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運用pdca循環

網路安全運用pdca循環

發布時間:2022-09-08 02:06:32

① PDCA循環的含義

一、PDCA循環(PDCA Cycle)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之為戴明循環(Deming Cycle)。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二、PDCA四個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環中所代表的含義:

1、P(Plan)--計劃,確定方針和目標,確定活動計劃;

2、D(Do)--執行,實地去做,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3、C(Check)--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注意效果,找出問題;

4、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標准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以免重現,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

三、PDCA循環實際上是有效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在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稱PDCA循環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所以將其稱之為PDCA循環,是因為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完結,而是要周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可能還有其它問題尚未解決,或者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次循環,其基本模型如下圖所示。

四、PDCA循環的特點:

1、大環帶小環。如果把整個企業的工作作為一個大的PDCA循環,那麼各個部門、小組還有各自小的PDCA循環,就像一個行星輪系一樣,大環帶動小環,一級帶一級,有機地構成一個運轉的體系。

2、階梯式上升。PDCA循環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環,每循環一次,就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進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環,又有了新的目標和內容,更上一層樓。

3、科學管理方法的綜合應用。PDCA循環應用以QC七種工具為主的統計處理方法以及工業工程(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為進行工作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工具。

② 作為內審員,以你熟悉的過程為例,寫出如何運用「PDCA」模式對該過程實施管理。

過程方法與PDCA

--------------------------------------------------------------------------------

一、關於過程方法
ISO/TC176/SC2/N544R2《管理體系過程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指南》,將過程方法解釋為一種對如何使活動為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創造價值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有力方法。該指南還指出,通過建立和理解過程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網路,把過程作為一個系統管理。GB/T 19001-2000標准0.2條款將過程方法解釋為「組織內造過程的系統的應用,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這一解釋雖不屬定義和對組織要求的范疇,但可以為理解過程方法的內涵提供指導。
1.使用過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對組織的相關過程和體系進行整合,在識別和確定所需過程的基礎上,明確各過程的相互關系,從而充分利用組織的資源,提高管理體系整體的有效性和效率,並為持續改進提供充分依據。
2.組織存在若於過程和子過程,過程又構成過程網路或系統。這些過程網路或系統構成了組織的管理體系。因此,組織的管理體系由過程構成,過程是組織管理體系的基本單元。
3.由於組織的產品質量目標和相關的產品質量特性,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目標、指標,以及相關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等全部存在於過程之中,並通過過程式控制制實現預期目標,因此,為實現組織所定目標和指標,必須識別和確定所需過程。由於組織的管理體系由過程構成,如果對過程不能充分識別,對過程的控制也就無從談起,對管理體系的控制也自然落空,因此,過程方法要求組織應對過程進行充分識別,並確定所需過程,進而對過程實施有效控制,從而實現對管理體系控制的目的。
4.組織所建管理體系存在諸多過程,這些過程之間必然存在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ISO/TC176/SC2/N544R2指出,一個過程的輸出可以成為其他過程的輸入,並鏈接到整個網路或系統。如果前一個過程的輸出不能達到規定要求,必然影響下一個過程目標和指標的實現。組織的某一個過程可以直接由某一崗位完成,但這一過程目標的實現,絕非本過程單獨可以完成的,與這一過程相關的可能還會有很多其他過程。因此,過程方法要求打破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個過程和崗位之間的界限,並關注各個過程之間的介面關系,強調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5.ISO/TC176/SC2/N544R2第4節的註解指出,這個網路運行通常稱為管理的系統方法。組織應在識別和確定過程,並明確過程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基礎上,將過程構成過程網路,將這些相互影響的過程網路構成系統,實施系統的管理和控制,這有助於實現過程和系統的整體目標。
