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信息化及網路安全權力的基礎包括

信息化及網路安全權力的基礎包括

發布時間:2022-09-01 15:53:44

① 簡述計算機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

1、保密性

要求保護數據內容不被泄漏,加密是實現機密性要求的常用手段。

它是信息安全一誕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更通俗地講,就是說未授權的用戶不能夠獲取敏感信息。

對紙質文檔信息,我們只需要保護好文件,不被非授權者接觸即可。而對計算機及網路環境中的信息,不僅要制止非授權者對信息的閱讀。也要阻止授權者將其訪問的信息傳遞給非授權者,以致信息被泄漏。

2、真實性

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能對偽造來源的信息予以鑒別。

3、完整性

要求保護的數據內容是完整的、沒有被篡改的。常見的保證一致性的技術手段是數字簽名。

它是保護信息保持原始的狀態,使信息保持其真實性。如果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刪除等,形成虛假信息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4、可用性

是指授權主體在需要信息時能及時得到服務的能力。可用性是在信息安全保護階段對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網路化空間中必須滿足的一項信息安全要求。

5、不可否認性

指在網路環境中,信息交換的雙方不能否認其在交換過程中發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為。

(1)信息化及網路安全權力的基礎包括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行業中的主流技術如下:

1、病毒檢測與清除技術

2、安全防護技術

包含網路防護技術(防火牆、UTM、入侵檢測防禦等);應用防護技術(如應用程序介面安全技術等);系統防護技術(如防篡改、系統備份與恢復技術等),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相關技術。

3、安全審計技術

包含日誌審計和行為審計,通過日誌審計協助管理員在受到攻擊後察看網路日誌,從而評估網路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擊軌跡,並能為實時防禦提供手段。通過對員工或用戶的網路行為審計,確認行為的合規性,確保信息及網路使用的合規性。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對信息系統中的流量以及應用內容進行二至七層的檢測並適度監管和控制,避免網路流量的濫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傳播。

5、解密、加密技術

6、身份認證技術

用來確定訪問或介入信息系統用戶或者設備身份的合法性的技術,典型的手段有用戶名口令、身份識別、PKI 證書和生物認證等。

② 對於網路安全有什麼看法

網路的安全是指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

1、物理安全
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設備故障(如停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解決方案是:防護措施,安全制度,數據備份等。 電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乘機而入(如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解決方案是: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 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決方案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安全。特點是:可控性強,損失也大。解決方案:加強機房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組織和人事管理。
2 、安全控制
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如用戶開機鍵入的口令(某些微機主板有「 萬能口令」 ),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統的文件屬性控制機制)。 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路由器配置實現。
3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4、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③ 網路安全的主要類型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第三階段:Web安全。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④ 信息安全的目標和原則

一、目標:信息安全通常強調所謂CIA三元組的目標,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概念的闡述源自信息技術安全評估標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ITSEC),它也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安全建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確保信息在存儲、使用、傳輸過程中不會泄漏給非授權用戶或實體。

2、完整性(Integrity):確保信息在存儲、使用、傳輸過程中不會被非授權用戶篡改,同時還要防止授權用戶對系統及信息進行不恰當的篡改,保持信息內、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3、可用性(Availability):確保授權用戶或實體對信息及資源的正常使用不會被異常拒絕,允許其可靠而及時地訪問信息及資源。

二、原則:

1、最小化原則。受保護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被共享,履行工作職責和職能的安全主體,在法律和相關安全策略允許的前提下,為滿足工作需要。僅被授予其訪問信息的適當許可權,稱為最小化原則。敏感信息的。知情權」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滿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種限制性開放。可以將最小化原則細分為知所必須(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須(need協峨)的原則。

2、分權制衡原則。在信息系統中,對所有許可權應該進行適當地劃分,使每個授權主體只能擁有其中的一部分許可權,使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共同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如果—個授權主體分配的許可權過大,無人監督和制約,就隱含了「濫用權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隱患。

