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銷代碼怎麼填中國農業銀行
營銷代碼就是swift代碼,像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的營銷代碼就是:ABOCCNBJ,並且營銷代碼各個地區的支行不同,所以當需要填寫營銷代碼時,要詢問所在的中國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
拓展資料:
1.營銷代碼:在購買理財、基金等產品時,如該產品是由工行營銷人員為推薦的,會讓輸入他們的營銷代碼,根據操作頁面提示輸入員工的營銷代碼就可以了。
2.營銷代碼的填寫可以體現營銷人的網點及姓名。根據客戶提供不同的材料來判定使用何種營銷渠道,以便於更准確的制卡達到其目標額度。營銷代碼就是工商銀行每個員工的員工代碼。 這是銀行工作人員填的。 營銷代碼是工行員工的統一認證號。 營銷代碼是銀行內部員工每個人的代碼,代表每個人,顧名思義,就是每個員工賣出產品時填上自己代碼以此證明此產品的銷售者。
3.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農行)成立於1951年。 總行位於 北京 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 國有銀行,國家 副部級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4.中國農業銀行的規模:中國農業銀行通過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台自動櫃員機和遍布全球的1171家境外代理行,以覆蓋面最廣的網點網路體系和領先的信息科技優勢,向全世界超過3億5千萬客戶提供便利、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461個,包括總行本部、32個一級分行、5個直屬分行、316個二級分行、3,479個一級支行、19,573個基層營業機構以及55家其他機構。境外分支機構包括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處。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6家境內控股子公司和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
2. 假如你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你如何幫助當地的農民進行農產品網路營銷(廣西蕉農)
農產品營銷創新 (一)農產品市場經營觀念的創新
農產品營銷創新的先導為了實現諸如利潤、銷售增長率等目標,農產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與農產品儲運、銷售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經營活動。在從事這些活動時,應當以什麼樣的理念為指南,應當如何處理企業、顧客、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成為任何企業或生產經營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經營觀念,也稱營銷管理觀或市場營銷觀。它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向的指南,也是為經營者在組織和謀劃企業的市場營銷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准則,概括了企業的經營態度和思維方式,貫徹於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全過程之中。
(二)農產品營銷戰略與策略的創新(即營銷組合的創新)
在傳統的農產品運銷觀念指導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儲存與運輸、推銷與促銷等手段來實現擴大銷售。農產品市場營銷觀念則通過協調市場營銷即圍繞目標市場需求的變化,綜合地運用各種營銷戰略與策略,並加以優化組合,不斷創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來實現企業增長和利潤的實現。
第一, 應該充分重視戰略性營銷,用好「市場探查」、「市場分割」、「市場優先」、「市場定位」等戰略性4PS組合。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源於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細研究,通過市場研究,尋找潛在需求,捕捉市場機會。根據一些細分變數來分割市場,進行比較、評價,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為之服務的目標市場,針對它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宜的產品,制訂合適的價格、渠道、促銷策略,實現產品的既定目標。
第二, 充分利用好「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戰術性「4PS組合。由於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個具體策略,形成各自的亞組合。如產品策略中就包括諸如產品組合策略、新產品開發策略、包裝策略、品牌策略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績效的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在於這四大策略的靈活運用和不斷創新,而且在於靈活運用和有效組合每一個亞策略,形成動態優化組合,協調一致為顧客需求服務。
第三, 要積極應用「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由於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利益低下,資金緊張,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一般難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促銷,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權利」和「公共關系」這兩個策略。一方面,積極利用政府力量,獲得宣傳支持,引導百姓消費,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改善與社會各界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獲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通過公共關系達到宣傳促銷目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系統可以利用報紙、電視台等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社會機構為農產品營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四、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一 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農產品和任何事物一樣,有著出生、成長、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業不能只顧經營現有的產品,而必須防患於蔚然,採取適當步驟和措施開發新產品。它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主要任務。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 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新產品開發成功以後,還需上市成功,這意味著新產品被消費者採用並不斷擴散。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採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如烏骨雞、七彩龜、黑小麥等農產品雖分別屬雞、龜、麥類,但因為其顏色特別,葯用價值較高,不僅市場銷路好,而且經濟效益高。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二農產品營銷價格策略
