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掙脫網路語言之網論述類文本

如何掙脫網路語言之網論述類文本

發布時間:2022-08-23 04:24:27

A.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的網路用語

網路語言的出現也是語言發展的一部分,每一代人的語言都有一定的時代特徵。網路語言有利有弊,正如莊子所說:「物固有所然,無故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優與劣,需要我們做的是辯證的看待它,做好正確的引導。
2020年9月2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為網路流行語形成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教育應當是包容的,是與時俱進的。」貴州省人大代表、麻江縣第一中學教師秦主群認為,網路語言在教學實踐中的出現不能「一棍子打死」。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詞彙會被遺忘,而有的詞語會進入主流語言,推動了語言的革新。

B. 關於網路語言的文獻綜述

網路語言及其影響

[內容摘要]
語言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一定的規范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范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正確看待網路語言。

[關鍵詞]
網路語言 文化 構成形式 寬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已不再戴著神秘的面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與電腦打交道,並且電腦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著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會產生許多附帶品,九十年代後期,電腦的附帶品網路便像一場熊熊大火,蔓延了整個地球,似乎網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網路的虛擬性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自由,因而贏得了無數人的青睞。網路的發展也產生了它的附帶品——網路語言。高名凱先生說:「無疑地,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新的事物的產生或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的人的思維活動所形成的概念的產生要求作為交際工具、思維工具的語言有所改變,有所發展。」網路語言由於它特殊的載體和它的現實虛擬性,使得網路用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般語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規范的詞語之外,還創造了許多隻有經常上網的人才能理解的詞語。

一、網路語言的成因、構成形式和特徵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龍的樣子沒人知道,如果面對孤獨只有煙酒相伴,惟有齊參與,共分享,才能超越12億倍的爽,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網戀、網聚狼的力量。」這是近來在網上頗為流行的網路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網路語言」的含義,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麼搞笑之處。因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長得很醜的男人,把「恐龍」比作長得很醜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網上的壞人。諸如此類,在網路上產生且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彙就是網路用語。在於根元主編的《中國網路語言詞典》中,對「網路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網的產物。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里,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彙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路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網路語言的成因一是為了輸入方便,上網是需要花錢的,而上網費是通過單位時間來計算的。如果一個人的打字速度快,那麼無疑在單位時間內輸入的內容也會較多,所以有的人為了提高速度難免會不顧「質量」,在輸入的文字中帶有錯字、別字、怪字等。「在書面上,如果某人辦一個雜志、一個版面,那時叫版主。在網上要講求效率,可能會打錯,上網要花錢,而且你就算有錢,你打得慢一些,對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來,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著吧,後來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淚,其實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著聊,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於根元)
網路語言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微軟操作系統上多使用智能全拼輸入系統。由於網上會使用五筆打字的人很少,所以大家普遍採用全拼輸入,由於上面的字詞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頻率排列的,很多人就沒有耐性保證打字的准確性,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認的新詞彙。例如剛才提到的「斑竹」,有經驗的人一定知道當你輸入BANZHU時,首先顯示的便是「斑竹」。「這個客觀原因的深層次問題是由於漢字與電腦的瓶頸問題,漢字進入電腦並沒有解決漢語能夠在電腦上暢通無阻的問題。成千上萬的漢字是無法與幾十個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電腦處理外語比處理漢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網路上出現五花八門的詞語是目前必然會出現的問題。網路迫切要求人們設計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漢字處理軟體。」
網民的心理也是網路語言形成的一個原因。運用網路語言的主體是年輕大學生、中學生、技術人員等,這個群體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活潑好奇,充滿了創新意識。網路語言不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滿著一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和前衛感。這種充滿創造、突破傳統的語言自然而然流行於年輕人之間。
網路語言的構成形式多種多樣,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 語音諧音型。諧音型網路語言又可以分為數字型諧音和文字型諧音兩
種。
(1)數字型諧音:通常是指根據10個阿拉伯數字的發音,組合成為一系列簡單易記、輸入便捷的字詞。比如:「7758」指「親親我吧」;「886」表示「BYE-BYE嘍,再見」;「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是通過漢字的讀音與數字的讀音相近,由數字的讀音來諧漢字的讀音,來達到意到而速度快的效果。「7758」只需要敲打四個數字鍵即可完成,而「親親我吧」則需要敲打七到八下才能完成,在效率上遠遠落後於前者。又比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8錯」表示「不錯」;「1314520」表示「一生一世我愛你」;「7456」表示「氣死我了」,這一類諧音並不是通過普通話的讀音來相諧的,而是根據方言來諧音的。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S和SH是不分的,因此會出現以4諧SHI的現象。
(2)漢字型諧音:這種方式除了出於便捷輸入的考慮外,更多的則具有調侃、幽默的意味。比如:「大蝦」是「大俠」的諧音,指計算機高手;由於一些水平較高的電腦愛好者因長期沉迷於電腦而彎腰駝背,形似大蝦,因而經「大俠」的諧音「大蝦」的出現,憑空多了些詼諧幽默。還比如「板斧」是「版副」的諧音,「斑竹」「板豬」是「版主」的諧音。
2、文字轉義型。在網路上,網民給一些詞語又增加了一些這些詞語本身不
具備的含義,但這些含義與詞語的搭配又是非常形象的。例如「灌水」本指將水倒進或裝進容器中,在網路上是說在聊天室或BBS上的發言隨意寫,是BBS上的常用詞彙;「造磚」指用心寫,指上帖者比較用心寫的東西。一個好的BBS是即要有磚還要有水的。灌水和造磚對於活躍一個BBS各有千秋;「樓上樓下」是BBS上常用的詞語,用來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號象形型。網民們利用鍵盤上的各種符號加以排列組合,造出了許多全新的象形表達方式,或以形會意,或象形隱喻,其表意效果常常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笑」作為例子,「:-」這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一張笑臉,「:-D」表示非常高興的張開嘴笑;「:-)」表示微笑「8-)」這是眼鏡一族的專用笑臉;「;-)」指拋媚眼的笑;「1-D」哈哈的笑;「l-P」是捧腹大笑,此類網語還有:用「:-(」表示悲傷難過;「:-!」表示不屑一顧,等等。
4、英漢簡縮型。英漢簡縮型多是英語常用詞的縮寫。使用這種縮語的網民
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語。常見的英語縮略語有:AFAIK(as far as I know)據我所知;BTW(By the way)順便問一下;JAM(Just a moment)等一會兒;CU(See you)再見;OIC(Oh,I see)哦,我明白了;R U THERE(Are you there?)你在那裡嗎?英語減縮型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用每個單詞或片語的首字母來表示整句話,例如AFAIK、BTW、JAM;另一種是用字母和單詞之間相近的讀音來減縮單詞或片語,例如CU、OIC、R U THERE,有時這兩種方式會同時使用,例如CUL(See you later)再見。當然也有不少漢語縮略語,例如:「MM」即妹妹;「GG」哥哥;「BB」寶寶。這是利用漢語拼音中的聲母來表示一個詞。詞語簡縮以後,比起規范的漢語或英語其輸入速度肯定是快了很多。
通過對網路語言的類型的粗略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網路語言與規范語言是有很大區別的。總體看來,網路語言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創造性。這一點上文的舉例已經非常鮮明,在介紹符號象形型網路語言中,關於笑的例子估計讀者已有所體會,對此不必做過多分析。網路語言中的奇思異想可謂多如牛毛,不勝枚舉。也許網民們覺得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空間,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與現實生活中人們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網語,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
2、 方便性。使用上的方便是上述三種類型的網路語言得以形成並發展的一
個重要原因。其既可以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節省輸入的時間和上網的花費。
3、娛樂性。網民上網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找樂」,而網民在互動過程中形成別具一格的語言無疑增加了交流的樂趣,使上網成了一件輕松而又有趣的事情。反過來,眾多網民在找樂的過程中,又創造了大量新鮮的網語,不斷豐富著網路語言的詞彙。
4、不規范性。這是前三個特點的必然後果。從規范的漢語表達方式看,網路語言中漢字、數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號混雜使用,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完全是病句。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語言隨意性太大,不穩定,只是年輕人時髦的文字游戲。
5、鍵盤特徵性。利用計算機鍵盤上的特殊字元表情達意也是網路語言的一個特點。這種鍵盤表情符號的歷史可追溯到1986年,日本一位網民在網路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個「^_^」符號,像一個眯起眼在笑的人臉,至此這一表情開始風靡全球。受此啟發,網民們創造出一系列有鍵盤特點的網路語言符號。鍵盤符號的運用使得在網路對話中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個卡通式的形象,不僅更加傳神,同時也體現了網路傳播「超文本」的特點。
6、主觀性。網路語言更富於主觀色彩,它無視傳統語法,隨心所欲,而且有越來越隨意、越來越試圖沖破束縛的傾向。一篇網路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只有愛上之後,才發現有點雞肋。」「有點雞肋」這種反常搭配善於從常用詞語中翻出新意,是網路語言經常使用的手法。
7、雜糅化。網路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語言雜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達意上呈現了網路語言詞彙的創新性、隨意性和簡便性。例如:「3Q」(THANK YOU)謝謝;「B4」(BEFORE)之前;「ME 2」(ME TOO)我也是,等等。
8、形象性。我們剛才提到的鍵盤特徵性能夠體現網路語言的形象性,除此之外,網路語言的形象性還表現在一些形象的網路語言上。如把網民稱為「網蟲」,於是初級網民是「爬蟲」,高級網民是「飛蟲」,把「這樣子」連為「醬紫」(受到港台腔的影響),既有視覺效果,又隱含了味覺效果。
可以說,網路語言的這些特徵與網民群體的社會學特徵是相吻合的。根據以往的調查我們知道,網民中30歲以下的約佔80%,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也在80%左右(見《社會》1999年第二期,汪勇剛《誰在網上》)。這足以說明網民這個群體的特徵:一是年輕化,二是有文化。這些人思想活躍,喜歡新鮮事物,崇尚創新,而且不願意承受現實生活中太多的束縛。另外,他們不僅在上網的時候使用這種語言,甚至在生活中,學習中也開始使用這些語言,特別是學生群體。

