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接乒乓球長膠和生膠拍的球
長膠和生膠過來的球都很沉,推擋的話,一下就栽了,尤其是長膠,如果想防禦,就把拍面稍仰點,別發力,借力推過去。如果不想這么被動,就拉弧圈,只不過要以向上為主,向前為輔。他主動發力打過來的球不怕,因為長膠和生膠都屬於借力打,自己發力沒什麼威脅,球速慢,飄,而且沉,最大的威脅時防弧圈過來的球,特沉,直接往下走。所以你拍面要調整好,下面是我收藏《乒乓世界》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寸有所長 尺有所短
長膠由於顆粒較長,自身難以製造旋轉,因此回球時主要依靠借來球之力,通過給予球體以反作用力來產生有規律的旋轉變化,如磕擋弧圈球過網後變為下旋,搓球出手後實際為上旋等等。長膠打出來的球,要麼運行慢,要麼飄或沉,初次接觸者,擊球時找不準擊球位置,不容易發出力,技術水平很難正常發揮,相應地戰術上也往往顯得束手無策。同時,相對於其它打法而言,使用長膠的人多半不太怕旋轉變化,這一點在遇到削球打法的對手時體現得尤為明顯。
但正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長膠也有著種種致命的弱點:害怕旋轉單一或沒有變化的來球,如球出台後被對方連續搶拉,或被對方在中台連續撩、兜住,再如長膠對長膠時回球都是不轉球,誰的拍型調節略有差池,稍一發力就易出界失誤;攻球速度慢,製造弧線的能力差,也難以發出全力,缺乏連續性……
因此,對付長膠選手時先要把握好兩個原則:其一,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相持中必須比對方更有耐心、更穩、更能磨,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你在看不見的心理抗衡中就已經占據了上風;其二,注意輕重力量的調節與運用,缺乏機會、看不清旋轉或沒有合適位置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發力,否則會適得其反。
發球 制敵於先
發球搶攻是對付直板長膠倒板打法最有效的戰術。一般以長膠為主者其反膠接發球的能力都比較弱,主動倒板上手的比較少,即使能像筆者這樣偶爾拉一兩個出檯球,使用率往往也不高,長膠側身攻、反面橫打也只能是偶爾為之的輔助手段,主要還是用反手長膠的推接等方式來控制回球,這就為破解這種打法留下了第一個命門。
站在自己的側身位發旋轉差別大、速度較快的轉與不轉長球至對方的反手底線,這是最佳選擇。因為此時長膠引拍的空間受限,難以擺短或控制落點(如推直線長球),也不便發力或調節輕重力量,想側身吧也不太來得及,即使勉強側身正手空當也會暴露過多,若是後退半步擊球,且不說是否倉促,也會因擊球距離拉長而失卻快攻的威力。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對方以長膠推接,這種回球通常比較「死」——要麼偏高,要麼偏長,多為出檯球,容易被搶攻。當我方發出的是下旋球時,長膠回球以稍帶上旋居多,但如果發上力了有時也顯得有點沉,比如對方正手用長膠「刮」一板、打一板;當我方發出的是不轉球時,長膠的回球基本還是不轉,因為它需要依賴對方的旋轉來產生旋轉,當然此時球也有點晃,我方第三板回接時仍需「柔」一點。
一般來說,開始可以先發幾個加轉球,長膠見到轉的就會把板型放平些,我方再來幾個不轉球,總之出手必須要特別快,方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業余愛好者的發球很少那麼純熟,出手速度偏慢者不在少數,若是發不到底線就易被直板長膠搶先上手。專業選手就不會讓對方輕易地在一個點上搶攻,而是有幾套發球,比如看你要側身了突然用個假動作發快速急球到你正手,總是在變化中控制對方限制其搶攻,直板長膠也比較懼怕這種帶有合法隱蔽動作的快速長球,因為其膠皮性質決定了迴旋餘地不大,只能被動地磕、擋。旋轉方面,業余選手在要求保證出手速度的前提下旋轉較難發足,不妨適當側重於發不轉球。
如果我方完全不擅長發轉不轉球,或是直板長膠有意識地增加了倒板用反膠接發球(特別是搶攻)的比例,我方可考慮多發些側上、側下旋球,配合急球。側旋球若能發出長短變化效果更好,但切記這里所說的「短球」並非指非常近網、短到兩三跳甚至更多的短球。不僅僅在接發球中,在任何一個環節上,直板長膠選手都樂於同對方斗網前,因為長膠接這種短球有充分的時間,有適宜的位置,最易製造變化,能主動抹、撇令回球晃悠不定,對於側旋短球也能擺短或借上旋轉。所以,所謂的側旋短球,應以剛好不出台(或恰恰出台)為宜,令對方無法搶拉也難以控制,長膠被迫搓接時就容易出現半高球。