農產品價格的制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定價,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所出售的農產品價格沒有決策權,如我國曾長期實行過的釀糧棉油國家統購統銷價;另一類是農產品經營者定價,依據農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純齙紉蛩鼐齠ㄆ浼鄹瘛E┎ 范 勰勘曖氤絛蛞耘┎ 飛 叨雲洳 肥欠窬弒付 廴 ξ 疤崽跫 T謔諧【 孟攏 舜碳す絲偷南 研形 ǔR 曰 炯鄹褡魘實鋇牡髡 H緙鄹裾劭塾胝廴茫 詞敵腥美 Wプ」絲偷男睦斫 寫儐 邸Mǔ@ 媒詡偃蘸突患臼苯誚 興 降摹按笏β簟薄ⅰ壩嘔莩甌齟蠹跫邸焙汀奧蛞凰鴕弧被疃 巡糠植 釩叢 鄞蛘劭鄢鍪郟 源俳 邸?br> 三農產品營銷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等要素組合而成的,用於體現某個銷售者或某鍾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並使之與其他銷售者的產品和服務相區別,藉以促進銷售的記號。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並不僅僅表現在農產品的識別功能上,雖然農產品的質量性能和企業的市場信譽能夠首先通過品牌傳導給消費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場影響力,是它帶給消費者以信心,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特殊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任何農產品加工企業都不能忽視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創馳名品牌是解決農產品賣難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品牌是高價格的基礎,馳名品牌會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品牌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馳名品牌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費者,留住老消費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夠提高企業營銷計劃的執行效率;品牌是促進產品擴張,促進貿易的有力杠桿。
⒈以名創牌。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
⒉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准生產、提高產品品位。
⒊包裝創牌。美化農產品外表。
隨著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農產品包裝將成為必然趨勢。現在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是一流的產品,一流的包裝,一流的價格。而我們國家的農產品則是一流的產品,三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新加坡進口的中國果菜與美國果菜包裝有明顯的差距,他們是印製精美的標准包裝箱,而我們的則是蛇皮袋、麻袋之類的原始包裝,價格差距可想而知。
⒋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業和農民自身的宣傳,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如我省碭山縣財政出錢在中央電視台打廣告,專門宣傳「碭山酥梨」這一品牌,效果顯著。
⒌做好名牌保護工作
提高商標意識,提高品牌質量,注重品牌保ぁA 菲笠狄環矯嬗Χ宰約旱鈉放平 猩癱曜⒉幔 蟮梅 殺;ぃ渙硪環矯嬗 憂磕誆抗芾恚 岣卟 沸龐 岣卟 分柿浚 湎Ш臀 て放菩龐 ?/P> 四農產品加工化策略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業生產中植物性產品和動物性產品為原料,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處理,使其改變外觀形態或內在屬性的物理及化學過程;同時也是通過一定的管理技術處理,使其由初級產品轉變為製成品,連接農業生產與居民消費的經營過程。目前,農產品中直接能夠進入生活消費及工業生產的種類並不多,因此,農產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業產業的延伸和農產品價值增殖的必要過程,是每一個經濟體不可缺少的環節。農產品通過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農民投資辦加工企業不僅獲得了農產品的增值部分,同時也獲得了加工的收入。80年代,江蘇省興化市不少鄉鎮的大蔥賣不掉,爛在田裡,倒進河裡,造成河水污染。近幾年,本地農民先後投資辦起了十多家大蔥加工廠,加工脫水蔥、方便麵調料出口到韓國和我國台灣等地,全市大蔥面積由萬把畝猛增到40多萬畝,每年增收幾千萬元。可見,農產品的加工也在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它。
五農產品促銷策略
農產品促銷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傳遞產品信息,幫助與說服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使顧客對企業產生好感和信任,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從而有利於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六農產品營銷渠道策略
我國農產品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導致渠道效率較低,與市場經濟成熟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損耗嚴重使蔬菜等農產品在流通過程由於缺乏有效的保鮮包裝措施,容易腐爛變質,這使得農產品的采購量和實際銷售量之間存在較大的缺口,據有關資料顯示,蔬菜中毛菜到凈菜一般有10%-20%的損耗,這也加大了農產品的成本。物流成本過高導致農產品價格抬高,勢必影響農產品向外地市場的擴散。農產品是否能及時銷售出去,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營銷渠道是否暢通。營銷渠道的暢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證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使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平衡。因此,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選擇策略,不僅要求保證產品及時到達目標市場,而且要求選擇的銷售渠道銷售效率高,銷售費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於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並降低市場價格,有助於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於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2.改造升級原有的渠道組織,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對當前農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批發市場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務功能等方面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流通半徑,使之滿足地區間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需要。農貿市場則要繼續推進超市化改造,改變過去農貿市場 「臟、亂、差」和「食品安全無保障」的狀況。
