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如何看待漢字污名化這一現象
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們也應該要學會接受。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要跟隨這個社會的發展步伐,跟上這個社會的潮流來適應這個社會。比如說以前所謂的公主,那麼在古代時期,形容的是王公貴族的後代,比如說皇上的女兒,一般會被稱之為公主。但是隨著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推動,如今誕生了很多的娛樂方式,最明顯的就有夜總會、KTV等等,KTV和夜總會他們又為一些陪酒、陪吃、陪喝的、陪玩等,服務的女性起一個名字稱之為房間公主。不得不說有了這一方面的服務,再加上圈內人也接受了這種稱呼,然後慢慢的這種名詞就會被傳播,自然也會被大眾所認可,接著就容易出現污名化。
其實不管怎麼說,對於漢字被污名化只是一小部分人他們的想法,並不代表大眾的一種看法,比如說對一名父親來說,公主說的就是他的寶貝女兒,大媽說的其實就是比自己年長的一種女性的尊稱。
㈡ 對於愛狗人士的「污名化」你怎麼看
愛狗人士一開始是一個喜愛狗反對虐殺狗的群體,後來由於愛狗人士多次以愛心名義做出違法行為,致使「愛狗人士」這個詞逐漸往貶義發展。部分愛貓狗人士偏愛貓狗,要求以立法的方式以國家法律懲罰食用或虐待貓狗的人類,但卻未全面反對食用和屠宰牛羊雞豬等家禽家畜,貓狗與家禽家畜同為非人類之動物,亦有人類將迷你豬或爬蟲類等其他動物視為寵物,究竟是寵物還是食物,有必要給予貓狗近似人類的權力,寵物與家禽家畜的認定標准,不同文化傳統與不同的個人的觀點往往有不同的解讀和沒有一致性標准,同為動物的貓狗待遇卻特別不同,部分人士認為愛貓狗人士以個別偏好與私心透過法律強行要求對貓狗看法不同者遵守愛貓狗人士者的價值觀,是一種個人主義的擴張現象。
會有「愛狗人士」這個群體出現的原因是部分人的價值觀出現了一些偏差,把個人對狗的愛好凌駕於全社會之上。愛狗人士多次打著愛狗的旗號做出違法行為,致使「愛狗人士」這個詞逐漸往貶義發展。
愛狗人士也分為極端愛狗人士和溫和愛狗人士,極端愛狗人士直接沖鋒陷陣,溫和愛狗人士看上去文質彬彬,但是編寫了大量有利於狗的文字材料。在現實中,極端愛狗人士拉著橫幅勇往直前。在網路上,溫和愛狗人士報團取暖,把有關狗的心靈雞湯貼滿網路的每一寸空間。
㈢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路詞語
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網路詞語雖然新穎、時尚、生動、幽默,但也存在許多不符合語言規范的問題,特別是由諧音引起的排版現象。要認真判斷,學好漢字,遵守語言規范。
網路詞語是一種新興的、創造性的詞語,在網路世界中非常流行。我們的同學經常使用網上聊天,如「川菜」、「蘑菇酷」、「媽媽達」和「666」。我們可以互相理解,為生活增添一點快樂的色彩。像「點贊」、「給力」、「正能量」這樣的詞有時在作文中使用,報紙和雜志也使用這個詞。
有時它們是縮寫的,因為它們短、有趣、時髦。比如我經常把「想你」簡化為「3Q」,但老師說它不規范,規模小,也不提倡使用。所以我認為網路用語應該有選擇地使用,不失規范、有時代氣息的網路流行語可以更多地使用。
㈣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新詞彙
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語言使用生態,在「兩微一端」、網路論壇等媒介中,新潮網路詞彙隨處可見。一些網路語言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犀利傳神、精確達意,其流行對豐富語言表達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也應看到,網路語言存在泥沙俱下問題,低俗浮誇語言屢見不鮮。
網路語言傳播力強,不規范甚至低俗的網路語言絕非無傷大雅,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不規范網路語言的流行會使語言所承擔的正常溝通功能受到影響,一些不良網路語言的傳播,甚至會降低青少年對漢語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所以應該開展網路用語辨析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違反漢語規則的行為,清楚語言文字使用的「對錯美醜」,引導學生熱愛漢語、正確規范使用漢語。
(4)如何看待網路詞語的污名化擴展閱讀
近期出現的一些高頻網路新詞彙
1、鋼鐵直男
原意指異性戀男生,但在很多異性戀女孩的指責下,已經演化為具備貶義色彩的詞語,指在女孩前面總是一根筋,粗線條,不明白如何花式討好女孩的男生。
註:直男癌指的是內心深處岐視女孩的男生,具備大男子主義趨向,也許和如今一般含義上的鋼鐵直男人群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只是差了一個字,可是兩個徹底不同的定義,一些鋼鐵直男盡管不太善於討好女孩,面對女孩時不夠圓滑,但他們內心還是敬重女孩的。
2、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顧名思義就是沉沒下去,不能考慮的成本,即已經發生的成本,且對以後的決定不產生作用。例如買了一場比賽的門票(不能轉讓),突然下大雨了,出現了需要做出決定,是去看比賽還是不看比賽。
但是門票的錢已經花了,不論去還是不去,門票的成本已經產生。決定去與不去並不是由門票成本決定的,而且對比賽的喜歡程度大還是在家舒服躺著,通過電視看比賽哪個更讓自己更愉悅!