當我方的發球為側上旋時,長膠回球多有點高,長的居多,或許帶些旋轉,但不會太轉,基本可以搶沖,作為一般下旋球來處理;當我方發球為側下旋時,回球即為側上旋,但打的時候如果位置不合適不要「發死力」,先以命中率為重,高水平的長膠選手不會讓人輕易上手的,像以前梁戈亮的回球都很晃很飄,對方幾乎沒有機會下手。
無論發什麼球,自己都需對直板長膠下一板的回球事先心中有數,做好准備,以免浪費進攻機會,比如我方發不轉球,進攻時要想到多壓點板型,可以適當「發死力」;而發側旋球後對方回球弧線會有點低、帶點晃,我方搶攻時就要帶點摩擦、帶些晃動,力量要適中。如果進攻能力不強,又不太熟悉長膠的性能,可以採用先突然發一快速長球,然後搓一板、推或攻一板、再搓一板……的戰術,因為此時對方的回球也是一下旋一上旋再接一下旋……循環往復,有規律性,籍此摸透長膠的脾性後,相持中的許多問題就可逐步迎刃而解了。
相持 穩中帶凶
但實戰中並非每一次發球搶攻都能一擊制勝,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進入相持段,何況還有直板長膠的發球輪。長膠將下旋來球拱回,是其爭取主動的重要手段,對於我方而言,能否處理好這板來球,往往就成為決定相持形勢的關鍵。長膠拱回的是上旋球,作為反膠選手,當來球到我方反手位時,可用推、彈擊回接,注意板型壓一點,自身多發點力,因為這種球的上旋比一般反膠推過來的球要強些,當拱到我方正手位時,發力搶拉恐怕有些難度,可採取多收前臂、動作幅度小些帶回,考慮到此球運行的速度還有點快,我方擊球點應早些,找好位置,注意身前擊球,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要太狠,以控制落點為主,通常多回至直板長膠的反手位,配合回中路,若要變其正手,必須加力,能到底線更好。
當多拍來回的局面已在所難免時,先逼住直板長膠的反手,注意充分摩擦球,把旋轉拉出來,先吊住再找機會沖,這樣他基本只能磕,而在近台想磕不出台又很難,也不敢輕易倒過來用反膠發力,長膠最怕的就是被對方拉住後擺脫不了。在直板長膠進攻力度不大時,我方的拉球弧線高些也無妨,他反而更難受,弧線拉低了之後我方的保險系數會降低。拉球落點上以盯住直板長膠的反手大角為主,如果拉到中路須提防其倒板用反膠側身攻。雙方僵持不下時,切忌太過手軟,長膠磕回的球,我方若以搓回接,很容易被其用長膠拱回,我方一「抬」,他接著就可以攻打了。假如長膠磕回短球,我方難以連續拉時,有能力者可上前劈長,這樣對方即使想進攻也發不出力。
早年筆者曾與國家隊一位直板單面拉交過手,他就是每分球連續拉七、八板到我反手,看準再沖,筆者發不出力也只能磕到他反手位,他拉球弧線也比較高,開始筆者太過保守,打到第5局8:13落後,看這樣打下去肯定要輸,越不敢打他拉的弧線越高,筆者索性就豁出去,用反膠發力打他的弧圈球,最後才21:18拿下。
相持中我方處於下風時,如何應對長膠攻擊性強的回球也是令人感到棘手的難題。長膠正手「刮」過來的球總是有點飄或沉,我方可把拍型略為放平,在上升後期擊球,觸球的中下部,用半推半搓的方式回擊;當長膠發力搶攻比較轉的下旋球時,我方拍型更須調整得平一些,根據對方發力的大小,決定防守時往上「抬」的力量。防守長膠的發力搶攻,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術,即使是很多專業選手也會因來不及調整拍型而下網失誤,對付長膠發力搶攻的另一個方法就是退到中台,把球加大力量「撩」起來,再伺機轉守為攻。
接發球 寧凶勿軟
直板長膠倒板打法的發球,主要還是依靠反膠來製造旋轉變化,單純用長膠出不了什麼變化,過去5分一輪中長膠偶爾可以發一個,發出的側旋球稍微帶點晃、感覺下沉,但也只能起到干擾作用,旋轉不強,即便是用帶海綿的長膠發下旋球通常也只能出一點點旋轉。從發球種類上看,由於用直板長膠倒板的選手比較少,所以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沒有什麼普遍性的套路。就筆者本人的經歷而言,早先膠皮沒有顏色限制,就跺腳發轉不轉長球,對方稍微反應不過來不是出高球就是直接吃,那時候發完轉不轉長球就可以准備側身搶攻,動作幅度較大,發力打得多,拉得少。有的人不太吃這種發球,時不時還能拉一下,筆者就改用反手發個加轉下旋球到其正手近網處,對方上來只能搓,又不太敢搓到正手,若撇到反手,筆者可用長膠拱,也可以用背面的反膠直接搶拉,因為這個回球比較死」。後來有了顏色限制,轉不轉長球的威脅就下降了,於是改發不出台側旋球為主,對手想拉但球不出台,一搓就高,筆者再搶攻。而以前直板長膠倒板打法的中國香港名將齊寶華,則以發高拋球為主,這是因為她的反膠可以搶拉弧圈球,發高拋球對手不容易控制短球,回球一出台齊寶華就可以用反膠上手,所以這種發球體系主要是為了配合她後面的搶攻,前提是她有相當強的主動進攻能力。