二、網路語言對人的學習、生活的影響
青少年學生是網蟲一族的主要群體,在一些中小學,網路語言已經成為很多學生的口頭禪,甚至在課堂上也經常聽到學生在使用。網路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對其有怎樣的態度呢?
1、 學生覺得有趣、時尚、方便。
(1)一些學生說,語言的使用本來就應該不拘一格,生動有趣的網路語言活潑幽默,用起來非常方便也很時髦,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誰要是在網上一本正經的和別人說話聊天會被人挖苦取笑的。
(2)還有一些學生說,生動有趣的網路語言其實和相聲、小品一樣,也是語言魅力的體現,很多暢銷的網路小說如《第一次親密接觸》、《豬八戒日記》里充斥了「美眉」、「青蛙」這樣的網路語言,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如果把這些詞換成正統的表達,它的可讀性就差很多。
(3)一個有六年網齡的男生說:「我從高一就開始上QQ聊天,現在每天上網的時間都超過六小時。網路語言用慣了,生活中還真不好改。」
(4)蘭州某中學的一位初三的學生說,學生之間使用網路語言感到很親切。老師雖然不贊成學生使用這種語言,但是自己仍然情不自禁的想寫,因為覺得用這種語言寫出來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很生動。
(5)蘭州某中學的一位高二的學生說,網路語言是一種以漢語語系為基礎派生出來的適應高速運轉的社會的一種語言,可以增加交流時的親和力和新鮮感,但如果將其亂用,並脫離網路這一載體使用,將是對語言文字的褻瀆。
(6)蘭州某中學的一位高三的學生說,網路語言很形象,很方便,而且很多符號在手機上也很適用,這為發簡訊帶來了很多好處。
2、老師認為網路語言沖擊語文教學
(1)蘭州市某高級中學的一位語文教師說,因為受到網路語言的影響,有學生在作文里會冷不丁地冒出個網路上的詞語。一些年紀大的老師根本搞不懂是什麼意思。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用口語化的語言,可將學生的作文收上來一看,還是有些學生會使用諸如「酷畢」、「卡哇依」之類的詞。他認為,對此若不加以引導,學生極有可能會養成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
(2)蘭州某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說,學生面臨考試、升學的壓力,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如果一味使用網路語言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因素」。閱卷老師對網路語言一般都不會買帳,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考試分數。
(3)蘭州市某中學語文老師說,我不鼓勵學生用網路語言寫作文。每次看到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都想去制止,因為它不符合語言規范。有時候,在人物對話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網路語言會給文章增色,這是一種語言活用,但不可濫用。
3、家長認為網路語言使他們與孩子形成代溝
(1)有位家長說在無意間發現女兒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文字:「……沒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騙我,TMD,7456,我恨不得一腳TST。」這位家長看後不知所雲,直到孩子給她解釋了一番她才明白。她說:「這是什麼話啊,日記本成了密碼本,根本看不明白。看來我和孩子之間已經有了『網路溝』。」
(2)家住城關區的小楠在上小學的時候擅長寫作文。入中學後,小楠開始迷上了網路。近日,老師在一次家長會上說小楠寫的作文她有些看不懂,什麼「PF」、「BT」、「4242」都用進去了。小楠的母親翻開女兒的作文本一看,到處是老師用紅筆寫的圈圈,都是看不懂的網路語言。
(3)也有家長認為,要讓孩子不受網路語言的影響,就要讓孩子們遠離網路。可孩子們都反映,網路世界豐富多彩,利用網路可以獲得很多知識,這令家長們左右為難。
4、專家認為寬容比扼殺更重要
(1)有關專家表示,網路語言也是一種語言實踐,能在學生中間風靡,就說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網路語言寫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人看不懂,影響了溝通,也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同時,家長和老師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看待這一現象。
(2)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湯吉夫認為,社會發展越快越迅猛,語言就會不斷的被豐富被更新。對於出現的網路流行語言不能簡單的判斷對錯,它進入人們生活需要一個逐步被接受的過程,因此對網路語言寬容比扼殺更重要。現在很多老師和家長會擔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網路語言會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這種想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在我國大力提倡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是一個必然趨勢,一些有鮮活生命力的語言將不再成為高考作文的禁忌。
(3)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朱冬亮認為,這些年輕人使用的是一種網路簡約化交流方式,網路語言是這一群體的特定語言和代碼。家長的擔憂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語言學家關注,但目前還不能斷定因為使用網路語言而使得代溝加深。
(4)南京一位從事語言學教程的王教授說,在語言的長期發展中會出現一些新的詞彙,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會被淘汰,這些新出現的網路詞彙中有些可能成為漢語的新詞彙。。網路語言是年輕人的一種調侃語言,它也有個生命力的問題。對網路語言要有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對網路語言的出現不要大驚小怪,不要視為洪水猛獸,應當客觀地來看待網路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不能將網路語言一棍子打死。網路語言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在一定的人群中得到了公認,目前也沒有必要人為地去阻止它。比如說一些大眾俚語、俗話就有很強的生命力,事實證明,這些語言對社會只有好處而沒有弊端。倘若是些類似江湖黑話等不健康的語言,就應當堅決制止。

