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空間秩序
1、首要的是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網路強大的傳播力,很容易將低俗文化、極端情緒、扭曲判斷從虛擬「照進」現實,進而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和言行舉止。沒有正確方向導向的指引,網路空間難以真正清朗起來。
網路既不是輿論「飛地」,也不是私人「跑馬場」。我們不僅要讓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導報刊版面、廣播電台、電視熒屏,也要讓其主導網路空間、移動平台等傳播載體,不能搞兩個標准、形成「兩個輿論場」。只有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才能構築讓億萬民眾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園。
2、不激濁揚清,無以正視聽。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空間,可以滋養人心、滋養社會,烏煙瘴氣、嘈雜喧囂的輿論氛圍,只會混淆視聽、激化矛盾。沒有誰會喜歡在污水濁流里「沖浪」,也沒有人能在垃圾信息中「淘寶」。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既要保持政治定力,不被一些網上言論牽著鼻子走,更要對網上輿情迅速作出研判,該發聲時就發聲,弘揚正氣、批駁謬誤,堅決抵製造謠攻訐、錯誤思潮在網上「跑馬圈地」,不斷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只有這樣,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成風化人。
3、倡導良好的網路生態,絕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各級領導幹部對網路要多一點包容和耐心,要善於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台、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但法治面前沒有例外,互聯網同樣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不能成為蓄意造謠、違法犯罪的平台,不能讓網上行為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
(1)如何營造網路文化環境擴展閱讀:
共同建設可信的網路空間的必要點:
一、是要築牢可信的技術基礎。羅馬人有一個贊揚人可靠的說法:「你能在黑暗中信任他」。建設虛擬的網路空間,就需要這樣的信任。所以,互聯網各領域都應當從「可信」這個維度去研發和應用網路技術。
通過各方面不懈努力,讓人工智慧成為新聞事實核查的利器,讓區塊鏈技術構建起安全可靠的信任體系,讓量子通信技術為網路自主交流保駕護航。
二、是要建設可信的市場環境。從互聯網發展的歷程看,用戶選擇是信任生成的基礎,市場是信任的源泉也是最需要信任灌溉的土壤。「互聯網+」戰略的深入實施,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國的數字經濟、網路經濟。
為此,一方面要堅持市場規則、契約精神,建設適用互聯網的信用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導人際誠信、社會文明,讓市場運行多一些相互信任。
三、是要提供可信的法規保障。依法依規,應當成為互聯網傳播、應用和平台等各個參與主體的共同遵循。互聯網發展正在不斷催生新業態,但不應留下法律「空白」,也不能成為管理「飛地」。
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更加註重社會協同治理,管理部門應當盡到監管責任,互聯網企業包括網路媒體應當承擔主體責任,互聯網用戶應當履行公民義務。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能建設一個健康有序、善意可信的網路空間。
Ⅱ 為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你認為國家,社會和公民應該怎麼做
1、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進行信息的傳遞,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在發揮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導作用的同時,也注重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屬地管理方面的作用。
2、從企業的層面來說,主要集中於治理互聯網非法、有害內容。我們鼓勵互聯網企業進行內部的制度建設,強化平台責任。
3、互聯網內容建設的重點在於抓思想文化等方面,實現的途徑是加強內容監管。比如對直播平台、視頻節目的規范,對網上的黃色淫穢信息、盜版內容的治理等。同時,也給各種形態的網路內容提供了一個正規的發布渠道,例如網民自己製作的電影、視頻等。
(2)如何營造網路文化環境擴展閱讀:
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成就
網路綜合治理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網路安全的保障、風險的規避,也包括有害信息的治理等。其中,有害信息關繫到網路空間整體的清朗。基於此,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規范性文件來凈化網路空間。
例如,2016年11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今年8月公布的《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規定》等。這些法律、管理規定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有規范行業平台的,也有規范網民上網行為的。
Ⅲ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如何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健康有益的文化。對網路文化加強管理與引導。
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主導權和領導權。
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國人民。
加強互聯網平台和陣地建設和內容建設。
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Ⅳ 怎樣營造一個文明健康的網路環境
文明上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不隨意約會網友,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自覺養成上網的良好行為習慣,爭做網路文明的小小宣傳員、示範員。與同學們一起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網路環境。
網路:
網路是由若干節點和連接這些節點的鏈路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在1999年之前,人們一般認為網路的結構都是隨機的。但隨著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別發現了網路的無標度和小世界特性並分別在世界著名的《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之後,人們才認識到網路的復雜性。
Ⅳ 如何優化網路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加強政府監管
(二)加強網路行業自律,杜絕不良信息傳播