總體而言,接直板長膠選手的發球還是要凶一點。對正手近網短球,接發球能直接變到長膠正手最好,根據對方的上手能力,若對方拉球質量比較低,我方可以劈長,接防守、快帶、反拉,反之我方可擺短到其正手;來球太短時,發力挑可能失誤會比較多,撇接時注意狠點、弧線低點,並與隨後的防守緊密銜接,再配合其它變化。對側旋發球,我方應爭取先拉起來,或者挑,盡管失誤或許多點,但回過去的球質量高些,對方長膠不容易上手,控制回來的球就不是那麼嚴密,如果自己比較軟,老是搓,就讓對方得到了用長膠進攻的機會。
Ⅱ 乒乓球如何接發球
接發球的手法要變化的快、准,還有果斷;另外在接較復雜的旋轉發球時,還要控制好落點,力爭主動。因此,練接發球技術有時要比練發球難度更大。
當接上旋轉(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擋回接,拍面適當前傾,擊球的中上部,調節好向前的力量。
當接下旋長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時多向前用力。
當接左側上下旋球可採用攻球和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傾(後 仰)並略向左偏斜,擊球
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來球的左側上(下) 旋力。
當接右側下、下球可採用攻球或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擊,拍面稍前傾(後 仰)並向右偏斜,擊球偏
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點和方法與接左側上、 下旋球相同。
當接近網短球用快搓、快點或台內突擊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當接轉與不轉接在判斷不準的情況下可輕輕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 線和落點。
當接不同性能球拍的發球長膠、生膠、防弧膠的發球基本屬不轉球,用相應 的方法回接。
當接高拋發球如球著台後拐彎的程度大,應向拐彎方向提前引拍。
拓展資料
正手攻球時不敢大膽揮拍,有停頓,弧線製造不好。 糾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揮拍練習把拍揮夠。
上臂與身體夾角過小。 糾正方法:放鬆肩部,加大上臂與身體的距離。
抬肘抬臂。 糾正方法:對做近台快攻練習,強調擊球時肘肩向後下方。
手腕下垂,球拍與前臂垂直。 糾正方法:強調手腕內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練習。
判斷球的落點不準,引拍動作不到位。 糾正方法:用先做接平擊發球的練習,再做連續推擋球的練習來糾正。
反手攻球時拍面前傾過早。 糾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練習使拍面稍後仰。
拍面前傾不夠。糾正方法:作平擊發球練習,體會擊球時手腕外旋動作的方法。
Ⅲ 乒乓球的長膠如何接
長膠的發球與接發球
一、長膠的發球
(一)通常一般水平和初學長膠的選手,是發不出旋轉變化的球的,主要靠發球取得優勢的是:
1. 對方不懂長膠,使其回球失誤。 如:用長膠發球時,動作用力往下切,球在長膠粒未復原前就被擊出,所以球就不怎麼轉,這和反膠恰恰相反,所以如果你用平常接反膠下旋的方法去回這種球,就很容易出界。相同原因:如果用長膠發球時,動作用力往上摩擦,實際發出來的球,沒有習慣想像中那麼上旋,回接時就容易下網。所以一般水平的長膠發球時,出來的球旋轉幾乎一樣,與他的動作完全無關。
然而打乒乓球回接球完全是憑條件反射,所以對方一往下切,我們就會的去搓,於是就吃了球,改變這種日積月累養成的下意識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改變接球想法就可以進行有效的調節,具體方法是:長膠發球時,動作用力往下切,你就當上旋接。細心的人就會問,那不是就下網了嗎?是的,如果你接球瞬間,蒙上眼睛去接,是會下網,但是,如果你看著接就不會了。因為:雖然你是當上旋接,但對方的下切動作會讓你在接球瞬間下意識略微向垂直方向調整,而且,對方切的越狠你的下意識反映就越明顯。這種下意識本能是任何人都無法控制的,所以必須通過你所能控制的想像中的判斷的上旋程度後調節的拍型,既對方下切越狠,你當球越上旋。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吃球。
