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學習網路安全的知識請大神介紹得容易懂的書本人小白
【熱心推薦】
您好!推薦:清華大學出版社,賈鐵軍教授主編,網路安全實用技術,含同步實驗、課件及上海市重點課程網站資源(動畫視頻等)。
上海市重點課程網站:
http://kczx.sdju.e.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26648
2.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簡介
本書是對第一版內容進行更新後形成的第二版。
本書詳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基礎理論、原理及其實現方法。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概論、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實體安全與硬體防護技術、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資料庫系統安全、網路存儲備份技術、計算機病毒及防治、訪問控制技術、防火牆技術、系統平台與網路站點的安全。全書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安全需要的「攻、防、測、控、管、評」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施技術。
本書從工程應用角度出發,立足於「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在內容安排上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有機結合,突出適應性、實用性和針對性。書中介紹的許多安全配置實例都來自作者多年的實踐,讀者可在今後工作中直接應用。
本書可以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和民辦高校計算機及相近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培訓、自學教材;同時也是網路工程技術人員、網路管理員、信息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3. 當今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什麼
網路安全的四個主要特點是: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網路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網路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信息網路無處不在,網路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關乎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和每一個互聯網用戶權益的重大問題。在信息時代,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都與【網路安全】密切相關。保證網路安全不是一勞永逸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超出想像,網路滲透、攻擊威脅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安全防護一旦停滯不前則無異於坐以待斃。安全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過程,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 網路安全是一種適度安全。過去相對獨立分散的網路已經融合為深度關聯、相互依賴的整體,形成了全新的網路空間。各個網路之間高度關聯,相互依賴,網路犯罪分子或敵對勢力可以從互聯網的任何一個節點入侵某個特定的計算機或網路實施破壞活動,輕則損害個人或企業的利益,重則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
更多關於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建議到達內教育了解一下。達內網路運維與安全全新升級OMO教學模式,1v1督學,跟蹤式學習,有疑問隨時溝通。隨時對標企業人才標准制定專業學習計劃囊括主流熱點技術,實戰講師經驗豐富,多種班型任你選擇。
4. 網路安全知識小報內容有哪些
內容有如下:
1、遠離不良信息,做合格數字公民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要分辨情況,區別對待。在對網路信息進行選擇時,一定要對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東西堅決說不,一念之差引發的危害將是∞與0的區別。
存在無法解決或羞於表述的困惑時,可向家長尋求幫助,不要忘記,他們也曾和你一般年紀。遠離不良信息,保護健康的精神世界;舉報不良信息,爭做合格數字公民。
2、提高安全意識,網路詐騙不掉坑
網路世界紛雜冗亂,存在很多「誘惑陷阱」。在「誘惑」面前心動並不奇怪,但擦亮雙眼是關鍵,不要被一時的興奮沖昏頭腦。誘惑越大的事,風險也越高。
騙子的招數雖五花八門,但遇事時三思,謹記「防騙口訣」,讓我們「見招拆招」:天下奇事常常有,免費午餐卻少有;大獎突然從天降,防範之心更要高;綁卡交錢要慎重,謹防對方是假冒;代購操作要小心,重要信息保護好;發現被騙別沉默,報警應該要趁早。
簡介:
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5. 計算機網路安全學習內容有哪些
涉及的內容: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 1
1.1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1
1.1.1 網路安全的定義 1
1.1.2 網路安全的特性 2
1.2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威脅 3