6.對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而言,質量管理體系所關注的重點是向顧客提供的預期產品。環境管理體系關注的重點是環境因素的控制和環境污染的預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關注的重點是職業健康和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由於外供產品質量、環境因素的控制,以及安全事故的預防等同時發生在組織已識別和實施的過程之中,應通過過程方法的應用,同時對這些相關因素進行識別和實施控制,這是提高組織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基本途徑。
二、關於PDCA循環
ISO/TC176/SC2/N544R2指出,策劃、實施、檢查、改進方法(即PDCA方法)是確定、實施和控制糾正措施及改進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同樣可用於高層戰略過程和簡單的運作活動。GB/T19001-2000標准0.2條款關於「過程方法」的註解指出,稱為PDCA的方法可適用於所有過程。組織在運用過程方法的實際操作中,對已識別的任何過程都應按PDCA循環模式實施控制。這一模式可以反映過程式控制制的基本規律,組織已識別的任何過程、於過程,都可以運用這一模式實施管理。
1.策劃(P)
①管理體系的策劃。對管理體系進行策劃,要求組織按過程方法的基本觀點,將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施有機整合,而不是簡單拼湊。通過整體策劃確定組織的總方針和總目標、指標。為實現已定方針和目標、指標,應通過統籌安排組織結構、分配職責許可權、整合資源的使用、統一對所需過程識別,並在實施中統一進行協調運作等。這樣的整合,有利於提高組織管理體系的整體效果。
②產品實現過程的策劃。產品實現過程的策劃,是針對組織的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要求,對產品實現的全過程所作的總體安排。同時,配合管理職責、資源管理以及測量分析和改進等支持性過程展開。組織應策劃和開發產品實現所需的過程。這些過程應包括通過市場調查,了解顧客需求、法律法規及相關方要求,進而確定產品目標;與顧客簽訂銷售合同及合同管理、產品設計、采購、生產和服務的提供、產品驗證、銷售、交付和售後服務等過程。應根據需要,確定是否存在刪減過程和外包過程等。對過程進行識別和確定以後,根據產品和本過程的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資源,給出文件和記錄的需求,並對各過程的監視和測量作出規定,以及確定產品接收准則。
根據已識別的產品形成的全過程,也要通過策劃對產品在設計和生產中的環境影響及安全預防等作出總體安排。特別應針對重要環境因素和重要危險源制定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提出制定管理方案的需求,實施重點控制,以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③設計和開發過程的策劃。根據組織產品特點,還需要對產品實現策劃中所識別和確定的較大范圍的過程,分階段和分過程地進一步展開,進行較小過程或子過程的策劃。通過決策分析,給出產品設計任務書或設計計劃書,作為決策過程的輸出。通過後續的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工作圖設計等過程,初步完成產品的階段性設計任務。通過樣機試制過程(試制樣機、樣機試驗、樣機鑒定),改進設計過程,小批試制過程(確定工藝方案、小批鑒定。試銷售),批量生產過程(產品定型和批量生產)等過程全面完成產品設計和開發任務。還要針對產品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在設計的適宜階段安排設計評審、設計驗證和設計確認等過程。針對設計和開發策劃中已識別的過程,還要通過策劃配備資源(包括安排具備設計和開發能力的人員從
事相關過程的設計任務),明確設計過程中不同步驟工作人員的職責及不同設計小組之間的技術介面關系等。通過設計和開發的策劃,可以確保設計和開發產品的目標順利實現。
組織針對產品設計和開發策劃已識別和確定的任何過程,都應針對產品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等因素作出全面安排。
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還應注意各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明確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達到統一的策劃效果。例如,為提高某種化工產品的質量水平,需要在產品實現過程中加人某種添加劑。但由於這種添加劑的加人,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造成較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可能產生安全事故,因此,在產品設計和開發的策劃中,應注意各種因素和各過程之間的相互影響,實現各個過程和各種因素的統一協調。
④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策劃。生產和服務提供的策劃,應屬對產品實現策劃中已識別的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展開。通過進一步的策劃,識別、確定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所需的子過程及各過程所需開展的活動,以便進一步對過程實施控制。
過程和活動應加以區分。過程都應具備明確的目標,而活動是過程轉換中的組成部分,是過程轉換中應實施的具體操作,是為實現已定過程目標所應開展的步驟。因此,在對生產和服務提供的策劃中,還需對已識別的各個過程轉換所需要開展的活動進行識別和確定,以便對過程的轉換實施有效控制,使確定的過程目標順利實現。