3.加強對渠道體系的梳理和調整,提高渠道績效。政府相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對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體渠道鏈條進行梳理再造,消除農產品流通不暢的瓶頸制約,使得各個環節都能夠暢順高效運轉,提高其整體運營效率。
4.發展國際化營銷渠道,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出去,解決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同時採取網上銷售、遠程運輸、窗口直銷等現代營銷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場。
七 農產品包裝策略
在現代商品社會,包裝對商品流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裝質量直接影響到商品能否以完美的狀態傳輸到消費者手中,包裝的設計和裝潢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形象乃至商品本身的市場競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節奏不斷加快。為適應這種變化,包裝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更好地符合消費者的生理與心理需要,通過更人性化的包裝設計讓人們生活更舒適、更富有色彩。因此在農產品的包裝上,我們要制定它的策略,因為選擇不同的包裝策略將得到不同的包裝效果。
1.突出食品形象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形象,是指在食品包裝上通過多種表現方式突出該食品是什麼、有什麼功能、內部成分、結構如何等形象要素的表現方式。這一策略著重於展示食品的直觀形象。
隨著購買過程中自主選擇空間的不斷增大,新產品不斷涌現,廠商很難將所有產品的全部信息都詳細的向消費者介紹,這種包裝策略通過在包裝上再現產品品質、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於商品充分地傳達自身信息,給選購者直觀印象,真實可信,以產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費者,縮短選擇的過程。
2.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裝策略
突出食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過包裝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告訴消費者,該食品是什麼樣的產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在哪種場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後的效果是什麼。
3.展示企業整體形象的包裝策略
企業形象對產品營銷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業從產品經營之初就注重企業形象的展示與美譽度的積淀。
4.突出食品特殊要素的包裝策略
任何一種商品化的食品都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如歷史、地理背景,人文習俗背景,神話傳說或自然景觀背景等,包裝設計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特殊要素,能有效地區別同類產品,同時使消費者將產品與背景進行有效鏈接,迅速建立概念。
八農產品綠色化策略
農產品綠色化營銷策略是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的。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實現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利益的統一,市場主體通過製造和發現市場機遇,採取相應的市場營銷方式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種管理過程 目前,各國民眾日益重視食品安全,環保意識迅速增強,回歸大自然、消費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已成為人類的共同嚮往。綠色農產品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改善生存環境。當今世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越來越青睞。世紀之初,我國己全面啟動「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我們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奏響綠色主旋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們要把握機遇,發展農產品的綠色營銷。
1樹立綠色營銷觀念,
不僅是營銷部門,整個企業都應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綠色營銷觀念,從農產品營銷戰略的制定到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應始終貫徹「綠色」理念。
2搜集綠色信息,
在營銷過程中,企業要及時收集農產品的綠色市場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發現和識別消費者「未滿足的綠色需求」,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制定和具體實施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3制定綠色計劃,
農產品綠色營銷計劃是企業開展農產品營銷活動的依據和在營銷過程中的環保努力方向。
4開發綠色資源,
在農產品綠色營銷過程中,對於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
5生產綠色產品,
6應用綠色技術,
在農產品營銷活動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研部門為依託,大力開發以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和促進人類健康為核心的農產品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技術體系。
7產品包裝綠色化,
農產品包裝綠色化策略有節約和簡化包裝、摒除有毒包裝、採用可降解包裝、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等。
8採用綠色標志,
在農產品的營銷活動中,選擇具有權威性的符合目標市場要求的綠色標志十分重要。
9制定綠色價格,
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於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成本一般高於普通產品成本,這樣,在正常情況下,它的價格要高於非綠色產品價格。
10開發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包括綠色廣告、綠色公關、綠色人員推銷和營業推廣。
11開辟綠色渠道
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其流通各個環節中必須保持其產品的「綠色」,弘揚綠色文化。
3. 銀行如何開展網路營銷
銀行業有很多類產品,看你做哪個產品,信用卡?網路營銷也好,傳統營銷也好,你應該把重心放在營銷兩個字上,而不是網路上。首先分析你的客戶群體,再了解這類群體的生活工作方式,然後對症下葯,這之中你要做好和准備好用戶體驗,這是核心(也就是轉化率的保證),然後你就需要對你的客戶群體的在網路依賴習慣,在這些地方不停的去曝光你的產品營銷方案。各方面的數據分析一定要精細化。你就會成功。
4. 如何拓展新客戶做好銀行卡發卡工作
1、從服務意識來看,銀行的客戶服務意識逐步增強
