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為青少年,你應怎樣對待網路謠言
如何抵制網路謠言?
1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
2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
3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發現網路謠言積極舉報。
我自己打的。。。。。。。。。。。。。。。
B. 大學生如何防範網路謠言
大學生要增強辨別真假的能力,這樣的話,就可以防範網路謠言了
C. 大學生對網路輿情的認知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路新媒體已經從早期的網路論壇、即時傳訊等發展為新時期的微博、微信、空間動態等,這些新媒體平台為高校師生傳播信息、發表言論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渠道,同時,網路輿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高校輿情監控和應急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網路新媒體已經密不可分,新媒體為高校師生溝通與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成為校園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各種網路輿論所組成的校園網路輿論環境,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輿情的形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關鍵性因素:主體、對象、本體、媒介及過程,重視高校網路輿情問題,構建完善的網路輿情監控應急機制,引導高校網路輿論朝健康的方向發展,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調查數據的基本情況
累計調查問卷323份,收回323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64.71%,女生35.29%,一年級31.58%,二年級43.65%,三年級19.2%,四年級5.57%,調查涵蓋不同類型的高校和兼顧到了不同學科門類學生。
二、對網路輿情主體的認知
網路輿情是指網民在一定時間和網路空間內,對自己關心的事情,尤其是社會熱點、焦點等問題所持有的情緒、意願、態度以及意見的總和[1,2];調查顯示,91.9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小時, 大學生群體由於其年齡、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表現出同質性,其態度、觀點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極性。
三、 對網路輿情對象的認知
大學生最受關注的網路輿情類型是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文體娛樂資訊和與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事務等。輿情的對象是指能夠引起大家共同興趣的社會事件,這里我們要研究的是熱點事件。對於熱點事件,65.63%的大學生認為網路資訊的可信性一般,50.77%大學生表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了解事情經過,並持有自己的觀點,只有1.24%的大學生表示從不關注;62.85%的大學生表示對熱點事件在網路上評論的現象,存在較大問題,應加以管制;超過40%的大學生比較相信熱點事件的專家解讀和網路謠言的官方辟謠。
四、對網路輿情本體的認知
網路輿情的本體是指網民的情緒、意願、態度、意見等的總和。調查顯示只有27.86%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評論,19.5%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轉發網路熱點事件,其中只有36.84%經過思考後,轉發想法相同的觀點;但超過40%的大學生比較願意 「圍觀」網路熱點事件,不做評論及轉發,超過60%的大學生比較願意與同學談論網路熱點事件;41.49%的大學生表示網路的評論價值觀有較小影響;超過50%大學生出於獵奇心理和發泄個人情緒而響應網路號召。
五、對網路輿情媒介的認知
媒介是指主體對熱點事件發表意見時藉助的媒介。調查顯示,超過85%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通過手機和電腦網路,在獲取網路資訊的渠道中,超過70%的大學生通過綜合性門戶網站(如騰訊、新浪等)和社交類平台(如微信、微博、博客等)。互聯網既可以提供個人傳達信息、發表看法,又是一個可以相互討論的主體空間。
六、對網路輿情過程的認知
過程主要是指網路輿情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包含發生期、擴散期和消退期三個階段。它有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輿情的爆發需要一定的觸點和條件,這些觸點和條件既影響了輿情的形成,也影響著其周期的長短。
網路輿情是雙刃劍,一方面,客觀公正的輿情信息會推動社會的進步,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形成和諧穩定高校校園環境;另一方面,消極負面的網路輿情則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3]。本文從輿情形成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性的因素,即主體、對象、本體、媒介及過程的角度描述了影響輿情生成、演變的因素,只有加強研究大學生群體對網路輿情的認知才能為下一階段的預警作出正確判斷。
D. 青少年如何對待網路謠言
①以健康的心態作為生活的補充
②在網路交往中,要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的信息面前停留,更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學會「信息節食」.學會抵制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③善於利用網路技術解決工作、學習、生活遇到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做一些對社會及他人有意義的事,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④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學不好基礎知識會影響未來發展.