1.2.1 網路安全威脅的分類 3
1.2.2 計算機病毒的威脅 3
1.2.3 木馬程序的威脅 4
1.2.4 網路監聽 4
1.2.5 黑客攻擊 4
1.2.6 惡意程序攻擊 4
1.3 網路安全威脅產生的根源 5
1.3.1 系統及程序漏洞 5
1.3.2 網路安全防護所需設施
存在的問題 8
1.3.3 安全防護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 9
1.4 網路安全策略 9
1.4.1 網路安全策略設計的原則 9
1.4.2 幾種網路安全策略 10
1.5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現狀與發展 11
1.5.1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現狀 11
1.5.2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發展方向 12
1.6 小結與練習 13
1.6.1 小結 13
1.6.2 練習 13
第2章 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及協議 14
2.1 計算機網路協議概述 14
2.1.1 網路協議 14
2.1.2 協議簇和行業標准 14
2.1.3 協議的交互 15
2.1.4 技術無關協議 15
2.2 OSI參考模型及其安全體系 16
2.2.1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16
2.2.2 OSI參考模型簡介 16
2.2.3 ISO/OSI安全體系 17
2.3 TCP/IP參考模型及其安全體系 20
2.3.1 TCP/IP參考模型 20
2.3.2 TCP/IP參考模型的安全體系 21
2.4 常用網路協議和服務 24
2.4.1 常用網路協議 24
2.4.2 常用網路服務 27
2.5 Windows常用的網路命令 28
2.5.1 ping命令 28
2.5.2 at命令 30
2.5.3 netstat命令 31
2.5.4 tracert命令 32
2.5.5 net命令 32
2.5.6 ftp命令 34
2.5.7 nbtstat命令 35
2.5.8 telnet命令 36
2.6 協議分析工具-Sniffer的應用 36
2.6.1 Sniffer的啟動和設置 37
2.6.2 解碼分析 40
2.7 實訓項目 42
2.8 小結與練習 43
2.8.1 小結 43
2.8.2 練習 43
第3章 計算機病毒與木馬 44
3.1 計算機病毒概述 44
3.1.1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44
3.1.2 計算機病毒的演變史 44
3.1.3 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46
3.2 計算機病毒及其分類、
傳播途徑 46
3.2.1 常見計算機病毒 46
3.2.2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47
3.2.3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48
3.3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和防禦 49
3.3.1 普通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禦 49
3.3.2 U盤病毒的檢測與防禦 54
3.3.3 ARP病毒的檢測與防禦 57
3.3.4 蠕蟲病毒的檢測與防禦 59
3.4 計算機木馬概述 64
3.4.1 計算機木馬的定義 65
3.4.2 計算機木馬的類型及基本功能 65
3.4.3 計算機木馬的工作原理 66
3.5 計算機木馬的檢測與防禦 66
3.5.1 普通計算機木馬的檢測與防禦 66
3.5.2 典型計算機木馬的手動清除 70
3.6 實訓項目 74
3.7 小結與練習 74
3.7.1 小結 74
3.7.2 練習 75
第4章 加密與數字簽名 76
4.1 加密技術 76
4.1.1 加密技術概述 76
4.1.2 數據加密常見方式 77
4.2 加密演算法 80
4.2.1 古典加密演算法 80
4.2.2 現代加密演算法 82
4.3 數字簽名技術 84
4.3.1 數字簽名技術概述 84
4.3.2 數字簽名技術的工作原理 85
4.3.3 數字簽名技術的演算法 86
4.4 PKI技術 86
4.4.1 PKI概述 86
4.4.2 PKI技術原理 86
4.4.3 證書頒發機構 87
4.4.4 數字證書 88
4.5 PGP原理及應用 89
4.5.1 PGP概述 89
4.5.2 PGP密鑰的創建 89
4.5.3 PGP文件加密和解密 93
4.5.4 PGP密鑰導出與導入 94
4.5.5 PGP電子郵件加、解密和
簽名驗證 95
4.5.6 PGP數字簽名 97
4.6 EFS原理及應用 98
4.6.1 EFS概述 98
4.6.2 EFS的加密和解密 98
4.6.3 EFS的其他應用 101
4.7 SSL安全傳輸及應用 104
4.7.1 SSL概述 104
4.7.2 SSL的工作原理 105
4.7.3 安裝證書服務 105
4.7.4 申請證書 107
4.7.5 頒發Web伺服器證書 110
4.7.6 安裝伺服器證書 111
4.7.7 Web伺服器的SSL設置 112
4.7.8 瀏覽器的SSL設置 113
4.7.9 訪問SSL站點 115
4.8 實訓項目 115
4.9 小結與練習 118
4.9.1 小結 118
4.9.2 練習 118
第5章 防火牆技術 119
5.1 防火牆概述 119
5.1.1 防火牆的基本准則 119
5.1.2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特性 120
5.1.3 防火牆的局限性 120
5.2 防火牆的實現技術 120
5.2.1 數據包過濾 120
5.2.2 應用層代理 121
5.2.3 狀態檢測技術 122
5.3 防火牆的體系結構 122
5.3.1 雙宿/多宿主機模式 122
5.3.2 屏蔽主機模式 123
5.3.3 屏蔽子網模式 123
5.4 防火牆的工作模式 124
5.5 防火牆的實施方式 126
5.5.1 基於單個主機的防火牆 126
5.5.2 基於網路主機的防火牆 126
5.5.3 硬體防火牆 126
5.6 瑞星個人防火牆的應用 127