3、安全隔離原則。隔離和控制是實現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離是進行控制的基礎。信息安全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將信息的主體與客體分離,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主體對客體的訪問。

⑤ 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及支持研究開發安全,國家採取什麼措施

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身份認證技術是在計算機網路中確認操作者身份的過程而產生的解決方法。
計算機網路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戶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組特定的數據來表示的,計算機只能識別用戶的數字身份,所有對用戶的授權也是針對用戶數字身份的授權。
如何保證以數字身份進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這個數字身份合法擁有者,也就是說保證操作者的物理身份與數字身份相對應,身份認證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運而生的。

⑥ 請問IT基礎設施都包括什麼請具體介紹一下,謝謝

有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網線、人造衛星、天線、路由器、交換機、閱讀器、中繼器、集線器等控制傳輸途徑的設備。基礎設施還包括用於傳送、接收和管理所發信號的軟體。

1、網線

網線是連接區域網必不可少的。在區域網中常見的網線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三種。雙絞線,是由許多對線組成的數據傳輸線。

它的特點就是價格便宜,所以被廣泛應用,如我們常見的電話線等。它是用來和RJ45水晶頭相連的。

它又分為STP和UTP兩種,我們常用的是UTP。

2、路由器

路由器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路的硬體設備,在網路間起網關的作用,是讀取每一個數據包中的地址然後決定如何傳送的專用智能性的網路設備。

它能夠理解不同的協議,例如某個區域網使用的乙太網協議,網際網路使用的TCP/IP協議。這樣,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網路傳來的數據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網路的地址轉換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

再根據選定的路由演算法把各數據包按最佳路線傳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網路連接到網際網路上。

3、中繼器

中繼器(RP repeater)是工作在物理層上的連接設備。適用於完全相同的兩類網路的互連,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數據信號的重新發送或者轉發,來擴大網路傳輸的距離。 中繼器是對信號進行再生和還原的網路設備:OSI模型的物理層設備。

中繼器是區域網環境下用來延長網路距離的,但是它不屬於網路互聯設備,操作在OSI的物理層,中繼器對在線路上的信號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用於擴展區域網網段的長度(僅用於連接相同的區域網網段)。

4、交換機

交換機(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5、集線器

集線器的英文稱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路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

它工作於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參考模型第一層,即「物理層」。集線器與網卡、網線等傳輸介質一樣,屬於區域網中的基礎設備,採用CSMA/CD(即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技術)介質訪問控制機制。

集線器每個介面簡單的收發比特,收到1就轉發1,收到0就轉發0,不進行碰撞檢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設施

⑦ 網路安全工程師要學些什麼

作為一位即將成為網路工程師的我們是不是真的清楚網路工程師到底是什麼呢?
那麼我就來對大家說一下網路工程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通曉計算機理論以及網路基礎理論,熟悉網路技術系統基礎。
2:精通網路設備調試技術,伺服器調試技術,基礎應用平台調試技術或其中之一。掌握一種售後調試技術,是網路工程師必備的技能。
3:精通網路平台設計,伺服器平台設計,基礎應用平台設計或其中之一。能夠設計相應的網路系統和應用系統,是售前技能掌握情況的重要指標。
4: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在系統集成實施的各個階段,諸如用戶交流,方案與標書撰寫,述標與答疑,用戶培訓和竣工文檔編寫等工作中,寫作能力和口才是重要的基本素質。
5:較高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水平。越是高端的產品,英語使用的幾率越高,有時還需要英語聽說能力,而在某些國際招標項目中,英文寫作能力將受到考驗。
6: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和與他人協同工作能力,團體合作意識。網路工程師應是一個善於與人溝通,善於與人建立良好關系的人。
7:具有在壓力環境下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用戶現場安裝調試或售後故障維修時遇到技術難題的情況下,現場可用資源很少,打電話尋求支援又不方便,一旁更有用戶審視的目光,這種環境是對工程師的智商,情商,技術水平和調試經驗的綜合考驗。
8:廣博的知識面。系統集成涵蓋的范圍很廣,網路工程師應該一專多能,一精多通。
以 上八點是我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網路工程師必備的工作素質,也就是基本素材。希望大一大二計算機系的師弟師妹們做的心中有數!但如果具備了以上的所有條件, 並且也能夠很好的體現在工作中,我認為還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網路工程師。當然,離頂尖的高級網路工程師更是有一段距離。
怎 樣算是真正的網路工程師呢? 網路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都知道,社會生活高度電子化,使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已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工作、 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網路人才來支撐,可以說,網路人才是當今的寵兒。網路工程師已成為現在最熱門的職業之一,那麼,具備什麼樣的 素質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工程師呢?

