~~

一、通信協議
組建網路時,必須選擇一種網路通信協議,使得用戶之間能夠相互進行「交流」。協議(Protocol)是網路設備用來通信的一套規則,這套規則可以理解為一種彼此都能聽得懂的公用語言。關於網路中的協議可以概括為兩類:「內部協議」和「外部協議」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1.內部協議
1978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為網路通信制定了一個標准模式,稱為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體系結構。該結構共分七層,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任何一個網路設備的上下層之間都有其特定的協議形式,同時兩個設備(如工作站與伺服器)的同層之間也有其使用的協議約定。在這里,我們將這種上下層之間和同層之間的協議全部定義為「內部協議」。內部協議在組網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給網路開發人員使用。如果你只是為了組建一個網路,可不去理會內部協議。
2.外部協議
外部協議即我們組網時所必須選擇的協議。由於它直接負責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稱為網路通信協議。自從網路問世以來,有許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協議的開發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開發的協議,最初一般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網路通信,但隨著網路應用的普及,不同網路之間進行互聯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因此通信協議就成為解決網路之間互聯的關鍵技術。就像使用不同母語的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通用語言才能交談一樣,網路之間的通信也需要一種通用語言,這種通用語言就是通信協議。目前,區域網中常用的通信協議(外部協議)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協議和TCP/IP三類。
3.選擇網路通信協議的原則
我們在選擇通信協議時一般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第一、所選協議要與網路結構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網路存在多個網段或要通過路由器相連時,就不能使用不具備路由和跨網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協議,而必須選擇IPX/SPX或TCP/IP等協議。另外,如果你的網路規模較小,同時只是為了簡單的文件和設備的共享,這時你最關心的就是網路速度,所以在選擇協議時應選擇佔用內存小和帶寬利用率高的協議,如NetBEUI。當你的網路規模較大,且網路結構復雜時,應選擇可管理性和可擴充性較好的協議,如TCP/IP。
第二、除特殊情況外,一個網路盡量只選擇一種通信協議。現實中許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選擇多個協議,或選擇系統所提供的所有協議,其實這樣做是很不可取的。因為每個協議都要佔用計算機的內存,選擇的協議越多,佔用計算機的內存資源就越多。一方面影響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於網路的管理。事實上一個網路中一般一種通信協議就可以滿足需要。
第三、注意協議的版本。每個協議都有它的發展和完善過程,因而出現了不同的版本,每個版本的協議都有它最為合適的網路環境。從整體來看,高版本協議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選擇時,在滿足網路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高版本的通信協議。
第四、協議的一致性。如果要讓兩台實現互聯的計算機間進行對話,它們兩者使用的通信協議必須相同。否則中間還需要一個「翻譯」進行不同協議的轉換,這樣不僅影響通信速度,同時也不利於網路的安全和穩定運行。