三、對網路語言所持有的態度
對於網路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探討研究的過程。網路語言詞典的出現使人想到了1958年的文字改革,當時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簡化漢字,使它更容易為廣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廣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的掃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推廣普通話,以消除方言的隔閡,促進漢語的進一步統一,使我們的語言能夠更好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今,白話文又在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它的出現在語言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語言是一種文化,一個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詞語用過了些並不可怕,如果語言僵化,詞彙貧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語匯系統如果只有基本詞,永遠穩穩當當,語言就沒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規定一定的規范的同時,要允許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積極吸收那些脫離當時的規范而能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的成分。在2001年12月舉行的「全國漢語詞彙規范問題學術探討會」上,40多位專家學者的共識是:不能用一般詞語規范的特點來要求新詞彙。對待新詞彙要寬容,要有「詞彙保護」意識,也要有「品位」意識和「規范度」意識。具體到「網路語言」,專家認為網路詞語是新詞語中的另類,是否現在就去規范,以及如何去規范還有待時日。語言是不斷發展,不斷演變的,魏晉南北朝佛教語言大量被應用在漢語中,五四時期,大量西方語言的進入推動了今天白話文的形成。而網路語言是電腦是網路的衍生品,它是科技進步的一種表現,當然其中也有許多不文明的內容,因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鉑。網路興起的時間畢竟還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符合語言規范的詞語會留下來,而那些不符合規范的則會自然而然的淘汰掉。語言是時代的反映,網路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前網路時代的反映,與現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維狀態密切相關。復旦大學的顧曉鳴教授說:「網路語言及其書寫方式正深刻的影響著當前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紀初因廣播電影和近代印刷術等傳媒的普及而產生的白話文是語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現在,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白話文又在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了新穎的『網語』及『網話文』,它與新一代青少年的語言緊密相連,將成為新世紀的語言方式。」另外,網路語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漢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比如它通過諧音的方式的確使漢語從表形語言向表音語言邁出了一步,通過簡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文在電腦上輸入速度上的一些不足。在日常生活和網路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規范的但是生動的語言,並無大礙。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如果一個小學生寫的作文中使用的一些網語同學們都看得懂,而只有老師看不懂,那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了誰的身上。」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正確規范的使用語言文字,但是並不應該堅決制止學生使用新鮮活潑文明的網語,而是應該使學生明白什麼是規范的用法,在什麼樣的場合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於根元說:「規范是要推動發展,限制了發展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規范」。對待網路語言我們不應該急著對它進行這樣那樣的規范,更不應該敵對,應該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在時間中淘金。

[參考書目]

(1)高名凱 語言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2)胡明揚 語言學概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3)於根元 中國網路語言詞典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英文摘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vocabulary of the network is graally coming into vogue and people is beginning to pay attention to it. Because of it』s peculiar expression, it has made a notable impact on traditional language. Therefore, we should properly guide it so that it can develop healthil

