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構建知識網路

如何構建知識網路

發布時間:2022-08-22 14:04:26

A. 高中生物復習中怎樣構建知識網路

高中生物復習中怎樣構建知識網路
近幾年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特點是:重視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圖表考查的比重明顯加大;注重生物學能力的考查;重視實驗的考查;注意聯系學科最新成就和社會熱點。高考生物學試題是從素質要求的角度去達成能力要求,表現出題目的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試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注意學以致用。在高考復習中,由於新課程的信息量增大,復習難度加大,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復習階段會出現由於復習不得法而造成學習成績相對下降的局面。在這里我們給考生推薦的是三輪復習法。
三輪復習法把高三的復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里的復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輪復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復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硬實能力。
三輪復習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練掌握已有知識又能再度提高認知水平與能力的雙重目標的基礎上,可以使考生對先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再認識,對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
一、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綜合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在復習中,應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知識的理解,並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形成知識網路結構的途徑是多樣的。在許多教學輔導用書中也有歸納好的知識結構。但要將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就必須自己親自參與知識網路的構建。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你參考:
1.核心輻射法
抓住一個核心的知識內容,然後圍繞這個核心知識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聯系,使之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這個核心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原理、一個圖解、一個實例。例如,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可抓住課本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來構建:
(1)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麼光?怎麼設計實驗證明?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光的強度,光照時間,光質)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不同光譜的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3)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怎麼證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來自於原料中的何種物質?又有什麼辦法進行證明?
(4)光合作用的產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澱粉,如何證明?
(5)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的結構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成分包括哪些?有什麼特點?這些成分在分布上有什麼特點?這種分布與功能怎麼聯系?只有葉綠體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6)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與分解?(聯系光、礦質元素、溫度等的影響)(7)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途徑是怎樣的呢?如果將一植物從光下突然移到暗處,會發生什麼變化?如果將一株植物突然不給二氧化碳,結果會如何?
(8)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光能的吸收、傳遞、轉化過程)
(9)環境條件對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什麼影響?(光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影響;礦質元素的影響等)
(10)C3植物和 C4植物在葉的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上有什麼不同?
(11)光反應與暗反應有什麼區別與聯系?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2.穿線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過程或現象為線,把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這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N 是生物體中蛋白質的重要成分,以「大氣中的氮氣→植物體中 N→人體中氮→尿素排出體外」為線條,可貫穿、聯結以下的內容:
(1)大氣中的氮氣被轉化為植物體可以吸收的氮的過程有哪些?
(2)什麼是生物固氮?哪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配置什麼樣的培養基可以將固氮微生物從其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固氮微生物的氮源、碳源、能源各是什麼?
(3)為什麼有些植物能利用大氣中的氮氣,而有些不能呢?從理論上有沒有辦法讓小麥、水稻等不具有固氮功能的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呢?如果能實現,將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4)植物能吸收土壤中哪種形式的氮?通過怎樣的途徑被吸收?通過什麼途徑被運輸?
(5)怎樣證明氮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氮在植物體內能否移動?如果缺氮首先受到傷害的會是什麼結構呢?
(6)氮在植物體內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植物體內合成蛋白質場所在哪兒?過程是怎麼樣的?合成的蛋白質類型受什麼控制?
(7)人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是怎麼樣的?消化後的產物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被吸收?(8)人體吸收的氨基酸在人體有哪些變化過程?最終以什麼途徑形成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過什麼途徑被排出體外的?
(9)人體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10)人體排出的尿素通過哪些途徑被返回大氣中去?
這樣,把生物固氮、植物體對礦質離子的吸收和運輸、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質代謝、自然界中氮循環等知識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知識鏈。

B. 我是一名高三理科生,一直不明白考綱中所說的構建知識網路結構,那又

高考復習中如何構建知識網路
(1)知識網路的構建方法
1.1輻射發散法:以某個概念為中心,為第一級,向四周圍發散構成二級、三級等多個層次的一種方法。
1.2章節歸納法:以每一章,每一節為單位將其主幹知識歸納為一個大網路。
1.3流水線法:將完成某項生命活動的相關知識點用箭頭串聯起來。
1.4歸納整合法:將相關的有聯系的知識歸納成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大知識網路。
以上四點僅供參考

C. 如何構建歷史知識網路

我是我們班的歷史課代表,每次歷史考試成績可以達到年級前兩名。
在我看來,歷史學習就是把當時發生這件事情歸納好,你可以每次聽完一次課(當然,也可以自己復習一課時)就將這節課總結一下,為什麼它會出現這件事,這件事的發展是什麼,這件事的出現帶來了什麼影響。然後在一單元一總結,因為它每個單元其實每一個都是有串聯的,總結清楚這個單元的事件的性質,然後它會呈現出哪一個是起因,哪一個是過程,哪一個是結果,哪一個是影響。把這些理清楚,歷史的知識網路就建立了。