㈤ 李誕:網路詞彙是垃圾知識,你是如何看待網路詞彙的
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路詞彙也逐漸的豐富起來。著名的脫口秀演員李誕,在看待網路詞彙的時候,就認為這些詞彙就是垃圾知識,並且呼籲大家也不要看這些網路詞彙。
對於我個人而言,覺得網路詞彙,也就是一陣流行風,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但卻能夠體現出年輕人活躍的思維,以及他們內心一些新奇的想法。
對待這些網路詞彙的時候,我會選擇一些好聽的,覺得有意境的詞彙,然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對於那些明顯沒有營養,而且略顯粗俗的網路詞彙,會直接選擇無視。
這些網路詞彙,就如同流行歌曲一般,只是一陣流行風,待到新的網路詞彙出現以後,這些網路詞彙也就會逐漸的被人淡忘,成為過時的詞彙。
㈥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路詞語
我們應該理性對待,理性使用。既要有開闊的胸懷,也要冷靜思考和鑒別,積極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去除其消極作用。不跟隨很多的人一起議論,也不跟隨很多的人一起拍攝,我們要共同維護網路的安全環境。
換句話說就是在網上跟網友聊天的時候,可以用網路詞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跟朋友或者是跟上級領導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正確的詞語才可以。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喜歡上網沖浪,所以他們經常會把網路用語用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分清楚,人和場合才可以運用。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善待這樣的文化,它是網路時代的代表,網路時代的烙印,新興詞彙是網路語言簡便使用的體現,豐富了多元的文化體系,活躍了人們的生活,方便人們在網上進行交流,體現了文化的創新運用,在某些領域和范圍內也發揮了漢語博大精深的作用。
對網路熱詞這一新生事物,我們的態度應該尊重支持網友的創新精神,應該自覺溶入對網路熱詞的熟悉了解之中,應該因勢利導把網路熱詞琢磨得更精彩,更生動,更形象,更有趣,力求多點正能量。
同時也要注意揚長避短,發揚其有利的一面,改善其不利的一面,通過一種合理的方式將漢語文化創新並傳承下來,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㈦ 如何辯證的看待網路詞語
說到網路詞語,想必大家多少都能說上來幾個,偶、醬紫、蝦米、神馬、浮雲……等等吧,這些網路詞語的傳播速度是如此之快,並且廣泛被使用起來,我個人也沒有覺得這些網路詞語有什麼不妥,不過我的語言習慣裡面貌似沒有這些成分,不怎麼喜歡說這些詞語,感覺還是有點不符合我的語言習慣和思維邏輯.
怎麼看待一個事物,貌似科學的說要辯證的看問題,可是又不想搞的那麼官腔,怎麼看待……恩,確實是個問題,哈哈~
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你的語言習慣裡面有這些網路詞語嗎?不曉得這些詞語代表的是一個網路時代產物,還是人們對傳統語言的顛覆呢?
其實我覺得語言根本目的是在於溝通,只要對方能明白你所要表達的意思,那就OK了
在這一個層面看來,貌似這些詞語也無外乎就是中國萬千詞語中的一個,兩個而已
如果慣用中國人總愛把簡單的事物上升一個高度的話,語言是一種藝術,這些網路詞語可能就是一種褻瀆了.
貌似中國人的這點還是發揮的比較盡致呀,簡單的事物復雜化,我真不覺得這是好事……
就好比你在公司曠工不上班,其實簡單的事情就是沒請假不上班.
領導就會說,作為公司的一員,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有團隊精神,不能特立獨行,你看這樣的影響多不好呀,影響團隊士氣,影響公司形象……(僅僅舉例,不代表我以及他人,哈哈~)
靠,NND,有完沒完……說這些沒用的,這就是中國!
好吧,就好比為何強烈要求IPHONE可以越獄一樣,美其名曰「符合中國國情」……汗~
㈧ 如何看待一些「網路熱詞」曲解現象
1、自欺欺人心態。令廣大網友大呼扎心的「光想青年」背後是慣於自欺欺人的假裝努力。然而,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個人的成長,從來不是想想就可以。沒有實際的行動,
就算幻想中走過山水萬重,現實里卻依舊原地踏步。光想不做,或者用虛假的忙碌、看似的努力來自我安慰,是一種真正的懶惰和對生命的辜負。
2、貪逸惡勞心態。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在給侄子的信中寫道,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時光流轉,道理依然。而現在,「退休預備員」一詞卻在廣大年輕網友中引發共鳴,不得不令人警惕。
身強力壯、年紀輕輕,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卻嚮往喝茶看報、養花遛鳥的老年生活,絲毫沒有奮進的想法和激情,實在讓人惋惜。生活確實要勞逸結合,但一味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卻容易使人生陷入無趣。
3、嫉妒浮躁心態。廣大網友以「檸檬精」自嘲對別人的羨慕,生活中一時的心理失衡可以理解,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不可取。風物長宜放眼量。與其羨慕別人,不如提升自己。他人的出彩並不妨礙我們的成功,對他人的嫉妒也不會讓自己比別人更優秀。
(8)如何看待網路詞語的污名化擴展閱讀
對於當今網路上流行的各種各樣的「熱詞」,我們應客觀地加以對待。對於那些傳播正能量的詞語,如「中國夢」、「給力」等,應及時予以肯定,並適當採用到平面媒體中。對於那些揭示出社會熱點的詞語,如「土豪」、「霧霾」、「房姐」等,則應在工作中高度地警醒,
將工作做得更好。至於一些具有鮮明網路特點的詞語,如「高大上」、「喜大普奔」、「不明覺厲」、「人艱不拆」等,也不必急於否定。一些沒有生命力的詞語,日久自會淘汰。只有那些符合漢語語言習慣、符合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詞語,才有可能長久地流傳下去。
㈨ 如何看待低俗網路用語的大行其道
漢語本身就是不斷變化的,豐富的引申造詞功能和對外來詞的容納,正是漢語博大精深的一大優勢。網路詞彙並非洪水猛獸,對其不妨多一些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