在對生產和服務提供的策劃中,除對產品的工藝過程進行策劃之外,還要對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等因素進一步進行識別和策劃。根據已識別的過程進行全面排查,對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一步識別,並按照已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和重要危險源及已制定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嚴格執行,從而順利實現目標、指標。
⑤其他相關過程的策劃。組織除對上述過程實施精心策劃之外,對所需任何過程都應進行策劃。例如,市場調研、了解顧客需求及法律法規要求的過程、合同管理過程、采購過程等都需要進行精心策劃,並作出總體安排,為後續的過程式控制制提供充分依據。對產品實現過程之外的其他支持過程,也應根據實際需要及產品特點進行策劃,如人力資源及培訓、設備管理、工作環境管理的策劃,以及測量、分析和改進的策劃等。
2實施(D)
過程的實施就是按策劃的結i果所規定要求執行的過程,通過過程的運作並對過程實施控制實現過程目標。
①「過程」的概念。GB/T19000-2000標准3.4.1條款將「過程」定義為,一組將輸人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該條款的注1指出,一個過程的輸人通常是其他過程的輸出;注2指出,組織為了增值通常對過程進行策劃,並使其在受控條件下運作;注3指出,對形成的產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經濟地進行驗證的過程,通常稱之為「特殊過程」。
根據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對過程的控制就是控制過程的輸人、轉換和輸出,以及過程所需要的資源。
②控制過程的輸人、轉換和輸出。過程的輸入就是過程操作的依據和要求,包括通過過程策劃所確定的過程目標,如產品的質量目標、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目標、指標。過程的輸人還包括對本過程其他相關的要求和對過程式控制制提供的相關依據,如過程操作中需執行的工藝文件、崗位操作法、設備操作規程和施工組織設計,以及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等作業文件。
過程的轉換則應使用通過策劃所配備的資源,實施本過程需開展的活動。這種轉換活動主要是按照策劃的結果實施,如按作業指導書和工藝文件的要求進行操作。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則按操作要求對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實施控制,包括按環境管理方案以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要求,對重要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實施控制,進而實現確定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
過程的輸出則是過程實施的結果。依據上述「過程」術語定義「注2」的要求,過程的輸出應通過對過程的控制達到增殖的目的。ISO/TC176/SC2/N544R2提出,所有過程都應與組織的目標一致,對過程都應與組織的目標相一致,對過程的設計應確保所有過程都帶來增值,並與組織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這就足以說明,如果組織已識別的過程都能達到增值的目的,否則會影響管理體系的整體效果。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增值,應體現在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已得到控制,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治理技術的應用和實施,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可以預防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實現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目標、指標。
③控制過程的預期產品和非預期產品ISO/TC176/SC2/N544R2指出輸入和預期的輸出可以是有形的(如設備、材料和元器件)或無形的(如能量或信息),輸出也可能是非預期的,如廢料或污染。這就說明對過程的控制應包括有形產品的控制,也應包括無形產品的控制。特別是過程的輸出應包括預期產品和非預期產品。這里所指的預期產品是向顧客提供的產品,這是組織應達到的主要目的,而非預期產品則是伴隨預期產品在實現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或污染,以及健康安全隱患或危害等。GB/T19000-2000標准3.4.2條款將「產品」定義為,過程的結果。這里所指的預期產品和非預期產品,都屬過程的結果。因此,過程的控制除對組織的預期產品實施控制之外,更應注意對非預期產品實施控制。
④對組織已識別的所有過程實施控制。對過程的控制應以產品實現過程為主,對已識別的過程和子過程按策劃的要求實施控制。同時,應對組織的其他管理過程實施控制,如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的過程以及實施過程;組織的資源配備和管理過程,包括生產設備和工作場地等基礎設施,以及對配備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過程等;也包括對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實施控制,如管理評審、內部審核、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數據分析、監視和測量過程等。這些過程都應按策劃所規定的程序或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使這些過程全部處於受控狀態。