相同的,如果用長膠發球時,動作用力往上摩擦,你推擋時當小下旋接。 對方用長膠用力發左右側旋,大家可以自己動腦筋想想,該怎麼回接?長膠高手如果對方輕力發球時,就要非常小心了。球會比通常想像中轉得多。
2.靠落點和速度的差異通常在對方對長膠有一定認識以後,就要以這種發球為主了,由於這種發球不是靠旋轉取得優勢,而是靠後面的回合變化取勝的,所以發球的主導思想是不能被對方直接發力進攻,為了保證這點就要求:站位近台,發球動作小,速度快,落點差異大。聲東擊西,忽遠忽近,注意觀察對方站位的破綻,才能取得好的實戰效果。
3.長膠高手的發球:長膠可以發出較轉的球,(當然長膠膠皮要干凈)只是很多人沒有正確掌握發球方法,長膠不同於反膠,所以摩擦方法不同,我所掌握的左右側旋發法是,輕力摩擦球的左側或右側,切忌不要用力量撞球,動作不易過大,對方會以為球不太轉而吃轉,另這種側旋球發得好,球會發飄並會拐彎。長膠能發出較強的下旋,這是我在實際比賽中遇到且驗證過的,我請教過對手,這種球是利用長膠根部摩擦產生下旋的,所以發球時,要求撞擊猛並迅速,觸球中部略偏下,擊球點略比網低,整個動作先向下後向上,出來的效果是長而飄且下旋,後來我也能發出下旋,但沒那個對手的下旋強,原因是我腕力使用不集中。
(二)發奔球 發奔球的目的是以變化牽制對方。短球發的再好,若千遍一律,對方也會找到規律,叭在前台有備無患。其用處有 ;
第一,這時用經常性的長、急球,破壞對方判斷,打亂對方的站位;
其二,也是實力強、善打對攻的選手,避免與對方在台內短球糾纏不休以對攻取得主動的戰術需要;
其三,經常可使對方猝不及防,直接得分;發正正手奔球,特別對善於側身弓的選手威脅更大。
核心:又「長」又「快」;一定要出奇制勝,出手快,旋轉強,有斜中、直落點的變化,否則等於送死。
要點 :1 向後引拍手位高(加大空間距離便於加速),拍頭向下;
2 手腕敲擊、彈擊(提高爆發力)
3 用球拍前端部位觸球中部(點擦球的中下部為下旋),可加快球的出手速度;
4 觸球點低(上旋幾乎與網高;下旋幾乎接近檯面),可保證球的反彈軌跡更多向前;觸球點越低,球體受力(合力)越大,速度更快;
5 重心下壓(重心的作用無論對發力、第一跳穩定性以及控制弧線是非常重要的,還可增加力量);
6 第一落點為己方檯面端線(其實只要彈切、摩擦到位,打此落點基本不會出台,放心用力發)。 發球要勤學苦練,如果你每次打兩個小時的球,那麼你至少練半個小時的發球,就是說每次要有半小時練習時間,並加強腕力鍛煉,久而久之,在練發球中,可以找到無窮的樂趣。
二、長膠的接發球
用長膠球拍接發球,比反膠要保險些,因為它不易吃轉。但這決不是說就無需依來球的不同旋轉調整拍形與發力方向了。來球上旋或側上旋,拍形應豎些,稍向下多用些力;來球下旋或側下旋,拍形應稍後仰,並略向前送。筆者是直握拍,在乒乓球的技術上,接發球一直是弱項。
我曾在球拍背面貼過正膠和生膠,當遇到發球好的對手時,為了避免反膠吃轉,就倒拍或以反面橫打的方法接發球。以後我改打長膠,在打球的過程中,感覺用長膠接發球有許多特點。
這其中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改用長膠後,在接發球時用輕擋 感覺很容易控制球,尤其長膠處理網前小球有優勢,對手用相似的動作發出側上側下或轉與不轉短球,只要來球的絕對旋轉不是特別強烈,用輕擋的方法接發球一般可以保證回球的質量,而且在拍形的調整上不怎麼需要特別下功夫。過去經常靠發球贏我的一些球友,甚至在與我交手時反而不怎麼發旋轉強的球,以避免長膠的借旋功能將旋轉又還給他,到頭來自己別扭,在這一階段,我初步嘗到了長膠接發球的甜頭。
二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逐漸發現了長膠接發球的缺點。主要是長膠不能象反膠那樣有效地主動製造旋轉,它的旋轉是根據來球的旋轉性質決定的,常呈現出反旋轉的特點,因此容易受制於對方。如以長膠的輕擋接發球方法為例,當對方發不太轉的球時,它回過去的球也不太轉,對方發加轉下旋球,回過去的球變為上旋,對方發不太轉的上旋球,回過去的球略帶下旋,以上三種回球的旋轉要麼不強要麼帶上旋,所以接發球質量稍差便會被攻。