C. 正視網路語言的議論文800字

一、網路語言之利與弊
1.網路語言之利
(1)創新性。網路語言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語言變體,它有著無限的創新性,給現代漢語帶來一股強烈的沖擊波,有人稱之為「第三次語言革命」。
首先,表現在內容的創新上。在網路上,新詞不斷出現,如「E網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菜鳥、版豬、網蟲、黑客等等。除了這些新造詞,很多現代漢語中原有的詞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們只是原來的詞形被借用,詞義卻完全不同,舊瓶被裝了新酒。比如「恐龍」和「青蛙」都是大家熟悉的詞,但在網路語言中,二者是貶義詞,前者指長得難看的女子,後者指長得難看的男子。其次,表現在形式的創新上。如網路上出現許多「一字詞」:「控」、「親」、「雷」、「宅」、「閃」等。
(2)簡潔性。網路語言雖然簡單,但意思明顯,容易理解。比如「打醬油」一詞,意思是「不關我事,不予評論」。原來人們說「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是用來說明自己的年齡不小了,但「打醬油」在2008年被熱炒卻和年齡無關。「艷照門」事件發生後,有記者對一位廣州市民進行了采訪,那位市民無意中的「關我X事,我是來打醬油的」立即成為網路熱詞。後來,人們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談論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無關時,均使用「打醬油」代之,簡單明了。「打醬油」,也是一種態度,是指網路上不談和自己無關話題,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3)形象性。網民們將字典上的一些生僻字挖掘出來,賦予新的意義,用以形象地表情達意。如:「囧」,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本義是指光明,通「炯炯有神」的「炯」。但在網路上「囧」字的新義是:悲傷、無奈或者極為尷尬的心情。他們把「囧」字看成是一張人臉,那麼「八」就是兩道因悲傷或沮喪而下垂的眉毛,「口」則是張口結舌的那個口。當一個人說「我很囧」的時候,可以想像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樣。而「囧」字的發音和「窘」完全一致。和「囧」字幾乎一道流行於網路的還有「槑」字,由於該字是用兩個「呆」字所組成,醒目逗趣,因此在網語中形容人不僅呆,而且「很呆」,又稱「特傻」。
(4)幽默性。網路語言的幽默特性使它能吸引人主動使用並進行傳播。網民用戲謔、戲仿、反諷等後現代手段解構傳統語言,使網路語言充滿活力,他們苦心構思出許多生動有趣且反主流的網路詞語,營造出輕松幽默的閱讀氛圍。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醜陋的男女。這兩個詞一方面與「俊男、美女」諧音,反其義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過期、變質的食物,具有很強的反諷效果,充分體現了網路語言幽默性的特點。
2.網路語言之弊
(1)低俗性。網路語言中有一部分網路詞語很粗俗、輕佻。像「WBD(王八蛋)、TMD(他媽的)、JR(賤人)、NQS(你去死)、SJB(神經病)、蛋白質(笨蛋加白痴加神經質)、1487(你是白痴)」等隨處可見。青少年正處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網路詞彙,會使他們用語失范,道德失范。
(2)隨意性。網民們為了標新立異,忽視對正確字形的選擇,甚至故意使用錯別字,如把「的、地」寫成「滴」,「尷尬」寫成「監介」,「親愛的」寫成「親耐的」,「有沒有」寫成「有木有」。有些網路語言在句法上也較隨便,隨意倒裝句很多。如:「他郁悶呢那天」,是把本應前置的時間狀語後置;「今天高興我」,則是主語後置;「……先」、「……都」構成的狀語後置句式在網上被廣泛使用,新浪網站的新聞中,就有「給個理由先」這樣的新聞標題出現。網路語言的隨意性會混淆青少年對規范漢語的正確認識。
(3)短暫性。有些網路詞語,也許在幾年前,還榮登年度網路語排行榜,但僅僅過了三五年,就很少有人提起。而且,有些詞語只是一些事件的簡稱或縮寫,例如,躲貓貓、范跑跑、犀利哥、正龍拍虎、做俯卧撐等。只有了解了那些故事,才能明白這些生造詞的意義,而這些故事是有時效性的,幾年後新成長起來的人群,不再知道這些故事,當然也就不明白這些詞的含義,這些詞也就不能再流傳下去。