5.6.1 界面與功能布局 127
5.6.2 常用功能 128
5.6.3 網路監控 130
5.6.4 訪問控制 134
5.6.5 高級設置 137
5.7 ISA Server 2004配置 138
5.7.1 ISA Server 2004概述 138
5.7.2 ISA Server 2004的安裝 139
5.7.3 ISA Server 2004防火牆策略 142
5.7.4 發布內部網路中的伺服器 147
5.7.5 ISA Server 2004的系統和
網路監控及報告 152
5.8 iptables防火牆 155
5.8.1 iptables中的規則表 156
5.8.2 iptables命令簡介 156
5.8.3 Linux防火牆配置 158
5.9 PIX防火牆配置 161
5.9.1 PIX的基本配置命令 162
5.9.2 PIX防火牆配置實例 166
5.10 實訓項目 167
5.11 小結與練習 170
5.11.1 小結 170
5.11.2 練習 170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
網路安全 171
6.1 Windows Server 2003的
安全簡介 171
6.1.1 用戶身份驗證 171
6.1.2 基於對象的訪問控制 172
6.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安全
配置的常用方法 172
6.2.1 安裝過程 172
6.2.2 正確設置和管理賬戶 172
6.2.3 正確設置目錄和文件許可權 173
6.2.4 網路服務安全管理 173
6.2.5 關閉無用埠 174
6.2.6 本地安全策略 175
6.2.7 審核策略 179
6.2.8 Windows日誌文件的保護 180
6.3 Windows Server 2003訪問
控制技術 181
6.3.1 訪問控制技術簡介 181
6.3.2 Windows Server 2003訪問
控制的使用 181
6.4 賬戶策略 187
6.4.1 賬戶策略的配置 187
6.4.2 Kerberos策略 190
6.5 啟用安全模板 190
6.5.1 安全模板的簡介 190
6.5.2 啟用安全模板的方法 191
6.6 實訓項目 193
6.7 小結與練習 196
6.7.1 小結 196
6.7.2 練習 196
第7章 埠掃描技術 197
7.1 埠概述 197
7.1.1 TCP/IP工作原理 197
7.1.2 埠的定義 199
7.1.3 埠的分類 199
7.2 埠掃描技術 200
7.2.1 埠掃描概述 200
7.2.2 常見的埠掃描技術 201
7.3 常見掃描軟體及其應用 202
7.3.1 掃描軟體概述 202
7.3.2 SuperScan掃描工具及應用 202
7.4 埠掃描防禦技術應用 204
7.4.1 查看埠的狀態 204
7.4.2 關閉閑置和危險的埠 207
7.4.3 隱藏操作系統類型 209
7.5 實訓項目 211
7.6 小結與練習 215
7.6.1 小結 215
7.6.2 練習 215
第8章 入侵檢測系統 216
8.1 入侵檢測概述 216
8.1.1 入侵檢測的概念及功能 216
8.1.2 入侵檢測系統模型 216
8.1.3 入侵檢測工作過程 217
8.2 入侵檢測系統的分類 217
8.2.1 根據檢測對象劃分 217
8.2.2 根據檢測技術劃分 218
8.2.3 根據工作方式劃分 219
8.3 入侵檢測系統部署 219
8.3.1 基於主機的入侵
檢測系統部署 219
8.3.2 基於網路的入侵
檢測系統部署 219
8.3.3 常見入侵檢測工具及其應用 221
8.4 入侵防護系統 225
8.4.1 入侵防護系統的工作原理 226
8.4.2 入侵防護系統的優點 227
8.4.3 入侵防護系統的主要應用 228
8.5 小結與練習 228
8.5.1 小結 228
8.5.2 練習 229
第9章 無線網路安全 230
9.1 無線區域網介紹 230
9.1.1 無線區域網常用術語 230
9.1.2 無線區域網組件 231
9.1.3 無線區域網的訪問模式 232
9.1.4 覆蓋區域 233
9.2 無線網路常用標准 233
9.2.1 IEEE 802.11b 234
9.2.2 IEEE 802.11a 234
9.2.3 IEEE 802.11g 235
9.2.4 IEEE 802.11n 235
9.3 無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236
9.3.1 無線網路訪問原理 236
9.3.2 認證 237
9.3.3 加密 238
9.3.4 入侵檢測系統 240
9.4 小結與練習 241
9.4.1 小結 241
6. 網監是干什麼的
1、協調、監督、檢查、指導黨政機關和金融機構等重要部門公共信息網路和互聯網的安全保護管理工作。
2、監督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單位和國際互聯網的互聯單位、接入單位及有關用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檢查網路安全管理及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
3、監督、檢查和指導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單位安全組織和安全員的工作。
4、監督、檢查、指導要害部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落實。
5、依據國家有關計算機機房的標准和規定,對計算機機房的建設和在計算機機房附近的施工進行監督管理。
6、依據國家有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場所)防雷防靜電的標准和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場所)防雷防靜電安全檢測工作實行備案登記和安全審核制度。
7、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進行監督檢查。
8、對計算機病毒和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其他有害數據的防治研究工作進行管理。
9、查處違反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國際出入口信道、互聯網路、接入網路管理規定的行為。
