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網路新詞作文,怎麼看待
看網路用語
時代的不同,人類的語言也日漸豐富。網路用語這一新名詞展露在當今社會,同時,也席捲到了吸收知識的地方--校園。
不同級別的學校,無論小學、中學、大學都有網路用語.網路用語正如一場新的問話大爆炸一般,在校園中「炸」開了。像「糾結」、「囧」、「杯具」等等,這些網路用語在學生口中時常說著,老師也是略懂一些。而我們的父母卻很擔心,充滿了無奈。在我看來,網路用語就想感冒,它已經感染了許多人,包括國外,但這種「感冒」十分嚴重,一旦染上,便無法治癒,反而會繼續讓其他人患病。
雖然這種「感冒」的毒性很猛烈,但是沒有人想去治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場世紀大感冒,也是一種流行。自從人有了會說話的能力,時間好像有意無意的讓人們懂得了更多說話的技巧,新的「語言」在當今世界已經嶄露頭角,網路用語--這是一次無法抵禦的流行趨勢,可能持續到下個世紀。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網路用語既好也壞。因為網路用語一方面是順應時代而產生的,另一方面它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相背離。但這似乎看似矛盾卻存在一定聯系的產物在當今世界如雨後春筍般的傳播開來,沒有誰能改變。
如果你不說幾句網路用語,別人會說你「老土」、「OUT」、「上個世紀的古板」的話;如果你老說網路用語,別人會說你「忘本」、「丟了自己作為中國人的一些東西」。網路用語的出現是隨時代的改變而產生的,我們那些傳統美德還不是當時的時代所產生的嗎?雖然我們現在知道許多網路用語,但這並不違背傳統,也不是顛覆傳統,顛覆時代,我們應該正視它。網路用語是在當今時代產生,了解一下,會說,沒什麼大不了。而切勿當成家常便飯來記、領會。我們應該在不違背傳統美德的條件下,知道網路用語,網路用語它只適應這個時代,說不定在下一個時代,會出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呢!網路用語,我們應該正視,而不能看做文化。
㈡ 如何看待網路新詞彙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與網路的普及,不論影響好壞,網路新詞彙的出現已成必然。網路詞彙的出現與發展一方面體現了人們文化表現方式的多樣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們對應用了幾百年的傳統詞彙的厭倦,他們想尋求一種更能直接體現當時人、事、情、景的詞語。其實網路新詞的出現也部分地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某些低俗、粗鄙的網路詞彙也充斥著我們的視聽,這又是其負面性。要一分為二地正確對待網路新詞彙這個事物,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揚其善,又要注意其消極的一面,抑其惡!大家共同推動這個新事物積極健康的發展。
㈢ 網路流行語的利與弊
網路流行語的利
1,標新立異,詞彙五花八門。網路這個虛擬的社會,沒有現實社會那般受限制,於是,被各種條例束縛著地人們,在網路上大顯身手,奇妙的構思想法,創造出了許多有趣的網路新詞。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濃郁渾厚。網路拉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距離,無論距離多遠,交流都只在一瞬間。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語言交流,許多網路語言也出現了地方方言,讓人驚喜吃驚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詞。
3,用位元組儉,表達簡潔明了。為了網民間的交流速度,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同時也是因為許多人沒有耐心去打長串的語句,於是,將復雜句簡略成短句短語甚至字母的現象也異常普遍。
網路流行語的弊
1, 粗俗泛濫,內容粗鄙膚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累積了不少精髓語言語句,而且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內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擬的。但,現在網路語言中,一些語句已經具有人身攻擊,對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2,過度盛行,影響空前絕後。中國母語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一定的語法結構,但現在網路上的有些語言的結構與原來的語法結構相違背,使得一些語法知識混淆,影響中國母語的學習與傳承。