D.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應對網路流行語

隨著電腦網路「飛入尋常百姓家」,一種新型的用語形式――網路流行用語開始活躍在人們的視線里,在網上網下都影響到青少年的語言行為習慣。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看待網路流行語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是嚴加禁止,還是聽之任之?正確的做法是剔除糟粕、吸取精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流行用語,使之更好地服務於語文的學習。
一、認識網路流行語
網路流行語就是在網路上交際時網民們普遍使用的特定的廣為傳播的語句,這些語句有別於人們傳統意義上日常交流的語句,是網民們在網上聊天時為了快捷方便,為了求異創新等目的而創造的新語句。有的是利用漢字或數字、外文的諧音、詞彙或拼音首字母的縮寫等方法造出的網路新詞彙,有的是網民們為了更形象地表達自己感情而使用的一些抽象符號,有的是一些新聞事件或一些新聞人物說的話被網民們頻繁轉播,表達他們對某些事的態度。
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逐漸普及的網路則為個性張揚提供了平台。青少年少了外在的束縛,任由自己在網上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求新求異,新詞新意層出不窮。同時幽默風趣的網路流行語也為生活在日益繁重的學習或工作壓力下的人們帶來了快樂,舒緩著他們緊綳的神經,放鬆著他們焦慮的心情。
二、引導使用網路流行語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和網路流行語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向魯迅先生學習,對網路流行語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正確使用網路流行語。網路時代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徵,網路語文則是網路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網路語文不可避免的「外溢」到現實生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人們說話及行文方式,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對語文教學產生著重大影響。
1、肯定網路流行語個性創新、簡便形象的特點,贊揚那些喜歡寫網路日誌的同學並鼓勵其他同學多去寫寫網路日誌,由此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對教師的「說教」逐漸放下戒備心理。而後向學生說明,在注重張揚個性的同時,還要顧及共性即你所寫的東西能夠被所有看到的人看得懂。因為有很多的拼音首字母的縮寫或漢語詞彙的縮略可以表達多種意思,寫的人與看的人會因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而網路流行語都有其產生的固定背景。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文的時候應小心使用網路流行語,並且讓他們明白,使用一兩個恰當的網路流行語也許可以使作文增色,若使用多了便濫了、不成文了。
2、肯定學生能夠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用網路流行語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如進場說的灰溜溜體――灰溜溜地去默寫了,默得一塌糊塗又灰溜溜地回來了。但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傳統漢語的魅力,介紹許多優秀作家的作品給學生,不是泛泛而說怎麼怎麼好,而是直接選取其中的語句交給學生來體會其中的「味道」,可以選取錢鍾書的《圍城》里那些絕妙的比喻,還可將魯迅文章里那些幽默、犀利又不乏道理的用詞揀取出來,也可將受學生歡迎的青少年作家如韓寒、郭敬明等人的優秀作品裡的優美的語句拿來,讓學生自己品味、體會。繼而引導學生,無論是傳統漢語言還是新時期青春偶像作家的語言還是網路流行語,都離不開語言學中最根本的語法點――字、詞、句,以及將這些字詞句絕妙組合的諸如比喻、擬人、通感、飛白等修辭手法,從而引導學生學著在作文中使用這些修辭手法,鼓勵他們向網路流行語學習,創新語言,形成風格。
現如今,網路的四通八達使得網路流行語在人群中廣泛傳播,青少年的獵奇心理使得他們跟風追風,一時之風後便丟棄了,因而教師對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流行語要採取正確的態度,不能一味地打壓。要看到不少學生網路日誌里妙語連珠,下筆如神助,而作文里卻是干豆腐一塊,空話套話一堆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在作文里敢於「我手寫我心」;也要看到那些粗鄙的、低俗的網路流行語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引導學生認識到它們不能登大雅之堂,進而杜絕在作文里使用。
3、肯定網路流行語傳播語言文字和運用知識的功能,在社會轉型因素和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眼下我國正進入漢語創造力空前爆發、全民參與『造詞造句』的語言狂歡階段,但是許多潮詞潮語可能都是曇花一現、過眼浮雲。中學生心智處於成長時期,過分的「暴露」在網路流行語氛圍下,將會影響其日常的遣詞造句,導致中學生喪失對規范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對規范語文的使用能力。例如與「神馬都是浮雲」等網路流行語相對應的還有「淘寶體」(以「親」開頭以「哦」結尾,起源於購物平台淘寶網)和「咆哮體」(帶許多感嘆號的字、詞或者句子,多以「有木有」結尾)以及各種網路文體的流行。如果中學生過分接受這些語句,將會極大影響其實用規范語文的能力。
三、避免網路流行語的消極影響
資源豐富的網路,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眾多消極影響。中學語文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授語言文字及其運用知識的重要功能,還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將在很大程度上奠定這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當下,人們對網路的依賴程度加大,有疑問就「網路」,是許多人的首選。網路網路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詢方式,而從網路網路的編纂過程來看,嚴謹程度遠遠低於傳統語文媒介的編輯出版過程。如網路,如果要發詞條,只要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長的時間內便可以在網上出現,如果其中的語文行文有誤,便可廣泛流傳。
駁雜的網路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的同時,也是藏污納垢之地。這一方面與網路文化中的市場運作有極大關系,在市場化條件下,凡是有利可圖,凡是能滿足吸引眼球,都是網路傳播的重點內容,而不以美醜論之,網路世界中的各種「嘔像」現象及網路中的各種「門」事件的熱炒正是重要體現。「惡搞」流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如對一些古詩的改編等等。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用語披上網路流行語的外衣加以橫行,(如「尼瑪」)這些不僅對規范中學生語文產生了負面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了負面影響。
從以上看來,網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值得引起足夠重視的,科學合理使用網路資源,教師和家長在自身使用及引導學生使用語文網路資源時,應注意選擇權威網站並保證其規范,日常學習生活中注意規范學生行文用語,真正發揮網路流行語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E. 合理使用網路語言,規范自身行為演講稿