10、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網吧'、'網路咖啡屋'、'酒店電子商務中心'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實行備案登記和安全審核制度。
11、掌握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的互聯單位、接入單位和用戶的備案情況,建立備案檔案,進行備案統計,並按國家有關規定逐級上報。
12、對單位和個人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傳播有害信息的情況給予查處,對上述地址、目錄、伺服器,應通知有關單位關閉或刪除。
13、負責接受有關單位和用戶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案件報告,查處公共信息網路安全事故和非法侵入國家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和應用程序、傳播計算機破壞性程序等違法犯罪案件,查處利用計算機實施的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機密等違法犯罪案件。
14、掌握公共信息網路違法犯罪的發展動態,研究違法犯罪的特點和規律,提出防範和打擊公共信息網路違法犯罪的對策。
15、研究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的取證、破譯、解密等偵破技術,並負責對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中的電子數據證據進行取證和技術鑒定。
16、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和計算機系統輻射、泄露等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安全評估。
17、對有關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執法情況實施監督。
18、組織開展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宣傳、教育、培訓。
19、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對國際互聯網路實施監控。
7.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目 錄
第1章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1
1.1網路安全簡介1
1.1.1網路安全的重要性1
1.1.2網路脆弱性的原因3
1.1.3網路安全的定義4
1.1.4網路安全的基本要素5
1.1.5典型的網路安全事件5
1.2信息安全的發展歷程6
1.2.1通信保密階段7
1.2.2計算機安全階段7
1.2.3信息技術安全階段7
1.2.4信息保障階段8
1.3網路安全所涉及的內容8
1.3.1物理安全8
1.3.2網路安全9
1.3.3系統安全9
1.3.4應用安全10
1.3.5管理安全10
1.4網路安全防護體系11
1.4.1網路安全的威脅11
1.4.2網路安全的防護體系12
1.4.3數據保密13
1.4.4訪問控制技術14
1.4.5網路監控15
1.4.6病毒防護15
練習題15
第2章黑客常用的系統攻擊方法17
2.1黑客概述18
2.1.1黑客的由來18
2.1.2黑客攻擊的動機19
2.1.3黑客入侵攻擊的一般過程20
2.2目標系統的探測方法20
2.2.1常用的網路探測方法21
2.2.2掃描器概述22
2.2.3埠掃描器演示實驗25
2.2.4綜合掃描器演示實驗29
2.2.5CGI掃描器32
2.2.6專項掃描器34
2.3口令破解34
2.3.1口令破解概述35
2.3.2口令破解演示實驗35
2.4網路監聽38
2.4.1網路監聽概述39
2.4.2Sniffer演示實驗41
2.5ARP欺騙攻擊46
2.5.1 ARP欺騙的工作原理46
2.5.2交換環境下的ARP欺騙攻擊及其嗅探演示實驗47
2.6木馬49
2.6.1木馬的工作原理50
2.6.2木馬的分類50
2.6.3木馬的工作過程51
2.6.4傳統木馬演示實驗52
2.6.5反彈埠木馬演示實驗53
2.6.6木馬的隱藏與偽裝方式55
2.6.7木馬的啟動方式57
2.6.8木馬的檢測58
2.6.9木馬的防禦與清除60
2.7拒絕服務攻擊61
2.7.1拒絕服務攻擊概述61
2.7.2拒絕服務攻擊原理62
2.7.3拒絕服務攻擊演示實驗64
2.7.4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原理65
2.7.5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演示實驗66
2.7.6冰盾防火牆的演示實驗67
2.8緩沖區溢出68
2.8.1緩沖區溢出攻擊概述69
2.8.2緩沖區溢出原理69
2.8.3緩沖區溢出演示實驗70
2.8.4緩沖區溢出的預防72
練習題72
第3章計算機病毒75
3.1計算機病毒概述75
3.1.1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概念75
3.1.2計算機病毒發展簡史76
3.1.3計算機病毒的發展歷程77
3.2計算機病毒的特徵79
3.2.1傳染性80
3.2.2破壞性80
3.2.3潛伏性及可觸發性81
3.2.4非授權性81
3.2.5隱蔽性81
3.2.6不可預見性82
3.3計算機病毒的分類82
3.3.1按照計算機病毒依附的操作系統分類82
3.3.2按照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媒介分類83
3.3.3按照計算機病毒的宿主分類84
3.3.4蠕蟲病毒85
3.4計算機病毒的原理與實例86
3.4.1計算機病毒的結構86
3.4.2文件型病毒的實例——CIH病毒86
3.4.3宏病毒88
3.4.4蠕蟲病毒的實例——「熊貓燒香」病毒91
3.4.52008年新病毒的實例——「磁碟機」病毒93
3.5計算機病毒的防治97
3.5.1計算機病毒引起的異常現象97
3.5.2計算機防病毒技術98
3.6防病毒應具有的基礎知識99
3.6.1常用的單機殺毒軟體99
3.6.2網路防病毒方案103