二、區域網中常用的三種通信協議
1.NetBEUI協議
■NetBEUI通信協議的特點。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用戶擴展介面)由IBM於1985年開發完成,它是一種體積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協議。NetBEUI也是微軟最鍾愛的一種通信協議,所以它被稱為微軟所有產品中通信協議的「母語」。微軟在其早期產品,如DOS、LAN Manager、Windows 3.x和Windows for Workgroup中主要選擇NetBEUI作為自己的通信協議。在微軟如今的主流產品,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為其固有的預設協議。有人將WinNT定位為低端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這與微軟的產品過於依賴NetBEUI有直接的關系。NetBEUI是專門為幾台到百餘台PC所組成的單網段部門級小型區域網而設計的,它不具有跨網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備路由功能。如果你在一個伺服器上安裝了多塊網卡,或要採用路由器等設備進行兩個區域網的互聯時,將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協議。否則,與不同網卡(每一塊網卡連接一個網段)相連的設備之間,以及不同的區域網之間將無法進行通信。
雖然NetBEUI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協議所不具備的優點。在三種通信協議中,NetBEUI佔用內存最少,在網路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尤其在微軟產品幾乎獨佔PC操作系統的今天,它很適合於廣大的網路初學者使用。
■NetBEUI與NetBIOS之間的關系。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NetBEUI中包含一個網路介面標准NetBIOS。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IBM在1983年開發的一套用於實現PC間相互通信的標准,其目的是開發一種僅僅在小型區域網上使用的通信規范。該網路由PC組成,最大用戶數不超過30個,其特點是突出一個「小」字。後來,IBM發現NetBIOS存在的許多缺陷,所以於1985年對其進行了改進,推出了NetBEUI通信協議。隨即,微軟將NetBEUI作為其客戶機/伺服器網路系統的基本通信協議,並進一步進行了擴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Server Message Blocks,伺服器消息塊)的組成部分,以降低網路的通信堵塞。為此,有時將NetBEUI協議也稱為「SMB協議」。
人們常將NetBIOS和NetBEUI混淆起來,其實NetBIOS只能算是一個網路應用程序的介面規范,是NetBEUI的基礎,它不具有嚴格的通信協議功能。而NetBEUI是建立在NetBIOS基礎之上的一個網路傳輸協議。
2.IPX/SPX及其兼容協議
■IPX/SPX通信協議的特點。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網際包交換/順序包交換)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協議集。與NetBEUI的明顯區別是,IPX/SPX顯得比較龐大,在復雜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IPX/SPX在設計一開始就考慮了多網段的問題,具有強大的路由功能,適合於大型網路使用。當用戶端接入NetWare伺服器時,IPX/SPX及其兼容協議是最好的選擇。但在非Novell網路環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 NT網路和由Windows 95/98組成的對等網中,無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協議。
■IPX/SPX協議的工作方式。IPX/SPX及其兼容協議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過「網路地址」來識別自己的身份。Novell網路中的網路地址由兩部分組成:標明物理網段的「網路ID」和標明特殊設備的「節點ID」。其中網路ID集中在NetWare伺服器或路由器中,節點ID即為每個網卡的ID號(網卡卡號)。所有的網路ID和節點ID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內部IPX地址」。正是由於網路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較強的路由功能。
在IPX/SPX協議中,IPX是NetWare最底層的協議,它只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移動,並不保證數據是否傳輸成功,也不提供糾錯服務。IPX在負責數據傳送時,如果接收節點在同一網段內,就直接按該節點的ID將數據傳給它;如果接收節點是遠程的(不在同一網段內,或位於不同的區域網中),數據將交給NetWare伺服器或路由器中的網路ID,繼續數據的下一步傳輸。SPX在整個協議中負責對所傳輸的數據進行無差錯處理,所以我們將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協議集」。
■NWLink通信協議。Windows NT中提供了兩個IPX/SPX的兼容協議:「NWLink SPX/SPX兼容協議」和「NWLink NetBIOS」,兩者統稱為「NWLink通信協議」。NWLink協議是Novell公司IPX/SPX協議在微軟網路中的實現,它在繼承IPX/SPX協議優點的同時,更適應了微軟的操作系統和網路環境。Windows NT網路和Windows 95/98的用戶,可以利用NWLink協議獲得NetWare伺服器的服務。如果你的網路從Novell環境轉向微軟平台,或兩種平台共存時,NWLink通信協議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在使用NWLink協議時,其中「NWLink IPX/SPX兼容協議」類似於Windows 95/98中的「IPX/SPX兼容協議」,它只能作為客戶端的協議實現對NetWare伺服器的訪問,離開了NetWare伺服器,此兼容協議將失去作用;而「NWLink NetBIOS」協議不但可在NetWare伺服器與Windows NT之間傳遞信息,而且能夠用於Windows NT、Windows 95/98相互之間任意通信。
3.TCP/IP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種通信協議,它是計算機世界裡的一個通用協議。在區域網中,TCP/IP最早出現在Unix系統中,現在幾乎所有的廠商和操作系統都開始支持它。同時,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
■TCP/IP通信協議的特點。TCP/IP具有很高的靈活性,支持任意規模的網路,幾乎可連接所有的伺服器和工作站。但其靈活性也為它的使用帶來了許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協議時都不需要進行配置,而TCP/IP協議在使用時首先要進行復雜的設置。每個節點至少需要一個「IP地址」、一個「子網掩碼」、一個「默認網關」和一個「主機名」。如此復雜的設置,對於一些初識網路的用戶來說的確帶來了不便。不過,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個稱為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的工具,它可自動為客戶機分配連入網路時所需的信息,減輕了聯網工作上的負擔,並避免了出錯。當然,DHCP所擁有的功能必須要有DHCP伺服器才能實現。
同IPX/SPX及其兼容協議一樣,TCP/IP也是一種可路由的協議。但是,兩者存在著一些差別。TCP/IP的地址是分級的,這使得它很容易確定並找到網上的用戶,同時也提高了網路帶寬的利用率。當需要時,運行TCP/IP協議的伺服器(如Windows NT伺服器)還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與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協議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種廣播協議,它經常出現廣播包堵塞,所以無法獲得最佳的網路帶寬。
■Windows 95/98中的TCP/IP協議。Windows 95/98的用戶不但可以使用TCP/IP組建對等網,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伺服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Windows 95/98工作站只安裝了TCP/IP協議,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雖然該工作站可通過運行在Windows NT伺服器上的代理伺服器(如Proxy Server)來訪問Internet,但卻不能通過它登錄Windows NT伺服器的域。如果要讓只安裝TCP/IP協議的Windows 95/98用戶加入到Windows NT域,還必須在Windows 95/98上安裝NetBEUI協議。
■TCP/IP協議在區域網中的配置。在提到TCP/IP協議時,有許多用戶便被其復雜的描述和配置所困擾,而不敢放心地去使用。其實就區域網用戶來說,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有關TCP/IP方面的知識,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IP地址基礎知識。前面在談到IPX/SPX協議時就已知道,IPX的地址由「網路ID」(NetWork ID)和「節點ID」(Node ID)兩部分組成,IPX/SPX協議是靠IPX地址來進行網上用戶的識別的。同樣,TCP/IP協議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來識別在網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樣由「網路ID」和「節點ID」(或稱HOST ID,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進制數組成,每8位(1個位元組)為一個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與段之間用「.」號隔開。為了便於應用,IP地址在實際使用時並不直接用二進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進制數表示,如192.168.0.1等。IP地址的完整組成:「網路ID」和「節點ID」都包含在32位二進制數中。