1.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規范使用網路語言
1.網路語言道德教育要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
還網路一片晴天的工程,除了可以採用技術、法律、行政、經濟等方面的措施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道德規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因為當中學生往來於網路空間時,最終決定其語言的就是他們自己的道德選擇。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場所,必須牢牢抓住這塊陣地不放。當前,中小學都開設有思想道德教育課,但是,對於電子信息、網路技術及網路語言文明等課程,還處於「真空地帶」,應著眼於加強學生的網路語言文明教育,增設這些課程內容。首先,在信息技術教師講解網路同時,應同時提示網路的負面影響,在學習初期就讓學生了解網路的正反特性,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解決網上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強化孩子的法制觀念和文明意識,通過制定和經常強調網路語言文明規范,在孩子頭腦中建立正確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使他們清楚哪些網上語言不道德、不文明甚至是非法的,促進其自律意識和能力的增強。第三,學校還要充分運用激勵措施,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網路語言也是自身語言的一部分」、「網路語言不文明就是自身不文明」等觀念,對於使用不文明語言的人要堅持抵制與拒絕,營造出有利於網路語言道德建設的良好的輿論氛圍。
2.家長是學生網路語言文明的引導者。
家長在加強孩子網路文明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難以替代的責任和作用。首先,家長平時在家中上網須嚴於律已,以身作則,堅決不說有違語言文明和道德規范的話與活動,不進行有違公德的網上活動,這是對孩子最好的網路文明教育。其次,對孩子在家中的上網活動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廢食,而應做好疏導工作。如提出完成課業、功課及格才能上網等要求,分析上網的利弊,限定孩子的上網時間,向孩子推薦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網站,同時,經常注意孩子上網的內容,對孩子參與的不健康、不文明網上活動及時指出其危害性,並堅決加以制止。為人父母者,只有充分認識了網路文化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巨大影響力,才能自覺配合學校搞好網路文明教育。
總之,面對中學生流行的網路語言,漢語將又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借用眼下一句時髦的話,這對漢語「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用寬容的眼光和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現實。當然,如果我們面對的是類似目前一些廣告用語的語言惡俗時,比如:「有『痔』不在年高」、「做女人『挺』好」等,我們就該毫不留情,迎頭痛擊!而對於中學生流行的健康和充滿活力的語言,我們則應給予足夠的關注、了解甚至參與,那將有效地拉近我們和他們的距離,有助於彌合「代溝」,也有助於我們對他們進行語言的教育和培養,甚至也可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平添生氣和活力。2.中學生應如何對其吸收與摒棄
從未有一種語言像網路語言那樣,從產生就遭到了如此強烈的抨擊。它對中學生的語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其實,網路語言是一種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和發展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1.對其汲取與發揚
網路語言是漢語語言在網路環境下的一種語言變體。網路語言中一部分詞彙在經過長時間考驗被人們接受後也可以進入基本詞彙,因為當代漢語中每年大概出現1000個左右的語文性新詞語,也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反對網路上的粗話、臟話和一些廢話,但生動形象能體現網民「個性」的習慣用語無妨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反而能豐富活躍我們的文化生活。
漢語長盛不衰,就是一個不斷吸納外來文化(語言)、不斷自身調整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強制的。我們的母語——漢語的胸懷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樣寬廣無際,她張開巨臂能吸納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語言。
2.對其批叛與摒棄
在現實中,由於網路語言交流的特殊性,使得網路語言特別是中學生的網路語言失范,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目前網上交流和網路語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問題之一是少數網民在網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主要表明在:一是不守口德,隨意謾罵和進行人身攻擊;二是有些人為使自己在網上受到別人的重視故意表現出另類性格和反調言論,與現實社會的行為規范存在明顯沖突,污染了網路浪漫的天空,例如有些人起粗俗下流、庸俗不堪的黃色網名和寫黃色詞句。問題之二是,網路語言存在一些粗話、臟話和嘲諷人的詞語。例如:TMD(他媽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0487(你是白痴)、BT(變態),還有嘲諷人是神童、天才、蛋白質、太平公主等等。這是網路語言中的糟粕。存在的第三個問題是,目前網路語言已不甘心只在網路上生存,開始走出虛擬的網路,有進入現實生活中的傾向。例如,一些網路詞彙也進入生活的口語中並成為中學生的口頭語,成為一種新時尚,比如用「東東」代替「東西」,用「886」代替「拜拜了」,評價女孩這個是「食肉性恐龍」、那個是「食草性恐龍」,下一個是「美眉」,罵男孩子是「青蛙」。更可怕的是,有些中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記、周記里充斥著大量的類似語言。有些老師呼籲:現在學生上網越來越多,而他們又正處於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對網路語言不加控制,很可能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第四個問題是網路語言過於求新在求新度方面有些過頭,例如E-mail有電子郵件、電子函件、伊妹兒之稱;版主也被寫成「班主、版豬、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種創新還未定型又有一種創新出現了。這些問題不能不日益引起人們的擔憂。
3.理解使用人群
中學生是網路使用、交往的重要主體。他們大多是20世紀80、90年代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有鮮明的個性。他們渴望在新的環境中多交流,但現實利益的沖突,使得一些年輕人更願意到虛擬環境中去尋求友誼。他們是社會群體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於探索和追求、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群體。他們也總是試圖打破傳統的規范,不斷地尋求和嘗試新的網路語言進行交流。3.老師如何看待網路語言
網路文化對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的正負面影響已經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對於網路語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頻繁使用的現象,中學的部分語文教師認為,網路語言是在特定環境下,特定交往圈子裡使用的,從某種程序上來說,是漢語的發展和豐富。學生藉此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於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有利的話,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它畢竟是非正式的語言,有老師說,長此以往不加強調和引導,學生極可能會養成不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4.網路語言的產生
當互聯網蔓延至人們生活中,一種自成體系的語言逐漸在網路中形成,並被越來越多的網民使用。網路催生了語言的新語體——網路語言。
隨著網路語言的誕生和普遍的傳開,在文章、小說、網上聊天、時常交談等都開始應用網路語言。網路的迅速發展催生出一批新詞、新短語,改變著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中學生的改變更為直接。
2.學生認為網路語言幽默生動
不少學生認為網路語言不僅簡潔方便,富有感情,而且幽默詼諧、風趣生動,表現出青少年之間極大的認同感。中學一女生小方告訴我,自己和朋友調侃時常說:「你真是286!」這實際是說對方腦子轉得慢。這些另類語言在成人看來或許不習慣,然而在她們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成為生活用語的一部分。甚至有學生認為,如果有誰不會來那麼幾句網路語言,就覺得他太落伍了。
一學生這樣說:「我上網聊天經常用到『偶』(我)、『醬紫』(這樣子)等『網語』表達漢語意思。受網聊影響,平時和父母、同學說話也會說些『網語』,並在寫日記時使用,因為『很有意思』。」
此學生給我看今年1月18日的日記,其中寫道:「今天上街,看見一隻恐龍(女生)和一個PPDD(漂亮弟弟)並排走,我靠(形容厭惡的感覺)!這484(是不是)所謂的很搭配呀?很COOL(酷)哦!害偶(我)跟了他們4條街,累死偶鳥(累死我了)!」經統計發現,49個字中有14個字用的是「網語」。