D. 如何指導普通高中生建構歷史知識網路

相信有不少老師和同學們都強調過知識網的重要性,確實在面對如此繁重的課程,如果同學們能夠對所學知識繪製成知識網,那麼對於復習來說會顯得方便。同學們從知識網中進行復習,也會覺得方便許多。那麼如何構建知識網呢?我提醒各位考生,三點構建知識網:

步驟/方法
你掌握了各科的基礎知識,但不代表那些知識已經是你自己的了,不代表你可以運用自如了!你要做的是弄清知識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以及對知識本質意義的理解與感悟!這就要求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回顧,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基礎知識系統化,即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尋找知識的細部特徵和深層意義。比如,在復習時尋找各種答案的結構特點和線路特徵就是一種深度加工。應尋找知識的一致性特點,並將這些特點標准化,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的效果和效率。比如在歷史學習中,每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分析就可以尋求轉變成一個或多個模塊

另外,可以通過專題復習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重新定位,從中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學科思維能力。比如歷史的復習,可以按照「知識、能力、地域、熱點」分為四個專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專題總結和專題復習。每個專題都有一般規律,每個專題都要注意挖掘其內在一般規律,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聯系,概括出其整體特點和常規走向。

知識系統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用「知識的三點」形成網路圖,「三點」是指知識點、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點、連接點上繁衍出來的生長點,概括地說就是「知識點—連接點—生長點」。知識點要夯實,連接點要形成網路,要清晰,而生長點就是將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點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解決問題的知識網路。從知識點到連接點再到生長點的形成是一個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重新整合的思維過程。


從基礎知識著手整理出網路圖,經過一段時間的網路思維訓練,你再做題時,就會發現很多題目的解答已不再只是幾百字的繁瑣背誦記憶,而是變成了幾個模塊的簡單組合和具體問題之間的有機聯系,對它們特點的了解也會更加清晰。

E. 初中怎樣建立知識網路

ano~提高學習效率和構建知識網路是兩回事吧~~~
先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吧~~~
提高學習效率,最最關鍵的是:注意力集中!
首先,要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其實初中的話,你也完全可以根據你們老師的進度來安排)
然後就是實施了~~
期間,該學習的時候好好學習,注意勞逸結合啊~~~
ps:要多看書,多做題,然後多總結~~~這個過程是相互的,需要反復進行哦!!
構建知識網路
先問問你啊,你清楚每一科每一本書的目錄結構嗎??
如果自己能力有限,就問問老師,或者翻翻教輔書。
當然,自己能去分析梳理是最好的~~~

Good luck!
下面幫你網路了一下,前面是我自己的經驗啊~~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一、學習問題自我評價
l.時間安排問題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 (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容。(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於作業都無法按時完成。(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5)是否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
2.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鍾。(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3.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脹。(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4.學習方法問題
(1)是否經常採用題海戰來提高解題能力。(2)是否經常採用機械記憶法。(3)是否從未向學習好的同學討教過學習方法。(4)是否從不向老師請教問題。(5)是否很少主動鑽研課外輔助讀物。
二、自我改進法
1.SQ3R法
羅賓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幾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的。
(1)概覽(Survey):即概要性地閱讀。當你要讀一本書或一段文章時,你必須藉助標題和副標題知道大概內容,還要抓住開頭,結尾及段落問承上啟下的句子。
(2)問題(Question):即在學習時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學習課文,預習中的提問可增加你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要是研究一個課題時你能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資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閱讀(Read)
(4)背誦(Recite):讀了幾段後,合上書想想究竟前面講了些什麼,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做一些簡單的讀書摘要,從中找出關鍵的表達詞語,採用精煉的語言把思想歸納成幾點,這樣做既有助於記憶、背誦或復述,又有助於提高表達能力,且使思維更有邏輯性。這種嘗試背誦的方法比單純重復多遍的閱讀方法效果更好。
(5)復習(Review):復習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遺忘。一般來說,及時復習是最有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可逐漸減少,但經常性地復習有助於使學習效果更鞏固,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1)選擇一個適當的目標。某些學生在接受長輩一頓訓斥後,立即制定一個宏大的學習計劃,其實這種計劃十有八九是執行不下去的。我在學英語時,有一天忽然下決心要從閱讀原版小說入手,結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馬丁.伊登》,並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個月時間啃下此書。結果呢,我連第一頁都沒能讀完,因為裡面的生詞查不勝查。後來我選擇了比較適中的學習目標,先從世界名著簡寫本入手,結果越讀興趣越濃,不再視英語為畏途了。
( 2)對症下葯。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你應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寢室讀書不集中,則應責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讀。如果讀半小時後不集中,則應略為休息一下,或改變一下學習內容。如果原因是對讀書不感興趣,則首先努力去讀自己有興趣的書或改變單調枯燥的讀書方法,將讀書與工作、娛樂、陶冶性情結合起來,或給自己的學習以一定的獎勵。堅持一段時間後,隨著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濃厚。
三. 發現最佳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人分為「貓頭鷹」與「白靈鳥」型。如巴爾扎克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莫扎特的創作時間是在晚上,他的著名歌劇《唐璜》就是在一個夜裡寫成的。門捷列夫等科學家也都是在晚上工作的。與此相反,拿破崙則是從早晨3一4點就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最佳的記憶時間: 早晨和晚上臨睡前是記憶效果最好的時間。因為早晨,大腦沒有睡前學習材料的干擾臨睡,不再受新學習的干擾。每天臨睡前,把一天內學習的主要內容,象過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這對記憶的鞏固很好。晚上記的材料,第二天早晨再記一遍,效果會更好。
合理用腦: 合理用腦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和抑制,有助於增強記憶力,使人保持不疲勞的狀態。長時間啃一門課不如不同課程交替學習的效果好。內容相似的課程不要挨著復習。平時我們在較多地復習文科內容後,應該用復習理科內容來調劑。(科學家做過實驗,一個人右手疲勞的時候,一種辦法是讓兩手都休息,另一種辦法是在右手休息情況下,讓左手適宜地活動,結果用第二種方法,右手握力恢復得較快。馬克思喜歡在緊張閱讀、寫作的間隙,用解高等數學習題作為一種調劑)學習時用的是右半腦,聽音樂、歌曲是用左半腦。左半腦興奮幾分鍾、右腦就可休息一下。用音樂來調節,作到合理用腦,在世界各大學里已被廣泛重視。