行業自律一方面要求行業內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是制定和認真執行行業內的行規行約。網路應有自律性行業組織和自律性行業規范。網路運營者和管理者有責任盡快著手制定有效的網路自律條款,規定及一些含有聲明、承諾、保證等內容的自律規則和自律規范,並依據條款嚴厲制裁違規行為。網路的開放不是無限的,應有效運用因達成共識而制定的管理規范和行為准則,嚴格地驅逐「違法者」。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加強網路文化,凈化網路環境」的倡導下,各網路社區正在共同參與網路文明建設,以切實有力的行動實現網路文化環境的凈化。
(三)提高網民素質,全民動員凈化網路媒體環境
在網路社會中,由於個人身份是虛擬的,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約束,一些網路成員極易利用網路身份進行違法犯罪和失德、失范行為,這就要求網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對自己的網路行為負責,把自我約束、自我負責作為基本的網路道德准則,貫徹於日常的網路生活當中。提高網民素質,其核心就是提高道德素質、社會責任感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網民大眾只有自覺樹立良好的網路道德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把自己的網路行為與社會義務結合起來,認識到道德體現自身需要,認識到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具有根本一致性,理性地從事網路活動,積極主動維護網路秩序,堅決制止不道德行為,充分發揮道德內在的力量,在活動實踐中自覺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網路社會才可能具有良好的文化環境並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強技術監控,用先進技術管理網路環境
我們可以建立網上身份確認制度,使每一個網路身份具有唯一的確定性,與其真實身份相對應,以便有效地規制其在網路中的行為。聊天室可以建立室主實名登記制度,將其身份證件長期保存,以便國家法律部門監管。網站運營者和管理者應重視學習、吸收最新的網路技術知識、管理知識,以先進的技術監控來保證網路環境文明、健康。
(五)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
學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如果發現學生有「網路成癮」的苗頭,應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工作,發揮家校系統綜合的教育作用。各學校在開設電腦課時應將網路素養教育加入到授課內容中,並從各個方面規范青少年的網路行為,要有意巧妙地引導青少年瀏覽優秀健康的網頁,不瀏覽色情、暴力、淫穢、賭博、迷信、非法交易斂財和危害國家安全等違法內容的網頁,自覺抵制網路謠言,自覺遵守青少年文明上網公約。同時,學校也應該根據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及上網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予學生多元化的評價,發揮學生們的專長,使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能在現實中找到成就感,擺脫網路的不良誘惑和干擾,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
Ⅵ 怎樣加強網路規范治理,營造未成年人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1、加強對青少年網路的教育引導。
2、加快青少年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
3、營造良好的網路文明社會和環境。
4、要發揮全社會在健康網路構築過程中的作用。
Ⅶ 如何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
二是要提高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提高網路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路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路化,加強高品位文化信息的傳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路文化品牌,推動網路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
三是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
四是要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凈化網路環境,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氛圍,營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五是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思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國家文化信息安全。
Ⅷ 如何創造良好網路環境
文明上網:
一、遵守文明公約。遵守規范,增強道德意識,崇尚科學、追求真知,使用文明語言。
二、拒絕不良誘惑。不進入對青少年有害的網站;不瀏覽與我們身心特點不相符的內容;不輕易約見網友,不向網上傳遞自己和同學的照片;不沉溺虛擬空間,上網游戲時間要節制,不進行賭博游戲。
三、安全健康上網。爭做網路安全的小衛士。善於運用網路資源學習各種有用信息,增強網路安全意識,不使用「黑客」軟體,防範不安全的隱患。
四、自覺遠離網吧。增強自護意識,不進入網吧,勸阻同齡人遠離網吧。
Ⅸ 大學生因該如何積極倡導網路文明,共建清朗網路環境
1、以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行動為牽引,不斷開展主題鮮明的網路參與活動,推出青年喜愛的網路文化產品,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將先進性和擔當精神延伸到網上,爭當中國好網民,發出青年好聲音。
2、在線上活動廣泛開展的同時,普遍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大力提升青年網路文明素養,並通過面向全社會的動員,形成線下學習動員、線上實踐行動的有效循環。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等基層共青團、少先隊組織,普遍開展團隊日、班隊課活動,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幫助他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用網素養。
(9)如何營造網路文化環境擴展閱讀:
網路作為公共空間,人們有發表言論的自由與權利,但言論要遵循社會文明的規則,做到網路言論要文明道德、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恪守法律法規底線和價值觀念等,切不可讓謾罵、惡語相向、發泄私憤當道霸權,建設網路生態文明,讓網路世界充滿善意、暖意和正能量。
因此,通過網路世界了解社會生活,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以及學習生活等需要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網路文明,不造謠,不誹謗,不說不文明話語,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網路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