⑧ 信息安全的目標和原則是什麼

一、目標:信息安全通常強調所謂CIA三元組的目標,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概念的闡述源自信息技術安全評估標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ITSEC),它也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安全建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確保信息在存儲、使用、傳輸過程中不會泄漏給非授權用戶或實體。

2、完整性(Integrity):確保信息在存儲、使用、傳輸過程中不會被非授權用戶篡改,同時還要防止授權用戶對系統及信息進行不恰當的篡改,保持信息內、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3、可用性(Availability):確保授權用戶或實體對信息及資源的正常使用不會被異常拒絕,允許其可靠而及時地訪問信息及資源。

二、原則:

1、最小化原則。受保護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被共享,履行工作職責和職能的安全主體,在法律和相關安全策略允許的前提下,為滿足工作需要。僅被授予其訪問信息的適當許可權,稱為最小化原則。敏感信息的。知情權」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滿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種限制性開放。可以將最小化原則細分為知所必須(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須(need協峨)的原則。

2、分權制衡原則。在信息系統中,對所有許可權應該進行適當地劃分,使每個授權主體只能擁有其中的一部分許可權,使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共同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如果—個授權主體分配的許可權過大,無人監督和制約,就隱含了「濫用權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隱患。

3、安全隔離原則。隔離和控制是實現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離是進行控制的基礎。信息安全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將信息的主體與客體分離,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主體對客體的訪問。

⑨ 我國網路與信息安全立法遵循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摘要 一、我國網路安全與信息化法制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

⑩ 網路運維和網路安全有什麼區別

運維,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維護,建設公司業務基礎架構的職業,包含伺服器,中間價,資料庫,各類集群建設,架構優化等工作,當然也需要一些基礎網路知識和安全架構知識融合在工作里。

網路安全,包含網路通信安全和應用安全,主要是根據業務需求或基礎架構設計或者加固安全防範措施及方案。
網路安全和運維理論上是兩個不同工種,但是實際工作是中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及網路安全權力的基礎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不能接收信號怎麼辦 瀏覽:874
ps網路列印機無法共享 瀏覽:305
為啥我的網路信號是e 瀏覽:972
網路老是掉線是什麼情況 瀏覽:744
網路橋接小米路由器 瀏覽:705
沒有網路安全的企業 瀏覽:481
華為麥芒五如何上5g網路 瀏覽:613
小米在哪裡修改無線網路 瀏覽:659
重置路由器後網路用不了了 瀏覽:887
5g網路耗電量是多少 瀏覽:758
現在最新的網路安全手抄報 瀏覽:698
插網線網路連接信號差 瀏覽:723
小電視網路wiFI很卡 瀏覽:893
深圳網路教育哪個正規 瀏覽:598
手機怎麼看網路號碼 瀏覽:72
裝網路要買電腦嗎 瀏覽:673
有沒有哪個音樂軟體不用網路 瀏覽:233
計算機網路筆試題目 瀏覽:601
蘋果移動蜂窩網路不穩定 瀏覽:872
中國安全網路安全法實施時間 瀏覽:9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