說長膠的不吃轉,是指相對於反膠而言,當遇到對手發球的絕對轉速很大(這種球發球水平一般的人通常是發不出來的),用借力為主的輕擋接發球仍有可能吃發球。凡是對付長膠有經驗的選手,一般都注意發球後長膠接過來的第一板球旋轉有規律的特點進行搶攻,而且發加轉下旋球居多,利用長膠用較保守的方法接過來的球是上旋的特點,直接扣殺,在這種情況下長膠在接發球時如何抑制對方 的發球搶攻就顯得十分重要,它往往決定著每一局的勝負。
用進攻的方法接發球當然最好,從理論上分析,長膠不易吃轉的特性決定了它並不怎麼怕下旋球,從實踐中看,也有不少長膠選手較多地採用接發球搶攻的方法,如2002年巴西公開賽四分之一決賽日本的藤沼亞依勝金茂校的一場球,她接發球的主體手法就是長膠的反手攻。我現在的接發球與不同對手交手時是有區別的,開始階段先以輕擋接發球觀察效果,再配合以側旋推擋、拱、撇、 搓和削等方法。當對方發球搶攻成功率很高時,就多採用以自身發力為主的技術接發球,我覺得此時多一些冒險精神,很可能是最穩妥的做法。對不轉、一般的上旋和不很轉的下旋球,長膠在接發球時直接進攻都很容易掌握。
對加轉下旋球,我在應用拉接發球的過程中,感覺只要把注意力放在悉心體會動作的正確上面,出現失誤的可能性並不大,除非對方發上旋而你誤判為下旋。使用時的技術要點是用球拍接觸球的中下部,又「托」又提拉,發力宜「柔和」,直拍手腕靈活,反手應用時其動作軌跡是先略由左向右下方再向右前上方揮拍(以右手為例),手段較為隱蔽,起始動作很象准備削球,出手一瞬間變化快,效果更好。
筆者在使用這一技術接發球時,思想上並沒有一板打死對方的指望,但由於長膠明顯的攻球下沉特點極難適應,直接得分的機會還是不少的。拉接發球的缺點是長膠擊球速度慢,當遇到高水平選手時,容易被反拉,出現這種情況,就應十分注意落點,並略為增加發力程度。除了直接進攻外,還可以用側旋推擋的方法,其中推擠(由右向左摩擦球)一般長膠選手使用又較多,它需要稍發力,使用難度比輕擋稍大。
對下旋發球,長膠在反手位還可以使用拱的方法,即來球的高點期拍形與地面垂直或略向後仰向前發力推球,落點要求在對方底線。當對方對你的長膠接下旋發球的手法熟悉以後,適當用反膠擺短做一些配合效果更好。 對上旋發球,還可以磕,即於來球的上升期在台內向前下方做切的動作,回球比擋下旋強烈,但使用難度比擋略大。
對奔球還可以快帶,這是界於進攻與防守之間的一項中性技術,球速快,也有一定的下沉。對奔球來不及進攻和快帶時可用削和擋做過渡。
根據我用長膠接發球的體會,我認為長膠在接發球時,一是要注意進攻,二是要注意變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對方的發球搶攻,從而順利進入相持。
長膠比較怕不轉或略帶上旋的長而快至底線兩大角的球。因為稍控制不好就極易遭到強攻。所以回接一定要對自己要求高,在控制回接網前球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再考慮通過回對方兩底線長球,讓對方回球質量略低後,在控制網前小球。對於比較好回接的半長球和短球要盡量提高回球質量。
Ⅳ 乒乓球的接球技術詳細教學
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打乒乓球來鍛煉身體。乒乓球比賽中,接發球的技術最為靈活,難度最大。想要好好掌握接發球的技巧,就需要熟知乒乓球接發球技術大全和實戰技巧。對此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乒乓球的接球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乒乓球的接球技術
接發球判斷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的方式和接發球的成敗。以下是幾大判斷要點:就對方發球時的站位決定自己接發球的站位。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觀察球拍觸球瞬間摩擦球的方向,判斷球的旋轉性質。觀察發球時揮臂的動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斷球的落點長短和旋轉強弱。根據發球的第一落點判斷來球的長短。根據球在空中的飛行弧線判斷旋轉。根據手感判斷來球的旋轉。記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顏色及各自的性能。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
①板形