F. 公務員面試真題回顧:如何看待網路語言

公務員面試真題回顧:如何看待網路語言可以參考以下答案哈!
【參考答案】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網路語言的層出不窮,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網路語言也不例外。
1、網路語言有其積極意義。首先,網路語言使網民交流更為便利,一些紙媒或者是電話簡訊等表達的內容,在網路世界具有了更便捷的表述方式。其次,網路語言是適應語言演變的規律的,由於網路語言的流行,現代漢語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再次,網路語言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精煉概括社會現象,反映國計民生的重要意義,比如說「蒜你狠」、「姜你軍」等。
2、當然,網路語言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第一,由於網路語言的無序狀態,類似於「官二代」、「富二代」等的大量報道,使得本來中性詞語,變成了一個貶義的稱謂。這種現象對於語言的規范化發展是很不利的。第二,青少年如果熱衷於網路語言,必然會帶來經典漢語教學被質疑,大量粗俗化的網路語言,滲透進青少年的語言世界,對其成長不利,對國家傳統經典文化的傳承也是十分不利的。第三,網路語言在概括社會現象的時候,往往具有負面社會現象大於正面社會現象概括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社會的正常發展。
3、對網路語言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對其規范和引導。首先,政府相關網路監管部門,應當注意經常總結網路語言,對網路語言的發展狀況有清晰把握;其次,教育部門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量添加網路語言的教學內容,通過與經典漢語的對比,使學生對網路語言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知;再次,對一些網路熱詞所反映的社會負面現象要加大查辦力度,增強政府的公信力;最後,通過適當的宣傳活動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熱愛經典漢語的風氣,對網路語言適當引導,對其中具有較深內涵、普及率較高的網路語言,要總結升華,使之成為經典漢語世界的一部分。

G. 怎樣通過刷題提升論述類文本閱讀能力

一、觀點鮮明
1、題目就是中心論點的簡單概括(或論題)
2、開頭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論點
3、結尾回扣中心論點

二、結構清晰
1、分論點置於段首或獨立成段
2、分論點之間要注意過渡銜接
(1)閱讀文本的選擇:題材側重藝術、科學、文化、現實等等
(2)閱讀文本的篇幅:都是超過1000字的文本。
(3)選擇題的設置:部分設題是原文的相關內容的直接轉換。部分選擇題需要適度的遷移。

不少設題不再是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糾纏於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語詞概念內涵的細微差別辨析,更多的是著眼於文本內容的整體理解,著眼於繁雜信息的把握、篩選。採用一種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篩選整合方式,語言表達形式的轉換中常常還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斷意味,隱含了一定的能力遷移要求。這種能力遷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說法(核心概念)為依據,來判斷、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與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題指導
一、通讀全文,思考四個問題
①文本主要談的是什麼問題或就什麼事情闡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場、觀點、情感和態度是怎樣的;
③本文依照怎樣的順序布局謀篇、組織文章,其段落之間的關系如何;
④行文中為突顯立意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閱讀備考中的突出問題(「五缺」)
1、缺乏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意識
2、缺乏結構意識,不善於藉助層次分析把握內容要點
3、缺乏文本意識,作答過於主觀隨意或盲目
4、缺乏提煉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5、缺乏作答規范意識,錯字語病頻頻出現

三、選擇題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比照原文 弄清概念 把握句意 辨析篩選。
設題情形有三種:
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斷)
形異意同 (有所轉換 實質一致)
形似意異 (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第二、懂得審辨標志性詞語。
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范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以下的關鍵詞在讀文本時要圈劃出來:

1、有助於理解文章內容、提示信息的詞語
(1)年代時間(多次出現時間)、數據(多個數據)及其概語(如多數、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幾乎、僅僅、等表范圍的詞語)

(2)重要的修飾限制詞語(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總共等表程度的詞語)

(3)已然未然(迄今為止、到目前為止、現在所見的等表時間的詞語)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許、一定、必然等表判斷的詞語)

2、有助於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邏輯錯誤的詞語:
(1)因果(因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於、從而)
(2)轉折(但、但是、反而、其實、實際上)
(3)並列或遞進(也、又、不再是„„而是、不僅„„還)
(4)分類分層(首先、其次„„「;」等等)
(5)舉例子(例如、如、人名) 抓住關鍵詞要注意:

1、盡量落實到詞,集中注意焦點;
2、可以用符號將有用信息作好標記;
3、若有題目根據題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沒有題目找出現頻率較高的詞,盡快弄清文章的論題及觀點;
4、注意把握全文的順序,邊讀邊理清思路,讀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四、簡答題解答一般方法
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語段層次;准確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觀點;快速搜尋答題區間;組織表達語言,做到規范作答。

(1)養成切層分層意識,能夠把握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
同一關系取其一; 相屬關系取其「屬」, 相並關系取其「和」,
主次關系(偏正關系)取其「主」。

(2)具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

(3)答案利用順序詞或數字型大小列清思路要點 。

2、把握觀點類題目解答方法
議論文的觀點表述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題即觀點。一般議論文的文題只是個「話題」,它的觀點圍繞著這一話題來展開,但有的話題往往就是作者的觀點。
(2)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因為議論文必須要達到「觀點明確」這一最起碼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議論文都是開門見山提出觀點,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閱讀這種文章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文章開頭一內容。

(3)有的議論文觀點的提出必須要通過幾個分論點來表述,所以觀點往往會在文章的最後提出,帶有一定的總結性和歸納性。
(4)有的議論文因為話題范圍較大,內容多,形式散,它的觀點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幾個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處。這種的觀點概括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與概括能力。

H. 如何正確使用網路語言課題研究個人小結

如何正確對待網路語言

首先是寬容。一是網路語言作為一種新的語體,自有語言自身的發展規律來約束它,事實上也跳不出規律的約束。二是任何一種新生事物都需要寬容,網路語言也不例外,只有寬容,才能健康、快速成長。三是網路語言不光是語言交流的工具,同樣是情感交流的工具,如果我們寬容了網路語言,就保持了語言的多樣性,給人們多提供了一條交流的渠道。四是網路語言是網民間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次是學習。人們指責網路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看不懂。事實上,當我們掌握了常用的網路語言後,就會發現網路語言並不難懂。再次是引導。網路語言的產生畢竟只是網民們的一種自發行為,隨意性特別大,因此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這就需要語言文字工作者和使用語言較規范的人來進行引導。第四是規范。語言文字總是有標準的,網路語言也不例外。規范網路語言,一是要確定規范的標准。二是語法規范。三是發展網路語言。網路語言規范與否,要把它放到發展過程中去看。如果一種語言不能發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規范。「規范是要推動發展,限制了發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規范。」
人類語言其實一直處在規范與非規范的對立統一中。一種語言規范建立以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還要不斷地受到非規范語言的挑戰,必須在對各種非規范語言的回應中不斷加強和完善自己,從新的語言現象中汲取有生命的東西,從而增加自己的活力,這其實就是語言永葆青春的一個必要條件。
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盡五千年而血脈不斷,正是因為漢文化兼容並蓄的博大胸懷。所以,對我們的母語漢語來說,為了她能繼續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同時也記載下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我們要用一種包容的心態,讓她接受諸如網路語言等各種時代因素的沖擊,並在沖擊中不斷取彼之長,補己之短,與時俱進!