此階段,無論是服務內容和支持服務的硬體設施,還是服務理念,都有了顯著的進步。以銀行櫃台高度為例:之前的銀行櫃台很高,通常到一個成年人的胸口處,客戶在櫃台外面站著,櫃員在裡面坐著處理業務,雙方中間還隔著厚厚的玻璃,經常是裡面說什麼外面聽不清楚。1992年,某銀行櫃台定做說明書是這樣規定的:櫃台高1.2米,寬不少於0.6米,中間需配防彈玻璃。1996年以後,銀行櫃台高度降至0.8米以下,並且銀行開始給客戶設立座位。雖然厚厚的防彈玻璃並未取消,但是為了使雙方交流通暢,特地在玻璃上安裝了擴音裝置;或將玻璃分層安裝,中間留有空隙便於傳遞聲音。再如,之前用准貸記卡需要出示身份證件,因此中國銀行等銀行推出了照片卡,把個人照片和身份證號碼同時印在卡片背面簽名條的下方,方便了持卡人使用。以上做法的出現,說明了客戶服務意識正在形成。
2、從服務目的來看,銀行卡強化了銀行吸收居民存款的功能
國內各家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是靠存貸差,即低息攬儲、高息放貸,這個特點在當時尤為明顯。雖然借記卡的主要用途依然是在網點存取款,但是它作為新興的電子支付工具,不但滿足了人們追趕時代發展潮流的心理,同時具備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等特點,頗受商務人士青睞,而商務人士擁有存款相對較多,因此,銀行希望通過推廣銀行卡達到吸收更多的社會存款的目的。
考慮到現金管理成本,大量的企事業單位紛紛與銀行合作開展銀行代發工資服務,而發放工資卡更是作為當時重要的營銷手段而被廣泛使用,進一步促進了銀行卡產業的發展。
3、從服務種類看,借記卡異軍突起,提升了國人的用卡熱情
為了適應銀行業務的發展需要,20世紀90年代初,各家銀行投資建設了計算機業務處理系統,這為銀行卡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奠定了系統和網路基礎。當時,只發行信用卡的狀況與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協調開始暴露:一方面,大多數持卡人並不具備透支消費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缺乏符合大眾使用習慣的銀行卡產品,導致銀行卡產業的發展陷入停頓。為此,各家銀行紛紛開動腦筋,力求改變當時的狀況。
1994年,中國建設銀行推出「龍卡儲蓄卡」,這一符合國人消費習慣和經濟水平的產品一經問世即獲得大眾青睞,迅速成為銀行卡主導產品。各家國有銀行、郵政儲匯局(1994年10月)、廣發銀行(1995年3月)、上海浦東發展銀行(1995年4月)、招商銀行(1995年6月)紛紛加入發卡行列,發卡機構數量、發卡總量、交易金額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截至1996年末,全國發卡量達4170萬張,交易量為10377億元,分別較1993年末增加了9倍和5倍。銀行卡存款余額559億元,共有1696個銀行網點受理銀行卡,ATM機具總量9941台,POS機具10萬台,初步建成了一個遍布各大、中城市的銀行卡受理和服務網路。
4、銀行卡服務渠道有所增加,服務資源整合穩步推進
在此階段,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是銀行卡產業的主要參與者和客戶服務工作的主要提供方,它們利用資金實力雄厚和網點分布廣泛的優勢,率先開發了異地電子支付功能,開展了發展特約商戶、布放POS機具等工作,既得到了商戶的回佣和中間業務收入,又增加了銀行存款,還提高了本行持卡人的用卡熱情。
此外,從1997年開始,在傳統儲蓄網點的基礎上,逐漸出現了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部分銀行還開通了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電話銀行。
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1999年在全國推出了統一的客戶服務號碼——95588。2000年,中國工商銀行把所有的電子服務渠道統一歸入電子銀行,「95588」也因此獲得了「電話銀行」的稱謂。雖然「95588」不像現在的信用卡客戶服務中心那樣全職從事銀行卡服務,但它是中國集中提供銀行卡客戶服務的開端。
5、從服務功能來看,銀行卡依然作為存摺的附屬品
借記卡面世後,儲戶在開立存摺戶時,銀行常常會隨附一張銀行卡作為存摺的補充,而儲戶即便使用銀行卡存取款,也會習慣性地拿著存摺在櫃台復查或補登,這說明儲戶對銀行卡的信任度較低。當時曾有「硬折軟卡」的說法,生動地體現了這一現象。
6、從服務流程來看,業務流程仍需完善,人員素質仍需提高
例如,受客觀條件所限,各家銀行的省級分行發行的卡片基本上只能在本省ATM使用,如果在商戶刷卡,則需要商戶電話聯系發卡行逐筆授權,然後通過手工壓卡的方式完成交易,再用托收等方式向銀行請款,環節繁瑣,導致客戶滿意度低,用卡意願薄弱。由於電話占線等原因,客戶長時間等待銀行授權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此外,當時各家銀行的客戶服務多以分支機構為單位開展,服務人員也是相關崗位工作人員輪流承擔,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5. 怎樣發展網點網銀手機銀行文章
手機銀行又稱「移動銀行」,是利用移動通信網路及終端辦理相關銀行業務的簡稱。作為一種結合了貨幣電子化與移動通信的嶄新服務,移動銀行業務不僅可以使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處理多種金融業務,而且極大地豐富了銀行服務的內涵,使銀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較為安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傳統和創新的服務。由於移動終端所必有的貼身便捷特性,而且手機是作為個人移動設備的最強大終端,使得手機銀行便成為繼ATM、互聯網、POS之後銀行開展業務的強有力工具,越來越受到國際銀行業者的關注。這是一個蘊含著巨大商機的市場,國外移動運營商很早就開始了對移動銀行業務的探索,其中韓國和日本銀行業基於對手機行業的資金投入以及對手機銀行業務重視較早,在手機技術方面對手機銀行大開方便之門,在這一領域發展較早較快,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歐美地區雖然重點在於3G網路的推進,通過提升網路數據流量從而盈利,但也是由於網路的改良,使得手機銀行業務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反觀我國,移動銀行業務由於開展緩慢等原因,相對滯後。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數據,到2010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3.06億,較2009年增長56.1%。預計到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201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33.3億元。(圖1、圖2)因此,綜合得出,用手機作為提供銀行業務的工具有著非常廣泛的基礎。而且,我國目前移動網覆蓋范圍廣泛,全國的絕大地區都有移動網路覆蓋。隨著3G網路的建設,我國移動網路環境將會在覆蓋和功能上得到更大的提高。這種網路環境和用戶規模以及市場規模是發展手機銀行的保障性基礎條件。
縱觀現在各大銀行實現的手機銀行業務的方式,較為成熟的經營不外乎如下兩個——手機銀行簡訊版和手機銀行WAP版。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手機銀行簡訊版主要是以手機簡訊等通訊方式與客戶進行交互的綜合金融服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銀行對客戶賬戶變動通知、金融信息發布以及產品信息介紹等;二是客戶對銀行的金融咨詢、賬戶信息查詢、發起金融交易請求等。具有賬戶變動及時服務、信息資訊全面服務、客戶關懷溫馨服務三大特點。手機銀行WAP版具有賬戶查詢、轉賬、漫遊匯款、貸記卡還款、賬戶管理等多種業務功能。客戶使用時無需安裝任何程序,在手機上輸入WAP.abchina.com即可使用。手機銀行(WAP)使用動態口令卡使客戶交易的資金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手機銀行簡訊版,以簡訊為基礎,雖是方便,但是操作繁瑣,並且為了安全性考慮,多為交易信息監控和金融信息發布咨詢之類,在實際接觸資金流轉過程中,應用的並不是很多。手機銀行WAP版基由現在國內較為通用的WAP網路,進行近乎於網路銀行的操作;在安全性方面,如上面所說的中國農業銀行是以動態口令為主要保護措施,另外還有利用手機安裝專用的手機銀行軟體連接WAP網路,以確保交易安全。