⑤注意控制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按過程方法對過程的實施進行控制,還應注意過程的順序和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每個過程都有輸人和輸出,前一個過程的輸出可以是下一個過程的輸人,並對下一個過程產生影響。一個過程目標的實現可能與多方面的因素相關,如購進的原材料不合格,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對過程轉換進行控制和制定控制措施時,應權衡利弊,注意分析各方面的影響。其中,特別應注意分析預期產品和非預期產品的關系,在關注預期產品的同時,更要關注非預期產品的產生,如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等。
⑤注意控制過程間的介面。對過程的控制中,還應注意過程之間的介面關系。由於任何過程都存在目標、輸人、輸出、活動和資源等相關控制因素,在過程式控制制中權衡各方面的相互關系及相互銜接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傳統管理中,由於對過程之間的介面和各項活動之間的關系沒有引起充分重視,經常出現管理中的職責不清或「打亂仗」現象。過程的銜接應作為過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實施控制。在過程實施中,特別應注意的是按策劃結果進行操作,並注意過程實施中的協調和各不同過程的相互配合,切忌出現職責分配的「空洞」和「斷檔」及顧此失彼現象。
3.檢查(C)
ISO/TC176/SC2/N544R2將「檢查」解釋為,對照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並報告結果。該指南還指出,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包括測量和收集業績分析及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數據的那些過程,如測量、監視和審核過程,糾正和預防措施,它們是管理、資源管理和實現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檢查」是管理體系運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組織應在通過策劃作出總體安排的前提下,認真實施策劃結果的安排。組織在管理體系運作過程中,對檢查的安排應注意以下活動。
①檢查的對象應包括組織管理體系的全過程,其中包括對管理體系總體業績的檢查評定,已確定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指標實現的程度,包括組織管理體系大過程和相關於過程的實施情況。這些過程可以是產品實現過程,也可以是高層領導管理過程或資源管理過程,也包括組織過程能力的監視和測量。
②檢查的目的是評定組織管理體系的總體業績和相關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對檢查的結果,應根據組織的實際需要給出報告。組織應依據檢查結果及所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和信息,通過分析和匯總,找出管理體系和各個過程運作中的規律和趨勢,為改進提供充分依據。
③ISO/TC176/SC2/N544R2指出,為確定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識別過程式控制制和過程業績的測量和監視的准則時,應考慮如下因素:符合要求、顧客滿意、供方業績、按時交付、訂貨至交貨時間。故障率、浪費、過程成本、事故頻次。這就表明,在對組織業績和過程實施的效果進行檢查時,應依據通過策劃已制定的監視和測量准則,對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及對管理體系的總體業績進行綜合評價。這樣的監視和測量准則應包括產品接收准則、供方評價准則、顧客在合同中規定的有關要求、過程成本分析、組織總體業績的綜合評定等。
④檢查方法應依據組織的實際需要,並針對不同的過程作出具體安排。例如,對組織總體業績的評定和檢查,可以採用管理評審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內部管理體系審核和顧客滿意度調查等方式進行;對組織外供產品的符合性,可以通過檢驗和試驗方式進行評定;對環境和安全目標。指標的檢查,可以通過適當的監測方式實施;對職業健康安全相關活動的檢查,也可以採用風險評估等方式進行;對過程能力的檢查,可以通過內部審核、各種監督、檢查,以及測算過程能力指數Cud等方式進行;對加工行業的檢查,可以採用工藝紀律檢查等方式進行。
⑤對檢查的結果,應根據組織的需要做好記錄,或按規定的渠道收集相關信息,以此作為評價組織管理體系運作綜合效果和組織持續改進的重要依據。
4.改進(A)
ISO/TC176/SC2/N544R2指出,為確定過程業績,應對由監視和測量獲得的數據進行評價,可行時應用統計技術;將過程業績的i測量結果與規定的過程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過程的有效性、效率和需要採取的糾正措施。這說明,組織的改進過程應注意開展以下活動。
①組織應依據監視和測量所獲得的數據和信息,與規定的過程要求進行比較,從而確定管理體系的總體業績和各個過程運作的有效性和效率。通過匯總分析和統計技術的應用,找出過程運作的規律和發展趨勢,為改進提供依據。
②組織應針對已識別影響過程運作有效性和效率的項目,或存在不合格等問題的潛在因素,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應規定實施糾正措施的方法,以消除問題的根本原因。實施糾正措施,並驗證其有效性,以實現預期目標。
③組織應按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不斷地實施持續改進從而不斷提高組織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改進且標的提高,應以組織的實際需要和產品具體特點為准,質量目標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應在滿足顧客要求的基礎上,掌握在適宜水平。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目標。指標,也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和本組織的現狀體現持續改進。
④對持續改進的安排,組織應通過策劃作出具體規定,充分運用持續改進這一基本原則。