三、通信協議的安裝、設置和測試
區域網中的一些協議,在安裝操作系統時會自動安裝。如在安裝Windows NT或Windows 95/98時,系統會自動安裝NetBEUI通信協議。在安裝NetWare時,系統會自動安裝IPX/SPX通信協議。其中三種協議中,NetBEUI和IPX/SPX在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但TCP/IP要經過必要的設置。所以下文主要以Windows NT環境下的TCP/IP協議為主,介紹其安裝、設置和測試方法,其他操作系統中協議的有關操作與Windows NT基本相同,甚至更為簡單。
■TCP/IP通信協議的安裝。在Windows NT中,如果未安裝有TCP/IP通信協議,可選擇「開始/設置/控制面板/網路」,將出現「網路」對話框,選擇對話框中的「協議/添加」,選取其中的TCP/IP協議,然後單擊「確定」按鈕。系統會詢問你是否要進行「DHCP伺服器」的設置?如果你的IP地址是固定的(一般是這樣),可選擇「否」。隨後,系統開始從安裝盤中復制所需的文件。
■TCP/IP通信協議的設置。在「網路」對話框中選擇已安裝的TCP/IP協議,打開其「屬性」,在指定的位置輸入已分配好的「IP地址」和「子網掩碼」。如果該用戶還要訪問其它Widnows NT網路的資源,還可以在「默認網關」處輸入網關的地址。
■TCP/IP通信協議的測試。當TCP/IP協議安裝並設置結束後,為了保證其能夠正常工作,在使用前一定要進行測試。筆者建議大家使用系統自帶的工具程序:PING.EXE,該工具可以檢查任何一個用戶是否與同一網段的其他用戶連通,是否與其他網段的用戶連接正常,同時還能檢查出自己的IP地址是否與其他用戶的IP地址發生沖突。假如伺服器的IP地址為192.168.0.1,如要測試你的機器是否與伺服器接通時,只需切換到DOS提示符下,並鍵入命令「PING 192.168.0.1」即可。如果出現類似於「Reply from 192.168.0.1……」的回應,說明TCP/IP協議工作正常;如果顯示類似於「Request timed out」的信息,說明雙方的TCP/IP協議的設置可能有錯,或網路的其它連接(如網卡、HUB或連線等)有問題,還需進一步檢查。