二、現階段影響我國手機銀行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手機銀行技術實現問題。目前,手機銀行由於受到無線網路條件的限制,還只能採用窄帶的無線鏈路提供信息傳輸信道。目前採用較多的基於簡訊和USSD方式的手機銀行業務,都是利用非常低速的信令信道進行銀行信息的傳輸,通話狀態下,USSD和SMS使用相同的信令信道即SDCCH,數據傳輸速率大約為600bps;而非通話狀態時,USSD使用FACCH信令信道,數據傳輸速率大約為1Kbps。而且採用簡訊息的方式,實時性得不到保證。這對於支付業務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另外,手機作為手機銀行的基礎,應用還存在技術弊端。例如,手機的SIM卡普通最多也只有64KB,難以承載移動銀行的運行數據;手機硬體、系統安全性也有待提高。故手機銀行在實際運行中,不得不在安全保障方面花費大量精力。
(二)手機銀行營銷方式存在弊端
1、手機銀行推廣成本較高。若手機銀行採用STK方式運行,則現在通行的是SIM卡,要使用手機銀行業務,必須換成STK卡。STK卡上具有較SIM卡更大的容量,可以載入對應銀行的密鑰和相關的應用,同時具備普通SIM卡的所有通話及其他功能。但即使是這種大容量的卡片目前僅按成本價銷售,對用戶來講也是筆不小的費用,因為絕大多數已入網的手機用戶並不願意白白浪費掉沒有任何故障的SIM卡。就目前來看,四大銀行以及招行、交行等推出的手機銀行業務,都是基於SIM卡應用的,但業務范圍、辦理手續各有不同,且彼此互不兼容。目前,一張SIM卡只能使用同一個銀行的賬號,用戶辦理其他銀行業務時須購買相應銀行的SIM卡,無法實現銀行之間的轉賬和賬號操作,使手機銀行的意義打了很大的折扣。
2、推廣手段基於利益驅動,而非基於需求驅動。近年來,銀行除了採用營業網點、網站等常規渠道宣傳,還採取了上門開通並贈送話費等頗具特色的推廣手段,由此,用戶數量得以快速增長。乍看上去,這些推廣手段十分奏效,但實際上,不少用戶僅是開通了手機銀行,卻並未真正使用,甚至在獲取了話費後便注銷了手機銀行業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用戶對產品服務需求度較低;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銀行提供的收費產品和服務並不能讓用戶滿意。而「送話費」這種利益驅動的推廣手法,也是導致手機銀行用戶質量低、流失率高的因素之一。
(三)移動網路運營商收費偏高及銀行缺乏人性化的收費制度。手機銀行業務收費一般包括流量費(運營商收取)、結算手續費及月服務費(銀行收取)。用戶進行一次完整的登錄、查詢、轉賬交易等操作,花費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對於部分地區不常用手機上網,卻有手機銀行使用需求的用戶來說,流量費用則可能成為一道門檻。
相比網上銀行和櫃台,手機銀行的跨行轉賬費率較低,對於經常轉賬的用戶有較高吸引力。但某些銀行規定,3個月的免費試用期過後,將收取每月6元的服務費,而免費用戶將僅能查詢,無法轉賬。一方面通常用戶的查詢需求並不急迫,而操作更便捷的網上查詢同樣免費,導致查詢功能顯得較為雞肋;另一方面月服務費對使用頻率不高的用戶帶來一定的負面心理影響,打擊了其長期使用手機銀行的積極性。
(四)用戶對私人信息安全保護不到位的擔憂。用戶對手機銀行的信任不足,這種不信任感主要表現在:對交易密碼泄露、賬戶被盜導致損失的擔憂;對交易平台安全性的擔憂。銀行方面做的安全宣傳不夠到位,不能消除用戶的顧慮。
三、解決現階段制約我國手機銀行發展的思路
(一)探索新的手機銀行應用技術。目前,3G技術正在普及,受限於無線網路的問題,有希望通過3G網路得到解決。採用3G網路作為銀行和手機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信息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M,而且可以採用專用的通信信道來傳送銀行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信息的傳輸在無線網路還會進行加密保護。用戶可以實時、安全、快速地進行銀行業務操作和支付操作。
手機軟硬體方面,為了切合手機銀行的發展的,必須要有根本上的改變。銀行業可以通過資金導入等方式,引導手機製造業,在硬體方面上,加強適應性和安全性;並且開發出更好的手機銀行軟體,在安全性保證的大前提下,速度更快,操作更方便,同時可以考慮手機銀行平台軟體的架構,使得各大銀行可以在同一平台下共同經營,且不會出現不兼容的情況。這其中重要的是,銀行業的介入,使得手機行業在發展中更加符合手機銀行的推廣與運營。
(二)手機銀行推廣實現新思路
1、手機銀行訂制服務。鑒於國內移動、聯通與三星、諾基亞等手機品牌聯合推出的訂制手機,內置其移動通信運營公司的系統內核與相關主題,運營商與手機製造商共同營銷,手機銀行也可嘗試此種方式。銀行業不僅可與上文所述的,以資金等方式介入手機製造業,打造手機銀行專用手機,或是加強手機對移動銀行的應用;同時,也可以和移動通信運營公司合作。比如,辦理SIM卡時,同時綁定手機銀行業務;亦或是辦理銀行卡時,附送綁定有手機銀行業務的訂制STK卡等,以達到強強聯手,共同營銷,獲得雙贏。
2、建立基於市場需求導向的推廣手段。加大針對用戶需求、體驗、滿意度等方面的深細調查,以及用戶心理、行為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新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抓住用戶,初次的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挖掘、鎖定具有較強需求的高價值的目標人群,重在普及知識技能,培養使用習慣。而非全面鋪開戰場,用短期利益來吸引用戶;應調整定價策略,通過與運營商合作、提供自選套餐等方式降低流量費用,並增加按次收取服務費的模式,適當調整結算手續費標准以平衡收支。
(三)尋求適合的收費模式。應調整定價策略,通過與運營商合作、提供自選套餐等方式降低流量費用,並增加按次收取服務費的模式,適當調整結算手續費標准以平衡收支。同時,手機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用卡的替代品,所以也可借鑒信用卡盈利模式。可以通過大范圍的手機銀行的發行,同時收集用戶消費信息,與商家合作;或是收取合作商家的盈利返點,從上游商戶獲得回佣。總之是利用大規模用戶的長尾效應來轉嫁對消費者收取的服務費用。
(四)加快3G網路和雲計算的商用,增加用戶信任度。3G網路的商用,能提供更好的應用、更快的速度和更佳的交互界面,這些要素無疑會提高用戶體驗,增加用戶使用粘性。國內銀行應該抓住此契機,提升用戶信任度,及時調整營銷和業務模式,建立以提高信任度為核心願景的營銷、宣傳、售後反饋體系,並將其作為單獨新興利潤中心給予策略傾斜考慮。同時,還應優先考慮打造精品,提升用戶體驗及滿意度,再逐漸豐富產品功能、拓展服務范圍和種類。切勿盲目追求短期增長速度,而犧牲產品服務質量。另外,可以嘗試用雲計算的模式來解決。如果在手機上識別到安全的威脅,比如病毒或者竊聽軟體等,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可以被反饋到雲上,在雲上對用戶反饋進行統計分析,再更新給用戶。
(五)基於現階段網路覆蓋不全面,信號不良的情況,對手機銀行的暢想。手機作為攜帶型移動通信終端,本身就具有電磁波發射、接受功能,同時現階段手機大多搭載藍牙技術,故可將無線射頻技術應用到手機銀行中。使用時,商家配備RFID接受識別終端,並與銀行交易網路相連,手機硬體本身或是內部軟體開啟RFID發射,只是通過便可完成交易;安全方面,可通過軟硬體內部密鑰以及交易密碼等確保。這樣,不需要通過WAP網路,只是手機直接接入銀行交易網路,快捷、安全。並且,前文提及的手機銀行訂制服務,可以確保手機內部密鑰的安全性與隱蔽性。
四、結束語
總之,手機銀行作為貨幣電子化和移動通信的結合體,需要從後者來進行分析。目前,我國的手機銀行體系無論從銀行業還是移動通訊運營商都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為此,政府應該正確引導市場,把手機銀行服務納入電子商務運行體系,制定統一的手機銀行業務標准,逐步規范手機銀行市場。
6. 簡要分析當前中國網路金融存在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當前中國金融市場主要的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體制的改革遠遠落後於實體經融體制改革的滯後,最終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高效的市場營銷機制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優勢,與中資銀行展開全方位的競爭.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初步判斷.