3, 語意模糊,解釋成千上萬。網路語言中隨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縮寫、圖形符號、數字同音等,造成表達上的牽強附會和理解上的障礙。
(3)網路新詞如何看待擴展閱讀
網路語言已成為網民在網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證」,然而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由於一些詞彙溝通障礙,網路語言在帶給人們新奇感覺的同時,也給人們的交流造成不便。
對於4000多萬網民來說,網路語言有著獨特的魅力。一位大學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網路語言也是一種文化。
首先,為了省事,比如網上說「再見」,一般只用數字「88"代替,時間久了也就約定俗成。其次,不少網路用語有它自身的意義,比如「菜鳥」、「恐龍」之類,要是直截了當去說你「真是一個差勁的新手」,或是「這個真是醜女」,就感覺失去了應有的味道。
還有用「灌水」來形容在論壇上濫發帖子,就很形象,換了其他詞可能表達不出這個感覺。網上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虛擬空間,應自覺維護傳統語言規范與意義,不要扭曲。
㈣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新詞彙
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語言使用生態,在「兩微一端」、網路論壇等媒介中,新潮網路詞彙隨處可見。一些網路語言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犀利傳神、精確達意,其流行對豐富語言表達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也應看到,網路語言存在泥沙俱下問題,低俗浮誇語言屢見不鮮。
網路語言傳播力強,不規范甚至低俗的網路語言絕非無傷大雅,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不規范網路語言的流行會使語言所承擔的正常溝通功能受到影響,一些不良網路語言的傳播,甚至會降低青少年對漢語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所以應該開展網路用語辨析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違反漢語規則的行為,清楚語言文字使用的「對錯美醜」,引導學生熱愛漢語、正確規范使用漢語。
(4)網路新詞如何看待擴展閱讀
近期出現的一些高頻網路新詞彙
1、鋼鐵直男
原意指異性戀男生,但在很多異性戀女孩的指責下,已經演化為具備貶義色彩的詞語,指在女孩前面總是一根筋,粗線條,不明白如何花式討好女孩的男生。
註:直男癌指的是內心深處岐視女孩的男生,具備大男子主義趨向,也許和如今一般含義上的鋼鐵直男人群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只是差了一個字,可是兩個徹底不同的定義,一些鋼鐵直男盡管不太善於討好女孩,面對女孩時不夠圓滑,但他們內心還是敬重女孩的。
2、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顧名思義就是沉沒下去,不能考慮的成本,即已經發生的成本,且對以後的決定不產生作用。例如買了一場比賽的門票(不能轉讓),突然下大雨了,出現了需要做出決定,是去看比賽還是不看比賽。
但是門票的錢已經花了,不論去還是不去,門票的成本已經產生。決定去與不去並不是由門票成本決定的,而且對比賽的喜歡程度大還是在家舒服躺著,通過電視看比賽哪個更讓自己更愉悅!
㈤ 如何看待網路流行語望舉例說明
爭強語氣,親切,形容貼切,搞笑,跟得上時代。如:打醬油。表漠不關心。如有人問你怎麼看待此時,你可以用我來打醬油的,如果用關我屁事就不雅了。關我屁事都已經out了。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新詞出現!!
㈥ 怎樣看待網路用語
當今時代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網路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同時人們的思維、語言也發生了變化。日常生活中的用語,經過網路的快速傳播和放大,成為網路流行語。網路流行語之所以能夠吸引眾人眼光,與它其中的修辭學內涵是密不可分的。
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無論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網路上便出現了「鴨梨」,並迅速流傳,成為網路流行語,不少人在社交網路上直呼「鴨梨大」。分析起來,這個詞實際上是運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諧音是漢語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方式,他是指在語言應用的過程中藉助音同或音近的語言特點表達豐富,隱晦或曲折的意思,從而形成特殊的語言表達效果。通過諧音的轉換,新詞可以表達原詞所不具備的意味,增加語言的藝術情趣。