一般情況下,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系,因為發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後中部。而發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②動作軌跡
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並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容易“吃”住球,動作也比較固定,擊球後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③弧線
上旋球和不轉球的運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台,弧線低平。下旋球運行比較平穩,弧線略高,短球不易出台。
④出手
發上旋球和不轉球一般出手比較快,並且突然,動作模糊。下旋球的出手相對要慢一些,因為要給球以足夠的摩擦時間,才能使球產生強烈的下旋效果。
⑤分布
在接發球時,要不斷琢磨發球者發出球的旋轉性質的隨機分布和習慣。
2、速度和落點判斷
①長球
一般情況下,發球者如果想把球發得很長,第一落點多在自己本方檯面的端線附近。如果力量差不多,球的運動速度,側上旋和不轉球明顯要快於側下旋和下旋,如果是發側上,下旋斜線長球,要注意球的第二弧線有側拐特點。如果是直線長球,要特別注意平推過來,或者是略帶外拐的球,因為這種球除了有很快的速度外,容易發出線路比較直的球,客觀上曾加了球的角度,給接發球者造成較大的難度。
②短球
由於發球者想要把球發短,手上就不能發很大的力量,要收住一點,所以,短球較難發揮速度的優勢,比較多是考慮的落點和旋轉。在發短球時,第一落點一般距球網較近,可根據這一特點判斷來球的長短。在接短球時,要特別注意手不要過早的伸入台內,以免側上旋短球的第二弧線往前“拱”,頂在板上,使手上失去對球的控制,以及來球可能是“傘三角”位置,球是從靠近球網的邊線出台,手來不及拿下來,對不準球。
③對半出檯球
對半出檯球的判斷是接發球判斷中難度比較大的一項技術。因為這種球往往容易造成接發球者的猶豫,是思路混亂,影響整場比賽的發揮。在判斷這種球時,一是視其旋轉性質而定,側上旋和不轉球鼻側下旋和下旋球容易出台。二是根據發球者的特點而定,要仔細研究發球者在發半出檯球時,到底哪種容易出台,哪種不容易出台,是正手容易出台還是反手容易出台等,這樣就會增加半出檯球選擇手段的針對性。
3、精通接乒乓球技術
①接上旋轉(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擋回接,拍面適當前傾,擊球的中上部,調節好向前的力量。
②接下旋長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時多向前用力。
③接左側上下旋球可採用攻球和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傾(後仰)並略向左偏斜,擊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來球的左側上(下)旋力。
④接右側下、下球可採用攻球或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擊,拍面稍前傾(後仰)並向右偏斜,擊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點和方法與接左側上、下旋球相同。
⑤接近網短球用快搓、快點或台內突擊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⑥接轉與不轉接在判斷不準的情況下可輕輕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線和落點。
⑦接不同性能球拍的發球長膠、生膠、防弧膠的發球基本屬不轉球,用相應的方法回接。
⑧接高拋發球如球著台後拐彎的程度大,應向拐彎方向提前引拍。
乒乓球發球技術要點
①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
一隻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於等於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台端線外、高於檯面且需垂直上拋。