⑤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使自己全面發展.
⑥把網路作為業余的消遣.
⑦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勤於思考,把網路作為先進的工具,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必須自覺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依法上網,文明上網,努力凈化網路環境,讓其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另一個空間.
E.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網路謠言
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文明上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自覺抵制網路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費浪費精力,更不應沉溺網路,要學會,信息節食。
F.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人言可畏,有時候一句謠言可能害了一個家庭,對於謠言我們應該保持質疑,不隨意評價攻擊別人,不去肆意帶節奏,只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理智
G. 面對網路謠言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輿論觀信息觀
面對網路謠言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輿論觀信息觀?
以主流的社會政治觀念為理論基礎。
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增加對事物的甄別能力。
大學生應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更多地觀察社會、更多地體驗生活,更好地練就一雙自覺辨識謠言、抵制謠言的「火眼金睛」。
對當代國內外的社會政治事項能夠做出客觀與合理的評判。
對大學生身邊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應該能夠冷靜、正確的應對。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激濁揚清、正本清源,不能因噎廢食——青年學子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應當如是。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前進方向,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是思維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生力軍與新鮮血液,更是打造講正氣、遵法紀、守底線的網路文化的生力軍。每個大學生網民都應樹立這種時代使命感、社會責任感、道德正義感,自覺抵制包括網路謠言在內的各類網路糟粕,攜手營造一個清新、健康、積極向上的互聯網共有家園。
H. 當別人傳謠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謠言止於智者,所以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一個群體,不應該隨意的傳播謠言,應該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辨別謠言的真實性。如果一旦知道謠言的話,就一定不能傳播謠言,甚至要進行辟謠。讓更多的人不要受到謠言的侵害 。
因為我們都知道謠言轉發,如果過了一定數量的話還會犯罪。所以一定要注意這個謠言的事情,千萬不要輕信謠言,並且一定要幫助正規的官方來遏制謠言的產生和傳播,以及辟謠的一些工作。
這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做到的事情,不信謠言,不傳謠言。
I. 如何提升大學生面對及應對謠言的能力
1.我感覺是需要提升對事物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你要迅速對一個事情有基本的認知,才不會說一些無謂的話。不僅對事情本身的認知本身沒有幫助,還會加劇情況的裂變。
2.需要鍛煉自己對事物的冷靜延遲表達能力。就是當一個事情或者謠言發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等等時間,讓事情發酵,不要急著去表達。往往事情可能不像我們本身認知的那麼片面。
3.如果自身面對的謠言,我們還要提升自己強忍耐力和證據性地推翻謠言的能力。首先你自己不能玻璃心和急躁,要學會從一個第三方的角度看問題。是否有邏輯漏洞。越是急躁,越是急於澄清,事情可能更容易走偏。
4.學會求救的能力。人不是獨立的個體,難以獨立的存活,總在某一些時候,我們要學會發出自己求救的聲音,讓別人聽見,來支持我們,從而既以溫暖的力量,把自己從泥澡中拯救出來。
希望大家都能每天遇見溫暖的事兒,溫暖的人。
J. 很多網民喜歡在網上造謠,我們該如何應對謠言
先如今的網路時代可以說是十分的發達了,一件小的事情只要上傳到了網上,所有的人都會知道了,而網路時代的發達,也確實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現如今的網路時代這么發達,我們想要去造謠一件事情是十分的簡單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會成為壓死別人的最後一個稻草,所以說不要再去這樣做了,對於不關自己事情還是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 而如果我們總是用鍵盤去攻擊別人的話,自己也是會受到一些傷害的,所以說大家還是不要去做這樣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軟弱,如果一旦軟弱的話,那麼受傷的就是我們自己了,明明沒有做錯任何的事情,卻要遭受到別人的流言蜚語。所以說大家應該勇敢的保護好自己,不應該總是那麼的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