首先是儲蓄—投資轉化率.社會資金轉化為投資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貸資產形式發放給資金需求者;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如國債的形式轉為投資;三是通過資本市場如股票、債券等形式轉為投資.在財政融資方面,盡管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指標30%—40%相比,仍相距甚遠,更何況財政支出具有很強的剛性,且大部分支出為非生產性支出.在證券融資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近年來其佔比更有明顯下降.由於上述兩個融資渠道相對較弱,銀行信貸仍然是我國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途徑.從2000—2003年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可以佐證以上的分析.2000年,貸款占國內金融市場融資總量的比例為69.7%,國債佔比17.8%,企業債佔比0.6%,股票佔比12%;到2003年,貸款佔比升至85.1%,企業債佔比微升至1%,國債佔比降至10%,股票佔比降至3.9%.
根據人民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自1995年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出現存差約0.3萬億元以來,到2003年末存差已經擴大至4.9萬億元,大量資金沉澱在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有效轉化為生產性資金.
另外,國內儲蓄過剩與外資大量湧入並存的現象存在,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金融資源的浪費,反映了儲蓄無法順利地轉化為投資.
其二是M2/GDP指標.大量的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M2/GDP指標過高,通常反映出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國M2/GDP比率已經達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遠遠超過一般國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盡管這裡面有貨幣化進程的因素,但M2/GDP這一指標的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而且信貸資產的運用效率趨於下降,不能不說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問題.
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和績效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績效.但是,按照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業銀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財務數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按資產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績效排名則分別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外資銀行將於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全面競爭,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形勢是何等之嚴峻.
第二,融資結構扭曲,金融體系內風險向銀行集中.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只佔融資總量的15%.再進一步具體化,從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的比例分別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間接融資佔有絕對比重,融資結構嚴重失衡.
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辦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
第三,直接融資體系內結構失調.
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通常是股票市場融資額的數十倍.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清償余額為35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其中,企業債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償額不到1000億,佔GDP總額的比重不足1%.
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4萬多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6%.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在調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達到了4.8%.
二是在債券市場中,企業債的發展嚴重滯後.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特種金融債和企業債四大類.從1994年開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呈現跳躍式增長,2004年中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總額已達到4298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10餘年來,在多數年份中,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都不超過500億元.從2004年的情況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1273億元,通過債券融資245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僅為股票融資規模的五分之一.
二、對策建議
第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實體經濟背景.
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基本價值就是積累資本,配置資本,資本的配置效率依賴於金融體系.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僅僅依賴於金融體系,它還更多地依賴於金融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國有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承擔的過重的政策性負擔,使之在愈來愈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但無論如何,融入市場,加快自身的市場化步伐是國有企業的唯一選擇.
因此可以說,國有企業攻堅戰與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站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患難與共,禍福同享.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必須同時加快國有企業攻堅戰步伐,以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條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化進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權制度.
完善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要加快金融產權的多元化進程,允許各種投資主體投資金融產業,實現金融主體成分的多元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產權主體控制金融,都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負責,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經營失敗成本轉嫁,即真正實現金融產權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機構轉嫁失敗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機構的成本才是真正內在化的完全成本,預算約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約束.
目前的一個著力點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權多元化.產權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約束的內部治理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還原為真正的金融企業,使其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真正以利潤最大化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同時,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強化外部監督,促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
目前,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關鍵,是盡快出台2000年以來一直加緊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放鬆一級市場管制.一是改審批制為核准制,並逐漸進步到注冊制.二是打破對發債主體的限制.三是放寬所募資金使用限制.四是實行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五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大力培育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風險
7. 銀行如何應用網路營銷
招商銀行是如何做好微博營銷的?
1、內容的趣味性
看看招商銀行新浪微博的內容,無非就是五大類:
a、月度話題,如:招商銀行月度話題之創意生活
b、活動相關,如:招行邀您為中國F1摩托艇隊加油,招行與您歡度國慶
c、生活技巧,如:台風應對小技巧
d、金融常識,如:招商銀行趣味金融、招商銀行星座理財、招商銀行理財講堂
e、銀行產品,如:招商銀行iPhone版手機銀行
而這五類話題,都可以看到招商銀行的微博工作人員不僅僅是在發表話題,發表赤裸裸的銀行產品信息而已,招商銀行招商銀行在進行微博維護時,除了正常發布產品、企業動態信息之外,對於一些重點的產品進行了擬人化、娛樂化的互動話題設計。比如針對「i理財」業務,就對該業務的形象符號「小i」進行擬人化的設計,將小i打造成為一個基於微博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的「機器人」。在講述金融理財常識時,加入了更多趣味性,比如星座理財,趣味金融。
2、微博的互動性
微博的開放性,使得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發布對企業的疑難或建議,注重於粉絲的互動交流,是微博營銷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在這方面,配備了專門的微博維護人員,及時對網友的疑問進行回復、討論,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平台,避免形成一種單向交流。
3、員工的參與性
我在新浪微薄上搜索了下「中國銀行」,其中也發現標有「中國銀行」字樣的微博,也無從考證這是否就是中國銀行的官方微博,但無論是與否,這些微博的粉絲數量都不超過30個。而一個企業要想推廣好微博,是需要引導企業內部員工、部門多關注微博的。在此方面,招商銀行除了號召各分行、部門開設專門的微博,以解答網友針對業務、區域方面的疑問和咨詢,同時其「i理財」業務部門的「空中理專」也開辟微博,近30名理財專業人士與網友面對面溝通,形成了多渠道、互動性、交叉式的微博傳播態勢。
「你的粉絲超過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內刊;超過一千,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一萬,你就好像是本雜志;超過十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一百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一千萬,你就是電視台,超過一億,你就是CCTV了。」 銀行與其在傳統媒體上大打廣告,為何不來嘗試下微博營銷,創造一本雜志,創造一份都市報,乃至創造一個cctv呢?