一隻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於檯面,並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②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是直拍還是橫拍。是左手還是右手。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是生膠還是半長膠。是反膠還是正膠。是近台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③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球,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槌、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
乒乓球入門基礎知識
1、在面對來球時,減短引拍的時間和距離,增加小臂的揮動速度,使自己的的手腕盡量放鬆。
2、如果對面的球是飄忽不定的弧圈球時,你可以加大腰部轉動的角度與速度,讓自己的球拍與球保持相切。
3、擊球時靠近球台,去打上升的來球。
4、選擇硬度高的海綿,增加擊球的力量感,從而加快擊球速度。
5、在擊球時減少多餘的動作,加快揮拍動作並且採用“借力”的方法。
6、上旋球:在發球時擊打球的上部,球拍與球保持相切。
7、下旋球:在發球時擊打球的底端,球拍與球保持相切。
8、側旋球:在發球時擊打球的底端,球拍與求保持相切,但是你的球拍需要做一個平行拉回,使你的球產生一個側面旋轉的力。
猜你喜歡:
1. 業余乒乓球選手的技術缺陷及解決方法
2. 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要有哪些技術要點
3. 乒乓球技術全攻略
4. 乒乓球單打技術訓練方法有哪些
5. 乒乓球發球技術
Ⅳ 短球應該怎麼接呀
近網短球,我告訴你怎麼接
三種,挑打,擺短,和劈長。
挑打,這個可以說是難度最大的,畢竟旋轉很強。
手腕用的不好很容易下網。不建議你挑打
擺短,首先是上步,對方來球很短,你一定要判斷清除後
果斷上步,注意,不是光上腳,身體重心也要上去,
身體前傾,在來球的上升期接觸球的底部。用球拍的偏上部去觸球就是拍子要伸出去,不要用拍頭去觸球,否則容易下網。
出手要短促有力,有種切的感覺。力量要控制的好。自己多體會。
另外如果是正手擺短時不要斜著拍子,正對著球切下去。
劈長,還是上步,同上,在來球的高點期,(注意,變了)
向前下劈出去,多象前送出去。出手要迅速,果斷。拍型較
擺短稍立,擺短後仰的多一點。
暫時就這些吧,我說了這么多。明白了吧,下次分給多點哦
Ⅵ 怎麼學好乒乓球里的接發球技巧
各種擊球手法中,最復雜且最難於掌握的 就是接發球手法。因為在比賽的一般擊球中,對方來的球旋轉多是單純一種旋轉,一般不是上旋就是下旋,如果對方偶帶側旋就會感覺比較難於還擊。而接發球則不然,由於發球者是在主動的情況下,從靜止狀態開始且不受對手任何干擾地運用發球技術,發出的球旋轉變化多、落點活、動作相似。這就要求接發球的手法要變化的快、准,還有果斷;另外在接較復雜的旋轉發球時,還要控制好落點,力爭主動。因此,練接發球技術有時要比練發球難度更大。
一、 接發球手法的運用
在接發球中,要求用相同的手法或不同的手法回接對方發出的各種速度、落點和旋轉的球。接發球控制速度可以在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或下降期接觸球。
在上升期接發球,可以加快回球的速度,從而縮短對方發球後第二板的准備時間,造成對方搶攻無力或來不及搶攻,這時接發球要特別注意;要控制對方發球的強烈旋轉,因為此時是球旋轉最強烈的時間。在高點期接發球,球速較前慢了些,並且這時球彈起最高,可以加力回擊,提高接發球回球的力量。在下降期接發球,由於發球的旋轉大大減弱了,這時回接就容易提高接發球的准確性,同時可以達到以慢制快的效果。總之,善於抓住有利時機,靈活地在對方發球的不同時期回接球,可以提高接發球的主動性。
二、接發球擊球時間的選擇
在接發球手法中,快推是在上升期接觸球,加力推是在高點期接觸球。
快搓是在上升期接觸球,慢搓或加轉搓球是在高點期或下降期接觸球。
在攻球的手法中,快抽是在上升期接觸球,掃抽是在高點期接觸球,拉抽是在下降期接觸球。
前沖弧圈球是在上升期或高點期接觸球,加轉弧圈球則在下降期接觸球。
在削球打法中,近台削球是在高點期或上升後期接觸球,遠台削球或加轉削球是在下降期接觸球。
另外,用相同的手法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擊球時間來控制對方地速度。如用推擋在上升期接發球,回球速度快;如果在高點球加力推擋,回球力量大;如果在下降前期切、擠,可以使球產生下旋。