F. 談談怎樣構建高中生物知識網路

樹乾和樹葉問題解決後,再來看知識樹中知識的維度問題,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我這里只談兩個重要的維度。一個是參考cmmi的思考,即任何一個知識點在構建的時候,都涉及到標准規范,指導書,培訓教材,模板,檢查單這些核心內容,這相當獨立來看是完整的一套體系。
第二個重要的維度,即從基礎理論,方法,工具,技術這個維度展開,一個專業的知識點都涉及到基礎理論知識,方法論知識,涉及到具體的工具技能,涉及到具體的技術點,把這些都描述清楚了可以講知識點本身形成可以實踐性操作的活力。
我們可以簡單回想下,我們讀書的時候每個學期考試,我們都會花時間復習,但是復習完了考試過後很快就會遺忘,從學以致用來說,任何知識都是如此,學過的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內化,在思考內化後要實踐。我們講的聞,思,修基本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從聞這個角度來說,唯一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重復,在思這個角度是每一次重復都是思考後的迭代過程,有思考再重復就會有提升,螺旋上升。而對於思考,最有用的就是將思考的內容記錄下來,我們學習和閱讀,最好的方法就是記筆記,或者說寫博客,將你的心得寫下來。從修的角度,即反復的實踐,真正將學過的知識用起來,通過實踐後的知識往往形成更加長久的記憶。我前面也談過,如果一個知識學習後不會馬上實踐,或者說不會馬上用到,那麼學習重點就是理解核心思想,在記憶裡面只需要存儲知識索引。即下次面臨問題的時候,知道原來學過的某種知識或技術可以解決該問題。
其次要注意到,知識的復習往往會觸類旁通,有時候不要局限在當前的知識點上面,多看看外延的相關知識,在看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對當前知識點又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理解加深了自然就是復習的過程。

G.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知識網路如何構建

一、全面透徹的理解知識點

知識網路就是大家在學習中學習到的單個知識點,在頭腦中通過多維思考,構成一個知識體系,其中的每個知識點都是考試必須掌握的。因此,要想順利通過中級會計職稱的考試,首先要透徹理解每個知識點的內容,多練習多思考,加強鞏固,通過思考,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為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入口在哪兒:https://www.gaon.com/zhongji

二、整理筆記

在學習過程中,將重要知識記錄下來,在課後進行歸納總結。步驟如下:

1、理清知識結構,分清主次,整理和突出重點,進行簡要概括。

2、學會取捨,放棄無用的或完全不重要的部分。

3、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進行整理,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

4、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進行精煉的概括。

5、根據結果不斷的調整和修改。

更多關於注冊中級會計師相關題可以進入高頓教育網站咨詢https://www.gaon.com/

H. 怎麼構建歷史知識網路啊,自己就是不會構建

先聲明是復制的,但對你要是有幫助那就不要管是不是復制的。
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學科,教與學的優劣首先取決於對知識的掌握。今年《考綱》指出,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 命題「古今貫通,中外關聯,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這就告訴我們,新課改下歷史學科的高考復習絕不能脫離基本知識去空談能力的培養,而要抓住各模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由基礎知識、階段特徵、基本線索構成的有層次的歷史知識網路體系。我就如何在高三歷史復習中建立知識網路體系,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題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歷史概念