四、小結
如果正在組建一個小型的單網段的網路,並且對外沒有連接的需要,這時最好選擇NetBEUI通信協議。如果你正從NetWare遷移到Windows NT,或兩種平台共存時,IPX/SPX及其兼容協議可提供一個很好的傳輸環境。如果你正在規劃一個高效率、可互聯性和可擴展性的網路,TCP/IP則將是理想的選擇。

7.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名稱

·DHCP(動態主機分配協議)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 Gopher (英文原義: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釋義:(RFC-1436)網際Gopher協議)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訪問協議的第4版本
·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網路聊天協議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網路新聞傳輸協議
· XMPP 可擴展消息處理現場協議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郵局協議的第3個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協議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殼協議
· TELNET 遠程登錄協議
· RPC (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RFC-1831)遠程過程調用協議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協議
·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實時流傳輸協議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傳輸層協議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會話描述協議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
· GTP 通用數據傳輸平台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簡單穿越)是一種網路協議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網路校時協議

8.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常見的介面層協議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1.網路層
網路層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報文協議、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2.傳輸層
傳輸層協議主要是: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3.應用層
應用層協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FTP、TELNET、DNS、SMTP、RIP、NFS、HTTP。

二、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有:

  1. 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9.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1.TCP/IP協議
TCP/IP協議用得最多,只有TCP/IP協議允許與internet進行完全連接。現今流行的網路軟體和游戲大都支持TCP/IP協議。

2.IPX/SPX協議
IPX/SPX協議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的協議,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例如星際、cs。雖然這些游戲都支持TCP/IP協議,但通過IPX/SPX協議更省事,不需要任何設置。IPX/SPX協議在區域網中的用途不大。它和TCP/IP協議的一個顯著不同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mac地址。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各個協議名稱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沒有信號怎麼轉賬 瀏覽:365
手機共享網路連接電腦不穩定 瀏覽:136
手機登別人網路一直跳掉 瀏覽:369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4個階段是什麼 瀏覽:509
小米5網路不好怎麼辦 瀏覽:524
伺服器和網路方面哪個發展好 瀏覽:403
網路信號沒有如何連接電腦 瀏覽:578
網路安全手抄報資訊搜索 瀏覽:721
5g手機比4g手機網路快一點 瀏覽:674
公安信息網路安全保密工作紀律 瀏覽:985
如何自動識別最強網路信號 瀏覽:758
為什麼我家的網路信號很弱 瀏覽:95
蘋果下載網路卡怎麼辦 瀏覽:676
ios查看網路連接 瀏覽:934
最開始的手機網路信號是啥樣的 瀏覽:282
IP地址是有網路地址和什麼組成 瀏覽:29
手機已連網電視說網路錯誤 瀏覽:609
哪些網路大v能進行法律監督 瀏覽:331
樂視usb共享網路給電腦 瀏覽:210
發生網路安全事件後如何索賠 瀏覽:76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