3.6.3Symantec校園網防病毒案例104
3.6.4選擇防病毒軟體的標准110
練習題111
第4章數據加密技術113
4.1概述114
4.1.1密碼學的有關概念114
4.1.2密碼學發展的3個階段115
4.1.3密碼學與信息安全的關系116
4.2古典加密技術116
4.2.1替換密碼技術116
4.2.2換位密碼技術119
4.3對稱加密演算法及其應用119
4.3.1DES演算法及其基本思想120
4.3.2DES演算法的安全性分析121
4.3.3其他常用的對稱加密演算法122
4.3.4對稱加密演算法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123
4.4公開密鑰演算法及其應用124
4.4.1RSA演算法及其基本思想124
4.4.2RSA演算法的安全性分析126
4.4.3其他常用的公開密鑰演算法126
4.4.4公開密鑰演算法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127
4.5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129
4.5.1報文鑒別129
4.5.2PGP加密系統演示實驗133
4.5.3SSL協議和SET協議146
4.5.4PKI技術及其應用147
練習題157
第5章防火牆技術159
5.1防火牆概述159
5.1.1防火牆的基礎知識159
5.1.2防火牆的功能160
5.1.3防火牆的局限性161
5.2防火牆分類162
5.2.1軟體防火牆和硬體防火牆162
5.2.2單機防火牆和網路防火牆162
5.2.3防火牆的體系結構163
5.2.4防火牆技術分類165
5.2.5防火牆CPU架構分類166
5.3防火牆實現技術原理167
5.3.1包過濾防火牆167
5.3.2代理防火牆169
5.3.3狀態檢測防火牆173
5.3.4復合型防火牆175
5.4防火牆的應用175
5.4.1瑞星個人防火牆的應用176
5.4.2代理伺服器的應用180
5.5防火牆產品185
5.5.1防火牆的主要參數185
5.5.2選購防火牆的注意點186
練習題187
第6章Windows Server的安全189
6.1Windows Server 2008概述190
6.1.1Windows Server 2008的新特性190
6.1.2Windows Server的模型190
6.2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模型193
6.2.1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元素193
6.2.2Windows Server 2003的登錄過程194
6.2.3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認證子系統194
6.2.4Windows Server的安全標識符195
6.3Windows Server的賬戶管理196
6.3.1Windows Server的安全賬號管理器197
6.3.2SYSKEY雙重加密賬戶保護197
6.3.3使用L0phtCrack5審計Windows Server 2003本地賬戶實驗199
6.3.4使用Cain審計Windows Server 2008本地賬戶實驗204
6.3.5賬戶安全防護205
6.3.6賬戶安全策略206
6.4Windows Server注冊表209
6.4.1注冊表的由來209
6.4.2注冊表的基本知識209
6.4.3根鍵210
6.4.4注冊表的備份與恢復212
6.4.5注冊表的操作214
6.4.6注冊表的應用215
6.4.7注冊表的許可權217
6.4.8注冊表的維護工具218
6.5Windows Server常用的系統進程和服務220
6.5.1進程220
6.5.2Windows Server 2003常用的系統進程221
6.5.3進程管理實驗222
6.5.4Windows Server的系統服務228
6.5.5Windows Server的系統日誌231
6.6Windows Server系統的安全模板235
6.6.1安全模板概述235
6.6.2安全模板的使用236
6.6.3安全配置和分析237
練習題238
第7章Web的安全性240
7.1Web的安全性概述240
7.1.1Internet的脆弱性241
7.1.2Web的安全問題241
7.1.3Web安全的實現方法242
7.2Web伺服器的安全性242
7.2.1Web伺服器的作用242
7.2.2Web伺服器存在的漏洞244
7.2.3IIS的安全245
7.2.4SSL安全演示實驗251
7.3腳本語言的安全性267
7.3.1CGI程序的安全性267
7.3.2CGI程序的常見漏洞實例268
7.3.3ASP的安全性269
7.3.4ASP/SQL注入演示實驗270
7.4Web瀏覽器的安全性274
7.4.1瀏覽器本身的漏洞274
7.4.2ActiveX的安全性275
7.4.3Cookie的安全性277
練習題281
第8章網路安全工程283
8.1網路安全策略283
8.1.1網路安全策略的制定原則284
8.1.2常用的網路安全策略285
8.2網路安全標准288
8.2.1國際上的網路安全標准288
8.2.2國內的網路安全標准291
8.3網路安全系統的設計、管理和評估291
8.3.1網路安全系統的設計原則292
8.3.2網路安全系統的管理293
8.3.3網路安全系統的風險評估295
8.4典型網路安全工程實例297
8.4.1數據局163/169網路的設計和實施297
8.4.2TF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300
練習題308
8. 網路安全好學么