把「壓力」說成「鴨梨」,體現了諧音修辭使原本呆板嚴肅的普通話變得生動活潑起來,符合人們日常生活與網路交際的需要。有壓力本來是一件十分消極的事情,會讓人產生挫敗感,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壓力」是個非常沉悶的詞語。而「鴨梨」,無論是文字外在形象還是讀起來,都有一種俏皮可愛的感覺,於是這種負能量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麼黑暗,顯得生動活潑陽光。現代人們的聯想想像豐富。
鴨梨本來是河北的一個梨的品種名稱,網友將「壓力」說成「鴨梨」,也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像吃鴨梨一樣,一口一口啃下去,鴨梨總會被吃完的,壓力也是總會過去的。網路語言也是一種語言實踐,能在學生中間風靡,就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網路語言寫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響了溝通,也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同時,老師和家長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
在語言的長期發展中會出現一些新的詞彙,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會被淘汰,這些新出現的網路詞彙中有些可能成為漢語的新詞彙。
網路語言是年輕人的一種調侃語言,它也有個生命力的問題。對網路語言我們要有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對網路語言的出現不要大驚小怪,視為洪水猛獸。
㈦ 你認為網路新詞合理嗎,為什麼
合理。
網路語言是對傳統語言文化素材進行創新、改編,能夠促進語言形式的多樣化發展。網路語言的傳播非常快速,現階段已經變得非常流行,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要吸取網路語言中合理、正確的表現形式,就能夠有效促進漢語言文字表達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取得更好地表達效果。
(7)網路新詞如何看待擴展閱讀:
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受到網路環境的影響,而網路語言的出現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新時期,一定要明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動向,抓住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機遇,積極面臨挑戰,樹立合理的漢語言文學發展目標。
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路語言的積極影響來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發展,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發展才能進一步提升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力,同時增強漢語言的感染力。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要深刻認識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現狀,並總結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策略。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漢語言文學和網路語言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體現漢語言文學的現代化特徵。
㈧ 如何看待網路用語現狀
我們說,網路語言是一件新的東西,新的東西會迅速傳播,快速傳播,快速,會有一些問題。我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其他缺點可以克服,只有這一點,濫用網路語言太多讓人帶來了平性指數的增長,破壞性的洪流性格和創新,新的年輕人在生活中的詞彙過於有限,個性化會讓人們交換模式,人們不是機器,機器可以復制一套模型模板,人們不同,例如,學校可以說是頻繁的地方,即使你不喜歡網路語言學生也被迫使用,因為社會也被迫使用需要。三個五個人看到他們都很常見,沒有人格不能創新。人們的獨特性非常重要。語言是一種直接反思的手段。