8. 誰能幫忙列舉一下網路推廣有哪些方法
營銷推廣教程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RJJkCzdv5__JPaETQJZmWA
營銷推廣教程 由租房加 引流教程(處女方法).zip 社區頂帖之天涯網頂帖賺錢,流量大大的,CPA日賺幾百穩.zip 如何用精準ip,日入百元+.zip 巧用熱門電視劇輕松引流30萬.zip 某團隊出品QQ群大批量操作秒傳廣告互相剋隆上百群.zip 利用手機QQ功能保底日賺百元無上限盡情發揮.zip 利用安卓交友軟體做cpa日賺100-200.zip 懶人項目,全自動日引上萬IP,日賺300+.zip 藍海引流日引3000自行擴展.zip 快速增加 藉助QQ群精準引流打造百萬流量.zip 教你如 簡單利用騰訊微博病毒式營銷日引1000+流量(思路可拓展).zip
9.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
三農問題多年來一直備受人們關注,隨著時代不斷向前,傳統農業的發展遭遇了種種瓶頸,要想有所突破,必然要改變發展模式。互聯網恰恰憑借其強大的流程再造能力,給農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是系統化的,同時也具備網羅信息資源,搭建優質平台的能力,其與農業的結合可以對農業進行一個系統的產業優化升級,從產業鏈的每一個具體環節入手,注入現代理念,最終突破農業發展的瓶頸,形成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互聯網農業」模式,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圖:互聯網農業的5大切入點
◆優勢一:建立起農業生產的標准
以往的農業生產往往沒有自己的一個標准,多數流程都是靠農民自己的經驗進行操作,這樣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太多,比如溫度、光照、降水、土壤等等環境參數,一旦出現偏差就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而且,人工操作的效率太低,不足以滿足大規模的生產。於是,「智能農業」這一理念便應運而生。
所謂「智能化農業」,其核心便是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這種技術可以把農業生產中的諸多因素通過無線感測器進行實時採集,然後及時迅速地將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做出精確判斷,來決定農業設備是否開啟。這樣便極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可能的損耗。
另外,物聯網可以從生產這個環節對農業實行徹底的改造,目前這種方式還未曾流行,但在未來必然會成為一個發展趨勢。
◆優勢二:打造高效廉價的營銷入口
營銷是互聯網最常用也是最擅長的手段,網上的營銷模式層出不窮,如體驗營銷、服務營銷、飢餓營銷等等。營銷,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客戶的消費心理來推銷商品。
對於農業來說,互聯網營銷最大的優點便是成本極低,通過移動信息工具等入口,可以建立多種多樣的營銷入口,比如微信、微博、QQ等。互聯網通過此類入口可以在客戶與行業之間搭建橋梁,並且是相當受消費者信任的橋梁。
此外,營銷打響品牌的能力也不容小覷。最令傳統農業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品牌問題,缺少品牌效應,農產品的附加值就上不去。而營銷藉助互聯網產生了極大的推廣效應,因為成本低,所以宣傳的覆蓋率就可以極盡所能地擴大。蘋果品牌「潘蘋果」為什麼能迅速竄紅?其中營銷的力量功不可沒。
農業若要建立高效廉價的營銷入口,切不可盲從,需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不能泛化營銷。任何產業都有自己的潛在客戶,這些客戶就是銷售的重要目標,整合數據精確定位,這是農業營銷的第一課。
★質量與服務並重。狠抓質量,再加上利用客服保持與客戶的緊密聯系,營銷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適當控制產業鏈。不貪多也勿狹隘,既不能試圖覆蓋整個產業鏈的經營,也不能只著眼於其中的一個方面。合理分配,優化利用,生產環節中的嚴把質量關與產品標准化生產結合才是最主要的。
◆優勢三:樹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問題廣受關注,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呈降低趨勢。如何重拾客戶的信任,是傳統農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想人們恢復對農產品的信任,最直接的辦法便是恢復農產品生產鏈條的透明化,這在傳統農業中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課題,但互聯網農業卻以其強大的線上交流模式彌補了這一缺陷。
可追溯系統是從食品行業中延伸出來的,人們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追溯,包括耕種地點、生長環境、何時採摘、採摘日期等,這樣便實現了產業過程的透明化。當然,其實現還需要互聯網的支持。
由此一來,人們因為了解得多,信任感自然增強,再加上權威機構給予肯定認證,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便可以建立起來。
◆優勢四:升級農產品銷售模式
目前,電商平台的發展為我國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在此之前,農產品生產規模小,與大市場的對接有困難,加之農產品從種植到收獲所經歷一定時間,受氣候等不可抗因素影響大,因此「賣難」現象時有發生。
電商平台的建立則直接拉近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距離,使地域問題對農產品的影響相對削弱。距離的縮小意味著成本的降低,從而壓低了商品的最終價格。價格降低,銷售成本減少,銷量增大,企業的利潤當然也就隨之增長。正如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所說:「企業能做大的,都是流通環節所減少的。」
此外,電商平台清貨的能力也是可圈可點的。2013年11月25日,「淘寶網·特色中國海南館」——由湖南省農業廳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電商平台——正式上線,僅椰子飯便銷售掉了以往線下全海南島一年銷售量的63%,成果顯著。
不僅如此,互聯網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分析幫助農業生產定位客戶群,分析客戶的需求,這使得生產具有了一定目的性,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優勢五:提高農村金融服務