基礎知識是歷史知識網路體系中的點,主要是指基本史實和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是基本史實內在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其能力要求側重於理解。基本史實是在歷史的點、線、面、體中不可缺少的史實,其能力要求是准確記憶。

由於新課改後的教材對一些核心基本概念幾乎都沒有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本歷史知識的復習中,落實基本史實的同時,要突出歷史概念要素的分析和概括。

例如,郡縣制這個綜合性很強的歷史概念,在要求學生准確掌握郡縣制的目的、內容、歷史影響等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把郡縣制和分封制以及行省制度等類似的地方政治制度作以區分比較,分析出三者之間的異同,以便加深對郡縣制這個概念的理解,從而把握我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規律;二是要依據高中歷史教科書(人教版)選修一《商鞅變法》涉及的相關內容,對郡縣制的演變歷史適當作些補充。

突出歷史概念的教學,有利於加強對基本史實內在聯系的理解,從而整體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二、揭示階段特徵

不同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是歷史網路體系中的「緯線」。歷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而這些方面又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這就使歷史知識本身具有一種橫向的網路結構。

在教學中,首先需要正確地劃分歷史發展階段。例如,把中國古代歷史依據政治制度演變的規律劃分為四個階段:夏商周時期、秦朝、從漢至元時期、明清時期。

揭示時代特徵,以中國古代歷史第一階段為例。首先讓學生自己列舉出這一時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度等。然後指導學生分析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聯系:商周時期承襲了夏代的王位世襲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形成,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表裡。

為了強化分封制,又專門制定了體現鮮明等級色彩的禮樂制度。隨著西周末期鐵器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趨向瓦解,分封制隨之崩潰。表現在思想文化領域,就是私學大興,「百家爭鳴」局面開始出現。總結其背後的一般規律,那就是:經濟基礎的變化引起上層建築的改變,同一時期的思想文化是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揭示歷史階段特徵,加強歷史橫向聯系的過程,也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歸納、概括等邏輯思維方法的過程。因此,歷史知識網路體系的建立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三、把握基本線索

基本線索是知識網路體系中的「經線」。歷史是各個時代的依次交替,歷史的這種繼承、發展性,使歷史知識具有一種有別於一般知識系統性的鏈式結構。把握基本線索,可以起到貫通來龍去脈、明確趨勢歸宿、揭示變化規律的作用。

教學中最大的誤區是把基本線索講成了知識線索。例如,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線索可以概括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生、發展、強化、頂峰。如果在教學中,按上述專題,機械地把孤立、鬆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線,還不能稱之為基本線索。只是積累了、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而沒有揭示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因而只能稱之為知識線索。

基本線索側重事物過程的階段性變化,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例:秦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西漢初,吸取秦朝教訓採取「郡國並行制」,最終引發「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採取「中外朝」制、推恩令以及刺史制度,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隋唐時期通過三省六部制進一步限制相權,發展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宋代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權,任文官做地方長官,派通判監察地方,使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清時期,先後設內閣,廢丞相,設軍機處,使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演變整體呈現出兩大趨勢:皇權逐步加強,相權被削弱;中央集權逐步得到加強,地方權力被削弱。只有把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概括為幾個階段性變化,揭示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演變的規律,才能使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中把握歷史的脈絡,構成歷史知識體系的框架。

總之,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必須要改變過去教學中重記憶輕理解、重結論輕過程的弊病,記憶、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是積累性的,互相融合為一體的。當然,無論是知識體系的內化還是能力的養成,僅僅依靠課堂講解示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輔之以必要的專題訓練。

I. 考研數學強化階段,如何構建知識網路清晰解題

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閱讀全文

與如何構建知識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正確對待網路文學作文 瀏覽:595
哪個牌子的電視能連接網路 瀏覽:951
手機重置網路相關數據 瀏覽:4
網路介面如何接電腦 瀏覽:867
建網路平台去哪裡申請 瀏覽:260
網路連接上微信語音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458
網路備案中心在哪裡 瀏覽:765
能上網但沒網路連接圖標 瀏覽:271
移動網路必須動態撥號嗎 瀏覽:312
連接過的無線網路怎麼刪除 瀏覽:756
數據挖掘與網路安全 瀏覽:141
手機能上網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351
網路波動手機就會重啟 瀏覽:2
抱歉網路異常請稍後重試 瀏覽:956
車載安卓大屏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756
魔百合無線網路密碼 瀏覽:787
山東網路營銷實業投資售後服務 瀏覽:720
王者榮耀有網一直進不去說網路異常 瀏覽:477
雙卡網路如何調換 瀏覽:249
校園網路連接不上 瀏覽:315

友情鏈接