如果利用網路語言利用,則不可避免地將自己帶到同一克隆人口。事實上,人們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創新意識中。無論哪個年齡階段,現代生活的節奏都不斷加速,您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 「雅利」出現在互聯網上,並迅速傳播,成為流行的單詞網路,很多人在社交網路上稱之為「雅利大」。分析,這個詞實際上是一種使用諧波的修辭方法。和諧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方法。他指的是語音或觀眾過程中特殊語言表達效果的形式,這意味著在語言應用程序中。通過諧波的轉換,新詞可以表達原來的詞的含義,增加了語言的藝術品味。
在某種程度上,網路語言的語言特徵易於理解,人們可以使用幾個網路與少數網路的網路。網路語言促進人們表達他們的熱情和想法,人們喜歡「談話」,在「嚴重」之詞之前,人們更加謹慎。此外,高網路語言的詞彙量通常集中在表達人類的情感詞。大多數情緒特徵都是簡單的,感情的表達非常簡單。這僅限於實際社會,壓力是非常壓力。非常好的釋放。例如,需要2333,笑非常簡單。一些詞彙也喜歡,QAQ,ozr等,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些不是榮耀,只能說是符號,但它被放在在線語言中。
網路語言極大地解放,網路語言本身是簡單的形式,並且流詞縮寫通常是通信更方便,這是有利的。
網路語言風格偏向幽默,這是最重要的形式,它有點新,它有點創新,但它必須在語法中,否則還不足以提到上面的缺點是不夠的。這並不矛盾。
網路條款是開發的產品。世界是永恆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自然會源於他們的附屬公司。關於他們定義的定義,值得支持和鼓勵。適應網路通信語言是自然的,這無法反映便於,一般,娛樂。
㈨ 怎麼看待「絕絕子,家人們,咱就是說」這類的網路抽象新詞
個人真的很不喜歡「抽象」。
不過這背後的本質問題應該是亞文化之爭吧。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文化傳播出去。但作為一個十幾年的亞文化愛好者,其實我覺得這樣不好。亞文化一旦推廣,一切都變了。這種爭執有的時候只是一部分人以亞文化為理由來開展虛擬的社會斗爭罷了。
因為本身亞文化跟亞文化之間就沒有說是要互相吞並的,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因為有人想吞並,而這就是個人的盲目炫耀,算不上什麼真正喜歡亞文化的人的行為啊。
所以,所謂的流行,主要是看一個人怎麼定義圈子罷。雖說文化互相影響是很容易發生,但一般也就只是在表層,並不會所有這個圈子裡的人都喜歡。因為「抽象」跟acgn不存在從屬關系的。
但確實,很不喜歡這種具有侵略性的愛好者態度。雖然這兩個圈我都沒進,但基於我自己的愛好我確實明白一點,就是說亞文化傳播得越廣,你圈子裡大家可以值得欣賞的東西就越少。所以,真粉絲並不應該因為各種「戰勝」行為而高興,這只不過是因為圈子可能質量大不如前了....唉。
我都快說不會話了。
經歷過「YYDS」、「蚌埠住了」、「藍瘦香菇」、「流汗黃豆」等網路用語連番轟炸之後,我以為自己已經對類似語言梗產生出抗體。哪怕你手持喇叭24小時高強度播放,大抵我也只會留一句「不會吧不會吧就這就這?」來以毒攻毒。
但我錯得離譜。就像能融化猛男的往往不是烈焰而是貓咪,能破防梗警察的往往也不是陰陽怪氣,而是當你想對某句話還擊,卻不知該怎麼發火。
例如,最近很多人都在說的「絕絕子」就是這樣一種梗。它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絕了」的語氣加強版,用於誇獎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它卻讓無數人生理不適、血壓飆升。明明是個正面詞語,卻矯揉造作,似漢語又非漢語,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怪異。
要如何形容這個詞對我造成的傷害呢?它大概就像你打球後買到既不冰也沒氣的可樂、休息時螞蟻剛好爬到後背抓不到的地方、游戲通關恰好差一個成就沒解鎖。忍忍能過去,但就是讓你不爽。
你唯恐避之不及,卻發現它如同電影《黑衣人》中的外星生物,早已安插在我們生活每一處。買個奶茶,隔壁桌小妹妹直呼味道絕絕子;刷會新聞,idol的粉絲大喊giegie盛世顏值絕絕子;逃回二次元,又絕望地發現平日不食人間煙火的阿宅也有人中了絕絕子的毒。
你懷疑自己被捲入了一場巨大陰謀,掙扎逃脫,卻好像陷入泥潭的葫蘆小金剛有力使不出,只能眼睜睜看著它一步步蠶食你身邊的好友、網友、乃至親友,直到將你最後一絲反抗意志都驅逐殆盡為止。
你驚恐地發現,絕絕子之所以如此強大,在於它能包容一切爛梗,去其精華取其糟粕,把一段無比正常的小日記扭曲成克蘇魯聖經。至少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一段游記可以陰間成這樣。