金融問題一直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農村金融的服務卻一直未能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不能夠滿足村民的需要。
農村金融產品種類較為單一,供給方面不足,雖然金融機構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比如2000年以來,央行和銀監會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展開小額信貸、村鎮銀行等方式多樣的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但是由於受地域問題、產業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原來存在的問題依舊比較突出,創新之路還很艱難。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在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
1、小額信貸
小規模的經營者是農村小額貸款的主要服務對象,如零食零售、餐飲業等等。這類貸款業務數額不大,且相對較為分散,但優勢在於資金安全問題與大規模貸款相比更加地有保障,也更能吸引貸款者的目光。
更為重要的是,農村城鎮化的腳步日益加快,而今銀行在城市的數量與日俱增,僅在4億人的一、二線城市就有銀行100多家,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城鎮化,對銀行的需求就更大,銀行的數量將不斷增加。
圖:貸幫的商業模式
P2P貸款公司在農村發展良好,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貸幫,它被稱為首家銀行資金監管平台。貸幫通過互聯網來出借資金,但具體的貸款業務是在線下進行,這樣可以確保貸款人資金以及信息的安全。貸幫的貸款程序十分嚴格,不但會對貸款人的資質進行親自上門審核,而且還在各地農村開設辦事處,並規定,貸款者與當地辦事處的路程不得超過半個小時。
貸幫利用互聯網外加自己的風控體系對貸款人進行審核篩選,建立起了對接交易的商務模式。
2、農業保險
自古以來,農業生產的成敗便於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與之相應的,農業生產者們從投入生產那一刻起便承擔著自然和經營兩方面的壓力,壓力帶來風險,規避風險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入保。
從大體上說,保險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政策保險,另一種是商業保險。雖然我國素來重視農業發展,政策上對農業的保障從未有過間隔,但是僅憑政府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商業保險必不可少,何況政策給予的補貼也會減輕農民投保的壓力。自2007年到2012年,我國農業保險的收入達到600億元,市場活躍度僅次於美國。
但農業經營存在著風險大、賠率高的特點,因此許多保險公司在這一方面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直接導致了農業保險種類單一,主要是小麥、玉米、棉花三種農作物。
10. 銀行如何做好營銷
建立有效營銷計劃和管理組織體系
與企業一樣,銀行也應該設立專門的研究開發機構,承擔起市場調研、業務規劃、對策建議和業務信息溝通等工作。同時在調研、資金計劃、財務各業務部門建立定期的溝通制度,對業務運營諸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調整,解決現實問題、排除潛在問題,保證計劃的實施並修整計劃。在市場調研和正確的市場定位基礎上,確立業務目標,進而形成由業務開發計劃、市場推廣計劃、人力資源計劃、融資投資計劃、財務、保障及輔助計劃目標的實現建立在有效的控制基礎上,形成良性循環,並將戰略任務分解落地,執行到位。
細分客戶市場,明確服務重點
任何一個銀行,無論規模如何,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只能滿足市場總體中相對有限的部分,而不可能滿足全部。因此,加強對客戶市場的研究,根據需求同質的特點,將企業和公眾劃分為若干個消費群體,針對客戶的不同需要,向選定的目標客戶群體提供獨特的金融產品、服務和營銷組合,才能使客戶需求得到更為有效的滿足,在維持客戶忠誠度的同時,不斷延伸和連鎖佔有新的市場。
與有前途和潛力的企業簽定銀企協議,長期合作。作為重點對象,尤其是電力、通訊、交通等國家支柱產業,為它的供給上游、銷售下游服務,最終目的是以大企業為中心輻射出去,形成網路,擴大間接融資范圍,把吸存業務延伸到投資、消費領域,從而壯大資金規模,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形成銀行的獨特魅力和競爭優勢。
共享客戶資源 強化聯動營銷
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全面整合公司與個人客戶資源,加強個人銀行業務與公司業務部的合作,發揮整體資源優勢和營銷功能,充分挖掘和發現個人優質客戶,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建立公、私客戶經理聯手制,實行一攬子服務,以公司業務帶動個人業務、以整合營銷推動市場拓展,積極競爭優質客戶,確保客戶質量。
個人業務要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在前期品牌形象宣傳推廣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開發、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市場活動,及時了解和滿足客戶需求,擴大品牌內涵,吸引優質客戶,為優質客戶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
合理定價收費,提高服務水平
銀行如果要收費就應該量化和策略化,加強對銀行產品的營銷策略,而不能太急功近利。銀行執行的存貸款利率和制定的服務收費政策,直接關繫到對客戶的激勵和吸引程度,因此銀行必須花大力氣,研究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以優惠的資金往來條件和配套的各種服務功能,來保證在競爭中能夠超出對手。
國外銀行可以在利率自由化的政策前提下,以優惠利率甚至負利率,拉住客戶。國內銀行要做到規范經營,必須做到合理定價收費,同時在提高服務水平上苦練「內功」。銀行收費定價的globrand.com標准,是根據客戶資金持有量、沉澱程度、轉移速度和需求的彈性,考慮資金提供的成本、管理服務的費用、借款者的風險等級、客戶盈利能力和銀行的預期收入等因素,再與銀行市場營銷的戰略相配套,綜合制定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