I. 如何看待網路用語,主要看氣質作文,100字,

網路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既是網路文化賴以傳播的基本載體,又是網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語言從上世紀90年代一誕生就得到了全球廣大網民的偏愛,發展神速。尤其是最近幾年在中國,網路語言熱有增無減,如每年網上熱熱鬧鬧的網路熱詞的評選,讓它們「跳」出了網路,開始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上亮相,並在學生作文、文學作品中現身。網路語言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最近,北京、香港等地的不少商家也開始看重網路語言的巨大傳播效果,利用它作為一種新的強大的營銷手段。
如今,不少網路用語已由一種「社會方言」變成一種「社會共同語」,甚至登入主流語言的大雅之堂。新版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就與時俱進,增收了很多網路用語,如「房奴」、「考試門」、「曬隱私」、「山寨」、「給力」、「雷人」、「團購」、「宅男」、「劈腿」等。
然而對於網路語言,有人持否定態度,認為它不規范,不倫不類,不能登大雅之堂,會造成漢語應用危機;應該限制它對漢語規范的進一步「入侵」,甚至全面禁止它的使用。殊不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4.20億,占網民總數的74.5%,而且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大。同時,在這個大眾傳播高速發展的今天,網路語言正愈演愈烈、勢頭不減,已成為一種不可抵擋的時尚潮流。那麼對網路語言是該限制還是該寬容?對此的爭議一直不停。
總體來看,網路語言是健康的、不錯的;但也毋庸諱言,一些格不高、粗俗不雅的詞語在網上頻頻出現。例如:「TMD」本來是「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英語簡稱,因它剛好與我們的國罵「他媽的」的拼音簡寫相同,一時間,「TMD」就成了網上使用最為頻繁的臟話了。除此之外,網路語言也給學校傳統的語文教學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這些都無疑成了網路語言健康發展的絆腳石以及某些人批評網路語言的理由。周知,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語言,用的人多了,也就。「AA制」、「IC卡」、「卡拉OK」等詞語出現之初,曾有人認為是濫用,是不規范的語言,但現在這些詞語已經深入人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就當下流行的網路語言來說,的確存在著一些品位低下、信口雌黃、亂造詞彙、生搬硬套、語意含糊等的現象,但也有不少富於創造性和生命力的詞語。對於後者,顯然可以納入到規范的語言文字序列中來,而不能一概予以排斥,更沒必要嚴加限制。我們不妨把網路語言看成是繁盛於網路世界的方言,給其自由發展的空間,給其優勝劣汰的時間,以促進語言的創新和發展。這就像我們倡導普通話,但也不排斥方言一樣。
網路語言作為一種靈活變通的表達方式,與傳統語言相比具有新奇、簡單、淺白、生動幽默等的特點,但它的流行對傳統語言和中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雙面的影響,既促進了傳統語言的發展和更新,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活力,也影響人們規范地使用傳統語言,並沖擊傳統語文教學。有鑒於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網路語言的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應加強對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的正確引導,促使其使用規范性的語言文字。
我們應該用公正、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網路語言的影響,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別地全部拿來。網路語言雖然給語言的規范帶來了某些負面影響,但同時也給語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語言是以交流和溝通為目的的,而追求交際效果的最大化永遠是語言發展的原動力;網路語言彌補了傳統語言在網路交際上的不足,使之發揮出了更廣泛的交際作用。
語言本來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網路語言如果能經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就可以為社會所接受,從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用語。語言本身是一個開放系統,其詞語需要不斷的豐富,需要有來源,需要有創新;而網路語言不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滿著一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這種創新精神正是網路語言發展的強大力量,也是網路語言存在的真正意義。畢竟語言是生活中產生的,「語競網擇,適者生存」,還是讓網路語言自身去接受歷史和公眾的檢驗。網路語言的產生與其說是為了迎合網民的需要,倒不如說是語言發展的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網路語言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交流溝通的語言形式,也為學界開辟了新的研究空間。隨著網路語言研究的深入和拓寬,一門新學科——網路語言學應運而生。它是由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於2000年首先提出的;在其《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路語言學》一文中,他對網路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務、學科屬性和定位問題等作了精闢闡述。此後,網路語言學引起了國際學界的關注和研究。近年來,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學者出版了多部關於網路語言學的專著。目前這門新興學科已成為當代語言學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學科之一。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掙脫網路語言之網論述類文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牌子的電視能連接網路 瀏覽:950
手機重置網路相關數據 瀏覽:3
網路介面如何接電腦 瀏覽:866
建網路平台去哪裡申請 瀏覽:259
網路連接上微信語音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457
網路備案中心在哪裡 瀏覽:764
能上網但沒網路連接圖標 瀏覽:270
移動網路必須動態撥號嗎 瀏覽:311
連接過的無線網路怎麼刪除 瀏覽:756
數據挖掘與網路安全 瀏覽:141
手機能上網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351
網路波動手機就會重啟 瀏覽:2
抱歉網路異常請稍後重試 瀏覽:956
車載安卓大屏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756
魔百合無線網路密碼 瀏覽:787
山東網路營銷實業投資售後服務 瀏覽:720
王者榮耀有網一直進不去說網路異常 瀏覽:476
雙卡網路如何調換 瀏覽:248
校園網路連接不上 瀏覽:313
無網路游戲都有什麼游戲 瀏覽:28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