某種程度上,相比「不會吧就這」和「流汗黃豆」等陰陽怪氣詞語,人畜無害的絕絕子對網友造成的傷害更大。雖然沒有攻擊性,卻能在各種場合帶給人以不適。
隨著「絕絕子」梗的濫用,越來越多網友開始表達自己對它的反感。前LOL職業選手電筒棍揭竿而起,在直播中公然表示發絕絕子的都是nt。
知乎相關問題下,諷刺絕絕子的回答在很短時間內就得到了上萬贊同。
若是有人在評論區刷絕絕子,迎接他的必然是如狂風驟雨般的聯手反擊。
其實在近期火起來的網路新詞里,絕絕子反而是情緒相對積極正能量的一個。不少人厭惡它,或許是因為它最早流行的區域,與主流和宅圈都存在較大的割裂。
關於絕絕子的發源,網上能找到的信息不完全一致。其中獲得較多認可的說法是,網路鄉村天後吧(即Taylor Swift)有個古早梗。該貼吧前吧主「馬七匹」是位男扮女裝騙取錢財的奇人,說話喜歡在句尾加一個「子」字,後來吧友便學習他的口頭禪用來諷刺馬七匹本人。
該陳年老梗在綜藝節目《青春有你2》(粉絲打榜倒牛奶那個)播出後重新流行。微博打榜的粉絲們喜歡把選手名字縮寫成「XX子」,來表達狂熱的欣賞與喜愛。
我懷疑她們圈子裡的類似用語並不罕見,它也只適合粉絲自娛自樂,卻莫名其妙出了圈,同時滲透進主流和亞文化圈的諸多領域里。
這就好比招惹到ACG圈的肖戰蔡徐坤。本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眼不見心不煩,你突然舉報封了我的網站,給我寄來律師函,那也就別怪我磨刀霍霍向豬羊了。
另一方面,絕絕子這一詞彙本身也代表了當下許多人討厭,卻無力反抗的一種現狀——相比房價物價,形容詞的「通貨膨脹」可能來得更加猛烈。
放以前,帥哥美女還是誇人詞彙,傻瓜笨蛋屬於臟話。可如今呢?逛個商場人人都是帥哥美女,後者隨便使用甚至會被懷疑是娘炮同性戀。
「呵呵」變成了罵人話,想表達自己真的被逗樂了,至少得連打7、8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社區里,不說點抽象話好像就表達不出什麼東西;視頻網站評論區下,喊「爹」喊「媽」甚至成了上熱評的財富密碼。
「絕絕子」們的出現或許也是種超前的必然。當用於表達感嘆的「厲害」被「卧槽冰」取代,目前尚有使用價值的「絕了」,說不定有朝一日也真的會因詞義弱化,被更誇張激烈的新詞替代。
而「提前出生的絕絕子」,似乎正面臨著類似的命運。它最早是粉絲用來表達強烈情緒的工具,無意出圈後成了另一批人喜聞樂見的鬼畜素材。可當它真火之後,融入了主流社區,終究還是成了網友人見人嫌的「土包子爛梗」。
其實我有時會想,和老一輩相比,年輕人的詞彙量變豐富了么?
這似乎是個降維打擊的對比。舉個例子,抽象文化中有個不成文的鐵律——不要把抽象帶進生活,線上大罵孫狗,見面你好孫哥。時不時有人曬聊天記錄,滿嘴抽象話讓家人朋友雲里霧里,剛想炫耀一番立馬被其他抽象粉噴成了弟弟。
然而仔細回想,我們嘴裡翻來覆去那幾句外人似懂非懂的梗,跟一些大媽比真心弱爆了。她們在網上也許只會用些老年表情包,現實卻能站街罵人兩小時不重樣,從八輩祖宗罵到徒子徒孫,從白雲罵到黑土,秦始皇罵到孫悟空,隨口就構建出一個架空世界觀。
歸根結底,我們很多人沒有那麼「愛討論」。不管是老年表情包、抽象話還是絕絕子,它們更多屬於不同「互聯網部落」之間的某種暗語。你是狗粉絲,在貼吧玩流汗黃豆;她是明星粉,在微博刷絕絕子,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只是,不同部落之間,在互聯網這片開放空間里,總會有不小心相撞、彼此發生摩擦的情況。我們或許該寬容些,不去刻意傳播,等待它自然消亡。與其氣壞身體,不如下午三點准時暫停手中工作,去隔壁先點杯奶茶。
「這家新出的QQ波波莓哺莓哺奶茶味道真是絕絕子捏。」
「對不起,求求你還是別絕了。」
㈩ 如何看待 網路熱詞
一些熱門網路用語反映出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豐碩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百姓日子越過越滋潤。跳廣場舞、跑馬拉松、去健身房……這類「燃燒我的卡路里」的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時尚。人們通過「確認過眼神」「土味情話」「皮一下」這些風趣的語言,歡樂了自己,也感染了別人。
正能量
一些熱門網路用語傳遞正能量,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對那些不關注客觀事實,以抬杠為目的,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廣大網民稱之為「杠精」,對認可的做法和事情,大家也毫不吝惜「skr」一下,點贊稱道;而「C位」永遠留給最受矚目的那個人,同時身處「C位」也意味著肩負更多的責任。
更有一些網路熱詞飽含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拜「錦鯉」表達的是對詩和遠方的憧憬和嚮往;而「佛系」心態這類熱詞,則折射出部分群體尤其是年輕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些許無奈和自我調整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