計算機網路安全(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簡稱網路安全,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管理、控制和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及數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網路服務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即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與服務不受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狹義上,網路安全是指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資源和數據(信息)資源不受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廣義上,凡是涉及到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屬性特徵(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相關知識、技術、管理、理論和方法等,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數學、密碼技術和資訊理論等多學科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是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網路安全與執法專業簡介
該專業是一個包含工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法學、公安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科技專業。
2、網路安全與執法專業主要課程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計算機犯罪偵查、網路信息監控技術、信息安全體系結構、電子證據分析與鑒定技術、互聯網情報信息分析技術、互聯網安全管理等。
3、 網路安全與執法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和警察基本素質,具備扎實的網路保衛執法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經過針對軟體開發技術、網路情報技術、計算機犯罪偵查取證技術和網路監察技術的專門學習與訓練,能在公安機關網路保衛執法部門及相關領域從事與預防網路犯罪、控制網路犯罪和處置網路犯罪相關的執法、教學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公安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網路安全與執法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相應的專業訓練,具有組織實施信息網路安全保以及互聯網違法信息的監控、信息網路違法犯罪的偵查辦案能力。
4、網路安全與執法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
本專業的就業前景較好,畢業生能在公安、檢察、國家安全等部門從事偵查工作、刑事執法工作、預防和控制犯罪以及偵查學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9. 網路安全護網能天天護嗎
能。網路安全防護是一種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如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
防護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數據加密防護:加密是防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網路隔離防護: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
安全防禦
根據網路安全現狀,以及各領域企業的網路安全需求,能夠簡單、快捷地實現整個網路的安全防禦架構。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防禦體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安全評估,安全加固,網路安全部署。
安全評估
通過對企業網路的系統安全檢測,web腳本安全檢測,以檢測報告的形式,及時地告知用戶網站存在的安全問題。並針對具體項目,組建臨時項目腳本代碼安全審計小組,由資深網站程序員及網路安全工程師共通審核網站程序的安全性。找出存在安全隱患程序並准備相關補救程序。
安全加固
以網路安全評估的檢測結果為依據,對網站應用程序存在的漏洞、頁面中存在的惡意代碼進行徹底清除,同時通過對網站相關的安全源代碼審計,找出源代碼問題所在,進行安全修復。安全加固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地安全防護手段,提供了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和響應入侵,加強系統自身的安全性。
網路安全部署
在企業信息系統中進行安全產品的部署,可以對網路系統起到更可靠的保護作用,提供更強的安全監測和防禦能力。
10. 網路安全的概念是什麼
網路安全就是指用於防止和監控那些沒有經過比人授權,就自己訪問修改網路可訪問的資源。比較通俗的講就是防止網站數據被其他人惡意的破壞、更改和盜取數據。讓程序能夠順利的運行。
2020年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共12個部門聯合發布《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於2020年6月1日起實施。
簡介
網路安全,通常指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實際上也可以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安全。計算機通信網路是將若乾颱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媒體互連起來,在通信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計算機間的信息傳輸與交換的系統。
而計算機網路是指以共享資源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對分散的若干獨立的計算機系統、終端設備和數據設備連接起來,並在協議的控制下進行數據交換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