三、 控制落點和線路
控制落點,接發球時應有斜、直線和長、短球的落點變化,可以採用逢斜變直,逢直變斜或同線回接,以及逢長變短、逢短變長、同點回接的控制方法。
1。逢斜變直
對方發大角度斜線球到反手後准備側身搶攻,這時可回直線到對方右角,迫使對方不能發球後搶攻。此時應注意,接發球前手臂和拍形都要順著對方發球的斜線方向後撤。向前擊球時,手臂和拍形再突然改變成直線方向,增加變直線的突然性。
2。 逢直變斜
對方發直線球後,接發球可送直線,迫使對方移動較大距離去打第二板造成被動。
這時應注意,接球前手臂和拍形順著對方發球的直線方向後撤,然後向前擊球時,手臂向斜線方向揮動,同時控制拍形朝向斜線方向。
3。 同線回接
對方發斜線球或直線球後,根據不同情況,同樣回接斜線或直線,使對方不能搶攻。這時應注意,接球前手臂和拍形隨來球方向後撤,擊球時,再迎著來球方向揮動,拍形不變。
4。逢長變短
對方發長球後准備發力搶攻。接發球時,可用減力擋或搓擺回接成近網短球,使對方不能發力搶攻。
這時,一方面應注意削減對方發球的前沖力,另一方面要控制好自己接發球的前進力。
5。 逢短變長
對方發短球後,可用推擋,搓球或台內挑、撥、拉點等手法接成長球,迫使對方必須後退擊球。這時,要力爭在來球的高點期接觸球,以加強接發球的主動性。同時,要注意手臂伸進台內的過程中,肘關節要抬高,要沿著檯面前移,否則,會因拍插不到球下,造成錯誤的弧線,使接球下網。
6。同點回接
對方發長球後,接發球同樣回長球。對方發短球後,可以用輕搓、擋或挑、撥的手法同樣回接短球,以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四、 旋轉球的回接方法
對方發球不僅有速度和落點的變化,而且還會帶有復雜的旋轉變化,如上、下旋球或左、右側旋球,以及兩種旋轉球混合在一起的發球。這樣在接發球時,就要根據對方發球的各種不同旋轉來調整拍形和接觸點,以及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
1。 接上旋球
用推擋或沖扣接發球時,拍形要前傾,多向前下方用力並根據旋轉的強弱來加大或減小拍形前傾和向前用力的程度,用搓球、削球接發球時,要將拍豎起一些多向下用力削。如果要加轉削球,可離台遠一些再接觸球,並且增加向前用力。總之,不論用什麼手法都要注意控制住來球的前沖,以免接發球出界。
2。 接下旋球
用搓球、削球接發球時,要使拍多後仰一些,多向前用力,並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增大或減小拍形後仰及向前用力的程度。用反手推擋接發球時,拍形要先後仰,以便接觸球的中下部,擊球時,前臂外旋用力,同時伸肘,向前上方用力。用沖或拉接發球時,要加力向上揮拍。用扣殺接發球時,要用拉扣結合(先拉後扣)的手法。總之,不論用什麼手法,都要控制來球下旋墜力,以免接發球下網。
3。接左側旋球
不論用什麼手法接發球,都要注意控制來球不向球台的右邊(指接發球一方)飛出。如接對方發來的直線球,則接發球要使拍接觸球的中後部。如接對方發來的斜線球,就要使拍接觸球的中部偏右,對方發球的左側旋越強,拍接觸球的部位越要注意偏向右邊。用同線回接的方法,准確性較高。若用逢斜變直或逢直變斜的方法,則要注意拍接觸球的部位微微向球的左方變換一下,並且要向上拉抽或向下削搓用力加轉。還要注意,對方站到球台左角,用正手接左側旋球時,最好用異線回接,即逢斜變直、逢直變斜的方法接發球。
4。接右側旋球
同接左側旋球的方向正相反。接直線球時,接觸球的中部偏左,才能使拍控制住球,不向台邊飛去。
5。接左側上旋球和左側下旋球
接左側上旋球時,要使拍接觸球的偏右中上部,這樣,在控制了左側旋轉力的同時,又控制了球的前沖力。接左側下旋球,要使拍接觸球的偏右中下部,這樣,在控制了左側旋轉球力的同時,又控制了發球的下旋墜力。
6。接右側上旋球或右側下旋球
回接右側上、下旋發球時,要使拍接觸球的偏左中上部或偏左中下部。這樣,在控制了右側旋轉力的同時,也控制了上旋(或下旋)力。
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每一個發球都可能具有強烈的旋轉、刁鑽的落點和出人意料的速度。這就要求接發球時要具有熟練的手法,同時控制對方發球的旋轉、落點和速度。切記:技術水平的提高是汗水的結晶,熟能生巧、多想多練,才能做到在0。1~0。2秒的時間內判斷清楚來球的性能,准確的接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