③ 簡要回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MS持續改進的PDCA過程是哪幾個過程

PDCA,是一種循環管理法,是英文pian(計劃)、Do(執行)、 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詞的第一字母組合。它反映出,做工作必須經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計劃,包括方針、目標、主導思想、主題、宣傳計劃、活動方案等;第二階段就是執行,即按計劃實際去干;第三階段是檢查,即活動完成了或活動過程中檢查哪些錯了,哪些對了。通過檢查肯定效果,找出問題;第四個階段就是處理,把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形成標准,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後克服。以後的工作要按標准進行,沒有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循環。

④ 安全生產標准化的pDCa動態循環模式

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採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動態循環的模式。
PDCA循環(PDCA Cycle)又稱戴明循環(Deming Cycle)。
PDCA循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W.E.Deming)於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PDCA循環作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方法,其實是需要搜集大量數據資料,並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

⑤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分別是什麼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

1、計劃(P)階段計劃就是質量管理的第一階段。通過計劃,確定質量管理的方針、目標,以及實現該方針與目標的行動計劃與措施。

2、實施(D)階段。該階段只有一個步驟,即執行計劃或措施。

3、檢查(C)階段。這個階段也只包括一個步驟,即檢查計劃的執行效果。通過做好自檢、互檢、工序交接檢、專職檢查等方式,將執行結果與預定目標對比,認真檢查計劃的執行結果。

4、處理(A)階段。包括兩個具體步驟: 第七步,總結經驗。對檢查出來的各種問題進行處理,正確的加以肯定,總結成文,制定標准。

(5)網路安全運用pdca循環擴展閱讀:

在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稱PDCA循環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所以將其稱之為PDCA循環,是因為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完結,而是要周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可能還有其它問題尚未解決,或者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次循環。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循環的管理模式,體現著科學認識論的一種具體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學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對我們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益處,它不僅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可以運用,同樣也適合於其他各項管理工作。

⑥ 安全標准化PDCA是什麼

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

⑦ PDCA循環法在安全管理中運作方法

① P(Plan)——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 ② D(DO)——執行。執行就是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③ C(Check)——檢查。就是要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④A(Action)——行動(或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准化,或制定作業指導書,便於以後工作時遵循;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重現。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行動)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⑧ 什麼是PDCA

「PDCA」指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Plan—Do—Check—Act。

分別解釋如下:

1、P (plan) 計劃

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2、D (Do) 執行

根據已知的信息,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布局;再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3、C (Check) 檢查

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4、A (Act)處理

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准化;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8)網路安全運用pdca循環擴展閱讀:

PDCA的作用:

1、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

2、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

3、改進與解決質量問題,趕超先進水平的各項工作。

4、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互相促進,推動大循環。

⑨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是指什麼

PDCA的四個應用階段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1、計劃階段。

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訪問等,摸清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確定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等。包括現狀調查、分析、確定要因、制定計劃。

2、設計和執行階段。

實施上一階段所規定的內容。根據質量標准進行產品設計、試制、試驗及計劃執行前的人員培訓。

3、檢查階段。

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之中或執行之後,檢查執行情況,看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效果。

4、處理階段。

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標准,進行標准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拓展資料: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又稱戴明環。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的工作方法,這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運用pdca循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算機網路發展的4個階段是什麼 瀏覽:509
小米5網路不好怎麼辦 瀏覽:524
伺服器和網路方面哪個發展好 瀏覽:403
網路信號沒有如何連接電腦 瀏覽:578
網路安全手抄報資訊搜索 瀏覽:721
5g手機比4g手機網路快一點 瀏覽:674
公安信息網路安全保密工作紀律 瀏覽:985
如何自動識別最強網路信號 瀏覽:758
為什麼我家的網路信號很弱 瀏覽:95
蘋果下載網路卡怎麼辦 瀏覽:676
ios查看網路連接 瀏覽:934
最開始的手機網路信號是啥樣的 瀏覽:282
IP地址是有網路地址和什麼組成 瀏覽:29
手機已連網電視說網路錯誤 瀏覽:608
哪些網路大v能進行法律監督 瀏覽:330
樂視usb共享網路給電腦 瀏覽:210
發生網路安全事件後如何索賠 瀏覽:761
小米wifi系統正常網路黃燈 瀏覽:946
成人本科和網路教育哪個好畢業 瀏覽:169
家用固話哪個網路好 瀏覽:88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